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校语文语文新课改1 提高熟悉,更新观念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制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同学,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加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
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老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同学的“学”,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看法者。
2 改造课堂,转变方式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知同学“这种草好吃,应当这样吃,必需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依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老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当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进展同学共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同学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进展力量。
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的主动参加,强调探究学习。
以同学为主体,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争论沟通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同学自己操作、思索、想象、观看、实践,增加课堂上同学参加分组争论、全班沟通、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同学,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
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正确面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方法论文
正确面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方法论文•相关推荐正确面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方法论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顺反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并学着不断适应教育过程中的新变化。
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正确面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方法”的小学语文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如何正确面对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顺反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并学着不断适应教育过程中的新变化。
语文教师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起经受新课程的洗礼直面新课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改的顺刊实施。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关健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顺应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并学着不断适应教育过程中的新变化。
语文教师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起,经受新课程的洗礼,直面新课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改的顺利实施。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需要书本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注重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差异性,不断变换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认真研究和总结如何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实现“以德治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看,新课改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立“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是改造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潜在力量,教师传授知识不是为了让他们适应现实,而是要学会自主创新能力,为以后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关系着新课程实施的成败。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论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语文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兴趣培养;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等。
为此,本文提出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二、改革目标1.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2.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3. 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改革措施1. 教学内容改革(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2)增加文学作品的比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注重语文实践,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机制改革(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实施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学改革所需的设施和资源。
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4. 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4.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旨在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希望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四、具体教学内容改革方案1. 修订教材内容- 优化教材结构,确保内容系统性和连贯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相关论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相关论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1. 人文性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育要突出人文性,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品味,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2. 实践性新课标提倡小学语文教育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 开放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开放性,打破课堂局限,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个性化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应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风格。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注重阅读,提升素养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创造等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强化写作训练,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应加强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造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
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
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
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在全国各地吹响了。
语文课程也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实现了很多跨越性的突破,而在语文课改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下面店铺给你分享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篇一【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程也不例外。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是以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把素质教学落实到实处。
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紧紧以新课改要求为根本,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立足课本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师能否发掘出学生的兴趣点,能否把课堂变得气氛活跃,对最后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只有真正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对文本的感悟,才能让语文教学有实效。
经过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实践,我认真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1 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
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
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
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首先,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
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学校老师课改论文(5篇)学校老师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 新课程学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老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学校语文教学必需进行改革,才能培育在教学方面具有高素养的学校语文老师,才能适应学校语文教育进展与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对学校语文老师素养的要求老师的高素养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学校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应当树立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同学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成长、进展的过程。
同学的成长和进展,不仅是积累学问,而且包括力量的进展、人格的健全。
这就要求老师全面更新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同学观,引导同学认知语文学问,使同学在把握学问的过程中把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建构多元学问结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一个胜利的学校语文老师,除了要具备语文专业学问外,还应当具备特别宽广和全面的学问修养,广泛学习与儿童生活亲密相关的学问,力求实现自身的学问结构对儿童生活的全面掩盖,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老师自身的专业化进展。
3.具有自主创新意识新课程具有高度的制造性,注意同学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的培育,老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需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老师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素养的凹凸直接打算着创新教育的成败,也打算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老师要具有自主参加意识,擅长创新,并将其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
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
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本期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
约76课时完成。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20课时完成。
本期学习时间约为30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对必修三与必修四的教材处理是:(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论文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论文通用版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而树立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就要有新的教学目标。
具有层次性、自主性、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原则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活力。
新课改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层次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这种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在通过对学生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提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的学生制订出相应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了自身的优缺点。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各自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消除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从而树立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自主性的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较为固定。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自主性的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目标能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教学目标的学习、研究、探讨。
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相关知识,有效地激励了学生为达标而积极思考、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同时,新课改下的开放性教学目标为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不受到任何限制,自我才能够得到真正发挥。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传统教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采用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上还不是特别成熟,自我学习的意识淡薄,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性和好奇心较强。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多给学生创造如“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等教学氛围,利用各种多媒体的教学设施,旁征博引,运用直观性的教学,设计出悬念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发展论文(共5篇)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发展论文(共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发展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更加深入。
但是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因此小学作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条件下,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不断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要求。
针对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作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作文也是一项我们要引起重视的环节。
新课标的改革提出以来,给我过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作文的教学也开始不断收到重视。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我们不仅要加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我国整体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带动我国小学语文作文的发展和进步。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改革的主要途径1.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领悟自从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就不断的在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积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的提升语文成绩。
虽然新课改的要求中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仍然要发挥自身的角色,通过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寻找更适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来加强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积累,通过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学习,加强对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2.加强对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自新课改提出和深入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开始向多样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多媒体设备也开始逐渐被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摘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以及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方式,同时因为语文教材有所变化,小学语文教师也需与时俱进,改变教学理念,启用全新的教学方式。
本文试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浅谈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小学语文一、新课改带来的积极作用(一)教学方式的转变1.转变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标开始实行以后,人们认为教师变成能与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的指导者,不再像以前一样主宰课堂,而以前的苦口婆心的填鸭式教育已不符合教育的要求和形式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改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全方位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因此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和需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光点,如果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平时对其给予合理评价,这样会使其学习成绩有更快提高。
这就是新课程改改最大的优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可让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新课标实施后,不少教师体会到只有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适应教育形式的需要,通过更多途径找到新的资料,在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合理化教师的知识构架。
同时,新课标还能强化教师自身的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到最高程度,以使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各种课堂资源。
从以上几点来看,教师对新课标的教材持肯定态度,认为新课标的教材内容丰富,架构安排合理,知识层次也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新教材的改变比之旧教材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好评,不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认知,使其水平有所提高。
(二)新教材内容、结构合理在使用新课标的教材后,很多老师觉得新教材的内容、知识结构和新颖的主题训练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这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演变为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标的推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缺乏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标理念。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关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目标。
2. 优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四、案例分析以某小学语文课堂为例,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教学目标明确: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丰富: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教学评价多元:关注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给予全面评价。
4.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积极参加新课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五、结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1【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开放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鉴于此,本文笔者将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开放性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开放性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新课程改革下,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情况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活动,单一、枯燥、封闭,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对教师、教材的依赖程度比较高,难以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学习质量难以提升,开放性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去学习、去创造,去表现,也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内容(一)教学理念的开放性开放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掌控课堂的局面会被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接触,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授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启发与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斥责与批评。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使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小学语文新课改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对小语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一、重形式,轻内容,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有十个要素: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包括识字、用字、读句子,理解句子,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等。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而进行人文教育,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课带来了生机,语文教师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语文教师盲目追求课堂形式的“热闹”,让读读、唱唱、画画等形式冲淡了具体的教学内容。
还有的语文教师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有的语文课一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仍旧缺乏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共鸣,收获甚少。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及创造力的培养目前的教育中有些教师虽然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但很大程度是流于形式,“放手”不够,未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新的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文章的时代感强,文质兼美,富有活力。
我认为,有些语文教师对一篇篇优美的文本所采取的支离破碎的分析与讲解,逼着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味同嚼蜡的意义或符号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与思维,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
语文新课改论文模板(10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模板(10篇)实践能力的含义很广大,对学生而言,我认为实践能力不单指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包涵以下内容,如: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词江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等等。
创新教育是以探究性为核心,以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兴趣学习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亲自动手实践,鼓励实践和创新的教育。
二、加大提高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力度教师首先要在教育过程中,率先垂范,克服思维的定势,拒绝平庸,大胆想像,敢于创新,不怕失败,以研究型的学者风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具备丰富深厚的综合文化素养,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
结合本校实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以致用,探索适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的创新人才。
三、利用教学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是当前教学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
首先,要改变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相互对话的过程,是师生间人际关系交流的过程。
融洽师生关系,努力创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畅所欲言,真实地表现自己所思所想,学生才能走出自己的领域,打破陈旧的模式,大胆地想象与创新。
其次,陈旧的教学方法。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话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学生的差异,以及课堂上要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时间限制,不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有关活动,往往是少数优秀生得以活动锻练,而大多数学生只是陪衬。
这显然有悖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启发诱导,设置背景、环境、情景,诱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活跃思维。
第二,质疑引导,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易难适度,而又富于启发性,能够拓展创新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第三是延伸指导,即通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向纵向、横向指出研究方向,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
⼩学语⽂新课改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语⽂新课改论⽂1 ⼀、新课改对⼩学语⽂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践⾏新课改理念,已成为⼩学语⽂教学改⾰的重要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语⽂课堂教学是以学⽣为主体,构建师⽣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并且,课堂是情感归属、师⽣交流的平台,让学⽣在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形态下,让学⽣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师是学⽣学习的促进者,学⽣的个性应得以尊重,让师⽣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师⽣关系下,共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重视师⽣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法等内容,让学⽣在教学中得到更好地成长元素,实现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发展。
这是新课改下⼩学语⽂教学的发展⽅向,也是新课改下⼩学语⽂教学改⾰的整体思路。
⼆、⼩学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标不明确,忽视了学⽣综合能⼒培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标不明确,致使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存在⽭盾,难以实现对学⽣综合能⼒的培养。
例如,在《卖⽕柴的⼩⼥孩》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标单⼀的设定为学⽣语⾔技巧及想象⼒的培养,⽽对于学⽣情感上的教育缺乏涉及,尤其是通过本⽂培养学⽣的怜悯之情、对⽣活的热爱,等等,这些也应在教学之中体现。
但⽚⾯的教学⽬标,势必会造成教学“缺⽄少两”。
(⼆)师⽣缺乏互动,教学⽅法单⼀。
以教师为主导的⼩学语⽂教学,忽视了师⽣之间的互动,让学⽣在教学中缺乏“主体地位”。
并且,以灌溉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法,让学⽣在语⽂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难以形成多元化的语⽂教学,师⽣之间的关系也相对⽐较紧张。
2024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论文
2024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论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许多学校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和趣味性。
其次,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够,未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特色。
此外,学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师培训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问题剖析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滞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仍习惯于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需加强自身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更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然而,当前部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教材编写者需关注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教师则需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与教师培训不足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投入的差异,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此外,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也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教师引导课堂主体发散思维,调节愉悦的心态;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提出质疑。
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愉悦心态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学生心理提前成熟,相伴而来的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需要任课教师锤炼生动、幽默的语言艺术,深入了解学生年龄段特点与喜好。
在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用语严谨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入学生喜欢、当下流行的文明词语或者方言,这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印象中原本古板的教师变得生活化,降低排斥心理,与教师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尽量举出例子,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最近关注的事件都允许。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乐于分享的心理。
课堂轻松、愉悦的心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
2.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质疑小学生天性好奇,语文教育不应该禁锢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课《小摄影师》中描写到“: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通过窗户将纸团扔到了高尔基的办公桌上。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高尔基当时所在的是几楼?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没有足够力气将纸团扔进去?并带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实践来证实猜想;不仅要分析高尔基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具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
最后再将学生带回课文所宣扬的精神主旨上。
现代语文阅读侧重培养学生精神感悟,却忽略了事件的逻辑性。
因此,可以通过细节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应该多样性1.灵活自由的自学课堂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
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
灵活自由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小学语文应该怎么做改革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它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新课改非常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小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课改的进行。
好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如何创新与突破原有的纲领,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的看法与策略方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纲领一、语文能力的理解,要感性,要情意味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程在整体上,却存在着只注重理解认识,却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只重视语句与段落之间的分析,却忽略了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实际反映出了以学科知识为主体,而非以学生思想的发展为主体的课程观。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我们课程知识以及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不断遵循着语文课程学习的规律,因为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是文学性非常强的科目,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了浓厚与丰富的感情色彩。
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却忽略了学生们思想真实的体验,那么教学流程中阅读的功能就会减小,学生们阅读的效果同时也会大打折扣。
因为,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学生们就不会对文章中,所描摹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动作等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学生们的作文,以及作文的点评小学作文,是学生们语言文字的.表达,课堂中知识累积水平的体现,然而却不是衡量学生们反应快与慢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字:语文教学新课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奠基了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
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
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课程改革的感悟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
(1)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教学就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
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减少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
在教学中,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
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
比如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应开始注意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中都我会不同程度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教学中能够从教材本身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
例如教识字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以后,然后问学生:“你们都很聪明,能够在生活中学到这么多字,能不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学到这些字的?”学生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看电视学会的,有的说是看报纸学会的,有的说是查字典学会的,等等。
这样,就把学生引到生活中、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语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学生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找机会学习汉字。
这也是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
教学在课本的基础上又有了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探究式学习宁香月中小学电教(下)【2】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陈艳丽学周刊【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王爱国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