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后锚固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是指将金属构件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方法。

后锚固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合理运用锚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和国内外技术规范,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二、后锚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后锚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的锚固材料和固定方式,将金属构件或设备牢固地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以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要。

后锚固技术主要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安装、设备的固定以及其他需要锚固的场合。

三、后锚固技术的材料要求1. 锚固材料的强度要求后锚固材料的强度要满足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并且要满足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和振动等力学性能的要求。

通常采用的后锚固材料有锚筋、膨胀螺栓和化学锚固剂等。

2. 锚固材料的防腐要求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后锚固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以保证其长期使用效果和结构的安全性。

四、后锚固的设计与施工1. 后锚固的设计后锚固技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锚固点的位置、数量和规格等,以及合理选择和配置锚固材料。

同时需要考虑锚固杆的接头形式和锚固板的设置等,以确保锚固效果和结构安全。

2. 后锚固的施工后锚固的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测量和检查工作,确认锚固位置和尺寸。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锚固材料的质量检查、施工顺序、力的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的验证等。

五、后锚固的检测与验收1. 后锚固的检测后锚固的检测主要包括检查施工质量、检测锚固杆的抗拉强度以及锚固板的剪切强度等。

通过合适的试验方法和工具,对后锚固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2. 后锚固的验收后锚固的验收是指在后锚固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正式的验收和评估。

验收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判断后锚固是否合格,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六、后锚固技术的应用案例1. 桥梁后支撑后锚固在桥梁施工中,常常需要对临时支撑进行后锚固,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方案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方案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方案
1. 确定锚固位置和尺寸,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锚具型号和规格。

2. 在混凝土表面预留锚固孔或钻孔,孔径和深度根据锚具要求和荷载计算确定。

3. 清理锚固孔或钻孔内的灰尘和碎石,保证内壁干燥和光滑。

4. 混合粘结剂,按照说明书要求掺入水中搅拌均匀,保证粘结效果良好。

5. 将粘结剂涂抹在锚具或膨胀螺栓螺母的螺纹和底部,将其插入锚固孔或钻孔中,旋转或锤击使之嵌入混凝土中。

6. 在锚具或膨胀螺栓螺母与混凝土之间填充粘结剂,保证锚固件与混凝土的紧密贴合和牢固固定。

7. 粘结剂干燥后,根据需要进行防护处理,如涂刷防腐涂料或覆盖防护罩,以保证锚固件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锚固技术的相关规程。

这些规程旨在确保锚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一般要求、设计规定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而后锚固技术作为一种连接手段,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混凝土易于开裂和渗透性较高,所以后锚固技术的规范性和可行性需要得到保证。

二、目的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后锚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安全可靠性,有效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适用范围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后锚固技术。

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桥梁、坝体、地下工程和隧道等。

四、一般要求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应符合以下一般要求:1. 合理选用合适的锚具和锚材料;2. 满足设计强度和稳定性要求;3. 确保锚固部位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4. 提供锚固的便利性和安全操作。

五、设计规定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的设计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锚固的位置和数量;2. 确定锚固的尺寸和锚固长度;3. 确定锚固的受力状态和荷载组合;4. 考虑混凝土的材料和强度特性。

六、施工控制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的施工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1.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锚固位置准确无误;2. 确保锚固的混凝土表面质量和几何形状符合规范要求;3. 严格控制锚固材料的使用和质量检验;4. 进行随时检查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的达标。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规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背景、目的、适用范围、一般要求、设计规定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施工控制,可以确保后锚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达到安全可靠的效果。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包括:。

1.锚固装置的选型:根据钢筋尺寸、表面处理加工、安装环境及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锚固装置。

2. 锚固位置的确定:确定好锚固位置,尽量使锚固距离混凝土接触面不小于10mm,以减少内部应力,并根据设计要求,按要求的位置确定锚固位置。

3.锚固孔的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合理布置锚固孔。

4.锚固孔的打孔:选择合适的打孔工具,以达到锚固孔的位置要求,并避免混凝土破坏,锚固孔的孔径、深度、型号要与设计图纸上规定的孔径、深度、型号一致。

5.锚固孔的清理:打孔后进行清理,除去表面残留的混凝土和钢筋,并将压实度要求的材料填充至混凝土内部,以证实锚固强度的满足。

6.锚固安装:确定匹配的锚固元件,并将其安装到锚固位置。

7.锚固装置的调整:对安装好的锚固装置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确保锚固装置能够有效地紧固物体。

8.锚固检查:完成锚固后,应在符合要求的抗拉和抗压条件下,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锚固装置的有效性。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在施工完成后,为了解决施工工艺及结构在使用中因拉力、冲击力、变形而产生的内力,而采取的加固措施。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特定的材料和技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以达到结构的更好的力学性能,更好的防护性能。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设计要求为基础,按照设计施工图纸,在结构施工完成后,根据结构受力状况,确定混凝土后锚固的位置和尺寸。

2、确定混凝土后锚固的材料,必须考虑抗拉强度、耐腐蚀性、弹性模量等性能指标,确保施工质量。

3、锚固设计,应符合抗震设计标准,确保混凝土后锚固的结构安全。

4、混凝土后锚固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正确的施工方式,确保施工质量。

5、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实施完毕后,必须进行检验,确保混凝土后锚固完成后结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总之,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正
确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标准,确保混凝土后锚固结构的安全,最后进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后锚固的质量。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1013:植筋工艺流程:现场清理--放线、验收--钻孔--清孔--钢筋除锈--注胶--植筋--报验植筋锚固基材: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植筋材料:热轧带肋钢筋宜采用HRB400级;钢筋全螺纹螺杆钢材等级宜为Q345级。

有机类:改性环氧树脂类,改性乙烯基脂类材料;胶结剂无机类。

温度:锚固区基材的长期使用温度不应高于50℃,;处于特殊环境,除应采取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结剂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施工。

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后锚固连接植筋时,应采用A 级胶;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后锚固连接植筋时,应采用B 级胶和无机类胶。

后锚固连接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锚固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锚固二级严重一般的锚固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min l :对受拉钢筋,应取0.3s l ,10d 和100mm 三者之间的最大值;对受压钢筋,应取0.6s l ,10d 和100mm 三者之间的最大值。

对悬挑构件,尚应乘以1.5的修正系数。

s l :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d :钢筋直径。

植筋基本锚固深度:0.2/s spt y bdl f f α=spt α:混凝土劈裂影响的计算系数,植筋表面至构件表面的最小距离c 大于5d 时,spt α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或片状老锈。

还应按设计图纸要求,确定锚固深度。

如本工程,受力区要求25d ,构造区15d 。

应取1.0;当c不大于5d时,应按表6.3.2取值。

f:植筋用胶结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查表6.3.3。

bd植筋与混凝土边缘不宜小于5d,且不宜小于100mm。

当植筋与混凝土边缘之间有垂直于植筋方向的横向钢筋,且横向钢筋配筋量不小于 或其等量截面积,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横向钢筋不小于2根时,植筋与边缘的最8@200小距离可适当的减小,但不应小于50mm。

植筋间距不应小于5d。

植筋后养护:锚固完钢筋后,在2小时内不得人为干扰,以保证锚筋质量。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 -2007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7)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技术检验要求。

1、锚固工程设计
锚固工程设计应注意以下因素:
(1)工作应力、受力状态和施加外力的类型及其数值;
(2)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状态;
(3)负荷对用锚固剂的影响;
(4)锚固件的类型、规格、数量和位置;
(5)混凝土结构的孔道的尺寸、位置、数量和处理;
(6)剂量控制;
(7)锚固施工程序及工艺;
(8)技术要求等。

2、锚固施工
锚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准备并将标准件安装在指定位置;
(2)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规定范围后,在孔口放入规定数量的锚固剂;
(3)拧紧螺栓,按设计要求调整;
(4)拔下螺钉、清理孔口周围锚固剂余量;
(5)应用专用胶粘剂、涂刷防水或密封剂密封螺栓头;(6)将螺栓头包裹与防锈涂料;
(7)完成工程质量检测及报告。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1. 引言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是工程建设中经常使用的技术,其作用是把构件和钢筋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锚固技术规程操作,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的规范和标准。

2. 锚固技术常用术语在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中,经常会用到以下几个术语:1.锚固深度:指锚固件嵌入混凝土中的深度。

2.锚固长度:指锚固件的全长。

3.侧向束缚力:指锚固件与混凝土之间横向传递的力量。

4.预紧力:指锚固件在锚固混凝土前施加的力量。

5.爆炸锚固:一种锚固技术,利用高压气体在孔洞内形成高压,使之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毁坏破碎进而产生高大破坏压力使锚固紧固的一种技术。

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范3.1 确定锚固点位置在设计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锚固点的位置。

锚固点应该设在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最大的区域,避免出现混凝土的裂纹和破坏。

3.2 确定锚固件的型号和规格在确定锚固件的型号和规格之前,需要了解锚固件的受载状态,包括工作状态和破坏状态,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等。

一旦确定锚固件的型号和规格,就不能随意更改或替换。

3.3 确定锚固件的数量和间距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的数量和间距应该按照设计要求确定。

3.4 钻孔在混凝土结构中钻孔时,必须保持严格的垂直度,确保钻孔直径、深度和位置的准确度,避免误差出现。

3.5 清理孔洞在钻孔后,必须清理孔洞内的杂物和灰尘,以保证锚固件充分锚固,不产生裂纹和破坏。

3.6 植入锚固件在锚固固件植入之前,需要进行预紧力的调节,使锚固件顺利进入孔洞,并与混凝土紧密接触。

在植入过程中,需要掌握好锚固件所产生的侧向束缚力的大小和方向,避免出现横向移动和滑动的情况。

3.7 竖向固定及可靠性测试植入锚固件之后,必须进行竖向的固定和测试,以确保锚固件与混凝土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测试时应重点检查锚固件的承载力和侧向束缚力的大小,并进行合理评估,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住建部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住建部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住建部一、前言后锚固技术是混凝土结构加固、修补或改造时常用的一种技术。

在工程实践中,尤其是建筑加固施工中,后锚固技术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能源。

为了加强我国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本文就该规程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后锚固工程,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纯净混凝土结构等。

三、主要内容1、定义和符号本规程对后锚固技术涉及到的一些定义和符号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其中,后锚固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利用机械、化学或物理方式,在,表面之下固定某些构件,以达到增加结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后锚固物是指用于后锚固的固定件,包括锚栓、锚套和胶粘剂等。

2、设计和施工本规程重点对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规范。

具体要求包括: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锚固作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在施工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实施各项工作,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抗剪能力、锚固长度、基础底部清理和角钢等细节问题的处理方法。

3、质量控制和验收本规程对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进行了规定。

其中,质量控制要求各参与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验收标准主要涉及现场勘验、试验报告、锚固深度和锚固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四、总结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是建筑加固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为了加强我国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该规程从定义和符号、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等方面对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作了全面、细致和实用的规范,对加强我国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的规范化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可是个大事,关乎着整个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你想啊,咱们每天走进的高楼大厦、铺着的马路,都是要靠混凝土的支持来维持。

可如何检测这些混凝土的强度呢?今天就来聊聊一种非常实用的检测方法——后锚固法。

1. 后锚固法的概述后锚固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混凝土硬化后,通过在其内部锚固装置来测试强度。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小“钩子”插入混凝土里面,然后用力看看能拉出多少。

这就好比我们在地里种花,等花长大后,想看看土壤的质量,直接在土壤里插个东西,看看能撑得住多少重量。

1.1. 为什么选择后锚固法?选择后锚固法的原因其实挺简单的。

第一,这种方法不需要取样,不像那些要挖一块混凝土出来的检测方式,让人心疼得要命;第二,它能快速得到结果,适合那些工期紧张的项目。

想象一下,工地上忙得不可开交,突然来个检测,结果你不想停工,后锚固法就帮了大忙。

1.2. 使用后锚固法的好处说到好处,这里还有几点不得不提。

首先,这种方法不受环境影响,哪怕是在潮湿的天气里也能安心使用。

其次,它的灵敏度高,可以捕捉到微小的强度变化,确保你对混凝土的把握如同掌握在自己手心里的小秘密。

此外,这种方法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不会让你的预算飞到天上去。

2. 后锚固法的操作步骤好啦,接下来咱们聊聊怎么操作这个后锚固法。

其实步骤不复杂,但得认真对待,毕竟混凝土可不是开玩笑的。

2.1. 准备工作首先,你得准备好工具。

这包括后锚固装置、压力测试设备以及一些基础的安全装备。

要是没有这些,恐怕连“检测”二字都写不出来。

接下来,在待检测的混凝土表面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一般要避开那些可能有缺陷的地方,比如裂缝、气泡啥的。

然后,按照要求在混凝土上钻孔,这可不能马虎,得确保孔的深度和直径合适,像给混凝土开个小“门”,让后锚固装置进去。

2.2. 安装与测试孔钻好后,把后锚固装置放进去,然后用专用材料将其固定住。

这个过程就像给小宝宝穿衣服,得小心翼翼,确保稳妥。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凯华公司(王文军2005年5月)教学相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企业介绍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主要从事系列建筑结构胶粘剂和其它胶粘剂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建筑结构加固、建筑防水保温和防腐工程施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系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工程胶粘剂委员会核心组成员单位,中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会会员单位和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

公司主要产品-凯华牌JGN型环氧树脂类建筑结构胶粘剂是由建设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鉴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首创中国建筑结构胶、首开中国化学法粘钢加固之先河,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奖和全国第六届发明展览会金奖,被《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CECS 25:90》列为指定推广产品。

凯华牌JGN型系列建筑结构胶粘剂品种主要有:用于粘钢加固的结构胶、动载荷加固胶、修补胶、灌缝胶;用于碳纤维加固的碳纤维结构胶;用于钢筋螺栓植筋锚固的植筋胶;用于特殊工程的耐热胶、高温胶等。

以凯华牌JGN型系列建筑结构胶产品为基础开发的粘钢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植筋锚固技术、灌缝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公路铁路桥梁、有化学腐蚀的化工农药冶金建筑、高温建筑、不停产的工业厂房等加固中。

为更好地推广结构加固新技术新方法,我公司成立了混凝土加固施工专业队伍,已获得建设部批准的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公司还设有研制部,为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及搞好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公司开发的单组份环氧树脂胶粘剂、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和建筑装修胶粘剂等产品,已陆续投放市场。

创新是发展之源,质量是成功之本。

我公司以雄厚的技术实力,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大连市中山路161号网址:电话:0411-836977973邮编:116011一、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介绍(行业标准)混凝土加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相关内容介绍(国家标准)、混凝土加固技术规范相关内容介绍(国家标准)1、后锚固技术概况●什么是后锚固( 定义)?后锚固是相对于浇筑混凝土时预先埋设其中-先锚固而命名,是在已经硬化的既有混凝土结构上通果相关技术手段的锚固。

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1. 背景介绍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后锚固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在混凝土基底上安装各种设备或构件。

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是指使用无机胶进行锚固的技术。

鉴于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后锚固技术的重要性,规范化的技术规程对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技术要求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1)选材要求:选择具有较高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的无机材料;(2)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前要进行基底清理,确保基底表面不含杂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要求搅拌无机材料胶,搅拌时间和速度要均匀,确保搅拌均匀;(3)质量检验要求:对施工完成后的锚固件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锚固件的抗压、抗剪强度等。

3. 设计要求(1)锚固件的数量和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特别要注意在受力较大的部位增加锚固件的数量;(2)锚固件的尺寸和间距、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3)锚固件的选型应与设计负荷相适应,应保证锚固件的安全系数不低于设计要求。

4. 施工要求(1)前期准备:施工前要对基底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基底平整、无杂质;(2)搅拌和施工:搅拌无机材料胶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配比进行搅拌,施工时要保证胶料均匀涂抹在锚固件和基底接触面上;(3)养护要求: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养护,确保锚固件能够充分硬化,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5. 质量控制(1)质量检验:对施工完成后的锚固件进行抗压、抗剪强度等方面的检验,确保锚固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2)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搅拌比例、施工工艺、实测数据等;(3)验收标准:根据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验结果和施工记录,进行验收,确保锚固件达到规范要求。

6. 安全措施(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2)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排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3)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7. 总结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其规范化的技术规程对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是指在向混凝土结构施工锚固式构件或增加新的设备、改变结构和减少结构之前,进行锚固以保护或稳定结构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将锚固式构件或新设备施工到混凝土结构、改变结构或结构减少等工作,但不适用于拆除、重建、改建等改变结构的工作中存在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

一、技术准备1.1熟悉本规范的范围和内容,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特性,锚固式构件的型号、规格,设计中调整和改变的结构以及锚固要求;1.2结构的拆除、改变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拆除、改变规范》进行;1.3对于底板锚法、包应力及自重预应力锚法,应按照各专业设计规范及有关标准执行;1.4锚固式构件的相关设计及施工要求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1.5相关新设备的施工要求应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及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参数和规定执行;1.6对原有混凝土结构现场龄期较长,未经过力学试验、检测和调查的,应进行结构检测和力学试验或抗裂试验,确定裂缝程度、抗裂性能,根据健全的设计判断对其完善锚固加固方案;1.7对普通锚法应根据锚柱的规格及混凝土的强度等要求确定各种参数,编制锚固工艺规程;1.8结构受力后,应运用现场应力测量仪、变形测量仪等仪器检测,确保结构的可靠、稳定。

二、工程准备2.1仔细检查混凝土结构,了解其裂缝状况、抗裂性能、厚度,清楚结构表面及在腐蚀和无效负荷条件下的水平离锚点的距离;2.2根据A类锚固工程设计,检查施工材料,确定施工要求及技术标准,把好操作者与料仓安装处;2.3进行锚柱的安装预拔洞打法,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测量和试验,以确保拔洞位置准确;2.5相关新设备应在混凝土立面及屋面上打洞,并安装枕块以稳定设备;2.6施工前,应根据锚固需求进行调整,如调整获得的结构力学参数不符合设计标准,则须重新设计;2.7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程和技术标准执行,不得超出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8进行锚固加固工作时,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和检查,确保安全施工;2.9锚固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锚固设施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

混凝土后锚固力计算公式

混凝土后锚固力计算公式

混凝土后锚固力计算公式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后锚固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锚固力是指锚具在混凝土中的抗拔力,也就是锚具在混凝土中的固定能力。

在施工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螺栓、膨胀螺栓或者化学锚栓来固定设备、结构或者其他构件,而混凝土后锚固力的计算就是用来确定这些锚具在混凝土中的固定能力的。

混凝土后锚固力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混凝土的强度、锚具的类型和规格、锚具的安装方式等等。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公式来计算混凝土后锚固力,这些公式是根据一些理论和实验数据得出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混凝土后锚固力。

混凝土后锚固力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锚具的类型和规格,不同类型和规格的锚具在混凝土中的固定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计算混凝土后锚固力时,首先需要确定使用的锚具的类型和规格。

2. 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影响锚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来说,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锚固力就越大。

因此在计算混凝土后锚固力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

3. 锚具的安装方式,锚具的安装方式也会影响其在混凝土中的固定能力,比如锚具的埋设深度、锚具的安装角度等等都会对锚固力产生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以下的公式来计算混凝土后锚固力:F = φ× N × A。

其中,F表示混凝土后锚固力,φ表示锚具的抗拔强度折减系数,N表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A表示锚具的受拉面积。

在这个公式中,φ是一个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折减系数,用来考虑锚具在混凝土中的实际固定能力与其理论抗拔能力之间的差异。

通常来说,φ的取值范围是0.65到0.85之间,具体取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N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通常来说,N的取值范围是15到40之间,具体取值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A是锚具的受拉面积,通常来说,A的取值是由锚具的规格和类型来确定的。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混凝土后锚固力,从而帮助我们在工程施工中合理安排锚具的使用,确保设备、结构或者其他构件能够得到良好的固定。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是中国建筑工程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用于指导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工作。

下面将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的概念、材料选择、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简要介绍JGJ145的内容。

首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明确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的概念和分类。

后锚固是指在混凝土结构已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锚固工作,用于固定设备、构件、管道等。

根据不同的锚固方法、要求和工况,后锚固可以分为化学锚固和机械锚固两类。

其次,JGJ145规范了后锚固的材料选择。

对于化学锚固,规程明确了使用化学锚杆进行锚固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化学锚杆;对于机械锚固,规程要求使用符合设计要求且检测合格的机械锚具。

然后,JGJ145规定了后锚固的设计要求。

该规程包括了锚固点的选择与布置、锚固设备的力学性能要求、锚固深度的确定、锚固间距的设计等内容。

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进行合理的力学计算和安全检验。

最后,JGJ145规范了后锚固的施工和验收。

对于后锚固的施工过程,规程要求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施工记录和质量检验。

对于后锚固的验收,规程规定了验收的内容和方法,包括锚固材料的检验、构件的力学性能测试等。

通过验收,可以确保后锚固的质量和安全。

总体而言,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规范文件,对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

从选择材料到设计施工,再到最终的验收,规程都提供了详细的方法和要求,能够确保后锚固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中,应严格遵循JGJ145的规定进行操作,以达到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第一篇: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一、概述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重要技术,通常用于钢结构、支持结构等各种设施的连接与固定。

其作用是让混凝土与钢材等其他结构件紧密连接,增强整体刚度,提高耐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主要内容1.锚固装置的选择与设计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锚固装置,这包括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和不同强度的对接件、锚杆及其固定件等。

在选择锚固装置时,应考虑被连接结构的荷载特性、混凝土的性质和要求、锚固材料的性质和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充分保证锚固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锚固装置的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锚固方式和被连接结构的形状、尺寸、材料等要素,进行锚固件的尺寸、形状、数量和布置方式等方面的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锚固件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锚固的应力状态,避免出现应力过大或空心现象等不良情况。

另外,应尽可能采用通用锚固设备和通用锚固件,避免因为特殊情况而使用非通用设备和非通用件。

2.锚固的施工工艺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后锚固作业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施工工艺,包括对被连接结构的检查、钻孔、钢筋网的安装、锚固设备的安装、混凝土灌注等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锚固前,应先进行锚固件的质量检查,确保锚固件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强度等符合要求。

在进行钻孔时,必须要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采取安全措施,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钻孔的深度和直径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充分保证锚固件的可靠性和质量。

在进行锚固设备和混凝土投注时,还应注意对锚固件的定位和水平度进行检查和调整。

3.锚固的施工质量控制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作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对锚固件的质量检测、锚固设备的尺寸、位置和水平度的检测等。

在对锚固件进行检测时,应对锚固件的尺寸、外观、强度等方面进行检查,以确保锚固件质量符合要求。

在检测锚固设备的位置和水平度时,应采用专业的测量器具和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课件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课件
()、()。
9、锚栓不能不得布置在混凝土的()、()。
10、有效锚固深度hef 不得包括()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小抽样 20%, 10 7% 4% 3%

且≥5件 %
2、一般构件,按重要构件抽样量50%,且 ≥5件
植筋锚固质量非破损检验: 1、重要结构构件,按其总数3%,且≥5件 2、一般结构构件,按其总数1%,且≥3件
检验设备
拉拔仪 定期检定、整机误差±2%、拉伸荷载与锚栓轴线
一致 对加固工程的锚固质量检验,要求设备的支承点与
h≥1.5hef 且h >100mm; 2. 对于化学植筋,h≥hef+2do 且h>100mm, 其中hef 为锚栓的埋置深度, d0为锚孔直径。
锚栓不得布置在混凝土的保护层中, 有效锚固深度hef 不得包括装饰层或 抹灰层
承重结构用锚栓,其公称直径 ≥12mm,锚固深度hef ≥60mm, 且≥砼保护层厚度
非破坏性检验的荷载检验值 1、对植筋,取1.15Nt 2、对锚栓,取1.3Nt Nt—锚固连接件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检验结果评定
非破坏性检验荷载下,以混凝土基材无裂 缝、锚栓或植筋无滑移等宏观裂损现象, 且2min 持荷期间荷载降低≤5%时为合格。
当非破坏性检验为不合格时,应另抽不少 于3 个锚栓做破坏性检验判断。
装饰层
锚栓: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承重结构用锚栓,采用有机械锁键效应的后扩底锚 栓,或适应开裂砼性能的定型化学锚栓
*在考虑地震作用结构,严禁使用膨胀型锚栓作承重构 件的连接件。
钢筋:普通热轧带肋钢筋、光圆钢筋
锚固胶:环氧基锚固胶
锚固构造要求
混凝土基材的厚度: 1. 对于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锚固技术规程【前言】本规程作为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规定。

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基础和建筑物的锚固技术的设计要求,包括锚固基础、锚固钢材料、锚固配件以及锚固拉力的开孔布置、钢材料施工焊接、尾接处理等。

【一、锚固基础】1.锚固基础是混凝土结构或混凝土与其他结构分离的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用于调整和锚定混凝土。

2.锚固基础必须与被锚定混凝土结构安装表面粘接,可以使用垫层,其厚度不应小于1mm3.混凝土结构用砂浆结合锚固基础,基础上必须附有锚固孔,以使拉杆可以吻合基础。

【二、锚固钢材料】1.锚固钢材料的材料种类应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其抗拉强度不低于相应的抗拉荷载。

2.锚固钢材料的直径应不低于规范指定的尺寸,并经过正确的拉力调整,满足荷载的冲击值和施工要求。

3.开孔的尺寸应不小于锚固钢材料的直径,允许有一定的补偿量。

【三、锚固配件】1.锚固配件中包括锚固拉杆、垫层、衬套、护木、托架等,其材料应满足抗腐蚀要求。

2.锚固拉杆的安装应牢固锚定在所锚定结构表面,有效分散作用均匀,不能形成截面的滞后。

3.锚固拉杆在拉力的作用下,应形成抗锈腐的外壳,并采用粉末涂层处理。

【四、锚固拉力的开孔布置】1.在锚固点布置开孔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中指定的尺寸和孔布置图,锚固点距离应不低于拉力值的计算要求。

2.开孔精度要求严格,控制孔径低于截面尺寸10%以下,安装时孔径不得大于设计尺寸。

3.在开孔周围,不得存在抗拉受力的异物,确保拉杆可以良好的锚固。

【五、钢材料施工和处理锚固】1.拉杆要按照设计图样安装,紧固螺栓应用锤系或液压螺母,紧固拉杆及配件时要留有一定的预留距离。

2.采用MIG焊接拉杆时,工艺、电流、真空度和焊接焊接要求要满足焊接规程的要求。

3.拉杆尾部要按照规定的尺寸定型,应采用头尖、弯角、半圆弧等形状,以确保拉杆的固定。

【六、尾接处理】1.拉杆的尾接处理应按照规范要求,坚持以质保至上的原则,注意采用充足的厚度和正确的夹角,确保拉杆的强度和效果。

后锚固补救措施

后锚固补救措施

后锚固补救措施
后锚固连接技术主要用在房屋建筑的各种钢筋的接地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补救措施,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在原有混凝土结构上进行钻孔,然后把设计好的钢筋插人大号的钻孔中,用专业胶水和快速凝固混凝土对钻孔进行密封加固,让后加入的钢筋结构与原有建筑结合紧密以达到加固效果。

后锚固补救措施的类型有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等。

其中,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裂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在活动的裂缝。

填充法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

灌浆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结构补强法适用于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锚固,即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上的锚固,是相对于浇筑混凝土时预先埋设的先锚固(预埋)而命名的,具有施工简便、使用灵活等优点。

随着产品种类的丰富、费用的降低,施工技术的普及,混凝土后锚固技术由初期仅限于改造、结构加固项目逐步在新建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然而,较之于后锚固技术可喜的发展前景,该项技术的使用现状却不容乐观,诸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施工技术标准、验收规范不完善;设计选型指标不明确;检测、验收不规范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上述问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造成混凝土后锚固连接技术的不当运用,将会形成质量隐患,严重的则会影响结构安全。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注入,而对发展阶段的各项技术,需要使用者对其应用要求的认真领会,质量控制重要环节的严格把关。

1、后锚固技术分类及适用范围1.1后锚固技术类型锚栓是一切后锚固组件的总称,是将被连接件锚固到混凝土等基层材料上的锚固组件。

锚栓按其工作原理及构造的不同,锚固性能及适用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通常将其分为四大类:(1)膨胀型锚栓:利用膨胀件挤压锚孔孔壁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

具体又分为:扭矩控制式膨胀型锚栓和位移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2)扩孔型锚栓:通过锚孔底部扩孔与锚栓膨胀件之间的锁键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

具体又分为:预扩孔普通栓和自扩孔专用栓。

(3)粘结型锚栓:又称化学粘结栓,是以特制的锚固胶将螺杆及内螺纹管等胶结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钻孔中,通过粘结剂与螺杆、混凝土孔壁间的粘结与锁键作用,以实现对被连接键锚固的一种组件。

定型粘结型锚栓一般较为粗短,锚深较浅,对基材裂缝适应能力较差,性能欠佳,目前仅适用于设备固定、护栏安装、钢构(幕墙)安装及其他安装工程粘结型锚栓。

化学锚栓与膨胀、扩孔型螺栓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膨胀螺栓是通过机械方式固定,而化学锚栓是通过化学药剂固定。

化学药剂一旦受热就容易导致药剂失效,所以采用化学锚栓进行固定时,电焊时要避免化学锚栓受热。

(4)化学植筋:简称植筋,是国内工程界广泛应用的一种后锚固连接技术,系以化学粘结剂(锚固胶),将带肋钢筋及长螺杆等胶结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锚孔中,通过粘结与锁键作用,实现对被连接件锚固的一种后锚固生根组件。

化学植筋由于长度不受限制,与现浇混凝土钢筋锚固相似,破坏形态易于控制,一般均可以控制为锚固钢筋破坏。

作为化学植筋使用的钢筋,一般以普通热扎带肋钢筋锚固性能较好,光圆钢筋较差。

其工艺流程较为简单:钻孔->清孔->配胶->植筋->固化->检验、验收。

孔径D=d+(4~10)mm。

其他类型:新近出现的混凝土螺钉、保温系统的锚固件,加之传统射钉、混凝土钉等也属于后锚固技术范畴被较为广泛使用。

1.2适用范围锚栓的选用除考虑锚栓本身性能差异外,尚应考虑基材性状、锚固连接的受力性质(拉、压、中心受剪、边缘受剪)、被连接结构类型(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有无抗震设防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除化学植筋外,现有各种机械定型锚栓(包括膨胀型锚栓、扩孔型锚栓、粘结型锚栓及混凝土锚钉等)绝大多数主要应用于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少数应用于受压、中心受剪、压剪组合的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不得用于受拉、边缘受剪、拉剪复合受力的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2)满足锚固深度要求的化学植筋及螺杆,可应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的受拉、边缘受剪、拉剪复合受力的结构构件及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2、后锚固设计基本原则锚固的破坏形式总体上可分为: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基材破坏;锚栓或混凝土拔出破坏三大类。

破坏类型与锚栓品种、锚固参数、基材性能及作用力性质等因素有关,其中锚栓品种及锚固参数最为直接。

后锚固连接设计,应根据被连接结构类型、锚固连接受力性质及锚栓类型的不同,对其破坏型态加以控制。

后锚固连接设计所采用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整个被连接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致。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设计,应按下表1的规定,采用相应的安全等级,但不应低于被连接结构的安全等级。

当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应依据JGJ145-2004第4.2.4条规定公式进行验算。

表1锚固连接安全等级3、后锚固技术的材料要求3.1混凝土基材锚栓安装时,锚固区基材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基材的厚度应h<100mm;(2)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由设计单位修订锚固参数;(3)混凝土基材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应有起砂、起壳、蜂窝、麻面、油污等影响锚固承载力的现象。

风化混凝土、严重裂损混凝土、不密实混凝土、结构抹灰层、装饰层等,均不得作为锚固基材。

3.2锚固胶锚固胶按使用形态的不同分为管装式、机械注入式和现场配制式。

具体工程应根据使用对象的特征和现场条件合理选用。

管装式机械注入式现场配制式化学植筋锚固性能主要取决于锚固胶(又称胶粘剂、粘结剂)和施工方法,我国目前使用较广的锚固胶是环氧基锚固胶,其他品种的锚固胶,主要是无机锚固胶和进口胶,其性能应由厂家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和国家认证(鉴于当前锚固胶材料市场现状及检测条件的制约,用于结构构件锚固胶,现场至少应保证材料具备产品质保书和性能指标型式检验报告)。

锚固胶现场使用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

锚固胶进场验收应提供包括主要组成、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的产品质保书及性能指标型式检验报告等内容的质量证明文件。

锚固胶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

3.3、锚栓锚栓的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

锚栓进场验收应包括钢号、尺寸规格、力学性能指标型式检验报告等内容的质量证明文件及锚栓使用说明书。

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查后锚固连接施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以及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目前适用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该标准不适用以砌体或轻混凝土为基层的锚固)。

4.1、锚孔质量控制(1)锚孔施工应符合设计及产品安装说明书相关要求;(2)锚孔的位置、直径、孔深和垂直度偏差控制应符合JGJ145相关要求(详见表2、3),当采用预扩孔型锚栓时,尚应检查扩孔部分的直径和深度。

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不得包括装饰层或抹灰层的厚度。

根据JGJ145有关规定,南京地区抗震锚固连接最小锚固深度应符合表4要求;(3)清孔对于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的锚孔,应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筒吹净孔内粉屑,而对于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的锚孔,尚应再用丙酮擦拭孔道,并保持孔道干燥;(4)钻孔应避免伤及钢筋,锚孔应避开受力主筋。

对于废孔,应用化学锚固胶或高强度等级的树脂水泥砂浆填实。

ef,min级和5.6级钢材,锚固深度应作相应增减;d为锚栓杆或植筋直径d≤25。

hef :锚栓有效锚固深度。

4.2、锚栓安装质量控制(1)锚栓安装方法及使用工具应符合该产品安装说明书的要求;(2)锚栓安装前应彻底清除表面附着物、浮锈和油污;(3)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的安装应根据锚固胶使用形态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

化学植筋的焊接,应考虑焊接高温对胶的不良影响,离开基面的钢筋预留长度应≥20d且≥200mm;(4)粘结型锚栓或化学植筋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之前,应按照厂家所提供的养生条件进行固化养生,固化期间禁止扰动;(5)样板先行,通过样板施工细化明确质量控制标准,确定后锚固承载力检验参数,保证后续现场检验工作。

5、保温系统锚栓施工质量控制保温系统锚栓:主要为辅助固定保温板材或固定热镀锌电焊钢丝网于基体材料的专用机械固定件,通常包括塑料钉或具有防腐蚀性能的金属螺钉和带圆盘的塑料膨胀套管两部分。

墙体节能工程中,此类锚栓作为墙体外保温系统中抹面层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起到联系抹面层内增强网及抵抗负风压辅助固定保温层作用。

在外保温系统中,饰面层粘贴面砖采用厚抹面层时均应采用,部分非面砖饰面的薄抹灰系统也会选用。

该类锚栓是实现保温系统构造层有效连接的重要配件,锚栓选择应对其拉拔力、弯矩、直径、墙内固定方式和埋深、防腐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选择,尤其是和主体墙的连接方式和拉拔力,若不满足要求,会成为小配件大隐患。

保温系统固定锚栓应考虑不同基层材料,根据设计计算要求(也可经设计确认)在设计图纸或在外保温施工方案中上明确其位置固定件数量、规格和抗拔设计强度。

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以下要求:(1)锚固深度:锚固件在墙体基层锚固深度不小于25~50mm(砌体做为锚固基层时锚固深度不得少于50 mm), 塑料圆盘直径不小于45mm,管套外径7~10mm。

自攻螺丝应拧紧并将工程塑料膨胀钉的帽子与挤塑板表面齐平或略拧入一些,确保膨胀钉尾部回拧使之与基层充分锚固。

(2)锚固件布置:锚固件个数7层以下每平方不少于5个;8-18层平方不少于7个;19-29层每平方不少于9个;30层及以上每平方不少于11个;且每一单块板不少于一个锚固件;固定件加密:阳角、檐口下、门窗洞口四周应加密,距基层边缘不小于60mm,间距不大于300mm。

(3)板材固定件:在阳角、檐口下、门窗洞口四周应加密,距基层边缘不小于60mm,间距不大于300mm。

任何面积大于0.1平方米的单块板必须加固定件,数量视形状及现场情况而定。

(4)边角固定件:边角固定件到保温板边的距离要充分考虑保温板厚度、外粉厚度、墙体(砼)保护层厚度,否则会将墙角边打崩。

6、后锚固承载力检验后锚固承载力的检验应强化样板检验环节,通过样板试验明确检测参数,并针对性指导后续施工、检测工作。

6.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质量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附录A要求进行抗拔承载力的现场检验。

锚栓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

破坏性检验:重要结构构件(包括幕墙受力骨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应采用,检测时尽量选择受力较小的次要连接部位;非破坏性检验:一般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采用。

如墙体拉结筋、构造柱植筋等。

6.1.1、破坏性检验(1)后锚固承载力设计标准值的确定由于结构的重要性及后锚固设计计算的复杂性,后锚固承载力设计值或经计算明确的锚固承载力标准值,在检测前,应由设计单位结合现场使用后锚固材料,出具相关文件或对现场提供技术文件进行确定,该文件应附于检测报告后,作为质控资料存档。

当设计单位未能明确后锚固承载力设计参数时,现场施工、监理单位应结合现场使用后锚固材料依据JGJ 145-2004第6.1节规定进行计算,明确锚固承载力标准值。

(2)现场极限检验拉拔力确定及合格判定根据JGJ 145-2004附录A第A.5.2条,经破坏性检验,合格判定标准为:N CRm ≥1.1RK=1.1γRR且N CRmin≥NRK,*R:后锚固承载力设计值;RK :锚固承载力标准值;γR: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N CRm :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N CRmin:后锚固极限拉拔力实测最小值;NRK,*:锚栓极限抗拔力标准值,该值根据破坏类型不同,参照JGJ145-2004第6.1节规定计算,基本相当于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