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液循环(生理专升本)名称解释和简答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2、心率3、每搏输出量4、每分输出量5、射血分数6、心指数7、房室延搁8、期前收缩9、代偿间歇10、心室功能曲线11、心肌自动节律性12、窦性心律13、异位心律14、心力储备15、超速驱动压抑16、心电图17、血压18、外周阻力19、动脉血压20、收缩压21、舒张压22、脉搏压23、平均动脉压24、动脉脉搏25、中心静脉压26、微循环27、Starling mechanism28、cardiac contractility29、有效滤过压30、baroreceptor reflex31、缓冲神经32、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33、renin34、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35 vasopressin(VP)36、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37、endothelin38、血-脑屏障答案一、名词解释1.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2. 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3.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4.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5.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6. 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7. 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8. 期前收缩: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故又称早搏或期前收缩。
9.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10.心室功能曲线: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值与相应的搏出量或每搏功绘制成的曲线。
生理学4血液循环

生理学4血液循环在人体生理学中,血液循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这一过程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共同完成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
它负责泵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心脏由四个部分组成: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其中,左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而右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入肺动脉。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通道。
它们由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组成,负责输送血液。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静脉则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返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静脉之间的微小通道,它们负责将血液输送给细胞。
血液是血液循环中的液体成分。
它由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红细胞则负责输送氧气,而白细胞则负责消灭病菌和清除废物。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泵入肺动脉,经过肺部将二氧化碳排出,吸收氧气,然后返回左心房。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泵入主动脉,经过全身各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最后返回右心房。
微循环:血液通过毛细血管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淋巴循环: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管负责输送淋巴液,清除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物质交换:血液循环为身体的各个部位提供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
免疫防御:白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巡逻,可以发现并消灭病菌和其他外来入侵者。
温度调节:血液循环帮助维持体温稳定,当身体温度过高时,血液流动加快以散热;当温度过低时,血液流动减慢以保持体温。
激素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例如,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的速度等。
维持内环境稳态: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确保身体各系统的稳定运行。
神经传导:神经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将信号传递给身体各部,指挥并协调身体的活动。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不断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泵出,经过主动脉及其分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然后通过静脉系统回流到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将缺氧的血液泵出,经过肺动脉输送到肺部,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运输养分和氧气:血液循环将养分和氧气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供细胞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
2. 排泄废物:血液循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通过肾脏和肺部排出体外。
3. 维持酸碱平衡:血液循环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度,维持酸碱平衡。
4. 调节体温:血液循环可以通过皮肤散热或寒战产热,帮助维持体温稳定。
5. 维持内环境稳定:血液循环可以运输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
总之,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
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循环概念

血液循环概念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全身血管系统内流动的过程。
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确保了供氧、供养和排除代谢废物等重要功能的正常运行。
血液循环由心脏、血管以及血液组成,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泵,血管则起到输送和分配血液的通道,而血液则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除废物的介质。
血液循环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心脏收缩期和心脏舒张期。
心脏收缩期也称为心脏收缩期,指的是心脏收缩推动血液流向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这一阶段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
心房收缩时,心房收缩,将血液推送到心室内。
此时,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避免血液回流到心脏。
接着,心室收缩开始,心室壁收缩,血液被迅速推向动脉。
此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避免血液回流到心房。
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力可以确保血液有效地从心脏流向全身。
心脏舒张期是心脏放松和充血的过程,此时,心房和心室松弛,血液从大静脉流入右心房,并从肺静脉流入左房。
在心脏舒张期,心脏的充血和舒张过程会将血液推送到四个主要的心脏腔室,从而为下一轮循环做好准备。
血液循环还包括了两个主要的循环系统:全身循环和肺循环。
全身循环指的是血液从左心室流向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为它们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带回到心脏,待下一次循环时排出体外。
全身循环中的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而静脉则将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
在全身循环中,心脏的左心房接收氧气丰富的血液,然后通过左心室被推送到主动脉,从而分布到全身血管系统。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的循环过程。
它的任务是将血液氧化,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在肺循环中,血液从右心室经由肺动脉进入肺部,并在肺毛细血管中与空气中的氧气交换,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
经过肺气囊和肺静脉,氧化的血液返回到左心房,待下一次的全身循环。
血液循环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流动过程,还包括了一系列的调节机制,确保血压、血液分配和血液供应的平衡。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它由心脏收缩和舒张阶段的变化以及血管的阻力决定。
3.血液(生理专升本)名称解释和简答

22.试述交叉配血试验及输血原则。
答案:交叉配血实验:
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混合称为主侧; 受血者的红细胞和供血者的血清混合称为次侧。
输血原则是:首选同型血相输;异型血相输,只 在紧急时用,并且要求少量;缓慢
23.简述白细胞的正常值及其分类。
答案: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0—10.0×109/L,白细 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粒细胞)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无粒 细胞)。
答案:由血浆中胶体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 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7.血浆晶体渗透压 答案: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 透压。
8.等渗溶液 答案: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9.溶血 答案:红细胞破裂而使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称为溶血。
10.贫血 答案:在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
答案:红细胞数量由正常变多,又由多变正常 这种变 化是红细胞的一种调节,由于在江汉平原红细胞数量 正常, 而西藏高原缺氧,引起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 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骨髓,红细胞数量变多, 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而在江汉平原红细胞数量正常。
• 26.某人患胃粘膜萎缩,胃腺分泌机能发生障碍,引起 营养不良。试述此人的红细胞与组织间隙液有何变化, 并说明机制。
答案:此人的红细胞减少,因为胃黏膜萎缩,胃腺分泌 内因子缺乏,影响红细胞的成熟,易患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 因为此人胃黏膜萎缩,营养不良,导致蛋白 质消化受影响,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体液,形成水 肿
•
27.一小班学生15人,已知其中张某的血型是A型,如何 将其他14人的血型检查出来?
答案:考虑用交叉配血实验的方法,认为张某为供血者, 其他学生为受血者,进行实验,结果有四种情
专升本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试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心肌自动节律性2.窦性心律3.异位心律4.房室延搁5.期前收缩6.中心静脉压7.心率8.心动周期9.每搏输出量10.心输出量11.射血分数12.心指数13.动脉血压14.收缩压15.舒张压答案:1.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3.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4.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5.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故又称早搏或期前收缩。
6.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7.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8.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9.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0.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11.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2.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13.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14.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5.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二、填空题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 期复极是因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
4. ______自律性最高。
其原因是由于______期自动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______ 。
5.窦房结细胞0 期去极化是由______ 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 期是由______ 外流所致。
6.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 。
7.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
生理学 第三、四章 血液 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2.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将新采集的含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观察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
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3.红细胞渗透脆性( 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脆性越大,抵抗力越小;脆性越小,抵抗力越大。
4.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的现象。
5.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6.血浆pasm抗凝血超速离心后上层的淡黄色液体,即全血去除血细胞后的液体部分。
7.血清( serum):血液发生凝固以后12小时,因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8.红细胞凝集( erythrocyte agglutination):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的现象。
9.凝集原(agglutinogen):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性抗原,因其可以引起红细胞凝集,故称之为凝集原。
10.凝集素 (agglutinin)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110型( (blood group):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第四章血液循环1.正常起搏点( normal pacemaker):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兴奋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故称为正常起搏点。
2.期前收缩( premature systole):正常心脏按窦房结的节律而兴奋,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受到人为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则可在下一次窦房结正常冲动传来之前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温医专升本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温医专升本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 电压门控通道:由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一起闸门开关的离子通道,如神经纤维上的Na、K 离子通道。
2. 跨膜信号传导:各种刺激信号通过改变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构型,从而引起靶细胞功能改变的过程。
3. 去极化: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4. 内向电流: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细胞内流动,负离子由细胞膜内向细胞外流动,增加细胞内正电荷,促使膜电位去极化。
5. 电化学驱动力:一般自然界会向电化学低的方向发展,两者间的电化差,称电化学驱动力6.K离子平衡电位:K由膜内向膜外易化扩散产生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与K跨膜浓度势能相等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称k离子平衡电位7.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单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8. 量子释放:一个突触小泡中所含的ACh,被称为一个量子。
突触前膜释放ACh 是以突触小泡为单位的释放,也称为量子释放。
9.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10. 心指数: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心指数。
11.等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自身收缩力的强度和速度而影响每搏输出量的调节12.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细胞长度调节心脏泵血,心肌细胞初长度改变。
13. 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的情况下,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称为心肌的收缩能力。
14.. 心室功能曲线:以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充盈压为横坐标,博出量(或博出功)为纵坐标,将两者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心室功能曲线。
15钙触发钙释放:在心肌,肌膜的去极化则引起L型钙通道激活而出现少量Ca+ 内流,进入胞质的Ca+与JSR膜中的钙释放通道开放,即钙触发钙释放16.慢反应细胞:心脏去极化慢,传导速度慢的细胞,如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细胞属于慢反应细胞。
17.17.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压的平均值。
18.. 外周阻力:外周血管对血流的阻力19.. 微循环:指微动脉经毛细血管网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外周阻力:当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升高明 显,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故舒张压的 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收缩压, 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当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下 降,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正常情况下,循环血 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的,当大失血或过敏性休克 时,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下降,动脉血压 下降。
22.降压反射
答案: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颈动脉窦和主动 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其反射的效应是使心率减 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称为降压反 射。
23.异长自身调节
答案: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 的调节。
24.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有哪些?试述其定义影 响因素。
答案:(1)自律性:心肌自律细胞在无外来刺激 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 律性,简称自律性。 其影响因素:①4期自动去极速度:4期自动去极 速度增快,达到阈电位水平所需时间缩短,单位 时间内发生兴奋的次数增多,自律性增高。②最 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最大复极同阈 电位之间的距离减小,自律性增高。
16.平均动脉压
答案: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 为平均动脉压。
17.脉压
答案: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18.动脉脉搏
答案:周期性血压变化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的扩张和回缩, 称为动脉脉搏。
19.中心静脉压 答案:右心房或胸腔大静脉内的压力,称为中心静
脉压。 20.有效滤过率 答案:滤过力量和回流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率。 21.微循环 答案: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对舒张压影响不
大,故搏出量增加时,收缩压增加,舒张压变化 不大,脉压增大。故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 量的大小。
(2)心率: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心舒 期缩短最明显,心舒期由大动脉流向外周的血量 减少,大动脉残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明显, 收缩压升高不明显,故脉压减小。
(2)兴奋性:心肌对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 影响因素: ①静息电位和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距离减小,引起细胞兴奋的阈值降低,兴奋性升 高;②Na离子通道的状态。
(3)传导性:心肌细胞都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影响因素: ①心肌兴奋传导速度与细胞直径成 正比; ②与动作电位O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成正 变关系; ③与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有关。
29.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肌收缩力;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4)呼吸运动; (5)体位改变。
30.微循环有哪三条通路?各有何生理功能? 答案: (1)迂回通路: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保证血液快速回流入心; (3)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
12.射血分数
答案: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 射血分数。
13.血压 答案: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产生的
侧压力,称为血压。 14.收缩压 答案: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动脉血压达
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5.舒张压 答案: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
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25.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答案:(1)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在 一定的范围内,前负荷增加,心肌初长度越长,收缩 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2)后负荷 ――动脉血压:后负荷增加,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 期缩短,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3)心肌的收 缩力: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4)心率:在一定的范围内(40~180次/分),心率 与心输出量成正比。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心率 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但超过这个范围,心输出量减 少。
28.试述中心静脉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
答案:(1)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 脉的血压,正常值为4~12cmH2O。(2)主要影 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 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3)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输液时,如果中心静脉压偏低或有下降 趋势,常提示输液量不足;如果中心静脉压高于 正常,或有进行性升高趋势,则提示输液过快或 心脏射血功能不全。
8.心室等容舒张期
答案:从半月瓣关闭到房室瓣开启前的一段时间内, 心室舒张而心室的容积并没有改变,为等容舒张 期。
9.搏出量
答案: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 搏出量。
10.心输出量
答案: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 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11.心指数
答案:以每m2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 数。
26.正常心脏兴奋如何传导,有何特点和义。答案:(1)窦房结→两心房→房室交界 →房室束 及其分支→ 普肯野纤维→两心室。(2)特点: 出现房室延搁现象。(3)生理意义:使两心房 和两心室不同步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与射血。
27.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动脉血压的形成:(1)心血管内有足够的 血液充盈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2)心 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动脉血压形成的两个根本因 素;(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有调节 作用,起到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 的作用,同时保证了血液的连续流动。
共23个名称解释
1.正常起搏点
答案:正常情况下,心脏各部分按一定顺序接受由 窦房结传来的冲动而发生兴奋和收缩,故把窦房 结称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2.房室延搁
答案: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很慢,约需0.1S, 称为房室延搁。
3.期前收缩
答案:某些情况下,如在心房或心室有效不应期之 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 “额外”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 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4.代偿间歇
答案: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时间 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5.心率
答案: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6.心动周期
答案: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 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7.心室等容收缩期
答案:从房室瓣到主动脉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心 室收缩不能改变心室的容积,故称为等容收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