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新技术新方法.doc-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2008年硕士生名单
2008级硕士研究生序号 专业 姓名 性别 导师1药物化学 肖 磊 男 陈若芸 2药物化学 杨立新 男 陈若芸 3药物化学 黄跃明 男 冯文化 4药物化学 梁玉华 女 冯文化 5药物化学 罗 灿 女 黄海洪 6药物化学 邵现奇 男 黄海洪 7药物化学 张 瑛 女 李 帅 8药物化学 刘 博 男 刘 刚 9药物化学 胡 潇 女 刘 刚 10药物化学 解希雷 男 刘 刚 11药物化学 于金倩 女 秦海林 12药物化学 岳 勇 男 秦海林 13药物化学 王彦改 女 苏亚伦 14药物化学 王 佳 女 苏亚伦 15药物化学 魏金钊 男 吴 松 16药物化学 熊 路 女 吴 松 17药物化学 陈 正 女 肖志艳 18药物化学 方 成 男 肖志艳 19药物化学 袁建海 男 谢 平 20药物化学 刘晓宇 男 谢 平 21药物化学 罗济生 男 俞晓明 22药物化学 王亚丹 女 庾石山 23药物化学 李 菲 女 张东明 24药物化学 时 静 女 张东明 25药剂学 张鹏霄 女 刘玉玲 26药剂学 马 锐 女 刘玉玲 27药剂学 周 扬 女 刘玉玲 28生药学 王 康 男 戴均贵 29生药学 刘 鑫 男 戴均贵 30生药学 刘 晓 女 戴均贵 31药物分析学 邢 逞 女 吕 扬 32药物分析学 刘淑聪 女 吕 扬 33药物分析学 金 波 女 马 辰 34药物分析学 徐 婧 女 再帕尔 35药物分析学 侯金凤 女 张金兰 36药物分析学 王鹏远 男 张金兰 37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董世豪 男 朱 平38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王瑞杉 男 朱 平 39药理学 刘 岩 男 陈乃宏 40药理学 李博宇 女 陈乃宏 41药理学 唐 克 男 陈晓光 42药理学 白晓宇 女 杜冠华 43药理学 郭 晶 女 方莲花 44药理学 张 超 女 郭 颖 45药理学 刘 虹 女 胡卓伟 46药理学 李 辙 男 胡卓伟 47药理学 李 珂 女 胡卓伟 48药理学 祖 勉 女 刘艾林 49药理学 周 丹 女 刘艾林 50药理学 李林忆 女 申竹芳 51药理学 葛 莹 女 王 楠 52药理学 许 建 女 王 楠 53药理学 孔祥凤 女 王晓良 54药理学 刘智慧 女 王晓良 55药理学 韩 静 女 叶 菲 56药理学 陈 玲 女 叶 菲 57药理学 李 伟 男 张建军 58药理学 郭 亮 男 张建军 59药理学 姜微哲 女 朱海波 60药理学 高 健 男 朱海波 61药理学 孙 阳 女 朱海波。
药物研究所排名
药物研究所排名药物研究所排名是评价药物研究机构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国内外药企和投资机构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下是我国药物研究所的排名情况:1. 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是我国从事药物研发和创新工作的顶级机构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隶属于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简称:CFDA)是我国药品审核、检验等方面的权威机构,具有丰富的药物研究和监管经验。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积极从事药物研究和临床试验工作,为我国药物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上海药物研究所:作为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药物研究所在药物研究和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实力和声誉,并且与国内外多家药企有着密切合作关系。
5. 中国医药保健品研究所: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研究所,中国医药保健品研究所是我国从事保健品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具有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力。
6. 中国药品研究发展中心:隶属于国家药监局的中国药品研究发展中心(简称:CRDD),是我国从事药物研发的重要机构之一,具有全面的药物研发能力和经验。
7. 成都现代生物制药研究院:是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的国内知名的生物制药研究机构,研究方向涵盖了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多个领域。
8.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上海研究所: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分支机构,上海研究所在药物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具有较高的实力和声誉。
9.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物质科学和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为我国药物研发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10. 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科研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中药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中药研发经验和创新能力。
以上排名仅供参考,具体排名可能因评价标准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2008年博士生名单
2008级博士研究生序号 专业 学生 性别 导师1药物化学 陶佳颐 女 方唯硕2药物化学 陈肖卓 女 雷平生3药物化学 郑 丹 男 雷平生4药物化学 郑朴荣 男 刘 刚5药物化学 刘 伟 男 刘站柱6药物化学 熊 亮 男 石建功7药物化学 田 冶 男 石建功8药物化学 里艳茹 女 石建功9药物化学 张 淏 男 尹大力10药物化学 张 刚 男 尹大力11药物化学 韩伟娟 女 尹大力12药物化学 李 菁 女 于德泉13药物化学 张 婷 女 于德泉 陈若芸 14药物化学 赵 芬 女 于德泉 庾石山 15药物化学 赫 军 男 张培成16药物化学 李义秀 女 张培成17药物化学 方振峰 男 庾石山18药物化学 柏 健 男 庾石山19药物化学 陈 辉 男 庾石山20药物化学 杜 丹 女 庾石山21药物分析学 徐维盛 男 吕 扬22药物分析学 侯艳艳 女 吕 扬23药物分析学 王晓雪 女 再帕尔24药物分析学 沈国庆 男 再帕尔25药物分析学 黄 江 女 再帕尔26药物分析学 吴彩胜 男 周同惠 张金兰 27药理学 楚世峰 男 陈乃宏28药理学 马开利 男 陈乃宏29药理学 李志鹏 男 陈乃宏30药理学 赵 明 女 陈乃宏31药理学 李光艳 女 陈乃宏32药理学 刘振佳 男 陈晓光33药理学 陈柏年 男 杜冠华34药理学 时丽丽 女 杜冠华35药理学 张恒艾 女 杜冠华36药理学 杨 涛 男 杜冠华37药理学 李晓秀 女 杜冠华38药理学 吕 琪 男 胡卓伟39药理学 吕晓希 男 胡卓伟40药理学 王子艳 女 胡卓伟41药理学 王晓星 女 胡卓伟42药理学 张庆颢 男 李 燕43药理学 连泽勤 男 李 燕44药理学 孔祥臣 男 刘耕陶45药理学 魏 宁 男 刘耕陶46药理学 冀呈雪 女 刘耕陶 张建军 47药理学 刘 茵 女 刘耕陶 朱海波 48药理学 高丽辉 女 申竹芳49药理学 李彩娜 女 申竹芳50药理学 陈超杰 男 王爱平51药理学 单永超 男 王爱平52药理学 李万芳 女 王爱平53药理学 路 莉 女 王晓良54药理学 杨晓娟 女 王晓良55药理学 鲁雯雯 女 王晓良56药理学 李萍萍 女 王晓良。
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名词解释1、耐受性(tolerance)2、时量曲线3、渗透性利尿药或脱水药4、5-HT-DA受体阻断剂5、隐匿传导6、糖皮质激素抵抗7、灰婴综合征8、抗生素9、药理性预适应二、填空题10、明代李时珍所著《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共收载_______种药物,现已译成_______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
11、为避免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应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时应_______12、溴隐亭服用大剂量时,对_________受体有较强的激动作用,故可用于治疗_________13、伴有脑血管痉挛的高血压病人可选用______;伴消化性溃疡的高血压病人不宜用______;伴有心动过速的高血压病人宜选用______或______14、 _______和_______联合用药是目前治疗鼠疫的最有效手段。
15、奥美拉唑与壁细胞________酶的a亚单位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抑制胃酸的分泌,另外对________菌有抑制作用,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三、选择题16、下列关于生活习惯对药物影响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烟可使肝药酶活性增加B.乙醇对多数中枢神经系统药、降血糖药有增强作用C.小量饮酒可使肝药酶活性增加D.茶叶可减少药物吸收E.低蛋白饮食,可使药效降低17、心绞痛患者长期应用普萘洛尔突然停药可发生()A.恶心、呕吐B.腹泻C.过敏反应D.心功能不全E.心绞痛发作18、有关右旋糖酐的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微循环B.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C.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D.增加血液黏稠度E.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19、麦角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是()A.阻断血管平滑肌a受体B.抑制前列腺素合成C.增加脑血流量D.收缩脑血管E.镇痛作用20、以下属于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是()A.吉非替尼B.他莫替芬C.巯嘌呤D.卡铂E.博来霉素21、抗菌谱广,单独应用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一般无法单独应用的是()A.甲氧苄啶B.氧氟沙星C.环丙沙星D.磺胺嘧啶E.甲硝唑22、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抗帕金森病药物是()A.左旋多巴B.卡比多巴C.金刚烷胺D.溴隐亭E.司来吉兰23、大环内酯类对下述哪类细菌无效()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球菌C.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D.军团菌E.衣原体和支原体24、患者,男,54岁,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就诊。
中药新药研究的基本内容
中药新药研究的基本内容中药新药研究的基本内容近年来,中药新药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宝库,拥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药物的研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将中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中药新药研究应运而生。
中药新药研究的基本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药研究背景和历史:文章将对中药研究的背景和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
中药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传统的经验性医学并不能满足现代药物研究的要求。
这就需要将中药研究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
二、中药新药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中药新药研究需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
文章将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中药的活性成分、药效和安全性,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三、中药新药研究的策略与流程:中药新药研究的策略与流程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
文章将介绍中药新药研究的一般流程,包括从中药材的筛选和提取、中药新药的活性评价和药效学研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
四、中药新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中药复杂成分和机制的研究、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执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文章将分析这些挑战,并展望中药新药研究的未来前景。
中药新药研究既需要传统草药的深入研究,也需要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不断推动中药药品的创新和发展。
作为我的写手,你对中药新药研究的观点和理解具有重要价值。
你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分享对中药新药研究的看法,并提出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和议题。
在总结中,你可以总结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任务和未来发展方向,概括整篇文章的重点,并给我留下深入思考和学习的启示。
按照知乎文章格式的要求,你可以使用序号标注文章的内容,使内容更清晰易读,并确保文章字数在3000字左右,以确保文章的完整性和深度。
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
Hale Waihona Puke !"$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结合
在高通量筛选过程中, 不仅应
用了普通的药理学技术和理论, 而且与药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数学、 微生物学、 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 这种多学科的有机结合, 在药物筛选领域产生大量新的课题和 发展机会, 促进了药物筛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 高通量筛选的理论基础 高通量药物筛选所采用的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筛选 模型, 由这些模型所筛选出来的结果, 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 析, 而且需要采用必要的其他试验方法加以验证。 $"% 样品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治疗作用, 多数是由于药
品库, 实现了药物筛选的规模化, 较大限度地利用了药用物质 资源, 提高了药物发现的几率, 同时提高了发现新药的质量。 /(. 微量筛选系统 由于高通量筛选采用的是细胞、 分子水平 的筛选模型, 样品用量一般在微克级 (’ , 节省了样品资源, 奠 8)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杜冠华 (!&#’ 3 ) , 男, 山东济南人, 主任, 博士。
X8926= >J N8=0@038 Z>6" ), Q>" & 4.38 ),,% 的作用特点、 作用强度和量效关系, 由此发现活性化合物 (样品) 。 # ") 深入筛选 在初筛和复筛的基础上, 将得到的样品, 采用 与初筛不同但相关的分子、 细胞模型作进一步的筛选, 包括证 明样品的选择性、 细胞毒性, 以及其他性质。经过深入筛选, 为 比较全面地评价活性化合物的药用价值提供更充分的实验资 料。根据这些资料, 并结合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性质特点, 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在结构和作用方面具有新颖性和开发价值 的化合物, 作为先导化合物。同时也可以结合组织器官或整体 动物模型, 证明其药理作用, 为样品提供更加充分的实验依据。 获得先导化合物以后,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优化 (根据资料 也可以直接作为药物候选化合物进行开发) , 即进行化合物结 构的改造, 以便得到活性更高、 缺点更少的活性物质。 #"! 确证筛选 对深入筛选获得的先导化合物或优化后被选 定的活性最好的化合物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 包括药理作 用、 药物代谢过程、 一般毒性等多方面的筛选, 以确定其开发前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在传统中医基础上,不断引进学习西方医学。
西医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取药物成分,再通过技术合成可医治疾病的药物。
21世纪是医学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随着药剂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药剂学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药剂学也在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发展。
因此,本文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药剂学研究历程以及进展,发现我国的药剂学研究缓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药剂学;发展;新型药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05-02New drug formulations in our country is reviewed Jiang Xiaoye.City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81, 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dvance of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constantly introducing western medical stud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medicine is the use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xtract the constituent of drugs, and then through the technology of synthetic drugs can cure diseases. In the21st century is the most rapid period of medical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of pharmacy, treatment effect of pharmacy and medicine for peopl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Pharmacy has been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harmacy research history and progress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pharmacy research in our country.【Key words】Pharmacy; Development; New agents; The research progress引言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的不断热爱,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身体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医学的同事,也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药物新剂型研究机制。
教学进度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教
材
暂无
1.化学和生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阅读 冯剑波译 2005 年知识产权出版社第二
主要教参
版 2.新药药理学(第十四章) 陈晓光主编 2010 年第二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3.医药专利保护典型案例评析 张清奎主编 2012 年知识产权出版社
药物所研 究生第 2 教室 教师(含职称) 冯剑波 (副高) 冯剑波 (副高) 冯剑波 (副高) 张徐兵 (助研)
课程内容、 教学目的 及要求
史、专利制度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其与新药研发各阶段的重要关系、申请专利的 一般要求及程序, 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基本要求和技法 , 如何阅读专利文献及专 利文献的检索,专利的审查, 诉讼, 侵权查处及药品注册中的专利问题,中外医药 专利制度的比较,中医药研发中的专利问题,及重点案例分析等。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教学科室 医药专利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27 小时 理论学时 24 小时 冯剑波
(不含实验课时) 基础
开课所院 : 药物所 秋 3 小时 开/闭卷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考试时数
课程负责人
答疑电话
63035606
考试方式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法和专利制度在新药研发及制药 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密切关系。了解专利制度的发展历
13 11
专利文献的阅读及检索/申请专利的一般要
14 12 2 一 1-4
求及程序 专利的审查, 诉讼, 侵权查处及药品注册中
3
15 12
9
一
1-4
的专利问题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研发中的专利问
3
李人久 (处长)
16 12
抗老年性痴呆药物筛选与评价-2012-6-8
免疫方面显示IgG水平下降,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下降,血清γ干扰素下降。
27
AD动物模型
二、以胆碱能学说为基础的AD动物模型
胆碱能系统的活性与人 的学习记忆与认知活动 过程密切相关。基底前 脑胆碱能神经元、海马 和皮层及它们之间的通 路,是学习记忆功能的 重要结构基础。AD脑组 织中发现的第一个神经 递质异常是乙酰胆碱 (Ach),合成和降解 Ach的酶活性发生变化。 AD患者基底前脑胆碱能 神经元大量损伤或死亡、 突触前Ach的合成、 ChAT的活性以及对胆碱 的摄取能力都明显下降, 这些变化的程度与患者 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呈 正相关。
2. 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3. 抗氧化剂:VitE、CoQ10、EGb761 4. 非甾体类抗炎药 5. 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 6. 雌激素 7. 脑细胞代谢增强剂 脑细胞代谢激活剂:脑复康、奥拉西坦 脑血循环促进剂:都可喜、喜得镇 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氟桂嗪
8. 针对Ab的治疗
22
Current Therapies
23
研究老年性痴呆常用的动物模型
24
AD动物模型
一、以衰老为基础的AD动物模型
1. 自然衰老认知障碍动物模型:
动物:大鼠、小鼠和猴子 方法:采用6月龄Wistar大鼠,饲养12个月,成功建立自然衰老大鼠模型。 特征: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缺损、神经元凋亡、胆碱能功能受损、氧化损伤、tau蛋 白异常磷酸化、BACE蛋白表达增加、线粒体功能受损(18月龄自然衰老大鼠)。
LOAD多发病在65岁以上)
APP:是第一个在早发家族性AD家系中被发现,定位于21q21.1-21.3,含19个外显子,其中第16 和17外显子编码的APP水解片段Aβ被证实为AD患者脑中SP的主要成分。 PS1/2:PS1基因定位在14q24.3上,含467个氨基酸残基;PS2定位在1q41.2上,含448个氨基酸残
现代有机分析新技术新方法在医药学分析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现代有机分析新技术新方法在医药学分析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摘要:简要介绍了现代有机分析产生发展及应用。
详细综述了:(1)现代有机分析在医药学分析方面的应用;(2)现代有机分析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并对现代有机分析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现代有机分析;新方法;新技术;医学论文应用现代有机分析是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热门边缘科学,是人们认识有机世界和改造有机世界的工具。
随着新的分析技术、分析仪器以及分析方法的不断问世,各种应用于特殊环境、超痕量组分和复杂体系的测量方法不断涌现,使现代有机分析化学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从而使现代有机分析化学在科学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现今已发展成为一门把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学科。
显然现代有机分析化学在二十一世纪热门学科:如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资源和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医药学医学论文、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仅如此,其在生物学、天然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医药学、石油化工、工业、农业和国防科学的各个领域,无论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或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环化学研究及天然产物分离提取。
是从生产实际控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
1现代有机分析在医药学分析方面的应用1.1肿瘤组织非靶向质谱分子成像新方法及应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且死亡率居高不下,故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开展对恶性肿瘤诊断与疗效评价相关的新技术是临床医学领域的重大需求。
质谱成(医疗卫生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像技术(M SI)是一种对待测样品(多为生物组织)进行多点检测、多维数据获取及其信息可视化,可实现多分子的高灵敏度同时检测并显示其空间分布的新型分子成像技术。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AFAI)是一种可实现远距离检测的常压敞开式离子化新技术,并在整个动物体内药物分子成像分析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8月。
总所设在北京,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占地1000亩;下设云南、海南、广西、新疆分所。
是世界上五大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内顶尖的从事中药研究专业机构。
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
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项目中,承担着中草药种质资源保存、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制定与实施、中药材标准对照品的研究、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新药研制等重大科研任务。
研究所现有职工68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副研究员15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
在青年科研骨干中74%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课题负责人中45岁以下科研骨干占83%。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50余人,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5余人。
拥有药用植物亲缘学创始人、“中草药的活字典”肖培根院士,天麻之父徐锦堂教授,西洋参之王刘铁成教授、砂仁阿普(砂仁公公)周庆年教授和肉豆蔻专家陈伟平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及一大批高水平的中药科研人才和一枝朝气蓬勃的青年科研骨干队伍。
在药用植物研究所发展的20余年里,该所几代研究人员为人类的健康,不断地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领域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秉承着这样的一个研究方向,使药用植物研究所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在国际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在近年的改革与发展中,新一代药植所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各项科学研究工作快速发展。
除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保护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外,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课题600余项,截止2009年,共发表论文3300余篇,与天津药物研究院联合主办了中国中药专业首份英文期刊《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主持编写《中药志》、《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药用真菌学》等专著100余部(卷),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余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78余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探究所著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著中草药现代研究(第二卷)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第二十六章金荞麦金荞麦( Fagopyrum dibotyo (D.Don) Hara 〔F. cymosum(Trev) Meis n〕又名天养麦、野养麦、养麦三七、苦养头等。
名见《植物名实图考》江西、湖南通称称为天荞麦。
《本草纲目拾遗》和《本草从新》载有“开金锁” 。
药用其根茎。
本植物最初是由江苏省南通市中医成云龙献出的治疗肺脓肿的祖传秘方,经该院临床验证506 例,疗效显著,1975 年5 月中国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参加了由南通市中医院、南通中药厂和南通市药检所共同祖成的科研协作组,分别对其药理药化、质量控制、引种栽培、生产工艺,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
化学研究方面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有效成分,并证明其化学结构为5,7,3,4-四羟基黄烷-3-醇C4-C8 双聚物 (5,7,3,4-tetrarydroxyflavon-3-ol C 4-C8 dimers),即双聚原矢车菊甙元。
(即化合物A 属缩合原花色甙元素此化合物在蓼科植物中为首次发现。
根据原传统制剂采用隔水蒸取的特点及有效成分易高温分解的性质,特制定了可以大量生产的工艺方法,并改进剂型成为保存、运输的片剂。
制定了药材和制剂的标准,进行了药材组织与粉末显微鉴定,已载入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理研究表明金养麦及其成分无明显体外抗菌作用,说明此药不属于传统的抗菌药,还证明双聚原矢车菊甙元有祛痰、抗炎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特别是细菌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还有降低三联菌苗致热家兔体温和增强小鼠腹腔内巨噬功能的作用。
这提示金荞麦可能是通过解热、畅通引流以及改善血循环,切断继发病理反应的综合作用而发挥疗效的。
急性和亚急性试验表明无明显毒性。
临床研究总结了江苏、浙江、北京和福建等地医院系统观察治疗肺脓肿620 例,其中急性及亚急性肺脓肿608例,治愈率73.3%。
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
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介绍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方面。
一、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中草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中草药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可以了解中草药的药理活性成分及其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后续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中草药的药理活性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常用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
体外实验可以通过细胞培养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评价中草药对细胞的影响和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可以通过给小鼠、大鼠等动物灌胃或注射中草药提取物,观察其对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的影响,评价中草药的药理活性。
三、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中草药研究的最终目标,通过对中草药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可以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一期临床试验、二期临床试验和三期临床试验。
一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价中草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二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价中草药的疗效和剂量;三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价中草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需要严格遵守伦理规范,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中草药研究的新兴领域,通过对中草药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中草药的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中草药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这些方法可以全面了解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的一所研究机构,成立于1959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该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收集、繁育、开发与利用、品质控制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它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的传统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发挥中医药在保健和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首先,他们通过调查和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植物样品库。
其次,他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这些样品进行鉴定、繁育和种植。
接着,他们通过化学分离和纯化技术,从这些药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药理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最后,他们利用现代药物研发技术,将这些有效成分应用于药物开发中,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安全、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他们成功地繁育和种植了一大批重要的药用植物,并发现了许多具有药用潜力的植物资源。
他们还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了一些中药的临床疗效。
这些研究成果为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促进了中草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还拥有一支强大的研究团队,由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很多著名的植物化学家、药理学家和药物化学家。
他们的出色工作为该研究所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和医学科学院的大力支持。
他们为该研究所提供了必要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此外,研究所还积极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药用植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植所”)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直属研究单位,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的药用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药植所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研究,推动药用植物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国家的医药事业作出贡献。
药植所设有多个研究部门,包括植物化学、药理学、组织培养、生物技术、中药复方与中药制剂等研究方向。
在这些研究方向上,药植所的科研人员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深入挖掘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制创新药物和药物制剂,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对药物的需求。
在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方面,药植所组织了一系列科学考察活动,深入全国范围的不同地区,收集、鉴定和保存药用植物样本,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药用植物标本馆。
同时,药植所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记录着大量的药用植物信息,并提供给科研人员和药业企业使用。
药植所在药用植物化学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掘了许多具有重要医药价值的化学成分,其中一些已经成功应用于医药领域。
通过对草药中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药植所不仅可以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还能为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药植所还致力于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药植所研究人员利用组织培养、生物转化等技术,培育出高产、高效、高质的药用植物品种。
此外,药植所还开展了中药复方和药物制剂的研究,努力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药植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药植所可以与国际领先的药用植物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共同研究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等问题。
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药植所不仅致力于科研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注重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
药植所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广大药业企业的认可和应用,一部分成果已经成功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医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研究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玉桥南路,占地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拥有18个科研实验室和近600位科研人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生物技术等多个方向。
研究所拥有一流的科研条件和设备,包括细胞培养、基因测序、动物实验等多个实验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发了多种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提高了我国医学水平。
研究所还与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通过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所加强了科研交流与合作,提高了研究水平。
除了开展科研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还注重人才培养。
研究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所工作和学习。
此外,研究所还培养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我国医学科研队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致力于推动医学科研的创新和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未来,研究所将进一步扩大
研究领域和深化科研合作,为促进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体系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新医学研究
中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新医学研究一、引言传统中医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中以中药疗法为主要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药的治疗作用得到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新医学研究也得益于此。
本文将从中药的起源、现代科学与中药的结合以及新医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药的起源中药是中国自然科学的一项珍贵瑰宝,对于中国人而言,它是瑰宝中的瑰宝。
在人类起源的初期,原始的人类就开始采集各种天然资源,其中包括草木花果等,然后进行研究,试图找到对病痛和疾病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尝试,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和天然物质。
这些物质被称为中药,并被普及到了整个中国。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人体内的脏器、组织和器官。
当这些器官发生故障或疾病时,需要通过调节人体内的气血状态,来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作为一种能够调节气血状态的天然药物,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三、现代科学与中药的结合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人们逐渐了解了许多中药的药理学特性。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科学家发现,中药中的大多数成分都是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等,这些物质在体内可以发挥治疗作用。
现代科学也能够对中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精华液、胶囊等多种剂型,增强中药的药效。
同时,中药的制剂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中药和现代药物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中药来改善身体的内部环境,增强人体抵抗力,从而减少对化学药物的依赖。
四、新医学研究中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新医学研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
在研究新型中药制剂时,科学家们通常首先会对中药成分进行分析和提取,然后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制剂。
例如,可以将药物成分制成胶囊或精华液,使药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与新药研发策略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与新药研发策略何小娟;李健;陈杲;郑光;吕诚;吕爱平【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11【摘要】近年来,新药研发难度逐渐加大,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重.“一个基因——一个药物——一种疾病”的新药发现模式已不适合药物研发.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网络药理学的思想有望成为现代中药创制的新策略.本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概要介绍了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策略进行了分析.【总页数】3页(P1271-1273)【作者】何小娟;李健;陈杲;郑光;吕诚;吕爱平【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形态系,北京 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9【相关文献】1.浅谈基于方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策略 [J], 林芳冰;刘强;朱文浩;高颖2.新思路·新方法--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 [J], 蒋宁;张永祥;杜冠华3.新形势·新策略——网络药理学与中药新药研发 [J], 韩露;高丽;高莉;高耀;李美娜;李学军;刘艾林;刘骏;秦雪梅;Bauer RUDOLF;宋文婷;程肖蕊;Alastair STEWART;孙蓉;孙妩弋;田俊生;王永华;王忠;魏伟;肖伟;徐峰;徐筱杰;伯晓晨;张文娟;张媛媛;赵静;周文霞;张永祥;曹亮;陈纯;陈洛南;陈禹保;段大跃;方坚松4.基于生物网络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对策 [J], 王勇;李春;李栋;陈建新;郭淑贞;王伟5.基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策略与新药转化的思考 [J], 齐琪;许保海;陆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中国药理学会“药理学博士论坛”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 究所 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化研 究中心
代 云桃
第 三 军 医大 学 药 理 学 教研 室
一
王海 萍
李 斌
二等奖
胡增蛲
Hale Waihona Puke 铁 璐 军事 医学科学院毒物 药物研究所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 医学院药理系
北 京 大 学 医 学部 基 础 医学 院 药 理 系
郭 吴
宫丽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 中心
三等奖
刘率 男
黄 晏
中国药理通讯 20 0 8年第二十五鲞第哩
进行打分 ,从 中评 出了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 2名 、二等奖 3名 、三等奖 5名 ,其
余 l 位获得优秀奖 。此外 ,会议还进行 了壁报交流,由优秀论文评选委员会评 出了 0
l 5篇优 秀 壁 报 。 本 次 论 坛 重 点 围 绕 药 理 学研 究 的新 理 论 、新 思路 、新 技 术 、新 方法 等前 沿 问题 进 行 了交 流 , 其 是 结 合 当前 我 国 药理 学 研 究 的热 点一新 药 药 理 学研 究 的思 路 与 方法 尤
进 行 了交流和研讨 。与会代表积极踊跃发表 自己的学术观 点 ,讨论十分热烈 ,会场
自始至终座 无虚席 ,气氛非常活跃 。尤其 是本 次论坛 由青年药理学才 俊唱主角,为
他们提供 了展示 自己研究成果 的舞 台,调动 了他们 参加 学术交流的积 极性 ,坚 定了 他们科研 的信心 ,鼓舞 了他们奋斗 的士气 ,激 发 了他们创 新的热情 。与会代表普遍
反 映本 次 论 坛 开 得 很 好 ,收益 甚 大 。
新药药效学研究
(1) 四氯化碳模型: CCl4 代谢生成 CCl3自由基, 引起膜脂质过氧化 并和生物大分子进行共价结合, 引起肝细胞损伤.
(2) D-半乳糖胺模型: D-半乳糖胺与肝细胞内UDP结合, 形成UDP-半 乳糖胺复合物, 引起UTP 耗竭, 导致RNA和蛋白质合成受阻, 糖和 磷脂代谢障碍, Ca++ 内流增加, 最后引起细胞死亡。
种必须是整体的正常动物或动物病理模型。“体外实 验简单,体内实验确实”
b.实验模型必须能反映药物作用的本质。与治疗指征的 关联性
(2)观察指标:应能反应主要药效作用的药理本质,应 客观,定量或半定量。
(3)剂剂量量范选围择。:量应效能关反系映不量明效确关的系药,物尽应量说求明出原E因D50。或有效
(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中和胃酸,利尿(高渗iv)
(2) 干扰和参与代谢过程:磺胺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Vit补充。
(3)对生物膜的影响:抗心律失常影响Na+, Ca++,K+ 离子转运,多粘 菌素B,E损伤细菌的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而 杀菌。
(4)对生理递质或激素的影响:影响生理递质的合成,摄取,释放, 灭活,
ED50 = 50% effective dose, 半数有效量 LD50 = 50% lethal dose 半数致死量 TI = Therapeutic index, 治疗指数
LD50 和 ED50 的比值
(LD1/ED99, LD5/ED95)
3.药物作用的机理
药物作用原理:研究药物效应的始初反应,及其中间环节。 (Where and How)
(5)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五
功能类基因芯片技术
在心脑血管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
0
朱海波
0
16
五
期末考试
3
0
朱海波
0
教学方法:
采用实例教学方式课堂面授
教学内容:
鉴于药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日新月异,目前协和医大尚没有一门针对研究生尤其是从事药物研究的研究生,在药理学研究中多学科普遍采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课程。课程设置以近年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多学科专业的通用性为主,如亲近闪烁检测技术(SPA)、化学发光技术、荧光偏振技术、荧光可视化技术、双向电泳和飞行质谱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多层次蛋白表达体系的建立、功能分类基因芯片和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动物等技术和方法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辅以某一学科的专用新技术和方法,如CYP450高表达体系的建立在CYP450作用分子机制和在药代特性评价方面的应用,血糖钳夹技术在代谢综合症研究中的应用和脑内微透析技术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该门课程以概念、原理、操作技巧、应用、评价方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贯穿每一讲,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通熟易懂。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本学科领域研究中所能够采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课题设计提供手段和思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用教材:自定
主要参考书:自定
备注: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
开课所院:药物研究所
课程名称
药理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开课学期
春
课程类型
基础课
总学时数
42
理论学时
39
实验学时
0
考试时数
3
教 材
自定
主要教参
自定
教学学系
药理室
课程负责人
朱海波
答疑电话
63188106
周
次
星
期
授课(实验)内容
课时数
主讲
教师
李学勇
0
7
五
CYP450高表达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3
0
李燕
0
8
五
3
0
申竹芳
0
10
五
脑内微透析技术
在神经药理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中的应用
3
0
张建军
0
11
五
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技术
在病理生理及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3
0
王晓良
0
12
五
荧光偏振技术在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3
0
张天泰
0
14
五
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免疫机制研究
和免疫调节剂筛选
3
0
胡卓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文)药理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英文)New Techniques and New Methods in Pharmacology
开课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实验
理论
实验
辅教
1
五
多层次蛋白表达体系的建立
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
0
郭颖
0
2
五
化学发光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
0
王楠
0
3
五
荧光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3
0
陈乃宏
0
4
五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
3
0
陈晓光
0
5
五
双向电泳和飞行质谱技术
对药物作用的分析
3
0
朱传江
0
6
五
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动物
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
0
开课学期:春
课程类别:基础课/方法课
面向范围:硕士和博士
教学方式:面授
总学时数:42讲课学时:39实验(实习)学时:0
学分:2
考试方式:闭卷
课程负责人:朱海波副研究员教学秘书:张岭联系方式:63188106
教学目标:
介绍近年来药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领域所能采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课题设计提供手段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