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安保总说明

农村公路安保总说明
农村公路安保总说明

总说明书

一、概述

甘谷县双场路口至316国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白家湾,双场路口至316国道道路建于2014年,公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路线长度14.0Km。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路线有多处陡坡、急弯和连续弯道等由于缺少交通安全设施给过往车辆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保障车辆运行的安全,需完善沿线安全防护设施。为此在甘谷县双场路口至316国道段实施安保工程。

1、任务依据

甘谷县双场路口至316国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任务是由甘谷县交通局委托我公司编制的。

2、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号);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

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7)《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

8)《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3、主要工程量

1)标志:28块(含广角镜);

2)钢筋混凝土防撞墩:310块;

3)示警桩:437根/1700m;

4)B级薄壁式钢筋混凝土护栏:575m。

二、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情况

2.1地质、地貌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全县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1.2万人。甘谷属黄土高原地区,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如棋。地势大致由北向南倾斜,南部分水岭地段海拔约在2200~2500m,境内除部分沟道、道有宽自1-3km的阶地分布外,其余基本上是阶高100-300m的黄土丘陵区,黄土厚度一般在15m到数百米以上。就区域特性而言,这里第三纪红色盆地的外貌有所反映。而占据了流域绝大面积的黄土丘陵,所特有的“梁、峁、沟”等基本的地貌形态,也大都与下伏第三系古地形有关。更新世以来,伴随着较大幅度的正向上升运动,侵蚀作用盛行,密布的河谷网,深切150-400m,致使这个区域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之一。

2.2气候

1、气温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

2、降水

甘谷县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春季平均总降水量为100mm,夏季平均总降水量为238.9,降水多为阵雨,且多中、大及暴雨。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31.0mm,

主要集中在9月、10月上旬,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0.8mm。全年一般一月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

3、蒸发量

甘谷县平均蒸发量为1481.5mm,全年中6、7月份蒸发量最大,12月至次年1月份蒸发量最小。

4、地温

据统计,地面温度年平均12.7℃,最热的7月地面平均温度为26.1℃,最冷的1月地面平均温度为-2.6℃。冻土深度:11月出现冻结,2月下旬解冻。冻土的深度随气温的高低和土壤中水分多少而异。

2.3水文概况

甘谷县内河流分支较多,但都是渭河的支流,纵向属渭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渭河、散渡河、西小河、藉河四条。甘谷县境内河流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除渭河外其它河道汇入面积均较小,由于降水年内变差大,形成河道流量年内不均,干旱少雨季节,河流临近干枯;夏秋多雨季节,河水暴涨,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严重。本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年九旱是基本的自然条件。

三、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标准

本项目里程长14.0公里,公路等级为四级公路,在原有道路沿线补充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3.1 设计思路

本设计在全面排查分析交通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路段、不同车辆的不同特点,合理确定技术方案。以《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为依据,遵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对沿线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增设安全警示标志,使过往车辆注意行驶安全,进行标志、护栏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综合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引导、提醒车辆减速为重点,有效降低行车速度,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尽量利用原有设施,注意新建设施与原设施协调配套,同时注意就地取材以降低工程造价。并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整治,并注意避免盲目设防或过度设防。

3.2 设计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完善设施、促进安全、保障畅通、提升效率”为目标,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增强工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先行解决安全风险等级高的路段,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全面提升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1、本工程突出事故多发路段和安全隐患路段的综合治理,提升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针对性、宽容性、创造性”,积极采用路侧宽容改善措施,以达到“安全、经济、有效、实用”的目的。

2、本工程尽量做到与公路自身景观相匹配,不破坏沿线原有自然景观的连续性,并与沿线人文地理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经济关用、美观环保、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并注意与现有设施相配套,保持设计的连续性。

3、开拓创新、因路制宜,结合地域特色,积极采用经过验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施,合理选型、合理选材。

3.3 标志

3.3.1 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表示禁止、限制及相应解除的含义,道路使用者应严格遵守。

3.3.2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表示车辆驾驶人、行人前方有危险的标志。本工程设置的警告标志为交叉路口标志、急弯路标志标志。

急弯路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减速慢行,设置位置为平曲线起点的外面,但不应进入相邻的圆曲线。

交叉路口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谨慎慢行,注意横向来车。本工程主要设置在平面交叉路口距驶入路段30-50m的位置。

3.3.3 地点识别标志

设置在道路沿线经过的学校附近。

3.3.4 地名标志

设在道路沿线经过的市、县、镇、村的边缘处。

3.3.5 标志设置形式及版面设计

1、交通标志的安装形式有单柱式、双柱式2种形式。单、双柱式标志安装高度为下边缘距路面220cm,标志内缘距路面边缘不得小于25cm。

2、标志板面材料采用钢板,板厚2~3mm,大型标志应分块拼接。滑动槽钢采用型钢;标志板与滑动槽钢的连接采用两面焊;标志板与标志立柱以滑动槽钢与螺栓连接;横梁与标志立柱采用无缝钢管,并与基础通过法兰盘用高强螺栓连接,立柱、加劲法兰盘和抱箍均采用A3钢;标志柱顶端用塑料柱帽封盖,其结合部分粘结牢固,以防脱落;外露部分做防锈处理。标志版面图文及底板均贴四级反光膜。反光膜技术标准应符合现行交通行业标准《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2004)的有关规定。

3、标志版面设计以驾驶者在设计速度值以下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全线交通标志采用设计速度20km/h的标准,汉字、阿拉伯数字高25cm,公里符号k、m分别高为汉字的1/2、1/3。为使标志版面美观、醒目,所有标志均根据字高尺寸的大小增设边框。

3.4公路用广角镜

公路用广角镜一般设置于小半径弯道外侧及有效视距不足的的弯道处,易发生由于不能及时发现对向车辆而造成正面碰撞或因避让不及而发生车辆冲出路外事故路段。

3.5安全设施

本公路有少量的安全设施,但已破损严重,不能满足车辆、行人的出行安全,本着安全、实用、经济的原则重新调查,新设置安全设施如下:

3.5.1 防撞墩

钢筋混凝土防撞墩一般设置在路侧净区宽度较小,边坡坡度较陡(≥1:1),车辆驶出以后不能使回公路段,起到安全防护作用。防撞墩外漏部分涂刷白色涂料,迎车面涂以黄黑相间反光油漆。

3.5.2 钢筋混凝土示警桩

钢筋混凝土示警桩主要在公路视距较好,路侧危险程度不高的路段,起诱导视线作用,不具有防撞能力。

3.5.3 B级薄壁式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

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设置在急弯或连续急弯,特别是连续下坡路段小半径曲线的外侧,弯道外侧边坡陡峭,高差大,车辆驶出易导致严重伤亡路段。而且混凝土护栏几乎不变形,维修费用较低。

四、筑路材料

经过实地调查,所有材料均需外购,其中沥青材料为最新的出厂价格。

1、天然砂砾、中(粗)砂、:可在渭河金丰采石场料场购买使用,质量良好,强度稳定,含泥量小,购买后可供工程使用;

2、片(块)石、碎石、砾石:可在渭河金丰采石场料场购买使用,储量丰富、质量好、强度高、有公路运输;

3、水泥:可在二十里铺购买使用,质量好,运输方便;

4、原木、钢材:可在天水市、甘谷县城购买使用,质量好,运输方便;

5、水:在沿线供本工程使用。

五、环境保护工程

本项目实施和投入使用,不可避免带来一些环境保护问题。施工期间注意洒水有效控制粉尘污染环境,以免给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施工结束后应清理干净施工现场的废弃物,施工驻地的生活垃圾要随时清理干净,达到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要求。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根据施工工期安排,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2、为减少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采取边施工边通车的技术施工,施工期间要安排专职交通指挥人员,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3、由于采用半幅施工作业技术,在施工时应使用如下施工安全标志:①前方施工标志;②道路施工标志;③车辆慢行标志;④道路变窄;⑤可变信息标志;⑥附设施工警示灯的护栏;

⑦限速标志;⑧限速、限宽标志;⑨其他安全标志;⑩禁止超车标志。根据交通车流量的组成和车速确定所封闭施工区域的大小,设置合理的绕行路线指示标志,尽可能较小施工与交通的相互影响,减少延误,提高施工区的安全性。所有施工的临时安全设施,在施工完成后必须予以拆除,对公路原有设施造成损害的,应进行还原和修补,由公路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车行驶。

4、其他未明事宜,参考有关规范。

七、施工图预算

一、编制范围

本预算根据甘谷县双场路口至316国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数量编制。

二、编制办法

(一)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2)甘交建[2004]2号《甘肃省公路工程预算补充定额2004》;

(3)公路工程JTG/T B06-03-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4)甘公发[2009]203号《甘肃省省养公路养护维修工程预算编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编制办法》。

(二)人工、材料及有关费用取定

(1)人工费:47.44 元/工日。

(2)有关材料供应价格按甘肃省公路工程定额站发布《二Ο一六年二月份甘肃省公路工程主要外购材料指导价格》、《二Ο一五年第四季度甘肃省公路工程综合外购材料指导价格》天水甘谷地区材料价格取定。

(3)雨季施工增加费、冬季施工增加费、沿高原施工增加费、海施工增加费、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不计。

(4)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费、临时设施费、施工辅助费及企业管理费按《编制办法》计列。

(5)利润费率为4%,税金综合税率为3.22%。

(三)办公和生活家具的购置费未计

(四)其它费用的计取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根据《编制办法》规定不列入预算内。

(2)建设单位管理费以建安费的1.0%计列。

(3)工程监理费按《编制办法》以建安费的2.6%计列。

(4)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按《编制办法》计列,总计:8,636元,其中:勘测设计费:8,636元。

(5)大型专用机械设备购置费、施工机构迁移费、固定资产投资调节费不计。

(6)预备费不计。

三、预算结果

预算金额(元)366,524.00

平均每公里造价(元)26,180.29

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1.1 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范围 1、宁南县倮格乡通乡油路工程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图纸等相关文件。 2、现场考察资料; 3、招标文件规定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4、我单位拥有的机械设备状况、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现场实际情况和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1.2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建设任务。 3、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各道工序施工中,认真自检,严格执行各项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意见,严格管理。 4、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以专业队为基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以达到整体优化目的。 5、实施项目法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等预期目标。 1、2工程概况 宁南县倮格乡通乡油路工程一标段12Km,本段为通往倮格乡的唯一通道,道路修建年代不祥,现由于通行车辆日益增多、养护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路面为泥结碎石,道路路面状况很差,且大坑小凼,晴天车辆通行尚且较为困难,雨天车辆几乎无法通行,严重影响新建乡沿线村民的生产、生活,故对本条道路改建已是势在必行。原路面为泥结碎石,由于原道路经过多年的反复碾压,路基已基本成形,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本次设计平面基本沿老路敷设,纵面线形除个别短坡进行挖填外基本沿原路纵面敷设,利用老路。 1.2.1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宁南县倮格乡通乡油路工程一标段。 2.工程地点:凉山州宁南县倮格乡。 3.工程范围:该路线全长23.95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 4.5米,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本标段为一标段

安保工程工作总结doc

安保工程工作总结 篇一:安保工程监理总结 甘肃省白银公路总段XX年省养干线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ABBX-1、 ABBX-2) 监理工作总结 白银公路总段XX年省养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维修工程项目监理办 甘肃省白银公路总段XX年省养干线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监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和完成工程量情况 本次工程包括G109 线K 1471 + 010 至K 1579 十 000 路段内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组成,长约 107.99 km,G109 线K 1579+ 000 至K 1614 十 400 段、K 1624+ 800 至K 1639 十 988 段, G312 线K 1943 + 596 至K XX 十 596路段内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组成,长约 112.588 km,公路等级为二级。 完成工程量: ABBX-1:热熔型涂料路面标线18938.55㎡。 ABBX-2:热熔型涂料路面标线29802.03㎡。 二、该工程参建单位分别有: 项目建设单位:甘肃省白银公路总段;

设计单位:白银新世纪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所 监理单位:甘肃交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金昌分公司; 施工单位:甘肃康道交通设施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经纬交通工程设施有限公司 三、监理组织和概况: 为了不辜负业主的期望,切实保证工程质量,保证白银公路总段XX年省养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维修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白银公路总段XX年省养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维修工程项目监理办(简 称监理办)。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监理办于XX年8月1日进驻工地,对该工程开始进行监理,监理办设总监1名,全面主持该项工程的监理工作,各标段各设组长1名,监理员1名。并针对各个岗位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职责。 为了在监理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以数据说话,我们狠抓监理队伍自身建设,在进场前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甘肃省省养干线养护维修工程指导意见》等内容,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施工监理的实施 甘肃省白银公路总段XX年省养干线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紧。施工期间,省公路局、总段领导及、项目办在百忙中多次莅临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在对监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 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 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m 最大纵坡: 12% 最短坡长: 40m

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技术对策

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技术对策 发表时间:2017-05-18T09:56:22.2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张丽李凤华 [导读] 摘要:分析公路安保工程实施的社会意义,通过对公路自身不安全因素的识别以及对各项安保技术措施的分析,总结出各种典型情况下的公路安全保障实施对策。 湖北中广公路设计公司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分析公路安保工程实施的社会意义,通过对公路自身不安全因素的识别以及对各项安保技术措施的分析,总结出各种典型情况下的公路安全保障实施对策。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做好公路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公路;安全;工程;技术 1 公路安保工程及其实施意义 我国在上世纪末形成的路网多是早期建设的产物,由于认识和资金的限制,普遍存在着技术指标低、建设质量差、安全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众多的山区公路更是存在着较多急弯、陡坡、长坡、路侧险要等情况,给公路安全运营埋下了较多隐患。 鉴于公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为了消除公路安全隐患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从而提高公路运输水平,交通运输部从2004年起在全国国、省干线公路上组织实施了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简称“公路安保工程”。公路安保工程是对公路上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路段,采用交通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并结合日常养护工作来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的工程。 2 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技术对策 本文拟将路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而重点又以二级及以下等级国、省道和山区公路为主,通过对公路自身各种条件的分析,识别出公路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结合最新安保工程设计理念对各项技术措施分别加以研究,从而归纳出各种典型情况下的公路安全保障实施对策。 2.1 公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公路安全事故中,有70%发生在山区险要和缺乏安全设施的路段。对于国、省道和山区公路,主要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考虑到实施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其通常采用的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如下表1所列。 2.2 公路安保设计新理念 (1)公路本质安全的理念。交通安全事故的本质都与行车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表现在速度太快、速度与路线指标和道路环境不匹配、速度变化不连续不均衡、不同方向不同车型速度差过大等方面,因此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应从控制速度着眼。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张巴公路安保工程评估方案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 工作依据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云交规划(2011)544号文件和交通运输部《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11)182号,以下简称《办法》及部公路局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强全省“十二五”期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规工作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有效争取国家车购税专项资金补助。对墨江县巴公路(XJ11530822)36.510公里安保工程评估。旨在通过运营阶段安全保障设施评价,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对安全有不利影响的地方,提出对策,提升公路行车安全水平,完善公路引导、诱导及安全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死亡率和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保障行车安全提供良好的公路环境,给项目在今后的运营和养护工作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规及文件作为评价依据: 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 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JTJ017—96);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02);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 9)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 10)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JTG D63—2007)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JTG D81-2006); 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细则(JTG/TD81-2006); 14)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1.2 评价容及方法 1.2.1 评价容 根据评价的要求,对墨江县巴公路(XJ11530822)36.510公里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方案进行风险性评估及桥涵结构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对公路上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路段,采用交通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并结合日常养护工作以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容有:事故指标:近三年末发生交通事故路段。 公路指标: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等 其他因素:行人、自行车或环境等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的路段,如:平面交叉、过村庄路段、过城乡接合部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等。 1.2.2 评价方法 以《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的评价方法为基础,基于数据统计及分析的方法,运用多年来积累的农村公路设计经验和新的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思路,结合本项目的主要重点,力争得出全面有效的评价结果。 1.3 评价的工作程序 墨江县巴公路(XJ11530822)是墨江县农村公路网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县农村公路之一,该路线建成于1963年,全长36.510公里,路面为沥青路面1.1公里,泥结碎石路面35.410公里,公路等级为四级。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

浅谈我县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现状与处治措施 提纲 一、概述 二、我县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现状 三、农村公路存在安全隐患多原因分析 四、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处治措施 1.思想重视,组织落实 2.加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3.进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的专项调查 4.总结经验,加快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的实施进程5.因路制宜,合理安排 6.严把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设计、施工和验收关 7.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 8.各级交通部门齐抓共管,完善监管体系 五、针对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不同事故的具体特征的处 治方案 六、结束语

现状与处治措施 杨春华 (晋宁县地方公路管理段) 关键词: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现状与处治措施 一、概述 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是指在农村公路上实施的以“珍爱生命,消除隐患”为目的,旨在消灭公路上存在的事故多发点和事故隐患的工程项目。近几年来,我县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四通八达。截至 2011年底,全县拥有农村公路 751.25公里,其中县公路108.905公里;乡公路405.845公里;村公路236.5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方便了老百姓出行,打破了农村地区的自然封闭状态,拓宽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农村公路建设带来的实惠。但在这些新建的农村公路运行期间发生了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了许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们看到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设臵的必要性、重要性。农村公路是越修越长了,但道路安全隐患却是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由于农

村公路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加之修建时受工程建设资金的限制,许多危险路段未实施安保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通达、通畅和安全。以致于在方便农村各族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通行安全隐患。特别随着农村客运班线开通,安保工程的实施已迫在眉睫。 二、我县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现状 我县地处云南中部,地形以山岭为主,农村公路多分布在山区,路线等级以四级及等外公路为主,路窄、坡陡、弯急、横坡陡峭路段较多。其安保设施布设完善程度不一。修建时间较早或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修建的公路未设安保设施的路段还比较多,随着车辆的增多和群众安全意识的增强,近几年修建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基本满足要求,但也不尽完满,还有一些空白,需进一步增设和完善。已建的安保设施,主要是交通安全标志和护墩,且有的安保设施不规范或已破损毁坏。 三、农村公路存在安全隐患多原因分析 农村公路越修越长,道路安全隐患累积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县农村公路山区较多,山脉连绵起伏,地形高低悬殊,山高谷深,地势险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造成我县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较低,存在不少高填深挖、弯急、坡陡、视距不良等危险路段,导致农村交通条件

一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根据既定的资料,通过对带状地形图的分析,根据地区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等交通部给定的相关规,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 本设计的主要容是:道路线性设计和结构设计,包括正确进行道路的定线,路线平、纵横设计计算、个体工程及概算编制等容。由此圆满完成了北三环二期一级公路的的初步设计。 关键词:一级公路、定线、个体工程、概算编制

ABSTRACT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given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Guangzhou area geology,landform,terrain,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echnical standard of Highway Engineering,specification of the highway route design,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given specific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design is: road linear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including fixed line the correct road, The flat section, profile and cross section design of the route,the individual project and budget etc..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Guangzhou North third ring road two first-class highway preliminary design. Key words:first-class highway; alignment; individual project; budget estimate making.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53+2022--h+y7段施工现场采用环保、消防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方案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150m 最大纵坡:12% 最短坡长:40m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 竖曲线最短长度:20m 路基宽度: 4.5m 路面结构类型:20cm水泥凝土路面 路面横坡: 1.5%单向坡 超高方式:绕公路中线旋转

张巴公路安保工程评估报告范本

张巴公路安保工程 评估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 工作依据 根据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交规划()544号文件和交通运输部《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公路发()182号,以下简称《办法》及部公路局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强全省“十二五”期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有效争取国家车购税专项资金补助。对墨江县张巴公路(XJ11530822)36.510公里安保工程评估。旨在经过运营阶段安全保障设施评价,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对安全有不利影响的地方,提出对策,提升公路行车安全水平,完善公路引导、诱导及安全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死亡率和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保障行车安全提供良好的公路环境,给项目在今后的运营和养护工作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规范及文件作为评价依据: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9)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 10)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 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 ); 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细则(JTG/TD81- ); 14)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1.2 评价内容及方法 1.2.1 评价内容 根据评价的要求,对墨江县张巴公路(XJ11530822)36.510公里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方案进行风险性评估及桥涵结构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对公路上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路段,采用交通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并结合日常养护工作以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事故指标:近三年内末发生交通事故路段。 公路指标: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等 其它因素:行人、自行车或环境等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的路段,如:平面交叉、过村庄路段、过城乡接合部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等。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方案》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方案 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公路交通参与者——人的生命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长期以来,受资金、环境、理念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公路交通在数量和规模得到快速增长和扩大的同时,在质量和功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还不能全面适应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早期建成的山区公路坡陡弯急、傍沟临涧,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事故频发,无法满足公众的安全期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公路设施的服务水平,保障行车安全。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国省干线公路上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为保证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突出功能性、服务性,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畅通、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充分发挥各级交通部门的积极性;坚持技术创新,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二、实施目标及工作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特别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这对新时期的公路交通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丰富了公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内涵。通过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力求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提高行车安全水平,让群众走得安心。 (二)提升交通行业的管理理念,加强公路基础设施的通行和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走得舒心。 (三)在全社会树立和维护交通部门是一个负责任行业的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公众和其它部门的认同感、信任感,让群众走得放心。

最新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广州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XX至XX二级公路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别道路与桥梁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9日 教务处制

摘要:本设计是XX至XX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方案设计, 公路全长1836.286米。设计要求在给定的1:2000的带状地形图上,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平纵横配合与地形特点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后对所选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关键词:道路等级,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rom JIA NAN to FENG JIANG of hills area Class II highway design. The highway is whole long 1836.286 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 given band of 1:2000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set, considered-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alignment,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election than the selected programme-ping, vertical, Wang design, road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embankment road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a roadbed design,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s design), Pavement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but also given the relevant forms and drawings. Keywords: road-grade,alignment,flat surface design,longitudinal section,horizontal section,roadbed,pavement,design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001]

总说明书 1、概述 本路段为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之一,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总里程2.606Km。 1.1道路现状 现状道路为非等级路,总长为2.606Km。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20cm,无路面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面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骨等,现状如下: 露骨破碎板 根据“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16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1.2.1 任务依据 l、《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 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工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方面,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路基方面,侧重于沿线填土调查;料场方面,积极与保定市徐水区交通局以及地方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与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先行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项目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 1.3.1本路段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

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技术

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村发展就要先开发公路,只有公路顺畅,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副产品业、旅游业等项目的发展,更需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但是在农村公路工程进度加快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比如部分地区安全设施不够完善甚至缺少安全设备,一些农村公路的设计上不科学、公路工程质量不合格、修建的公路不符合设计预算等。这就导致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产生不良隐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山区公路,山区公路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极高,人们容易受到生命安全以及经济损失。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 1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 农村公路的修建工程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设计上不能以规范的施工标准设计整体的农村公路施工方案,施工单位缺少整体意识,不注重农村公路的修建,大多数的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这就导致在农村公路整体方案设计时,设计人员能力不足,无法在农村公路设计上考虑地形、环境等因素,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特殊条件的施工方案,如果施工单位的技术能力不过关,无法将现代化施工标准应用到工程中,施工流程、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施

工管理等都不达标,直接导致了农村公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直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1.2公路修养资金不足 农村的自然条件环境不同于城市。因此,在进行农村公路修建时,应该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再进行施工设计,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存在复杂性这一特点,农村公路的路线由于受到地形影响极为复杂,在农村公路修建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在这些危险路段要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路况的安全。但是,我国对许多地方单位进行农村公路修建项目进行的投资资金并不充裕,导致农村公路的修建十分紧张,在其他工程上的投资就更少了,比如安保工作的投资预算也是不足的,还有公路的养护工程也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隐患。 1.3缺少规范施工指标 农村公路的设计方案往往不是单独完成,大多由施工设计人员通过借鉴其他的相关设计方案与思路再进行设计施工。因此,在公路实际投用中会有与实际交通情况不相符的状况出现,导致交通中出现不安定因素。同时,设计施工中缺少科学的指导与管理也是农村公路质量不合格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农村公路安全问题的发生。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没有严格的、规范的施工指标,施工单位按

公路设计说明书

胡—熊公路AB段设计说明书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胡—熊公路AB段的初步设计。设计参考资料:该段公路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位于微丘地段;起点设计高程99米,终点设计高程111米,起终边方位不受限制,且不考虑水位的影响。 为顺利完成这次设计任务,我们分一下四个阶段依次完成:(1)选择路线方案;(2)公路平面设计;(3)公路纵断面设计;(4)公路横断面设计;(5)设计说明书编写。 本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作为设计《标准》。 第一节路线方案选择 在路线方案选择中,根据《标准》190页丘陵区选线中的原则,充分考虑胡—熊公路所经过的地形区,初步确定了两条路线(如路线方案设计图所示)。其中,方案甲为选中方案,方案乙为备选方案。 选择方案甲为施工方案的原因如下: (1)根据《标准》中丘陵地区路线布设原则,微丘地形不应迁就微小地形导致线性迂回曲折。方案甲与方案乙比较,线形直捷,路程较短,符合设计原则; (2)综合考虑是施工过程中挖方填方的均衡,方案甲优于方案乙;在方案甲中挖方段主要在K0+050.00、K0+300.00—

K0+350.00段、K0+489.90—K0+539.90段;填方段主要在K0+100.00处、K0+350.00—K0+489.90段;填方量稍多于挖方量,而且填挖方点之间距离近便于移挖作填,符合《标准》125页中土石方调配的原则;而方案乙中挖方量少,填方量大,无法做法填挖的均衡。 综上两点,选择方案甲为施工方案。 第二节公路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比例尺选用1:2500;根据已知控制点 (X633400,Y3401400),用纸上作图的原理确定起点A 和终点B 的坐标。A 到JD 的距离是450m,B 到JD 的距离为216.4m. 该路段以三级公路《标准》进行修建,考虑到以后的发展,用60km\h 作为其设计车速;在K0+446.95处设置转弯。据《标准》36页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中的规定,确定转弯处圆曲线的半径为200m ;根据《标准》41页最小缓和曲线的长度计算公式:L S (min )=0.0214 v 3Rαs 计算的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为42.02m , 在施工及后续计算中取L s =50m 。其余圆曲线要素计算过程如下: (1)在图中量出JD1点的方位角α=39°;缓和曲线对应的角度β=L s /2R=7.2°,则圆心角α0=α-2β=24.6°; (2)在插入圆曲线后,切线会相应增加,圆曲线会内移。 圆曲线内移值:P=L s 224R =0.5m 切线增量值:q= L S 2 ? R 3 240×R 2 =25m (3)圆曲线要素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