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生金融专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金融专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金融专业调查报告目录1. 调查背景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背景及意义 (3)1.3 调查方法 (4)2. 调查对象及样本特征 (5)2.1 调查对象定义 (6)2.2 样本构成及样本量 (6)2.3 样本特征分析 (7)3. 调查问卷及主要指标 (8)3.1 问卷设计及内容 (9)3.2 主要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10)4. 调查结果与分析 (13)4.1 大学生对金融专业的认知现状 (14)4.1.1 对金融专业的兴趣及动机 (15)4.1.2 对金融专业学习难度的认知 (16)4.2 大学生对金融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17)4.2.1 对金融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 (18)4.2.2 对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感知 (19)4.3 大学生获得金融专业技能的现状及其需求 (21)4.3.1 目前所掌握的金融专业技能 (22)4.3.2 未来学习和提升所需技能 (23)4.4 综合分析及主要发现 (24)5. 结论与建议 (25)5.1 调查结论 (27)5.2 对金融专业教育的建议 (28)1. 调查背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金融行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

特别是在中国,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作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金融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高校金融专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际工作场景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金融专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大学生金融专业学习、实践和就业的第一手资料。

本报告将基于这些数据,分析大学生金融专业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金融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行为金融实验报告

行为金融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行为金融学是近年来金融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它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对市场结果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金融市场环境,探究投资者行为对市场波动和交易决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解释市场中的异常现象。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20名金融专业本科生,分为两组,每组10人。

每组在实验前均接受相同的基础金融知识培训。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模拟股票市场交易平台、随机生成的股票价格数据、实验指导手册和问卷。

3.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阶段:向实验对象介绍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讲解实验流程和规则。

(2)模拟交易阶段:每组实验对象分别进入模拟股票市场交易平台,进行为期一周的股票交易。

实验过程中,系统随机生成股票价格,模拟真实市场环境。

(3)数据分析阶段:实验结束后,收集实验数据,包括每位投资者的交易记录、交易决策和收益情况。

(4)问卷调查阶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决策过程和行为偏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易行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组(行为金融学培训组)的平均交易次数、交易频率和交易额均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行为金融学的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交易能力。

2. 决策过程分析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理性。

他们更倾向于基于基本面分析进行投资,而非盲目跟风或情绪化交易。

对照组投资者则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频繁进行追涨杀跌。

3. 行为偏差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相对较低。

他们更注重风险控制,对市场风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对照组投资者则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偏好,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4. 收益情况分析实验组投资者的平均收益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行为金融学的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收益水平。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行为金融学的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交易能力和收益水平。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结合心理学、行为科学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它致力于研究金融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市场波动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投资者行为的多样化,行为金融学逐渐成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提出了与传统金融学不同的观点。

它认为,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受到心理、情感、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行为金融学强调研究投资者行为、市场情绪、心理偏差等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投资者行为研究:这是行为金融学最核心的研究领域,主要探讨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2. 资产定价与市场波动:研究心理偏差和市场情绪如何影响资产定价和市场的波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投资策略。

3. 金融市场异象:针对金融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封闭式基金折价、IPO溢价等,探讨其背后的行为因素。

4.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研究投资者在投资组合选择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投资者的资产配置。

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环境,观察投资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调查法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研究投资者行为的规律;实证分析法则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等手段来检验理论和模型的有效性。

五、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自行为金融学诞生以来,其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首先,许多学者对投资者的心理偏差进行了深入研究,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

这些研究揭示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其次,行为金融学对资产定价和市场波动的解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支持。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为金融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行为金融学报告

行为金融学报告

行为金融学报告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传统金融学理论在解释一些市场现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和资产价格波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传统金融学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会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能够对信息进行准确无误的分析和判断。

然而,现实中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他们的决策往往受到心理因素和认知偏差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低估风险,从而导致过度交易。

他们频繁买卖股票,以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交易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受损。

另一个常见的心理偏差是损失厌恶。

人们对损失的感受往往比获得同等收益的感受更强烈。

例如,在股票投资中,当股票上涨时,投资者可能会过早卖出以锁定利润;而当股票下跌时,他们却不愿意止损,寄希望于股价反弹,结果往往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

羊群效应也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现象。

当一部分投资者做出某种决策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跟随,而不是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

这种从众心理可能导致市场的过度波动和泡沫的形成。

在认知偏差方面,锚定效应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投资者常常会以某个初始值或参考点作为决策的依据,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信息。

例如,在评估一只股票的价值时,投资者可能会过分依赖其历史价格,而忽略了公司的基本面变化。

行为金融学还关注投资者的情绪对市场的影响。

市场的乐观情绪可能导致股价过度上涨,而悲观情绪则可能引发股价暴跌。

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者普遍乐观,推动股价大幅上涨,形成市场泡沫;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可能导致市场的非理性下跌。

那么,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实践有哪些启示呢?首先,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偏差,并努力克服。

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交易。

其次,多元化投资是降低风险的有效策略。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分散投资来减少单一资产价格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

大学生金融知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金融知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金融知识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金融知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不仅关乎个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更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金融知识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金融知识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帮助大学生提升金融素养和应对未来挑战。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来自全国范围的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信息;二是金融知识的调查,包括基本金融概念、金融产品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3.1 大学生金融知识水平整体较低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

在基本金融概念方面,有近60%的受访者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不清楚。

同时,超过70%的受访者对金融产品的风险与利益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在金融投资方面的盲目性。

3.2 大学生金融知识需求日益增长尽管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整体较低,然而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对提升金融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学校能在课程中增加相关金融知识的教学内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金融知识。

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来提升金融知识水平。

3.3 影响大学生金融知识的因素多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缺乏相关课程的教学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没有提供足够的金融知识。

其次,个人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意愿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有重要影响。

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并没有对金融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四、建议与措施4.1 加强金融知识教育针对大学生金融知识整体较低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强金融知识教育,将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中。

此外,可开设选修课程或举办讲座,引导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和风险管理原则。

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认知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认知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认知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金融理财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作为大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金融理财的认知程度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一次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的金融理财意识、知识水平以及投资习惯,从而为大学生的金融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选择了5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性别比例基本均衡,调查对象主要来自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并且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学生。

通过统计回收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金融理财认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二、对金融理财的整体认知水平针对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整体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基本概念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普遍认识到金融理财对个人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83%的受访者表示金融理财是实现财务独立的关键。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只有40%的受访者对金融市场和投资产品有基本的认识,4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缺乏金融理财相关知识。

三、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来源关于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来源,调查发现他们获得金融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占比62%。

同时,大部分大学生表示通过自主学习和参加金融类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

这些结果表明了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主动学习态度,同时也展现出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广泛性。

四、金融理财投资意识和行为在金融理财投资意识和行为方面,大学生在保守型投资和理财工具选择上倾向于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如存款和保险等。

具体而言,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定期存款,仅有10%的受访者愿意尝试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

此外,大部分受访者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也比较保守,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低风险理财产品。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尽管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对投资产品的选择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分析,并且缺乏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

行为金融调研报告

行为金融调研报告

行为金融调研报告行为金融调研报告一、引言行为金融是一门研究人们金融决策行为的学科,旨在揭示投资者行为中的非理性和心理偏差,并为资本市场提供参考和改进决策的方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行为金融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对金融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行为金融的认知和应用程度。

同时,通过文献研究对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金融从业人员对行为金融的认知程度较高,56%的受访者表示熟悉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然而,在实践应用方面,只有32%的受访者表示在投资决策中考虑了行为金融的因素。

而受访者指出,主要原因是缺乏操作模型和工具来应用行为金融理论。

2. 投资者对行为金融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行为金融的基本概念。

然而,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有68%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个人心理和行为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这说明投资者对行为金融的应用存在潜力,但需要更多的普及和培训。

3. 本次调研还对一些行为金融实践案例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引入行为金融理论和方法,可以对市场风险进行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控制能力。

同时,在投资者教育和咨询方面,行为金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发展趋势1. 实际应用方面,行为金融需要更多的操作模型和工具来支持实践。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行为金融数据库,提供金融决策中的心理因素指标和投资策略等信息,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

2. 投资者教育和培训方面,应加强对行为金融的普及。

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和在线课程等形式,提高投资者对行为金融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 学术研究方面,需要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

通过对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行为金融理论。

同时,也需要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模型,以应对市场变化和问题挑战。

五、结论本次调研显示,行为金融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它挑战了传统金融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在金融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展现其发展现状、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

随着金融市场异象的发现,如过度交易、羊群效应等,学者们开始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到了80年代,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预期理论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大量的学者开始对行为金融学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观点1. 心理偏差: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

这些心理偏差导致投资者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价格。

2. 有限理性: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的金融问题时,往往无法做出最优的决策。

3. 群体行为:投资者的群体行为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如羊群效应、从众心理等,使得市场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

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环境,观察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调查法通过收集投资者的实际交易数据,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特征;实证分析法则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五、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金融市场分析、资产定价、投资策略等。

在金融市场分析中,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解释市场异象和价格波动;在资产定价中,考虑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可以更准确地估计资产价格;在投资策略中,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设计的投资策略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

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与未来展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包括揭示了市场异象、解释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等。

行为金融学分析范文

行为金融学分析范文

行为金融学分析范文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通过分析人们的行为模式、心理偏差和错误决策,行为金融学试图解释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价格波动。

本文将从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在于人类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情绪、直觉和认知偏差的影响。

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设人们是理性决策者不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金融决策中往往被恐惧、贪婪和羊群效应所影响。

例如,人们在面临损失时会更加谨慎,而面临收益时会更加冒险。

这种非理性的反应导致了市场的过度买卖和价格波动,形成了所谓的“牛市”和“熊市”。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广泛。

首先,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和价格波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其次,行为金融学可以对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政策提出建议。

例如,为了减少羊群效应和过度交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限制杠杆交易和增加交易费用。

最后,行为金融学还可以用于解释其他领域的决策行为,如消费决策、借贷决策和退休规划等。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市场行为的认识,使得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被接受为唯一的解释。

其次,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监管政策的改进。

例如,对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来解决。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如定期投资、分散投资和避免过度交易等。

然而,行为金融学也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行为金融学往往被指责过度强调了投资者的情感和认知偏差,忽略了理性决策的可能性。

其次,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往往受到样本和数据选择的限制,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最后,行为金融学的应用也需要谨慎。

虽然行为金融学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决策行为的见解,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受到相同的影响,每个时期和市场也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大学生金融理财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金融理财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金融理财意识调研报告【大学生金融理财意识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延伸,使得金融理财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关注的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金融理财意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针对我校的在校大学生展开,旨在为金融教育和理财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关注大学生金融理财的认知程度、投资意愿、理财渠道及其风险意识等方面内容。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回收率达95%。

3. 调研结果分析3.1 金融理财认知程度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理财产品具有基本的了解。

然而,只有约30%的大学生了解投资风险评估和资产配置的相关知识,对复杂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的认知度较低。

3.2 投资意愿和目标调研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有投资的意愿,其主要目标为增加收入、实现财务自由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近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金融市场的了解不足,缺乏足够的投资知识和经验,因而对投资持谨慎态度。

3.3 理财渠道和偏好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要通过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家人或朋友的介绍来获取理财信息。

约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注重收益率,而忽视了风险评估。

此外,约40%的受访者表示对新兴投资方式如虚拟货币、股票期权等感兴趣。

3.4 金融风险认知关于金融风险认知,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对风险评估和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然而,在具体的金融工具和投资决策中,约有一半的受访者对风险的认知不够深入,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投资情绪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大学生金融理财意识整体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

针对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4.1 加强金融理财教育高校应加强金融理财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大学生对金融市场和理财产品的认知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融理财观念和投资意识。

金融现象调研报告模板

金融现象调研报告模板

金融现象调研报告模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金融行业的一些主要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金融市场的局势和趋势。

二、调研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其中,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金融从业人员进行,涉及问题包括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金融产品的热销情况、金融风险管控的现状等。

文献研究主要收集相关金融市场报告、研究论文等资料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等因素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

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金融机构纷纷涌入市场竞争,行业竞争激烈。

2. 金融产品热销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主要的热销金融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以及理财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灵活、高收益、低风险等特点,深受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进一步调查发现,部分金融产品存在信息不对称、产品交易费用过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3. 金融风险管控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金融风险管控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虽然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但金融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尤其是对于新兴金融业务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四、调研结论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监管的压力、市场的混乱等。

2. 目前热销的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基金、保险及理财产品,但这些产品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产品交易费用过高等。

3. 对金融风险的管控仍有不足,尤其是新兴金融业务的监管需要加强。

在未来,我们建议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市场规则,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以上是本次金融现象调研的简要报告,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详细研究。

行为金融的实验报告

行为金融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行为金融学是研究投资者心理、行为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的学科。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投资者被假定为完全理性的,然而现实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金融市场,探讨投资者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并验证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环境实验采用计算机模拟金融市场,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

2.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3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人,模拟真实市场中的投资者。

3. 实验步骤(1)向实验对象介绍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过度自信、羊群效应、损失厌恶等。

(2)实验对象根据自身对股票市场的了解和预期,进行股票投资组合的构建。

(3)模拟股票市场运行,观察实验对象的投资行为和市场波动。

(4)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投资组合构建实验对象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市盈率等。

(2)技术面分析:如股价走势、成交量等。

(3)市场情绪:如媒体报道、投资者情绪等。

2. 投资行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以下行为:(1)过度自信:部分投资者对自身判断过于自信,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2)羊群效应:部分投资者盲目跟风,导致投资决策缺乏独立思考。

(3)损失厌恶:投资者在面临亏损时,倾向于保守操作,导致投资收益降低。

3. 市场波动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投资者行为对市场波动有显著影响:(1)过度自信和羊群效应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2)损失厌恶导致市场波动幅度减小。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验证了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即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对市场波动有显著影响。

具体结论如下:(1)过度自信、羊群效应和损失厌恶是导致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

(2)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关注自身心理和行为,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自信。

(3)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提高市场稳定性。

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调查研究

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调查研究

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调查研究一、前言:为何需要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调查研究?金融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不得不与金融打交道。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金融知识和金融行为却往往被认为是陌生而且难以理解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调查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深入探讨,可以理解人们的金融行为和心理,也可以为制定未来的金融政策提供参考。

二、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基础知识1. 个人金融行为是指个人在金融领域内的行动和决策,包括个人储蓄、投资、负债等领域的行为。

2. 个人金融知识是指个人对于金融制度、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等方面的知识。

良好的金融知识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进行金融决策,避免风险和误判。

三、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现状1. 个人金融行为的现状在我国,大多数人的个人储蓄、投资、借贷行为都还比较保守。

2019年末,中国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同时,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均持有股票仅为人民币7.6万元,同比增长24.9%。

此外,在贷款领域,人们倾向于选择房贷或车贷,而其他类型的贷款占比较少。

2019年全国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傅莹曾表示,个人借贷市场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 个人金融知识的现状在我国,大多数人尚未具备较为丰富的金融知识。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金融消费者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中,只有18.6%的人自认为对金融知识足够了解。

此外,还有超过50%的人表示认为金融知识难以理解。

四、个人金融行为和金融知识的影响因素1. 个人金融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人金融行为不同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因为人的行为受到许多非理性的因素影响。

社会文化、教育程度、个人收入和财富、金融产品的单一性和透明度以及金融风险意识等都是影响个人金融行为的因素。

金融学生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金融学生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金融学生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热门专业,吸引了大量学生投身其中,但对金融学生的现状了解却较为有限。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金融学生的调查,以了解他们在学习、就业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情况。

本报告将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结论和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在多所高校中选择了150名金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在线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

问卷包含了有关学生背景、学习情况、就业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收集了全部有效问卷,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学生背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男性占54%,女性占46%。

调查对象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其中50%来自省会城市,30%来自直辖市,20%来自其他一线城市。

大部分调查对象(85%)是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15%是研究生。

学习情况调查显示,金融学生普遍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

74%的学生平均学分绩点(GPA)在3.0以上,其中24%的学生绩点在3.5以上。

尽管他们在理论学习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实践能力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只有35%的学生参加过实习,其中只有15%的学生参加过与金融相关的实习。

另外,有60%的学生表示他们希望在专业知识之外,能够学习到更多实践操作技巧。

这表明高校在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金融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虽然大部分学生(80%)希望从事与金融有关的职业,但只有40%的学生真正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这表明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

此外,许多学生还面临着就业岗位与自身期望不符的问题。

44%的学生表示找到的工作与他们的专业不太相关,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产生不满和低职业满意度。

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尽管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只有30%的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职业规划。

此外,只有20%的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需要与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相匹配。

这表明高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金融学生总结报告范文(3篇)

金融学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金融行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今年暑假期间在XX银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金融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实习地点:XX银行XX支行三、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了解金融行业的实际运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学习金融业务知识,掌握银行日常工作流程。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四、实习内容1.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银行个人业务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客户咨询、账户管理、理财产品销售等。

2. 学习了银行会计、结算、信贷、投资等业务知识,了解了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 参与了客户经理团队的工作,协助客户经理完成业务拓展和客户关系维护。

五、实习收获1. 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业务知识得到丰富:通过实习,我对金融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银行日常工作流程,丰富了业务知识。

3. 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4. 沟通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客户、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六、实习感悟1. 金融行业竞争激烈,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

3. 团队合作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特点,只有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七、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金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感谢XX银行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实践中成长。

大学生金融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金融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金融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 引言金融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金融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金融问卷调查的分析,旨在揭示大学生对金融的态度和需求,以及他们在金融领域的知识水平和行为特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教育和服务。

2.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有200名大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

问卷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金融知识水平、金融产品使用情况、金融风险认知、金融投资意愿等。

3. 调查结果分析3.1 金融知识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

仅有45%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基本的金融概念问题,如“利率”、“股票”等。

这表明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需要加强。

3.2 金融产品使用情况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使用较为常见,其中银行储蓄账户的使用率最高,超过80%的受访者拥有个人储蓄账户。

此外,约60%的受访者使用过信用卡,但只有3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信用卡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注意事项。

这说明大学生在使用金融产品的同时,需要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指导。

3.3 金融风险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金融风险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有近60%的受访者认为购买股票是一种高风险投资,而只有不到30%的受访者认为购买国债是一种低风险投资。

此外,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了解金融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

这说明大学生对金融风险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也暗示了加强金融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3.4 金融投资意愿大学生的金融投资意愿普遍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30%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进行金融投资。

主要的原因包括对金融市场的不了解、风险的担忧以及投资资金的不足。

这表明大学生对金融投资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也需要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金融教育和投资指导。

4.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大学生金融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在金融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较低,需要加强金融教育的力度和质量。

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研究报告

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研究报告
俞姗(2009)通过基于F大学的调查与中美校际比较,研究大学生金融行为及其对金融教育的启示。作者认为,金融正在普通消费者的经济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融行为是大学生一项重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当前,大学生的金融行为主要受家庭、同辈群体等因素的影响。加强大学生金融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金融行为能力,使大学生形成管理个人经济资源的基本能力,并有可能改善他们对现状的自我评价,体验更为积极和谐的生活,对于大学生个体及其家庭福利水平的增进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研究报告由5个部分组成,包括绪论、文献综述、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的描述性研究、大学生金融行为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最后是对策思考。通过项目研究,结论是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金融知识不够广泛、金融行为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主要建议是,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理财能力。
关键词:金融行为;个人理财;金融教育
第一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其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金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其未来的生活水平。我们经常观察到有些同学会定期进行收入支出记录,并且根据记录调整自己的消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同学们生活中有储蓄、投资等行为。这些都属于金融行为。但是,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尚未完全的背景下,国民的金融行为欠科学性。比如弘毅下注,中联重科只赚到利息钱;PE争宠小马奔腾,IPO却屡屡受阻;上海世纪创投SPAC未成惨遭封盘;太子奶资金链断裂,李途纯失去控制权;江西博雅卷入命案,高特佳亿元资金险打水漂;蓝山中国、摩根士丹利投资ITAT;恒大地产IPO计划搁浅,淡马锡、美林等陷于退出迷茫……这些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源于早年金融行为较为简单,金融知识水平较低,以及金融心理偏差。因此,良好金融素质,不但可以促进个人事业成功,还可以拉动国民经济的提升。
钱伟长学院2013级暑期创新实践项目研究报告

大学生金融报告

大学生金融报告

大学生金融报告大学生金融报告14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金融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金融报告篇1作者:王谋学院:金融学院专业:金融学双语实验班班级:一班年级:20xx级学号:辅导老师:苏灵一、报告说明(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

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范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

另外,20xx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

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

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大学生金融产品研究报告

大学生金融产品研究报告

大学生金融产品研究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消费队伍中的生力军,其消费占比逐年增多。

在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时,互联网中面向大学生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满足大学生消费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违法违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恶性的影响。

本文就大学生金融产品发展的趋势,及现存的大学生金融产品各自特点,分析了在大学生金融产品获得、使用、偿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发展大学生金融产品,有效引导大学生金融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校园贷;大学生;金融产品一、发展趋势需求端看,2016年清华大学发布了《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60%的大学生每个月消费1000至3000元,28.2%的大学生每个月消费在3000到5000元。

同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表明当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21392元/人,而大学生的整体水平与整个社会水平趋于相同。

另外,在消费结构上,超过2/3大学生在日常购物支出上有开支,62.4%的大学生在休闲娱乐中有开支,超过了食品的占比,反映出目前大学生消费趋于“成人化”。

此外,大学生的消费随意性大,大多数大学生消费时没有计划、随心所欲,以至于经常需要用不同方法满足消费需求。

供给端看,我国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大学生助学贷款,主要由政府财政出资提供给在读大学生助学支持。

尽管我国的高校资助资金一直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也满足不了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互联网普及程度高,大学生使用互联网较多,对新兴产品的接受能力也强,能很方便地接触到网络贷款产品。

在需求不能被满足的情况下,势必会考虑网络借贷产品,以至于给了“校园贷”这一类违规产品进入校园的机会。

在我国,校园金融的发展经历了银行试水铩羽而归、网贷机构野蛮生长、网贷败走引导银行入主三个阶段。

在监管不足,网贷机构盛行时,“校园贷”产品疯狂生长,导致校园贷滋生出“裸条贷”“肉偿”“暴力催债”等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引发了大量的社会恶性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稳步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4546亿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55054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463元增长到2013年的38499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重视经济发展,推崇金融事业,才能突飞猛进地提升国力。目前,金融行业更是日益壮大。2012年9月18日,央行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分别从改善金融调控、完善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方向。产融结合的美好蓝图、实业的艰辛与金融业的高收益、逐渐敞开的金融业大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争食金融行业“大蛋糕”。金融行业的日新月异,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投入大量师资与金融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是刻不容缓的。
钱伟长学院2013级暑期创新实践项目研究报告
序号:3
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
课题组长:徐文佳
课题成员:朱添琪江鑫光饶津渝付思雨
袁书悦
**********
钱伟长学院
2014年8月
摘要
大学生是居民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当前,由于大学生金融知识较为匮乏,资金不足,金融教育较为薄弱,其金融行为的积极活跃度也较低。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很有必要,直接关系到其将来能否合理利用资源,能否快速安全地进行理财、投资。加强大学生金融教育有利于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培养金融行为能力,承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积极责任,对于促进青年大学生社会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理应具备较好的金融知识以承担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经济责任。当前,我国的金融教育更多关注金融专业或职业教育,对普通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理财知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金融普及教育已较为制度化。例如,2003年10月,英国金融管理局成立金融能力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国民金融素质的总体规划,其中有一项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金融能力培养计划。该项目近期的目标是通过与大学的合作,到2011年为止至少要在25%的英国大学中建立起系统的大学生金融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开设金融教育课程等。委员会已经与10所大学合作建设名为“ Money for Life” 的免费教学资源,指导大学生如何管理金钱。又如,2002年5月开始,美国财政部下专设金融教育办公室,同时依据2003 年修正的公平准确信用交易法中的金融知识与教育改进法案设立由财政部长任主席的金融知识与教育委员会。
王国伟(2011)对经济社会学视野中的金融行为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在新经济社会学的视野中,金融行为总是在由社会结构构成的市场中展开,通过将网络、制度、文化意义等结构性因素纳入到对市场的理解,既摆脱了经典金融理论的困境,又进一步扩展了金融行为研究的理论视野。借助于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路径,经济社会学家分别从建构性和嵌入性的视角对金融行为中的社会网络、社会制度和文化意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金融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研究既是社会学积极同经济学和金融学展开学术对话的方式,更是社会学从“庭院”走向“堂奥”的重要发展机遇,同时将金融行为理解为一种社会行为,也意味着经济学向社会生活的回归。
我们团队以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为样本,展开调研,旨在根据调研结果,找到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金融教育模式。根据大学生的活动特点,较为典型的大学生金融行为包括现金管理行为、储蓄行为、信用管理行为和投资行为。因此,我们设计了关于金融常识、信管行为、消费行为、储蓄行为、投资行为、以及金融交流的调查问卷(共20题)。团队共发放问卷600,回收约500份有效问卷。此外,我们还利用人人、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调研。通过导师的多次指导,团队成员分工阅读了相关论文及文献,学习使用了SPSS19统计软件整理分析数据,依据分析数据对大学生金融普及教育提出了改善建议,并最终完成了《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基于上海大学的调查》报告论文。
王都富(2011)基于商业银行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视角,研究中国富裕阶层金融行为。作者认为,富裕阶层的快速成长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对中国富裕阶层金融行为特征进行的理论解读及随机调查显示:中国富裕阶层更关注财富传承、生活品质与财富成长,理财知识匮乏、但投资自信心很强,投资倾向保守、但风险承受能力很强,倾向于选择商业银行作为理财机构,家庭互动是其理财决策的主要模式;对富裕阶层金融行为其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包括风险偏好、投资意识、金融服务以及投资信心等。中国商业银行拓展财富管理业务,既适逢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多重潜在危险,大型商业银行应选择综合性银行模式,而战略合作模式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余额宝等收益较高的储蓄方式(天弘基金)出现,对传统的银行储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大学生来说,余额宝的出现,让他们不必再跑到银行,方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储蓄行为与资源约束无关, 而与父母的投资理财行为以及和父母同学进行投资理财问题的交流有关。父母理财行为越积极、与子女就理财话题的沟通越频繁, 其子女的储蓄就越积极。
对投资行为的调查有一个问项: 是否购买股票、基金、国债或从事其他投资,发现调查对象的投资行为活跃程度同样与资源约束无关。购买股票属于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足够的知识来支撑自己炒股;而且中国股市持续低迷,并无太大活力;最重要的是,股市水太深,对大学生来说,要玩,也在浅水区玩玩就好。问卷得出的结果与之前的猜测相类似:炒股的大学生所占百分比太少。炒股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经常和父母就理财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经常和朋友谈论理财方面的话题。由此可以看出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金融行为,大学生的金融行为与父母理财行为以及代际、同辈群体间交流有关。
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等媒体来获取理财知识,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很有必要,直接关系到将来能否合理利用现金,能否快速安全地钱生钱。但是只有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才能较多地从专业课程中获取金融知识,目前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对于基本消费金融知识的培训是比较缺乏的。要弥补金融教育普及的缺失,根据大学生群体网络依存度较高的行为特征,网络可以作为我们推广金融知识的首选平台。为了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飞速发展,必须想方设法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教育。
本项目研究报告由5个部分组成,包括绪论、文献综述、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的描述性研究、大学生金融行为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最后是对策思考。通过项目研究,结论是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金融知识不够广泛、金融行为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主要建议是,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理财能力。
关键词:金融行为;个人理财;金融教育
第一章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针对大学生的金融行为特征,我们进行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宏观金融部分的填空题,以金融常识为主。参与问卷填写的同学,很少有四题都填对的,特别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现行的货币政策的问题,几乎无人填出,这也反映出了大学生对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关心。很多同学甚至都不知道央行行长是谁,能正确回答出央行行长的同学,大部分都知道上证指数的大概区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关注上证指数的同学,大多是想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出于专业要求、个人目的,具有一定的宏观知识基础。此部分反映出目前对大学生金融教育的力度远远不够。
第三章
金融行为是大学生一项重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群体, 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其经济活动特点, 较为典型的大学生金融行为包括现金管理行为、储蓄行为、信用管理行为和投资行为。国外研究发现, 尽管多数大学生,尚未取得经济独立,可利用的资源较少,但积极的金融行为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进步甚至生存状态都具有十分正面的联系。更进一步地, 根据阿马蒂亚.森 “能力 福利”的概念框架, 个人福利是一系列功能性活动的集合, 能力则反映了个人可以获得福利的真正机会和选择的自由。因此, 从发展的角度看, 接受金融教育, 形成管理个人经济资源的基本能力, 对于大学生个体及其家庭福利水平的增进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金融行为会影响到其未来的投资理财等。因此从长远来讲,接受金融教育,形成管理个人经济资源的基本能力,对于大学生个体及家庭福利水平的增进,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力的增强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有关金融行为的研究,是当前金融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相关文献来看,不同作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
孙蕾(2008)从居民金融行为变化视角,研究居民的金融行为变化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改革的影响。作者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金融行为由单一储蓄型转变为综合金融型,由存款获息型转变为投资理财型,由单纯生活型转变为混合经营型,由积累消费型转变为贷款消费型,由网点的存取型转变为网络的划转型。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还不适应居民金融行为的变化,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品种创新,实施流程再造等措施以适应居民金融行为的变化。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其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金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其未来的生活水平。我们经常观察到有些同学会定期进行收入支出记录,并且根据记录调整自己的消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同学们生活中有储蓄、投资等行为。这些都属于金融行为。但是,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尚未完全的背景下,国民的金融行为欠科学性。比如弘毅下注,中联重科只赚到利息钱;PE争宠小马奔腾,IPO却屡屡受阻;上海世纪创投SPAC未成惨遭封盘;太子奶资金链断裂,李途纯失去控制权;江西博雅卷入命案,高特佳亿元资金险打水漂;蓝山中国、摩根士丹利投资ITAT;恒大地产IPO计划搁浅,淡马锡、美林等陷于退出迷茫……这些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源于早年金融行为较为简单,金融知识水平较低,以及金融心理偏差。因此,良好金融素质,不但可以促进个人事业成功,还可以拉动国民经济的提升。
杨慧芳(2011)以39名成人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个性心理因素中的人格、决策模式式与非理性金融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决策模式对非理性金融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人格类型、不同决策模式的个体的非理性金融行为差异显著。作者认为,研究发现,人格、决策模式对各类非理性金融行为以及非理性金融行为总偏差的预测力皆达显著,并且对不同的非理性金融行为有不同预测力;理智型、即时型、依赖型的决策模式与感觉一直觉人格维度对非理性金融行为总偏差的预测力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