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度量物体的面积,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对于测量和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面积的概念与长度、体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建立起面积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转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用面积单位度量物体的面积。

2.学会简单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物模型、卡片、练习题等教学道具。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提问:“请大家看看周围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讲解面积单位的由来和转换。

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如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注意单位转换。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认识面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面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部单元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例4)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1cm的小正方形测量三个不同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再用同样的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重、难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思路:情景引入—师生互动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评价。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疑、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两位客人。

是谁呢?是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一只叫淘淘,另一只叫乐乐,他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争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淘淘说:“我的家可漂亮了,面积很大”,乐乐说“你瞎说,我的家面积比你的大”他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生互相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很有创意,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很快得出答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种计算面积的新方法来帮助淘淘和乐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一)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1、估一估:课件出示P63 “估一估”。

引导学生看书63页,让学生说一说用哪个面积单位表示这几个图形比较合适。

请学生估计一下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估一估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估算能力)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怎样知道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是多少cm2呢?你们每个学习小组也有这样的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5单元 面积 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5单元 面积 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面积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课时安排: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公顷、平方千米 2课时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教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1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面积是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平面范围。

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3. 面积的计算:通过实例展示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

2. 难点: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尺子、图形卡片、面积计算工具。

2. 教学材料: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卡片,思考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引出面积单位。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示范。

4.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练习,小组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建议1. 注重直观教学:使用教具和图形卡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2. 鼓励学生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发现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面积知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效果的评价:反思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期望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主要介绍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全体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将面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3.练习题: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同时,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包括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建议共分为7个课时,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可以通过直观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并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研究中,让学生获得合作研究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并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研究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采用了游戏导入的方式。

老师出示多媒体上的射靶游戏,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玩这个游戏。

老师选择大靶,学生选择小靶,然后询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接着,老师问学生他们所说的大小是指靶的什么,学生回答是指面积。

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新课讲授】1、面积1)面积概念老师通过让学生触摸课本和周围物体的表面,让学生发现物体的表面大小不同。

通过出示多媒体上的物体比较,老师告诉学生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老师在黑板上比较黑板和国旗的大小,让学生知道黑板的面积比国旗大。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老师让学生观察物体,并把它们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

然后,老师问学生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

老师告诉学生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概括面积的意义老师总结面积的概念,出示多媒体并让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长度、重量、货币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面积的概念和计算。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对单位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面积的概念和长度单位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应用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面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认识,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感受面积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面积的计算方法。

4.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面积尺、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客厅的地板面积、教室的墙壁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面积?面积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呈现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学生感知和认识面积单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践,用尺子和剪刀测量实物,计算实物的面积,巩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面积的概念及比较方法。

2.常用面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3.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常用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难点:如何正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尤其是当两个图形形状不同的时候。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教学软件:图形软件、教学PPT4.实物: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等测量工具5.练习本、笔等文具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知识,为学习面积概念做铺垫。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并进行互评。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比较土地面积大小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面积的概念,通过图形软件展示不同大小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接着学习常用面积单位,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最后学习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计算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有关面积的计算题,并进行验算。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题目,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并进行比较。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归纳小结:总结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常用单位,强调计算准确性和单位使用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在小结过程中,注重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面积的计算和比较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家长签字。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和理解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关于“面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面积的概念、单位换算、面积的计算公式等。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面积这一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1. 知识与理解: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并能用面积单位计算图形的面积掌握面积的概念: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课本封面、教室地板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面积的定义,即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在学生掌握了面积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通过对比不同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为了更准确地表示面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度量单位。

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并让学生理解这些单位所代表的实际大小。

用面积单位计算图形的面积:在学生理解面积单位和概念后,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习如何用面积单位计算图形的面积。

可以先从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开始,让学生掌握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

在此过程中,强调面积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逐渐掌握用面积单位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2. 技能与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单元《面积》的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更重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和运用面积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同步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测量和计算,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学生对测量工具使用的训练。
4.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容易将面积与周长混淆。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我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进行了强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巩固这个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区分。
(1)面积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区分图形的大小。
举例: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判断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
(2)面积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举例: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明确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扎实掌握面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面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图形?”(如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玩具面积大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面积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面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面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收获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我觉得应该注意单位不统一的细节。

我觉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地求大小面积。

……
你们收获真多呀!屏幕前的你们是否也有这么多的收获呢,自我检验检验吧。

(出示练习题)
四、巩固练习
1.铺一个长2米宽1米的卫生间,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每块地砖2元,铺好这个厕所地面需要有多少钱的地砖费呢?
2.陈俊家卧室的地面长5米,宽4米。

如果用90块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去铺这块地面够不够?
3.陈俊家餐厅用的如下图左一的地砖,但不知道尺寸,刚好手边有扑克牌,就想到了这样的测量方法:“我用扑克牌来测量瓷砖的面积(如下图右二),但不用摆满,我就能算出整块瓷砖的面积。

”一张扑克牌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按照这种方法,你能知道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地砖总数量=地面面积÷一块地砖面积
长铺的块数×宽铺的块数=地砖总块数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
自行补充增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②通过学生的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③在小组的示范、交流中,孩子能够学会用这种网络图的方式以小组或自己为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回忆所学,导入新课
一、教师活动
1.口答
生1:面积的定义
生2:面积单位
生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生4: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
复习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整理复习本单元内容做铺垫。
环节二: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3米=30分米
3×3=9(平方分米)60÷3=20(块)
1800÷9=20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8.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面积:整理和复习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对第五单元面积内容进行整理。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面积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对面积内容进行综合整理
3.目标
①通过经历整理、交流、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过程,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梳理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单位换算方法,并能综合利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或周长,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学校多媒体教室有一面墙壁,长5米、宽3米。墙上的窗户面积是4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只有关注学生当前学习状态而设计的教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时的支持和指导,很多时候教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计算出几何图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喜欢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面积的概念;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参加教师布置的面积计算练习;4.参加面积测量的小组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问:“什么是面积呢?有哪些图形的面积呢?”引导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以及使用面积的实际意义。

2. 正式学习环节(35分钟)2.1 认识面积•通过PPT介绍图形的面积概念,理解图形面积的意义;•将黑板上各种图形分别分成若干小部分,进一步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

2.2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通过图形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量具量取长和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3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师通过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自己计算三角形面积;•学生通过求底边和高,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 拓展应用环节(15分钟)在黑板上放几件家具的长、宽、高,让学生自己估算面积,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计算。

4. 课堂练习环节(25分钟)在黑板上放置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分小组进行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面积的方法;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图形的面积的概念,并做到图形面积的量化。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满分10分,评估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参加面积测量的小组活动,满分5分,评估小组合作能力;3.教学过程中,对应用图形知识的能力和对课堂知识吸收程度的了解做评估。

六、板书设计认识面积图形面积的概念面积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 = a \\times b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 = \\frac{a \\times h}{2} $$七、反思总结本次教学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基本公式及计算方法,通过学生间的小组互动,提高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如何将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教学实例和练习题目。

3.相关练习册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面积1.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讲解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给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1.讲解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分析梯形的特点和计算过程。

3.给学生一些梯形面积计算的实例,让他们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1.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讲解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给学生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实例,让他们进行练习。

六、课堂小结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例,相信大家对面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你能举出哪些需要用到面积计算的例子?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面积计算的方法。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主要介绍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在生活中,学生也有一定的面积观念,如“大面积”和“小面积”。

但是,学生对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体验面积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面积模型、实物图片、面积单位卡片、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测量工具、面积单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如公园、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表面面积。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吗?我们怎样来表示它们的表面面积呢?”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呈现面积单位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材分析例8教材呈现给客厅铺地砖的情境,教材延续了解决问题内容设计的一般编排思路: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铺地砖问题中的一般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出示情境图)师:明明家的新房子要铺客厅地面,在铺地砖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1. 师:认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

要解决的问题是“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师:你能试着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解答吗?学生探索、交流,汇报时教师引导明确方法:(1)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的地砖。

地面的面积:6×3=18(平方米)地砖面积:3×3=9(平方分米)统一单位: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地砖块数:1800÷9=200(块)(2)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用乘法计算出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的地砖。

统一单位:6米=60分米3米=30分米沿着长铺多少块:60÷3=20(块)沿着宽铺多少块:30÷3=10(块)一共铺多少块:20×10=200(块)2.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课方案第七课时:解决问题xx杜集区 xx 中心校 xx 小学 xx教课目的:1、稳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差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升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课难点:正确灵巧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1.小明家的客堂长6(),宽 4(),面积是()。

2.边长为 2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 分米,面积是()。

4.长方形的面积是128 平方米,宽是 8 米,长是()。

5.9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7 平方米=()平方分米 700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500 平方分米=()平方米二、联系实质,解决问题1、学习教材第 72 页例 8.出示例 8。

教师:察看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xx共同探究计算方法。

知道客堂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 3 分米的正方形,能够先算出客堂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能够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目;也能够先算出客堂的长和宽分别能够铺多少块地砖,而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目。

方法一: 6×3=18(平方米)18平方米 =1800 平方分米3× 3=9(平方分米)1800 ÷ 9=200(块)答:一共要用200 块地砖。

方法二: 6 米=60 分米3米=30 分米60÷ 3=20(块)30÷ 3=10(块)20× 10=200(块)答:一共要用200 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边来考证一下。

9× 200=1800(平方分米), 1800 平方分米 =18 平方米正好与客堂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稳固练习,加强理解1、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 3 米、宽 2 米。

用面积是 4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课件出示)问题:( 1)认真阅读,你知道了什么?(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第七课时:解决问题
xx杜集区xx中心校xx小学xx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1.小明家的客厅长6(),宽4(),面积是()。

2.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分米,面积是()。

4.长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宽是8米,长是()。

5.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7平方米=()平方分米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xx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1、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

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课件出示)
问题:(1)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3×2=6(平方米)
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600÷4=150(块)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4题。

问题:(1)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90×6=540(平方米)
540平方米=54000平方分米
54000÷4=13500(块)
答:需要13500块。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

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
4、7、8题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1、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3、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4、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