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湿接缝

合集下载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什么是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建筑五缝

建筑五缝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抗震缝的区别1、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氛围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应力等问题。

2、伸缩缝:若建筑平面尺寸过长,因为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置缝将建筑分成好几部分,该缝即称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3、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

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九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4、结构缝:5、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上部各部分结构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成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6、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可见,除了施工缝。

其余两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

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1、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2、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完全分开;3、伸缩缝:为克服过大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建筑工程有哪些缝

建筑工程有哪些缝

建筑工程有哪些缝变形缝伸缩缝( 温度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总称。

为了防止因气温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造成对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影响,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部位将建筑物断开,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且预留的缝隙能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设置的这种构造缝称为变形缝。

各种变形缝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 变形缝未作防护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防震缝: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概括如下: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

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

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

建筑施工中有哪些逢

建筑施工中有哪些逢

建筑施工中有哪些逢一般包括变形缝和施工缝一、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1、什么是沉降缝?是什么意思?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匀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

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

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2、什么是伸缩缝?是什么意思?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间距在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3、什么是防震缝?防震缝是什么意思?地震区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

防震缝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沿房屋全高设置。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挑檐、天沟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挑檐、天沟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挑檐、天沟散水:指房屋周围保护墙基,分散雨水远离墙脚的保护层,一般宽度在800mm左右。

有砖铺散水、现浇细石混凝土和混凝土散水等几种。

这样容易使地基更容易沉降,简单来说不做散水那今后房子的墙壁更容易有裂缝。

从墙根往外一般有半米的水泥地.房子周围或看看随便一栋楼周围自墙根向外一米左右是不是一个水泥结构的地面。

那就是散水。

很多建筑物都有顾名思义“散水”上边向下掉水它可以向外散水建筑物四周,围绕着建筑物的那一圈室外地坪的,散水的做法很多,不一定是水泥做的.“散水”是设在外墙四周的倾斜护坡,坡度一般为3%-5%,宽度一般为0.6米-1米,其目的是迅速将地表水排离,避免勒脚和下部砌体受水。

散水的构造:1.60厚C15混凝土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2.150厚3:7灰土垫层,超出散水外缘500mm。

3.素土夯实向外坡6%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踢脚线"、“踢脚板”是墙面贴近地板的部分有一圈大约5~10cm高的裙板,目的是人走到墙边时防止鞋子踢脏白墙,另外摆放家具是也可以防止家具贴墙过近毁坏墙面;“内墙裙”是指室内墙裙,墙裙的作用与护墙板、踢脚板类似,只不过是高度一般是1~2米左右至地面的部分。

泛水:泛水是建筑上的一种防水工艺,通俗的说其实就是在墙与屋面,也就是在所有的需要防水处理的平立面相交处进行的防水处理,说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墙角包住。

和散水不同其构造要点及做法为:(1)降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2)在屋面与垂直女儿墙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或45度斜面,上刷卷材胶粘剂,使卷材胶粘密实,避免卷材架空或折断,并加铺一层卷材。

(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

一般做法是:在垂直墙中凿出通长的凹槽,降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外抹水泥砂浆保护。

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区别

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区别

什么叫施工缝?什么又叫沉降缝、伸缩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施工缝,你都认识吗?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施工缝,你都认识吗?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施工缝,你都认识吗?变形缝:建筑物由于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而预留的构造缝,是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的总称。

▲高层变形缝伸缩缝:为了防止建筑物由于气温变化,即热胀冷缩导致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设置的构造缝。

通常做法是沿着建筑长度方向一定距离设置缝隙,从基础顶面以上开始将楼层、屋顶、墙体全部断开。

基础因埋在地下,受温度影响较小,可不必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详见现行且最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如下图:▲伸缩缝:热胀冷缩自由伸展防震缝:抗震设计时,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

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

简单的说,就是把不规则、复杂的结构分成若干个规则的防震单元,基础可不断开。

关于防震缝的最小宽度详见现行且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

通常在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如裙楼)、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目前,也可采用后浇带的形式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后浇带的宽度大于等于800mm,通过沉降观测,带两侧沉降趋于稳定时浇筑砼,一般做法是结构封顶28天后浇筑。

如下图:▲后浇带:解决了高低自重不一引起的沉降问题注意:后浇带模板支设系统要独立设置。

施工缝:在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剪力墙处施工缝留置注意:新浇筑砼前,施工缝处要清理清扫干净,并凿毛处理。

综上所述,变形缝是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的总称,'三缝'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通常采用'三缝合一'。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

一些专业名词解释: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散水:指房屋周围保护墙基,分散雨水远离墙脚的保护层,一般宽度在800mm左右。

有砖铺散水、现浇细石混凝土和混凝土散水等几种。

这样容易使地基更容易沉降,简单来说不做散水那今后房子的墙壁更容易有裂缝.从墙根往外一般有半米的水泥地。

房子周围或看看随便一栋楼周围自墙根向外一米左右是不是一个水泥结构的地面.那就是散水。

很多建筑物都有顾名思义“散水”上边向下掉水它可以向外散水建筑物四周,围绕着建筑物的那一圈室外地坪的,散水的做法很多,不一定是水泥做的。

“散水”是设在外墙四周的倾斜护坡,坡度一般为3%-5%,宽度一般为0.6米—1米,其目的是迅速将地表水排离,避免勒脚和下部砌体受水。

散水的构造:1.60厚C15混凝土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2.150厚3:7灰土垫层,超出散水外缘500mm.3.素土夯实向外坡6%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踢脚线”、“踢脚板”是墙面贴近地板的部分有一圈大约5~10cm高的裙板,目的是人走到墙边时防止鞋子踢脏白墙,另外摆放家具是也可以防止家具贴墙过近毁坏墙面;“内墙裙"是指室内墙裙,墙裙的作用与护墙板、踢脚板类似,只不过是高度一般是1~2米左右至地面的部分.泛水泛水:fàn shuǐ1。

古水名。

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

久湮。

2.古水名。

故道在今山东省曹县北,从古济水分出,东北流至定陶县北.注入古菏泽.久湮.泛水是建筑上的一种防水工艺,通俗的说其实就是在墙与屋面,也就是在所有的需要防水处理的平立面相交处进行的防水处理,说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墙角包住. 和散水不同其构造要点及做法为:(1)降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2)在屋面与垂直女儿墙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或45度斜面,上刷卷材胶粘剂,使卷材胶粘密实,避免卷材架空或折断,并加铺一层卷材。

干工程的必须清楚的“一带四缝”

干工程的必须清楚的“一带四缝”

干工程的必须清楚的“一带四缝”建筑工程中的“一带四缝”指后浇带、施工缝、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设计过程中很多人将其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混为一谈,分不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后浇带01后浇带的定义后浇带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02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小施工阶段的结构长度,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及消除施工期间的差异沉降等;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直接减少使用期间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不宜仅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结构超长(见《高规》-3.4.12、《混凝土规范》-8.1.1)的温度应力问题。

对温度应力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03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的平面位置应结合基础及其以上结构布置综合考虑,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 1/3 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上部结构后浇带宜与地下室后浇带位置相同,也可与基础后浇带平面位置错开,但必须在同一跨内,可曲折而行。

04后浇带的分类及浇筑时机习惯上可将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机如下:1)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其浇筑完 60 天时,大致可完成收缩量的 70%(《防水规范》指出: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在龄期为 6 周后才能基本稳定)。

2)沉降后浇带,主要用以消除施工期间建筑物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后浇带混凝土与其两侧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应有足够的保证。

一般要求沉降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完工1 个月后浇注,因为只有在主体封顶后,也就是静荷载都添加完了,再放置一个月(如沉降观测记录在高层封顶时,沉降曲线平缓可在高层封顶一个月后封闭后浇带。

沉降曲线不缓和则宜延长封闭后浇带时间),才能保证沉降后浇带两侧的主体都在满静荷载作用下有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自身的沉降,且沉降后浇带处需要做厚,并在底层添加不小于直径为 10 的钢筋网片,用构造措施再次加强或抵抗以后的沉降差。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挑檐、天沟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挑檐、天沟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挑檐、天沟散水:指房屋周围保护墙基,分散雨水远离墙脚的保护层,一般宽度在800mm左右。

有砖铺散水、现浇细石混凝土和混凝土散水等几种。

这样容易使地基更容易沉降,简单来说不做散水那今后房子的墙壁更容易有裂缝。

从墙根往外一般有半米的水泥地.房子周围或看看随便一栋楼周围自墙根向外一米左右是不是一个水泥结构的地面。

那就是散水。

很多建筑物都有顾名思义“散水”上边向下掉水它可以向外散水建筑物四周,围绕着建筑物的那一圈室外地坪的,散水的做法很多,不一定是水泥做的.“散水”是设在外墙四周的倾斜护坡,坡度一般为3%-5%,宽度一般为0.6米-1米,其目的是迅速将地表水排离,避免勒脚和下部砌体受水。

散水的构造:1.60厚C15混凝土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2.150厚3:7灰土垫层,超出散水外缘500mm。

3.素土夯实向外坡6%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踢脚线"、“踢脚板”是墙面贴近地板的部分有一圈大约5~10cm高的裙板,目的是人走到墙边时防止鞋子踢脏白墙,另外摆放家具是也可以防止家具贴墙过近毁坏墙面;“内墙裙”是指室内墙裙,墙裙的作用与护墙板、踢脚板类似,只不过是高度一般是1~2米左右至地面的部分。

泛水:泛水是建筑上的一种防水工艺,通俗的说其实就是在墙与屋面,也就是在所有的需要防水处理的平立面相交处进行的防水处理,说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墙角包住。

和散水不同其构造要点及做法为:(1)降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2)在屋面与垂直女儿墙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或45度斜面,上刷卷材胶粘剂,使卷材胶粘密实,避免卷材架空或折断,并加铺一层卷材。

(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

一般做法是:在垂直墙中凿出通长的凹槽,降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外抹水泥砂浆保护。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 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概括如下: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伸缩缝【expansion joint】指的是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而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建筑工程常用名词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

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湿接缝概述
湿接缝:指预应力混凝土梁体分块预制,悬臂拚装成大跨度连续梁,梁体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把梁块连成整体的接缝。

湿接缝干接缝概述
干接缝:预制好的砼用特殊的黏合剂粘上的在干接缝施工中,节段之间一般选用无溶剂型环氧树脂胶结剂将相邻的2块梁段粘结成一个整体,它主要起润滑、锚栓、防水、传递应力等作用。

湿接缝湿接缝与干接缝
预应力混凝土梁体段间的接缝主要分干接缝和湿接缝,在不会出现冰冻稳定或使用了体外索时,可采用干接缝,干接缝比湿接缝安装要快.预制节段采用干接
缝不能实现完全水密封性,会影响后继预应力压浆的质量,降低了预应力索的防腐效果.因此,在雨水区及沿海区域一般都采用湿接缝,它不仅适于体内索,也适于体外索.湿接缝能弥补节段接合面的细小缺陷,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水汽入侵。

干接缝不能承受任何拉力;湿接缝可承受一定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