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汇率(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升高和跌落的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或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3)汇率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对外投资,本国居民外出旅游购物、求学,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出口、吸引物资,外国居民到中国旅游、留学,不利于收回外债2、影响价格的因素(11——14页)(1)供求影响价格:当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价格降低。

(2)价值(成本、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决定的商品价值量降低,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即对消费者、对需求)(第15页)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他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他的需求增加。

②对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增加,对其互补品需求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减少,对其互补品需求增加。

(2)第16页(对生产即对企业、对供给)调节产量——价格影响供求;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需求曲线,表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和需求量的成反向变化)。

价格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

供给曲线:表达的是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即供给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正向变化(价格和供给量同向变化)。

价格为自变量,供给为因变量。

生活必需品(图一)、高档耐用品(图二)的需求曲线请自绘曲线平移的情况:4、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回答如何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第17页)(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3.货币流通规律及发行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

)4.汇率变化规律及影响(1)汇率变化规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利弊分析: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利:①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利于吸引外资;……弊:①不利于我国商品进口;②不利于对外投资;③不利于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等;④不利于偿还外债。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与之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成反比,与个别无关。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1)对生活的影响:①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研究必备精品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商品的基本属性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中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而流通手段则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则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而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过度的通货膨胀会导致纸币贬值,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总的来说,纸币的发行量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就会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反之,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会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因此,企业需要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较全)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较全)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一章生活与消费一、货币1、商品⑴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⑴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⑵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⑴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③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⑴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⑵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⑴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⑵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⑶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⑴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⑵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⑴信用卡:①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⑵支票: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分别是什么?(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要是劳动产品;其次要用于交换)(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分别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职能?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而不能只是观念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是什么?(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 商品的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的流通速度★5、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国家能任意发行纸币吗?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1)通货膨胀①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②危害: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社会经济生活持续混乱。

③解决措施:一是发展生产;二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三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2)通货紧缩①含义: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较全)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较全)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一章生活与消费一、货币1、商品⑴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⑴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⑵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⑴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③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⑴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⑵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⑴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⑵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⑶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⑴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⑵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⑴信用卡:①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⑵支票: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经济知识点总结

经济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de)货币重点:1、货币(de)本质与职能2、纸币(de)发行3、通货膨胀与紧缩4、汇率变化及其影响1、货币(de)本质和职能货币(de)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不能说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de)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前者只需观念上(de)货币即可,后者则需要现实(de)货币.货币还有另外三种职能,即: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要注意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e)区别.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交易行为与货币支付在时间地点上是统一(de),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交易行为与货币支付在时间地点上是分离(de).纸币从理论上说不具有价值尺度(de)职能,因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de)职能,所以一般来说,纸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de)职能.2 纸币(de)发行规律1、纸币(de)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de)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de)货币量=纸币(de)发行如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de)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纸币贬值.通货膨胀率即通胀额与流通中所需要(de)货币量(de)比率.公式: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de)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de)货币量货币贬值率即通胀额与实际发行(de)货币量(de)比率.公式:货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de)货币量/纸币发行量3、汇率1、汇率即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de)兑换比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de)影响:①. 有利于扩大进口,不利于出口.②. 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引进外资.③. 有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我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④. 有利于出国旅游;不利于扩大就业.2、通货膨胀与汇率(de)变化通货膨胀影响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de)汇价与该国通货膨胀率同方向同比例变动.假设M国与N国汇率为m:n,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M国与N国汇率应为m(1+x%):n;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x%,则M 国和N国汇率应为m:n(1+x%).第二课、多变(de)价格重点:1、影响价格(de)因素2、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de)关系3、价值规律(de)内容和表现形式4、价格变动(de)影响1.影响价格(de)因素及稳定物价(de)措施:影响价格(de)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de)基础,价格是价值(de)货币表现.一般来说,价值与价格成正比.2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3纸币(de)发行量与商品(de)价格成正比.4货币本身(de)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5其他因素,如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国家政策、消费心理、民俗习惯也会引起价格(de)变动.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de)影响是间接(de),是通过改变商品(de)供求关系来实现(de).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de)一般性政策措施.1. 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价值量.2. 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de)生产和供应.3. 管控好纸币发行量,稳定币值.(控制货币流动性,管好物价上涨(de)货币因素)4. 疏通商品流通渠道,降低商品流通成本.5. 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打击恶意操控物价以及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de)关系1、基本原理2、说明:①商品价值量有两种表示方法,即用货币表示或用劳动时间表示,如果题中出现生产某商品所用(de)劳动时间即可视为商品(de)价值量.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单位商品价值量则降低x%,其计算公式为:原价/(1+X%)=现价.3、价值规律(de)内容及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商品(de)价值量由生产商品(de)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已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de)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de)影响1. 需求定律: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需求量随价格反向变动.与此相对应,供给定律: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供给量随价格同向变动.2.需求弹性:指不同商品(de)需求量对价格变动(de)反应程度不同.相比之下,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对价格变动反应不灵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对价格变动反应更灵敏 .如下图: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de)影响①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de)价格与另一种商品(de)需求量成正比(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图示:互补商品:一种商品(de)价格与另一种商品(de)需求量成反比.图示: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de)影响1.调节产量.这一原理可简单概括为8个字:价格下降,产量减少;价格上升,产量增加.所以这一关系即前述供给定律.2.调节生产要素(de)投入.第三课、多彩(de)消费1. 影响消费(de)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de)措施2. 区分不同(de)消费类型和心理3. 恩格尔系数4. 树立正确(de)消费观1、影响消费(de)因素:(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们(de)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de)物质生产状况决定(de).生产决定消费.(2)主要因素:居民(de)收入.收入是消费(de)基础和前提.①消费随当前收入(de)增长而增长,二者成同向变动(de)趋势.(消费随收入增长(de)幅度是复杂(de),一般来说,随着收入(de)进一步增长,生活必需品需求量(de)增幅会递减,高档耐用品需求量(de)增幅会强劲.)②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欲望则强;反之则弱.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整体消费水平,(3)主观因素: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积极(de)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紧缩性(de)财政政策减支增税,抑制总需求.货币政策:宽松(de)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刺激消费;从紧(de)货币政策上调两率,抑制消费.②人们(de)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均影响居民(de)消费.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正确(de)消费观念(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上消费观念也可转化为消费行为.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de)措施(1)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4)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5)制定正确(de)经济政策,稳定物价,刺激消费.(6)树立正确(de)消费观,践行正确(de)消费原则.关于消费(de)内容可以联系第4课:消费对生产(de)反作用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是生产(de)动力.一个新(de)消费热点(de)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de)出现和成长.③消费所形成(de)新(de)需要,对生产(de)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de)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de)质量,提高劳动者(de)生产积极性.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de)关系,见上面2、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办)3、我国(de)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大力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de)必要性: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de)最终决定力量.②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de)必然要求.③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de)物质技术基础;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de)国际地位.④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de)措施要求: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de)力量)③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④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de)强大动力)2.我国(de)基本经济制度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e)基本经济制度.2.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de)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de)支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4.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税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5.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e)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区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2、企业(de)经营与发展3、劳动者就业(de)意义和措施4、劳动者合法权益及维权措施1、区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二者最大(de)区别: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集资2、.企业(de)经营与发展1.利润与成本:企业经营(de)直接目(de)是利润.公式: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和成本之间(de)比率叫做利润率,是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de)相对指标. 公式: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100%2.企业(de)经营与发展措施⑴企业要制定正确(de)经营战略.⑵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de)竞争优势.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⑶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de)信誉和企业形象.⑷通过兼并、联合、破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⑸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de)高质量产品.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de)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⑺制定合理(de)分配制度,激发职工(de)积极性.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e)统一.⑽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de)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和科学(de)组织机构,提高企业(de)运行效率和管理(de)科学化.以上十条,以前四条为基本,后六条辅之,可根据题意和材料有针对性选用,如果设问限定“企业(de)经营与发展”(de)知识,则只用前四条.3、劳动者就业(de)意义和措施1.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de)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 就业(de)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就业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de)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③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de)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de)全面发展.就业(de)措施:党和政府: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de)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de)方针.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③沟通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指导服务.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劳动者:①努力提高自身(de)技能和素质.②树立正确(de)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5、劳动者合法权益及维权措施维权措施:①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协调劳动关系②劳动者: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采取合法途径维权③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劳动合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第六课、投资理财(de)选择重点:1、储蓄存款和利率计算2、我国(de)货币政策3、商业银行(de)业务4、各种投资方式(de)比较1、储蓄存款和利率计算存款利息(de)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息和利息率水平.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计算复利时,注意第二年(de)本金等于第一年(de)本金+利息如:1000元存一年再存一年,年利率为3%第1年利息=100003%1=300 第二年利息=(10000+300)3%1=309所得利息为300+309=6092、我国(de)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制定和实施:①、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上调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主要应对:有利于遏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过快等②、扩张性货币政策:包括:下调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主要应对:通货紧缩、经济衰退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de)在中央银行(de)存款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要求(de)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de)比例3、商业银行(de)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利润(de)主要来源)和结算业务4、各种投资方式(de)比较股票:高风险、高收益、不返还、可买卖②债券:稳健(de)投资,到期还本付息③保险:规避风险④储蓄:便捷(de)投资注意:风险和收益能正比,风险越高,收益越高.(三)收入与分配重点:1、我国(de)分配制度2、各种分配方式(de)区分3、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4、效率与公平(de)关系1.我国当前(de)分配制度及区分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e)分配制度.①按劳分配.是公有制范围内(de)分配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导地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2.实现社会公平(de)措施(1).根本措施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e)分配(de)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de)制度保证.(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de)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de)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de)重要举措.(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de)另一重要举措.具体措施:①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de)再分配调节机制.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注:1、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de)分配.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三部分:国家财政收入;企业税后利润;职工劳动报酬.再分配是初次分配基础上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de)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进行宏业管理和调节,如支农补贴,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个人所得税等形式.)3. 兼顾效率与公平(1)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de)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de)保证.二者分别强调不同(de)方面,又存在矛盾.(2)措施: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即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de)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第八课、财政与税收重点:1、财政(de)作用2、我国(de)财政政策3、税收1. 财政(de)作用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主要发挥着三个方面(de)作用.①.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de)物质保障.②.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de)作用.③.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e)作用.2、我国(de)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给经济降温.3.税率税收(de)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de)两个税种,是考试(de)重点,也是计算题(de)重要考点之一.1.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de)增值额为征税对象(de)一种税.由于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环节企业(de)偷漏税行为.(意义)我国增值税(de)基本税率是17%.营改增以后增值税率有较大变化,且有起征点,应根据题中说明去做.增值税计算公式:销项税—进项税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de)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de)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de)有效手段.(意义).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一个恒定(de)税率.例如劳动报酬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适用20%(de)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de)大小,先规定一个起征点,起额部分按相应等级计征.我国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税率由3%—45%,共7级,是典型(de)超额累进税率.违反税法(de)4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偷税: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税款(de)行为骗税:特指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和税收减免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1、市场配置资源(de)优点和弊端2、市场秩序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基本特征4、宏观调控1市场调节(de)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应供求关系(de)变化,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市场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高效利用.(2 )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de).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de)固有弊端.2如何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①良好(de)市场秩序依靠公平、开放、透明(de)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de)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de)治本之策.③市场经济(de)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de)规范和引导.④政府要加强对市场(de)监管.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de)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科学宏观调控4、科学(de)宏观调控(1)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手段经济手段:①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如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如政府投资,财政补贴)政策;②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等,影响社会总需求;③收入分配政策;④产业政策;⑤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规划,总体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法律手段: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行政手段: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de)行政命令、指示调节宏观经济.3.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de)关系(1)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de)决定性作用.(2)要加强科学(de)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de)作用.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de)经济建设重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e)新要求2、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e)新要求: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 科学发展观1.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2.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de)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de)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de)全面发展.3.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de)文明发展道路. 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六个统筹略)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高频考点,在近年来(de)高考中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de)考题中,凡是试题材料涉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内容(de),答题时都要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e)措施、意义或启示.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de)战略抉择.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de)战略支撑.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e)主攻方向.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de)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②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③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④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一要点共有五层含义:1.转方式(de)主攻方向;2.推动发展(de)主足点;3.经济发展(de)动力;4.“新四化”道路;5.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重要性: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de)根本途径.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de)方针.4.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性:基本国策,长远大计.要求:①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de)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②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de)各方面和全过程.以上4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e)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再加几条,可以作为发展宏观经济(de)措施,如怎样促进国家、地区或省市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de)决定性作用.7、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国家(de)宏观调控.。

(完整)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合,推荐文档

(完整)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合,推荐文档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使用价值。

b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货币①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补充:一般等价物的定义: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作用:①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②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a 、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需要用现实的货币。

④货币的其他职能:a 、贮藏手段职能: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执行的是贮藏手段职能。

b 、支付手段职能: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c 、世界货币职能: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3、纸币①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③计算公式:公式一:货币流通速度(次数)商品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次数)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公式二:的货币量发行实际多发行的货币量货币贬值幅度= 公式三:的货币量所需实际多发行的货币量物价上涨幅度= 公式四: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①结算方式:a现金结算;b转帐结算(常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②信用工具:a、信用卡: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注意点: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4、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货币: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金银铸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一手交钱一手不交货)。

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④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的职能、作用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纸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铸币的基础上产
生的。

③纸币的本质:价值符号
④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⑤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5、信用工具
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信用卡本质:信用凭证。

发行:商业银行优点:方便、安全
支票本质:支付凭证,种类:转帐支票(同城结算)、现金支票
6、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既可以用于国际支付,还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支付。

A、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美元为单位兑换人民币
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以人民币为单位兑换外币
B、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影响:本国货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出口,
本国货币贬值,利于出口不利进口,国内物价上涨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②供求影响价格。

2 市场表现:
A、卖方市场:卖方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物以稀为贵
B、买方市场:买方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
3 价值决定价格:
A、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B、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D、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 、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对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影响
4 价值规律
A、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B、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 价格变动的影响
A、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规律,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对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
③互补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品销量随之下降;
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替代品销量随之上升。

B、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
(1)调节生产规模(调节)
(2)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优化产品结构)
6、个别劳动生产率对生产者的意义
每个生产者不论用低于还是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措施: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①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措施:注重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②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
(2)物价水平的高低措施: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4、恩格尔系数: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规律: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
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5、消费观。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消费原则:
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表现为“5R”。

)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