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碰撞与冲突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碰撞与冲突

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1.了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

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坚定了人们胜利的信心。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中叶的世界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形成了民族乐派音乐;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为主。这两类绘画同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及民主思想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教材当中对这一时期文艺的流派成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图景,但不足的地方是,课本知识体系很难让学生有更好地情感体验,在文艺形成的背景上铺垫较少、对本课标题“碰撞与冲突”也体现得不够。而这些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破的。

学习者分析

高一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思维品质方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明显,质疑探究问题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在性格特征方面,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自我表现与自我封闭在他们身上矛盾地统一着。

高一学生对待历史课,在课堂上,他们比较轻视历史学习,因为历史课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弹性、隐性,都使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所感染的学生难以在表层对其加以认同,但在深层,他们能够初步感知到人文学科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历史学科在他们心目中可能已是兴趣的边缘。就这点来

说,作为历史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让那些深层的东西表象化,从形象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其形成思考的紧张,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凡阅读面宽广一些的学生,在高中之前已形成了一些基础,再加上高中阶段又有专门的学科深化,如高中语文有专门的“名著导读”单元,高一的音乐鉴赏等,都可以为学生学好这一单元,提供良好的铺垫。而课堂的任务是,如何在文艺的基础上挖掘更深层次的历史内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上为语文课或是音乐美术课,而首先是,作为一节有启发的历史课加以定位。

另外,在新课改唯物史观和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也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在选择教学资源方面,我尽量寻找那些比较典型,甚至是学生觉得比较熟悉的资料,求精但不求多;在具体引导中,抓住“情感体验”这一要线,让学生通过内心感受,提高他们对文艺的鉴赏能力,同是也养成重新审视历史文化的能力。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

知道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探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知道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艺术主要特点和成就,探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

编制“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文学艺术成就大事年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把握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好文学艺术的几个重要特点:(1)鲜明的时代性。文学艺术作为人文领域的文化现象,作为上层建筑,必定是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2)相对的独立性。尽管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它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后之间有着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3)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统一。(4)有着很强的可读性与欣赏性。

教学策略设计

(1)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19

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理解,并且能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理解文学的文学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阅读法、比较法、情感体验法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3)教学策略

本课可以从“学科内”、“学科间”、“生活上”三个关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科内联系:

必修二专题五“蒸汽的力量”、“走向整体的世界”(联系点:经济基础)必修三专题八“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打破隔离的坚冰”(联系点:继承与发展)

学科间联系:中学语文、美术、音乐学科

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文学和艺术,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素质,是丰富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学和艺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交流着,了解世界文艺的过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艺的时代脉搏及其继承发展。

(4)设计框架

在课的结构上,先点题“碰撞与冲突”,再从“文学、绘画、音乐”三个领域把握这一历史总背景下的文化反映。

教学过程设定

课前准备

学生看书,搜集了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主要的文艺作品;

学生事先阅读教师发下去的《欧也妮·葛朗台》小说片段。

(导入:投影图片)“长兴图书馆、长兴新华书店读书一角”

师:这两个地方,大家应该不陌生吧!长兴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这些人都在看书或买书。常言道,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我想大家平时也一定象他们那样,在休闲的时候,补充些精神食粮。下面就请大家来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你阅读过哪些名著?喜欢哪几本?

生:(各抒己见)

师:在你阅读的名著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片段或句子?你觉得作者的思想最有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和他所处的时代或生活的环境。

师:的确,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是思想和生活的有机统一。文学如此,科学、艺术也是一样。把作者的的思想放到特定的年代或背景里去考察,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拿法国评论家丹纳的话来说,就是:“要了解一件文艺作品,一个文艺家,一群文艺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名著导入,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有助于帮助他们明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自然地引入丹纳的观点,并为接下来“从历史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文艺主要流派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方法论。)

师:下面我们就把这个时代缩小,缩小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去体会一下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怎么体验?当然是先了解这一时代的特点。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和书本P160,思考“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在经济、政治方面有哪些重大事件或变化?”

概括回答: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巩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师: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哪些主要表现呢?我们一起来看材料。(投影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财富飞速增长,但劳动群众反而日益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对工人阶级来说,新建起来的工厂,并不是‘文明的庇护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