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基础知识整理
第12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过过(中外历史纲要上)
选官制度
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和僵化(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制; 南北分卷;考试内容固定:八股文、四书五经)
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数次 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
法律教化 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教化: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并与法律合流。
政治
(整顿吏治)
课吏职,信赏徭罚役、以考及成其法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
军 事 内修防备:积极征收操银练两兵,马按;亩加折固算长缴城纳。
内容 (巩固边防) 外示羁縻:改善作汉用蒙:关简系化了,税加制强,互方市便友征好收税款。
经济
(赋税改革)
清丈田地;
一同条时鞭使法地(方赋官役员合难并于,作一弊概,折进银而)增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逐渐落后于西方;(承古萌新)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四、基础知识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
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
姓名:朱元璋 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籍贯:安徽凤阳 生卒:1328-1398 职业:和尚——皇帝 主要工作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52年做和尚 1352年-1368年造反 1368年-1398年大明王朝皇帝
。
司礼监、郑和下西洋、内陆边疆
2.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对西藏和东北
的治理。
3.东南沿海的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
的方式、措施。
二、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2022
全国卷
地方卷
命题趋势:明清政治围浙绕江君(6主)·专6·制古与代中中国央海集外权经济展文开化交;流注;意明清对海中禁 华
历史八下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八下册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的世界在历史八下册中,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
明朝时期中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但在明朝晚期出现了许多内外因素的问题,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接着清朝建立,清朝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并且积极进行了对外扩张。
以下是历史八下册的知识点总结:一、明清时期的世界1. 明朝的兴起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由建文帝朱棣建立,继成祖朱棣又是太监组织锦衣卫的头目,于是明朝开始对蒙古、印度、东南亚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并确立了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地位。
2. 明代的社会经济变革在明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出现了许多变革。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兴起,一些富裕家庭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而一些农民开始丧失土地,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此外,商业也得到了发展,一些城市和商业中心得到了繁荣,商业活动迅速发展,一些城市和商业中心得到了繁荣。
3. 明朝的思想文化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许多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他提出了心即理论,并且强调了道德自觉,这为后来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明朝的衰退在明朝后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后期明政府腐败,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5. 清朝的兴起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清代是封建时代的顶峰时期。
清朝的国力空前强盛,地位稳固,成为封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
6. 清朝的社会政治清朝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出现了许多变化。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完善,清朝对外扩张,对内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7. 清朝的思想文化在清朝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许多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元化,文化艺术得到了重视,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
清朝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达到了一个鼎盛期,这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总之,历史八下册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高三历史是必须学习的,它会让我们知道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繁华,衰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跟着小编了解这两个朝代。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1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事迹亲ㄖ苹嗜ǜ叨确⒄沟闹匾曛尽�(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基础知识整理
世界
1765-19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1776-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美国宪法; 1789-1793年法国大革命; 1804-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帝国);
1805年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第一阶段;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葡殖民扩张
对外实行海禁与 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麦哲伦) 西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 欧洲宗教改革(路德、 加尔文) 西、葡殖民扩张
时间
14c 15c
16c 明 17c 清 时 期
中国
世界
经济:传统商业发展
(地域商帮出现,
长途贩运,大量农
产品成为商品 )
新航路开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 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12年清朝灭亡
1918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 1919年巴黎和会
的短暂春天;
1915年《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开始;
黄宗羲反专制,限君权, 工商皆本;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启蒙运动在法国 达到高潮 (伏尔泰、
王夫之唯物主义
孟德斯鸠、
文化科技:
卢梭),
徐光启《农政全书》、 并传播到德国
李时珍《本草纲目》; (康德)
西学东渐;
18世纪中期英国
明清小说受到市民欢迎;成为世界殖民霸
清朝京剧成熟。
主
时间
中国
明 清 18c中期至 时 19c早期 期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1687年《自然哲学 的数学原理》
明朝中后期部分民营 英国革命 手工业(纺织、制瓷)(1640-1688) 超过官营手工业; 英国出现启蒙思想
高考中外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中外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两晋的兴衰,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和贞观之治。
5. 宋元明清:宋朝的经济发展,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及晚清的衰落。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3. 洋务运动:晚清的自强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
4. 戊戌变法:维新派的改革尝试,失败与影响。
5.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6.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民主与科学的倡导。
7. 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对民族精神的塑造。
8. 解放战争: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金字塔和法老制度。
2.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3.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哲学、文学、艺术的繁荣。
4. 古罗马文明:共和制到帝国的转变,法律和建筑的成就。
5. 基督教的兴起:早期基督教的发展,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世界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欧洲思想文化的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
2. 宗教改革:新教的产生,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3.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兴起,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发展。
4. 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5. 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制,民主思想的传播。
6. 美国独立战争:殖民地独立,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7. 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的争夺,战争的影响。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范围的冲突,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以上是高考中外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考生在复习时应结合教材和历年真题,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联系,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清朝的有名历史事件有哪些_清朝的有名历史事件介绍
清朝的有名历史事件有哪些_清朝的有名历史事件介绍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鸦片战争到它的灭亡这段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发生了剧烈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清朝的有名历史事件介绍,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清朝的有名历史事件一:虎门硝烟虎门销烟[1](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
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
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
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
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欣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
中国明清历史知识点
中国明清历史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历史时期,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
下面是有关中国明清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明朝的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创建的,他在1368年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明朝的政权持续了277年,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皇帝,如明太祖、明成祖等。
2. 文化繁荣: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明成祖时期是明朝文化的黄金时期。
明成祖推行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末的四大文学家文化,分别是杨升庵、万历特辑、冯梦龙、萨都剌。
3. 探险和海外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和探险的时期之一。
明朝的郑和将军七下西洋,首次使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外交联系,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和贸易范围。
明朝还颁布了禁海令,限制海外贸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后期的阻碍。
4. 科举制度:明朝坚持了科举制度的实施,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为普通人提供了实现社会流动性的机会,使得许多穷苦人家的子弟有机会通过努力学习进入官僚体系,得以改变命运。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廉洁度。
5. 长城的修建:明朝以来,明朝重修长城,以防御北方的蒙古人和其他异族的入侵。
明朝的长城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北,成为中国防御工事的代表。
明朝也因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而陷入财政困境。
6. 清朝的建立:明朝在1644年被满洲人入侵,朱翊钧自杀后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清朝是由满洲人建立的,他们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设立“士绅不重复世”等措施。
其统治期间,中国发生了康乾盛世。
7. 满洲人的八旗制度:清朝以满人为核心,实行了八旗制度。
八旗分为正、副旗,是清军的旗帜和根据地,也是清朝政权的首要标志。
八旗中主要的人物都是满洲贵族,他们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享有特权。
8. 郑成功: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是郑和的后代。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一般指明朝(1369-1644年)和清朝,那么同学们知道明清的历史知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历史知识点1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二、历史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中外历史纲要必背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必背知识点一、古代中国历史纲要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和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4. 汉朝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扩张5. 三国时期的割据与争霸6. 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历史进程和特点7.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与成就二、古代西方历史纲要1. 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制度的发展2.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法律制度的建立3.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教会的影响4.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和启示5. 大航海时代和殖民主义的兴起6. 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7. 世界两次大战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三、近代中国历史纲要1.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2. 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4.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四、近代西方历史纲要1. 法国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确立2. 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3. 世界两次大战对西方国家的冲击和重建4.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和国际格局的演变5. 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五、世界历史纲要1.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辉煌2.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冲突3.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趋势4. 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和改变5.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6. 当代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问题以上是中外历史纲要必背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外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和拓宽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了解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归纳
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归纳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 公元前221年)1. 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 - 公元前2070年)-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如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等。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典型的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彩陶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等。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和半坡文化(黄河流域,种植粟)是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此时开始出现了定居生活,形成了氏族公社,先是母系氏族(如河姆渡、半坡),后发展为父系氏族(如龙山文化时期)。
2.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 - 公元前771年)- 夏朝(公元前2070 - 公元前1600年)-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者是禹,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 商朝(公元前1600 - 公元前1046年)- 汤建立商朝,都城多次迁移,盘庚迁殷后稳定下来。
- 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事。
- 西周(公元前1046 - 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王有朝觐、纳贡、服役等义务,目的是拱卫王室。
-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这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 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 公元前476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争霸。
先后出现了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国)、楚庄王(问鼎中原)等霸主。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汇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两个朝代,其中明朝自1368年至1644年,清朝自1644年至1912年。
这两个朝代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和变革。
在高三历史考试中,对于明清时期的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梳理,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一、明朝知识点汇总1. 开国之初:明成祖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首都,在政治上重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六部制度的建立,平定韩林兄弟义军。
2.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朱棣进行了多次北伐,统一了辽东、陕西和云南。
他还采用汉族官僚来治理蒙元后人,加强中央集权。
3. 明仁宗时期:明仁宗朱高炽采取了“嘉靖新法”,强化了地方官群,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4. 明宪宗时期: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实施了“马市令”,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并推行货币改革。
5.明嘉靖时期:明嘉靖帝朱厚照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限制宦官的权力,同时也实行了“海禁”政策以保护国家经济。
6. 明万历时期:明万历帝朱翊钧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如“去除文官之灾”政策,重视士人才能。
7. 明末农民起义和洪承畴:明末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李自成的大顺军起义和张献忠的大西国,农民起义导致明朝统治的崩溃;洪承畴是明末将领,为了保卫明朝,投降了后金的努尔哈赤。
二、清朝知识点汇总1. 清朝的建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后金努尔哈赤改号为清,建立了清朝,首领沈阳为首都。
2. 孝庄文皇后统治:康熙帝泰山出生后,由内务府控制实权,康熙帝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延续明人政策,设立总理衙门-理藩院等,统一了中国的版图。
3. 雍正时期:雍正帝即位后,继续推行各项改革政策,如整顿吏治,推行吏治,简化官员编制。
4. 清朝的对外关系:清朝在对外关系中实行“藩属外交”,通过朝贡制度,建立了一些藩属国家。
5. 乾隆盛世:乾隆帝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如打败了西藏军队,巩固了对西藏的统治;他还继续扩张版图,统一了台湾和新疆。
《中外历史纲要(上)》基础知识期末备考复习提纲【提纲10】
一、中国古代史:(一)时代背景:1、春秋战国(结合: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背景)?2、明清:(P85反)?+(正)?(二)政治:1、中央行政制度/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史实+说明)?2、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演变?(1)分封制:影响(P6)?【此时没有中央集权!!】(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15总)?影响(P15总)?——郡县制:影响?(P15)(3)汉初:①汉高祖:地方行政制度?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P20)?②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P20)?③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3个)?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21)?(4)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49-50)?影响(P50)?——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P49第2段+第3段后半部分)?【区分:加强皇权的措施:P49第3段前半部分】【结合P50上面两图】(5)元朝:行省制:内容(P57)?影响(P57)?3、选官制度:演变及标准?——科举制:发展过程(隋炀帝、武则天)?意义(P38)?4、变法与改革:(1)商鞅变法:背景(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影响(P11总+分)?(2)孝文帝改革(P30):内容?影响?(3)王安石变法(P52):基本原则?目的?内容?评价?5、盛世:(1)文景之治:措施(P20)?(2)光武中兴:措施?(P22)(3)贞观之治:措施(P33)?(4)开元盛世:措施(P33)?(5)大定之治(P56了解)(6)康乾盛世(P77+加强皇权措施)6、民族措施(可按民族或方位):(1)秦朝:(P15上面)(2)西汉:(P21下面)(3)唐:(P33下面-P35上面)(4)明朝:(P74)(5)清朝:(P78-79)7、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注意:只有秦、汉、隋、唐、元、明、清】(1)秦、汉、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民族措施(2)元:(P57图上面一段-P58上面)(3)唐:盛世措施+民族措施(三)思想:1、先秦:(1)春秋:孔子、老子:所属学派及各自主张(P12)?(2)战国-百家争鸣:背景(补充的)?各自主张?影响(P13)?(3)治国思想: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墨子?法家?2、儒学演变历程:先秦——明清?(1)先秦:地位及原因?孔子(春秋):主张?教育贡献?+孟子、荀子(战国):主张?(2)秦朝?(3)西汉:措施(2个)+影响?(4)魏晋南北朝?(5)宋朝:理学(背景、代表人物3个、观点3条、地位及影响)?(6)明朝:阳明心学(背景、代表人物、王阳明观点3条、地位和影响)(7)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家: (背景、人物4个、各自观点、地位和评价)(四)经济:1、经济发展的表现:(1)宋元:商业与城市繁荣的表现(5点:P61-62)?(2)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三大角度:P83-84)?局限(P85上面)?2、赋税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P40)(五)社会:宋朝:新变化及原因?【结合P63学习聚焦+P63-64三点】二、中国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一)总览:1、起止时间及两种分期方法?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性质?2、时代主题?两条线索及过程?学习西方的层次及规律?3、时代背景(分角度)?(二)列强侵略战争:A、晚清(1840-1912)时期:1、鸦战:起止时间?影响(P92-93)?1条约地位及内容(P92)?2、二鸦:起止时间?影响(P93)?2条约内容(P93)?3、甲午:起止时间?影响(P99)?1条约内容及影响(P99总+分)?战后瓜分狂潮的表现?(P99学习聚焦)4、八国:起止时间? 1条约内容及影响(P105总+分)?B、民国时期(1912-1949年):1、日本侵华战争:起止时间及分期?局部侵华事件(4个:P133-134)?全面侵华开始标志(P135)?南京大屠杀时间(P136)?(三)各阶级救亡图存:A、晚清(1840-1912)时期:1、开眼看世界:时间?阶级?代表人物?评价(P94积极+局限)?2、太平天国运动:起止时间?阶级?性质(反封建反侵略-主要是前者)。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石器时代。
- 旧石器时代。
- 特征: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人类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 新石器时代。
- 特征: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仰韶文化(彩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龙山文化(黑陶文化)等是重要的文化遗存。
2. 夏商西周。
- 夏朝。
-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政治制度:出现了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商朝。
- 政治: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 经济: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等;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事。
- 西周。
- 政治制度。
- 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王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义务。
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形成了“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秩序。
- 经济:井田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由贵族占有。
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
- 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如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加强中央集权等,使秦国逐渐强大。
- 经济。
- 农业: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的修建促进了农业发展。
-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间手工业兴起。
- 商业: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金属货币广泛流通。
- 思想文化。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儒家:孔子主张“仁”“礼”;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等。
历史七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梳理
历史七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梳理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 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 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明朝末期,荷兰侵占了我国的台湾。
(2)事情经过: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穿越台湾省海峡,到达台湾省岛南部。
郑成功指挥军队,把敌人包围在赤邦城和台省城。
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3)意义:被荷兰侵略者占领了38年的台湾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1683 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建立台湾政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政府的建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省的管辖,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台湾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1. 册封达赖和班禅:1653 年,顺治皇帝正式赐予西藏地方藏传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 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在西藏设置大臣: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大臣,监管西藏政务。
1751年,清朝在西藏设立噶厦,委托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3. 颁布法律:1793 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批准。
4.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5. 修建寺庙:乾隆为六世班禅在承德避暑山庄修建须弥福寿庙。
四、巩固西北边疆1. 回部:在我国西北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清代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知识结构】【知识要点】一、明代政治制度变化1.建立:1368,朱元璋称帝,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同年攻占大都,灭元。
2.废宰相(1380):①原因:前朝教训:元代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历史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宰相与皇权矛盾尖锐(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废行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胡惟庸骄横擅权②影响:加强皇权,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3.设内阁:①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②设立:明太祖设殿阁学士,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内阁形成。
③运行:A.内阁主要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票拟”,B.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批红”。
④发展:明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⑤特点: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性质/地位);完全受制于皇权,不能制约皇权(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权力受司礼监制约,二者矛盾深刻4.宦官专权:①表现: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获得协助皇帝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②实质: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依托于皇权,是专制皇权的强化。
5.厂卫制度:东厂、西厂,锦衣卫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目的、特点: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厚往薄来:(3)评价:①积极: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消极:带来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2.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朝廷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欧洲殖民者的侵略(1)背景:明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特点:①从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到转向闭关锁国(转向闭关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自然经济主导;君主专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②中外矛盾日趋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③西学东渐。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需求。
2、过程:七次;亚非30多国;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输出丝、瓷、茶;输入珠宝、香料、药材;使臣友好往来。
3、意义:中国历史上空前主动外交;B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比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
4、局限: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贸易;不计经济效益,造成巨大负担;随国力衰退,悄然结束。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开始,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中期罢市舶,严厉限制私人海外贸易,致使沿海奸商勾结倭寇,倭患愈演愈烈。
2、戚继光抗倭:1555年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台州大捷;福建、广东,俞大猷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
3、意义: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1、租占澳门:1553年借地晾晒,后租借暂居贸易,筑城垣、设官署,派军队,长期租占。
2、主权问题:明政府始终掌握领土主权;澳门属香山县管辖,设守澳官,并驻军。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 1、收复:明末荷占;1661年郑成功出兵,1662年收复台湾。
2、开发:郑氏三代经营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雅克萨之战:明清之际俄侵占我国雅克萨、尼布楚。
康熙派军于1685年、1686年两次在雅克萨打败侵略军,俄国军队被迫同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2、《尼布楚条约》——①签约:1689年,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界约。
②内容意义: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七年级历史明清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明清知识点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明朝和清朝分别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历史中明清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一、明朝
1. 明朝的建立:明朝是1368年朱元璋发动革命所建立的。
明朝承袭了宋、元、明三朝的文化和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
2. 君主制度:明朝的君主制度是以皇帝为中心的,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代表者。
皇室家族是王朝的统治阶层,他们通过发展贵族与名人的官员系统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3. 经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经济繁荣时期,因为有茶叶、丝绸、瓷器、印刷、钢铁等技术和产品,对外贸易也很发达。
4. 文化:明朝文化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作品,曲艺、杂书、剧本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清朝
1. 清朝的建立:清朝是1644年由满族人建立的。
清朝承袭了明朝的大部分文化和政治系统,但有不同的教育、法律和制度规定。
2. 君主制度:清朝的君主制度与明朝相同,但皇帝的权力是传统权威的统治形式,他们接受赐予自我的命运和责任,因此清朝的君主制度相对稳定。
3. 经济:清朝的经济比明朝略有衰退,但开始了西方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并逐渐向西方开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
4. 文化:清朝的文学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续写文学作品,还有大量的史学、哲学著作,与中外文化比较也有一定的成就。
总结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他们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文化特点。
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七年级历史中的这些知识点,希望对读者在学习历史中有所帮助。
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
这段历史时期里,中国不仅在经济、文化上达到了巅峰,同时也有着极其复杂的中外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
一、贸易关系明清两朝,中国对外贸易繁荣。
特别是明朝时期,海洋贸易迅速发展,广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日本、吕宋等周边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展开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当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向远东扩张,南京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国与欧美贸易关系的大门。
清朝统治时期,仍然保持了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的模式,但清朝着力于增加边疆地区的对外贸易,以“厘金课”等政策保护了对外贸易。
与此同时,清朝对进口商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管控,形成了一种以中国为中心,周边国家向中国输送资源、商品的贸易模式。
二、文化交流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化上、科技上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期里,西方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向中国传播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他们不仅在中国建立了教堂、学校,还将西方的科技、艺术等文化带入了中国。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法国传教士李之藻。
他们两个人分别在中国推广了西方的数学、物理、天文学等知识,并且学会了汉语、撰写了汉文教材,向中国传授外国知识。
在文化上,中国同样也借鉴了外来文化,如引进外来音乐、舞蹈、服装等等,并且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吸收与融合。
例如在明朝,就有着“德意志银风琴”的传入,使得中国音乐中出现了西方乐器的影子;在清朝,欧洲服饰逐渐进入中国,而进入宫廷后,被加以中国化,产生了八旗服饰。
三、政治关系明清时期,中外关系表面上可谓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十分复杂。
这段时间里,中国与周边日本、吕宋等地区经常发生战争。
外族的侵略让中国政府采取了更加保护主义的政策。
另外,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非常复杂,外国来华传教士不仅传播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也带来了西方为掌握政治命运而进行的“文化侵略”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2年清朝灭亡
1918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 1919年巴黎和会
的短暂春天;
1915年《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开始;
黄宗羲反专制,限君权, 工商皆本;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启蒙运动在法国 达到高潮 (伏尔泰、
王夫之唯物主义
孟德斯鸠、
文化科技:
卢梭),
徐光启《农政全书》、 并传播到德国
李时珍《本草纲目》; (康德)
西学东渐;
18世纪中期英国
明清小说受到市民欢迎;成为世界殖民霸
清朝京剧成熟。
主
时间
中国
明 清 18c中期至 时 19c早期 期
时间
中国
世界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
20世纪 争和1901年《辛丑条约》
初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1905年同盟会成立,
明
三民主义;
清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
时
革命形势的高涨;
第二次工业革命 正在进行 相对论 量子力学
期 20世纪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10年代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991147-年19俄18国年十第月一革次命世界大战
达尔文进化论 1859年《物种起源》
时间
中国
世界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灭;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洋务运动:60年代军用;
70年代民用
1868日本明治维新
明 清 时 期
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 义兴起 19c60年 早期维新思想:商战、 代后 君主立宪 1895年公车上书;
时间
中国
世界
1840-1842鸦片战争 与南京条约;
工业革命向欧美国家 扩展,资本主义制度 弊端日益暴露;
明
林则徐与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英国宪章运动
清 时
19c40、 50年代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 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期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1687年《自然哲学 的数学原理》
明朝中后期部分民营 英国革命 手工业(纺织、制瓷)(1640-1688) 超过官营手工业; 英国出现启蒙思想
(洛克) 1689年《权利法案》
荷兰:海上马车夫
时间
14c
15c
16c
17c
明 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c
时
期
中国
世界
思想: 明中期王阳明心学;
明清之际:
李贽反对孔子权威
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始 1871年德国统一,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巴黎公社
1895年兴中会;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
1895年以后清政府允许 国宪法
民间办厂,民族资本主 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
义获得初步发展;
1894年甲午战争
1898年戊戌变法;
1898年日本帝国宪法
1898年义和团运动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葡殖民扩张
对外实行海禁与 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麦哲伦) 西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 欧洲宗教改革(路德、 加尔文) 西、葡殖民扩张
时间
14c 15c
16c 明 17c 清 时 期
中国
世界
经济:传统商业发展
(地域商帮出现,
长途贩运,大量农
产品成为商品 )
新航路开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 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基础知识 整理
明朝:1368年—1644年(14c—17c) 清朝:1644年—1912年(17c—20c初)
时间 14c
明 15c 清 时 期 16c
中国
世界
政治:统一多民族国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家的发展与巩固; (人文主义)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内阁、军机处);
意大利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迪亚士、 哥伦布、达·迦马)
世界
1765-19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1776-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美国宪法; 1789-1793年法国大革命; 1804-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帝国);
1805年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