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

(指拜访)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

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乃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

属于城。轼庐④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防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徙知徐州:指苏轼调任徐州任知州。②涂潦:泥

沼雨水。③畚锸:劳动工具,指箕畚铁锹。④庐:搭起茅屋。

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4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相与

..步于中庭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_____

④卒.全其城_____

46.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4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48.(甲)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表现了他怎

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

45.共同,一起;只是;这,这里;最终,终于。

46.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47.①(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

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

子(而已)。②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

守城呢?

48.宦途失意的苦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

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8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85.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相与步于.中庭/未余谪居于.黄

C.怀民亦.未寝/方山子亦.矍然

D.余告之.故/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86.解释加点词语。

(1)欣然

..起行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3)怀民亦未寝.______

(4)欲.以此驰骋当世______

87.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问余所以至此者。

88.甲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

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

闲人——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传记文学撷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乙文“俯而不答,仰面笑”表现方山子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前后文写出你对“不答”与“笑”的理解。

【答案】

84.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85.D

86.(1)欣然:高兴地,高兴的样子(2)念:考虑,想到(3)寝:睡觉(4)欲:想要

87.(1)(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2)(他)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88.示例: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

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89.“俯面不答”是方山子“终不遇”,内心痛苦的表现。“仰而笑”是方山子看到苏轼的遭遇,为自己远遁尘世而庆幸的表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强饮三太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7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___(2)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_____________

(2)惟.长堤一痕惟:_______________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 ____________ 78.翻译。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