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bedb87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a.png)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灯泡发光等。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氢气能燃烧)、助燃性(氧气能支持燃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再罩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来验证。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在呼出气体中木条燃烧不旺,在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
-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
-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有水雾,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水雾)。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 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 烧瓶:有圆底烧瓶和平底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1936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d.png)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初中九年级,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化学的知识,从认识基本的元素和化合物开始,逐渐扩展到化学反应、周期表、原子结构等更深入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和总结初中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的主要知识点。
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在初中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首先要学习的是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
此外,还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以及物质的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化学反应组成了化合物。
在九年级化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它们的性质。
此外,还需要学习化合物的命名法则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3. 原子结构九年级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原子结构。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并学习电子排布的规则。
通过学习原子的电子结构,可以进一步理解元素的周期性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知识的核心部分之一。
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学会平衡化学方程式。
5.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非金属是初中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学生需要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还需要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离子的生成以及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等相关知识。
6. 有机化学基础九年级的化学课程还涉及到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有机物的特点和性质,了解有机物的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等概念,并学会通过化学式表示有机化合物。
此外,还需要了解酒精、醋酸、脂肪酸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dee456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2.png)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初三化学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物质,如金属铜、氧气等。
2.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物质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理变化:物质只是在形态、状态上发生改变,如固体溶解于水中、水的沸腾等。
三、原子与分子1.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具有质量且带有电荷。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铁等。
3.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若原子间是不同的则称为化合物,如水分子(H2O)等。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以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产物以及它们的配比关系。
五、常见化学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与的反应,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火焰燃烧等。
2.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3. 酸和金属反应: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和盐,如盐酸与锌反应等。
六、离子理论1. 正离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H+)。
2. 负离子:获得电子后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3.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七、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如盐水。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数量已达最大值的溶液。
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八、常见化合物1. 重要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铜等。
2. 重要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九、化学实验常见仪器1. 锥形瓶:用于反应时的混合溶液的容器。
2. 密封瓶:贮存气体或固体试剂的容器。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db0291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9.png)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8920f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4.png)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笔记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实验室常用仪器1.1 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是纯物质或混合物。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1.3 实验室常用仪器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有三角瓶、量筒、容量瓶、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第二章:化学元素周期表及元素的性质2.1 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和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将元素排列的表格。
2.2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可以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来考虑。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元素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等。
第三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物质、有色变化、放出气体等特征。
3.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3.3 平衡状态与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
第四章:离子反应和电解质溶液4.1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涉及离子的化学反应,离子间通过电荷的转移来完成反应。
4.2 电解质溶液的分类根据溶解度可以将溶液分为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能完全溶解产生离子,弱电解质溶液只能部分溶解产生离子。
4.3 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酸碱反应的中和反应等。
第五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5.1 物质的微观结构物质在微观上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不同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5.2 物质的宏观性质宏观性质指物质在可见范围内的性质,包括颜色、味道、溶解性等。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b47d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3.png)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 ==ab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 ===a +b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2、空气的成分: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4、氮气的用途:p24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初三化学总复习上下册知识点集_人教版_
![初三化学总复习上下册知识点集_人教版_](https://img.taocdn.com/s3/m/aa7b20d66f1aff00bed51e73.png)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 5 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值
说明:(1)PH 值=7,溶液呈中性;PH 值<7,溶液呈酸性;PH 值>7,溶液呈碱性。
(2)PH 值越接近 0,酸性越强;PH 值越接近 14,碱性越强;PH 值越接近 7,溶液的酸、
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 2H2O2MnO2 2H2O+O2↑
KClO3 MnO2KCl+ O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点燃
2H2 + O2
2H2O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 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 CO2 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 CO2)
初三化学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d9d8847a45177232f60a2e0.png)
绪言及第一单元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二、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三、水1、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3、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4、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四、物质的组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下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下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f7d6de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7.png)
九年级化学上下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九年级是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最后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将对化学上下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上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基础概念1. 物质与能量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能量是物质发生变化时释放或吸收的力量。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 原子与元素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原子结构:电子、质子和中子的结构和性质。
-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表排列及其特征,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3.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化合价表示元素的化合能力。
- 化学式的书写和读取,包括离子式和分子式。
- 化合价的判定和应用。
二、物质的变化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时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
-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 化学反应的特征和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双份解反应等。
2. 氧化与还原氧化与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也是许多化学反应中的关键过程。
- 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酸、碱和盐的氧化还原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等。
三、物质的性质1. 酸、碱和盐酸、碱和盐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 酸碱性质的判定和表征。
-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包括溶解性、电离度、颜色和化学反应等。
- 化合物的溶解性与溶液的酸碱性。
- 化合物的电离度和电解质特性。
四、能源与环境1. 化学能与能源转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其他能源之间的相互转换。
- 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过程。
- 能量转化的利用与调节。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fba8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b.png)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初三化学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的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物质的变化2.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及区别-气体的性质:可压缩性、扩散性、可燃性等-液体的性质:表面张力、黏性、不可压缩性等-常见物质的用途:金属、非金属、气体、液体的应用领域3.酸、碱与盐-酸的性质:酸的味道、酸与金属的反应、与食物的关系等-碱的性质:碱的味道、碱与酸的反应、碱的溶液对红、蓝色指示剂的变化等-盐的性质:盐的味道、盐的离子构成、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4.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的概念与特点-酸碱中和的反应方程式-酸碱滴定的原理与应用5.空气与氧气-空气的组成与性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空气中的杂质:水蒸气、二氧化碳、氧化物等-空气的应用:呼吸、燃烧等-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分解法、加热金属氧化物等方法6.水的性质与溶液-水的重要性与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凝结与沸腾点等-水的组成:氢氧离子、氧氢离子等-溶液的概念与性质:溶质、溶剂、溶解度等-浓度的计算: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7.钠与钠化合物-钠的性质:金属钠的性质、钠离子的重要性、钠与水、钠与酸的反应等-钠化合物的应用: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钠等8.铁与铁化合物-铁的性质:金属铁的性质、铁离子的重要性、铁与氧气、铁与酸的反应等-铁化合物的应用:铁锈、亚铁氰化钾等9.碳与碳化合物-碳的性质:非金属碳的性质、碳的同素异形体、碳与氧气的反应等-碳化合物的分类:有机物、无机物等-碳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烃类、醇类、酸类等10.常见化学反应-单质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等-燃烧反应:燃烧的条件、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bc35bb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f.png)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九年级的化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上下两册,下面将为你总结九年级上下册的化学知识点。
一、上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与混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的定义与性质- 化合物的定义与命名规则- 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3. 反应与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与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应用4. 溶液与溶解- 溶解的定义与特征- 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 浓度的计算与表示方法5.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定义与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与应用 - pH值的含义与计算二、下册化学知识点1. 氧气与氧化反应- 氧气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 酸中金属的反应与氢气的生成2.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3. 电和电化学- 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过程- 电化学反应与电池4. 石油和煤的利用- 石油和煤的来源与组成- 石油和煤的加工与利用- 石油和煤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5. 常见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 常见实验室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常见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解读以上是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将对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还是理解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基础。
希望你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全册)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56d333580216fc700afde4.png)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知识点1、化学(这是重点)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水,化学要研究水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它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它有哪些性质。
我们已知水是液体,加热会变成气体,水从液体到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有什么用途,以及有什么变化规律等都是化学研究的内容。
在人类生存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质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必须研究和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警示:(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2)化学是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化学所研究的。
知识点2、化学发展的历史详解: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1)化学的表象阶段:火—孔雀石—铜—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现在,化学家们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
大量新物质的研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警示:(1)物质并不是全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些是由离子构成的。
(2)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重新组合,并不破裂。
易错点:化学工艺和四大发明易错点导析: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制青铜器等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的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其中指南针、印刷术不是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和化工产品也不同,工艺是指一种技术,而产品是指一种物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知识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是重点)详解:物质发生变化时,往往有两种情况,如冰变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沸腾变为水蒸气,在这个变化中水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状态变了,是物理变化。
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必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98be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6.png)
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必背知识点九年级化学是初中化学学科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将会更加系统和深入。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1. 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化学中有很多元素,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符号,比如氢元素的符号就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化学方程式以及元素的性质。
此外,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同学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解读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表示,通过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解读方程式中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同学们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分布。
此外,元素周期表展示了元素的特性和规律,同学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比如周期性和族的划分等。
4. 化合价和离子式化合价是化学元素表示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价态。
同学们需要了解不同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如何使用化合价构成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掌握化合价和离子式的概念,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性质。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常见方式,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量是非常关键的。
同学们需要了解酸碱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反应的平衡等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溶液的pH值。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原理和常见的氧化还原剂和还原剂,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们还需要通过电子迁移或氧原子的变化来识别氧化还原反应。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5e6d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0.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计量学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污染与净化
- 空气中的氧气
- 氧气的制取与应用
第三章:水及其溶液
- 水的性质
- 溶剂与溶解作用
- 浓度与溶解度
- 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金属元素及其性质
-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 金属离子的还原性
- 非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酸、碱及盐第五章:碳及其化合物
- 碳的性质及同素异形体
- 烷烃及烷基的化学性质
- 烯烃及炔烃的化学性质
- 醇、酸、醛、酮和酯
第六章:酸、碱和盐
- 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及酸碱指示剂-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盐的种类及其化学性质
- 盐的制备及其应用
第七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能的种类
-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 平衡与平衡常数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第八章:电与化学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解和电解质
- 镀金、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 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
总结
本册化学内容共具体介绍了6个章节、31个基础知识点,分别包括了物质与化学反应、空气与氧气、水及其溶液、金属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酸、碱和盐、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电与化学,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介绍了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在生活、环境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视野。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https://img.taocdn.com/s3/m/cc15bdc0e009581b6bd9eb78.png)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硬度小4、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fec8dcd5ed630b1c58eeb519.png)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a6e58a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b.png)
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中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化学计算以及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中考化学上下册的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3. 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二、化学变化与平衡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系数等。
3.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表示一定数量的粒子。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涉及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计算。
3.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表示为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四、化学实验操作1. 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清洗、溶液的配制、滴定等。
2. 安全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防火、防毒、防腐蚀等。
3. 常见实验:如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沉淀反应实验等。
五、化学与生活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2. 环境化学: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及其化学处理方法。
六、化学与能源1.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化学组成和应用。
2.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化学原理。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3、 氧气(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 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制取氧气:制取方法: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物质纯净物 混合物(按物质种类) 单质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c)、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字母表示:A+B→AB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字母表示:AB→A+B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4、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
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用于发令枪)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用于照明弹等)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 H 2(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水法)(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还原性(用途:现象: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3)、原理: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了解}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A 、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 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 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3、没有单位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
(最多的金属元素:钙)(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4C:4个碳原子nFe: n个铁原子2Ar:2个氩原子(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3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二、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4 化学式与化合价一、化合价掌握元素的化合价,请注意以下几点:(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如:①在化合物中,通常氢显+1价;氧显-2价;②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③一些元素有变价,其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不变价元素按化合价规则求得。
(2)使用化合价的规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掌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又叫做根。
(4)常见的化合价。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只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二、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1.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
2.化学式的书写①单质化学式书写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但像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要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2;②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在右边;正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0;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可将原子团看成是一个原子来书写化学式,如氢氧化镁〔〕。
三、关于化学式的计算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下列各种计算:①相对分子质量;②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③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