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伸缩缝、沉降缝的概念及区别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什么是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什么是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首先,来赏析一组鲁班奖工程的变形缝:室内变形缝屋面变形缝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建筑工程中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概念
建筑工程中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概念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根据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8.6条混凝土施工缝与后浇带8.6.1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
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或有防水抗渗要求的结构构件,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8.6.2 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300mm;2 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3 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4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8.6.3 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 范围内;2 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3 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 范围内;4 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5 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6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8.6.4 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平施工缝应低于地脚螺栓底端,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 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深度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 处;2 垂直施工缝与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且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5 倍。
解析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什么是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
建筑工程中的变形缝
建筑工程中的变形缝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有三种: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1、伸缩缝:为了避免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应力,是房屋构件产生裂
缝而设置的。
基础受温度影响小,不用断开设缝,地上建筑部分设缝。
2、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在房屋构建中产生裂
缝而设置的。
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全部断开设缝。
3、防震缝:当房屋外形复杂或者房屋各部分刚度、高度和重量相
差悬殊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各部分的自振频率不同,在各部分连接时,必然会引起相互推拉挤压,产生附加拉力、剪力和弯矩引起震害,防震缝就是为了避免由这种附加应力和变形引起震害而设置的。
基础受地震影响位移小,不用断开设缝,地上建筑部分设缝。
建筑五缝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抗震缝的区别1、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氛围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应力等问题。
2、伸缩缝:若建筑平面尺寸过长,因为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置缝将建筑分成好几部分,该缝即称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3、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
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九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4、结构缝:5、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上部各部分结构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成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6、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可见,除了施工缝。
其余两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
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1、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2、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完全分开;3、伸缩缝:为克服过大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你分清楚了吗?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你分清楚了吗?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什么是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首先,来赏析一组创优工程的变形缝:室内变形缝室外变形缝屋面变形缝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什么是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创优工程的变形缝:室内变形缝室外变形缝屋面变形缝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之欧阳理创编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目的是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防震缝: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基础可不断开。
防震缝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重点:区别“变形缝”和“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或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对于楼梯的施工缝通常的做法是:梁、板施工缝留在小跨1/3跨处,柱的施工缝留在楼面梁下50mm处,柱子的施工缝之所以留在此处,最大一个原因是方便施工,楼梯按理留在1/3净跨处,但是,实际操作留在梯梁根部的不是没有,主要因为梯板斜向施工缝不易处理好,我们专门进行过比较,发现留在1/3处大部分梯板都出现缝隙,而留在梁根部,反而没有,这和施工单位水平,施工操作工艺有很大关系,虽然规范说应留在剪力弯矩较小处,但是毕竟是理论上的东西。
沉降缝 变形缝 伸缩缝
沉降缝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和伸缩缝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缝隙,用于解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荷载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变形问题。
本文将分别介绍沉降缝、变形缝和伸缩缝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应用等方面内容。
一、沉降缝沉降缝又称断裂缝,是建筑物中的一种缝隙,用于接受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因沉降而产生的位移变形。
建筑物沉降由于土地基特性、建筑材料和房屋使用情况等因素影响,是无法避免的。
沉降变形如果不进行控制和处理,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沉降缝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担沉降变形:沉降缝通过将建筑物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从而使沉降变形主要集中在沉降缝处,减少了沉降引起的结构变形。
2.分散荷载:沉降缝可以使建筑物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对荷载进行分散和消化,减小了荷载对整体结构造成的影响,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3.隔离振动:沉降缝可以减少建筑物内部的振动传递,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能。
沉降缝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刚性沉降缝:由于不同部分的沉降不同、变形差异较大,采用刚性沉降缝来控制和承受沉降变形。
2.弹性沉降缝:该类型缝隙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适应建筑物沉降变形,减小其对结构的影响。
3.综合型沉降缝:即刚性沉降缝和弹性沉降缝的结合,取两者的优点,使之适应不同的沉降变形需求。
沉降缝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适用于大型工业建筑、大跨度屋盖、桥梁等结构。
在实际工程中,沉降缝的设计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需要考虑土地基的性质、预测房屋沉降量和变形情况、确定沉降控制的目标等因素。
二、变形缝变形缝是指建筑物中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荷载变化等原因产生的结构变形引起的缝隙。
建筑物因热膨胀、湿度变化、荷载变化等原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变形缝的作用就是减小或隔离这些变形对建筑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变形缝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担变形:变形缝通过将建筑物分割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使变形主要集中在变形缝内,减小了变形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施工缝,你都认识吗?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施工缝,你都认识吗?变形缝:建筑物由于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而预留的构造缝,是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的总称。
▲高层变形缝伸缩缝:为了防止建筑物由于气温变化,即热胀冷缩导致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设置的构造缝。
通常做法是沿着建筑长度方向一定距离设置缝隙,从基础顶面以上开始将楼层、屋顶、墙体全部断开。
基础因埋在地下,受温度影响较小,可不必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详见现行且最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如下图:▲伸缩缝:热胀冷缩自由伸展防震缝:抗震设计时,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
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
简单的说,就是把不规则、复杂的结构分成若干个规则的防震单元,基础可不断开。
关于防震缝的最小宽度详见现行且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
通常在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如裙楼)、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目前,也可采用后浇带的形式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后浇带的宽度大于等于800mm,通过沉降观测,带两侧沉降趋于稳定时浇筑砼,一般做法是结构封顶28天后浇筑。
如下图:▲后浇带:解决了高低自重不一引起的沉降问题注意:后浇带模板支设系统要独立设置。
施工缝:在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剪力墙处施工缝留置注意:新浇筑砼前,施工缝处要清理清扫干净,并凿毛处理。
综上所述,变形缝是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的总称,'三缝'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通常采用'三缝合一'。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目的是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防震缝: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基础可不断开。
防震缝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重点:区别“变形缝”和“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或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对于楼梯的施工缝通常的做法是:梁、板施工缝留在小跨1/3跨处,柱的施工缝留在楼面梁下50mm处,柱子的施工缝之所以留在此处,最大一个原因是方便施工,楼梯按理留在1/3净跨处,但是,实际操作留在梯梁根部的不是没有,主要因为梯板斜向施工缝不易处理好,我们专门进行过比较,发现留在1/3处大部分梯板都出现缝隙,而留在梁根部,反而没有,这和施工单位水平,施工操作工艺有很大关系,虽然规范说应留在剪力弯矩较小处,但是毕竟是理论上的东西。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区别
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区别、定义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什么是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 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概括如下: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
(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一般做法是:在垂直墙中凿出通长的凹槽,降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外抹水泥砂浆保护。凹槽上部的墙体亦应做防水处理。
通俗解释:泛水是指屋面女儿墙、挑檐或高低屋面墙体的防水做法,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女儿墙、挑檐、高低屋面墙不受雨水冲刷,以及保护屋面其余地方的防水层(不至于进水)。
从建筑形式上讲,女儿墙是处理屋面与外墙形状的一种衔接方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防护用墙。女儿墙的来历非常有趣,据民间传说,在古代时,大户人家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随便出门,在屋顶和墙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墙,而女孩子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却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诱惑,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顶或高墙上,隔着那道矮矮的防护墙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女儿墙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有实心墙和带了望孔的。
“内墙裙”是指室内墙裙,墙裙的作用与护墙板、踢脚板类似,只不过是高度一般是1~2米左右至地面的部分。
泛水
泛水 :
fàn shuǐ
1.古水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久湮。 2.古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曹县北,从古济水分出,东北流至定陶县北。注入古菏泽。久湮。
房子周围或看看随便一栋楼周围自墙根向外一米左右是不是一个水泥结构的地面。那就是散水。很多建筑物都有
顾名思义“散水”上边向下掉水它可以向外散水
建筑物四周,围绕着建筑物的那一圈室外地坪的,散水的做法很多,不一定是水泥做的.
“散水”是设在外墙四周的倾斜护坡,坡度一般为3%-5%,宽度一般为0.6米-1米,其目的是迅速将地表水排离,避免勒脚和下部砌体受水。
当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技术上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一次连续灌注时,而在结构的规定位置留置的搭接面或后浇带.
什么是伸缩缝?什么是沉降缝?两者有区别吗?
什么是伸缩缝?什么是沉降缝?两者有区别吗?一、什么是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防止由温度影响产生变形而设置的变形缝。
伸缩缝要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
基础部分因埋置于地下,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不必断开,如建筑屋顶采用瓦屋面,屋顶部分也无需另做伸缩缝。
伸缩缝的间距与构件所用材料、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构件所处位置和环境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二、什么是沉降缝沉降缝是防止因荷载、结构形式、地基能力的差异等原因而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所设的变形缝。
沉降缝是将建筑物垂直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刚度较一致的单元,使相邻单元可以自由沉降,而不影响建筑的整体。
1、应设置沉降缝的情况有:(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造建筑的交界处。
2、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基础部分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
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黏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2)涵身部分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
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黏土。
(3)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4)保护层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黏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
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三、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伸缩缝与沉降缝是有区别的,最显著的区别是伸缩缝只设在墙、楼地面、屋顶上,基础不设缝。
沉降缝则从屋顶到基础,全部构件部位均需设缝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