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绿地系统规划情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活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2.绿道: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自然走廊(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和人工的各类绿色要素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红线: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道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大类13中类11小类(p69)·服务半径: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带状公园位于规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一般不小于8m·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第四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实现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a吸收有毒气体b净化水体c净化土壤d减轻放射性污染f滞土减尘作用e改善城市小气候g减噪作用h杀菌作用I环境监测作用j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筑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5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观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阶段2.分区规划阶段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观赏性,供人们休闲、游览、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分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游览绿地的出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界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1994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景规划范围,编制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依托⾃然⽔⾻架,建⽴绿⾊⽣态空间以⼀⼼、三环、三楔、三园、七带和众多⼤⼩不等的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嘉兴独特的⽣态绿地络结构。
⼀⼼:指南湖、西南湖组合形成的城市绿⼼。
三环:沿环城河建设的环城绿带是嘉兴古城格局原外城边界;沿中环红线外侧各控制20⽶绿带形成城市景观⼤道;沿外环河控制300-500⽶绿带为城市的外围⽣态环。
三园:指南湖风景名胜公园、相家荡公园和穆湖溪公园。
三楔:指城市东、南、西北向规划控制3⽚楔⼊城市中⼼区的绿楔。
七带:沿城市七⼤放射⽔系两岸布置进深30⽶以上绿带。
⼆、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特⾊园林景观规划突出体现绿化的⽣态性与⽂化性,通过绿地与⽔系的有机结合,形成城、⽔、绿相互交融的园林景观。
营造⼤型⽣态基质:保护和恢复城市3⽚绿|考试|⼤|楔的⽣态环境,严格实施城市外环绿带建设,通过河道和道路与郊外⽥园及城市内部绿地相互融通,向城市导⼊绿⾊⾃然景观和清新⽓流。
建⽴绿⾊廊道络:依托城市“⼆环、三湖、七放射”⽔⾻架,构筑各具特⾊的绿化景观带;结合⽔系建设城市道路,通过绿化处理,形成通畅的绿⾊景观廊道。
设置特⾊城市⽚区:利⽤河道将城市划分为九个⽚区,通过绿化体现各个⽚区的园林景观特⾊。
控制河道界⾯景观:包括绿线、蓝线控制。
通过修复岸线、植树造林、拆除建筑、破墙还绿、限制建筑⾼度等⽅法进⾏控制,绿地率达40%以上。
组建历史景观轴:以⼦城为核⼼,形成南湖——⼦城——穆湖溪古城和运河历史景观带。
三、重视⽣态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态建设:按⽣态学原则,结合城市外围⽥园风光,并在城市内部(在绿楔、绿带、公园内,沿着修复的河、湖、湿地和滨⽔岸线)绿予⾃然⽣物若⼲⽚⾃然环境。
⽣态种植:以种植树⽊为主,⼤量采⽤乡⼟树种,重视⽣物多样性,强调地被和空间⽣态群落合理配置。
⽣态效益:在满⾜城市绿地主要功能的同时,引⼊经济价值⾼的⽣物,使绿地和⽔资源获得叠加效益。
东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东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规划期限2010—2020年二、规划目标按照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乡统筹、综合协调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强化城市组团绿化发展,实施“森林围城”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战略,实现“森林、碧水、绿脉、蓝天”的景观生态格局,将东营建设成宜居宜业的开放型、生态型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三、规划指标规划至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达到21.7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到43%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四、市域景观生态系统协调规划规划至2020年,市域形成“一心、两副、三带、四片”的“油州+绿洲”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一心:指黄河水城。
两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孙武湖湿地保护区。
三带:黄河河流廊道生态控制带、渤海滩涂生态控制带、历史走廊带。
四片:四片是指西南部基本农田保护片区、中部胜坨油田-东辛油田石油景观休闲片区、中部农业生产景观休闲片区、东北部孤岛油田-孤东油田-埕岛油田石油生产片区。
五、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规划区形成“两环、三心、四片、十园”的总体绿地系统格局。
两环:指中心城外围两条大型防护林带,宽度为100-500米。
其中内环为东八路-南外环-郝纯路-北外环生态防护林带;外环为黄河-张镇河-防潮堤-支脉河生态防护林带。
三心:城南森林公园、城北森林公园、城市东部湿地公园。
四片:第一片指由城市西北部沉沙湿地、日月湖生态旅游区组成的西部综合景观特色区构成城市西北入口的城市景观。
第二片指由辛安水库、湿地研究基地和盐生植物园组成的城市东北部湿地和盐碱地入口景观。
第三片指由广南水库及沉砂池、盐田保留区、石油开采露天矿植被恢复区等斑块组成的综合景观特色区,构成了城市的东南入口景观。
第四片指由广蒲河两侧生态湿地、电厂水库、五干蓄水湿地和城市南部基本农田、林地组成的林地-水库景观特色区,构成了城市的西南入口景观。
十园:广南水库生态湿地、五干南生态湿地、辛安水库生态湿地、溢洪河生态湿地、六干南生态湿地、沿黄生态旅游区、日月湖生态湿地、滨海生态旅游区、天鹅湖生态旅游区、丁庄镇-广北农场生态旅游区。
XX市城区防护绿地规划和建设情况报告(精简篇)
XX市城区防护绿地规划和建设情况报告XX市城区防护绿地规划和建设情况报告防护绿地是指为保护一切公益项目而营造的防护林带。
包括城市具有防护功用的其它绿地,诸如公共、生产、庭院绿地等和城郊野外、城乡结合部及国土绿化中,保持水土、治理沙漠、荒山植树、防护路基免受侵害、保护农田水利而在河岸、山谷、坡地栽植的防护林带,可以包括国家防护林体系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建设。
XX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护绿地的建设,把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人均绿地面积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2016年底,城区森林覆盖率58.2%。
现把XX城区防护绿地规划建设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XX市城区规划面积49.6万亩,包括XX区的XX、高峰、河口、安塘4个街道办,其中都市区44.2万亩,中心城区5.4万亩。
按地类分:非林业用地16.4万亩,林业用地33.2万亩。
在林业用地中商品林21.2万亩,生态公益林万亩。
城区防护绿地总面积.3万亩,占城区土地总面积的24.8%。
按防护绿地类型分:环湖防护绿地46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04%;南山河河岸防护绿地651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53%;卫生防护绿地1082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87%;铁路、公路防护林带592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48%;城区道路防护林带706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57%;城区防护林0032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97.54%;二、主要措施(一)领导重视,大力推进城区防护绿地建设。
市和XX区领导高度重视绿化工作,特别是防护绿地的建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绿化达标后,为巩固绿化达标成果,在2006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绿色XX、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见》; 2016年,市人民政府又印发了《森林采伐管理实施细则》; 2016年,印发《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2016年,印发了《城市绿线管制实施细则》、《城市绿线管制实施细则》和《城市绿化管理实施细则》,有力地推进的城区防护绿地的建设。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及介绍1、绿地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规划策略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系统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健身的场所,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增加生态多样性等。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方法。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依据城市发展需要,在城市区域内合理布局绿地空间的过程。
它能够提供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改善人们居住和工作的质量。
同时,城市绿地系统还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 区域协调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保持协调,确保绿地的布局和分布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2. 多功能性原则:绿地不仅仅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应该兼具生态和环境功能,例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等。
3. 连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形成绿色的廊道,便于人们的出行和休闲活动。
4. 毗邻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与城市其他的重要场所相连接,例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方便居民的日常活动。
三、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1.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至关重要。
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确定各个区域的绿地规模、类型和功能。
2. 绿地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应包含不同类型的绿地,如公园、广场、街头绿化等,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3. 生态恢复: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需要注重生态恢复,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
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生态修复等手段来实现。
4. 基础设施: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还需要配套良好的基础设施,例如步道、自行车道、灯光设施等,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使用。
5. 管理运营: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
包括绿地的养护、安全管理、活动组织等。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案例以新加坡为例,该城市通过积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成功创建了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健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塑城市绿色生态格局
观点OPINIONS健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塑城市绿色生态格局□黄晨峰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显示,近20年,全球城市人均绿地空间面积呈显著增加态势,由2000年的23.14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0.47平方米,扩大了约75%O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消减噪声和美化环境等功能,也发挥着景观文化、居民休闲等作用。
什么是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又分为哪几类?城市绿地将产生怎样的生态效益?江西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镇)建设?对此,本文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城市绿地带来六大生态效益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公告》,城市绿地由5大类绿地组成,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和区域绿地。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教和应急避险等功能,有一定休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遗址公园、游乐公园等)和游园。
防护绿地是指用地独立,具有卫生、隔离、安全、生态防护功能,游人不宜进入的绿地,主要包括卫生隔离防护绿地、道路及铁路防护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公用设施防护绿地等。
广场绿地是指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
附属绿地是指附属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除“绿地与广场用地”)的绿化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区域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具有城乡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游憩健身、安全防护隔离、物种保护、园林苗木生产等功能的绿地,主要包括风景游憩绿地、生态保育绿地、区域设施防护绿地、生产绿地。
现状绿地分析范文
现状绿地分析范文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场所等多重功能。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建设面积大幅度增加,城市的绿地呈现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城市绿地的现状。
在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以公园、广场、绿化带、街头花坛等多种形式的城市绿地。
据统计,2024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8%,各地还在不断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的功能和品质。
城市绿地的构成主要包括公园、绿化带、广场等,这些绿地形成了城市的绿肺。
同时,城市绿地也在不断提升绿地品质和服务水平,注重绿地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
然而,城市绿地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绿地规划不合理,绿地分布不均衡。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规划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规划不足的问题。
一些城市绿地规划不仅要满足居民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绿地管理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城市绿地管理不规范,绿地维护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管理经验,导致绿地设施损坏严重,绿地环境脏乱差。
同时,城市绿地还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原本应该保留的绿地用于建设,导致绿地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针对城市绿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提升。
首先,要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
城市绿地规划应该注重绿地的布局和功能,统筹规划各类绿地,使其在城市中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系统。
同时,要加强绿地的管理和维护,注重绿地环境的整洁和设施的完善,提高绿地质量。
其次,要加强对城市绿地的保护。
城市绿地的保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提高绿地的生态价值,禁止滥用绿地资源。
再次,要发展创新的绿地建设模式。
绿地建设不仅要注重绿地的数量,还要注重绿地的品质。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重庆绿地系统规划
• 1.1城市现状 • ⑴范围面积广,区
域差别较大
• 城市区涉及范围渝 中区、大渡口区、 江北区、南岸区、
• 沙坪坝区、九龙坡 区、北碚区、渝北 区、巴南区九个
• 行政区旳全部辖区,
• 2023年城市区总人 口618万人,其中 城乡人口521万人, 属于特大城市规模。 城市区适宜建设用 地面积为1393.5平 方公里,不宜建设 用地面积2083.7平 方公里,禁止建设 用地面积1994.7平 方公里,可利用旳 后备土地资源极少, 人均拥有土地资源
图2 山水格局分析
• 1.2 绿地概况
• 城市区绿地由生态绿地 和建成区园林绿地两部 分构成。2023年城市区 绿地总面积1715.28平 方公里。其中生态绿地 1653.36平方公里,占 绿地总面积旳96.39%, 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 61.92平方公里,占城市 区绿地总面积旳3.1%。 建成区绿地率19.61%,
图6 重庆市城市区绿地 系统规划
• ⑵合理细化绿地规划指标
• 我国从2023年开始,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 这4项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但这些绿 地指标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旳不足。因为 各地气候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旳差别, 绿化旳成本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面积就较小;规模适中旳 城市,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绿地面积就较 高。所以,统一旳绿地指标极难真实全方 面地反应出不同城市绿地建设旳实际质量
图4 土地合适性分析
•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拟定 生态最敏感旳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 旳要点从拟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 资源旳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旳合理 布局(图4)。规划经过绿地空间构造,影 响城市空间构造,确保城市山水格局旳完整 性。提出需要着重保护“两江、四山”旳宏 观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增强 “四山”森林 生态景观,确保水源涵养,建立城市生态保 护旳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部槽谷和郊区北 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南部建设氧源、 冷源基地。针对城市区南北向生态廊道发育, 而东西向生态联络较弱旳实际,着重加强东 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城市区景观生态格局 最优。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保护旳 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廊道, 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态系 统内稳力,维护城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加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西安城市绿地现状、问题分析及规划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西安城市绿地现状目前,西安城市绿地体系相对来说较为完善,包括公园、绿地广场、湖泊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大明宫遗址公园、大雁塔、小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等。
这些绿地不仅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另外,西安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生态。
二、西安城市绿地问题分析1.城市绿地布局不合理尽管西安城市绿地体系相对完善,但绿地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绿地集中在市中心,城市边缘区域绿地稀少。
这导致城市绿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市民中心区绿地面积偏小,无法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同时城市边缘区绿地稀少,无法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绿地内部功能不完善有些绿地存在单一的功能,不具备综合利用的能力。
比如,有些绿地仅仅是一个公园,不具备丰富的功能,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这导致绿地利用率低,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3.绿地建设与保护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绿地建设与保护的责任部门众多,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绿地建设与保护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一些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破坏绿地,或者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建设,导致绿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三、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议1.优化绿地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空间分配,将绿地布局扩展到城市边缘区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整体绿化率。
同时,要注重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的结合,通过建设小区绿地、社区绿地等,满足市民的日常居住需求。
2.提升绿地功能在绿地建设中,应开展多功能开发,使绿地既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又能发挥生态保护的作用。
例如,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体育设施、儿童游乐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内容
规划内容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统一考虑城市各类绿地的布局,保护和合理 利用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将城乡部分农用地(如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道路交通和未利用地(如荒草地、 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纳入规 划之中。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 措施及附录。
图4 土地适宜性分析
•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确定生 态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的重 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资源的 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图 4)。规划通过绿地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保证城市山水格局的完整性。提出需要着 重保护“两江、四山”的宏观自然山水生态格 局。增强 “四山”森林生态景观,保证水源涵 养,建立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 部槽谷和郊区北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 南部建设氧源、冷源基地。针对都市区南北向 生态廊道发育,而东西向生态联系较弱的实际, 着重加强东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都市区景观 生态格局最优。最大限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 保护的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 廊道,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 态系统内稳力,维护都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 •
• •
(6)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 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性质,所处的位置、规模、用地条件等 因素,规定各分区、各层次的建设项目最低配套绿地率指标。 在保证一定区域的绿地率指标总量达标,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衡的前提下,局部区域绿地率指标可相对降低或提高,例如: 新区开发建设指标,城市规划新区中心地带的一般地带、组 团间隔带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一 般地带降低5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中心地带、城市中心区 的一般地带降低10个百分点。此外,考虑到绿地及生态敏感 地带的保护和价值,对特殊区域绿地率指标也提出了要求 (表1:都市区特殊区域绿地控制表),越接近这些区域绿 地指标越高,保护了这些区域。 (7)绿地空间布局 根据都市区山水城市的特征,整体形成“两带”、“四楔”、 “多廊”、“三区”的空间结构体系。“两带”即对长江、 嘉陵江流经市区地段水位标高187米以上的江岸进行全面绿 化,在江岸结合地形,按需布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湿地 等,构筑两带滨江绿带;“四楔”即保护由南北向平行排列 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形成贯穿都市区的四 条楔形绿地;“多廊”即沿主城对外交通干线两侧建立宽带 状绿色廊道网络,使城市绿地系统与四山林地和城郊大绿化 系统相衔接,形成都市区一体化绿化空间,以城市绿化分隔 主城十二个组团;“三区”结合城市用地布局特色和用地性 质对绿地布局的不同要求,规划按主城区、郊区小城镇、非 建设区三个区域层次分别布局城市绿地。此外,在建设路岸 林带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过程中,通过逐步丰富原有林带 的单一树种结构,使防护林带单一的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城 市绿地转化。
丽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总则1、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亲和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特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2、规划围本规划所界定的围为坝区的规划建设区,即包括城区和玉龙县城。
3、规划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城市绿化资源条件,注重山水自然景观特征,绿地系统要与城乡生态体系一体化和旅游发展相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布局合理、景观特色明显,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5、规划规模用地及人口规模与总体规划相一致: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为25万,城市建设用地29.8平方公里。
其中城区人口规模21万,用地规模25平方公里;玉龙县城人口规模4万人,用地规模4.8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1、规划目标(1)2008年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到2010年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到2020年把建设成为享誉全球的精品旅游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
2、规划指标(1)2007年底绿地率≥25%,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
(2)近期到2010年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
(3)远期到2020年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
三、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与分区1、规划结构(1)结构特点:公园为主、游园呼应;水系贯穿、田园环绕;街景为骨、绿廊为络;点在网中、片在城。
(1)结构形式:一线、一廊、三个系列空间一线:沿束河-中济海-清溪水库-黑龙潭-狮子山的人文景观绿线。
一廊:指环绕在主城区外围的田园风光走廊。
三个系列空间:包括一系列点状空间、一系列带状空间和一系列块状空间。
一系列点状空间:指根据服务半径规划遍布城区的街旁绿地、社区公园,形成星罗棋布的点状绿地;一系列带状空间:主要包括带状绿地和沿街带状绿地;一系列块状空间:指城区规模较大的八个大型公园。
城市规划实例之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是由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园林局共同组织,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和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0年5⽉共同编制完成的。
2000年11⽉,南京市⼈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该规划(宁政复[2000]97号)。
《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南京主城,即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地域。
西北抵长江,东北⾄笆⽃⼭,东⾄马群,南⾄双龙街,西南⾄双闸,⾯积约243平⽅公⾥。
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年,远期⾄2010年,远景为2020年。
该规划的⽬标和原则是要充分体现以⼈为本,探求⼈与环境、环境绿化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按照城乡结合、公共绿地与附属绿地结合、⼤中⼩结合、点线⾯结合、发展与巩固结合的原则,形成各类园林绿地布置均匀、络结构合理、⽣态环境优良、⼭⽔特征明显、城林关系协调并独具古城特⾊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并最终达到: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显著、国内⼀流的⽣态园林城市。
主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以钟⼭、夹江、幕燕、⾬花台四⼤风景名胜区为主体,以明城墙风光带为绿⾊内环,以绕城公路绿带与主城滨江绿带为绿⾊外环、主城中各种⼤⼩公园、街头绿地星罗棋布;以内外秦淮河、⾦川河、护城河等滨河⽔系和路组成城市⽣态廊道和绿⾊纽带,形成环带相连、点线⾯结合的园林绿地体系。
主城绿地系统主体结构是以"⼭⽔相依、城林交融、环带围绕、点⾯结合、⼤⼩配置、组群分布、绿廊连接"等⼿法,构成"节点——星座——环"状布局结构。
"节点"为散点在主城内的⼩游园和城市绿化⼴场,以⼩、多、匀为特⾊。
"星座"为分布在主城内相对集中、类似星座的公园绿地,以组、群为特⾊。
"环"为贯穿在主城内的明城墙、道路、⽔系等绿地,以廊、带为特⾊。
主城绿地系统表现特征是城东、城南、城北以⼭林绿地为主要特征,城西以滨江绿地为主要特征,城中以明城墙贯穿绿地为主要特征。
城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方案
城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绿地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城镇绿地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城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方案,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2. 规划目标本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城镇绿地系统,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营造宜居城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具体规划目标包括:- 提高城市绿化率,确保每个居民能够享受到足够的绿地空间;- 保护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能力;- 制定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制度,确保绿地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内容3.1.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在规划绿地系统时,应优先保护和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 公平合理原则:在城市绿地布局中,应均衡分布绿地,方便城市居民能够便利地享受到绿地带来的好处。
- 多样性和创新原则:在设计绿地系统时,应注重多样性和创新,结合城市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特色鲜明的绿地。
3.2. 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本规划的绿地系统范围涵盖整个城镇区域,包括公园、绿化带、街头绿化等各类绿地。
3.3.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建设城市中心绿地。
将城市中心的空地和废弃地块改造为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放松休闲的场所。
- 建设社区绿地。
在每个小区设置社区公园和绿化带,方便社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和交流。
- 建设交通道路绿地。
在城市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美化城市景观,净化空气。
- 建设生态保护地。
设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区,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
3.4. 绿地系统管理和维护- 建立绿地系统管理机构,负责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
- 制定绿地管理和维护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绿地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
- 加强绿地监测和评估,定期对绿地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情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鹰潭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
一、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情况
2010年,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城市特点,委托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武汉分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编制了《鹰潭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为确保将《鹰潭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编制成高起点、高水平、操作性强的实施规划,2010年成立了由市城管局、市园林处以及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武汉分部专家教授组成的规划编制小组。
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7至9月)为前期准备与现场勘查及调研阶段;第二阶段(2010年10至12月)为编制总体规划阶段;第三阶段(2011年1至2011年2月)为审查报批阶段。
2011年2月通过市政府批准实施。
绿地系统布局由一轴两翼三片区的空间规划结构,结合两横三纵即由铁路公路河道及生态旅游观光路线相互交错、相互结合共同形成鹰潭市市域整体绿地系统的绿色生态网络,形成“一轴两翼三片区,两横三纵”的网状绿地系统结构。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共分为近期目标(2010~2013)、远期目标(2014~2020)二个阶段。
二、绿地系统规划执行情况
2009年,我市在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评审以后,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以来,全方位加大了创建力度,全面建设与提升公园、街旁、道路等各类绿地,实施了滨江公园、月湖岩公园、体育公园、信江公园、白鹭公园、枫山植物园、虎岭公园、龙潭公园等一批园林工程,城市园林绿化品位明显提升。
公园和各类游园、街头绿地合理分布于市区不同区域,有机结合城市道路、河流、湖泊,通过合理的服务半径相互衔接,组成连续不断的绿地网覆盖市区,构成连续的绿色开放空间。
三、绿地系统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为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按照规划要求有序地进行,我市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障措施。
1.全方位宣传,深层次动员。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会议加强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绿线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及全体市民真正认识到贯彻执行规划的深远意义和作用,切实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市民爱绿、护绿意识。
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办绿化的良好氛围。
2.切实维护规划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市规划、城市园林等部门加大了对城市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查和验收力度,要求各类城市建设项目必须按绿地系统规划留足配套绿化用地,坚持“三个同步”,从而确保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顺利实施。
对各类建设规划审批时,严格控制侵占和破坏绿地的行为和现象发生,将绿地保护纳入项目建设和总体规划中。
按照《江西省省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严把质量关。
3.广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的渠道。
⑴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城市绿化建设专项资金比例按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其他各类建设项目也在基本建设投资中按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安排配套绿化建设资金。
⑵按照“投资多元化、项目业主化、经营企业化、品位现代化”的工作方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把园林绿化项目推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企业、社会来投资经营,并采取了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单位自筹资金搞好庭院和小区绿化,并积极推行绿地认建认养制度。
⑶严格按照《鹰潭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要求,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都要安排园林绿化专项建设资金。
⑷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形成了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体系。
4.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依法护绿。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鹰潭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鹰潭市城市绿线管理规定》、《鹰潭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从严查处破坏园林绿化侵占绿地的违法案件,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