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媒介的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信息来源
• 360百科 • Cnki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网络传播研究》王玲宁 • 万方数据知识服平台 《中国的网络媒介形态演变》王怡溪 • Cnki数字图书馆 《网络媒介的文化解放价值——一种基于媒介传播偏向的研究》范明献
第三阶段:“人——人”
• 中国网络媒介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特征为“人—人”的传播模式,这个阶段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媒介去中 心化和走向移动客户端的发展趋势。其间有两种媒介形态担纲主角:微博和微信。微博本意为微型博 客(MicroBlog),字数上限(140字)、关注机制、实时信息分享是微博的三大典型特征。正是这三 个特征,为微博迅速积攒了人气。同时,新闻茧房与广场效应给用户以偏好强化与纵览全局的和谐体 验。微信起初依靠腾讯QQ软件遗留下来的庞大用户群体以及用户间固有的强社会关系,在即时通讯 类应用中迅速崛起。朋友圈功能实现着强关系下(类似微博的)广场效应;公众号则类似缩略版的博 客,既赋予使用者更多的表达自由,又整合了偏好强化的观感。另外,拥有其他独特功能的微信迅速 独占即时通讯类手机应用的鳌头,并不断打通壁垒,向着平台型、全能化方向进发。
第四阶段:“人工智能——人”
• 全能化方向进发。第四个阶段中人们将面对“人工智能—人”的传播模式,这个阶段目前虽只是小部 分尝试,但已经开始显露。新华社新推出的“媒体大脑”,可以在十五秒内学习并生成两分钟关于 “两会”报道的视频,不仅包括文字、画面,还有配乐、配音。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因其庞大的 数据支撑、复杂精准的算法,对比个人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有限,将会为整个社会带来颠覆性改变。当 下人们所讨论的媒介形态,将成为人工智能所提供给人们的“内容”。麦克卢汉曾想象建立一个测度 全球舆情的温度系统,根据各地民众情绪不同,用冷热媒介加以调节⑤;人工智能是“以复杂理解复 杂”的方式实现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对比人类“以简单理解复杂”它更加接近于世界的本质。当迎来 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媒介形态之时,每个个体的信息需求都将被全方位的满足,感官的延伸甚至能够跨 越现实与虚拟现实。
网络媒介
电脑网络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兴传播媒介。它是以地空合一的电信设施为 传输渠道、以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脑为收发工具、依靠网络技术连接起来 的复合型媒介。这种复合型媒介为人类传播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开放式的大众传播,人们可以从 事横向和纵向的组织传播,人们也可以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人际传播。所以, 它既是一种覆盖全球的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高效灵便的组织传播媒介 和人际传播媒介。
中国网络媒介形态的演变脉络
第一阶段:“平台——人”
• 中国网络媒介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特征为“平台—人”的传播模式,其中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形式。这样 的金字塔式的传播格局下,位于塔顶的信息源占据着高地,与金字塔塔底的“用户”(此阶段网民依 旧相对被动地接受信息,但拥有在门户网站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相比,具有强烈的信息不对称优势。 门户网站前期的形式还较为分散,既有政府部门推进网络信息公开工作的电子化平台的角色,又有一 些传统媒体尝试迈入互联网时代进行转型的尝试之举的色彩。 • 随后,门户网站开始扮演起网络信息聚合体的角色,将网络上的信息经过人为的编辑加以集中呈现, 使得受众能够足不出“站”就能够完成对于各类新闻信息的浏览与阅读。从这个意义上看,门户网站 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媒体的运营思路,只不过,它们将承载新闻信息的主要介质由纸张换成了网页。
网络媒体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 网络媒体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是网络传播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网络进入新闻传播领域,曾引起传统媒体 的恐慌,关于新旧媒体之争形成了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传统媒体将为网络媒体所代替而消亡; 一种认 为互联网必然对传统的大众传媒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根据媒介生存法则,旧媒体仍会存在,所以,新 旧媒体会走向融合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刘津撰写的《权力的消解与转化——试论网络时代网上权威 传媒的强势控制作用》(载《新闻学探讨与争鸣》1999年夏季号)指出,由于全新的网络技术在传播领 域的应用,传统媒介凭借其在传播过程中居于中心控制地位而建立的稳固信息特权正在迅速走向终结, 代之而来的是昔日的弱势群体“大众”作为无数力量和权利的个体崛起,大众媒介基于旧有传播格局 的强势作用逐渐归于消失。闵大洪撰写的 《 “一种媒介,多种声音” 与“多种媒介,一种声音”— —因特网挑战中国大陆新闻传媒》(载《新闻记者》1998年第7期)在分析了第四媒体的信息传播实态 后,着重论述了互联网对国内新闻报道模式和言论空间所带来的冲击。祁林的《论大众传播媒介的发 展的叠加与干涉》 (载《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2期)把旧媒介的传播特色和传播内容渗入新媒介的现 象称为媒介的 “干涉”,而将新媒介成熟以后对旧媒介的冲击并与旧媒介的并行发展称为媒介的 “叠加”,并指出互联网目前正处于和大众媒介相干涉,也就是相互吸引和相互借鉴的阶段。
中国网络媒介的介绍及 发展
Introduc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a's Internet Media.
概念
媒介
一般指传播媒介,即信息传递的载体。传播媒介是传播者发送信息与受传 者接收信息的一个工具,也是联系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一条纽带。一般有人 际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之分。大众传播媒介又有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两大类。
第二阶段:“人——平台——人”
• 中国网络媒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特征为“人—平台—人”的传播模式,其中又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电子 公告板(BBS)与论坛为主要形式,第二层次则以博客(BLOG)的出现为代表,第三层次里开心网、人人网等 占据主导地位。 • 传播格局开始从金字塔式走向树状或中枢神经式,媒介本身开始向平台化方向发展,而个体权重持续增加。从这 个意义上讲,电子公告板(BBS)与论坛的出现具有跨越意义:自这两种网络媒介形态出现之后,受众时代凋零 而用户时代真正到来。用户可以在媒介平台上进行自我的意见表达,告别单一的“获取”,走向“获取—反馈” 的参与方式。用户可以在媒介上自主发表网帖和对他人网帖进行评论,网帖的排列顺序和重要性会由帖子的点击 人数和作ຫໍສະໝຸດ Baidu版主的管理员来进行决定。为了吸引他人阅读兴趣与注意力,“标题党”开始出现。值得注意的是, 在电子公告板(BBS)与论坛上,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也没有个人专有的发言空间;这两种媒介形态本身 呈现半封闭的格局,未经注册的“游客”是无法发表帖子和进行回复的,所能做的只有浏览网站。 • 博客显然与凸显用户个人价值的核心原则相适应。博客给予用户专有的域名和对该域名下空间内容加以编辑的权 限(一般形式为可供选择的模板),同时开放长篇幅、多媒体文章的发表。博客的所有者名为“博主”,各个博 客之间允许访问,对于博文(博客文章的简称)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