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仁者爱人公开课PPT课件

仁者爱人公开课PPT课件
从这个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孔子非常地体贴别人。我们立身行事,都不 可忘记“助人”的根本,尤其是对于弱者,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 想,帮助他们,爱护他们。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 必趋。(种美德表现为遵守古代取物有节的社会公约
《孟子 尽心上》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注释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 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 姓而爱惜万物。”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 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 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àn,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啊!”有人就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府第, 工作人员都不兼职,怎么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很知礼吧?”孔子说:“国君用屏风 挡在门外,管仲也用屏风挡在门外;国君宴饮来访之国君,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土台,管仲宴 饮也有那样的土台。管仲如果算知礼的话,谁不知礼呢?”
——南怀瑾《论语别裁》
仁之内涵 忠恕
忠、恕是仁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条目4 ——尽己之心以待人(帮助人),强调自己应该承担责任义务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 条目3 ——将心比心(体谅人),强调对别人宽容
娄师德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大。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 以求得别人的原谅,不在脸上露出恼怒的颜色。他曾与李昭德一起走路,娄师德长得肥胖 ,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气地说:“被乡巴佬拖累!”娄师德笑说:“我不做乡巴佬 ,又有谁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延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辞,他教导他的弟弟遇事 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痰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净就行了。”娄师德说:“ 还不行。你自己把它弄干净,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狄仁杰当宰相 之前,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狄仁杰对此事却一无所知。他认为娄师德不 过是个普通武将,很瞧不起他)等到同朝为官,一再排挤他到外地。武则天察觉此事后, 便问狄仁杰:“师德贤乎?”狄仁杰说:“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武则天又问:“知 人乎?”狄仁杰说:“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武则天笑着说:“朕用卿,师德荐也 ,诚知人矣。”并随手拿出以往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叹息 道:“娄公的德行是很盛大的,我被他包容了,可是连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大大的不及他 了。!”

仁者爱人上课课件

仁者爱人上课课件
子贡所疑,徒见其小,而孔子之言,实树万 世之大教,非为管仲一人辩白也。盖子贡
专以管仲对子纠言,孔子乃以管仲对天下后 世言,故不同。”
墨子之“爱”与孔子之“爱”有何异同?
同: 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也都想以提倡爱
心来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
异: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无差别的博爱
精神;而孔子的泛爱众思想则必须在“礼”的 前提下,以维护君君臣臣的等级关系和父父子 子的宗族血缘关系为目的。
❖ 4、明确“忠恕”内涵。 ❖ 5、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
何谓仁?
“忠者,厚也;厚人,仁矣。” 【王 充】
“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经解】
【 论语】 人’。”
“仁也者,人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
仁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 等。
通读全文,试说说孔子的哪些言行表 现了他的仁?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 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 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 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以仁许管仲,此皆孔子论仁论道大着眼处。 -------李泽厚
❖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中说:“子路、
孔子的仁爱观
❖ “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人” 包括官员和百姓,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 人等所有人。子夏具体化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也。” 孔子的仁爱观是中国古代的人道理论。
❖ 孔子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 推广到天地万物。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孔子的仁爱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强调的是人 内在的道德自觉性,重在培养人的德行,它以 身体力行为基本。实践仁爱的途径、做法是 “忠恕”,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爱人ppt课件

仁者爱人ppt课件

知权达礼之间存在矛盾之
处。
.
14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 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候,不以车兵,管仲之力 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
15
2.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 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 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 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仁者爱人
.
1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 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1·6)
——德为先
【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
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
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
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人道主义思想
【评析】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 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 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 “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 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 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 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 主义思想的发端。 7
(7)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9)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
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
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
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
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
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
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
讲求小谅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

仁者爱人ppt实用课件

仁者爱人ppt实用课件

2.关于如何求得“仁”。 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仁人”?孔子在 不同场合也有过多种解说。 ①(第4章)“我欲仁,斯仁至矣”— —强调主观意愿的重要性。 ②(第6章)“杀身以成仁”——强调 “仁”高于一切。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章中表明了他的 生死观,具体而言,孟子的生死观以“义” 为最高原则,孔子的生死观与孟子相比较有 何异同?
儒家学说的“道”即指道义。孟子认为 人有了仁心,即为道。有了仁心的人的所作 所为,才合乎道义。普通人所行之道为“仁 道”,君王所行之道为“王道”。
四、研读探究 (1)结合“君子去仁,恶乎成名”(2章)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4章),谈 谈应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学校要求的“志向高 远、品德高尚、气质高雅、能力高强”的“四 高”人才。
(2)“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板块又出 现了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两个重要要素 “义”“礼”。请你谈谈孔孟所说的 “仁”“礼”“义”的关系。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从本质 上讲,是人的一种内在素养和精神境界。“礼” 即礼仪规范,是人们立身行事的道德法则。 “义”即道义,是对人们客观行为的评判准则。 可见,“仁”是内在的精神境界,“礼”“义” 是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评判标准。以“仁”为精 神的出发点,行为也就合乎“礼”,也才能称 为“义行”“义举”。
真知灼见。
二、自读质疑 孔子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总道德,它包括个
体修养、待人接物等诸多方面,是各种品德的集合。 本板块中,孔子突出了“仁”在诸多德目中的主导 地位,并以“仁”为中心,探讨“仁”与其他德目 的关系.如“仁”与“义”、“礼”、“勇”、 “智”的关系。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具体概括成为“仁义 礼智”四字。他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是人 心所固有的,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有的人能 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自暴自弃,为环 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的高下。因此,孟子十 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仁者爱人_课件

仁者爱人_课件

仁者见仁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 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学说可以 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 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 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 了。”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日:“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 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共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算;人 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 算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墨子·兼爱中》)
课堂小结
孔子仁的多重含义 忠、恕
学人谈片
仁 论善良
仁者爱人 仁者见仁
百家争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兼爱
课堂作业
1.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 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 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百家争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 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 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 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 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 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孟子·公孙丑上》)

仁者爱人课件

仁者爱人课件
仁者爱人对于个人品德的塑造和社会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它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 爱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在社会层面上,仁者爱人有助于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 进团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仁者爱人也是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仁者爱人的表现
对他人的关爱
关爱他人是仁者的重要表现之一。仁者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尽力帮助他人解 决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人温暖和关怀。
仁者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伤害或侵犯他人的利益,而是尽力维护他人 的权益和幸福。
仁者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人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和目标。
倡导可持续发展
仁者爱人思想要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可持 续性,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仁者爱人思想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5
仁者爱人的故事与案例
历史上的仁者爱人故事
孔子与弟子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 待弟子如同自己的孩子,关心他 们的成长与进步,充分体现了仁 者爱人的思想。
培养同理心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参与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 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 步。
传播正能量
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 值观,鼓励他人积极向上 ,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遵守法律法规
遵对社会的责任
仁者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力为社会
做出贡献。
仁者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仁者爱人(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仁者爱人(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

《礼记·哀公问》
—— 能安居乐业,就难免不怨 天尤人。怨天尤人,就不 能成就自身。”
学以致用
第1课 仁者爱人
1、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阿姨抱着小宝宝没有座位; 2、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 3、某地发生灾情,那里的小朋友急切地需要救助。 同学们怎样做才会体现自己的仁爱之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年级)
第一单元 仁爱 1 仁者爱人
学习新课
第1课 仁者爱人
学习目标
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孔子、孟子关于仁爱的观点。 2. 通过对“问人不问马”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仁者爱人的 主要精神。 3. 在学习、生活中领悟仁爱的重要意义,培养仁爱的优秀美德。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 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 “爱人。”
——《论语.颜渊》
尊敬他。上“仁者”?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君子怀有仁爱之 心,能把对自己 对亲人的爱推广到天下人身上, 所以天下人都爱戴他,尊敬他。
晓事明理
第1课 仁者爱人
问人不问马
阅读故事并回答:孔子的仁爱之心是如何体现的?
孔子首先关心的是人的安危,而不是财产的损失,这正是仁 爱之心的体现。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 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 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为

五仁者爱人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27张PPT)

五仁者爱人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27张PPT)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说的是什么
忠,对人尽心竭力 恕,对人仁爱宽厚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 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恕(推己及人)
“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人”包括官员和百姓, 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人等所有人。子夏具体化为“四海之内皆 兄弟也。” 孔子的仁爱观是中国古代的人道理论。

“悌”,敬爱兄长 谨慎,一丝不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
用来 儒家文化典籍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 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 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 习,则摆在第二位。
✓ 从正面来说 ,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自身 的愿望来体察别人的需求,这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 及人”对人尽心竭力就做到了“仁”。
✓ 从反面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 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忠”“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问题,所以孔子 说是“一”以贯之。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这是孔子“仁”的原则于方法,也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 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
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是的 协助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

仁者爱人ppt实用课件16

仁者爱人ppt实用课件16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0)
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不远。我们如果真心想得 到仁,那么,仁就立刻来到我们身边了。”
仁是儒学的中心,仁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中起到的巨大 作用。有的朋友,或许会感到仁是多么的深奥,一定要通 过长期的学习,才能了解“仁”,获得“仁”这样的品德。
品德吗?”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墨子并不全盘反对仁,而只是反对仁中的差等 性。《墨子》中有个叫巫马子的儒者曾对墨子说: “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 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家人。爱 我身于吾亲。”这段话中,除了最后一句与儒家的孝 道有冲突外,其余部分可以视为儒家差等之爱的自白。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这两种说法的不同仅仅在于:巫马子的推论是 由远及近、从外到内,主张上是消极的,而孟子的推 论是由近及远、从内到外,主张上是积极的。不管怎 样,差等之爱是儒家的一个原则,这一点是没有问题 的,而墨子所反对的也正在于此。

仁者爱人PPT资料优秀版

仁者爱人PPT资料优秀版

分析最后一节。思考:为什么孔子一方面
否定管仲知仁,一方面却肯定其为仁者?
❖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 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 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 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 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 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可见,有了忠不是就是仁,那么还需要 7:过之,必趋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 读“言志”这一则,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什么呢? 5:老者安之
分析最后一节。
6:固相师之道也.
读“言志”这一则,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
人)
分析后七则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
得仁?”(5.19)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分析前四则
❖ 读四则,思考: ❖ A重点字。 ❖ B“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
重点字
❖ 1:入则孝 ❖ 2:出则弟 ❖ 3:吾道一以贯之 ❖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5:何事于仁 ❖ 6:尧舜其犹病诸 ❖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8:能近取譬

《仁者爱人》ppt课件

《仁者爱人》ppt课件
▪ 简言之就是推己及人。

【评析】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 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 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 是忠恕的问题,在其他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朱熹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解说,他说:“尽己之谓忠, 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也就是说要 竭尽自己的全力,推己及人,以求人待己之心待人,真诚坦 荡;以体己之心体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志有高下之别。
▪ 子路是侠士,豪侠义气,义胆忠肠,轻财重义,车马
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路忘物 ————重伦轻利:义
▪ 颜渊是仁人,仁者之风,不自我夸耀,不施劳于人。

颜子忘善 ————重德重功而不夸耀:仁
▪ 孔子是“圣人”。圣人之行,“老者安之,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之, 少者怀之”。圣人方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有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仁爱的人一定是善于为别人着想 的人,如何做到?从正面来说 ,就是“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自身的愿望来体察别人的 需求,这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 就做到了“仁”。从反面来说,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 身上。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这是孔子“仁”的原则于方法,也是社会基本伦理 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6)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10·17)
——人道主义思想
【评析】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 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 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 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 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这可 以说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仁者爱人【优质PPT】

仁者爱人【优质PPT】

仁者爱人便是一个人真心 爱天下之人!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 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仁”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 厚仁慈。 “仁”的理想效果: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 轻人得到关爱。 “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 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大行不顾细谨)
人物形象
《仁者爱人》,一个仁者, 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用 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的含 义。
本课的具体内容
1·6 仁的根本 4·15 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5·12 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6·30 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 法 5·26 仁的理想 10.17、7.9、15.42、9.10、7.27 实践 “仁”的具体表现。
zxxkz.x.x.k
从人,从二。“二”,上为天, 下为地;天地之间,包容万物。
仁,是一种情怀、一种悲天 悯人的情怀
组卷网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 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 仁者 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 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
关于忠恕之道——待人的基本原则

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 而达人
对人时自己 要尽心竭力
自守之德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待人要做到 待人之德 仁爱宽厚

例举你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中能体现 忠与恕的行为。

仁者爱人PPT课件

仁者爱人PPT课件

【评析】孔子认为一个仁爱的人一定是善于为别人着想
的人。从正面来说 ,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从自身的愿望来体察别人的需求,这是实行“仁”
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从反面来
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
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
的基本主张。这是孔子“仁”的原则于方法,也是社会
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2019/11/26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修养自己,使自己为人处世严肃认真——
从我做起,先从自己的道德修养入手,对周 围的人心存敬意。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修养自己而使别人安定——不但自己有很
好的道德修养,还能推其仁爱之心,安定身 边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
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
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
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
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
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孔
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
努力就能创造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圣的境界实际上
不是个人的境界。因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
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而
仁的境界则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境界,是从我们自己身
•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之爱:根据远近亲疏, 贵贱尊卑而有所区别,有先后厚薄之分。
•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爱是相互的,利也是 相互的。

仁者爱人优秀课件

仁者爱人优秀课件
学习要求:
理解重点文言现象
1.吾道一以贯之 2.尧舜其犹病诸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愿无伐善,无施劳 5.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6.霸诸侯,一匡天下。 7.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以一贯之 宾前 2.表示揣测,大概 以为难 3.使人立 使人行得通 4.夸耀 5.肃立起敬 快步走 6.正 7.如果没有 “披”
人物形象
《仁者爱人》,一个仁者,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的含义。
本课的具体内容 1·6 仁的根本 4·15 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5·12 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6·30 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5·26 仁的理想 10.17、7.9、15.42、9.10、7.27 实践“仁”的具体表现。 14.17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的标准。
关于忠恕之道——待人的基本原则
忠 恕
待人要做到仁爱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对人时自己要尽心竭力
待人之德
自守之德
例举你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中能体现忠与恕的行为。
用心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推及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靠近的事物来做譬喻。
博施济众: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免于患难。
“2011年上半年,温州人都叫我‘荣哥’,下半年,我一下子就变成了‘陈拆拆’。”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2012年年初召开的浙江两会上,谈及过去一年温州大面积拆除违章建筑时自嘲道。
城市拆违之目的:还清于民,还静于民,还绿于民,还畅于民。
你觉得拆违的行为是不是政府“仁”的体现?为什么?
1
2
3
背诵l.6、5.26两章。
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 者 爱 人
第一课时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 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 学甚至被称为仁学。
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释 为“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 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用 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何谓仁?何为爱人?
小结:
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就是承 认人的人格,承认人是社会群体的 成员,应该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 活资料。
何不 使......破 夸 夸耀,表白 使之安逸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 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 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 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 德”,他立志以德待人育人,以德治国治家,力图让 整个社会呈现和谐幸福的理想景象 。
1.C(C项“令人咋舌”的“咋”应读“zé”。“咋”有 三种读音:zǎ、zé、zhā。但zǎ、zhā两音只用于 方言,平时并不考,zé音用于书面语,唯一只有 “咋舌”一词。) 【解析】本题考查都是常见字的读音,其中“给、 劲、咋、烙”都是多音字。这些常见字在必修教 材中都出现过,学生并不生疏。“霎时”的 “霎”、“嫉妒”的“嫉”、“神甫”的“甫” 容易造成习惯性误读。此题考查“注音有错误的 一组”,难度比“注音正确的一组”有所降低。 “馄饨”是最常见的一种面食,“饨”一般读轻 声,间或也重读,读音为tún。
——仁厚之心 【评析】 对待弱势群体,孔子是尊敬、照顾、爱护。 这就是“仁”在日常举止中的体现,也是“礼” 的体现。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 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 趋。
本章叙述孔子以诚敬的心情对待三种人。
【评析】 仁者内心一片仁慈,行为一派恭敬。同时也 说明: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 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 都应礼貌待之。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 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仁者的做派和气质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吾道一以贯之 (宾语前置) 何谓也? (宾语前置)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判断句) 道:学说、理念
如何理解“忠”“恕”?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 恕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 个方面。 “忠”:对人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恕”:待人仁爱宽厚,“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简言之就是推己及人。
与:通欤 语气词 死:殉难 相:辅助 霸:称霸 匡:正 微:没有
一子贡认为管仲非仁的理由: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本应为君王自杀殉节 ,以死尽忠,也就是 “为君而死”,这样才符合道义,符合仁德。
二、孔子认为管仲为仁的理由。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 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每课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给(jǐ)予 强劲(jì ng) B.山崖(yá) 掳掠(lüè) C.馄饨(tun) 嫉(jí )妒 D.神甫(fǔ) 烙(lào)印
毛坯(pī) 人心惶(huáng)惶 霎(shà)时 沁人心脾(pí ) 不屑(xiè) 令人咋(zhà)舌 订(dì ng)正 摄人心魂(hún)
孔子提倡殉道,而不提倡殉君。管仲不为君死, 而能援救天下更多的人,相对于抛弃天下众人而 死于君王一人来说,更接近道义、仁德。
——大信与小信,大节与小节
【评析】
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 总的来说,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 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 地被“夷化”的可能。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 的有经世济民之才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 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
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志有高下之别。
子路是侠士,豪侠义气,义胆忠肠,轻财重义,车马 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路忘物 ————重伦轻利:义 颜渊是仁人,仁者之风,不自我夸耀,不施劳于人。 颜子忘善 ————重德重功而不夸耀:仁 孔子是“圣人”。圣人之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圣人方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有 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正是理想的大同社会, 老、中、青三代各有所属,社会一定稳定,胸怀博大, 境界更高。 圣人忘己 ———教诚爱深:圣
博施济众
特点--------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积极为人)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盍各言尔志 2:敝之以无憾 3:愿无伐善 4:无施劳 5:老者安之
仁——儒家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父母——孝 “仁”延伸到兄弟——悌 “仁”延伸到子女——慈 “仁”延伸到夫妻——义 “仁”延伸到朋友——信 “仁”延伸到国家——忠 “仁”延伸到人类——仁民 “仁”延伸到自然——爱物

孔子的仁爱观
“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人” 包括官员和百姓,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 人等所有人。子夏具体化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也。” 孔子的仁爱观是中国古代的人道理论。 孔子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 推广到天地万物。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孔子的仁爱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强调的是人 内在的道德自觉性,重在培养人的德行,它以 身体力行为基本。实践仁爱的途径、做法是 “忠恕”,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 内—孝 外-悌 修身 谨信、爱众、亲仁 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积极为人) (5.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已及人) ————恕 (6.30)
1.问人:重人不重财 2.于有丧者侧:尊崇礼 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4.见齐衰者……必趋 :恻隐之心 5.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仁爱之心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 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
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 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 观。
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的看法 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 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节大信; 从孔子对“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在仁 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 所以我们看待人、事,也不宜用统一的标 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 对待。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已。 ‚(6.30)
博施:广泛地给予。 济:救助,周济。 事:仅,止。 其:大概,恐怕,表推测。 病:难,以为难。 近取譬:拿自己打比方。即推己及人。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仁爱的人一定是善于为别人着想 的人,如何做到?从正面来说 ,就是“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自身的愿望来体察别人的 需求,这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 就做到了“仁”。从反面来说,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 身上。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这是孔子“仁”的原则于方法,也是社会基本伦理 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结
什么是“仁者爱人”呢? “仁”,首先指一种情感,即“爱人”,首 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 人,即所谓的“忠恕之道”,由此达到人与 人之间的普遍和谐。 以上通过他与弟子的谈话来表现他的仁德爱 民的思想,经由他自己表达了自己的良好愿 望。 思考:孔子是如此想的,那么他自己又是如 何去实践的呢? 且去听去看他的言行举止吧!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一、用渔竿钓鱼而不用带有很多钩子的大绳 获取,用带有生丝的箭去射鸟,而不用罗网 去捕获,有不贪求、不多杀生的意思。
二、在射鸟的时候,不射杀正在鸟巢中的鸟, 因为白天鸟在巢中,一般是正在孵卵或者哺 育幼雏,大鸟被射死则幼雏也难以存活,其 中有怜惜生命的含义。
本章记孔子具有仁人之心。
探究一:“仁 者”的内涵是 什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与用法 入:在家里,做状语。 弟:通悌,尊敬兄长。 谨:做事认真。 信:有信用。 爱众:博爱大众。 亲仁:亲近有仁德的君子。 学文:学习文化典籍,特指儒家经典文化。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此章记述孔子参加丧礼时的哀痛之心。
——恻隐之心 【评析】
可见孔子的慈悲之心、仁者之心。对别人悲 伤的感同身受,是一个人崇高人格的组成元素之 一。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 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 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 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第二课时
探究二 在文中 “爱人” 有哪 些具体表现?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此章明孔子重人贱畜也。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遇到 突然事件之后不假思索的言行。
(6)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10· 17) ——人道主义思想
【评析】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 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 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 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 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这可 以说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