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碰撞与冲突教案

合集下载

82碰撞与冲突 教案 (1)

82碰撞与冲突 教案 (1)

第二课碰撞与冲突(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势,认识世界文学艺术碰撞与冲突的必然性。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这段时间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亚非拉文学、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主要文学、艺术作品及其产生的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19世纪中叶亚、非、拉各国文学创作的情况,将其与同时代的欧洲文学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了解,理解社会现实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绘画的深刻影响。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大量文学艺术作品的学习,逐步学会运用讨论法、比较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学习方法,以加深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解。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民族乐派音乐的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形成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品质。

通过对具体文学艺术内容的了解,促进正确的、积极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难点】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新课讲授】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产生的背景。

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

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自身矛盾,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和复杂。

2.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二 碰撞与冲突》教案

《二 碰撞与冲突》教案

二碰撞与冲突教学目标课程要求:1、了解19世纪下半期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欣赏19世纪下半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下半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

4、从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中体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重点: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理解,并且能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理解文学的文学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教学要点新-课-标-第-一-网一、文学的主流:批判现实主义1、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2、主要特点:3、影响: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二、美术的主流:A、现实主义1、背景:(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主要特点: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3、代表人物及作品B、印象主义1、背景2、主要特点3、代表人物及作品三、音乐的主流:民族乐派1、背景2、主要特点3、代表人物及作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中学生必读名著目录”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你读过哪些名著?喜欢哪几本?为什么?(2)你还记得名著中有哪些喜欢的章句?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是什么?作者的思想是由什么决定?(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引入丹纳的观点)投影:“丹纳(法国艺术评论家)的一段话”“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设计思路]由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名著导入,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有助于帮助他们明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自然地引入丹纳的观点,并为接下来“从历史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文艺主要流派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方法论。

投影:课题:二、“碰撞与冲突”——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文学和艺术(教师层层设问,学生思考回答)师问:为什么这一时期文艺界会出现“碰撞与冲突”的现象?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上考虑。

碰撞与冲突教案

碰撞与冲突教案

碰撞与冲突教案教案标题:碰撞与冲突教学目标:1. 理解碰撞和冲突的概念。

2.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冲突和碰撞。

3. 分析冲突和碰撞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 掌握化解冲突和碰撞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碰撞和冲突的概念介绍。

2. 冲突的类型:人际冲突、社会冲突、环境冲突等。

3. 碰撞的类型:交通碰撞、物体碰撞等。

4. 冲突和碰撞的影响。

5. 化解冲突和碰撞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冲突或碰撞?”,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二、概念介绍(10分钟):教师介绍碰撞和冲突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三、冲突和碰撞的类型(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人际冲突、社会冲突、环境冲突以及交通碰撞、物体碰撞等不同类型的冲突和碰撞。

四、影响分析(15分钟):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的冲突或碰撞案例,分析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五、化解方法(15分钟):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化解冲突和碰撞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作为作业,例如:“你认为化解冲突和碰撞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学生教材或参考书籍。

3. 小组讨论的材料。

4. 拓展问题的作业纸。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对冲突和碰撞的分析能力。

2. 学生完成拓展问题的书面作业,评价其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他们在学习中互相交流和思考。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冲突和碰撞,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碰撞与冲突》教案1

《碰撞与冲突》教案1

二、《碰撞与冲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探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知道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世界艺术主要特点和成就,探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文学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把握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好文学艺术的几个重要特点:(1)鲜明的时代性。

文学艺术作为人文领域的文化现象,作为上层建筑,必定是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2)相对的独立性。

尽管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它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后之间有着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3)有着很强的可读性与欣赏性。

教学策略(1)重点难点重点: 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理解,并且能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理解文学的文学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教学手段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阅读法、比较法、情感体验法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3)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通研教材,清理、掌握基本知识框架,并用不同颜色笔标出重点、难点。

2、自主完成知识整合,完成补充材料。

并作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上课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总结,引入丹纳的观点)投影:“丹纳(法国艺术评论家)的一段话”“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设计思路]感兴趣的问题着手,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有助于帮助他们明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自然地引入丹纳的观点,并为接下来“从历史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文艺主要流派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方法论。

投影:课题:二、“碰撞与冲突”——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的文学和艺术第一站:文学之旅:批判现实主义探究文学出现碰撞与冲突的原因以及特点具体:结合视频、材料、图片以及教材,教师层层设问,学生思考回答,最后完成一系列任务:背景,代表,特点。

碰撞与冲突教学设计(友善)

碰撞与冲突教学设计(友善)

《碰撞与冲突》教学设计自贡市第十四中学校王波一、教材分析《碰撞与冲突》是高二历史必修3专题八的第二课,阐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的碰撞与冲突,他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坚定了人们胜利的信心。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一三八”教学范式,对学生进行导学,并采取讲授,讨论,学生课堂表演等方式,充分运用教材插图以及多媒体设计课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设计学科历史领域与课题碰撞与冲突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掌握19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5分钟)课前出示需要讨论的问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课出示需要讨论的问题,为学生营造氛围。

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

活动一(8分钟)了解批判现实主义规则:1、小组收集批判现实主义主义的相关知识,文字,图片,视频等。

+2分2、小组展示,语言流畅,声音洪亮+2分团队合作、发挥个体长处、团队优势,多感官参与学习。

活动二(8分钟)概括特点规则:1、概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了解其代表作。

+2分2、小组展示,语言流畅,声音洪亮+2分团队合作、发挥个体长处,多感官参与学习。

活动三研讨分析(15分钟)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规则:1、了解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了解其代表作。

+2分2、小组展示,语言流畅,声音洪亮+2分自主研讨分析活动四冥想(3分钟)在音乐声中,回顾本课的知识点。

回顾知识点。

碰撞与冲突》优质教学设计(6页)

碰撞与冲突》优质教学设计(6页)

《碰撞与冲突》教学设计——兼谈文艺史如何上出历史味?摘要:文艺史的教学在平时授课中一直存在误区,不是陷入文艺作品鉴赏课的漩涡,就是沦为作家、作品的简单圈画记忆,却忘了历史课的真谛——通过课堂教学要获得什么样历史观感和人文素养。

本文旨在通过《碰撞与冲突》教学设计的呈现,探寻以“文艺史这一学科发展史”为依托,去深入探究文艺作品的风格及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力求演绎出文艺史的“历史味”,从而为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提升与人文素养的养成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文艺史教学历史味 19世纪下半期文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碰撞与冲突》是人民版必修三最后一个专题的第二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很明确——“1、了解19世纪下半期文学、美术、音乐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作家。

2、认识这一时期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和影响。

3、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体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本课是典型的文艺史教学。

但是实际教学中因“文艺史”涵盖了文学、音乐、美术、历史等几个学科的基本内容,加之教师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科边界”模糊的现象。

在平时授课中,不是陷入文艺作品鉴赏课的漩涡,就是沦为作家、作品的简单圈画记忆。

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能说是完成了最低层次的教材梳理,却忘了通过课堂教学要获得什么样历史观感和人文素养,这明显有违课程标准的,但如何调整却一直不得其法,深以为憾!2013年的金秋十月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非常欣喜的听了束鹏芳老师《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课,可以说既享受了一场视听的盛宴,也解了我关于文艺史教学的诸多困惑。

在束老师如潺潺流水的讲述和自然而精彩的师生互动中,我对文艺史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知:文艺史的教学即以文艺作品为载体感受作品的风格透视作品背后的社会。

这其实要求我们把历史教学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思想文化史的“时代性”是非常明显的,以文学艺术为例,有的是对现实理想化的再造,有的则是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这都涉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既所谓“一定时期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反映”。

8.2【教学设计】《碰撞与冲突》(人民版)

8.2【教学设计】《碰撞与冲突》(人民版)

《碰撞与冲突》【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这段时间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亚非拉文学、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主要文学、艺术作品及其产生的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19世纪中叶亚、非、拉各国文学创作的情况,将其与同时代的欧洲文学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了解,理解社会现实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绘画的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大量文学艺术作品的学习,逐步学会运用讨论法、比较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学习方法,以加深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民族乐派音乐的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形成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品质。

通过对具体文学艺术内容的了解,促进正确的、积极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这段时间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亚非拉文学、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讲授新课一、现实主义文学(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碰撞与冲突教案

碰撞与冲突教案

碰撞与冲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碰撞和冲突的定义和区别;2.掌握碰撞和冲突的类型和特点;3.了解碰撞和冲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碰撞碰撞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引起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碰撞有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种类型。

1.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前物体总动量和碰撞后物体总动量相等,能量守恒。

2.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前物体总动量和碰撞后物体总动量不相等或方向改变,能量不守恒。

2. 冲突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相对对立的事物发生矛盾,产生冲突难以解决的现象。

冲突有两种类型。

1.资源冲突:指由于资源短缺而引起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

2.价值冲突:指由于不同思想、信仰、文化等差异而引起的冲突。

3. 碰撞和冲突在生活中的应用1.碰撞应用:碰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游戏、交通工具等。

交通事故、台球、壁球等运动都是碰撞的应用。

2.冲突应用: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如企业与员工意见不合、家庭成员间产生的矛盾等。

三、教学过程1. 碰撞1.弹性碰撞的实验利用弹性球和三角形木板,在实验室内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前后的变化。

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判断碰撞类型。

2.非弹性碰撞的实验在实验室使用两个不同大小的橡胶球,让它们进行非弹性碰撞实验。

观察碰撞前后橡胶球的变化,并记录运动轨迹等数据。

2. 冲突1.分组讨论将教室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冲突展开讨论。

如家庭矛盾、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等。

2.观看电影或视频让学生观看电影或视频,从中了解并讨论人际关系、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冲突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四、教学评价1.个人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个人测试,测试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碰撞和冲突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组内评价让每个小组对组内成员的贡献进行评价,并从组内讨论的角度给出一份总结报告。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了解了碰撞和冲突的含义和分类,也掌握了碰撞和冲突在生活中的应用。

碰撞与冲突》精品教学教案(7页)

碰撞与冲突》精品教学教案(7页)

立足当下再现事实——《碰撞与冲突:19世纪中期的世界》课魂:“立足当下,再现事实”——文艺的社会价值探讨教学目标:通过讲授、板书和图表制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概括和梳理19世纪中期主要的艺术风格和典型代表:批判现实主义学领域的司汤达与《红与黑》、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民族乐派的代表柴可夫斯基与《天鹅湖》;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莫奈的《日出·印象》以及梵高和《向日葵》等基本知识;并通过整体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领域在这一时期的“写实”共性特征,进而揭示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价值,培育学生对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的时代性的基本历史认知。

通过不同维度史料的补充,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艺创作的历史进步性和时代局限性,形成辩证分析历史的意识和培养不同维度下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基于上述教与学的过程,引导学生梳理、概述相关历史事实,能初步把握文艺创作是对历史的反映的唯物史观,并理解文艺的历史价值和文艺创造的历史责任。

本课主要涉及知识点:(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司汤达与《红与黑》、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以及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民族乐派的代表:柴可夫斯基与《天鹅湖》以及民族乐派产生的时代背景;(3)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莫奈的《日出·印象》以及梵高和《向日葵》,并揭示绘画领域产生这类风格与民主主义和科学主义之间的联系;(4)揭示这一时期文艺领域艺术风格的共同特点,并理解其产生的背景。

本课主要突破点:(1)努力建构起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民族乐派等不同艺术风格、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关系;(2)突出19世纪中期不同艺术风格之间产生类似社会反映的背景,着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讲述,提升本课培育学生唯物史观的深层价值。

导入:呈现普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提出“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

人民版必修三《碰撞与冲突》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必修三《碰撞与冲突》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必修三《碰撞与冲突》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碰撞和冲突的定义和区别。

2.熟悉碰撞和冲突的种类和特点。

3.掌握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碰撞和冲突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增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碰撞和冲突的区别和特点。

2.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碰撞和冲突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物理知识和数学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振子、小球、直线轨道、弹性测力计等。

2.实验场地:教室黑板、讲台、实验台、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碰撞视频和冲突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碰撞和冲突的定义和区别。

Step 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讲解、举例说明碰撞和冲突的定义和区别。

碰撞是物体之间发生的近距离接触,相互之间具有力的作用。

冲突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因争夺权益或利益所产生的矛盾,常常涉及各种冲突形式。

Step 3 碰撞种类与性质(15分钟)通过讲解和实验,介绍碰撞的种类,如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等,并讲解碰撞物体速度的变化、能量的守恒关系。

Step 4 冲突形式及特点(20分钟)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介绍冲突的形式,如劳资矛盾、地区冲突、社会矛盾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Step 5 解决碰撞问题实验(2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碰撞问题。

1.弹性碰撞实验:利用弹簧振子和小球,演示弹性碰撞的现象和规律。

2.非弹性碰撞实验:利用直线轨道和弹性测力计,演示非弹性碰撞的现象和规律。

Step 6 解决冲突问题案例分析(2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冲突问题。

1.劳资矛盾案例分析:分析劳资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和对策。

2.地区冲突案例分析:针对地区冲突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处理方法和措施。

Step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全课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碰撞和冲突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8.2《碰撞与冲突》优质教案精品教育.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8.2《碰撞与冲突》优质教案精品教育.doc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8.2《碰撞与冲突》优质教案精品教育1
总课时:28 主备人:邵宇红使用人:周毅、张晓丽、亓飞、邵宇红、石雪峰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绘画: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思想者》;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当代美术:杰克逊·波洛克《3》、《第十号》,徐悲鸿《奔马》。

理解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对比各美术流派的特点;请同学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每个艺术家之所以留下传世之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有的艺术家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高二历史教案-碰撞与冲突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碰撞与冲突教案

碰撞与冲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绘画: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当时文学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或通过编演历史剧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一、现实主义文学(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

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

8.2 碰撞与冲突 教学设计

8.2 碰撞与冲突 教学设计

8.2 碰撞与冲突教学设计二二碰撞与冲突碰撞与冲突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

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这类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坚定了人们胜利的信心。

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中叶的世界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形成了民族乐派音乐;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为主。

这两类绘画同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及民主思想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

教材当中对这一时期文艺的流派成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图景,但不足的地方是,课本知识体系很难让学生有更好地情感体验,在文艺形成的背景上铺垫较少.对本课标题“碰撞与冲突”也体现得不够。

而这些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破的。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思维品质方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明显,质疑探究问题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同时,在性格特征方面,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自我表现与自我封闭在他们身上矛盾地统一着。

高一学生对待历史课,在课堂上,他们比较轻视历史学习,因为历史课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弹性.隐性,都使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所感染的学生难以在表层对其加以认同,但在深层,他们能够初步感知到人文学科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历史学科在他们心目中可能已是兴趣的边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碰撞与冲突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这类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坚定了人们胜利的信心。

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中叶的世界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形成了民族乐派音乐;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为主。

这两类绘画同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及民主思想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

教材当中对这一时期文艺的流派成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图景,但不足的地方是,课本知识体系很难让学生有更好地情感体验,在文艺形成的背景上铺垫较少、对本课标题“碰撞与冲突”也体现得不够。

而这些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破的。

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思维品质方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明显,质疑探究问题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同时,在性格特征方面,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自我表现与自我封闭在他们身上矛盾地统一着。

高一学生对待历史课,在课堂上,他们比较轻视历史学习,因为历史课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弹性、隐性,都使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所感染的学生难以在表层对其加以认同,但在深层,他们能够初步感知到人文学科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历史学科在他们心目中可能已是兴趣的边缘。

就这点来说,作为历史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让那些深层的东西表象化,从形象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其形成思考的紧张,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大凡阅读面宽广一些的学生,在高中之前已形成了一些基础,再加上高中阶段又有专门的学科深化,如高中语文有专门的“名著导读”单元,高一的音乐鉴赏等,都可以为学生学好这一单元,提供良好的铺垫。

而课堂的任务是,如何在文艺的基础上挖掘更深层次的历史内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上为语文课或是音乐美术课,而首先是,作为一节有启发的历史课加以定位。

另外,在新课改唯物史观和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也变得十分重要。

因此,在选择教学资源方面,我尽量寻找那些比较典型,甚至是学生觉得比较熟悉的资料,求精但不求多;在具体引导中,抓住“情感体验”这一要线,让学生通过内心感受,提高他们对文艺的鉴赏能力,同是也养成重新审视历史文化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知道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探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知道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艺术主要特点和成就,探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编制“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文学艺术成就大事年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把握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好文学艺术的几个重要特点:(1)鲜明的时代性。

文学艺术作为人文领域的文化现象,作为上层建筑,必定是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2)相对的独立性。

尽管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它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后之间有着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3)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统一。

(4)有着很强的可读性与欣赏性。

教学策略设计(1)重点难点重点: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理解,并且能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理解文学的文学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教学手段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阅读法、比较法、情感体验法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3)教学策略本课可以从“学科内”、“学科间”、“生活上”三个关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科内联系:必修二专题五“蒸汽的力量”、“走向整体的世界”(联系点:经济基础)必修三专题八“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打破隔离的坚冰”(联系点:继承与发展)学科间联系:中学语文、美术、音乐学科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文学和艺术,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素质,是丰富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学和艺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交流着,了解世界文艺的过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艺的时代脉搏及其继承发展。

(4)设计框架在课的结构上,先点题“碰撞与冲突”,再从“文学、绘画、音乐”三个领域把握这一历史总背景下的文化反映。

教学过程设定课前准备学生看书,搜集了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主要的文艺作品;学生事先阅读教师发下去的《欧也妮·葛朗台》小说片段。

(导入:投影图片)“长兴图书馆、长兴新华书店读书一角”师:这两个地方,大家应该不陌生吧!长兴图书馆和新华书店。

这些人都在看书或买书。

常言道,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

我想大家平时也一定象他们那样,在休闲的时候,补充些精神食粮。

下面就请大家来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你阅读过哪些名著?喜欢哪几本?生:(各抒己见)师:在你阅读的名著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片段或句子?你觉得作者的思想最有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和他所处的时代或生活的环境。

师:的确,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是思想和生活的有机统一。

文学如此,科学、艺术也是一样。

把作者的的思想放到特定的年代或背景里去考察,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拿法国评论家丹纳的话来说,就是:“要了解一件文艺作品,一个文艺家,一群文艺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名著导入,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有助于帮助他们明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自然地引入丹纳的观点,并为接下来“从历史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文艺主要流派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方法论。

)师:下面我们就把这个时代缩小,缩小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去体会一下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怎么体验?当然是先了解这一时代的特点。

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和书本P160,思考“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在经济、政治方面有哪些重大事件或变化?”概括回答: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巩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师: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哪些主要表现呢?我们一起来看材料。

(投影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财富飞速增长,但劳动群众反而日益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对工人阶级来说,新建起来的工厂,并不是‘文明的庇护所,不过是昏暗、肮脏的牢房’……”“在社会上,‘迈达斯的祸害’到处弥漫,就好像古希腊寓言中的国王迈达斯一样,人们贪婪的企图把一切都变成黄金;在闪闪发光的金钱面前,花朵、诗歌、友谊、爱情,一切都黯然失色了。

金钱至上,物欲横流。

”——哈孟德夫妇:《近代工业的兴起》师: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生: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劳资矛盾尖锐,社会经济增长但道德天平失衡。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共产党宣言》师:材料二告诉我们,亚非拉地区被逐渐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去,而直接原因是交通的便利,那么,根本的原因呢?生:工业革命,出现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同时西方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进一步的扩张。

师:这样的卷入,会带来什么样的矛盾呢?生: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扩张,亚非拉地区的人民进行反帝、反殖斗争。

师: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都充满着碰撞与冲突。

这种碰撞与冲突,直接反映到文学领域,就是在创作时,注重还原矛盾、还原冲突。

于是形成了特定的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对于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能力不是很强,为了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文艺领域的现实主义”,需要教师层层设问,并善于引导。

故在此采用了小问题和材料补充的形式,让学生对该时期全球的经济、政治特征有一清晰基本的把握。

并顺势自然地做到了点题“碰撞与冲突”。

)一、文学主流:批判现实主义教师讲述:在19世纪下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可谓人才辈出。

不过,要说起最经典、最著名的,相信大家马上会想到巴尔扎克,他因其小说集《人间喜剧》被喻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法国的书记员”。

(学生看书,了解《人间喜剧》)投影:“《人间喜剧》评论”“它是一个有许多窗口的房间,读者从不同的窗口望去,看到的是不同的天地,有不同的人物在其中活动。

这些小天地之间有道路相通,道路是由金钱铺就的,于是读者面前出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复辟时代的法国社会。

”——选自吴岳添《世界文学名著》(教师设问):那么,巴尔扎克是如何在小说中体现其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究竟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以《欧也妮·葛朗台》(《人间喜剧》中的一篇)为例,来一起感受一下巴尔扎克式的讽刺与犀利。

投影:“名段赏析”欧也妮·葛朗台(书影、图片)文字材料:《欧也妮·葛朗台》小说片段,课前发,学生事先阅读。

学生各抒己见(略)(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选择的文字材料是原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片段,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钱关系揭露和批判得比较深刻,学生能更好地感受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和内涵。

)师(过渡):如果说,巴尔扎克用超乎常人的勤勉,为我们带来了“比岁月还多”的法国现实主义力作,那么,谁又是同一时期能反映俄国真实的镜子呢?生:列夫·托尔斯泰。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这一时期的俄国,或看过托尔斯泰的作品?生:(回答略)。

(投影材料)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其主要创作活动,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拿破仑入侵时期,俄罗斯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整体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安排下来”的那个时代在政治、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复活》是作者在晚年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