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比较研究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是指农户将自己的农田或者养殖业务交由专业的合作社、公司或者个人进行经营管理,自己只负责提供土地、劳力和有限的资金,托管方负责农作物或者养殖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双方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收益分享。
这种经营方式在当前农业生产中越来越普遍,成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进行浅析,探讨其优势、劣势和应用前景。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农户来说,托管经营可以减轻其劳动强度,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托管方通常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提高农作物或者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户收入。
对于托管方来说,可以通过托管经营方式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对于整个农业产业来说,托管经营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也存在一些劣势和挑战。
一是双方利益可能存在分歧,导致合作风险加大。
农户对于土地的情感和依赖往往会导致其对托管方的管理方式产生疑虑和抵触,影响合作关系的顺利进行。
二是托管经营涉及到土地流转等土地制度和法律法规的问题,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尚未完善,土地托管涉及到的土地流转、承包权流转、土地流转税费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保障,容易出现合同纠纷和权益保障问题。
三是托管方的管理水平和信誉度参差不齐,有的托管方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可能采取非法操作手段,损害农户利益,甚至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四是农业生产托管经营还需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合作各方的履约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和农户权益保护机制。
尽管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1. 引言1.1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是指建立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基础上,通过托管合同等形式,让专业的生产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权,向托管方提供农业技术、资金、管理等全方位服务,以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农业专业化生产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二是多元化资金投入,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三是专业化管理团队,提升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四是合理分工合作,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的优势体现在:一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三是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了农业竞争力;四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实现了农民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的模式主要包括合作社托管、企业托管和政府引导托管等形式。
这些不同的模式在不同的地区和农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特点。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农业资源利用不均衡、农业生产服务内容不足、农业合作意识薄弱等问题。
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什么是农业生产托管经营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是指农业主体将农田、农作物或农业生产经营权委托给专业化的托管公司或机构进行管理和运营的一种经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农作物或生产经营权无偿或有偿地交给托管公司,由托管公司全权负责管理和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农业托管经营一般由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经营活动稳定进行。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的核心是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托管公司通常会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帮助农业主体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产出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
探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
探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是指农户将自己的农田、农作物等资源委托给专业的农业生产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运营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农业生产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在中国农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能够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
传统的农户往往只专注于土地耕种,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市场、金融等方面的问题了解不多,在面临种植病虫害、市场销售、融资等问题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和运营,能够提供从种植选择、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市场销售等一站式的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各种问题。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机构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案,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优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他们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能够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农田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能够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问题。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租地费用等。
而传统的农户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农业生产效益受限。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机构可以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通过与银行合作或者自有资金支持,解决农户的资金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村的劳动力流失严重,传统的农业模式难以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能够集中资源和专业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发展不断强化农村地区财政方面的支持,提供多途径的资金筹措,并对一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就可以实现对种植粮食作物的处理,同时,全面示范带动作用,以起到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效果。
在本文的分析中,就主要阐述在现阶段的农村地区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农业生产全程托管,以此促进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为农户提供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研究背景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全面形成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初步衔接,并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农业化发展背景下,造成了我国当下四化同步发展的缺陷与不足。
对于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是由于人口数量与土地数量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使得我国当下的农业发展,基本上是小农经济家庭为主,限制了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与建设。
在近些年的发展进程中,全面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到城市当中,这就让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基本上都是留守老年与儿童,甚至一些农村地区还出现了“空心村”的情况,“谁来种地”的问题开始凸显,无法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但是,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始终经营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农户,有着2.1亿之多,小农经济的运行,曾经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升,集中经营在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露,而小农经济也对农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我国当下始终大力推动着土地流转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分散的问题进行缓解,同时加强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但是,通过对我国当下的农村地区调查,发现土地流转规模在50亩以上的土地,达到了30%,剩下的70%依然分散在一些小农户手中,因个人耕种意愿和流转费用低的印象,这部分耕地无法顺利的流转,同时强制流转的方式也并不可靠。
如何对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关系进行协调,成为了我国未来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探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
探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了农业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
它通过将农田或农业生产设施托管给专业化的团队或企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及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这一模式既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和规模问题,又可以为农民提供产业经济收益,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进一步了解其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
1. 专业化管理: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管理。
托管服务方通常是由一支专业的农业团队或者农业企业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种植的产量,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往往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
因为托管服务方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能够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农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管理,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 分散化风险: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存在着天灾人祸等不确定因素,会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将农业经营权交付给专业的托管服务方,通过分散化的经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农民的生计安全。
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的优势2. 减轻农民负担: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农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种植、管理和收割等工作,负担较大,且收益不稳定。
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能够为农民减轻负担,将繁琐的农业生产工作交给专业的托管服务方来管理,让农民更加专注于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发,实现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分工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注重专业化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托管服务方通常具备一流的农业技术和优质的种植品种,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升级。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被引入到农业生产中。
本文将对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是指由农业生产企业或专业农业合作社等机构承接农户土地和农业生产要素,代为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并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标准进行分成。
简单来说,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是一种将土地和农业生产要素交给专业机构承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农户可以轻松享受收益,减轻了农户的劳动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二、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的特点1. 分散化: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是一种由农户直接参与的经营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生产格局。
2. 专业化:托管机构通常都是专业的农业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具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能够提供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分配灵活:托管经营双方在合同中可以约定各自的权责和分成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灵活性比较大。
4. 风险分担:农业生产托管经营可以将农业生产风险进行分担,托管机构具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
1. 减轻农户劳动负担: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可以将土地和生产要素交给专业机构承担经营管理,农户无需亲力亲为,减轻了农户的劳动负担。
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托管经营,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管理,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4.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托管机构通常具有更严格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 合理规范:未来农业生产托管经营需要建立起更加合理、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托管双方利益平衡,避免出现合同纠纷和风险。
2. 优化服务:托管机构需要不断优化生产服务,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
试分析农业生产托管的现状模式与利益
综上所述,作为农户坚定信念,相信政府和科研人员的 决策;作为服务社,积极参与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科学 研究种植培养方式,作为当地企业,要配合好托管工作,当 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作为政府,要积 极 加 入 服 务 团 队 ,规 划 健 全 的 托 管 政 策 ,解 决 农 户 问 题 ,发 展当地经济。 四、结语
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生产托管助推农业现代化
-1-
业界观察
Vegetables 2021.7
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农业生产托管是实践中提 出的迫切要求。2017年9月,继《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之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 《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农办经〔2017〕19号),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确立重点支 持开展托管的农产品生产、托管环节、托管模式以及重点支持的服务规模经营形式。同时,要求对服务 标准、质量、价格、信用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引导。
Vegetables 7
栽、植保、灌溉到采收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托管, 配备了国际最先进的“丸粒化包衣,精量化播 种,工厂化育苗,自动化移栽,集约化采收,系 列化加工”等全套设施设备,目前在安丘市服务 托管大葱面积达667 hm2,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 率。 ◎ 根据商业资本类型分类
根据服务主体的来源性质,农业生产托管服 务组织大致可分为5类:一是农业专业性或综合 性服务组织。这些组织既有民营资本,也有国有 企业全资、参股或控股兴办的国有资本。既有新 创办的,也有过去农资农机经销企业转型发展而 来的[1]。目前数量不多,但发展速度较快,服务 能力较强。二是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合作社 及其联合社,为其成员和周边农民开展诸如农 机、农技、仓储、烘干等服务。目前是服务规模 最大的群体,2019年服务收入达706亿元,服务 小农户超过5 000万户。三是供销合作社。部分供 销社利用原来的经销网点、渠道延伸服务链条, 拓展服务领域。四是村级组织。由村委会、村集 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耕种、防收等服务组织, 有的直接开展全程托管和多环节托管服务,有的 以居间服务为主,通过引导、协调、组织广大小 农户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对接服务需求,为社会化 服务组织和农民搭建桥梁。五是农业生产服务类 专业大户。目前数量最多,占到农业生产托管服 务组织数量的50%,在服务对象中,小农户占比 高达84%,是服务类企业和合作社的重要补充。
探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
探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是指农业企业在自己拥有或者租赁的土地上,通过委托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社等第三方专业组织进行农业生产,或者是将农业基础设施以及种植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外包给专业组织进行管理和操作,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农业生产。
这种模式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越来越多的应用。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所涉及的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户、农业合作社或其他专业组织。
其中,农业企业通常是投资商和营销商的角色,他们负责资金投入、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承担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生产工作,通常是在预付费用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合同约定参加生产;农业合作社或其他专业组织则是农业生产的管理和运营者,他们主要负责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科技服务、技术指导、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是以效益为导向的,农户和专业组织等将根据生产结果实行分成制度,从而让每一个参与方都能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农户来说,他们通过签订托管合同获得稳定的生产收益,并获得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于农业企业来说,他们通过托管服务获得了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并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对于农业合作社或其他专业组织来说,他们通过托管服务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农户和企业服务。
从应用效果来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主体的比较优势。
农户通过托管服务可以享受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带来的高效、高产、高效益的优势;而农业企业则通过托管服务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大大提升了整个生产链的竞争力;农业合作社或其他专业服务机构也通过托管服务获得了经验积累和社会信誉度提升的机会。
在推广应用方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需要具备高度规范化和标准化。
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对各主体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摘要】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其特点包括将农业生产过程托付给专业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减轻农民的经营压力。
优势在于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劳动成本,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托管经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管理不善导致的损失和合同纠纷等。
未来,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向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的重要性和前景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建议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提升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等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定义、特点、优势、风险、发展趋势、重要性、前景、发展建议1. 引言1.1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是指农业企业将自己的农业生产经营权委托给专业的托管机构或个人进行管理和经营。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企业可以将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分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由农业企业委托专业托管机构或个人负责生产和经营管理;第二,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农业企业保留生产资产所有权,托管方负责生产运营;第四,托管方按约定获得一定的托管费用和绩效考核奖励。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减少企业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可以促进农业企业与托管机构的合作共赢。
农业生产托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合同履行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
未完待续...2. 正文2.1 托管经营的定义托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中,农户将自己的土地、农作物和畜禽等生产要素以一定期限委托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经营主体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的一种模式。
抓托管促农转 提质量促增收——齐齐哈尔市推进农业托管带动小农户发展的调研报告
抓托管促农转提质量促增收——齐齐哈尔市推进农业托管带动小农户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农业生产托管情况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流转土地多数集中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主体手中,主要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从2016年的237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2055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50.4%。
目前,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5546家,其中省级示范社96家,国家级示范社55家。
全市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35个,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231万亩,服务小农户4万余户。
据统计,2020年底,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2000万亩,其中:流入种养农户497万亩,流入合作社973万亩,流入其他经营主体530万亩。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进行大规模机械耕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
托管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全程托管、多环节托管和关键环节托管”三种模式。
全程托管:以农业生产的耕、种、防、收等生产作业环节,交由受托方完成,土地委托方(农户)向受托方订购耕、种、防、管、收等全套农业生产服务项目,整体交费。
多环节托管:主要是农户根据需要,向受托方订购耕、种、防、管、收环节中的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项目,按服务项目交费。
受托方可以是综合服务类的农业公司,也可以是单向服务合作社,类似于“按需点菜”。
关键环节托管:在生产环节中,一些农户依靠自身拥有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完成大多数生产作业,但个别生产环节不完备,需要通过开展托管才能补齐生产环节短板。
依安县2020年筛选出太东乡山湾大豆生产专业合作社、一重集团土地代耕示范公司等19个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服务农作物面积16.82万亩。
龙江县超越玉米种植合作社是一家专业的农业服务机构,依托大型农业机械、专业技术人才等,为小农户提供了耕、种、管、收、防及秸秆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综合性服务。
二、主要做法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为契机,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统一干群思想,提高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盈利机制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给予一定的补贴,以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和 风险。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03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成本构成
人力成本
01
人力成本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中最重要的成本之一,包括生 产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等 支出。
其他收入来源
政府补贴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可能获得政府补贴, 以鼓励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 者可以通过争取政府项目和补贴来增加 收入。
VS
品牌推广收入
提供者可以通过建立和维护农产品品牌形 象,吸引消费者购买,并获得品牌推广费 用。同时,提供者还可以与品牌企业合作 ,共同推广品牌并获得收益。
05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盈利影响 因素
市场需求与竞争
市场需求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市场需求决定了服务的潜在客户群体和市场规模。随着农业现代化 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为服务提供者提供了
更大的盈利空间。
市场竞争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的竞争状况对盈利水平产生影响。竞争激烈可能导致价格战和服 务质量下降,降低盈利能力;而竞争相对较小则可能允许服务提供者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利润分成模式
总结词
利润分成模式是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商与农户共同经营农业项目,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项目收益。
详细描述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商提供技术、管理、市场等资源,农户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资源, 共同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服务商通过提高项目收益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分成。
政府补贴模式
总结词
政府补贴模式是指政府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给予一定的补贴,以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的托管服务。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成为了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是指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由企业或合作社以先进技术、资金或管理经验为农户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帮助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取得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本文将就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进行一些浅析。
1.技术支持: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以技术支持为基础,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信息技术等,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托管经营要求托管方提供资金支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以及生产成本的垫付,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资金紧张的问题。
3. 管理支持:农业生产托管经营要求托管方提供管理支持,包括土地规划、种植结构、生产组织、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户合理安排生产,提高农业经营的效益。
4. 风险共担:农业生产托管经营要求托管方与农户分享经营风险,合作协议中通常会规定双方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双方能够共同承担风险。
二、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的优势1.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效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2.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就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的繁荣。
3. 优化资源配置: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有效整合了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4.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通过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管理支持,帮助农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质量和效益。
5. 保障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符合规范生产,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前景可期——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前景可期——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的前提下,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利益共享”的原则,农民将耕、种、收等生产环节全部交给托管主体(合作社等),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托管主体代替农民耕种管理土地,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按服务项目获得报酬。
本文通过对我省五常、宾县、龙江、依安、穆棱、桦南、富锦、密山、萝北、宝清、肇源、嫩江、五大连池、肇东、兰西等15个县(市)调研,总结探索我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为加快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通过开展试点示范、项目撬动等措施,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
2021年,黑龙江省率先在全国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省推进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落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县20个、试点县29个和示范乡镇100个,全省有4700多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签订了全程托管服务合同,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发展到2042万亩,比2020年增长了3倍多。
受地形和种植品种(水田和旱田)影响,各地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也参差不齐。
从地区看,调研的县(市)中,肇东市发展最好,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五常市土地托管面积最小,仅为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0.2%。
从托管主体看,单个托管主体托管面积最大的是兰西县瑞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面积7万亩,其他2万亩左右居多;托管面积最小的不到100亩,多数县在2000亩以下。
从调研的15个县(市)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占一半以上,村集体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各占一成左右,种粮大户占比较少。
浅谈农业产业化中的利益分配机制
浅谈农业产业化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链条上的利益分配方式是这一进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现存的三种利益分配方式合同型、合作型、股份型以及它们存在的客观原因、优点、缺点。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合同型;合作型;股份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和运行机制促进了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速度。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包括: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实力发展,而农业产业化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是这一进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保障。
制度经济学认为利益集团谋取利益的活动的过程促使了经济结构的发育,在经济结构发育的可能性中,蕴藏着无数的经济利益,如新技术的运用,市场的扩大,交易数量的增加,都会使成本边际效率递减。
如何获得这些利益并建立”风险同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当前农业产业实践中的利益分配机制主要发生在农户与龙头企业中,以合同型、合作型、股份合作型为主要形式。
根据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00年的调查,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机制分别为49%,14%,13%,共计占76%;”合同制虽在当前占主导地位,但从长期看,呈下降趋势,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发展较快”。
合同型的利益分配方式中农户与企业的联系是松散的,也称为”订单农业”,他们通过契约的方式进行业务,在合同期内双方独立行使各自的行政,经济,人事管理权。
一般,企业依据市场需求状况和农户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以契约关系为纽带,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这方式的优势在于农户不用自己找市场,降低经营风险;企业也不用自己找货源,节约了运营的成本;并且同时降低了双方市场交易费用。
缺点:容易出现霸王条款以及不履约的情况。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浅析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是指由农业托管经营企业或个人将自己拥有的农业生产资产(如农田、农作物、养殖场等)委托给其他农民或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托管和经营的一种模式。
这种经营方式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托管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农民或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
一些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及市场了解较少,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农业生产,这时可以将农田或其他农业资产托管给经验丰富、有技术优势的人或机构进行管理和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托管经营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将农业生产资产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托管经营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面临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风险。
通过托管经营,农民或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将风险转嫁给托管方,降低自身的风险压力。
托管经营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通过托管经营,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托管费用问题。
托管经营需要支付一定的托管费用,对于一些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托管经营中,可能会出现资金流转问题,托管方未必能及时支付费用,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其次是托管方的管理能力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涉及到科学技术、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知识,托管方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益。
一些农业托管经营者缺乏相关经验和技术,导致托管经营效果不佳。
再次是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在农业托管经营中,农民与托管方之间的权益关系需要得到保护。
一些托管方可能会擅自占用农民的土地或农作物,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有必要加强托管合同的约束力,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方式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农业生产托管现状、模式、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38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社会化服务总第209期一、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现状自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山西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县、乡、村、服务组织六级联动,在选择服务主体、规范服务合同、跟踪督导检查、兑付补助资金、总结经验模式、项目审计审查等方面狠抓落实,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试行)》,对试点县托管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奖优逐劣,推动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走向深入。
两年来,山西省试点县由2017年的10个发展到2018年的27个,托管服务财政补助面积由45万亩增加到77万亩,公开选择服务组织280个,服务小农户26万户,服务带动规模经营270万亩,辐射带动890万亩。
涌现出了屯留、洪洞、寿阳、平遥、万荣等成功模式,为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奠定良好基础。
试点项目适应了山西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态势和农户多样化的需求,解决了“种不了地”“种不好地”和“种了不合算”等问题,取得了农户、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县乡政府多赢的效果,实现了集中连片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目标。
2019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始大范围开展,发展到81个县,财政补助实施面积350万亩。
二、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模式(一)“六核心服务、三环节套餐”的屯留模式。
长治市屯留区作为2017年首批农业托管服务试点之一,在广泛征求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组建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屯留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挂牌成立“屯留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建立了县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
根据地域特点、农业生产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六核心服务、三环节套餐”模式。
“六核心服务”,指在试点范围内围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旋地、烘干等六项核心服务及其相关业务开展托管服务。
服务方式有两种,分别为“保姆式”全托管和半托管,实行“菜单式”服务,需要什么选什么。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调研报告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调研报告农业生产托管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农业生产托管是指由专业的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或农技服务机构承接农户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工作,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实施情况,本次调研选择了某农业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
二、调研目的1.了解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对农民和托管方的利益分配情况。
2.评估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对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3.探讨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对农业合作社的托管农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农田规模、作物种植情况等。
2.访谈调查:与农民和托管方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取他们对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看法和意见。
3.数据统计:收集农业合作社的经济数据和托管农田的产量数据,对比分析与传统种植模式的差异。
四、调研结果1.农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承接农田,提供种子、农药、农技等技术支持,并承担农田的日常管理和生产责任。
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交给专业机构进行托管,减轻了自己的劳动压力。
2.农业合作社与农民按照农田面积和种植作物进行利益分配,通常采取“固定保底收益+超额产量分红”的方式,使农民可以分享到合作社的发展成果。
3.通过对比分析数据,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下的农田产量明显提高,作物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农民通过与农业合作社合作,稳定了收入来源。
4.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业合作社集中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五、调研结论1.农业生产托管模式能够提高农田产量和作物质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农业合作社在承担农田托管责任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利益。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关键。
3.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分析
532021年25期 (9月上旬)经营管理摘要:为适应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现状,农业生产托管探索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大量涌现,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和保障策略,并结合实例开展深入探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农业生产托管相关主体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现代化农业引言农业生产托管属于近年来各界研究焦点,相应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也随研究大量涌现。
相关探索面临的问题较为多样,如服务模式较为传统、托管组织服务水平低下、托管模式较为稀缺,只有设法解决问题,才能够保证农业生产托管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和保障策略(一)特点分析农业生产托管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服务产品,结合图1所示的玉米农业生产托管细分可以发现,农业生产托管可参与生产过程并帮助农民选择服务,异质农户消费需要得到更好满足[1]。
图1 玉米农业生产托管细分示意图在农业生产托管实践中,农民可通过购买服务参与社会分工,农业效率和农地要素配置会因此受到深远影响,由此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分工深化可形成图2所示的农业生产托管供需机制,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化解均顺利实现,农业经营环节稳定、技术进步等目标也能够逐步实现[2]。
(二)模式创新近年来各地围绕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典型创新成果如下:第一,“农户+集体组织或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
该模式创新能够解决各服务主体协调不足、对接市场能力欠缺等问题,属于对传统“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的改良。
通过在农户、合作社、企业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紧密联系小农户与大市场,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对接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第二,“农业共营制”托管模式。
所谓“农业共营制”,主要由农业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构成,该模式创新在土地细碎化等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色,且能够较好应对劳动力弱质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比较研究作者:王玉斌李乾来源:《改革》2019年第08期内容提要:农业生产托管能够实现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共赢,而合同是保障这一共赢利益分配格局得以稳定实现的关键。
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将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划分为无收益约束型、监督主体介入型、保底产量型、“保底产量+分红”型以及合同外附加收益型,五类利益分配模式中服务监督主要形式、服务监督强度、剩余控制权归属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普适性等要件各异,特定的产生背景决定着各类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监督主体介入型与“保底产量+分红”型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新模式具有其他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中的优势属性,更具发展潜力。
利益分配模式选择应视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托管作物种类等而定。
关键词: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规模经营中图分类号:F323.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8-0119-09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后发大国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1]。
我国土地流转率由2007年的5.2%上升至2016年的35.1%,土地流转在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土地流转势头减弱,流转土地面积增速放缓,基于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所内含的交易费用不断提高,制约着农业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以经营权细分及交易为基础的服务规模经营开辟了农业规模经营的新途径[2],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有益补充,推动并逐渐形成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并存的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格局。
服务规模经营具有不同实现形式,其中农业生产托管是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农业、农民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有效破解了当前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困境,顺应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发展需求。
原农业部办公厅适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地区情况,确立在当地重点支持开展托管的农产品生产和托管环节、托管模式以及重点支持的服务规模经营形式。
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专项中分别安排资金30亿元、40亿元、40亿元支持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了实业界和學术界的一致认同。
但是,农业生产托管总量层面的收益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又是如何呈现或分配的?合同在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保障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格局稳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推动现阶段农业生产托管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
追其本源,农业生产托管衍生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其内涵及范围更为聚焦,在概念层面属于新生事物,在实践层面则由来已久。
围绕农业生产托管概念及内涵,已有研究主要将其与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相比较[3-4]。
其中,农业生产托管与土地流转的本质区别在其概念界定中业已突出强调,即是否流转土地经营权,因此二者在实践与研究中并不存在争议。
而农业生产托管与土地托管较为近似且易混淆,部分学者将二者等同,实则迥异。
农业生产托管的含义更广,土地托管是农业生产托管的一种特殊类型,近似于农业生产全程托管。
有学者指出,农业生产托管可以分为土地托管和业务托管,其中土地托管是农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将经营权委托他人,实质是债权托管,代理人获取固定报酬或分成租金,而业务托管则是经营控制权与生产操作权的分离,是操作权委托他人,实质是事务托管[5]。
由于农业生产托管概念提出较晚,且部分研究沿用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概念,因此相关研究较少。
2017年原农业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以及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补贴政策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既有研究受农业生产托管支持政策影响,主要围绕农业生产托管实施成效展开,总结各地区农业生产托管典型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且研究者多为基层农经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
就农业生产托管模式而言,已有研究根据农业生产托管环节多寡或托管内容将农业生产托管划分为不同模式,包括全程托管、劳务托管、关键环节托管、订单式托管、股份制托管、统一托管、单一托管、延伸托管和一体化托管等[6-8]。
部分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具有相同内涵,只是概念表述的差异。
就农业生产托管成效而言,现有研究一致肯定了农业生产托管取得的成效,如化解了“谁来种地”难题,保障了粮食产量质量安全,实现了种地农户与经营主体双赢,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迎合了外出务工农民“离土不离乡”的诉求,有利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等[9-12]。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托管也存在各种潜在的、复杂的风险[7],以及发展制约瓶颈,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供给受现有基础性生产条件掣肘;服务需求方面临难以选择并甄别服务的难题;服务监管组织面临规范管理困境等[13-14],为此,需要继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15]、加大相关从业人才培养[16],破解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制约瓶颈,激发其巨大潜力。
总体来看,既有关于农业生产托管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践总结的表层,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但缺乏与之关联的理论分析;托管模式划分亦大同小异,对不同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机理等缺乏深入研究;虽然农业生产托管的增产增收效应得到学者一致认同,但是具体利益分配格局如何尚有待进一步明晰。
有鉴于此,这里基于典型案例分析,从契约视角探究不同农业生产托管的利益分配模式,对比分析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产生的外在条件以及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中服务监督主要形式、服务监督强度、剩余控制权归属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普适性的差异,并提出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的可行方案,以及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更好地服务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农业生产托管中典型的利益分配模式合同条款表面上是枯燥的文字,但背后包含着很多深层次的内容[17],最佳的契约形式是在保护权利感受刚性与促进事后效率灵活性之间进行权衡取舍[18]。
根据契约的差异,可将农业生产托管中利益分配模式划分为五种类型(见表1,下页)。
(一)无收益约束型无收益约束型是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在合同中不对产量等收益指标作硬性约束,仅在服务条款中列出常规性、笼统性要求,如要求服务组织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服务,并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服务对象则按合同要求支付服务费用等。
这是一种理想化、简单化、普遍化的利益分配模式,其运行依靠托管服务供需主体之间的信任,也即各自的声誉资本,体现的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约束。
该模式对服务对象的利益保障程度较弱,这就决定了初始阶段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存在于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以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随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不断发育完善,一些实力雄厚、声誉较好的托管服务组织脱颖而出,跳出以血缘、亲缘、地缘为中心的托管服务半径,在更广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鉴于该模式较为普遍,在此不进行案例分析。
(二)监督主体介入型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实施过程中,服务对象一般有权对托管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要求,但从农业生产托管产生的现实背景来看,通过服务对象跟踪监督服务质量不切实际。
对于老弱群体而言,购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根本动因在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难题,该情形尚能做到托管服务实地监督。
但对于希望通过托管服务实现劳动力长期稳定农外就业的服务对象而言,作业监督与托管初衷相矛盾。
此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将导致托管服务完成与种植收获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进一步加剧了服务监督难度[19]。
第三方监督主体的介入可以有效实现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督,尤其是在托管合同没有保底产量或收益约束的情况下,第三方监督起到了有效保障服务对象基本利益的作用,但是利益保障程度还要视服务监督力度而定。
村“两委”是监督主体介入型中较为常见的第三方监督主体。
山东高密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提供托管服务过程中同时引入村“两委”和咸家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两个第三方主体,接受双重服务监督。
合作社自购植保无人机、深松播种机等先进农机装備150余台套,整合社会750余台套农机装备,并与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建立了农机管理云平台和GPS硬件终端,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智能化管理。
合作社最初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销售及维修,目前其经营范围更加多元化,涵盖职业培训、植保飞防、承接政府采购项目、农资直供、信息化建设、粮食烘储等。
合作社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半托管或全托管服务。
2017年,合作社与村“两委”合作,在24个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实施整建制村庄土地托管,即由村“两委”集中全村土地,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宏基合作社为该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耕种、植保、收获、烘储等全程托管服务。
小麦和玉米通过全程托管服务可合计实现成本节约3900~4200元/公顷、农药使用降低20%。
在托管服务过程中,村“两委”负责土地整合、数据统计、车辆引领等工作,每公顷计提服务费600元。
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土地托管合同①)包括两份,一是村民(委托方)与村“两委”(受托方)签订土地托管合同,二是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委托方)、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受托方)以及咸家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监督方)三方签订土地托管合同,两份合同之间形成二次托管或再托管关系。
监督方主要介入第二次农业生产托管合同,其财税金融服务中心代为管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费用,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托管费用交给监督方后,监督方根据托管服务组织工作进展分批次支付托管费用。
村“两委”在农业生产托管中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对于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作业项目,村“两委”有权提出重新作业直至达标的要求。
(三)保底产量型在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初始阶段,为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除依靠自身声誉资本之外,托管服务组织还会通过允诺保底产量的方式让服务对象放心,保底产量按照当年粮食市场行情折合成具体货币收入。
在该模式下,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完全由托管服务组织承担,托管服务产出完全由服务对象占有,风险收益不对等。
保底产量型也是典型的风险与机遇并存型,实行保底产量型的服务组织需要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承担各种潜在的托管风险损失。
河北定州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保底产量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了更多服务对象,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合作社同时成立有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农服务中心,下设农化服务队3个、农机服务队2个、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1个,建有5000吨粮库1座,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0余台套,具备较强的托管服务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