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用
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用
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效用金融学付玉峰一.引言1.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2.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都始终贯彻着计划经济的思想,全部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取得的。
效仿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建设的方法,确立了高度集中和高度计划的建设办法。
但显然 这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它在创造了一定经济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失误并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3.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市场经济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我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共的领导、共同富裕相联系就成了中国特色。
4.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虽然是自发的,但却是有秩序的,它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实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中参与活动的人,都力图追求个人的利益,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促进社会利益。
因此,市场机制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但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别的机制不可代替的功能。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西方经济学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具体影响,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与挑战。
一、市场经济理论的引入与推动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市场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会更加高效。
在中国经济改革初期,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特别是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在引入市场化改革方案时,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优点,并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供给需求理论对中国需求侧改革的启示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理论对中国的需求侧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供给需求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价格由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决定。
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整也成为了重要的改革目标之一。
政府通过改革价格机制、加强市场竞争等手段,推动了中国市场供需关系的正常运行,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新古典经济学对中国资源配置的启示新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其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密切相关。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效率和均衡的资源配置,鼓励将资源优先配置给效用较高的领域。
中国在经济改革中也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实践中发现,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进行行政干预,特别是在战略产业方面,进行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保证国家整体资源配置方向的合理性。
四、制度经济学与中国改革的结合制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与中国改革相结合的重要理论,其主张通过改革制度来改变经济行为。
在中国经济改革中,政府的改革举措既包括市场化改革,也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
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为中国政府在改革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改革路径。
在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经济学基础-简答论述题参考资料
2010年经济学基础简答论述参考题1.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P10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该矛盾要求我们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21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是:1.公有制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客观要求的最基本的所有制形式;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定性条件;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总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简述全民所有制的地位与作用。
P23答: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公有制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其作用具体表现在:1.它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2.它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3.他是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4.他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4.股份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P25答:1.产权清晰,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2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3.实行有限责任制,降低了投资风险。
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P39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先通过企业参与社会消费品分配,再有企业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分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是采取货币工资形式。
6.简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46答:1.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2.两者矛盾性表现在:(1)一方面,提高效率,就必须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产生社会不公平的问题;(2)另一方面,缩小收入差距又会降低经济效益;3.两者又是相互统一的,表现在:(1)提高效益,创造了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2)坚持公平,又能为效率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论述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财政学》作业论述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系别:财政金融系专业班级:金融11-2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 指导老师:***山东科技大学目录1政府1.1政府的概念1.2有关政府的讨论1.3 政府活动1.4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其原因2市场2.1市场的概念2.2有关市场的讨论2.3市场活动2.4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原因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3.1中国与西方经济发展过程的探索3.2政府与市场各自发挥的作用3.3个人的观点论述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中议论的焦点。
本文结合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与政府对经济调节的特点,论述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关键词:政府市场关系1政府1.1政府的概念:政府是在一国范围内,拥有社会公共权力,掌管社会公共事务并依据一定行政原则行动的政治组织。
1.2有关政府的讨论(1)政府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政府是该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只有在有助于社会目标的实现时才有价值。
这些目标有政府来决定。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过多的强调政府的利益,即在利益分配上坚持先国家,再集体,最后才是个人的观点,这实际上是一种有机体的政府观。
(2)政府机械论:政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而创立的东西,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没有了个人,也就没有了政府。
(3)政府契约论:国家的产生是因为人们为了摆脱丛林式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状态,社会中的个人经过谈判。
签订契约成立国家,保护各自的利益。
国家是公民之间自由达成契约的结果。
(4)诺思的国家理论: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
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的国家;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了掠夺性的国家。
1.3政府活动(1)提供法律制度。
(2)政府生产政府直接经营铁路,电力,学校,广播电视等部门。
(3)影响私人生产:补贴与税收,如农业税,农业补贴;政府贷款,如政策性贷款。
试谈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借鉴(doc 8页)
试谈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借鉴(doc 8页)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借鉴摘要经济模式作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研究。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确立适宜的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
有必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后发优势,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中成功的运作方式。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经济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一、经济模式概念辨析孔夫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使我们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正名",即对于文章所探讨的概念的本质特点、范围和层面,进行层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管理、调节国民经济的体系、方式、方法的总称。
经济体制受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和制约,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体现,因不同国情及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而异。
经济模型是用数学方法对经济现象的解释。
经济模式是建立在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介于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型之间的一种经济发展定式,经济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对现行经济进行抽象而得到的比较特色的东西。
经济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形成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
如国外许多文献中,经济发展模式甚至被视为经济发展道路的同义词,如development model,development pattern,development path或form ofdevelopment,反映一国发展的轨迹。
因此,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模式的中心内容就是分析人均GDP的发展趋势和GNP内部的各种组成部分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及其收入分配关系;经济发展模式也注重探索市场运作方式和手段;研究政府与企业及市场的关系。
二、发达国家的几种基本市场经济模式发达国家在世界上较早的建立了市场经济,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借鉴摘要经济模式作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研究。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确立适宜的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
有必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后发优势,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中成功的运作方式。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经济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一、经济模式概念辨析孔夫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使我们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正名",即对于文章所探讨的概念的本质特点、范围和层面,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范。
1.概念辨析为了清楚地认识和科学地把握经济模式的本质特征,我们把与经济模式概念相近的几个概念加以分析。
(1)经济制度:又称"社会经济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即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2)经济体制: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决策并执行有关生产、收入和消费决策的一组机制和制度,任何经济体制都是由决策结构、经营结构和动力结构组成的。
(3)经济模型: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关系进行抽象的、简化的表达。
表达方式可以是一张图、一个统计表或数学方程式。
因为所采用的基本上是数学方法,所以常称为"经济数学模型"。
(4)经济模式:各种经济成份的构成形式和调节经济运行机制的一定式样,是撇开经济活动中的次要因素和细节,对现实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框架和原则所作的抽象;也可以是对国民经济基本运行规则、增长类型以及主要经济政策在理论上的一种设计和构造。
前者属于实证研究范畴的经济模式,后者是规范研究范畴的经济模式。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经济制度决定一国的性质,是社会经济深层次的东西,与政治关系较为紧密,具有稳定性。
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往往把经济制度看作象太阳系、河流系统、第1页共7页生物系统、机器系统等等一样的自然物质系统。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史:五次转型
传统上对于“旧社会”有个官定的说法曰“半封建 半殖民地社会”。“半殖民地” 意味着 “半独 立”, 而“半封建” 意味着“半资本主义”。 1949年以后“半独立”变成了全独立,“半资本主 义”却没有变成全资本主义,相反外国资本、民间 私人资本都为国有、公有资本所代替,在农村则消 灭了地主租佃制,于是“半资”、“半封”都为国 家社会主义体制所取代。 但是所有这些过程并非开始于1949…划定 抗战前中国主张、抗战后曾部分控制
中以 喜 缅西 马 段( 拉 以“ 雅 外麦 山 )克 以 地马 南 区洪 、 的线 高 重” 黎 要中 贡 性印 山 、
中国工业资本属性结构变化(%,按1936 年不变价格计算,不含东北与台湾) 年份 外国资本 民营资本 1936 61.4 32.81 1946 32.8 21.97
中国外贸进口构成(%)
1893
0.6 20.8 42.5
1936
6.1
51.4
78.6
直接消费品
其他投资品
机器
内忧外患中的艰难增长
从甲午当年(1894)到193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从42.493亿两增至192.252亿两,净增了3.52倍。 同一时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增加1.98倍。中国的 人均GDP则由1894年的10.2两增至1930年的40.8两, 平均每18年翻一番。而在1890年以前的长达70年间, 中国的人均GDP总共只增长了17.6%。 而且这种增长呈加速度态势:1887-1920年间中国 GDP每年平均增长3.55%,1920-1931年间年均 增长率已提高到5.62%。尽管横向比较,中国经济 的国际地位仍然十分可怜,然而纵向对比,这个时 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能说是慢的,它高于大多 数发达国家,也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幅度, 更远远高于印度这类我们通常喜欢比较的发展中大 国。
浅谈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
定经济 发展 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我 国的经济市场发展过程 中的方 向指针 。本篇文章对转轨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调控政策特点进行 了全面详 细的分
析, 利用各种不 同的实验 、 假设来 为当前我 国经济发展趋势提供更 为合理 的认 识依据 。 关键词 : MF 模型 财政政策 货 币政策 转轨经济
、
经济调控政策 的监理 背景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政
策所产生效率的研究工作分析在不断加强 , 总体来说 , 现 目前的市场经济 调 控 中主要可 以区分 为货 币供应量的实际增长率和现 目 前 的一次性永久变动 实际产 出增加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其实际的利用率在当前工作过程
科 学 理 论
科 学与财 富
国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 浅谈转轨经济背景下中
常 悦 辉
摘
( 齐齐哈尔港华燃气 有限公司 黑龙江 齐齐 哈尔 1 6 1 0 0 0 ) 要: 当前, 我国的市场经济 正在 从传统 的计划 经济体 制转变成为市 场经济 体制, 而经济 调控政策则在这个过程 中起着平抑市场经济周期波动 、 稳
自从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至今 已经经 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 而在这 三十年中,我 国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专项 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市场发展 体制 , 这个时期, 被称之为经济转轨 时期 , 也 是我国经济市场在发展过程 中 的一个重大转变 。在这个过程 中,我国的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蓬勃 发展 时 期, 取得 了为世界所瞩 目的骄人成绩。 但是对我国近 些年来 的市场经济发展
观察来看, 我 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是波澜起伏 , 经历 了多次跌宕起伏 。而造成 这些不稳定因素 出现 的主要原因较多 ,不仅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所 产生的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逐渐增加,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与实践,包括主要的经济学派别如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等。
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经验,中国得以借鉴和应用其中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理念的引入西方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调市场的有效配置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引入市场经济理念,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的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市场经济的原则,如供需决定价格、市场竞争推动效率等,帮助中国确立了市场化经济体系,并在企业管理、市场监管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
二、投资者保护和公司治理制度的改进西方经济学强调投资者保护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理论和制度安排。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借鉴了西方经济学关于投资者保护和公司治理的经验,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例如,中国证券法的修改,加强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公司治理规范的完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信誉度。
这些改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作用西方经济学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紧密关注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实践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例如,在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如调整利率、调控信贷投放;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财政政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为中国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市场经济理念的引入、投资者保护和公司治理制度的改进,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作用,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借鉴。
市场驱动与国家发展的利弊
市场驱动与国家发展的利弊作者:芮文璐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市场制度的供給提供了经济整合良好的大环境。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全国的经济改革而言,三大区域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端,这三个区域虽然没有机制性制度的框架,但彼此间的高度政治信赖和频繁的内部协调就是一种隐性的、非正式性的制度框架。
这三大区域的区域经济整合会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大量的资金来自于这个区域内部,而非来自于区域外部,这样就保证了这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的持久动力。
产业结构互补,也使区域经济整合达到了一种自我强化的效应,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市场政府经济一、研究背景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
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由于国际机构的总部和美国财政部都在华盛顿,加之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因此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根本的区别在于,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能保持独立自主。
纵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扩大资料来源与商品市场的手段是抢夺对某一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控制权。
最初采取硬的一手,即直接使用武力推行殖民主义,侵占别国领土、资源。
资本主义无法再以武力扩张后,只好采取软的一手,在全球化的幌子下,以巨额投资、经济援助来引诱发展中国家按照西方游戏规则行事,再以信息化的金融手段快进快出搞垮其经济,然后通过新一轮附加了更为苛刻条件的经济援助来控制其经济命脉。
中国的发展经验也证明,独立自主,依照国情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盲从于西方的某种“经典”理论,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发展道路。
二、两种力量的利弊1.市场驱动:由下而上的拉动力市场的力量代表底层的力量或民间的力量,意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自发性的互动力量,行为者包含了民营企业、个人以及民间经济团体等,基于市场的因素所进行的投资、贸易等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完全不是出自政府单位的规划或制度安排。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
,
。
在所有制 方 面 调 整 了 人 民公 社体
。
制 恢 复 自留 地 和 家 庭 副 业 开 放 农 贸市 场 等
,
这次调 整 虽 然提供 了 不少有 益
。
的 经 验 但 没 有 从 根本 上触 动 原有 的 经 济 体 制
、 、
“
文 化 大 革命 时期 我 国 经 济
。
”
,
体 制 的 变 动 是 在极 不 正 常 的 政 治 经 济 和 社 会 环 境 下 进 行 的
典 著 作 中没有 在 以 往 的 社 会 主 义 模 式 中没 有 在 过 去 和 现 代 的 西 方
国 家也 没 有 只 有 在 我 们 现 阶 段 的 中 国 得 以 实 现 是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伟
, ,
,
,
大创 举
。
∀ 关键 词 !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马 克 思 的 辩 证唯 物 主 义 认为 事 物 是 运 动 的 发 展 变 化 才 是 永 恒 的
, ,
而要 把 有 限 的 社 会 资 源
合 理 地 配 置 起 来 发挥 它 的 最 大 的 效 用 建 立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经 济 体 制 就 成 为 关
系 全 局 的 大事 情
。
受 传 统理论 思 想 的 束 缚 和 历史 条 指令 性 计 划 进 行 资 源 配 置 的 历 史
,
,
。
那些
。
把 事 物 视 为 一成 不 变 或 以 个 人 意 志 阻 碍 事 物 发 展 的 做 法 无 不 以 失 败 告 终 们 从 事 的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建设 也是 一 种 事 物 它 当然 也 要 遵 循这 个 规律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有的影响摘要:在我国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未攻克的最后一块价格堡垒。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利率亦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率市场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主要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影响一、利率市场化内涵、意义及其相关因素(一)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第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第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
第四,政府(或央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我国的资源配制效率;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轨;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使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利用利率变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利率市场化能够推进货币市场的发育和金融创新的活跃,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使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具有更强的导向作用,进而抑制非正式金融活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制的完善是进行利率改革的基础。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高低变化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没有一个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存在一个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利率市场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
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同业拆借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和以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为主的长期资金市场。
我国的资金市场还未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各子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市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市场的效率和管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市场的规模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
第二,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中国政府参与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的警醒:中国政府参与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东莞模式”与“次贷危机”摘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的双重调节。
本文将从我国的“东莞模式”与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入手,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为何要干预经济、政府在经济干预中的“度”以及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四个方面阐述中国政府参与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宏观调控、供需平衡、服务型政府正文一.案例分析1.“东莞模式”的运营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国民经济的各项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东莞模式”一直被视为中国新企业模式及加工业成功的典范,其“两头引进,中间加工”的方式成功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社会生产价值和社会财富。
据统计。
在“东莞模式”的全盛时期,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电子零件都产于东莞,“世界工厂”的称号货真价实。
然而,在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
“东莞模式”在此次经济活动中遇到强力阻击,因为中国建工业企业大部分缺少自己的核心专利与核心技术,中国只是产品的中间材料聚集地,企业在加工环节投入大量劳动力,因为缺少专利和技术,所有价值都集中在外资销售环节上。
而当美国人开始一直消费后,中国率先倒闭的就是东莞的玩具厂。
中国政府责无旁贷的在经济危机的浪潮中迎难而上,要掌控好市场发展的走向,更要处理好市场转型中的种种问题,政府站在了主导者和协调者的位置上。
2.华尔街次贷危机华尔街经融危机最初从房地产行业开始,随后蔓延到金融企业。
这场危机的根源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行业从2006年开始降温,房地产价格大跌,房价贬值约为40%左右,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的人始料未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水面;二是经融机构推波助澜,经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竞相房地产的证券和债券,炒的扩大化波及全球经济;三是宏观调控不当,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因素方面政府忽视了房产泡沫,长时间维持低利率政策,是政策的失误与华尔街的过分导致了这场经济风暴。
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钟摆”的轨迹
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钟摆”的轨迹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发展历程可以被描述为一个钟摆式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回到计划经济,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这一历程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积累。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审视中国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学理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学理论主要受苏联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奠定了计划经济的基础。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计划经济的核心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也主要围绕着中央计划和资源配置展开,生产力理论、价值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都是围绕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的。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学理论主要强调国家主导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将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认为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如何发挥国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展开的。
这一阶段的经济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杨尚昆、李寿先等,他们通过对苏联经验的总结和吸收,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理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市场经济理论逐渐成为主流。
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张市场机制的发挥,认为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一理论思想是受西方现代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启发,主要包括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
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吸收和研究,中国经济学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包括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旨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经济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如市场失灵、产权不清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就需要中国经济学理论对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市场经济有效性分析
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分析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是一个反复被论证的问题。
何为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的有效性是怎样发挥它的作用?本文将试从市场有效性的前提,逻辑,标准,弊端及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这几个方面分析市场的有效性。
由于本文是我对大家小班讨论课上讨论的一些内容的总结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些方面理论不足或者有些错误,还请大家见谅。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而有别于计划经济的一种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良好的作用。
需要各方面的条件。
1.信息的充分性和对称性。
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问题,但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便在于价格机制,市场经济能过通过价格的波动,及时的反应出市场各个方面的信息,而且这种传递信息的成本往往非常小,从而使最大限度的是各个经济人获得最基本最全面的市场信息,同时花费的成本也最小。
2.诚实守信的道德约束。
我们可以看出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由于大家的交易是建立在各种契约以及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依靠欺诈的模式是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这种收益是短期的。
依靠损害别人的利益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是不可能长久的,市场中每个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市场经济的优势之一便是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会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市场经济的底线便是利己不损人。
这样,便降低了大家违约的风险。
3.公平公正的是社会环境。
公平公正的环境是为了确保市场是可以自进入和退出,市场的竞争是充分有效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同等的权利。
可以说,公平公正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通过维系整个经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4.社会化分工。
社会化的分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小农经济时代的家庭分工大多是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以市场发展也非常缓慢。
社会化的分工,带来产量极大地提高,从而促进交换的发展。
现代社会GDP的衡量都是从交换的方面考量的,没有用于交换的产品,或者我们说不是通过社会分工产生的产品,甚至都来有被计入社会财富的增加。
中国老龄人口的消费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的结论 。随 着老年人 口消费总量的上升 , 社会必将 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 发展老年服务产 业, 所有这些必将对我 国消费结构 以及 产业结构
的 变 动 产 生深 远 的 影 响 。
【 关键词】 人 口 老龄化 ; 经济发展 ; 影响
一
、
问题 提 出 的 背 景
这样人才能—代代继续。即人的社会价值是在一生中连续创造的, 每一个
中国老龄人 口的消费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 济 论 坛
中 国老 龄 人 口的 消费 市场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章 倩 7 06 ) 10 2 ( 西 师 范 大 学 陕 西 西安 陕
【 摘
要】 本文从我 国人 口老龄化 的趋势 出发 , 通过时老龄 产业进行分析 , 出老龄人 口不但 不会 阻碍经济发展 , 得 而且会促 进经济发展
,
二、 老龄 人 口对 于 消 费 的影 响
三 、 龄人 口的 消 费 市 场 老
关 于老龄人 口与 消费关 系 , 应该从 老年人 口负担 的方 面来 看。 还 随着老年人口消费总量的上升 , 老年消费品需求量增大的 同时 , 人 莫迪格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 : 在人生的第一阶段 , 即当人 们年轻 们的消费结构 、 消费偏好、 消费市场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 , 适应老龄化 、
理: 人们一般将可用于消费的财富在一生中平均使用 , 他们在有赚 钱能
针对老年人 自身需要的产品与服 务如老年 服装 、 食品 、 保健 品、 娱乐等 的消费 需求将越来越大。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自觉和不 自觉地吸 引更多的人从事老年产业研 究, 开发老年消费市场 , 从而引发整个产业 结构 的调整与变迁。这样 , 社会必将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 、 扩大其活
从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
6 0多万 未稳定解 决温饱 发展条件 , 造成发达地区更 发达、 困 贫 时, 我们也 必须看 到市场失灵 给我 国 外 ,还有 5 0 带来的各种问题。本 文拟从市场失灵 的低 收入贫 困人 口, 按领取 城镇最低 地区更贫 困的恶性循环 。城乡之间尤
的 角 度 , 析 我 国 居 民收 入 差 距 拉 大 生活保 障人数 计算 ,0 3年城市贫 困 其 如 此 。 分 20
尹 亚 红
提供较 少 的公共 产 平 以及经 济 的波 动与失衡 等 。因此 , 饱 的贫 困人 口为 2 0 人 ,而且 贫 的公 共产 品成本 , 90万
新 0万 在看 到市 场经 济 体制 改革 成 就 的 同 困人 口规 模 首 次 反 弹 , 增 8 。此 品。从而进一步异化不 同地区的经济
至 20 0 4年 的 1 6 1 3 5 5亿元,增长速 度 扩大。据有关专 家估计 , 上世纪 9 0年 在 经 济 发 达 地 从 20 0 0年 的 8 增 至 20 % 0 4年 的 代初 ,0 1%的人掌 握 6 %的有 价证 券 区和 经 济 落 后 0
95 , 均 增 速 8 , 均 G P达 到 和银 行存 款 ;0年 代 中 ,0 .% 平 % 人 D 9 2 %的人 拥 地 区 , 是 由 于 正
局, 竞争机 制将不再 起作用 。换 句话
( ) 一 马太效 应的存 在。市场 机 说 , 自然垄断形成后 , 在 市场机制将不
0万 在 市场经济 条件下 , 市场 机制在 配置 计 ,我 国 年 收 入 在 1 元 以 上 者 有 够 承 受 较 高 的
资源 的过程 中,存 在着种种 缺陷 , 从 千万 户 , 个人家庭财 产在 10万 元 以 公共 产品成本 , 0 而完 全依 赖市 场机 制 并不 能 实现 资 上 的 有 百 万 户 。由 于 收入 分 配 严 重 不 提 供 较 多 的 公 而经济 源配置 的最优 ( “ 即 帕累托最优”) 公 ,因而 导致我 国贫 困人 口不 断增 共产品 , 。 其主要领 域包括公 共产 品提 供 、 外部 加 , 根据 国家统计局 和 国务 院扶贫办 落 后 地 区居 民 效 应克服 、 自然 垄 断 、 入分 配不 公 的数据 ,0 3年底 ,我 国 尚未解决温 只 能 承 受 较 低 收 20
国家效用、非国有制经济发展和前后阶段改革的划分
根 据新 制 度经 济 学理 论 , 国家也 是一 个有 自身 效 用 的组 织 , 者认 为 , 国家 的效 用 函数 中 , 权 笔 在 政
圜
20 年 5 O9 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第7 第3 卷 期
二、 国家 效用 与非 国有 制经 济的发 展
是 为 了 满 足社 会 稳 定 、 政权 存 续 的效 用 , 么 随 着 那 非 国有 经 济 的壮 大 , 国有经 济 占经 济 总量 份额 的 下 降 , 国有 经 济 的衰 退 或大 规模 变 革 不再 对社 会 稳 当
本 文将 在述 评 他人 思 想 的基 础 上 。 立起 国家 效用 建
中 国 的经 济 转 轨 已经 从 前 转 轨 期 进 人 了 以经 济 体 制 巩 固与 完善 为主 要 内容 的后转 轨 期 , 划分 的标 其
准 有两 个 : 革 的内容 和 市 场化 程度 。前 转轨 期 确 改
蜀藩豳
怎
。 期
JaHie 经Oi oluUr0 院报 u bn湖 fnc mfei. 0s 0 s 济 m V ̄E 学 北c 学
国家效 用 、 国有制 经 济发 展 和 非 前 后阶段改革 的划 分
耿 同劲 ( 郑州大学 商 学院, 郑州 40o) 河南 501
摘 要 : 国 有 经 济 与 国 有 经 济 的相 对 比重 不仅 影 响 经 济体 制 改 革 的 成 败 , 决 定 作 为 现 代 经 济 核 心 的金 融 非 也 由计 划 向 市 场 的转 变 , 制 约 着 政 治 体制 改革 。 据 非 国 有 经 济 与 国有 经 济 的相 对 比 重 , 以 2 0  ̄ O 5年 为 界 , 也 根 可 0420
要 对 波 澜 壮 阔 的改 革 作 一 个 准 确 而 合 理 的划 分 , 先 需要 解 决划 分 标 准 的 问题 。依 据 不 同 的标 首 准 , 以将 改 革 划分 为 两 个 或若 干 个截 然 不 同 的 阶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减少政府干预, 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 3、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程。 4、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改革, 为多种所有 制企业共付玉峰
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用
一、引言
1、市场经济 2、计划经济 3、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三、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引言
1、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是一种经济 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 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 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2、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 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 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用 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产品的数量、品种、 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 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
(二)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十 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 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 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 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邓小平 在1992年春的南方讲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是计划多 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 计划”等观点。之后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模式是市场经济”,提出“正确把握与处理计划与市场 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1993年春, 市场经济被载入宪法。
当然, 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一样, 市场化改革 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正 如2007 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所总结的, 突出的表 现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城乡、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 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 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 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 多, 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问题比较突出, 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 严重。
2、 带来了利益分配机制和格局的演化, 促进 了就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经 济利益的分配是以国家为本位的。但是随 着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利益分配机制不 再是国家行政命令一统天下, 而是越来越多 的依靠市场经济原则来决定利益分配。
3、使得中国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合作中来, 有利于 中国的经济增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获得了比开放前更丰 富的技术、制度和资源。同时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 还表现为分工和专业化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而 且分工与专业化本身具有 自我繁殖!的能力,它又将带来新的 分工与专业化, 从而使经济增长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改革开 放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为微观经济发展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照系, 有助于冲击长期闭关锁国给企业 和国民带来的落后的思维方式, 使我国逐步回归到国际社会 中去, 从而更深层次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 场经济。中国特色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本身没有阶级 性但我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共的领导、共 同富裕相联系就成了中国特色。 4、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 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我国经济成分从单一走向多 元, 资源配置的主体和机制都发生了转变,经 济 水 平显著提升。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增加, 使一部分产 权明晰化, 使得部分经济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真 正的产权; 同时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打破了国有经 济的垄断, 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作用。而在现有的 经济条件下, 市场经济是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 它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方式, 使得经济主 体的主观努力程度得到提高, 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