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c2470d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f.png)
根据鸡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过于拥挤 ,减少疾病传播。
营养供给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添加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增强鸡的抵抗力。
定期检查鸡的健康状况
定期检查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鸡的健康检查,观察鸡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 物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及时给鸡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 发生。
药物治疗成本增加
药物选择
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这些 药物价格较高。
使用量
为了达到治疗效果,需要使用较大的药物剂量,增加了治疗成本。
疗程
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需要一定的疗程,通常需要数天至一周时间, 增加了治疗时间和人力成本。
对鸡场经济效益的影响
01
直接经济损失
患病鸡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蛋产量下降等直接导致经济
废弃物处理
及时处理鸡舍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
03
疾病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01
病鸡会出现食欲不振、羽毛蓬乱、畏寒颤抖、精神萎靡等典型
症状。
病理检查
02
观察法氏囊(鸡的免疫器官)是否有肿胀、出血、充血等病变
。
实验室诊断
03
采集病鸡的法氏囊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抗原抗体检测
等实验室诊断方法。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
2023-11-09
目 录
• 疾病概述 • 疾病预防和控制 • 疾病诊断和治疗 • 鸡的饲养和管理 • 疾病对鸡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总结和建议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鸡的免疫 系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5d00d1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e.png)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禽类疾病。
该病病毒能够感染家禽和野生鸟类,在鸡的感染过程中,会导致鸡蛋生产下降、鸡的死亡率增加,从而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综合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上,加强卫生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要做好饲料卫生,确保饲料的质量。
要做好鸡舍的清洁卫生,保持鸡舍的干燥和通风,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
要加强对人员的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要保证鸡的充足饮水和适宜的饲料,以增强鸡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2.加强病毒监测定期对鸡进行病毒监测,及时了解鸡的健康状况。
对于有疑似感染的鸡,要及时进行病毒检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3.加强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病毒的毒株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要注意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养殖户要定期对鸡进行免疫接种,并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免疫方案。
4.加强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感染的鸡要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隔离措施包括将疑似感染的鸡单独隔离,在处理疑似感染的鸡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病毒传播到其他鸡群中去。
5.加强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加强关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让养殖户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增强养殖户的防范意识。
要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应对能力,增强养殖户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认识。
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病毒监测,加强免疫接种,加强隔离措施,加强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
只有通过综合防控措施的配合,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也能够保证鸡肉、鸡蛋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鸡传染性法氏囊
![鸡传染性法氏囊](https://img.taocdn.com/s3/m/556ff018866fb84ae45c8d2c.png)
二. IBD病毒感染四种表现形式
IBD感染 免疫抑制 临床疾病 大于 21天
急性死亡 精神不振 下痢
21日龄前 21日龄后 永久性免疫抑制 暂时性免疫抑制
流行病学
人们一直认为,自然感染仅见于鸡,但最 新资料报道,除鸡外,鸭、鹅也能感染。 一般侵害2~11周龄的鸡,但多以3~6周 龄的鸡受害严重。病鸡、带毒鸡为主要传 染源,同易感鸡之间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带毒的中间媒 介物(如饲料、饮水、垫料、尘土、粪便、 鸡舍各种饲养器具及人员、昆虫等)散播。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主要见于6~7月份。
此外,感染的病鸡由于失水,使骨骼肌变 淡;皮下以及胸肌、腿肌和翼肌的外肌束 膜上小面积出血,心外膜上、浆膜(特别 是肌胃的浆膜)上和粘膜(腺胃、肠道) 上出血,肾脏由于尿酸盐潴留而苍白肿胀, 呈“花斑肾”,肝表面呈黄色或红黄相间 的条纹。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法氏囊肿大、水肿。
法氏囊肿大,呈奶油黄色
caseous exudate in cloacal bursa after IBD infection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法氏囊黏膜严重充血、出血、 坏死,内膜水肿。
hemorrhagic cloacal bursa
progression of the IBD infection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胸肌的出血斑点。
症状
本病的发生常以死亡病例突然开始,在4~5天的 急性期之后,继之持续3~4天的消减期。流行多 持续5~9天,平均7.5天。死亡率在头几天内急 剧升高,第四天后又迅速下降,呈尖峰式死亡曲 线,此为该病重要特征。 病鸡主要表现停食、停饮水,呆立或卧地不 动;排微黄色或白色带泡沫稀粪;或粘液性下痢 而使肛门周围污染,严重脱水。 发病率一般为1%~30%,死亡率约为20%。 饲养管理条件差、流行时鸡的年龄愈小,则发病 率与死亡率愈高。
鸡病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病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ec70b7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7.png)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 •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 •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措施 •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方法 • 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法氏囊 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
尽早发现并确诊疾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综合分析
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诊 断准确性。
注意鉴别诊断
与其他相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04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1 2
保持鸡舍干燥、清洁
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干燥,减少病原菌滋生。
合理饲养密度
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播机会。
3
饲料营养均衡
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增强鸡只免疫力。
定期消毒
鸡舍消毒
定期对鸡舍、用具、饮水等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前需更换工作服、鞋帽等,并消毒双手。
车辆消毒
进出鸡场的车辆需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原菌带入。
疫苗接种
选用优质疫苗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确保疫苗质量。
施。
食欲不振
03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食物。
支持疗法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给予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机 体抵抗力。
增强免疫力
可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干扰 素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并发症治疗
继发感染
根据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类型,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94be5132580216fc700afd4d.png)
三.防治
1.实行严格的消毒及隔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 少强毒污染鸡舍及养鸡环境。 2.接种疫苗:选用北京双价苗于10~12日龄饮 水免疫,16~18天龄可再免疫一次。在发病 严重地区,建议用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 G603于12~14日龄饮水免疫。 3.若鸡群发病,应立即注射高免蛋黄液,0.2% 肾肿灵饮水1~2天,同时补充多维。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流行特点 1.全年均可发生,受应激时易发病,好发于 21~28天龄。 2.病毒抵抗力强,一旦污染鸡场难以清除, 福尔马林熏蒸可杀死病毒。 3.发生本病后,造成法氏囊受损,免疫功能 下降,容易感染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球 虫病等。
二.症状及病变
1.突然发病,行动摇摆,毛松怕冷,头颈震颤, 伏地昏睡,拉黄白色水样稀粪,很快虚脱死 亡.死亡率3~30%。 2.法氏囊肿大、质变硬、表面水肿,呈淡黄色 透明冻胶状,囊腔内有灰黄色粘性渗出物或 豆渣样物,囊皱壁粗糙变黄,有时可见充血 出血。 3.腿肌和胸肌颜色灰暗,常有出血斑,有时可 见腺胃粘膜出血。 4.肾脏苍白肿大,呈花斑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最新ppt课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7d38cc964bcf84b8d57b00.png)
IBDV早期历史
1989 年全国因本病死亡约 100万只鸡,是 1985 年病死数的 16倍, 1987 年的 2.5 倍, 1988 年的 1.2 倍
1979
? 首次在广州发生
1983
? 广州口岸又从法国进口的红布罗鸡 中分离到 IBD 病毒
自从 1979 年以来,该病已在我 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 、黑龙江、河南、海南、吉 林、辽宁、云南等省市陆续 有发生的报道
国外 Gu-1 国内 BJ-836
免疫与治疗 (常用疫苗)
? 毒性型疫苗 对雏鸡有一定致病力和免疫抑制力,
目前各国都不使用。
免疫与治疗 (常用疫苗)
? 灭活疫苗 由于制苗毒种、佐剂不同,分为多种。
用鸡法氏囊制造的油佐剂疫苗效果最好。 接种于活苗2免后的种母鸡,12月内种蛋 内母源抗体可传给子代,保护雏鸡3周内 不被野毒感染。
名称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引起鸡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原体。以侵害 坏鸡中枢免疫器官中的法氏囊、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死亡率高、病程短为 特征。
? 耐紫外线
抗原性
目前已知有 2个血清型,即 1型和2型。两型病 毒抗原相关性小于 10%,相互交叉保护作用低。
Ⅰ型 鸡中分离,对鸡有致病力 火鸡可传染、无致病力
Ⅱ型 来源于火鸡 对鸡、火鸡无致病力(亚临床感染)
培养特性
IBDV
鸡胚 兔肾(鸡胚适应毒) 细胞病变
3~7d死亡 形成蚀斑
成纤维细胞内增殖
分类
? (科)双RNA病毒 ? (属)禽双RNA病
3传染性法氏囊病
![3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4614f856be23482fb4da4cdd.png)
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中、幼雏鸡的急性、高度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以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淋巴组织为特征,因此该病又是免疫抑制病。
雏鸡感染本病后对新城疫等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有很大影响,往往造成免疫失败。
本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传播迅速、病程短、发病率高,呈尖锋式死亡曲线。
病鸡精神沉郁,腹泻呈白色水泻,极度虚弱、电解质平衡紊乱、急性败血症死亡,突出病变是胸肌、腿肌、法氏囊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肾脏高度肿大呈花斑状。
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法氏囊和肾脏等器官内。
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故外界环境一旦被病毒污染可长期传播病毒。
【流行病学】鸡和火鸡是自然宿主,但只有鸡在感染后发病,凡是法氏囊未完全退化的鸡均可感染,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
近年来,发病多在17~20日龄,且在同一鸡群反复发生。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4~6月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季节。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主要通过病鸡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料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和眼结膜等传播本病。
麻雀也可带毒散毒。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很快波及全群(半天至1天),发病后第2或3天开始死亡,第4~5天达到死亡高峰,第6、7天死亡自然减少,以后逐渐平息而康复。
病鸡出现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畏寒、挤堆、闭幕嗜睡、打盹、垂翅,个别鸡有啄肛现象。
体温升高到43℃以上,排出白色粘稠如蛋清样稀粪或水样下痢,或带白石灰样的蛋清样物,肛围被粪便严重污染。
严重脱水,口渴,呈现眼窝凹陷,脚爪干枯,最后衰竭死亡。
死亡率变动范围很大,与毒株和混合感染有关,一般10%~60%,个别可达70%以上。
强毒或超强毒致死率高,变异株死亡率低。
所有存活鸡均可发生程度不同的免疫抑制,因此常继发新城疫等其他传染病。
近年来,发现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亚型毒株或变异毒株感染鸡,呈现亚临诊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ca8104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0.png)
琼扩试验
防制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必需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严格消毒,防止早期感染 认真做好育雏前 和育雏期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严防病毒自 饲料、饮水、生产工具、饲养人员带入鸡舍, 防止雏鸡早期感染。酚类及福尔马林是该病 毒最有效的消毒剂。
2.疫苗接种
➢ 原则:免疫种鸡使雏鸡获得母源抗体,预
防雏鸡早期感染;免疫雏鸡使其获得主动免疫。
➢ 一般采取的免疫程序为:10-14日龄、24-
28日龄分别用法氏囊活疫苗点眼或饮水免疫, 对于种鸡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各接种一次 法氏囊油佐剂灭活苗。
3.发病时的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 提高育雏舍的温度(尤其冬 春季很重要),饮水中加5%的糖、0.1%的食盐或加肾 肿解毒药,供应充足的饮水,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 激。 (2)对鸡舍及养鸡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 (3)对病鸡或发病鸡群进行紧急防治 对于刚发 病的鸡群可注射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并 辅以对症治疗;10天后再用疫苗进行免疫。也可采用 对法氏囊病有治疗作用的中草药方剂治疗。
肌胃、腺胃乳头边缘出血,间有出血带
腺胃乳头呈点状或环状出血
肌胃和腺胃的交界处有出血点或出血带
诊断
典型病例可通过现场诊断。非典型病例 可通过实验室诊断确诊。
1.现场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作出诊断。
2.实验室检查 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 血清学检查(琼脂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等)。
1.早期症状 雏鸡啄肛门周围的羽毛,一般 不引起注意。
2.一般症状 精神高度沉郁,倦怠,羽毛松 乱,采食减少或不食,闭眼打盹,翅下垂, 震颤,共济失调。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0112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8.png)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 定期接种有效的法氏囊 病疫苗,提高鸡只的免
• 疫根力据。养殖规模和病情选 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方案。
环境卫生
• 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
• 传控播制。鸡只的密度,避免 饲养环境过度拥挤。
控制措施
• 加强鸟类的监测与管理, 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的
• 鸡采只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 施,避免病毒的传播。
病例分析
1
典型案例分析
我们将通过一个典型的鸡传染性法氏囊
诊断方法
2
病案例,探讨其发病过程和治疗方案。
使用血清学检测、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
分离鉴定等诊断方法明确病因。
3
防治措施实施
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 和环境卫生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
总结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与控制的建议
定期接种疫苗,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并加强鸟类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法氏 囊病的关键。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PPT课件
欢迎来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这种 疾病的背后故事,了解它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简介
1 什么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常见的鸟类疾病,以囊状器官的感染为特征,对鸡类健康和养 殖业造成严重威胁。
2 病原体是什么?
2 常见误区分析
经常性检测鸡只的健康状况、合理选择疫苗和控制措施,可以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 误诊和误治。
3 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包括养殖户经验、兽医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养殖业相关机构的合作经验等。
参考资料
1. 文献引用 2. 相关链接
感谢收看!
谈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谈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11ce48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8.png)
潜伏期症状
无明显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1-2周,病鸡无明显临床症状。
易感群体
潜伏期病鸡仍具有传染性,容易感染其他健康鸡 只。
突然发病
潜伏期过后,病鸡可能突然出现急性感染期的症 状。
0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 防治
诊断方法
1 2 3
临床观察
观察鸡群是否有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等症 状,以及病鸡的脱水、颤抖和昏迷等表现。
病毒变异研究
病毒变异的监测
研究者通过监测病毒的基因序列,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预测病 毒的传播趋势和致病性。
变异病毒的特点
病毒变异后,其抗原性和基因组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疫苗的 保护效果。
变异病毒的防控
针对变异病毒的特点,需要不断更新疫苗株,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治疗方法研究
支持治疗
对于发病鸡群,可以使用一些支 持治疗措施,如补充电解质、使 用抗生素等,以缓解症状和降低 死亡率。
饲料转化率降低
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只 食欲不振,饲料转化率降低, 养殖成本增加。
生产性能下降
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只 生产性能下降,如产蛋量减少
、蛋品质下降等。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直接接触
感染鸡与健康鸡直接接触 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眼结膜等途径传 播。
污染的环境
谈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目录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概述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和控制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科学研究
0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法氏 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传染病,主要 影响3-6周龄的雏鸡。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981ae17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2.png)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鸡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可导致鸡类的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其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力,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给鸡类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应实施综合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控措施,以确保鸡类的健康和生产质量。
1. 强化病毒消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较强的病毒能力,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活。
应对鸡舍及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
2. 加强免疫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接种是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应根据疫情和鸡只的免疫情况,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确保鸡只充分获得免疫力,增强其抵抗力。
3. 控制传染源: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主要通过粪便和分泌物传播。
应控制禽群之间的接触,特别是与已感染鸡只的接触,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4.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对于防控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非常重要的。
应保持饲养环境干净整洁,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和饮水卫生,加强饲料的质量管理,确保鸡只营养充足,提高其免疫力。
5. 利用生物安全措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可以通过其他病原微生物间接传播的。
应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措施,如隔离新购入的鸡只,定期检测禽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鸡只,防止病毒通过其他途径传播。
6. 提高饲养水平:鸡只在健康的饲养水平下,免疫力更强,更能够抵抗病毒的入侵。
应提高饲养水平,确保饲养过程中的细节,如饲料配制、饮水设备的管理、饲养密度、环境温湿度等,以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强化病毒消毒、加强免疫接种、控制传染源、加强饲养管理、利用生物安全措施和提高饲养水平。
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保证鸡类的健康和生产质量。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8932ba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6.png)
点及防治2023-11-06contents •疾病概述•流行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案例分析与应用•研究展望与挑战目录01疾病概述定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和免疫系统,导致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和产蛋量下降。
症状病鸡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蓬乱、鸡冠苍白、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极度虚弱和死亡。
定义与症状病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禽腺病毒科,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RNA病毒。
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可在鸡舍内长时间存活。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鸡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间接传播。
此外,带毒的野鸟和昆虫也能传播该病。
病原与传播途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导致鸡群生产力下降,如产蛋量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等。
同时,发病鸡只死亡率较高,严重时可导致大量鸡只死亡。
危害该病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等。
此外,病鸡免疫系统受损,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进一步加重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危害与经济损失02流行特点地区与季节分布地区分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主要流行于集约化养鸡场。
季节分布该病可常年发生,但多集中在春、秋两季。
易感动物与群体分布易感动物主要感染鸡,特别是雏鸡,其他禽类如鸭、鹅等也可感染,但较少见。
群体分布在鸡群中,该病的感染率可高达100%,但死亡率通常较低,一般为10%-3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如抗原变异和基因变异等。
进化趋势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病毒的抗原变异和基因变异均有所增加,导致病毒的毒力有所增强。
变异变异与进化趋势VS03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严重贫血,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肌肉和关节疼痛、肿胀或僵硬,胸部和腿部肌肉出血、萎缩甚至坏死。
病鸡脱水严重、极度虚弱,最后死亡。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颈缩回,翅下垂,呆立不动,食欲减少或废绝,怕冷,口渴,虚弱,排白色水样稀粪。
鸡病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病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f20434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b.png)
与鸡新城疫的鉴别
02
鸡新城疫也会引起病鸡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但不会有法
氏囊病变。
与禽流感的鉴别
03
禽流感也会引起病鸡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但不会有法氏
囊病变。
03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 防
疫苗接种
疫苗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流行病学特征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确保疫 苗能够覆盖所有病毒株,提高
鸡只免疫力。
接种计划
制定合理的接种计划,确保鸡只在 易感期内完成疫苗接种,并定期进 行抗体检测,以确保鸡只获得足够 的免疫保护。
接种方法
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如肌肉注射 、饮水或喷雾等,确保疫苗能够有 效地进入鸡只体内,产生免疫应答 。
生物安全措施
鸡场布局
合理规划鸡场布局,减少 不同日龄鸡只的混群饲养 ,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某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
加强鸡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鸡只抵抗力。同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选 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
控制
一旦发现鸡只出现传染性法氏囊病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对鸡场进行全面消毒,同时采取措施防 止疫情扩散。
某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接种方案
鸡病防治-传染性法 氏囊病
2023-11-09
目 录
• 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 •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 •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 •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和控制 • 案例分析 • 总结和展望
01
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禽类传染病,主要影响鸡的免疫系统,导致鸡体抵抗力 下降。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原分离鉴定
采集病鸡的法氏囊组织, 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980ef4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6.png)
疫苗接种计划
免疫程序
根据鸡龄和疫苗种类,制 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初 免、加强免疫和再次加强 免疫等。
疫苗选择
选用高效、安全、可靠的 疫苗,如组织培养灭活疫 苗、鸡胚培养灭活疫苗等。
接种方式
采用注射、点眼、饮水等 多种接种方式进行免疫接 种,确保免疫效果。
0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 疗和护理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 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疫苗接种
接种法氏囊疫苗,提高鸡只免疫力, 预防疾病发生。
隔离措施
将患病鸡只隔离,防止疾病扩散。
护理措施
01
提供适宜的环境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
加强饮水管理
保证水源清洁,提供充足、干净的 饮水。
03
02
调整饲料配方
0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 控和案例分析
防控策略
疫苗接种
生物安全措施
使用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定期 为鸡群接种,提高鸡群的免疫力。
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鸡场消毒 、隔离、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等,以降 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饲养管理
饲料和水质管理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保持鸡舍通风良好 、温度适宜、湿度合适,减少应激因素, 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鸡只体 质,提高抵抗力。
观察病情
定期检查鸡群,及时发现并处理病 情。
04
康复期注意事项
1 2
继续观察
在鸡只康复期间,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防止 复发。
逐步恢复饲养管理
逐步恢复正常饲养管理,逐渐增加饲料量和饲养 密度。
3
做好预防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2a0e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5.png)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患病鸡或污染的环 境传播,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
定期对鸡群进行抗体检测,确保免疫 效果良好。
0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青 霉素、链霉素等,以控制 感染和减轻症状。
注射免疫球蛋白
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提高 鸡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 力。
隔离饲养
将患病鸡隔离饲养,防止 疾病传播。
护理措施
提供适宜的环境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湿度适中,减少应激因素。
扑杀处理
对确诊感染的鸡只进行扑杀处理,防止疾病 扩散。
加强监管
对养鸡场进行定期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 处理。
疫苗接种
选用优质疫苗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证疫苗质量。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养鸡场的实际情况和鸡只日龄, 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
正确接种方法
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确保疫苗 的有效性。
免疫效果监测
由于食欲减退和腹泻, 病鸡体重迅速下降。
由于腹泻和饮水增加, 病鸡出现脱水症状。
病理变化
01
02
03
04
法氏囊病变
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感染 后法氏囊充血、水肿,表面有
出血点。
肾脏病变
肾脏肿大,颜色变淡,表面有 出血点。
肠道病变
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肠道内 容物呈黄白色水样。
其他器官病变
其他器官如胸腺、脾脏等也有 不同程度的病变。
0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养殖场鸡群突然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发病率和死 亡率较高。
案例二
某农村散养鸡出现类似症状,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疫情 扩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dd2697bffd0a79563c1e72ec.png)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
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
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
本病仅发生于2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
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症状病变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
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
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剖检可见: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
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
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
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图片及说明如下:①传染性法氏囊引起的胸部肉出血②肾肿大呈花斑肾,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③④精神沉郁、贫血消瘦集合①②便可认为已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
治疗方法: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
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培养
本病毒能在鸡胚上生长繁殖,分离病毒的最佳接种 途径是绒毛尿囊膜(CAM)。病毒经CAM接种后3~5天 死亡,胚胎全身水肿,头部和趾部充血和小点出血。 在鸡胚中适应的IBDV毒株也能适应于细胞培养,其 中包括鸡胚源细胞,法氏囊细胞和一些禽源和哺乳动物源 传代细胞系。 Vero 和 BGM-70 细胞系均能支持一些 IBDV 毒株生长。
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型
IBDV分为2个血清型, 血清Ⅰ型(鸡源性病毒) 血清Ⅱ型(火鸡源性病毒),
引起鸡发病的主要是血清Ⅰ型。血清Ⅰ型又分许多 亚型。 不同毒株间抗原相关性小于 10% 为不同的血清型, 抗原相关性大于 90% 为同一亚型,而抗原相关性在 10 ~ 90%之间为不同的亚型。
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变异
3.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方法主要是琼脂扩散试验,主要查出IBD的 群特异性抗原。不能区分血清型差异。 可用已知抗原检查血清样品中的IBD抗体,可应用 此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疫苗免疫后的IBDV抗体。 亦可用已知抗体检查发病鸡的法氏囊中的IBD抗原( 有诊断意义)。 4.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相区别。
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乱,病鸡畏寒,卧地,蹲伏, 拥挤在一起,腹泻,排出黄白色黏稠和水样稀粪,极度虚 弱,最后死亡。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蹲伏
(图片引自郑明球、蔡宝祥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蹲伏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腿部肌肉出血点、斑
(图片引自郑明球、蔡宝祥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有带状出血
(图片引自郑明球、蔡宝祥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肿胀、出血、水肿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4.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抵抗力
本病毒对环境因素抵抗力强,病毒在外界环境极为 稳定,能够在鸡舍内长期存在,发病鸡舍空舍后 122天, 再放入鸡后仍可感染发病。病毒特别耐热, 56℃3小时病 毒效价不受影响,60℃90分钟病毒不被灭活,70℃30分钟 可灭活病毒。消毒可用高浓度高效的消毒药进行。
三、流行病学
1. 易感动物 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主 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成年鸡 一般呈隐性经过。
2. 传染源
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各种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带毒, 但以粪便排毒量最大。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污染了 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等,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 传播。
五、病理变化
肌肉出血斑,以腿部和胸部明显,
Hale Waihona Puke 法氏囊水肿、出血,严重者呈紫葡萄样,后期萎缩。
肾肿大,尿酸盐沉积,花斑肾。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 盐。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现出血带。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泄殖腔密布出血点。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胸腹部肌肉出血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腿部肌肉出血
(3)严格消毒污染环境,病死鸡无害化处理。
(4)注射抗体制剂10天后,应对鸡群进行疫苗主动 免疫。如发病是由于疫苗毒与流行毒抗原性不符所致,应 考虑更换疫苗及免疫程序。
10~14日龄首免,中毒苗饮水免疫;
28~35天进行二免,中毒苗饮水免疫;
种鸡在开产时(110~120日龄)用油乳剂灭活苗皮下 注射免疫,并在38~40周加强免疫一次。
3.发病后的控制措施
(1)特异性疗法 对发病鸡群紧急接种高免卵黄液 或高免血清。如没有抗体制剂,也可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2)对症治疗 可使用管囊散、法氏抗毒散等中药 进行对症治疗,此外也可用复方炔诺酮等避孕药进行治疗。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粘膜出血、水肿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肿胀、出血、水肿
(图片引自吴清民主编《兽医传染病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呈花斑状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六、诊断
1. 临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
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
一、概述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雏鸡发生的一种急性、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急性暴发、腹泻、极度虚 弱。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和腿肌胸肌出血,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带状出血。 本病1957年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又称为冈 博罗病( Gumboro disease)。本病在世界养鸡业中广泛 流行,也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3.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 吸道传染。 一般认为,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
4. 流行特点
本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主要流行形式为暴发。表现为迅速发病、死亡和康 复的特点。经7~9天停息。
发病率接近100%,病死率差异较大,小则3~5%, 多则80%。
四、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天。
主要发生于 3 ~ 6 周龄的雏鸡,突然发病,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法氏囊肿大、出血,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斑, 肾肿大,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带。
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2. 病毒分离鉴定
取典型发病鸡的法氏囊和脾,经磨碎后,加灭菌生 理盐水作 1:5 ~ 1:10悬液, 3000r/min离心 10 分钟,取上清 液加入抗生素作用 1 小时,经绒毛尿囊膜接种 9 ~ 12 日龄 SPF鸡胚,感染的鸡胚在3~5天死亡,可见到胚胎水肿、 出血。可用已知阳性血清在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作 中和试验,鉴定分离出来的 IBDV,血清亚型的鉴定则需 进行复杂的交叉中和试验。
二、病原
1.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一般特性
病 原 为 传 染 性 法 氏 囊 病 病 毒 (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 IBDV ) , 属 于 双 股 双 节 段 RNA 病 毒 科 (Birnaviridae)双股双节段 RNA 病毒属的成员。无囊膜, 大小为55~65nm。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易变异,经常有变异毒株或新 的亚型出现,主要表现在毒力变异(出现高致病力毒株) 和抗原性变异(出现新的亚型)。各亚型及变异毒株之间 不能完全交叉保护。
1980年以前,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由致病力较弱的 毒株引起,引起的病死率在10~30%之间,用传统疫苗免 疫效果很好。1980年以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出现毒力 和抗原性的较大变异,发病引起的病死率在30~80%之间, 平均50%,用传统疫苗免疫无效或效果很差。
七、防制
1.做好平时的综合性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坚持严格隔离、消毒等措施是防止本病流行的有效方 法,防止强毒进人鸡群,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卫生、消 毒制度;防止一切带毒动物和污染物进入禽群。
2. 免疫接种 疫苗主要有活毒苗和油乳剂灭活苗两类,前者又分 弱毒苗(如 PBG98 、 LKT 等)和中毒苗(如 D78 、 B87 、 TAD、BJ836、B2等)。 常用免疫程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