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智能优化算法_萤火虫算法

合集下载

萤火虫算法

萤火虫算法
但在国内,对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的研究还刚起步,可参考文献少。
2008年,Krishnanand, K.N. 和 Ghose, D. 给出了萤火虫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多
2009年,Krishnanand, K.N.和 Ghose, D. 用萤火虫群优化算法来优化多极值函
数,并捕获多极值函数的多个局部最优值。此Krishnanand, K.N. 和 Ghose, D. 还用基于多种群的萤火虫群优化算法来检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危险之源。
萤火虫算法简介
主要内容
1.算法产生背景; 2.算法原理; 3.算法实现 4.适用领域
算法产生背景
人工萤火虫群优化(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GSO)算法是 印度学K.N.Krishnanand 和 D. Ghose 于 2005 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群智能 优化算法。 算法思想源于模拟自然界中萤火虫在晚上群聚活动的自然现象而 提出的,在萤火虫的群聚活动中,各只萤火虫通过散发荧光素与同伴 进行寻觅食物以及求偶等信息交流。一般来说,荧光素越亮的萤火虫 其号召力也就越强,最终会出现很多萤火虫聚集在一些荧光素较亮的 萤火虫周围。人工萤火虫算法就是根据这种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 仿生群智能优化算法。在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中,每只萤火虫被视 为解空间的一个解,萤火虫种群作为初始解随机的分布在搜索空间中, 然后根据自然界萤火虫的移动方式进行解空间中每只萤火虫的移动。 通过每一代的移动,最终使得萤火虫聚集到较好的萤火虫周围,也即 是找到多个极值点,从而达到种群寻优的目的。
算法原理

在基本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中,每一只人工萤火虫都被随机 的分布在目标函数的定义空间内,这些萤火虫拥有各自的荧光素, 并且每一个萤火虫都有自己的视野范围,我们称之为决策域半径 (local-decision range)。每个萤火虫荧光素的亮度和自己所在位置对 应的目标函数的适应度值有关。荧光越亮的萤火虫表示它所在的 位置就越好,即它所对应的目标函数值也更优。萤火虫的移动方 式是:每个萤火虫在各自的视野范围内寻找邻域,在邻域中找到 发出荧光较亮的萤火虫从而向其移动。每次移动的方向会因为挑 选的邻域不同而改变。另外,萤火虫的决策域半径也会根据邻域 中萤火虫数量的不同而受影响,当邻域中萤火虫数目过少时,萤 火虫会加大自己的决策半径以便需找更多的萤火虫;反之,就会 减小自己的决策半径。最终,使得大部分萤火虫聚集在较优的位 置上。

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随着复杂问题的不断涌现,传统优化算法往往难以求解出满意解。

而群智能优化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优化策略,以其强大的自组织、协作和学习能力,在解决这类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介绍群智能优化算法的背景、概念及其应用,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群智能优化算法是一类基于群体行为启发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生物群体觅食、协作等行为来求解优化问题。

这类算法包括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蜂群算法等,它们都具有以下特点:群体协作:群智能优化算法利用群体中个体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寻找最优解。

分布式计算:群智能优化算法采用分布式计算方式,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交由不同个体进行处理。

自适应调整:群智能优化算法能够根据问题的特性和解的分布情况,自适应地调整算法参数和策略。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通过蚂蚁之间留下的信息素来指导寻优过程。

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函数优化、路径规划、任务调度等。

然而,蚁群算法易出现早熟收敛和信息素更新方式单一的问题。

粒子群算法是通过模拟鸟群飞行行为来求解优化问题的一种算法,每个粒子代表一个潜在解。

粒子群算法在求解多目标优化、约束优化等问题上具有较好表现,但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

蜂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蜜蜂觅食和酿蜜行为的优化算法,通过蜜蜂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

蜂群算法在处理复杂优化问题时具有较高效率和鲁棒性,适用于多目标优化、约束优化等领域。

群智能优化算法在解决优化问题上具有广泛应用,除了上述的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和蜂群算法,还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灰色狼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时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来产生新的解。

遗传算法在求解大规模、高维度优化问题时具有较好表现,但可能存在早熟收敛和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

模拟退火算法是模拟固体退火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引入随机因素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萤火虫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萤火虫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是受自然界中的萤火虫通过荧光进行信息交流这种群体行为的启发演变而来。

它是由剑桥大学的Xin-She Yang教授在2009年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新颖的仿生群智能优化算法,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近几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仿生群智能算法的提出,人们对于这些算法的认识和研究也逐步加深。

本文先介绍群智能优化算法的理论概念,然后着重通过对萤火虫算法仿生原理的了解,从数学的角度对萤火虫算法进行合理的描述和过程的定义,最后编写该算法的matlab代码实现对3个峰值函数进行仿真测试,得出其测试结果。

同时用遗传算法对同样的测试函数也进行仿真测试,得出其测试结果。

最后通过测试结果比较萤火虫算法和遗传算法分别在对峰值函数寻优结果的精确度。

在比较过程中,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发现,萤火虫算法在对峰值函数的寻优结果的精确度优于遗传算法。

这表明了萤火虫算法在连续空间优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表明了萤火虫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萤火虫算法,仿生群智能优化算法,优化分析,遗传算法ABSTRACTThe Firefly Algorithm (FA) is affected by the nature of the Firefly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hrough a fluorescence inspired this kind of crowd behavior has evolved. It is made by Xin - She Yang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2009, as a novel bionic swarm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has a large research space. In recent decades as more bionic swarm intelligent algorithm is put forward, people also gradually deepen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those algorithms.First,it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concepts of swarm intelligenc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hen emphatically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firefly algorithm bionic princi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s of firefly algorithm is reasonable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process, finally ,writes matlab code of the algorithm to realize the three peak function simulation test, to test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genetic algorithm on the same test function, simulation test, to test results. Finally by comparing test results of firefly a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 in the accuracy of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peak function resp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comparis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est, it can shows that the firefly algorithm on the accuracy of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peak function is superior to genetic algorithm. It shows that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firefly algorithm in the continuous space optimization, but also shows that the firefly algorithm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Keywords:firefly algorithm, The bionic swarm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ptimization analysis, genetic algorith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 I II 第一章绪论 . (1)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二、群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 (1)三、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2)第二章群智能优化理论 (4)一、群智能优化算法的概述 (4)二、模拟退火算法 (4)三、遗传算法 (5)四、蚁群算法 (7)五、粒子群优化算法 (8)六、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 (9)七、人工鱼群算法 (11)第三章萤火虫算法 (13)一、萤火虫算法的概念 (13)二、萤火虫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三、萤火虫算法的仿生原理 (14)四、萤火虫算法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15)五、萤火虫算法的流程 (16)六、实现萤火虫算法的matlab代码 (16)第四章仿真实验与分析 (22)一、三个测试函数的介绍 (22)二、FA和GA对F1(x)的仿真测试 (22)三、FA和GA对F2(x)的仿真测试 (25)四、FA和GA对F3(x)的仿真测试 (27)五、测试结果分析 (30)结论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优化问题要求人们不仅要计算出其极值,还要得出其最优值。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萤火虫粒子群算法(Firefly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FPSA)是一种基于自然界萤火虫行为的优化算法。

该算法以萤火虫的闪烁行为为模型,通过模拟萤火虫间的交互行为,实现寻优问题的求解。

萤火虫是夜晚中特别美丽的昆虫,它们通过自身发出的光来吸引异性。

这种闪烁行为寄托着萤火虫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种延续的重要意义。

借鉴这个行为,研究者们提出了萤火虫粒子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上。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模拟萤火虫之间的吸引和追逐行为来搜索最优解。

在算法的初始阶段,每个萤火虫代表一个解空间中的潜在解,并具有一个发光强度(适应度值)用于表示其优劣程度。

根据萤火虫之间的距离和发光强度的差异,萤火虫具有不同的移动性和吸引力。

发光强度越高的萤火虫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其他萤火虫则朝着亮度更高的方向移动。

通过模拟萤火虫的吸引和移动行为,萤火虫粒子群算法逐步搜索最优解。

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萤火虫通过更新自身位置和优劣程度来逐渐接近全局最优解。

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相比,萤火虫粒子群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在许多优化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优化问题中,通过萤火虫粒子群算法可以优化传感器节点的部署方案,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此外,该算法还可以应用于机器学习中的特征选择、神经网络训练等问题中,帮助提高模型性能和减少计算复杂度。

总之,萤火虫粒子群算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萤火虫之间的吸引和追逐行为,实现了寻优问题的求解。

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实际问题中,为优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萤火虫粒子群算法的改进和优化,以满足更多实际问题的需求。

萤火虫扰动算法

萤火虫扰动算法

萤火虫扰动算法(Firefly Algorithm)是一种模拟自然界萤火虫群体行为的优化算法,用于解决优化问题。

这个算法最初由Xin-She Yang在其2010年的研究论文中提出。

萤火虫扰动算法通过模拟萤火虫在搜索食物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光信号交流来实现优化。

以下是萤火虫扰动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基本原理:
1.吸引度:萤火虫的光亮程度被称为吸引度,与其所在位置的适应度(即解
的优劣)有关。

适应度越高的解,其吸引度越大。

2.运动:萤火虫根据其吸引度和与其他萤火虫的距离来调整其位置,目标是
向适应度更高的解靠近。

3.扰动:为了增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引入了随机扰动,使得萤火虫有概
率在搜索空间中随机移动。

算法步骤:
1.初始化群体:随机生成初始萤火虫群体,并计算每个萤火虫的适应度。

2.迭代:对于每一代,按照吸引度和距离调整萤火虫的位置。

即,每个萤火
虫根据其他萤火虫的吸引度和相对位置来移动。

3.扰动:对群体中的每个萤火虫,有一定概率进行随机扰动。

4.适应度评估:计算新位置的适应度。

5.更新:根据适应度的改变更新萤火虫的位置。

6.终止条件:根据预定的停止条件(迭代次数、适应度阈值等)决定是否终
止算法。

代码示例(简化):
以下是萤火虫扰动算法的简化代码示例,其中假设优化目标是最小化的:
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调整参数,或者在更复杂的问题中使用更复杂的扰动和移动策略。

群智能优化算法_萤火虫算法

群智能优化算法_萤火虫算法

光 素 更 新 率 γ=0.6,初 始 荧 光 素 大 l0=5,感 知 范 围 r0=10,β=0.08,最 大 迭代次数 200。 粒子群算法种群规模为 50,惯性权重 ω=0.5,学习因子
c1=c2=2,最大迭代次数 200。 测试函数
(1) Schaffer F6
姨2
22
F1 (x)=0.5+ sin
差异。
本文分析了萤火虫算法的仿生原理,并从数学角度对两种版本的
算法实现优化过程进行定义。
1.GSO 算法
1.1 算法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在基本 GSO 中,把 n 个萤火虫个体随机 分 布 在 一 个 D 维 目 标 搜
索空间中,每个萤火虫都携带了萤光素 li。 萤火虫个体都发出一定量
的 萤 光 相 互 影 响 周 围 的 萤 火 虫 个 体 ,并 且 拥 有 各 自 的 决 策 域 rid( 0<rid ≤rs)。 萤火虫个体的萤光素大小与自己所在位置的目标函数有关,荧 光素越大,越亮的萤火虫表示它所在的位置越好,即有较好的目标值,
li(t)=(1-ρ)li(t-1)+γJ(xi(t))
(1)
其中,J(xi(t))为每只萤火虫 i 在 t 迭代的位置 xi(t)对 应 的 目 标 函 数
值;li(t)为荧光素值转化为荧光素值;γ 为荧光素更新率。
定义 2 概率选择 选择移向邻域集 Ni(t)内个体 j 的概率 pij(t):
pij(t)= lj(t)-li(t)
群智能算法是人们受自然界或生物界种群规律的启发, 根据其
原理,仿生模拟其规律而设计求解问题的算法。 近几十年来, 人们通
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机制以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仿生智能算法相继

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

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

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启发式算法,在解决优化问题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种算法结合了进化算法和萤火虫算法的优点,通过优化搜索空间中的解,寻找最优解。

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具有高效率、高鲁棒性和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可有效应用于复杂的优化问题中。

萤火虫算法是一种群体智能算法,模拟了萤火虫在自然界中的求偶行为。

萤火虫通过发光吸引其他萤火虫,形成一种优化搜索过程。

在算法的求解过程中,每个萤火虫都会携带一个光强度值,通过比较光强度来更新自身位置,从而实现对问题解的搜索。

传统的萤火虫算法存在着易陷入局部最优、搜索速度慢等问题。

而进化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算法,通过种群的进化过程来搜索最优解。

在算法的求解过程中,种群中的个体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逐渐优化搜索空间中的解。

进化算法能够全局搜索解空间,但在搜索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结合了萤火虫算法和进化算法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算法的缺点。

在算法的求解过程中,萤火虫算法提供了良好的局部搜索能力,而进化算法则提供了全局搜索能力。

通过结合两种算法,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能够更好地平衡局部搜索和全局搜索,从而更快地找到最优解。

在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更新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个体在搜索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光强度值以及邻近个体的情况进行位置更新,从而实现对解空间的搜索。

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个体能够不断优化自身位置,最终找到最优解。

在算法的求解过程中,适当的参数设置和算法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算法更好地收敛和找到最优解。

混合进化萤火虫算法在解决优化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领域中,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优化、机器学习模型参数优化等问题;在经济金融领域中,可以应用于投资组合优化、风险管理等问题;在社会管理领域中,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调度等问题。

一种新颖的仿生群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

一种新颖的仿生群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

新 颖 的仿 生群 智 能优化 算 法 , 分析 了萤 火 虫算 法的仿 生 原理 , 数 学角度 对 算 法 实现优 化 过 程进 行 了定 义。通 从
过典 型的 函数 优化 和组 合优化 问题 对 算法进行 了仿 真 测试 , 试结果 表 明 了萤火 虫算法在 连续 空 间和 离散 空 间 测
短促 、 有节奏的荧光 , 同种类 的萤火虫发光 目的不同 , 不 其真 实
原 因仍在探讨 当中。一般认 为 , 萤火虫成虫发光 的生物学意义

解, 因此 , 广泛应用于模 式识别 』 自动 控制 J 网络路 由选 被 、 、 择 驯、 机器人路径规划 , 组合优化 , 以及社会科 学 , ’ 、 。 “ ]
等 多个 领域 。 ’
是利用物种特有 的闪光信 号来定 位并 吸引异性 , 借此完成求偶
交 配 及 繁 殖 的使 命 ; 数 萤 火 虫 利 用 闪 光 信 号 进 行 捕 食 ; 有 少 还

萤火虫算 法是模 拟 自然界 中萤火 虫成虫 发光 的生物学 特 性 发展 而来 , 也是基于群体搜索 的随机优化算 法。关于该算 法
( A)i dvlpda nvl i is am i e i neot i t nm to.T ip pr n l e e i i pic l o r y F s ee e s oe bo c w r tlg c p mz i e d h ae a zdt o c r i e f e o a n n le i ao h s a y hb n n p f f il
安 徽 宣城 人 , 院 长 , 授 , 导 ,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为 智 能 优 化 、 业 工 程 . 副 教 博 博 主 工

常见的群体智能算法

常见的群体智能算法

常见的群体智能算法一、引言群体智能算法是一类仿生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群体的行为和智能来解决各种优化问题。

这类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适应性强、鲁棒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群体智能算法。

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粒子群优化算法是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的,其灵感来源于鸟群觅食行为。

算法通过维护一群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并根据粒子自身的历史经验和全局最优位置来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以实现搜索最优解的目标。

PSO算法简单易实现,但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三、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AFSA)人工鱼群算法是由Xin-She Yang于2008年提出的,其灵感来源于鱼群觅食行为。

算法通过模拟鱼群的觅食和追随行为来搜索最优解。

每个鱼代表一个解,通过调整鱼的位置和状态来进行搜索。

人工鱼群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和自适应性,但对参数的选择较为敏感。

四、蚁群优化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蚁群优化算法是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提出的,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

算法通过模拟蚂蚁释放信息素和觅食的行为来搜索最优解。

蚂蚁释放的信息素会在路径上积累,其他蚂蚁会根据信息素浓度选择路径。

蚁群优化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和自适应性,但对问题的建模较为复杂。

五、人工免疫算法(Artificial Immune Algorithm,AIA)人工免疫算法是由De Castro和Von Zuben于2002年提出的,其灵感来源于人类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算法通过模拟免疫系统的自我学习和适应性来搜索最优解。

免疫算法通过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搜索,其中抗体代表解,抗原代表问题。

人工免疫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和自适应性,但对参数的选择较为困难。

具有群体智能的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

具有群体智能的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

具有群体智能的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摘要:分析了萤火虫优化算(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GSO)的全局收敛性,针对其收敛效率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具有群体智能的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借鉴混合蛙跳算法族群划分思想,在GSO算法引入了局部搜索及全局信息交换机制,改善了算法寻优性能,并将GSO算法与混合蛙跳算法融合,实现了两种群体共同进化,进一步提高了算法收敛效率。

最后,在仿真测试中引入经典测试函数来进行验证,其结果显示,在求解的精确度和收敛速度两个方面,改进优化后的算法提升明显。

关键词:萤火虫优化算法混合蛙跳算法全局收敛性1 GSO和SFLA1.1 萤火虫优化算法萤火虫优化算法始于2005年,当时,是Krishnanand等人在借鉴群智能优化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在目标函数维解空间当中分布萤火虫群体,且这种分布带有随机性,一个解由一个萤火虫替代及代表,并同其所携带的荧光素和发光的强度存在一定的联系,萤火虫目标函数值作用于荧光素,并两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即越优的目标函数值表现为越大的发光亮度。

GSO算法当中,在决策范围内,相比于个体组成领域集,萤火虫对于荧光素的选择要多,并进行领域集内个体的概率选择和转移。

在初始时刻,萤火虫的的荧光素和决策范围均相同,在时刻,依据公式(1)来进行的更新:混合蛙跳算法属于启发式计算基数的范畴,其是以群体智能为基础而出现的,集聚了Memetic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优势。

在SFLA中,每只青蛙为一个模因载体,算法通过不同青蛙个体间的交流实现模因进化。

对于维目标优化问题,随机生成只青蛙群体,第只青蛙的位置为,因此SFLA实现过程可以描述为:公式中,代表随机的数目,代表具有最好适应度的族群解。

相比于,当目标函数值更优时,则被所替代,如不替代,就要求被替代,这样,就需要进行更新策略(6)的重新执行。

如相比于,不具备优势,则由随机生成的青蛙来取代,局部搜索过程便会在全部族群中进行重复的执行,直至搜索次数达到一定值时停止。

具有群体智能的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

具有群体智能的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

S t e p 1划分族群 。 依 据 目标函数值来对青蛙作 降序排 列, 并在 m个族群当中进行平均的分配, 这样 , n F= mx n 就代表各族群 内的
青蛙数量 。 如 群组内青 蛙的数量 用 表示 , 就有 了如下公 式:

{ + m ( H ) ( f ) I l ≤ z ) , 1 ≤ ≤
1 GS 0和SF L A
1 . 1萤 火 虫优 化 算 法 萤火 虫 优 化 算 法始 于 2 0 0 5 年, 当时, 是 Kr i  ̄ d 等人 在 借 鉴 群智能优化理论 的基础上所提 出的 。 在 目标函数维解空间当中分布
荧光 素和决策范围均相 同, 在 时刻 t , 依据公式( 1 ) 来进行 l k ( t ) 的更 新:
内, 相 比于 个 体 组 成领 域 集 N k ( t ) , 萤 火 虫 对 于 荧 光 素 的 选择 要 多 ,
X k ( t + 1 ) : ( f ) + ・ I ( ( f ) 一 以( f ) ) ( f ) 一 ( f ) l I _
厂 、
( 2 )


6 . 7 1 2 1
l 5 . 1 2 8
黼 撇糯 窖 蟊 姥 鳢
1 . 4 2 1 6
7 . 3 9 2
{ ( f ) , … , ( f ) , … , ( f ) }k = 1 2一 , F, 第七 只青蛙的位置为 ( t ) = ( f ) , : ( f ) , …, X k n ( f ) } , 因此S F L A 实现过程可以描述为:
l k ( t ) = ( 1 一 p ) ( t 一 1 ) 十 z S E X  ̄ ( t ) l

lesson-群智能-萤火虫算法

lesson-群智能-萤火虫算法

J x t 其中 i
表示萤火虫i在t时刻所在位置的目标函数值,
l t 表示萤火虫i在t时刻荧光素值
i
3.3 寻找萤火虫邻居
选择荧光素值比自己亮 的个体组成其邻居集
Ni t j : xj t xi t rdi t;li t l j t
其中 Ni t 表示萤火虫i在t时刻的邻居的集合
人工萤火虫算法就是根据这种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仿生 群智能优化算法。
① 在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中,每只萤火虫被视为解空间的一 个解,
② 萤火虫种群作为初始解随机的分布在搜索空间中,
③ 然后根据自然界萤火虫的移动方式进行解空间中每只萤火虫 的移动。
④ 通过每一代的移动,最终使得萤火虫聚集到较好的萤火虫周 围,也即是找到多个极值点,从而达到种群寻优的目的。
当您坐在小船上轻柔的划过水面时,抬头就可欣赏到成千上万的萤火虫 闪耀着如同繁星般的光芒,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怀托摩萤火虫洞。
• 2005年,印度学者K.N.Krishnanand和 D.Ghose在IEEE群体智能会议上提出了 一种新的群智能优化算法,人工萤火虫 群优化 ( 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 GSO) 算法。
萤火虫的移动方式是:
Ø每个萤火虫在各自的视野范围内 寻找邻域,
Ø在邻域中找到发出荧光较亮的萤 火虫从而向其移动。
Ø每次移动的方向会因为挑选的邻 域不同而改变。
萤火虫的移动方式是:
Ø另外,萤火虫的决策域半径也会 根据邻域中萤火虫数量的不同而受 影响,
当邻域中萤火虫数目过少时,萤火 虫会加大自己的决策半径以寻找更 多的萤火虫;
Swarm intelligence Inspired Computation -人工萤火虫群优化(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GSO)

萤火虫算法原理

萤火虫算法原理

萤火虫算法原理
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是在2008 年由英国剑桥学者Yang 提出的一种新型启发式智能优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来源于萤火虫成虫利用发光的生物学特性而表现出来的觅食、求偶、警戒等社会性行为。

该算法根据萤火虫的位置刻画萤火虫个体的自身亮度和对其它萤火虫的吸引度的大小,萤火虫的亮度越高,说明其所处的位置越好,吸引度就越大。

每个萤火虫根据其邻域结构内同伴的亮度和吸引度进行移动更新,从而实现位置优化的目的。

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将这些发光特征理想化为以下三条规则:
所有的萤火虫都是不分性别的,所以一只萤火虫会被其他萤火虫吸引,而不管它们的性别是什么;
吸引力与它们的亮度成正比,因此对于任何两只闪烁的萤火虫,较弱的那只会向较亮的那只移动;吸引力与亮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如果没有比萤火虫更亮的萤火虫(亮度相同),它就会随机移动;
萤火虫的亮度或光强受要优化的目标函数的影响。

对于最大化问题,亮度可以简单地与目标函数成比例。

该方法性质简单,适用于求解连续数学函数。

萤火虫算法

萤火虫算法

萤火虫算法萤火虫算法是一种著名的算法,由美国数学家和数学大师帕森斯在1965年提出。

该算法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其方法是先进行一个初始条件的求解,并将原始的求解结果,以“最小化函数”等形式保留下来。

此算法可用于各种数学计算领域,如:智能电网、自动驾驶等。

在传统优化问题中,人们一般采用的多项式权重方法存在计算时间长、结果不稳定、计算量大、不可预测等问题。

而萤火虫计算方法不但能够求得最优解,还能将每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先进行一个初始条件的求解,并将原始的求解结果以“最小化函数”等形式保留下来。

其中, x i (i=1)=0表示在初始条件下, i=1求最优解的平均路径长度, i=1求最优解的平均路径长度。

对于不同的种群,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当一个种群没有达到某个状态时,其求解方法是先使用对这个种群影响最大的状态值(x i=1)来求解这一状态;如果种群的所有个体都处于这一状态时,则求解其最终状态为: x i=1求最优解的平均路径长度。

具体方法如下:其中b i=1为该种群的最小路径长度; c i=1表示该种群是一种具有适应能力的种群; d i=1表示种群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e j (i为种群个体数)表示为当前种群的最小迭代次数; j为全局优化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权重因子; x i (i为种群状态值)表示该基因表达能力的全局相关系数或局部相关系数(x i— n)=1/2; z s为个体数。

2、然后通过随机抽取某些变量并将结果计算出一个可行值,该值与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小,因此选取权重得到最优解;萤火虫算法是一种基于“数理”的优化方法,它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学者将该算法归为一类机器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萤火虫算法是一种基于“数理”的优化方法,因此也有了许多其他学者将它归入机器学习、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

但总体上来说,萤火虫算法仍然属于机器学习的范畴,而这与其复杂程度与广泛应用有着很大的关系。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群算法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群算法

第七章萤火虫群优化算法7.1介绍萤火虫(Glowworms)是一群能发光的昆虫,也被称为闪电虫,它们使用一种叫做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的过程来发光。

然而,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类似发光行为的生物,如水母、某些细菌、原生动物、水生动物等,事实上,大约80%到90%的海洋生物是由发光生物组成的。

萤火虫流行的原因是它们很容易被发现且数量巨大。

看到萤火虫在夏夜忽明忽暗地眨眼,要比看到它们的群体行为容易得多,大量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同时发出闪光,在目睹了这些美丽的景象之后,人们不禁想知道萤火虫这种发光和聚集行为的“原理”和“原因”。

这种发光行为的原因是为了吸引它们不知情的猎物进入陷阱,并吸引配偶进行繁殖。

在繁殖过程中,既可以观察到个体的求偶也可以观察到群体的交配。

萤火虫的生命周期从卵开始,然后从卵变成蛹,蛹变成幼虫,幼虫变成成虫,萤火虫只需要几周的时间就可以成年,因此,以保留物种为目标,寻找交配对象进行繁殖是当务之急。

7.1.1闪光模式随着进化,萤火虫已经进化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光的发射,从而产生不同的交配信号。

它们通过改变如下参数来产生不同的信号:•发光的颜色;•发光的亮度;•雄性闪光和雌性闪光-相位差;•每次闪光持续时间;•每周期闪光次数;•闪光时间;•连续发光或闪光脉冲序列。

Kaipa和Ghose (2017)用不同的例子来描述这些闪光模式,例如使用Lampyrus萤火虫,一种在欧洲常见的萤火虫,只有雌性才有发光的能力。

她在草地上扭动着身体,把光线从一个方向扫到另一个方向,以吸引四处游荡的雄性萤火虫的注意。

对于Lamprophorustenebrosus萤火虫,雄性和雌性都具有发光能力,但雌性没有翅膀,其类似于Lampyrus,利用光线吸引配偶。

在一些物种中,雌性使用不同的模式,如长闪光发光,在间隔时间内并不完全熄灭。

当雄性在10英尺远的地方能感觉到这种模式时,它们就会飞向雌性。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

第八章萤火虫算法8.1介绍萤火虫(firefly)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大多数萤火虫在短时间内产生有节奏的闪光。

这种闪光是由于生物发光的一种化学反应,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因种类而异。

萤火虫算法(FA)是基于萤火虫的闪光行为,它是一种用于全局优化问题的智能随机算法,由Yang Xin-She(2009)[1]提出。

萤火虫通过下腹的一种化学反应-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发光。

这种生物发光是萤火虫求偶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雄性萤火虫和雌性萤火虫交流的主要媒介,发出光也可用来引诱配偶或猎物,同时这种闪光也有助于保护萤火虫的领地,并警告捕食者远离栖息地。

在FA中,认为所有的萤火虫都是雌雄同体的,无论性别如何,它们都互相吸引。

该算法的建立基于两个关键的概念:发出的光的强度和两个萤火虫之间产生的吸引力的程度。

8.2天然萤火虫的行为天然萤火虫在寻找猎物、吸引配偶和保护领地时表现出惊人的闪光行为,萤火虫大多生活在热带环境中。

一般来说,它们产生冷光,如绿色、黄色或淡红色。

萤火虫的吸引力取决于它的光照强度,对于任何一对萤火虫来说,较亮的萤火虫会吸引另一只萤火虫。

所以,亮度较低的个体移向较亮的个体,同时光的亮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可能因物种而异,在一些萤火虫物种中,雌性会利用这种现象猎食其他物种;有些萤火虫在一大群萤火虫中表现出同步闪光的行为来吸引猎物,雌萤火虫从静止的位置观察雄萤火虫发出的闪光,在发现一个感兴趣趣的闪光后,雌性萤火虫会做出反应,发出闪光,求偶仪式就这样开始了。

一些雌性萤火虫会产生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闪光模式,来诱捕雄性萤火虫并吃掉它们。

8.3萤火虫算法萤火虫算法模拟了萤火虫的自然现象。

真实的萤火虫自然地呈现出一种离散的闪烁模式,而萤火虫算法假设它们总是在发光。

为了模拟萤火虫的这种闪烁行为,Yang Xin-She提出了了三条规则(Yang,2009)[1]:1. 假设所有萤火虫都是雌雄同体的,因此一只萤火虫可能会被其他任何萤火虫吸引。

群体进化优化算法有哪些

群体进化优化算法有哪些

群体进化优化算法有哪些
群体进化优化算法有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蚁群优化算法(ACO)、人工蜂群优化算法(ABC)、差分进化算法(DE)、引力搜索算法(GSA)、萤火虫算法(FA)、蝙蝠算法(BA)、布谷鸟优化算法(COA)、灰狼优化算法(GWO)、鲸鱼优化算法(WOA)和Salp群算法(SSA)等等。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是计算智能中的一种常用算法,其基本理论是模拟自然界中鱼群、鸟群、蜂群、狼群和细菌群等动物群体的行为,利用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通过简单有限的个体间互动来达到优化的目的。

群体智能由Gerardo Beni和Jing Wang于1989年首次提出,是研究由大量简单个体构成的群体系统的学科。

与个体的智能相比,这些群体系统往往并没有复杂精细的内部设计,但基于简单的个体与规则,它们具有更强的鲁棒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群体智能方法处理的最典型问题就是优化问题。

优化问题的基础性能够较为直观地体现群体方法的理论特性,辅助其理论研究,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推动了群体智能算法的发展。

与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基于仿生学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本质上是一种概率并行搜索算法。

其寻优速度更快,能更有效地搜索复杂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1。

萤火虫算法应用场景 -回复

萤火虫算法应用场景 -回复

萤火虫算法应用场景-回复什么是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自然界萤火虫的行为模式而设计的优化算法。

萤火虫算法由英国学者Xin-She Yang于2008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是一种新兴的群智能算法。

它模拟了萤火虫在自然界中的个体行为,通过不断的迁移和聚集来寻找最优解。

该算法的特点是简单易实现、计算效率高,并且具有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

萤火虫算法的原理是基于萤火虫的交互行为。

萤火虫通过以固定频率闪烁的方法来吸引其他萤火虫。

他们的闪烁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也就是说,距离越远,闪光强度越弱,吸引力越小。

在算法中,每个萤火虫表示一个解,并且通过改变位置来改善解的质量。

通过模拟这种行为,萤火虫算法可以在搜索空间中在全局和局部最优之间进行动态平衡,从而找到更好的解。

所以,萤火虫算法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的问题求解,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其应用场景。

1. 优化问题萤火虫算法在优化问题求解中表现出色。

优化问题是在给定约束下寻找最优解的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工程、经济学等领域都广泛存在。

萤火虫算法可以应用于函数优化、组合优化、约束优化等各种类型的问题。

例如,在机器学习中,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而萤火虫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优化算法用于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

2. 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寻找从一个起点到达目标点的最优路径的问题。

在交通规划、物流、机器人导航等领域,路径规划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萤火虫算法可以模拟萤火虫在寻找食物时的交互行为,用于解决路径规划问题。

通过萤火虫算法,可以找到最短路径或最佳路径,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和减少时间成本。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这些传感器节点可以收集环境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心节点。

在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位置对网络性能有重要影响。

传感器节点的部署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辐射能耗。

基于蛙跳算法的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

基于蛙跳算法的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

广泛的搜索空间、大量的局部最小值和局部最大值,由于它
的 以上一些 特性 ,该 函数成 为一个 相 当棘手 的 问题 ,它在定
二 、基 于蛙跳算法 的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
蛙跳 算法 的基本 思想很 简单 ,我们用 到 的是蛙跳 算法 中
的分 组思 想 ,所 谓分 组思 想指 的是将 所有种 群先 进行 分组 ,
邻 居集 合 ,然后 在邻居 集合 中找 出 比它 本身亮 的 萤火虫 ,最
后按 照概率 选择公 式选 出一 只萤 火虫作 为移 动 目标 ,然后 向 着 目标 飞行 。 在 算法 的执行 过程 中 ,萤火 虫会在 位置 更新之 后会 根据 所在位 置 的邻 居 密度 的基础 上对 区域决策 半径 进行 更新 。决
A C A D E M l C R 】 三 S E A R C H 兰 壅 》 : > >
基于蛙跳 算法 的人工萤火虫群优化 算法
◆ 王 蕾
摘要:人 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 ( G S O) 是最近提 出的一种群智能优化算法,算法具有参数 少、 优 化 求解速 度 快 以及 占用 内存 少等优 势 ,但 是 G S O算 法还 是存 在 许 多的 不足 ,本 文就 是 来讨论 解 决
新 阶段 。
改进 后 的算 法的步骤 如下 :
S t e p 1 初始 化萤火 虫算法 和蛙跳算 法的参数 。 S t e p 2 把种 群 中的萤 火 虫随机 进行 排 序 ,然 后进 行个 体 的分组 。将 第一 个个 体分 配 给子 群 1 ,第 二个 个 体分 配 到子 群2 ,一次类 推 ,第 g r o u p m分 配到 g r o u p m,第 ( g r o u p m + 1 ) 分配 到子群 1 中,一 直到分 配完所有 的个体 。 S t e p 3每个 子群 内部 进行 相关 的更新 。按 照荧光 素更 新 公式 更新荧光 素值 。

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

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

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懒惰学习算法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方法,它在训练阶段仅仅是将样本存储起来,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学习过程。

多标签学习是指一个样本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标签。

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

萤火虫算法是一种群智能优化算法,模拟了萤火虫的行为规律。

萤火虫通过闪烁发光,吸引其他萤火虫,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行为现象。

算法的核心是通过更新和移动的方式,在解空间中找到全局最优解。

本文中的多标签学习问题可以看作是在高维空间中寻找最优的分类边界。

在传统的懒惰学习算法中,样本间的距离被用来评估其之间的相似度。

在多标签学习中,样本之间的相似度需要考虑标签的相关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

算法需要对训练样本进行分组。

为了保证样本之间的相似度能够反映标签的相关性,我们使用标签相关矩阵作为相似度度量。

标签相关矩阵可以通过计算样本标签之间的相关性得到。

然后,算法根据萤火虫的启发规则,对每个样本进行更新和移动。

更新过程中,算法可以根据整个群体的信息来调整自身的状态。

移动过程中,算法通过调整自身的位置来在解空间中寻找最优解。

在融合的萤火虫方法中,每个样本被看作是一个萤火虫。

在更新和移动过程中,萤火虫会根据自身的状态和其他萤火虫的信息来决定其下一步的行动。

通过整个群体的协作,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全局最优解。

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相比于传统的懒惰学习算法,在多标签学习问题上能够取得更好的分类性能。

这是因为融合了萤火虫方法的算法能够充分利用标签的相关性,更准确地评估样本之间的相似度。

从而找到更准确的分类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8
◇职业教育◇
2012 年第 32 期
步骤 5 根据更新后萤火虫的位置,重新计算萤火虫的亮度。
步骤 6 当满足搜索精度或达到最大搜索次数则转步骤 7; 否则,
搜索次数增加 1,转到步骤 4,进行下一次搜索。
步骤 7 输出全局极值点和最优个体值。
3.实 验 结 果
3.1 GSO 仿真实验
参数设置:萤火虫算方法种群规模 50,荧光素挥发系数 ρ=0.4,萤
差异。
本文分析了萤火虫算法的仿生原理,并从数学角度对两种版本的
算法实现优化过程进行定义。
1.GSO 算法
1.1 算法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在基本 GSO 中,把 n 个萤火虫个体随机 分 布 在 一 个 D 维 目 标 搜
索空间中,每个萤火虫都携带了萤光素 li。 萤火虫个体都发出一定量
的 萤 光 相 互 影 响 周 围 的 萤 火 虫 个 体 ,并 且 拥 有 各 自 的 决 策 域 rid( 0<rid ≤rs)。 萤火虫个体的萤光素大小与自己所在位置的目标函数有关,荧 光素越大,越亮的萤火虫表示它所在的位置越好,即有较好的目标值,
步骤 4 每只萤火虫在其动态决策域半径 rid(t)内,选择荧光素值比 自己高的个体组 成 其 邻 域 集 Ni(t),其 中 0<rid(t)≤rs,rs 为 萤 火 虫 个 体 的 感知半径。
步骤 5 利用公式(2)计算萤火虫 i 移向邻域集内个体 j 的概率 pij(t)。 步骤 6 利用轮盘赌的 方 法 选 择 个 体 j,然 后 移 动 ,根 据 公 式 (3)更 新位置。 步骤 7 根据公式(4)更新动态决策域半径的值。 步骤 8 是否到达指定的代数,如果达到则转向步骤 9,否则转向 步骤 4。 步骤 9 输出结果,程序结束。 2.FA 算法 2.1 算法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萤火虫算法包含两个要素,即亮度和吸引度。 亮度体现了萤火虫 所处位置的优劣并决定其移动方向, 吸引度决定了萤火虫移动的距 离,通过亮度和吸引度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目标优化。 从数学角度对 萤 火 虫 算 法 的 优 化 机 理 描 述 如 下 [3]: 定义 1 萤火虫的相对荧光亮度为:
及算法的其他应用需要深入研究,是今后要研究的内容。 科
● 【参考文献】
[1]KRISHNANAND K N,GHOSE D.Detection of multiple source locations using a glowworm metaphor with applications to collective robotics [C].Proc of IEEE Swarm Intelligence Symposium. Piscataway: IEEE Press,2005:84-91. [2]YANG Xin-she.Nature- inspired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M].[S.l.]:Luniver Press, 2008:83-96. [3]刘 长 平,叶 春 明.一 种 新 颖 的 仿 生 群 智 能 优 化 算 法 :萤 火 虫 算 法[J].计 算 机 应 用,2011,28(9):3295-3297.
f2(x)
GSO
10
50
7.75
50
17.28E-05
测试结果表明, 对于第一个函数, 粒子群算法的求解精度高于 GSO 算法,对于第二个函数 ,粒 子 群 在 最 大 迭 代 次 数 内 没 有 求 出 理 想 解,GSO 算法的寻优精度高于 PSO 算法。
3.2 FA 仿真实验 参数设置:萤火虫算法中,萤火虫数 m=100;光强吸收系数 γ=1.0; 最 大 吸 引 度 β0=1.0;步 长 因 子 α=0.02;迭 代 次 数 为 200。 粒 子 群 算 法 中,粒子数 m=100;学习因子 C1=C2=1.496;迭代次数 200。 比较粒子群 算法和 FA 算法。 测试函数同上 Schaffer F6 和 Rastrigin。
2012 年第 32 期
◇职业教育◇
群智能优化算法
— ——萤火虫算法
王皓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
【摘 要】火虫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搜索算法,其模拟自然界萤火虫利用荧光素进行联系而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 本文分析了萤火虫算法的 仿生原理,从数学角度对算法实现优化过程进行了定义。 最后本文对算法进行了仿真测试。
反之则目标值较差。 决策域半径的大小会受到邻域内个体的数量的影
响,邻域内萤火虫密度越小,萤火虫的决策域半径会加大,以便找到更
多的邻居;反之,则萤火虫的决策域半径会缩小。 最后,大部分萤火虫
会聚集在多个位置上。 初始萤火虫时,每个萤火虫个体都携带了相同
的萤光素浓度 l0 和感知半径 r0。 定义 1 萤光素更新
【关键词】萤火虫算法;群智能;仿生原理 Swarm intelligenc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 ——firefly algorithm WANG Hao
(Dep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Liaoning Shenyang 110122) 【Abstract】Firefly algorithm is a novel search algorithm which simulates the social behavior of glowworm swarm in the nature depending on fluorescei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ionic principle of firefly algorithm and defined the mechanism of optimization by mathematics. This paper tested the firefly algorithm。 【Key words】Firefly algorithm;Swarm intelligence;Bionics
其中 s 为移动步长。
定义 4 动态决策域半径更新
rid(t+1)=min{rs,max{0,rid(t)+β(ni-|Ni(t)|)}} (4) 1.2 算法流程
算法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 1 初始化各个参数。
步骤 2 随机初始化第 i(i=1,2,…,n)个萤火虫在目标函数搜索范 围内的位置。
步 骤 3 使 用 公 式 (1)把 萤 火 虫 i 在 第 t 次 迭 代 的 位 置 xi(t)对 应 的 目标函数值 J(xi(t))转化为荧光素值 li(t)。
(2)
Σ(lk(t)-li(t))
k∈Ni(t)
其中,邻域集 Ni(t)={j:dij(t)<rid(t);li(t)<lj(t)},0<rid(t)≤rs,rs 为萤火虫个
体的感知半径。
定义 3 位置更新
xi(t+1)=xi(t)+s(
xj(t)-xi(t) ||xj(t)-xi(t)||
)
(3)
群智能算法是人们受自然界或生物界种群规律的启发, 根据其
原理,仿生模拟其规律而设计求解问题的算法。 近几十年来, 人们通
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机制以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仿生智能算法相继
被提出和研究。 群智能算法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粒
子群算法等。
萤火虫算法是一种新颖的仿生群智能算法, 是受自然界中的萤
(5) 其中:I0 为萤火虫的最大萤光亮度,与目标函数值相关,目标函数 值越优自身亮度越高;γ 为光强吸收系数, 因为荧光会随着距离的 增 加和传播媒介的吸收逐渐减弱 ,可设为常数;rij 为萤火虫 i 与 j 之间的 空间距离。 定义 2 萤火虫的吸引度为:
(6) 其中:β0 为最大吸引度。 定义 3 萤火虫 i 被吸引向萤火虫 j 移动的位置更新公式: xi=xi+β×(xj-xi)+α×(rand-1/2) (7) 其 中 :xi、xj 为 萤 火 虫 i 和 j 所 处 的 空 间 位 置 ;α 为 步 长 因 子 , 是 [0,1]常数;rand 为[0,1]上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因子。 2.2 算法流程 FA 算法流程: 步骤 1 初始化算法基本参数。设置萤火虫数目 m,最大吸引度 β0, 光强吸收系数 γ,步长因子 α,最大迭代次数或搜索精度。 步骤 2 随机初始化萤火虫的位置,计算萤火虫的目标函数值作为 各自最大萤光亮 I0。 步骤 3 由式(5)(6)计算群体中萤火虫的相对亮度 I 和吸引度 β,根 据相对亮度决定萤火虫的移动方向。 步骤 4 根据式(7)更新萤火虫的空间位置,对处在最佳位置的萤火 虫进行随机扰动。
火虫通过荧光进行信息交流这种群体行为的启发演变而来的。 萤火
虫 算 法 目 前 有 两 种 版 本 :a)由 印 度 学 者 Krishnanand 等 人 [1]提 出 ,称 为
GSO( 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b)由剑桥学者 Yang[2]提出,称为 FA(
firefly algorithm)。两种算法的仿生原理相同,但在具体实现方面有一定
光 素 更 新 率 γ=0.6,初 始 荧 光 素 大 l0=5,感 知 范 围 r0=10,β=0.08,最 大 迭代次数 200。 粒子群算法种群规模为 50,惯性权重 ω=0.5,学习因子
c1=c2=2,最大迭代次数 200。 测试函数
(1) Schaffer F6
姨2
22
F1 (x)=0.5+ sin
构建现代物流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 我国现代物流处于初级 阶段,和国外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我们应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 规划好框架和体系,而作为大专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与企业输送高质 量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应慎之又慎,摸清规律办学,不可急功近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