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贝类生殖与发育的分子基础解析
贝类生殖与发育的分子基础解析贝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地的腹足纲软体动物。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贝类生殖与发育机制是贝类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分子基础层面来探讨贝类生殖与发育的机制。
1. 贝类生殖的分子机制贝类生殖是指通过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在贝类中,雌性个体会产生卵子,雄性个体则会产生精子。
卵子和精子结合后,即可形成受精卵,通过受精卵发育成新的个体。
贝类生殖的分子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二是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
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涉及到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分化、成熟和释放。
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则包括受精、早期胚胎发育、胚胎体轴形成和器官分化等多个方面。
2. 贝类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贝类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与其他动物类群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之处。
贝类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性腺阶段:未成熟的性腺和成熟的性腺。
在未成熟的性腺中,有包括生殖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这些细胞会分化成生殖细胞和生殖辅助细胞。
生殖细胞是产生生殖细胞的主要细胞类型,而生殖辅助细胞则提供背景细胞支持。
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多种分子信号被调节,包括转录因子、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分子信号的错位会导致生殖细胞形成异常。
例如,在贝类的外部因素刺激下,如气温和食物条件等的变化,会导致性腺内部的分子信号系统发生失调,从而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3. 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在贝类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中,多种分子信号被调节。
例如,受精卵中的钙信号,它会参与受精卵的构建和发育。
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命运和空间组织的分化也需要多个分子因子的协同作用。
例如,在石螺 (Gibbula cineraria) 的早期胚胎发育中,Wnt和Notch信号通路被证明是细胞命运分化和细胞增殖的关键调节因子。
在胚胎体轴形成和器官分化过程中,也有多个分子信号参与。
生物选修课程海洋生物学趣话贝类的性别与性转化教学目标例举
趣话:贝类的性别与性转化◆教学目标1.例举双壳类的性别种类。
2.尝试动手鉴别舟山常见海产贝类的性别。
3.说出双壳类性变的几种类型。
4.了解贝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和影响性转化的内外因素。
◆教学内容一、常见的经济贝类在我们的餐桌上,常能见到不同的贝类,比如淡菜(学名厚壳贻贝)、蛏子(学名缢蛏)等。
图1 厚壳贻贝 图2 缢蛏缢蛏虽然名字里没有“贝”字,但它的外壳和厚壳贻贝一样,才是名副其实的贝壳,由于它们的贝壳由两片组成,因此它们同属软体动物门的双壳纲。
你在清洗或者吃厚壳贻贝或缢蛏的时候,有没有关注过它们是雌的还是雄的?你能辨别下面这2只贻贝的雌雄么?图3厚壳贻贝要鉴别双壳纲的性别,首先要了解它们的身体内部构造和性别类型。
二、双壳纲贝类的身体构造图4双壳纲贝类的构造绝大多数的双壳类动物生殖系统结构简单,仅有一对生殖腺,围绕在肠道周围。
它们具有独立的、很短的生殖管,在靠近外肾孔处开口到出水腔中。
少数种类,例如扇贝、船蛆等,其生殖腺位于身体中部、闭壳肌的周围。
活动:1.准备几只厚壳贻贝或缢蛏,将其2片外壳掰开,小心的左右拉开它的外套膜,我们就能看到它身体内部的构造。
2.根据图4,指出哪里是它的足,哪里是它的鳃,哪里是它的生殖腺么?3.记录你看到生殖腺的颜色,并与同学们交流。
三、双壳纲贝类的性别类型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是生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也是生物生殖方式的重大变革。
双壳类正处于这个漫长的性别进化过程的原始阶段,它们的性别表现存在着有趣而复杂的情况。
我们一般将双壳类性别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1.雌雄异体大部分双壳类属于此类,比如前面提到过的蛏子、厚壳贻贝,还有马氏珠母贝、栉江珧、企鹅珍珠贝等。
在雌雄异体种类中,只有少数种类为雌雄异形,即两性第二性征比较鲜明,可根据外部性征鉴别雌雄。
而多数雌雄异体的两性第二性征不明显,很难根据外部性征识别雌雄。
比如贻贝,虽然较小个体雄多于雌,而较大个体则雌多于雄,但这只能作为一种初步判断方法。
贻贝卵巢超微结构的研究
贻贝卵巢超微结构的研究
陈立江;李春茂;迟庆宏;苏秀榕;李太武
【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14)002
【摘要】1997年作者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贻贝卵巢的超微结构,发现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似,均由一个大而圆或多边形的核(内含一明显核仁)、粗面内质网、球形线粒体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等构成.但随着卵黄发生,细胞的体积越来越大.卵母细胞表面开始出现微绒毛,它是卵膜的一部分及卵将成熟的标志.卵黄的形成是双源的,但以外源为主.
【总页数】6页(P14-19)
【作者】陈立江;李春茂;迟庆宏;苏秀榕;李太武
【作者单位】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院,沈阳,110015;大连市长海县海水养殖研究所,大连,116500;大连市长海县海水养殖研究所,大连,116500;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生物工程研究所,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生物工程研究所,大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PCOS雌鼠后卵巢组织炎性因子以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J], 邹琳;韦冰;庞小艳;陈铭林;莫雷同;揭海
2.狗獾东北亚种卵巢卵泡的超微结构研究 [J], 王素;葛艳艳;王冠群;刘玉堂;
3.豚鼠卵巢囊淋巴孔的发现及卵巢囊超微结构研究 [J], 隋梅花;李继承
4.狗獾东北亚种卵巢卵泡的超微结构研究 [J], 王素;葛艳艳;王冠群;刘玉堂
5.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中老年卵巢切除大鼠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超微结构作用的研究 [J], 何琦;罗艳敏;吕福林;肖倩;晁凤蕾;张琪娟;肖晓秋;唐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产组织胚胎学复习题及答案(分章节)
第一章绪论和细胞一、名词解释1、Tissue——groups of cells (similar in morphology or related in function)+intercellular materials.(组织: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细胞群体。
)2、Organs——organizations of various kinds of tissues in particular ways & perform a specific function.(器官:3、Metachromasia——a dye stains tissue a different color from that of dye solution, e.g.toluidine blue stains mast cells in purple color.(异染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呈紫红色,这种现象称为异染性。
)4.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几部分, 又称显微解剖学。
5、组织: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细胞群体。
可分为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与神经组织6、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比例、数量及方式组合成器官。
二、单项选择题1、电镜的计量单位是( B )A、mmB、nmC、umD、cm三、填空题: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形态结构)及其(机能)的科学.2、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常用的电镜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四、判断题1、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不同的功能状态。
(√)2、细胞质是由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的。
(×)3、在细胞器中线粒体是“供能站”,核蛋白体是“消化器”。
(×)4、细胞膜是位于细胞最表面的一层膜,是单位膜。
(√)5、高尔基复合体中,扁平囊泡是“加工厂”,小泡是“原料”,大泡是“产品”。
贝类生殖腺的发育及其调控机制
贝类生殖腺的发育及其调控机制贝类是一类经济重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生殖腺对其繁殖、生长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对贝类生殖腺发育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一、贝类生殖腺的组织学结构贝类生殖腺主要由生殖细胞和供养细胞两部分组成。
生殖细胞是贝类繁殖的主要细胞来源,供养细胞则负责提供营养物质和激素支持生殖细胞发育。
在生殖细胞中,存在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细胞类型。
例如,成年雌性贝类在卵巢中可以分为初生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和卵细胞三种细胞类型。
初生卵母细胞分化为卵母细胞,而卵母细胞再分化为成熟的卵细胞,最终形成卵子。
由于贝类生殖腺中细胞成分的多样性,生殖细胞不同化学特性的科学分析和不同功能的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对研究贝类生殖的分子调控机制至关重要。
二、贝类生殖腺发育的调节机制贝类生殖腺形成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生物调节机制。
其中包括睾酮、压力、光照等外源性生物因素的影响。
睾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因素,可以促进生殖细胞的增长和发育。
睾酮对于贝类生殖腺内的不同储层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如在我们的先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很多贝类生殖腺的卵巢组织中,血清睾酮增加可以促进卵子大小和数量的增加。
这表明,睾酮可以在贝类生殖腺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压力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外源性生物调节因素。
当贝类处于压力下,生殖腺内的供养细胞会分泌性腺激素,从而促进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光照是生产美食贝类的关键环节之一。
美食贝类在夏季时光照昼长,而在寒冷季节时光照昼短。
因此,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美食贝类在生殖腺内的发育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对着太阳的贝类生殖腺发育得更快,并且受光周期影响明显。
以上这些外部因素已经在许多研究中被证明对贝类生殖腺发育和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生殖腺发育调节的分子机制生殖腺发育调节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基因、四氢胆酸、STAR家族基因等多种因素。
基因是贝类生殖腺分化和发育的重要基础。
贻贝科3种贝类的足结构与足丝分泌能力
贻贝科3种贝类的足结构与足丝分泌能力王文;郭春阳;杨佳喆;詹萍萍;徐善良;王春琳【摘要】为探讨贻贝足的结构与足丝的发生特征,以紫贻贝、条纹隔贻贝和偏顶蛤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盐度(20,22,24,26,28,30)下3种贻贝足丝分泌速率,详细描述了3种贻贝足组织学结构及足丝分泌过程,探讨了足结构与足丝分泌的关系.结果显示:①3种贻贝自足丝剪断2 h后开始分泌新足丝,24 h内3种贻贝的足丝分泌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偏顶蛤平均分泌足丝数量为(28.45±6.14)根,紫贻贝和条纹隔贻贝分泌足丝分别为(15.43±2.9)和(6.87±1.67)根;②盐度对3种贻贝的足丝分泌有显著影响,偏顶蛤和紫贻贝在盐度20~30下均能分泌足丝,并以盐度22时分泌足丝数量最多,条纹隔贻贝则在盐度高于28时不再分泌足丝;③切片显示,贻贝足表面覆有细密的纤毛,腹面有足沟,足沟上有微绒毛;内部由腺体、肌肉和空腔组成,存在黏液腺体、胶原腺体、酚腺体、酶腺体4种不同腺体;3种贻贝足的肌肉组织分布和空腔的大小有所区别,导致足的致密性不同.研究表明,偏顶蛤足丝分泌速率快,分泌足丝数量多,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强于紫贻贝和条纹隔贻贝.%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mussels' foo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yssal thread formation (byssus secretion mechanism), the byssal secretion rate of of three mussels (Mytilus edulis, Septifer virgatus and Modiolus modiolus) were compared under different salinity (20, 22, 24, 26, 28 and 30).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nd byssal secretion process of three mussels were discribed.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nd byssal threa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ree mussels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① three mussels began to secrete new byssal thread in 2 h after cutting off the old byssuses, three kinds of mussels showed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of byssal thread formation within 24 h. The number of byssus was at the average of (28.45±6.14) for M. modiolus, and M. edulis andS. virgatus were (15.43±2.9) and (6.87±1.67), respectively;② salinity caused apparent influences on byssal secretion of three mussels;M. edulis could secrete byssal thread under salinity from 20 to 30 and the byssal number was the highest in 22;S. virgatus stopped secreting byssal thread when salinity is higher than 28;③ The histologic sections presented that there were microvillus covering the mussels foot and groove in the segmental venter which covered with fine cilia; the internal was composed of the glands, muscles and cavities. The glands were mucous glands, collagen glands, phenol glands, enzyme gland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uscle distribution and the size of cavity of three mussel foot resulted in the density distinction of foot. Studies suggested that M. modiolus showed stronger 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than S. virgatus and M. edulis because of faster secretion of byssuses.【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7(041)005【总页数】9页(P694-702)【关键词】贻贝;足丝;分泌速率;足结构;腺体【作者】王文;郭春阳;杨佳喆;詹萍萍;徐善良;王春琳【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3软体动物门(Mollosca),瓣鳃纲(Lanel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贻贝科(Mytidea)的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辽宁至广东的沿海,该科种类通过足丝黏附行附着生活,足内腺体分泌的黏性蛋白在经足沟与海水相遇时会迅速固化形成足丝,这些足丝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黏附到礁石、船体等物体甚至是其他生物的表面,具有广泛并且强力的黏合性[1]。
贻贝养殖
2.外部形态
(1)外套膜
二孔型。外套膜边缘后端有一个愈合点, 将外套末缘分为进水孔和出水孔 生殖腺深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 外套膜兼有生殖的功能 外套膜边缘亦分为三层,生壳突起、感觉 突起和缘膜突起。功能与牡蛎相同
(2)足和足丝
足:棒状,紫褐色,位于软体腹面前方, 唇瓣的后方。分泌足丝附着和小范围移动 足丝腺:足基部分泌足丝的腺体 足丝沟:足腹面的沟,将足丝腺分泌的足 丝送达附着物的表面 足丝:淡褐色,较细软,由壳缘伸出,牢 固而具韧性。贻贝靠足丝附着生活
地中海、爱琴海、黑海 阿根廷沿海
紫贻贝 北纬40~48° 盖洛贻贝
大西洋西南系 波拿贻贝 南纬35~50°
太平洋东北系
太平洋西北系
加州贻贝 北纬40~60° 紫贻贝
加利福尼亚、旧金山、阿拉斯加湾
紫贻贝 东海、黄海、渤海、日本海、鄂霍次 北纬22~55° 库海南部 厚壳贻贝
太平洋中南系 翡翠贻贝
印太系 平贻贝
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3)稚贝的移动习性 壳长600~700μm的稚贝有从附着基下方向 上移动的习性 壳长900~1500 μm以后,稚贝有脱离附着 基,利用气泡和足在水面漂浮,遇到合适场 所就再次附着。此时,因环境变化还会再脱 落再附着,壳长3㎜以上完全固定下来,才 可以认定采苗成功与否 再附着是一种减少稚贝与成体竞争和调整过 密的机制
贻 贝 的 生 长 与 增 重
贻贝的生长与水温的关系
6.贻贝有利于养殖的特性
(1)对温度、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塑性大。 北苗南移养殖效果好 (2)耐干露能力强。适合苗种运输 (3)抗污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 (4)抗风浪力强。有坚韧的足丝附着 (5)群聚习性。适合高密度养殖 (6)生长快、产量高。亩产3000~5000㎏ (7)繁殖力强。能满足苗种需求
贻贝器官结构
贻贝器官结构
贻贝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其身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
贻贝的主要器官包括足、腮、心脏、消化道、生殖腺等。
足是贻贝主要的运动器官,其形态呈椭圆形,位于贻贝体的底部。
贻贝足的内部含有大量的肌肉细胞,可以使贻贝快速地蹭动或翻转身体。
贻贝的腮是一种负责过滤食物的器官,位于贻贝体的两侧。
腮内部有着大量的纤毛和微小的鳃片,可以有效地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质。
贻贝的心脏位于贻贝体的中央部位,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心脏可以将贻贝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
贻贝的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等部分。
贻贝的口腔可以将食物吸入体内,经过食道进入胃中进行消化,最终通过肠道排出。
贻贝的生殖腺是负责贻贝繁殖的器官,包括雄性的睾丸和雌性的卵巢。
在贻贝繁殖的过程中,雄性和雌性会释放出精子和卵子,进行受精和产卵。
综上所述,贻贝的器官结构十分复杂,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完成贻贝的各种生命活动。
- 1 -。
贻贝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贻贝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冷春玲;李春茂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1999(018)003
【摘要】从组织学方面研究了贻贝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卵巢壁薄、由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
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绢,意志支上皮和薄层肌肉构成。
由其产生的许多延伸物伸入卵巢中把卵巢分成一个个不规则小区。
内生死上皮不断增殖平生生殖带,其中含卵原细胞阁阶段雌性生殖细胞和滤泡细胞。
卵原细胞较小,核圆形,核仁不明显。
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加,核呈生发泡状,核仁1个,明显。
次级卵母细胞卵圆形、细胞体积更大,核仁1个,十分明显。
当卵母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冷春玲;李春茂
【作者单位】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连市长海县海水养殖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210.5
【相关文献】
1.中国大鲵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J], 罗亚平;姜国诚;孙艳香;吴志浩;杨道科
2.狗獾东北亚种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J], 王素;葛艳艳;刘玉堂
3.实验动物雌性生殖系统比较组织学及自发病变研究 [J], 李涛;王力;徐文漭;赵玺龙;戴芳;王媛媛;杨丽琳;宋蜀玲;杨举伦
4.锈斑蟳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J], 黄国庆;王小兵
5.粗糙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J], 邓道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树蚬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和精子超微结构的观察
收稿日期:2019-10-07㊀㊀修回日期:2019-11-07基金项目: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700).作者简介:郭云鹏(1994-),男.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Email:1083414896@qq.com.通信作者黄勃(1965-),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Email:huangbohb1@163.com.红树蚬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和精子超微结构的观察郭云鹏,王公嗣,黄㊀勃(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采集了雄性红树蚬精巢组织样本,采用组织切片法对精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红树蚬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雄性红树蚬精巢具有滤泡型的典型特点,由大量分枝的生殖管构成生精小管,生精小管末端膨大为滤泡,滤泡由滤泡壁和滤泡腔组成,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在腔内成层排列,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靠近滤泡壁,腔内为精细胞和成熟精子.雄性红树蚬性腺发育过程经历5个时期,分别为增殖期㊁生长期㊁成熟期㊁排放期和休止期.成熟精子由头部㊁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长约6μm,宽约1μm,呈锥形,由顶体和精核组成,顶体呈倒 V 字形,内含物的电子密度低于精核,精核内可观测到泡状结构;中段包含4个线粒体及其围绕着的近㊁远端中心粒,线粒体呈球形,可见双层膜结构;尾部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为细长鞭毛,宽约0.4μm,具典型的 9+2 微管结构.关键词:红树蚬;精巢发育;超微结构中图分类号:S9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470(2020)04⁃0519⁃05DOI:10.13323/j.cnki.j.fafu(nat.sci.).2020.04.014HistologicalstudyofspermarydevelopmentandultrastructuralobservationofspermfromPolymesodaerosaGUOYunpeng,WANGGongsi,HUANGBo(CollegeofOcean,HainanUniversity,Haikou,Hainan570228,China)Abstract:HistologicalsectiontechniqueandelectronmicroscopywereappliedtostudythedevelopmentandultrastructureofPoly⁃mesodaerosaSolanderspermary.TheresultsshowedthatthespermaryofP.erosahasatypicalfollicularpattern.Seminiferoustubulesarehighlybranchedwiththeendsbeingexpandedintofollicles.Thefolliclesarecomposedoffollicularwallandcavity.Spermatogen⁃iccellsarearrangedinlayersbydevelopmentalstagesinthecavity,withspermatogoniaandspermatocytebeingnearthefollicularwall,andspermatocytesandmaturespermbeinginthecavity.Thegonaddevelopmentprocesscanbedividedinto5stages:prolifer⁃atingstage,growthstage,ripeningstage,spawningstageandrestingstage.Maturespermiscomposedofhead,middlesegmentandtail.Theheadisconicalshaped,about6μmlongand1μmwide,whichconsistsofinverted V shapedacrosomeandspermnu⁃cleus.Electrondensityoftheinclusionislowerthanthatofspermnucleus,withobservablevesicularstructurewithinthespermnu⁃cleus.Middlesegmentcomprises4mitochondria,andproximalanddistaliscentriolesthatorbitingaroundtheformer.Mitochondriaaresphericalandconsistofdouble⁃layeredmembrane.Theflagelliselongated,approximate0.4μmwide,withatypical 9+2 mi⁃crotubulestructure.Keywords:Polymesodaerosa;spermarydevelopment;ultrastructure红树蚬(PolymesodaerosaSolander)是一类主要生长于热带红树林潮间带滩涂的一种大型双壳贝类动物,在广东㊁广西和海南等地均有分布.红树蚬生长速度快,体型较大,环境适应性强,有食用价值,具有养殖潜力[1].双壳类动物的经济价值已越发受到重视,目前有关双壳类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已有很多,然而对红树蚬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只有少量报道.周浩郎等[2-3]研究了红树蚬性腺发育㊁生殖周期㊁自然分布和生长发育过程;张俊杰等[4]对红树蚬的人工养殖前景进行了研究.精子的超微结构是研究动物生殖发育的重要依据.黄勃等[5]研究了我国海域耳鲍精子的超微结构;周小龙等[6]对帘文蛤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第4期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0年7月察并且与其他双壳类动物的精子结构做了比较;焦海峰等[7]研究了软体动物精子的超微结构以及分类学意义.但至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有关红树蚬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报道.本试验对雄性红树蚬的精巢形态和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旨在为双壳类动物的研究积累更多资料.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样本采集红树蚬于2018年6 10月在海口市铺前镇采集,每月采集30个个体,红树蚬平均壳宽(32.9ʃ3.7)mm,平均壳高(47.5ʃ2.5)mm,平均壳长(50.3ʃ1.9)mm,在装有人工海水的聚苯乙烯罐(980mmˑ760mmˑ680mm)中暂养,每天喂食螺旋藻粉,3d后选择雄性个体开始试验.海水盐度㊁温度和pH分别维持在22ɢ㊁24ħ和7.8 8.0.1.2㊀组织切片样本的制备与观察快速取出精巢组织,剪成小块,用Bouinᶄs固定液固定,梯度浓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制成5 7μm厚度的切片,再用苏木精 伊红(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DM1000型显微镜(德国徕卡微系统有限公司)观察.1.3㊀透射电镜样本的制备与观察快速取出精巢组织,剪取1mm3的小块,用2.5%戊二醛缓冲液(4ħ)固定过夜,1%锇酸固定2h,梯度浓度乙醇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LKB⁃Ⅱ型超薄切片机(瑞典LKB产品有限公司)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JEM⁃1010型透射电镜(日本日立集团)观察拍照.2㊀结果与分析sg:精原细胞;ps:初级精母细胞;ss:次级精母细胞;sp:精子细胞;s:精子(比例尺示10μm).图1㊀雄性红树蚬滤泡的横切面Fig.1㊀FolliclemorphologyofmaleP.erosa2.1㊀红树蚬精巢的形态和发育分期㊀㊀精细胞:细胞圆形,核质浓缩,染色最深,位于滤泡中央,细胞形态在形成精子时发生明显变化,呈长锥形.雄性红树蚬的生殖腺呈乳白色或乳黄色,位于足部上方,包裹着内脏团,由分枝状生殖管和滤泡组成,精细胞的发生主要在滤泡内进行.滤泡由滤泡壁和滤泡腔两部分组成,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排列成层,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分布靠近基膜,而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分布靠近管腔.光镜下对精巢组织切面进行观察,可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图1).6 7月,精巢发育处于增殖和生长期,滤泡逐渐增大增多,间隙缩小.7 8月为成熟期,精巢体积大而饱满,内有大量生精细胞.8 11月为排放期,此阶段精巢持续排精,逐渐缩小,而后进入休止期.精原细胞:精原细胞贴近滤泡壁,体积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直径约5μm.胞质染色浅而均匀,核染色加深.初级精母细胞:由精原细胞转化而来,呈圆形,胞质较少,染色加深.与精原细胞相比更加靠近滤泡腔.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邻近,不易区分.胞质更少,染色深.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精巢发育可分为以下5期.增殖期(图2A):性腺开始形成,滤泡腔增大,滤泡壁伸展,滤泡腔壁主要由精原细胞组成.生长期(图2B):性腺不断增大,滤泡数量增多,滤泡空隙不断缩小,腔内由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组成.成熟期(图2C):性腺饱满,滤泡数量更多,滤泡腔更大;生殖上皮层增厚,滤泡壁可观察到精母细胞和精细胞向腔内分层排列;精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呈放射状占据滤泡腔.排放期(图2D):排放后性腺颜色变淡,饱满度下降;滤泡之间再次出现空隙,精原细胞重新出现,排放后㊃025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㊀期滤泡中的成熟精子基本排空,剩余精细胞稀疏分布.休止期(图2E):性腺萎缩,滤泡壁变厚,滤泡腔变空,有少量残存的精母细胞和精细胞.A:增殖期;B:生长期;C:成熟期;D:排放期;E:休止期(bm:基膜;fc:滤泡腔;比例尺示10μm).图2㊀红树蚬不同发育时期滤泡结构的变化Fig.2㊀VariationsonfollicularstructureunderdifferentstagesofP.erosa2.2㊀红树蚬精子的超微结构2.2.1㊀头部㊀红树蚬精子头部呈细长锥形,长度6 8μm,由位于顶端的顶体及后端的精核组成.透射电镜下观察显示,顶体呈倒 V 字形,前部电子密度较大,顶体腔内电子密度较低.精核与顶体接触部位有一核窝,精核核长4 5μm,由顶端至中部逐渐变粗,最宽处约为1μm,精核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同时可观察到不规则的染色较浅的核泡(图3A3C).A:顶体纵切面;B:精子外形;C:头部横切面;D:线粒体纵切面;E:线粒体横切面;F:中段纵切面;G:鞭毛横切面;H㊁I:鞭毛纵切面(ac:顶体;nf:核窝;n:精核;M:线粒体;v:核泡;pc:近端中心粒;dc:远端中心粒;pm:质膜;ax:轴丝).图3㊀红树蚬精子的超微结构Fig.3㊀ElectronmicroscopeobservationontheultrastructureofP.erosasperm㊃125㊃㊀第4期郭云鹏等:红树蚬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和精子超微结构的观察㊃225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㊀2.2.2㊀中段㊀中段由中心粒和线粒体组成,可观测到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合而成的中心粒复合结构.精核与近端中心粒接触部位也有一核窝,两者相互垂直,而远端中心粒与精核长轴方向相同.横切面超微结构显示,精子线粒体呈圆球形,围绕中心粒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数量为4个,双层膜结构和嵴结构明显(图3D 3F).2.2.3㊀尾部㊀尾部由鞭毛组成,靠近精核一端与远端中心粒相接触,横切面圆形,直径约0.4μm,外层围绕不规则质膜层,内部为轴丝,由微管组成.微管呈典型的 9+2 结构,两根微管处于中央,四周围绕9对微管.纵切面超微结构显示,鞭毛壁及中心轴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图3G 3I).3㊀讨论3.1㊀精巢发育过程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红树蚬增殖期精巢内以精原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初级精母细胞;生长期和成熟期,精巢滤泡内含大量的精母细胞和精细胞;排放期后期,精巢中可见少量排精后留下来的精原细胞及增大的滤泡壁(图2).目前对双壳类动物性腺发育的研究,主要基于组织学的观察结果,并结合生精细胞的数量㊁比例及分布状况等特征进行分期[8-11].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将双壳类动物性腺发育分为5个时期:增殖期㊁生长期㊁成熟期㊁排放期和休止期[12-16].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雄性红树蚬性腺的发育过程同样由上述5个时期组成.有研究表明,双壳类瓣鳃纲动物的精巢大多都属于滤泡型,滤泡内各期生精细胞均有生长,精原细胞位于滤泡壁上,不同阶段的生精细胞逐渐向腔内分布[14,16],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红树蚬也存在类似现象,这或许说明红树蚬的繁殖类型为多次繁殖型.3.2㊀精子的超微结构海洋软体动物精子的形态多样,主要区别在于精子头部精核㊁顶体部分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红树蚬精子的精核呈细长锥形,这与已报道的大部分双壳类动物精子的形状有很大不同,大部分软体动物精子的头部呈圆棒状,而帘文蛤的精核呈狭茧形,太平洋牡蛎呈钝圆型,香螺则呈线型[5-6,17-23].另外,红树蚬精核长6 8μm,在头部中占据很大比例(图3B),而其他软体动物的精核长度大都为1.5 3.0μm,如角蝾螺精子核部的长度为2.5 2.6μm[20],魁蚶精核长1.5μm[19].存在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与红树蚬的系统演化及种属差异有关[21],精核的形态是区分种与种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发现或可为蚬科种类的鉴别提供依据.本研究还观察到,红树蚬精核区域有不规则囊泡分布,直径为0.05 0.30μm(图3C).Xiaetal[24]认为,囊泡结构的出现反映精子受到了损伤;而孙慧玲等[25]认为,囊泡与精子内部的能量运输过程有关,属正常结构;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红树蚬精子都可发现囊泡结构的存在;周小龙等[6]对24种已报道的双壳类动物精子结构研究也指出,大多数双壳类动物的精子中均有囊泡.因此,可以认为囊泡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双壳类动物精子的顶体多呈倒 V 字形,而青蛤精子的顶体呈帽状,栉孔扇贝精子的顶体则呈奶嘴形[6].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红树蚬精子的顶体亦呈倒 V 字形,长度约为核的1/5,宽度与精核基本一致,顶体内有内含物质(图3A).研究表明,顶体的内含物质可能与协助精子入卵过程有关[7].软体动物不同种间精子顶体的特征差异较大,如贻贝精子的顶体部分明显突出,且长度为精核的两倍[18],缢蛏的顶体具有长管状顶体柄[6],而褶纹冠蚌的精子无顶体[7].红树蚬精子的顶体结构与其他贝类之间的区别是分析种间关系的一类重要依据.线粒体为精子提供了运动的能量,是衡量精子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心体被认为能够加强鞭毛与核部的连接,从而辅助精子的运动.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红树蚬精子线粒体个数为4个,同样存在中心体结构(图3D 3F),与其他贝类精子中段的结构相似[17-20].不同种个体之间线粒体数量的不同反映了种间特异性的存在,同时说明了不同物种在生殖进化中的地位[21].双壳类动物精子的鞭毛结构有多种类型[7].同大多数双壳类动物的精子一样,红树蚬精子为单鞭毛型,鞭毛的主要结构为轴丝,有典型的 9+2 二联微管结构(图3G 3I).4㊀结论本试验对雄性红树蚬精巢的发育过程及不同阶段生精细胞的特征进行了组织学研究,总结了不同发育时期精巢的结构特点;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对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与其他双壳类动物精子做了比较.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红树蚬的繁殖过程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赖廷和,何斌源.广西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研究[J].广西科学,1998,5(3):166-172.[2]周浩郎,张俊杰,杨明柳,等.廉州湾红树蚬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海洋科学,2014,38(12):34-39.[3]周浩郎,张俊杰,邢永泽,等.广西红树蚬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科学,2014,21(2):147-152.[4]张俊杰,周浩郎,邢永泽,等.红树蚬表型性状对秋季软体部重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广西科学,2012,19(4):384-386.[5]黄勃,邓中日,王小兵.我国海域耳鲍(Haliotisasinisna)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6,37(5):401-405.[6]周小龙,董迎辉,边平江,等.帘文蛤精子超微结构及与其他双壳贝类的比较[J].台湾海峡,2012,31(4):495-500.[7]焦海峰,尤仲杰,竺俊全.软体动物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17(4):414-418.[8]柯才焕,李复雪.台湾东风螺的生殖腺组织学和生殖周期[J].台湾海峡,1991,10(3):21-28.[9]林志华,单乐州,柴雪良,等.文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J].水产学报,2004,28(5):510-514.[10]齐襄,方永强.菲律宾蛤的精子发生[J].应用海洋学学报,1989,8(3):63-66.[11]沈亦平,张锡元,何海平.性成熟合浦珠母贝性腺发育分期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03-109.[12]王庆志,常亚青.大洋河河蚬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25(1):8-13.[13]吴洪流,伍春雨,陈雪芬,等.波纹巴非蛤雄性生殖腺的组织学观察[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2):169-174.[14]徐信,钱玲妹,张兰,等.淀山湖河蚬繁殖周期和增殖研究[J].水产学报,1987,11(2):135-142.[15]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等.三倍体栉孔扇贝的生殖腺观察[J].海洋水产研究,2001,22(1):13-18.[16]郑玉林,王银东,卢文轩.河蚬的性别和性腺发育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7(2):179-180.[17]侯林,高岩,邹向阳,等.香螺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J].动物学报,2006,52(4):746-754.[18]柯佳颖,饶小珍,陈寅山.翡翠贻贝精子的超微结构[J].动物学杂志,2005(2):66-70.[19]叶婧,姜建湖.魁蚶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2):199-203.[20]竺俊全,杨万喜.角蝾螺精子的超微结构[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2(6):685-690.[21]竺俊全,杨万喜.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及其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海洋湖沼通报,2002(4):25-31.[22]竺俊全,杨万喜,石钢德.泥蚶精子的超微结构[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29(3):324-328.[23]姜明,汝少国,范瑞青.太平洋牡蛎精子的超微形态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1,20(4):493-494.[24]XIALJ,LALLIMF,ANSAHGA,etal.Ultrastructureoffreshandfrozen⁃thawedspermatozoaofhighandlowfertilitylinesofchickens[J].PoultryScience,1988,67(5):819-825.[25]孙慧玲,方建光,王清印,等.泥蚶精子的超微结构[J].水产学报,2000,24(4):297-301.(责任编辑:施晓棠)㊀㊀㊃325㊃㊀第4期郭云鹏等:红树蚬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和精子超微结构的观察。
有关贻贝的知识
贻贝,又称为扇贝,是海洋中一种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以下是关于贻贝的一些基本知识:
1. 解剖结构:贻贝由两个对称的壳组成,壳的内部覆盖着珍珠贝层。
贻贝的身体由头部、足、内脏等组成,内脏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等。
2. 生活环境:贻贝通常栖息在潮间带或浅海海底的沙滩、岩石附近,有些品种也可以生活在深海中。
贻贝是底栖生物,常常通过将足插入沉积物中来稳定自己。
3. 食物与呼吸:贻贝是滤食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它们通过鳃来过滤海水中的食物,同时吸取水中溶解的氧气以进行呼吸。
4. 繁殖:贻贝是雌雄异体动物,通常具有明显的性别区分。
它们通过释放精子和卵子进行外部受精,形成受精卵后会孵化为幼仔。
幼仔在水中自由游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沉降到海底,成为成熟的贻贝。
5. 经济价值:贻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被广泛食用。
其肉质鲜美,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贻贝的壳也常被用来制作工艺品或珍珠。
除了以上基本知识,贻贝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紫贻贝的生长发育与生理学概述
紫贻贝,又称为紫貽貝,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资源之一。
以下是关于紫贻贝的生长发育与生理学概述:
1. 生长发育:紫贻贝的生长发育与水温、饵料、水质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紫贻贝在较适宜的水温和养殖环境下,生长迅速,从幼体到成体需经历数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生长速度受到饵料供给、养殖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呼吸与营养:紫贻贝通过鳃呼吸,同时以过滤方式摄取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作为营养来源。
合适的饵料供给对于保障紫贻贝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3. 繁殖生理:紫贻贝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性繁殖的生理特点包括生殖腺的发育和成熟,以及受精卵的孵化等过程。
无性繁殖则包括分裂、萌芽等方式。
4. 适应性生理:紫贻贝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不同水质和盐度条件下存活和生长。
然而,极端环境变化或污染会对紫贻贝的生理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了解紫贻贝的生长发育与生理学对于科学养殖和保护水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发育阶段和养殖环境,科学合理地管理
养殖过程,可以提高紫贻贝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紫贻贝Mytilus课件PPT
目录
• 紫贻贝简介 • 紫贻贝的生物学特征 • 紫贻贝的生态环境与保护 • 紫贻贝的应用价值 • 紫贻贝养殖技术 • 紫贻贝的未来展望
01
紫贻贝简介
生物分类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贻贝目
贻贝科
双壳纲 紫贻贝属
地理分布
01
紫贻贝广泛分布于寒带至温带水 域,包括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沿 海地区。
优良品种培育
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如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等) 的紫贻贝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基因编辑技术
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在紫贻贝育种中的应用,以实现定向改良和优化 品种。
养殖业发展前景
养殖规模扩大
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和养 殖技术的进步,紫贻贝 的养殖规模有望进一步 扩大。
养殖方式多样化
发展多种养殖模式,如 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 底播养殖等,以满足不 同市场需求。
02
03
消化系统
紫贻贝的消化系统包括口、 食道、胃、肠道和肛门。 它们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 食,如硅藻等。
循环系统
紫贻贝的循环系统包括心 脏、血管和血液。它们的 血液呈蓝色或绿色,因为 其中含有大量的铜离子。
呼吸系统
紫贻贝通过吸取海水和排 出废水的方式进行呼吸。 它们通过体内的鳃来过滤 海水中的氧气。
紫贻贝的贝壳通常是坚硬且厚重的,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扇形,颜色为蓝紫色或 深褐色,有时带有白色或灰色的斑纹。贝壳的前端略尖,后端较钝,壳面有细 小的生长纹和放射纹。
大小与重量
紫贻贝的大小和重量因生长环境和营养状况而异。成年紫贻贝的壳长通常在 3~10厘米之间,重量在0.01~0.1千克不等。
内部结构
01
生存威胁
贻贝蛋白结构
贻贝蛋白结构贻贝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贻贝的组织中。
它在贻贝的生长、免疫和繁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贻贝蛋白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贻贝蛋白的重要性和潜力。
一、贻贝蛋白的结构贻贝蛋白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多肽。
根据氨基酸序列的不同,贻贝蛋白可分为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
其中,α-螺旋结构由螺旋状的氨基酸排列而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β-折叠结构由平行或反平行排列的β-片段组成,形成折叠的三维结构。
贻贝蛋白的结构稳定性来自于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效应等力。
氢键是贻贝蛋白中氨基酸残基之间的重要相互作用力,它通过氨基酸残基上的羟基与其他氨基酸残基上的羰基或氨基形成氢键,从而增加蛋白的稳定性。
静电相互作用是正电荷残基与负电荷残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也是贻贝蛋白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疏水效应是指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在水中聚集形成疏水核心,从而使贻贝蛋白结构保持稳定。
二、贻贝蛋白的功能贻贝蛋白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贻贝蛋白参与了贻贝的骨骼形成过程。
贻贝蛋白在贻贝的外壳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形成有序的结构和晶格,赋予贻贝外壳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压能力。
其次,贻贝蛋白在贻贝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贻贝蛋白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微生物,触发免疫反应,从而保护贻贝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此外,贻贝蛋白还参与了贻贝的繁殖过程,调节着贻贝的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三、贻贝蛋白的应用由于贻贝蛋白具有丰富的生物功能和独特的结构特点,它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贻贝蛋白可以作为生物材料的原料,用于制备生物可降解的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其次,贻贝蛋白还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荧光探针和生物传感器。
贻贝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和特殊的光学性质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标记物质。
此外,贻贝蛋白还可以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等方面,通过检测贻贝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结构变化,评估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和污染程度。
贝类生殖细胞生成和发育的调节机制研究
贝类生殖细胞生成和发育的调节机制研究贝类生殖细胞生成和发育的调节机制一直是生殖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了解贝类生殖特征,探讨其生殖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饲养贝类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贝类的生殖特征贝类通常是雌雄同体,但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大多数贝类属于卵胎生动物,即卵在母体内孵化,直到幼体能够离开母体才释放出来。
在生殖过程中,受精是最重要的环节。
贝类受精的过程中,精子通过精子虫进入到卵子中,然后卵子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双倍体的幼体。
2. 内部调节机制在贝类生殖过程中,内部因素对生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贝类的性成熟过程中,激素水平的变化对性腺的发育和细胞生成起重要作用。
性腺细胞对性激素的反应性逐渐增强,表现为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同时,贝类的生殖生物钟可能也会影响生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
3.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贝类生态环境中的外部因素也对生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产生着影响。
水温、日照时间、饵料成分和营养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对贝类生殖细胞产生影响。
比如,水温对生殖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具有显著的作用,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会抑制生殖细胞的发育,而适宜温度则可以促进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生长。
4. 未来的研究方向贝类生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的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基因调控机制。
目前,许多人已经开始探索蛋白质和基因在贝类生殖细胞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同时,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可以尝试从分子水平上探索生殖细胞生成和发育的调节机制。
综上所述,贝类生殖细胞生成和发育的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也将能够更好地探索和理解这一领域。
这不仅有利于科研的深入,更对人类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现实的意义。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变化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变化吴旭干;胡冰;杨筱珍;成永旭【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09(33)6【摘要】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腹足纲贝类,其生殖系统较为复杂,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成体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及产卵前后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南阴茎囊、阴茎、雄性附性腺、两性腺(早期主要产生精于)和储精囊等部分组成,而雌性生殖系统则由两性腺(后期主要产生卵子)、生殖细胞输送管、蛋白腺、黏液腺、受精囊和阴道等组成;(2)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在产卵前后变化较小,但两性腺、卵蛋白腺和黏液腺的组织学在产卵前后变化显著;(3)产卵后的两性腺由于成熟卵子的排放,整体结构松散,部分腺泡中有少量未排出的成熟卵细胞和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4)产卵前的卵蛋白腺中含有许多强嗜碱性的小颗粒(组织学结构类似于卵鞘中的胚胎外周蛋白),产卵后腺体中的颗粒相对较大,且呈嗜酸性;(5)产卵前的黏液腺中存在嗜碱性区、嗜酸性区和混杂区三种区域,但是产卵前黏液腺以嗜酸性细胞为主,而产卵后的黏液腺中以嗜碱性细胞区域为主,且分泌管道中有一些嗜碱性物质.由此可见,卵蛋白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卵蛋白包裹受精卵形成卵外周蛋白层,而黏液腺则在产卵过程中分泌黏液物质形成卵鞘结构及链状的卵带.%Onchidium struma is a very important mollusk with high nutritional and pharmic value, which distribute on the mudflats of the intertidal zone of China, especially in Jiangsu, Shanghai and Zhejiang Province. Although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aquaculture of this species, the reliable hatcherytechnolog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complicated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unclear early life history. Therefore, it is very urgent to understand its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spawning process, unfortunately, only two availabl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of its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no publication could be found on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during the spawning process of 0. struma. So,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between pre- and post spawning 0. struma. After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reproduction system (gonads and accessory sex organs) were further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hich should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reproductive process and improve hatchery technology of 0. struma.r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included penis, penial sac, male prostate, digenetic gonad (mainly produce sperm in early stage of gonad development) and sperm bursa, whil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was consisted of digenetic gonad (mainly produce mature oocytes in late stage of gonad development) , gametal transportation tract, egg albumen gland, mucous gland, fertilization chamber and vagina; (2) 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between pre- and post spawning 0. struma,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uld be found on the digenetic gland, egg albumen gland and mucous gland; (3) After spawning, the digenetic gland became loose while the un-spawned mature oocyte and the early previtellogeic oocyte were found in some follicles; (4) Beforespawning, the egg albumen gland consisted of many small basophilic granules which structure was very similar to the outer albumen of the embryo of 0. struma. However, after spawning, the egg albumen gland contained bigger acidophilic granules than those before spawning; (5) Before spawning, there were acidophilic, basophilic and mixed area in the histological section of mucous gland while the basophilic area were dominant in the post-spawning mucous gland and the basophilic substance could be found in its secretion tube.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egg albumen gland could secrete protein to pack fertilization egg, and then to form egg albumen while the mucous gland generated mucus to encapsule and link embryo.【总页数】8页(P1038-1045)【作者】吴旭干;胡冰;杨筱珍;成永旭【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上海,201303;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上海,201303;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上海,201303;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上海,201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7【相关文献】1.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J], 吴旭干;成永旭;唐伯平;周波;胡冰;于智勇;杨筱珍2.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结构特点及生殖周期研究 [J], 陈美英;李建榜;黄克蚕;应雪萍;张永普;倪小英3.瘤背石磺FMRFamide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其在炎症刺激下的表达变化 [J], 李称奇;土志涵;吴荣宇;赵枫燊;贾晶晶;沈和定4.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和性腺发育 [J], 王金庆;成永旭;吴旭干;陈石林;王宗凯;滕炜鸣5.瘤背石磺体腔细胞分类、免疫相关酶特性及初步转录组学分析 [J], 吕庭莉;杲绍强;张虎;张易婵;陈鹏;王嘉伟;乔帼;杨伯平;张明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缢蛏精子的形态结构
第21卷第3期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V ol.21 No.3 2008年9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 NSEE ) Sept. 2008文章编号:1001-5132(2008)03-0310-04缢蛏精子的形态结构竺俊全1,丁理法2,冯坚3,许式见1,叶霆1(1.宁波大学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 315211;2.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温岭 317500;3.舟山市普陀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舟山 316100)摘要:利用显微及亚显微技术研究了缢蛏精子的形态结构. 精子由头部与尾部组成. 头部由顶体、顶体杆及核构成. 顶体位于顶体杆的前端,呈保龄球形,长约1.1μm,基部宽约0.41μm;顶体内容物分布均匀. 顶体杆细长,由纤维状物质组成,长约5~6μm. 核呈矮圆桶状,长约1.3μm,宽约1.8μm;核质高度浓缩,电子密度高;核内具囊泡. 尾部包括中段和末段,中段由6个线粒体围绕近端与远端中心粒构成;末段细长鞭状,由轴丝外包质膜组成,轴丝为“9+2”结构.关键词:缢蛏;精子;形态结构中图分类号:S917 文献标识码:A因经济双壳类动物种质改良与育种研究的需要,精、卵结构及受精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4]. 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其入卵方式及受精过程密切相关,对精子结构的详细了解有助于受精机制的深入研究,进而促进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属双壳纲(Bi- valvia)、帘蛤目(Veneroida)、灯塔蛤科(Pharellidae)、缢蛏属(Sinonovacula)[5],是我国重要滩涂经济贝类之一,其育苗与养殖已产业化,遗传育种、良种培育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有关该种的生殖机理,已见性腺发育成熟度[6]、精子发生[7]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8]等的研究报道. 尽管刘正琮等[7]对缢蛏的精子结构进行了简单描述,但显示的顶体形态及中段线粒体数目并不准确,而且未分析精子结构特点. 作者采用显微及亚显微技术研究了缢蛏成熟精子的典型形态结构,比较了缢蛏精子结构与其他双壳类动物精子结构的异同,分析了缢蛏的精子结构特点,为缢蛏受精机理的研究及育种提供基础资料.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性成熟缢蛏于繁殖季节(10月)采自温岭沿海的养殖池塘,样品贝采得后立即带回实验室暂养.1.2实验方法挑选活力强、成熟度高的雄贝用于采精. 先洗净贝壳表面并擦干,然后解剖取精.1.2.1 精子显微结构观察用吸管吸取少量精液,用盐度23的过滤海水稀释50倍后涂片,在Nikon显微镜下观察精子的收稿日期:2007-11-19.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网址:基金项目: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2006AA10A410);宁波市青年科学基金(02J20102-18).第一作者:竺俊全(1964-),男,浙江嵊洲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繁育生物学. E-mail: zhujunquan@第3期竺俊全,等:缢蛏精子的形态结构 311形态特征,并摄影.1.2.2 精子的超微结构观察将采得的精液用0.1mol·L-1、pH7.4的磷酸缓冲液配制的2.5%戊二醛(4℃)固定2h,用1%锇酸后固定1h,乙醇梯度浓度脱水,Spurr氏低粘度包埋剂渗透、包埋,LKB-II型超薄切片机切片,JEM-1200EX型透射电镜观察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拍照.2结果缢蛏精子属鞭毛型,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图1中(1)和(2)). 头部由顶体(Acrosome)、顶体杆(Acroso- mal rod)及核(Nucleus)构成,尾部可明显地区分为短的中段(Mid-piece)和细长的末段(End piece) (图1中(3)、(4)和(7)). 精子从头至尾各部分均被包裹在质膜内.2.1顶体与顶体杆精子顶体位于顶体杆的前端,纵切面观呈保龄球状,高约1.1μm,基部宽约0.41μm;顶体横切面观呈圆形;顶体的外周由质膜包被;顶体内部物质分布较均匀,电子密度较高;顶体围成的中央腔为顶体下腔(Subacrosomal space),下腔中物质分布较均匀、电子密度较低;顶体后端与顶体杆顶端连接紧密;顶体杆长5~6μm,由纤维状物质组成. 顶体杆末端与核前端相连(图1中(3)~(6)).2.2核纵切面观呈矮圆桶状,长约1.3μm,宽约1.8μm;核前端较平,核后端稍内凹呈圆弧形,近端中心粒靠近核后端中央处;核膜外有质膜包被;核质高度浓缩,电子密度高;核内可见有染色质空缺的囊泡(Vesicle)(图1中(3)和(7)).2.3中段精子中段由线粒体围绕近端与远端中心粒组成. 纵切面观可见2个线粒体,横切面观可见有6个线粒体环绕于中心粒的周围,相邻线粒体间连接紧密;线粒体切面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嵴发达. 近端中心粒(Proximal centriole)与远端中心粒(Distal centriole)均为中空的短棒状,长方向互相垂直. 远端中心粒长轴方向与精子的纵轴方向一致,末端向后延伸出轴丝(图1中(3),(7)~(9)).2.4末段精子的末段即尾部的后段为细长的鞭毛,长约50μm. 从纵切面及横切面观可见由轴丝及外包轴丝的质膜组成,轴丝为“9+2”结构(图1中(7)和(10)).(1)缢蛏精子;(2)缢蛏精子,示头部及尾部鞭毛;(3)缢蛏精子纵切,示核、顶体杆、线粒体;(4)缢蛏精子纵切,示顶体、顶体杆;(5)缢蛏精子顶体横切与纵切,示顶体、顶体下腔;(6)缢蛏精子顶体纵切,示顶体下腔;(7)缢蛏精子纵切,示核、线粒体、近端与远端中心粒、尾部鞭毛;(8)缢蛏精子中段横切,示6个线粒体围绕远端中心粒;(9)缢蛏精子中段横切,示6个线粒体围绕近端中心粒;(10)缢蛏精子尾部鞭毛横切,示“9+2”微管结构A:轴丝;AC:顶体;AR:顶体杆;DC:远端中心粒;F:鞭毛;H:头部;M:线粒体;N:核;PC:近端中心粒;S:精子;SS:顶体下腔图1缢蛏精子的形态结构312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3讨论3.1精子顶体结构的特异性刘正琮等[7]报道的缢蛏精子顶体呈椭圆形,顶体中央为透亮的小管. 我们观察到的缢蛏精子顶体呈保龄球形,顶体中央即顶体下腔中充满电子密度较低的物质. 我们认为,刘正琮等描述的精子顶体只显示了斜切面观,未显示纵切面观,形态不典型.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顶体大多呈大小、高低不同的锥形. 如贻贝(Mytilus edulis)[9]精子的顶体呈长圆锥形,长约4.5μm,基部宽约1.3μm;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i)[10]精子的顶体为圆锥形,长约0.7μm;大珠母贝[11](Puictada maxima)精子的顶体为低圆锥状,高约0.6μm,基部宽约0.9μm;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12]精子圆锥形顶体长约0.9μm,基部宽约0.6μm;青蛤(Cyclina sinensis)[13]精子圆锥状顶体高约0.8μm,基部宽与高相同;泥蚶(Tegillarca granosa)[4]精子顶体呈圆锥形,长约0.67μm,基部宽约0.87μm. 上述物种精子均无顶体杆结构,顶体覆盖于核的前端,顶体基部与核相接处仅留薄层胞质. 本研究的缢蛏精子的顶体结构独特,保龄球形顶体位于顶体杆的前端,顶体基部离核前端距离有5~6μm,与上述双壳类物种精子的顶体结构完全不同.一般无顶体杆的双壳类动物的精子,顶体反应时顶体下腔中物质聚合成顶体丝(Acrosome fila- ment)(或称顶体突)[3,14,15],穿入卵膜、引导精子入卵. 缢蛏精子具长的顶体杆,顶体反应时顶体下腔中物质是否聚合成顶体丝,顶体杆在精子入卵过程中起何作用?均需要受精细胞学研究解明.3.2精子核结构特点双壳贝类精子核的形态多为圆桶状,种与种之间核的大小、高低比例、核前窝与核后窝结构的有无等等存在差异. 如大珠母贝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精子的核呈圆桶状,其横径大于纵径,核前窝浅,核后窝明显[11,16];栉孔扇贝精子的核呈长圆桶状,核前窝与核后窝明显[10];蚶科动物泥蚶、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及青蚶(Bar- batia virescens)精子的核也呈圆桶状,长宽比例上存在差异,青蚶精子具核前窝与核后窝,泥蚶与毛蚶精子只具核后窝[4,17]. 本研究的缢蛏精子的核呈矮圆桶状,其特点是核前端较平,核后端稍内凹呈圆弧形,与上述双壳类物种精子核形态上有明显区别.3.3精子中段线粒体数目双壳类动物精子中段一般由4或5个线粒体环绕近端与远端中心粒组成,同一物种精子的线粒体数目相对稳定,线粒体形态呈球状或椭球状,大小基本相同[18]. 例如,栉孔扇贝[10]和大珠母贝[11]精子线粒体4个,泥蚶[4]与青蛤[13]精子线粒体5个. 我们观察到缢蛏精子中段线粒体数目为6个. 但刘正琮等[7]报道的缢蛏精子中段线粒体数目为4~5个(偶见6个). 我们认为,4~5个线粒体是未成熟精子中段横切面观或成熟精子中段斜切面观的线粒体数目,中段横切面观6个线粒体才是成熟精子全部线粒体数目.线粒体是游动型精子运动的能量来源,认为缢蛏精子较多的线粒体增强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使精子排放到海水中后能较长时间运动,有利于寻找卵子并完成受精作用.参考文献:[1]李永仁, 阙华勇, 张国范. 海水双壳类受精生物学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5, 29(4):68-72.[2]代培芳, 饶小珍, 陈寅. 菲律宾蛤子的精子发生与精子超微结构[J]. 动物学杂志, 2004, 29(2):26-32.[3]姜明, 汝少国, 陶廼蓉, 等. 入卵过程中太平洋牡蛎精子超微结构变化[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003,33(4): 551-556.[4]竺俊全, 杨万喜, 石钢德. 泥蚶精子的超微结构[J]. 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 2002, 29(3):324-328.[5]徐风山. 中国海双壳类软体动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第3期竺俊全,等:缢蛏精子的形态结构 313[6]上官步敏, 许振祖, 刘正琮. 缢蛏性腺成熟度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9, 28(1):79-82. [7]刘正琮, 上官步敏, 许振祖. 缢蛏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0, 29(1):81-84.[8]上官步敏, 刘正琮. 缢蛏卵母细胞卵黄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J]. 海洋与湖沼, 1995, 26(1):48-52.[9]李太武, 苏秀榕, 李春茂, 等. 贻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J]. 动物学研究, 1999, 20(3):168-171.[10]任素莲, 王如才, 王德秀. 栉孔扇贝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8, 28(3):387-392. [11]杜晓东. 大珠母贝精子发生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6, 42(2):219-224. [12]陈寅山, 饶小珍, 柯佳颖, 等. 沟纹巴非蛤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J]. 海洋科学, 2006, 30(8):28-33. [13]曾志南, 李复雪. 青蛤精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研究[J].海洋学报, 1991, 13(4):547-551. [14]田传远, 梁英, 王如才, 等. 太平洋牡蛎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及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J]. 黄渤海海洋, 2000, 18(2):51-55.[15]周丽青, 杨爱国, 刘志鸿, 等.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精子入卵过程的电镜观察[J].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10(6):189-194.[16]沈亦平, 张锡元. 合浦珠母贝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J]. 武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3, 39(6): 123-129.[17]竺俊全, 杨万喜. 毛蚶与青蚶精子超微结构及其所反映的蚶科进化关系[J]. 动物学研究, 2004, 25(1):57-62.[18]Franzen A.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f spermatozoa in threebivalvia species with notes on evolution of elogated sperm nucleus in primitive spermatozoa[J]. Gamete Res, 1983, 7:199-214.Spermatozoa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Sinonovacula ConstrictaZHU Jun-quan1, DING Li-fa2, FENG Jian3, XU Shi-jian1, YE Ting1( 1.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Marine Biotechnology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 China; 2.Extending Station of Fishery Technique, Wenling 317500, China;3.Extending Station of Fishery Technique, Zhoushan 316100, China )Abstract: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spermatozoa of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is investigated using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ature spermatozoa consists of a head and a tail. The head is composed of acrosome, acrosomal rod and nucleus. The bowling-shaped acrosome located at the front of nucleus is about 1.1μm in length and 0.41μm in width. The content of the acrosome is homogeneous. The acrosomal rod is slim and is 5~6μm in length., which is composed of fibroid materials. The nucleus is tubbish-shaped, about 1.3μm in length and 1.8μm in width. The caryoplasm is highly condensed, and the vesicle is found in nucleus. The tail is made up by a mid-piece and an end piece, six mitochondria surround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centrioles in the mid-piece. The slim and whip-like end piece comprises an central axoneme which is a typical “ 9+2 ” structure, and plasma membrane which is around the axoneme.Key words: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spermatozoa; morphologyCLC number: S917 Document code: A(责任编辑 史小丽)。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引言:海洋养殖业在满足人类对海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责任。
贻贝作为珍贵的海洋养殖物种之一,其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对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1. 贻贝生物学特性研究贻贝是一种二枚贝类动物,其寿命长、营养丰富,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强,因此成为养殖贻贝的理想对象。
研究贻贝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特性、繁殖特性、养殖环境要求等,对贻贝种苗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对贻贝的生长周期、生理生化指标、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贻贝的选育和繁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2. 贻贝种苗选育技术研究贻贝种苗的选育是海水养殖贻贝产业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贻贝种苗选育方法存在着效率低、生存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更为高效和稳定的种苗选育技术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目前,通过选育特定抗病性、快速生长、高产性等优良种质的贻贝,并采用人工授精和稚贝人工饲养等先进技术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贻贝繁殖技术研究繁殖是贻贝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海水养殖贻贝产量至关重要。
传统的贻贝繁殖方法主要依赖于自然繁殖和人工筛选培养,但存在着繁育季节有限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开展贻贝繁殖技术研究,探索新的繁殖方法,对提高贻贝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贻贝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智能温控孳生、精细饲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贻贝繁殖更加便捷、高效。
4. 贻贝种苗健康管理技术贻贝种苗的健康管理是保证贻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贻贝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贝衰竭综合症、感染性死亡贝病等,这些疾病的防控对于保证贻贝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贝类疾病防控方面,研究者们通过生物学方法和药物防治等手段,积极探索贝类疾病的防控策略,以保证贻贝种苗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 贻贝养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贻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追求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