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一,详解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一个涵盖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大战略:1.从历史视角,可以看做其为中国从传统陆权国家走向陆海权复合型国家的“战略转折”;2.从现实来看,它是中国在融入主流世界过程中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矛盾与困境所做出的“战略反应”;3.看向未来,它是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经济的“战略重构”。

(1)“战略转折”回看历史,中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治(理)边(疆)”而非“治(理)海(洋)”,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主旋律。

自明朝以来,中华帝国曾有过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主动性开国:一次是明永乐年间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放开海禁政策,但远航带来的巨大财政赤字外加蒙元势力在北部边疆的不断侵扰就使得明帝国最终又回归陆地,走向长期的“光荣孤立”。

另一次则是始自隆庆元年(1567年)的放开海禁政策。

总之两次开国均没有将中华帝国从一个传统的陆权帝国带向一个现代的海权帝国或陆海权复合型帝国。

(2)“战略反应”从近代国内外现实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 年到2012 年我国GDP增长了142 倍、进出口额增长了187 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03 倍、外汇储备增长了近2 万倍。

到2013 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二,这么大的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并且紧随其后,这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体国民默默的努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今天早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与此同时,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也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 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渐进式转变。

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从而逐渐融人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并带动了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蓬勃发展。

我们取得成绩的背后是一路披荆斩棘的艰辛,尽管中美关系的定位经历了从1997年“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到2011年“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再到2013年“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转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

初中历史五年级《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五年级《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课件
Silk Road
@XXX
1. 知识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路线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的精神,认识 到改革开放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凿空西域】
注:联络大月(ròu)氏(zhī) ,夹击匈奴
——《二十五史详解》
思考: 1.中国沿丝绸之路输出的物品有哪些? 2.沿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物品有哪些?
中国沿丝绸之路输出的物品 沿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物品
中原丝织品、服饰、铜器、 瓷器、茶叶、桃、李、杏、 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
皮毛、琥珀、苜蓿、 蚕豆、石榴、黄瓜、 佛教、乐器、杂技艺术
丝绸之路是一条( ),它促进了( )。
思考 中国丝绸是如何传到古代欧洲去的?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商人往来运送丝绸的通道!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西域) 葱岭 中亚西亚 欧洲
回到汉朝,如果你是一名西域商人,要在长 安开一家西域商品专卖店,那你会卖什么?
葡萄
苜蓿
核桃
小麦
丝绸
石榴
良种马
铁器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习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 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器、瓷器、茶叶、桃、李、杏去了,驮着 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 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教、乐器、杂技艺术来 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 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东方艺术之都,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
【合作探究】
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 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中国历史地理详解

中国历史地理详解

中国历史地理名词解释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于1689年9月签订的有关中苏边界问题的一个平等的条约。

它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至海为界。

根据该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均属中国领土。

至此,中国东北历史疆域最终确定。

2.《汉书·地理志》:简称“汉志”是,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体例。

该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

开创了我国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先例。

是研究我国疆域政区必读的文献。

3.《尚方·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该书全文1189字,分为九州、导山、导水、五服等四部分。

书中对黄河流域的记载较详。

是我国古代综合性的地理名著,堪称我国地理著作的始祖。

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占重要地位,对地理历史学专注产生直接影响。

4.丝绸之路:是指在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往中形成的联系亚、欧、非的路上国际交通线。

是德国人李布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提出的。

丝绸之路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的运河,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欧亚大陆的历史纽带”。

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经济和文化的长期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西北、南方、海上三条干道。

5.京杭大运河:是世界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历史最古老的一条人工运河。

全长1794千米。

北起北京,南达杭州,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分为江南河、邗沟、会通河、通惠河四段。

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6.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的一条藏印分界线。

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作为界线,将中国西藏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在印度一边。

1914年背着中国政府签订《西姆拉条约》。

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一条约和麦克马洪线。

因此此线是非法的。

7.闯关东:关东即山海关,是指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兴起的闯关东的事件。

一带一路详解PPT课件

一带一路详解PPT课件
22
23
2、时代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余威犹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个别大国损人不利己,设 置贸易壁垒,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一带一路”沿 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 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 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
这条丝路是由西汉武帝时的张謇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 旅”。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珠宝、香料 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 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各国和中国友好往 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
7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唐代以后,因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以及造船和航海业 有了较大发展,陆上“丝路”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海上运输。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 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 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 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 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宋元时期,中国造 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 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 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明代郑 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6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 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今 河南洛阳)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 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 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 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部编最新s版二年级下册27《丝绸之路》

部编最新s版二年级下册27《丝绸之路》

拓展提升
描写边塞的诗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心灵感悟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它连接了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经济; 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
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随堂练习

suī
笔顺:
书写指导:第一横要短,第二横要长。
组词:吃苦 苦瓜 苦尽甘来

笔顺: 书写指导:上“口”要窄,下“口”要宽。 组词:虽然 虽是 虽小
字词乐园——会写字
tiáo

yùn
笔顺:
书写指导:上半部分要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组词:条件 一条 有条不紊

笔顺: 书写指导:“之”要舒展,能托住上面部分。 组词:运用 命运 运动
“虽然……但是……”这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 联词说明张骞本次出使西域的收获。“一一”说
明张骞尽心尽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表达了他对
大汉的忠心。
图解结构
起因 丝绸之路 经过 结果
汉朝想和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 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真实情况 形成丝绸之路 信念坚定 忠于祖国
概括主题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写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西域
组词:立即 站立 立马

笔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面是“己”,竖 弯钩要舒展。 组词:记号 日记 博闻强记
字词乐园——会写字
kànɡ

chī
笔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面横要短。
组词:对抗 抗拒 抗拒

笔顺: 书写指导:“口”要偏上点,右部要舒展。 组词:吃饭 贪吃 吃喝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带答案)(1)一、选择题1.“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2.下面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其中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3.“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

在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A.霍去病B.卫青C.蒙恬D.张骞4.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6.《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

”这表明A.政权系统,尚不完备B.秦始皇帝,才能非凡C.君相矛盾,尚不突出D.皇权至上,大权独揽7.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8.《舌尖上的中国》解释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应该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时期9.“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2022北京高二(下)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章节综合

2022北京高二(下)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章节综合

2022北京高二(下)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2春·北京房山·高二统考期中)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清代学者张学诚曾说:“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现代学者孟宪承认为:“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材料描述的是A.西周“学在官府”B.春秋时期的私学C.西晋时期的国子监D.北宋时期的书院2.(2022春·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期中)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亮相世界舞台。

此次良渚遗址申遗成功将进一步①推动世界文化融合趋同②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目信③使得中华文化独领风骚④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2春·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期中)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四位思想家的言论,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③凡文之不关于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无关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4.(2022春·北京西城·一切。

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天的佑护。

这一变化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B.体现了治国思想进步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5.(2022春·北京西城·高二第四十三中学校考期中)荀子指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之经,礼与刑”。

据此判断荀子的治国主张①否定了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②强调了隆礼重法的重要性③表明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批判④反映了儒、法融合的趋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22春·北京西城·高二第四十三中学校考期中)先秦诸子中,儒家强调“忠恕”,即“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历史同步讲义: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历史同步讲义: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二、料一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 死系矣。
——[宋]赵汝适《诸蕃志》 史料二 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 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 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 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提示:(1)政治: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交通;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制定了系统完备 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发达。(3)科技: 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4)优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①始:西汉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
路;
②繁荣:宋元时期,制造巨舟,使用
帆索和磁罗盘,出洋航海十分频繁;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
“海上丝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非和东非地 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
绸之路”
区建立广泛的联系;广州、泉州、明 系。
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交易枢纽;
③顶峰: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
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微点拨】
多角度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角度
影响
政治 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济 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有 文化
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4.分支路线: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一带一路”详解ppt

“一带一路”详解ppt

第二部分
“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
“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
1、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 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 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 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唐代以后,因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以及造船和航海业 有了较大发展,陆上“丝路”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海上运输。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 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 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 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 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宋元时期,中国造 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 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 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明代郑 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 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今 河南洛阳)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 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 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 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这条丝路是由西汉武帝时的张謇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 旅”。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珠宝、香料 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 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各国和中国友好往 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分层作业)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分层作业)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基础巩固】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

这项成就是()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从图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最远可以到达大秦 B.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通过这条路传到西域C.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立西域都护 D.丝绸之路是唯一一条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下列可以印证这一毋庸置疑的历史的是()A.丝绸之路开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宣政院的设置 D.驻藏大臣的设置4.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下图)。

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

该银盒反映了当时()A.中外交流的现象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宦官专权的局面 D.儒家学说的兴盛5.“近年来,随着深海沉船打捞技术的进步,大批沉船及文物从东南亚海域出水,涉及的国家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

所有沉船都装载了古代中国的精美陶瓷和金属器皿等物品。

”通过文段可以联想到()A.秦驰道 B.驿站 C.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二、材料分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空观念——识读历史地图】(1)图一中拜别汉武帝的人是谁?请写出图二中的A、F的名称。

(2)图一、图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材料二【史料实证—一分析物种交流】“不是此人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①____、____……去了,驮着②____、____……回来。

(3)汉与西域交流频繁后,各种事物相互交传。

“一带一路”详解PPT课件

“一带一路”详解PPT课件

.
12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
.
13
一带一路沿线国(65国)
一、东亚埔寨、越南、文莱和菲律宾),
二、西亚18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 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希腊、 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岛),
2、时代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余威犹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个别大国损人不利己,设 置贸易壁垒,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一带一路”沿 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 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 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
.
22
.
23
“一带一路”
“联”接梦想“通”向未来
德体教研室 袁彩霞
.
1
目录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由来 二、“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 三、“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
四、“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
2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的历史由来
.
3
.
4
.
5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丝路是由西汉武帝时的张謇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 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珠宝、香料等领域 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它不仅 成为亚欧国家互通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 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
.
7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唐代以后,因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以及造船和航海业 有了较大发展,陆上“丝路”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海上运输。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 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 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 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 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宋元时期,中国造 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 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 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明代郑 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幼儿园丝绸之路教学课程内容详解

幼儿园丝绸之路教学课程内容详解

幼儿园丝绸之路教学课程内容详解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丝绸之路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了解这段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代交通枢纽。

丝绸之路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幼儿建立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他们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丝绸之路教学课程的内容。

一、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历史在丝绸之路教学课程中,首先要向孩子们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历史。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和衰落,以及对世界历史、文化和经济的重大影响。

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好奇心,让他们明白丝绸之路是古代最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之一。

二、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除了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外,幼儿园的丝绸之路教学课程还要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小实验,帮助孩子们了解丝绸、茶叶、瓷器、马、草原文化等商品和文化是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或绘画等方式,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传播,加深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和理解。

三、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和地理除了商品和文化交流外,丝绸之路还连接着多个国家和地区,幼儿园的丝绸之路教学课程也要向孩子们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和地理。

借助地图和多媒体,让孩子们认识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通过观察和讨论,帮助孩子们建立对地理知识的基本认识,培养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好奇心。

四、丝绸之路的延续与当代影响幼儿园的丝绸之路教学课程还要向孩子们介绍丝绸之路的延续与当代影响。

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如今的“”倡议是丝绸之路的延续,向他们传达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积极贡献和影响。

也可以通过游戏和实例,让孩子们了解丝绸之路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综述以上内容的我认为幼儿园的丝绸之路教学课程应当贯穿着体验和互动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亲身体验中感悟。

丝绸之路的简单介绍

丝绸之路的简单介绍

丝绸之路的简单介绍
丝绸之路是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中国和地中海
地区。

它起源于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和东部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及中国的南方港口,延伸至印度、波斯、阿拉伯半岛、东非、地
中海沿岸,最终到达罗马帝国。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也
是文化、宗教和技术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向西方,而西方的珍珠、香料、玛瑙、黄金等
商品则传向东方。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和
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9. [2023·唐山期末]纪录片《中国》第六集《视野》中,东汉年间无畏
的探险者□□,在西域的土地上书写了新的历史。他执着的、孤勇的血
性和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让中断了几十年的驼铃声在丝绸之路上
素养达标 16. [2024·保定期末]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6分) 材料一 2 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 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 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 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 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4.
[2023·保定期末]张骞和班超的共同历史功绩是( B )
A. 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 都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C. 都扩展了西域各国的疆域版图
再度响起。“□□”应是( C )
A. 张骞
B. 蒙恬
C. 班超
D. 班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能力突破
10.
[2023·保定期末]某壁画中有文“前汉中宗既获
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但是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东汉中期,几个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皇太后、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她们的父辈、兄弟以外戚身份操控皇帝,行使皇权。

外戚任用亲信,相互排挤,从中央到地方构建家族势力,导致朝政混乱,官场风气败坏。

这段文字说明的是A.外戚干政B.宦官专权C.少数民族入侵D.农民战争2.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C .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3.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他是A .刘邦B .曹操C .光武帝刘秀D.汉武帝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 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 C .休养生息 D .平抑物价5.“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A .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B .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C .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6.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

导致这场“革命” 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 )A .张角B .蔡伦C .董仲舒D .张衡7.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 )A .兴办太学,教授儒学B .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C .改造儒学,创建新儒学体系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这一史实说明刘邦( )A .善用人才B .刚愎自用C .收揽民心D .武力治国9.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④⑤10.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训练(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训练(含解析)
A.广州B.洛阳C.西安D.北京
12.下图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3000—前1000年)”。公元前6世纪,印欧人迁徙后形成的某一族群在图中①处崛起。该族群是
A.希腊人B.埃及人
C.波斯人D.雅利安人
13.美国是外来移民大聚会的国家,这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包容性强,允许世界各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B.种族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突出
C.进行大规模移民D.大量屠杀当地印第安人
7.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之相关的是()
①波斯帝国的灭亡②中国北方形成民族大交融
③罗马帝国的建立④日耳曼人建立一系列王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6.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有学者认为与殖民者的统治密切相关,”可知,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推行宗主国的政治模式,B项正确;建立种植园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进行大规模移民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大量屠杀当地印第安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在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在欧洲,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的衰落,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西罗马帝国灭亡,②④正确,选择D项;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帝国灭亡,排除①,排除AB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排除③,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欧洲和亚洲的各民族迁徙,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反映出当时西欧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欧洲和亚洲的各民族迁徙,“开放的全球视野”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体制变化情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西欧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并未体现西欧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排除D项。故选A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无论是哪朝哪代,理想都是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发生的目的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是一样的,但事件和事件本身已有了不同的意义,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详解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顺天应人(顺应历史统一发展潮流和人民的要求);②商鞅变法(主要原因);③正确策略;④重用人才。

2、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1、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制度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意义: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意义: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5、军事——北修长城拒匈奴,南通灵渠平百越。

(1)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2)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和漓江(珠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

三、秦朝疆域四至:北至长城,东至东海,南至陇海,西至陇西(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①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给国家);②繁重的徭役(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③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的残暴。

二、秦末农民起义1、前期:陈胜、吴广农民起义:①时间:公元前209年;② 地点:大泽乡;③直接原因:陈胜、吴广因大雨误期,误期当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但非常成功、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它能激起人们对这条路线以及经过之地的浪漫想象,因此被广泛套用。

但对“丝绸之路”不应过度泛化使用,将诸多与它无关的道路都冠以“某某丝绸之路“之名。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一、非经玉门、阳关、葱岭,皆非“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德语Seidenstrasse;英语Silk Road)这个词,于1877年以德语形式,第一次出现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第一卷)。

李希霍芬根据《汉书·西域传》与古希腊托勒密《地理志》记录的汉朝与中亚、西亚间的贸易交通路线,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张丝绸之路地图,时间为公元前128年(汉元朔元年,这年张骞启程回国)至公元150年间(托勒密《地理志》成书年代),因此“丝绸之路”有着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中,“丝绸之路”(红圈部分)第一次出现,并被沿用至今。

(页眉部分意为,马利努斯的丝绸之路,马利努斯为古希腊商人。

)从时间来看,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始于张骞通西域,当时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生产丝绸,它的价格昂贵,甚至与等重的黄金同价,且便于陆路运输。

当时,陆路运输的成本很高,高到如果不运昂贵的丝绸就会无利可图,所以销往西方的大宗商品只能是丝绸。

汉朝以后,西域已经能生产丝绸了,所以丝绸作为商品的重要性相应下降。

空间上,《汉书·西域传》第一次记载了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路线:“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

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南、北两道都位于天山以南,且经过玉门、阳关、葱岭这三个地方,这是丝绸之路上的三个最重要的地理坐标,所以对于“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反向定义:凡是不经过玉门、阳关和葱岭(三者之一)的路线都不是丝绸之路。

李希霍芬丝绸之路地图的空间范围与《汉书·西域传》相同,东起长安西至里海,包括了今天的中亚五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北印度、伊朗等的广大地区。

隋朝时丝绸之路的路线多了一条天山以北的“北道”,而汉朝位于天山以南的”北道”,因此变成了”中道“。

裴矩的《西域图经》对丝绸之路的三道有一段记录:“发自燉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

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

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鏺汗、苏勒萨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

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盘陁,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西海即今天的地中海、阿拉伯海,具体路线参见所附地图)。

天山以南的中道、南道即为汉朝时的北道、南道,它们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北、南两缘西行,翻越葱岭。

北、中、南三道间也有支道相连。

隋唐时的三道或经玉门、或经阳关,中、南道翻越葱岭,因此玉门、阳关与葱岭仍然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地标。

“丝绸之路”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但非常成功、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它能激起人们对这条路线以及经过之地的浪漫想象,因此被广泛套用。

但对“丝绸之路”不应过度泛化使用,将诸多与它无关的道路都冠以“某某丝绸之路“之名。

一个概念,首先要尊重发明人的原意。

丝绸之路原来仅指汉朝至中亚、西亚,以丝绸为主要商品的贸易路线,在空间上最多可以向西延伸到西海(地中海、阿拉伯海),在时间上最晚可以推后至唐中期。

虽然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肯定已经有交通路线,但它们只是地区性的、片断性的,而并非自汉唐两京(长安、洛阳),经玉门、阳关(中原与西域的分界地标)直至西海(地中海、阿拉伯海),连通中原、西域、中亚、西亚的国际性的贯通线路,也并非以丝绸为其流通的大宗主要商品,因此,张骞确实是中西交通、丝绸之路的“凿空”第一人,丝绸之路始于他的西域探险。

二、大漠黄沙与雪山草原: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理环境最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分别出玉门、阳关,沿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缘分为两道,南道贴着昆仑山北麓,沿着若羌、和田、叶城、莎车等诸绿洲一线,北道贴着天山南麓,沿着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诸绿洲一线,两道在葱岭即帕米尔高原汇合。

隋唐时期在天山北麓,又开辟了一条(新)北道,沿着哈密、巴里坤、乌鲁木齐、塔城、伊犁一线西向中亚草原,但因为这一带主要生活的是草原游牧部落,经常被抢劫,且缺少定居点,沿线的补给和市场都成问题,一旦中原王朝缺乏有效的政治、军事的控制,就容易中断。

南道、中道翻越帕米尔高原之后,路线就开始发散:南道分别向西经过今天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瓦罕谷地、向南经过巴基斯坦北部的罕萨、吉尔吉特谷地;中道向西至吉尔吉斯坦等国的费尔干纳盆地;两道再往西是波斯、东罗马帝国,再往南到达古印度,这一带文明发达,人口众多,所以就融入、分散于当地既有的交通网络。

(新)北道向西到达哈萨克斯坦的中亚草原,再折向南越过锡尔河、阿姆河与中道、南道汇合。

转场的塔吉克牧民,齐奇克里克高原,海拔4369米。

丝绸之路沿线的地理环境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第一块是陕甘段,就是从长安到玉门、阳关一带,主要由关中平原、黄土高原、陇山、河西走廊等组成的,其中河西走廊是一个狭长的走廊地带,地貌丰富,包括雪山、沙漠、草原和森林等。

出了玉门、阳关,北道在天山北麓,主要是草原;中道和南道沿线则是沙漠和绿洲,这是第二块,相当于今天的新疆。

第三块就是帕米尔高原,这是一片由高山、河谷纵横交错组成的高原草场、冰川地带,地形最为复杂,条件最为艰险。

过了帕米尔高原向西,经过农业区的高山峡谷瓦罕,到达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是一片沙漠和绿洲地带;向南经过农业区的罕萨、吉尔吉特等地的高山峡谷;再向南边、西边就是南亚和西亚的高原、平原农业地带。

三、丝绸之路是汉唐称霸西域的产物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在两汉和唐朝安史之乱之前,为了丝路的畅通,汉唐在军事和政治上投入了很大的力量。

汉朝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扩张,派遣张骞西行联络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随后占领了匈奴的属地河西走廊,大规模移民,设立河西四郡、修建玉门、阳关两个要塞与长城,把河西走廊变成汉地,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汉朝越过了阳关、玉门关,继续向西扩张,建造长城与烽燧,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罗布泊,以确保通往西域的路线畅通;第三步就是和匈奴争夺西域,汉武帝派遣李广利两次远征大宛,也就是现在的费尔干纳盆地。

当时西域各国臣属于匈奴,汉军出玉门关,经由伊尔克什坦山口翻越帕米尔高原,抵达大宛,一路上臣服了一连串的西域诸国。

征服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大宛之后,汉朝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和以东的西域建立了霸权,驻军、屯田,西域诸国臣服于汉朝。

汉宣帝在公元前60年成立了西域都护,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西域设立军政机关,号令西域,必然也要维护长安至西域路线的畅通。

唐朝建立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也是为了控制西域,必然要维护西域与中原腹心联系的交通路线,因此丝绸之路都是靠中原王朝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来维持的,一旦中原王朝力量衰弱,无法有效控制西域,丝绸之路就会中断。

汉唐不惜代价经略西域,并非仅是为了维持丝绸之路作为经济、文化交流路线的畅通,而是控制西域、争霸中亚的必然结果,政治、军事目的是首要的,经济是次要的。

汉朝时,西域由很多的小国组成的,农业和商业非常发达。

匈奴是个纯游牧的民族,经济很脆弱,一碰上天灾就容易崩溃,所以西域其实相当于匈奴的奶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基地。

争夺西域,本质上是汉朝和匈奴的争霸。

汉朝占领河西走廊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本来是匈奴最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与联络西域、南羌的战略通道,汉朝把它抢过来,相当于断了匈奴的右臂,一长一消,从此汉匈间的形势逆转,汉朝开始全面占了优势。

明铁盖山口,海拔4709米。

央视拍摄的《玄奘之路》纪录片认为玄奘从此山口经过,并在此地竖碑,但侯杨方考证,玄奘并未从此经过,虽然它是通往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一条相对好走的河谷。

唐朝也是这样。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并没有记录其完整的取经过程,比如并不提他经过、逗留且帮助其西行的高昌国,因为在他的取经过程中,臣属于西突厥汗国的高昌国已经被唐朝征服、占领;玄奘只写了自己在当时唐朝版图外的旅行经历,因为唐太宗想知道唐朝以西的异国情况,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准备向西进军,与西突厥汗国作战,对已经纳入图内的地区不感兴趣。

《大唐西域记》的价值是超时代的,它把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方位、路途里程写得特别详细,显然带着政治和军事目的。

《大唐西域记》完成后不久,唐军就开始向中亚进军,征服了玄奘一路行经的诸多小国和西突厥汗国。

汉、唐占领西域以后,西域的农产品和工艺品顺利进来,汉人用丝绸等商品去交换,就形成贸易往来,但这个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是附带的,丝绸之路形成的首要原因还是政治、军事层面的,丝绸之路的形成是汉与匈奴、唐与突厥(随后的吐蕃、阿拉伯帝国)在亚洲大陆争霸的结果,一旦控制、并维持了西域的政治稳定、和平,中国与西域、欧洲的经济、文化的往来就会自然发生;然而,如果失去了对西域的有效控制,丝绸之路就会中断。

过去只有汉、唐、清三个朝代,中国的势力范围才能延伸并控制西域、葱岭、中亚一带,因为中国是个东亚国家,如果没有强大国力作保证,在传统的交通条件下,很难扩张如此遥远。

丝绸之路能够畅通,完全依靠汉、唐代价高昂的经略,如果不是国力特别强盛,西域的统治与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是无法维持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先决条件。

坎达尔山口,海拔4936米。

侯杨方考证,玄奘曾经过此地。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国力衰落,吐蕃占领了河西走廊和安西、北庭都护府辖地,丝绸之路中断,同时海运开始兴起,经济重心也开始东南移。

到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达到鼎盛,此时与西亚、欧洲的商贸主要是海路,根本原因在于宋、元、明都没有控制西域,且大宗商品已经由丝绸变成了瓷器,用陆路运输也没有利润可言。

丝绸之路原有的线路还在片段性地服务于当地人的地区性的贸易,甚至一直到现在,某些地区(帕米尔高原)这些传统路线还再被利用,但像汉唐时期的长距离的国际贸易已经消失,由于中亚、欧洲已经能生产丝绸了,更不是以丝绸作为大宗商品,因此丝绸之路也就相应不存在了。

四、十九世纪的丝绸之路探险热潮十九世纪英国与俄国在广阔的内陆亚洲展开争霸,史称“大博弈”(the Great Game)。

英国人担心俄国人在中亚的扩张会威胁到英属印度,所以想在帕米尔高原上建立一条防线,派出了很多考察队,南下的俄国同样如此。

很多考察队的成员职业就是军人,身份就是间谍。

虽然不是军人,但斯坦因、斯文·赫定等著名探险家也服务于英国、瑞典的军政机关,他们拿着《大唐西域记》的英译本作为指南,探索、复原古代的丝绸之路,绘制现代军事路线地图——古代丝绸之路的通行条件正符合近代军队的行军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