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操作系统笔记教学内容
全国安徽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1《初识我的电脑》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电脑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脑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掌握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9. 电脑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正确安装软件、了解软件的兼容性和系统要求、合理规划磁盘空间、正确卸载不再使用的软件、避免同时安装过多软件等。
10. 电脑硬件的升级与更换:了解硬件的性能和价格、选择合适的升级方案、谨慎进行硬件更换、确保硬件兼容性、避免盲目追求高性能等。
11. 电脑网络的连接与配置: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方式(如有线、无线、宽带、移动网络等)、正确配置网络设置、解决常见的网络问题、维护网络安全等。
其次,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功能,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网络应用等。
最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包括启动电脑、关闭电脑、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通过学习电脑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操作系统》完整版教案1-6单元全
启发式
多媒体
课件演示
思考
交流互动
记录笔记
问题引入
(1)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讲授法
启发式
多媒体
课件演示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知识讲解
知识点5: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讲授法
启发式
多媒体
课件演示
思考
交流互动
记录笔记
课堂
总结
8.存储管理基本功能;
2.连续存储管理方式
教师讲解
多媒体
Hale Waihona Puke 课件演示整理笔记引导创新
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
(1)页式存储管理;
重点:
(1)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难点:
(1)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课后作业
1.习题一、二
2.习题三8
教学过程设计
存储管理(2)(2学时)
主要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师生活动
问题引入
(1)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讲授法
启发式
多媒体
课件演示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知识讲解
知识点1: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课件演示
整理笔记
引导创新
课后作业
1.习题一、二
2.习题三2、3、4
教师讲授
多媒体
布置作业
提出要求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单元设计2
第7章:进程的并发(2)
授课教师:操作系统课程组
授课班级:
学时:2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教学素材
教材、课件、授课录像等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进程的同步知识;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8课建立计算机知识资料库教案1
e.选择“修改资料”功能,选择要修改的资料,输入新的资料信息,完成资料的修改。
f.选择“查询资料”功能,输入查询条件,如标题、内容等,查看符合条件的资料。
3.资料的分类和筛选(15分)
问题:请简要介绍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
答案:对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的具体步骤如下:
4.突出重点: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或符号来强调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效果。
5.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创意的布局、图案或插图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6.启发思考:板书设计应包含一些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8课建立计算机知识资料库教案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8课建立计算机知识资料库教案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8课“建立计算机知识资料库”。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整理和管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包括:1.了解资料库的概念及作用;2.学习使用资料库管理软件;3.掌握资料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4.学会对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和排序。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屏幕等教学工具,以便老师能够展示教材内容、辅助材料和实验结果。此外,还需要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以便老师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和步骤。
6.网络资源:确保教室内的计算机都能够正常连接互联网,以便学生能够访问在线资源和学习平台。可以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网站、视频、博客等资源,供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2.3熟悉Windows 10操作系统 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同步教学(航空工业出版社)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以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系统管理员、用户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不同功能。
实验:设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理解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游戏:设计游戏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如PPT、视频、在线工具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PPT:制作详细的PPT演示文稿,展示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本节课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方面,通过学习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认同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ppt课件
8
● Linux
Linux是最受欢迎的自由电脑操作系统 内核。它是一个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写成 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最早是由芬兰黑 客托瓦兹为尝试在英特尔x86架构上提供自 由免费的类Unix操作系统而开发的。
主 流 的 Linux 发 行 版 本 包 括 : Ubuntu 、 Fedora、Red Hat、红旗等。
11
Symbian(塞班)
Symbian 系 统 是 塞 班 公 司 为 手 机 而 设 计 的操作系统。2008年12月2日,塞班公司被 诺基亚收购。2011年12月21日,诺基亚官方 宣布放弃塞班(Symbian)系统品牌,下一 版本操作系统将更名为诺基亚Belle。
12
❖ 截止至2011年11月,塞班系统的中国市场占有率降至23% ,被安卓超过。截止至2012年2月,塞班系统的全球市场 占有量仅为3%。2012年5月27日,诺基亚彻底放弃开发塞 班系统,但是服务将一直持续到2016年。2013年1月24日 晚间,诺基亚宣布,今后将不再发布塞班系统的手机,意 味着塞班这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长达14年的历史之后 ,终于迎来了谢幕。2014年1月1日,诺基亚正式停止了 Nokia Store应用商店内对塞班应用的更新,也禁止开发 人员发布新应用。
35
操作系统在程序执行时做什么?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puts("hello world"); return 0; }
36
➢ 用户告诉操作系统执行hello程序 ➢ 操作系统找到该程序,检查其类型 ➢检查程序首部,找出正文和数据的地址 ➢文件系统找到第一个磁盘块 ➢父进程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子进程,执行hello程序 ➢操作系统需要将执行文件映射到进程结构 ➢操作系统设置CPU上下文环境,并跳到程序开始处 ➢程序的第一条指令执行,失败,缺页中断发生 ➢操作系统分配一页内存,并将代码从磁盘读入,继续执行更多的缺页中断,读入更多 的页面
WindowsXP
WindowsXP备课本科⽬:Windows XP 教师:时间:27课时第⼀课时课题:Windows ⼊门教学⽬标:让学⽣懂Windows启动、注销和退出重点和难点:Windows启动和退出教具准备:⼀套多媒体计算机授课⽇期:学习内容:⼀.启动Windows当把电脑的主机、显⽰器、键盘和⿏标连接好,并接通了电源,电脑就做好了使⽤准备。
我们按下电脑上的电源开关(主机上的“Power”按钮),计算机就开始加载程序,屏幕上逐渐显⽰⼀些信息,例如“正在启动Windows”,表明Windows XP正在启动。
当系统启动时,有⼀段时间屏幕会暂时变为⿊⾊,就是很正常的,请耐⼼等待。
当屏幕背景变成为蓝⾊,显⽰“要开始,请单击您的⽤户名”时,就需要我们参与操作了,我们拖着⿏标把指针指到⾃⼰的⽤户名前边的“图标”上,变为“⼩⼿”形状,轻轻的单击⿏标左键,就可以了啊!⼆.使⽤⿏标Windows通过友好的界⾯把住处从电脑准确地传达给我们,⽽键盘和⿏标则把我们的给出的信息传给电脑(键盘和⿏标是计算机标准的输⼊设备)。
我们通过键盘和⿏标输⼊⼊数据对电脑的⾏为进⾏控制。
在Windows XP中,使⽤⿏标进⾏操作⾮常⽅便。
⿏标是⼀种带有按键的⼿持输⼊设备。
当在光滑的平⾯上移动时,在电脑屏幕上会有⼀个箭头形状的光标(⼜称“⿏标指针”)按相应的⽅向和距离移动。
因些,屏幕上的光标反映了⿏标的动作。
⿏标上通常有2个键或3个键。
Windows XP默认的是2键⿏标,并且通常情况下都将左键作为主键。
也就是说,当⽤户单击、双击或者拖动⿏标时,使⽤的都是左键。
在Windows 中,屏幕上的⿏标指针(也就是光标)并不总是箭头形状。
⿏标的指针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于显⽰什么样的形状,取决于Windows在那⼀刻的状态。
我们看⼀下⿏标指针的各种形状,操作:⿏标单击开始\设置\控制⾯板\⿏标\指针,打开⼀个“⿏标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看到⿏标指针的各种形状。
清华版(2012)小学信息技术《第3课 整理学习笔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清华版(2012)小学信息技术《第3课整理学习笔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笔记整理技巧,包括分类、排序、标记重点等。
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WPS Office等)辅助完成学习笔记的整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并熟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整理学习笔记的流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笔记整理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笔记整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信息技术工具在笔记整理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笔记整理。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笔记整理习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WPS Office等信息技术工具的安装与调试。
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示例。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了解基本的笔记整理技巧。
准备自己的学习笔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笔记整理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平时是如何整理学习笔记的,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笔记整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分类、排序、标记重点等。
演示如何利用WPS Office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笔记整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笔记整理成果,并分享在整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技术在笔记整理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笔记整理工作,并尝试在其他学科中应用所学技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1. 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案例展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4 使用操作系统 教学设计
§1.4 使用操作系统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能描述操作系统的功能,能列举主流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主流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类型、基本元素(对象)和功能;会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会安装、卸载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了解常用中英文输入方法,能熟练运用一种中文输入法进行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会使用语音识别、光学识别等工具输入文本;了解操作系统自带的常用程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
知识储备:对操作系统与信息技术设备的概念区分不清,操作系统相关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
行为习惯:喜欢尝试,但不掌握自主探究实践的要领。
能力基础:会进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但对操作系统安装、设置等功能运用不深入,操作技能相对零碎和片面。
三、教材处理与课时安排本课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1.4节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任务式操作,了解不同类型的桌面及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特点,会搭建虚拟机环境,会安装、使用和维护其中一种或几种操作系统,能熟练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会使用不同设备及操作系统环境中的功能程序并进行安装和卸载,能熟练进行中英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会根据需求应用操作系统自带的程序完成任务。
本课需要4学时。
四、素养目标1.信息意识通过对操作系统应用的体验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计算思维了解操作系统功能特点,会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会运用操作系统完成具体的应用任务。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中,会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
4.信息社会责任认识部署使用自主国产化操作系统的意义,理解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基本操作;2.文字输入的方法;3.操作系统自带应用程序的使用。
难点: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功能。
六、教学准备1.教学策略采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操作体验、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学生自设工作任务独立完成实践任务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取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主动适应探索新技术、学习运用新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Linux学习笔记系列(1)
Linux学习笔记系列(1)据说linux很厉害;⼀、 Linux的发展史。
了解⼀个东西,⾸先就要了解他的历史,emmmm,了解,就是不⽤记得,所以,我也只是知道个⼤概,于是乎,我去别⼈的博客复制⼀下他的历史来这⾥放着。
UnixUnix操作系统是⼀个强⼤的多⽤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最早由KenThompson、Dennis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前它的商标权由国际开放标准组织所拥有,只有符合单⼀Unix规范的Unix系统才能使⽤Unix这个名称,否则只能称为类Unix(Unix-like)。
GNUGNU是⾃由软件之⽗Richard Stallman在1984年组织开发的⼀个完全基于⾃由软件的软件体系,与此相应的有⼀分通⽤公共许可证(General Public License,简称GPL)。
Linux以及与他有关的⼤量软件是在GPL的推动下开发和发布的。
⾃由软件之⽗ - Richard Stallman 像⼀个神态庄严的传教⼠⼀样喋喋不休地到处传播⾃由软件的福⾳,阐述他创⽴GNU的梦想:“⾃由的思想,⽽不是免费的午餐”。
这位⾃由软件的“顶级神甫”为⾃⼰的梦想付出了⼤半⽣的努⼒,他不但⾃⼰创作了许多⾃由软件,如:GCC、和GDB,在他的倡导下,⽬前⼈们熟悉的⼀些软件如BIND、Perl、Apache、TCP/IP等都成了⾃由软件的经典之作。
如果说Richard Stallman创⽴并推动了⾃由软件的发展,那么,Linus Torvalds毫不犹豫奉献给GNU的Linux,则把⾃由软件的发展带⼊到⼀个全新的境界。
BSD386BSD因为法律问题直到1992年还不能发布,NetBSD和FreeBSD是386BSD的后裔,⽐Linux早。
Linus Torvalds说,当时如果有⾃由的基于386的Unix-like操作系统,他就可能不会创造Linux。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946 年 2 月 15 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州大学研制成功。
2、计算机发展史: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为基本元件,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为基本元件,程序设计采用高级语言,出现了操作系统,应用到数据和事物处理及工业控制等领域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应用到文字处理、企业管理和自动控制等领域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功能元件,在办公自动化、电子编辑排版等领域大显身手。
3、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运算精度高(3)存储能力强(4)逻辑判断能力强(5)可靠性高4、计算机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划分按功能划分按性能模拟式电子计算机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又称超级计算机、超级电脑。
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台微式型机计算机便携机或称笔记本手持机或称掌上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CAD/CAM )(4)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CAI/CMI )(5)自动控制(6)多媒体应用(7)电子商务6、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7、计算机硬件系统(冯。
诺伊曼机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控制器运算器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CPU(Central 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中央处理器Processing Unit)。
通常把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储器称为主机。
8、计算机指令定义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元,是一种采用二进制表示的命令语言。
一条指令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操作码和操作数。
初中信息技术第5节使用操作系统,系统认识计算机教案青岛版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操作系统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将提前明确任务分配,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其次,在讲解知识点时,将尝试使用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最后,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将尝试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项目报告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拓展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操作系统相关的学习网站和视频,供学生深入探索。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提供反馈。
-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学习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提出改进措施。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使用常见的软件,但对于操作系统的深入了解和计算机硬件的认识相对有限。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在系统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仍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探索和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024年教学教材《《 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知识梳理》教案
《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知识梳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信息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等。
2. 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资源、信息处理过程等。
3. 信息系统的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
4. 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软件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
2. 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与信息系统应用相关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信息系统的定义,引发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息、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等基本概念。
3. 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讲解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资源、信息处理过程等组成要素。
4. 讲解信息系统的软件:介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软件类型。
5. 讲解信息系统的应用:讲解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等应用。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信息系统知识的掌握。
9.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一章SPSS23介绍与基本操作
(二)数据资料的合格性审查:
(1)检查被试作答是否认真作答,还是应付作答, 字迹是否可辩认。
(2)是否一人存在填写多份问卷,字迹是否有相 同的情况。
(3)被试作答是否规范,如果被试作答的数据不 符合规范,或者难以辨别,那么此被试也要剔除。
变量应遵循下列原则:在SPSS 23.0中名称长 度可以是12个汉字或更多,在22.0及以前的版本, 只能是8个汉字以内。
(2)类型
当鼠标指针移至“类型”列所对应单元格,单击后 该单元格的右边就会显示一个“…”按钮,单击该 按钮就会显示一个数据类型设置窗口,如下一页 的图所示。
注意事项:
① 注意:由于系统默认数据类型为数值型,在输 入姓名、文字时,需要先将类型修改为字符串 型,否则输入文字后SPSS可能无法显示保存。
简 1.4 SPSS数据文件的保存
介 与
1.5 SPSS数据文件的打开
基
本
操
作
1.3 SPSS数据文件建立的具体步骤
SPSS文件格式以每一行为一个记录,或称观察单位 (Cases),每一列为一个变量(Variable)。 第三节的内容,是“数据录入”过程在SPSS的操作 实现过程。
第1步:定义变量
(C)不是的 3
被试的选择
编码
第1步:确定定义变量
• 变量:用来反映测量概念的量化指标,是最小的分析单位。 变量由两个部分构成:变量名和变量值。 •一般情况:一个问题,定义一个变量; •特殊情况:一题包含多个问题,多选题,或者进行选项分析 时,此时一道题目,可能需要定义多个变量;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难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示范法: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讲解使用方法。
5. 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提高操作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删除、移动、复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示范法: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3.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4.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讲解操作步骤。
七年级湖南省教育学会编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与教案
七年级湖南省教育学会编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的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
3.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鼠标和键盘。
四、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展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
3. 示范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4. 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的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展示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示范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
4. 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练习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的操作。
3. 尝试使用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学会编辑和排版文档。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
2. Word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八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总结八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第一章的核心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复习框架。
本章节内容将涵盖基础概念、重要公式、实验操作以及相关案例分析,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二、章节概述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通常围绕基础物理概念展开,如物质的性质、力和运动、能量守恒等。
本章节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核心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与纯净物-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性质:密度、比热容、热膨胀和冷缩2.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推力、拉力、重力、摩擦力-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3. 能量守恒-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度量-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的作用与杠杆平衡条件- 滑轮系统:动滑轮与静滑轮的区别和应用- 斜面与楔:简单机械的应用和力的省力原理5. 电学基础- 电荷与电场:正负电荷、库仑定律- 电路基础: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欧姆定律- 电能与电功: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概念四、实验操作与案例分析本章节将介绍与知识点相关的基础实验操作,如测量物质的密度、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能量转换的过程等。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五、复习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本章节内容,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定期复习课堂笔记和教科书内容- 完成课后习题,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理解和解题技巧- 利用网络资源,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加深印象六、结论掌握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后续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能够建立起对基础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这些知识。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本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旨在探究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下文将按照以下列表详细阐述本课程的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介绍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涵盖操作系统的概念、历史、架构及其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 掌握基于进程和线程的并发控制方法以及进程通信技术;3. 熟悉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存储器层次结构以及文件系统;4. 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如Linux、Windows等;5. 培养学生的系统编程能力和操作系统调试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 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进程控制块、进程状态转换、线程同步、进程通信等;3. 内存管理:分区管理、分页内存管理、虚拟内存管理、内存映射文件;4. 存储器层次结构及缓存的概念、组织方式和替换算法;5. 文件系统:文件的组织方式、目录结构、文件存储空间和文件共享等;6. 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7. 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8. 系统编程、操作系统调试技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学案和复习笔记:通过理论课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和编程练习:通过实践操作和编程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编程技能;3. 讨论研究:通过讨论研究,让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操作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 课程项目和课程论文:通过完成课程项目和课程论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2. 实验成绩:通过实验成绩,评估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实践操作和编程能力;3. 课程项目和课程论文成绩:通过课程项目和课程论文成绩,评估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实现和应用能力;4. 平时表现: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内大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蒋炎岩 笔记 计算机系统基础
蒋炎岩笔记:计算机系统基础一、概述蒋炎岩是一位资深的计算机科学家,他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
在其多年的学术生涯中,蒋炎岩教授撰写了大量的笔记和论文,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本文将结合蒋炎岩教授的笔记,深入解析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带您进入计算机系统的奇妙世界。
二、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硬件工作的程序和数据。
2、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是通过执行指令来完成各种任务的。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接收指令、解析指令、执行指令、输出结果的过程。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技术1、CPU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程序指令、控制、运算、逻辑判断等操作。
蒋炎岩教授的笔记中对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剖析,使读者对CPU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也是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
在蒋炎岩教授的笔记中,对内存的类型、存储原理、位置区域空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接口,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在蒋炎岩教授的笔记中,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接口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析。
四、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提供与硬件设备的接口等。
在蒋炎岩教授的笔记中,对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2、操作系统的原理操作系统的原理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
蒋炎岩教授的笔记中,对这些原理进行了深入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五、计算机系统的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操作系统原理-第一章绪论1
主观题 5分
要求同学一周之内提交学习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计 划。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作答
第一章
绪论
单选题 2分
当今个人PC端使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是( )
A Linux B Windows C Unix D MAC OS
提交
单选题 1分
Android操作系统来源于( )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的历史
(2)脱机批处理:增加一台不与主机直接相连而专 门于I/O设备交换信息的卫星机
卡片机
输入带
执行带系统带
纸带机 打印机
卫星机
输出带
主机
日志
输入设备通过它将作业输入到输入带 输出带通过它将结果输出到输出设备
*** 操作系统的历史
卡片
卡 片
磁
阅
带
读 机
机
IBM 1401
系统 输入 磁带 磁带
*** 操作系统概念
4 操作系统定义
(1)科普观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指挥机构 和控制中心; (2)功能观点:操作系统计算机资源管理系统,负责对 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调度和回 收; (3)用户观点:操作系统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一个界面;
*** 操作系统概念
4 操作系统定义
a) 实践性强(从实践总结出原理); b) 涉及面广(并行程序,性能问题,结构问
题,程序方法论,软件工程等等); c) 错综复杂,纵横交错。
前言
四、课程任务和要求
1. 任务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及实施技 术,具有初步分析操作系统和设计、实现、开发实 际操作系统的能力、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有个初步 的认识。
时,从微观上也是并行的
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基本计算机操作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一、新授师:这节课,大家来学习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注意到了吗?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信息世界中。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世界,好吗?生:好!师:启动“神奇的信息世界”。
(让学生来观看,老师边解说)师:观看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二、这里有一些例子都说明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请大家填一填:下列图中计算机在做什么?三、想一想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机?2、你认为计算机还能做些什么事?第二课走近计算机(教案)教学目的: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一、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好,你来。
生:(略)师:好,你也来谈谈。
生:(略)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好吗?生:好。
二、新授师: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
(老师启动光碟,让学生观看)师: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生:我知道了。
师:那你来说说。
生:一台计算机(电脑)是由硬件与软件组成的。
师:哪硬件是什么呢?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硬件主要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组成。
师:哪软件又是什么呢?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软件是人编写的程序,专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设计,是智慧的结晶,用不同软件可以让计算机完成不同的任务。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可真不少。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操作系统笔记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1.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在计算机系统上配置操作系统主要目标与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和应用环境有关。
1.1.1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硬件只能识别机器代码(0、1)●OS提供命令,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有效性●使CPU、I/O保持忙碌,充分利用●使内存、外存数据存放有序,节省空间●合理组织工作流程,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吞吐量可扩充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件/体系结构/网络/Internet●OS应采用层次化结构,便于扩充和修改功能层次和模块开放性●支持网络环境,兼容遵循OSI标准开发的硬件和软件1.1.2 操作系统的作用1. 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命令方式用户通过键盘输入联机命令(语言)●系统调用方式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操纵计算机●图形、窗口方式用户通过窗口、图标等图形界面操纵计算机2.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者●4大类资源: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信息(文件:程序、数据)3.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扩充机器)●裸机:只有硬件的计算机,难以使用●虚机器:在裸机增加软件(OS等),功能增强,使用方便1.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早期计算机很昂贵,为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了批处理系统2.方便用户为改善用户上机、调试程序时的条件,产生了分时系统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OS随之更新换代,如:8位->16位->32位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单处理机OS->多处理机OS->网络操作系统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无操作系统时代OS尚未出现,人们如何使用计算机?人工操作方式人工操作方式的缺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结果:资源利用率低下脱机输入输出系统低速设备⏹纸带机/卡片机高速设备⏹磁带/磁盘⏹I/O速度提高,缓解了I/O设备与CPU的速度矛盾主机:用于计算的主计算机外围机:也是计算机,处理输入输出,使之不占用主机CPU时间外围机控制输入/输出⏹输入:低速设备->高速设备⏹输出:高速设备->低速设备⏹输入和输出使用独立于主机的外围机,不占用主机的CPU时间,是脱机过程,因此叫做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单道批处理系统计算机发展的早期,没有任何用于管理的软件,所有的运行管理和具体操作都由用户自己承担,任何操作出错都要重做作业,CPU的利用率甚低。
解决的方法有两个:首先配备专门的计算机操作员,程序员不再直接操作机器,减少操作机器的错误。
另一个是进行批处理,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中的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
每一批作业将有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
说明:监督程序的作用:用来装入用户作业,和用户作业交替地使用CPU。
“批”的含义:供一次加载的磁带或磁盘,通常由若干个作业组装成,在处理中使用一组相同的系统软件(系统带)。
关于“作业”的说明:通常,把计算机完成用户算题任务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称为一道作业。
多道批处理系统早期的批处理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对于以计算为主的作业,输入输出量少,外围设备空闲;⏹对于以输入输出为主的作业,主机空闲。
问题的提出在早期的单道批处理系统中,内存中仅有单个作业在运行,致使系统中仍有许多资源空闲,设备利用率低,系统性能较差。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若当前作业因等待I/O而暂停,CPU只能空闲直至该I/O完成对于科学计算问题,CPU操作密集,CPU浪费时间少对于商业数据处理,I/O操作密集,I/O等待时间常占80%-90%解决办法将内存分几个部分,每部分放不同的作业当一个作业等待I/O时,CPU可被另一作业使用在主存中同时驻留多个作业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启动进行计算的方法。
合理搭配I/O为主和计算为主的程序交替运行,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系统效率。
多道程序的运行特点: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宏观上并行运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状态,但都未运行完。
微观上串行运行:各作业轮流使用CPU,交替执行。
实现技术:当正在运行的程序因I/O暂停执行时,系统可调度另一道程序运行,使CPU保持忙碌。
例题:有两道程序A、B,按下图以多道程序方式运行,要求在右图画出它们的运行轨迹,并计算在60ms内,CPU的利用率,假设起始时首先运行B,并允许忽略监督程序切换A、B的时间(不考虑I/O的冲突)。
分时系统概念:时间片、终端、响应时间分时(Time Sharing)是把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尤其是CPU时间)进行时间上的分割,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间片(TimeSlice) ,每个用户依次轮流使用时间片。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为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分时系统的定义分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
一般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使一台计算机为多个终端服务。
对每个用户能保证足够快的响应时间,并提供交互会话能力。
分时系统的特点多路性⏹系统支持单主机多个终端,按分时原则服务独立性⏹各用户独立操作,互不干扰。
及时性⏹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短(1~3s)交互性⏹用户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更方便,也更广泛⏹通过终端实时系统产生背景:虽然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获得了较佳的资源利用率和快速的响应时间,从而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它们难以满足实时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需要。
于是,便产生了实时操作系统,目前典型的实时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什么是实时系统?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的效率则放在第二位典型的实时系统(1)实时控制系统:计算机用于生产过程控制时,要求系统能现场实时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进而能自动地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相应执行机构,使某些参数(压力、温度、距离、湿度)能按予定规律变化,以保证产品质量。
导弹制导系统,飞机自动驾驶系统,火炮自动控制系统都是实时过程控制系统。
典型的实时系统(2)实时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还可用于控制进行实时信息处理。
计算机接收成干上百从各处终端发来的服务请求和提问,系统应在极快的时间内做出回答和响应。
机票订购系统、情报检索系统是典型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微机操作系统1.单用户单任务OS只允许一个用户上机,且只允许用户程序作为一个任务运行。
典型代表:⏹CP/M♦8位机上的主流操作系统⏹MS-DOS♦最早的PC操作系统♦16位机上的主流操作系统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只允许一个用户上机,但允许用户把程序分为若干个任务,使它们并发执行。
典型代表:⏹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3.多用户多任务OS允许多个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同一台机器,共享主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每个用户程序又可进一步分为几个任务,使它们能并发执行。
典型代表:UNIX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以多道程序设计为基础的现代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异步性(Asynchronism)或称不确定性(Nondeterministic)⏹虚拟性(Virtual)1.3.1并发性概念:并发、并行、进程并发性(Concurre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行程序在同一时间间隔段内同时执行。
操作系统是一个并发系统,并发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它应该具有:处理多个同时执行的程序的能力。
并行与并发的不同:①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②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引入进程在多道程序系统中,为了能够并发执行,系统必须为每个程序建立进程。
⏹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
⏹进程能支持并发,程序不能。
进程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和堆栈组成,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进程是资源分配的独立单位。
多个进程能并发执行,进程运行时要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如 CPU、存储空间和I/O设备等。
1.3.2共享性(sharing)概念:互斥访问、临界资源、同时访问共享指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可被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所使用。
发生条件⏹多个进程并发执行⏹多个进程需要同一资源资源共享的方式资源共享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互斥共享。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卡片机,虽然它们可提供给多个进程使用,但在同一时间内却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这些资源。
这种同一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临界资源,许多物理设备,以及某些数据和表格都是临界资源,它们只能互斥地被共享。
第二种是同时访问。
系统中的还有许多资源,允许同一时间内多个进程对它进行访问,这里“同时”是宏观上的说法。
典型的可供多进程同时访问的资源是磁盘。
共享与并发共享性和并发性是操作系统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它们互为依存:⏹一方面,资源的共享是因为运行程序的并发执行而引起的,若系统不允许运行程序并发执行,自然也就不存在资源共享问题。
⏹另一方面,若系统不能对资源共享实施有效地管理,必然会影响到运行程序的并发执行,甚至运行程序无法并发执行,操作系统也就失去了并发性,导致整个系统效率低下。
1.3.3 虚拟技术虚拟是指操作系统中的一种管理技术,它是把物理上的一个实体变成逻辑上的多个对应物,显然,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构假想的。
时分复用⏹虚拟处理机♦通过多道程序和分时使用CPU技术,物理上的一个CPU 变成逻辑上的多个CPU⏹虚拟设备♦打印机⏹若某物理设备通过时分复用虚拟为N台,则虚拟设备速度是原设备的1/N空分复用⏹虚拟磁盘♦1个硬盘实体->多个逻辑卷⏹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则是把物理上的多个存储器(主存和辅存)变成逻辑上的一个(虚存)的例子♦内存空分复用提高内存空间利用率♦结合时分复用,可实现在逻辑上扩大内存,使程序中远小于它的空间运行⏹若某物理设备通过空分复用虚拟为N台,则虚拟设备占用空间是原设备的1/N1.3.4异步性异步性(Asynchronism)亦称不确定性,( Nondeterministic )进程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即进程的异步性。
在多道程序环境中,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由于资源有限而进程众多,进程的执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走走停停”,其运行、暂停和完成的时间都无法确定。
a.系统中的进程何时执行?b.何时暂停?c.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推进?d.进程总共要多少时间执行才能完成?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或者说该进程是以不确定的方式运行的,不确定性给系统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有可能导致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但只要运行环境相同,操作系统必须保证多次运行作业,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结果。
设计操作系统必修考虑异步性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