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教学讲义
PART 05
城市园林绿地的实践与应 用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与管理
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保绿地建 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城市园林绿地的施工与建设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绿 化效果。
城市园林绿地的维护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绿化养护,保持绿地的良好状 态,提高绿化效果。
城市园林绿地的维护与保养
城市园林绿地的日常维护
01
定期进行修剪、施肥、灌溉等日常维护工作,保持绿地的良好
生长状态。
城市园林绿地的病虫害防治
02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处理病虫害,保护绿地植物的健康
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绿地的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公共绿地
面向公众开放,提供休闲、娱 乐和运动场所,如公园、广场 等。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内建设的绿地,为居民 提供休闲、游憩和运动场所。
商业绿地
为商业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 区提供的绿地,如商业广场、 办公楼屋顶绿化等。
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
续发展。
人本主义
城市园林绿地教学讲 义
https://
REPORTING
• 城市园林绿地概述 •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与规划 • 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配置 • 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 • 城市园林绿地的实践与应用
园林绿地规划课件—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道路 主要指运动网络,如街道、铁路、河流等。 道路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给人以动态的连续 印象,是进入市区后的主要印象。
❖边界
主要指城市的外围和各区间外围的景观效 果。形成边界景观的方法很多,可利用空旷地、 水体、森林等形成城郊绿地,最理想的是保护 好的自然边界。
中心点
多是城市景观视线的焦点,它可是整个城 市的中心点,或是一个局部区段以及广场、公 园的中心点。
区域特征
城市景观中,不同功能分区景观效果不同, 工业区、商业区、交通枢纽、文教区、居住区, 景观各异,应保持其特色,而不应混杂,这样 可以造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效果。
标志物
城市标志物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 它必须有独特的造型,格外显眼,有背景有强 烈的对比,以及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形成特色。
女贞、泡桐、刺槐、大叶黄杨等有较强的 吸氟能力。其中女贞的吸氟能力比一般树木高 一百倍以上。
对氯及氯化氢的监测
CI₂及HCI可使植物叶子产生褪色点斑或块 斑,但斑界不明显;严重时会使褪色而脱落。 常见的监测植物如金盏菊、凤仙花、一串红、 石榴、竹、桃、苹果、柳、油松。
构树、合欢、紫荆等具有较强的抗氯和吸 氯能力。
臭椿吸收SO₂能力特别强,夹竹桃、龙柏、 银杏、广玉兰也有极强的吸收SO₂的能力。
对氟及氟化氢的监测
氟及氟化氢的浓度在0.001―0.004mg/kg 时对敏感植物即可产生影响。叶子的伤斑最初 表现在叶端和叶缘,然后逐渐各向叶的中心扩 展,浓度高时会整片叶子枯焦而脱落。常见的 监测植物如郁金香、大蒜、萱草、草莓、葡萄、 榆叶梅、杜鹃、杏、李、桃、月季、雪松。
2、陶冶情操 3、防灾避难 防震防火 日本“避灾公园” ❖防台风 防御放射性污染 植物可以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绪论[教学目标]了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的对象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的对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的对象:城市园林及绿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的总课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全面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指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并研究复层结构人工植物群落的建立。
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依靠绿色植物。
树木的减尘率是30.8%—52%,草坪的减尘率为16.0%—39.3%,松科、柏科、木兰科、忍冬科、槭树科、桑科、桃金娘科等科中的许多植物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松树可分泌挥发萜烯类的物质,对结核病人康复有良好作用。
桦、柞、栎、稠李、椴、松、冷杉可分泌杀菌物质,能杀死白喉、结核、霍乱和痢疾等病原菌。
2、社会效益:体现在把现代社会生活活动组织到公共绿地中去。
3、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绿地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方面进行定量计算,一年之内可提供了价值7.02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在不破坏园林景观的条件下结合生产,如出售切花、间移树木、出售盆景、利用修剪树枝做其他用途等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2、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概况1)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该阶段主要特点是:全国各城市以恢复、整理旧有公园和改造、开放私园为主,同时积极开辟苗圃,大量育苗,增加树木种类,为城市绿化打下了物质基础。
2)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阶段的主要特点:全国各城市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市政卫生工程,大量新建公园。
对原有的公园进行充实提高。
在公园规划设计上,主要学习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的模式,强调公园功能分区,注重群众性文体活动。
3) 1958~1965年——受“左”的思想的影响4) 1966~1976年——拨乱反正,解放思想5)1977~1989年——初步建设6) 1989~2009年——快速发展第一章、城市论[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的产生和定义。
第2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学习辅导
第2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学习辅导教学要求了解: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及对城市布局结构的影响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层次及规划内容重点掌握:城市绿地分类及城市绿地定额指标1.城市园林系统规划层次城市园林系统规划层次一般情况下包括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园林绿地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
一般来讲,一些特大的城市绿地规划覆盖到5个层次,从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规、祥规到设计。
大型城市可以经过4个或者3个规划层次完成。
从系统规划、分区规划、不经过控规直接到设计,或者从系统规划,直接到详规、设计。
中小城市一般经过系统规划、详规和设计3个层次。
2.城市园林系统规划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现状条调查阶段、规划方案阶段和规划成果三个阶段。
(1)现状调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2)规划方案阶段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本原则、目标、绿地类型、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局结构等等。
(3)规划成果在规划方案或规划纲要确定之后,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深化完善,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成果和最终成果。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等4部分组成。
这里的规划图纸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图纸包括城市的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市的绿化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图、绿地分类规划图和近远期绿地建设规划图等等。
3.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我们教材上列举了我国90、92、93年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标准,最后还有一个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强调一下,教材上提到的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在日已经正式实施了,同学们使用的时候用最新的,就是教材上征求意见稿。
这个分类标准2002年9月1开始正式实施了,以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
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而没有不是艺术的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城市广场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二、绿地◆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包括了环境和质量要求较高的园林,又包括了居住区、工业企业、机关、学校、街道广场等普通绿化的用地。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效法自然的布局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
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池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诗情画意的构思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
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
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分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既分隔又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
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创造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建筑为主的组景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据调查占15—50%),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
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成为该景区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自南北朝以来,中国园林即根据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宋北宋之说。
又自秦汉始即根据宫苑和私家园林条件要求不同而各自发挥其性。
至今中国园林已有北方宫宛、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案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第四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内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
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
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我国已于2002年9月1日实施了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J 185-2002),对城市绿地有了明确的分类方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学大纲英文名称: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课程编码:090520059总学时:40 实验学时:0学分:2.5适用对象:风景园林本科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城市绿地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后续的毕业实习与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完成奠定必要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风景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管理等有关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目的和任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绿地规划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要素,因地、因时制宜地对城镇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科研工作扩充了知识面。
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应用技能:(1)园林风景构图;(2)各类公共绿地的规划;(3)带状绿地的规划;(4)居住区绿化和工厂绿化;(5)风景区和休疗养区的规划。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0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0-1掌握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0-2理解实现城市园林化的意义;0-3了解本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城市城市绿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城市城市绿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本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
第1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了解城市绿地的功能;1-2了解城市绿地的作用。
重点:城市绿地的作用。
难点:城市绿地的功能。
第2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2-2 了解城市城市绿地规划的程序、步骤及内容;2-3 理解城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特点;2-4 了解城市绿地的类型;2-5 了解城市绿地的指标。
重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难点:城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
第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教学课件
2、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 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建成区内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 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 3、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建成区内全部绿化种 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城市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包括:各类绿地的实 际绿化覆盖面积、屋顶绿化的覆盖面积。乔木下 的灌木和草低不重复计算。 三、国内外城市绿地指标比较(p62)
城市绿地规划布局的原则: 1、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 居民生活、游憩需要,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2、指标先进。(近、中、远) 3、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 4、远近结合,合理引导城市绿化建设 5、分割城市组团
第九章 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
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三、保护的层次 四、保护措施 五、珍惜、濒危植物与古树名木保护
第三节城市绿地的分类
一、城市绿地的分类方法 (一)国外的城市绿地分类 德国:郊外森林公园、市民公园、运动娱乐公 园、广场、分区公园、交通绿地等 前苏联: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特殊用途绿地 (p58)
日本: 二战期间:普通绿地、生产绿地、准绿地。 1971年以后分类标准的变化:(p58)
(二)我国历史上的城市绿地分类方法
6、20世纪70年代,保护生态环境的高潮 7、 20世纪80年代,对生态园林的理论探索与实 践摸索
二、中国绿地系统的发展 1、建国前零星的城市公园 2、建国后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城市绿地大规模 建设 3、文革期间,城市绿地建设受挫 4、文革后,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恢复发展阶段
1976年6月城建总局批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园 林绿化工作的意见》 1992年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 1993年《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1992年,建设部开展“国家园林城市”的评选
绿地系统规划
4.救灾通道 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城市救灾通道的
规划布置,是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的内容之一。主要救灾通道的红线两侧应规划有
宽度为10~30m不等的绿化带,对保证发生灾害时
➢ (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 要有近期的安排,作到远近结合。
➢ 四个结合:即点(公园、游园、花园)、线(街道绿 化、游憩林荫带、滨水绿地)、面(分布广大的专业
绿地)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l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应该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道路绿化景观意向图
38
13
哈尔滨与部分国内城市绿化水平比较(2002年数据)
14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秦岭淮河以北
15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
➢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 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 际出发。
➢ (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
式中Agm——人均绿地面积(m2/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m2)
Ag2——生产绿地面积(m2)
Ag3——防护绿地面积(m2)
Ag4——附属绿地面积(m2)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Go 3
12
四、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 4. λg=〔( Agl+ Ag2+Ag3+Ag4)/ Ac〕╳100% 式中λ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m2) Ag2——生产绿地面积(m2) Ag3——防护绿地面积(m2) Ag4——附属绿地面积(m2) Ac——城市的用地面积(m2)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第一篇: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是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
它具有城镇其他系统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服务。
它的特殊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和经济功能。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一、生态功能城市园林绿化被人称为“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
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能起巨大作用。
1.净化空气(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城市中,人口聚集,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氧气消耗过多,二氧化碳大量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减少时,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相应增加,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
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2)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汞、臭氧等是城市的主要有害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
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因而能够净化空气。
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女贞、大叶黄杨等吸附能力较强;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吸苯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
另外,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还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有关。
(3)减少粉尘污染植物、特别是树林能减少粉尘污染,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也会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
城市园林绿地功能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功能【课程】:城市园林绿地功能【课时】:1课时一、设计理念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对本节内容能更好的认识。
使学生对园林绿地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第三章中第一节。
本节课贯穿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以后的整个教学。
是学生对园林理解和感受的重要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外园林的一些简介,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整个课本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三、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知识接受能力的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兴趣不高,然而园林规划设计是中职学校园林技术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学科多,内容抽象等特点。
针对学生目前学习状况,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教学目标(一)了解城市园林绿地有哪些功能,并能认识到它们的作用;(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园林绿地对城市的作用,了解城市绿地的重要性;(三)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情感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园林绿地中对生态功能的理解;教学难点:城市园林绿地经济效益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一)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3、实地调查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能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的内容。
(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主要采取: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的成为学习的主体。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教(学)案
教案首页第 1 、2 次课授课时间:年8 月20、21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3、4 次课授课时间:年8 月27、28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第5 次课授课时间:年9 月3、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第7、8、9、10 次课授课时间:年9 月10、11、24、25日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11、12次课授课时间:2007 年10月8、9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14、15 次课授课时间:2006 年9 月26、27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16-18 次课授课时间:2006 年10 月9、10、11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19-24 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0月16.17.18.23.24.25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25-27 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0月30.31,11月1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28-33 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1月6.7.8.13.14.15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34-35 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1月20、21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36-41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1月22 .27.28.29,12月4.5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42-45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2月6.11.12.13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城市绿地系统-2讲述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1、园林绿地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 (1)净化空气 • a.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清新空气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b. 吸收有害气体:SO2、氟化物、氯化物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由于不同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抗性和吸收能力有显 著的不同,因此在工矿污染区绿化时,应注意树 种的选择。
噪声效果最佳。 • 树木分枝低的比分枝高的减噪效果好。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4. 保护农田,增产增收
• 农田防护林,能防止风、旱、涝等各种
自然灾害。 • 建立复合的农林结构农田生态系统。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5. 水土保持
• 减少表土流失。 • 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地下
水量。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6. 安全防护
• (1)水灾
• 城市绿地不仅能补充地下水,还可以 在发生水灾的时候补充河道存水量的不足 ,减轻自然灾害。
•
此外,植物能够保护水土、涵养水源
,减少河道下游的淤泥沉积,保持河道的
存水量,避免发生洪灾。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6. 安全防护 • (2)台风 • 林带栽植的行列大约在7行左右,宽30m左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2. 改善城市小气候 • (2)绿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蒸腾作用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2. 改善城市小气候
• (3)绿地对气流的影响
•
1)减低风速
• 两行落叶乔木的行道树能降低风速20%左右,小 片针叶林和绿化较好的庭园,能减弱风速25%以 上,各行乔木与灌木搭配的道路绿化能减弱风速 50%左右。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学习教案
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绿地可以减少空气的含菌数量, 这一方 面是由于绿地上空灰尘减少, 从而减少了黏 附其上的细菌; 另外一方面还由于许多植物 本身具有分泌杀菌素的能力, 如悬铃木、桧 柏、白皮松、雪松等都是杀菌能力较强的绿 化树种
第7页/共16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二十七分。
类
型 空气含菌量 类
第4页/共16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二十七分。
吸滞烟尘和粉尘
植物, 特别是树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 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这一方面由于枝叶 茂密, 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 另一方 面也由于叶子表面粗糙、有绒毛或黏性分泌 物, 当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 便附着于 其叶面及枝干上。经过雨水的冲洗, 又能恢 复其吸滞能力。草地不仅和树木一样具有吸 附灰尘的作用, 并且还可固定地面的尘土
第5页/共16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二十七分。
树 种 区 域 滞尘量 树 种 区 域 滞尘量
(gm-2)
(gm-2)
马尾松森林区 0.3 茶 树森林区 1.1
朴 树城边缘区 0.7 国外松近污区 2.0
杉 木森林区 0.9 麻 栎近污区 3.6
第6页/共16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二十七分。
第15页/共16页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二十七分。
第13页/共16页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二十七分。
•降低城市噪声
树木能降低噪声, 是因为声波投射到树叶、树 枝上后被反射到各个方向, 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 消耗减弱。减轻噪声效果最好的树种是那些枝叶茂 密, 叶片较肥厚并具有较长叶柄的乔木和灌木。这 些特征的结合, 有助于叶片的摆动和振动。粗大的 树枝和树干也能够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就平均
城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
教学目标
? 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原则 ? 了解城市大园林理论 ? 熟悉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及布局形式 ? 掌握各类园林绿地的主要特征及绿地指标
的计算方法 ? 熟知园林绿地的功能
第三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功能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习题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园林绿地的功能 城市大园林理论
? 夏季园林绿地的相对湿度较非绿地高 10%-20% ,可见,绿 地中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与绿色植物对空气与湿度的调 节是紧密相关的。
改善城市小气候
城市热岛 城市热量平衡特征表明城市往往有更
多的热量,使城市在广阔的郊区和农村中成为一个 热量较多的孤岛地区。 1918年霍华德在 (伦敦的气候 ) 一书中就论述了伦敦城市区的气温比周围农村高的 现象,并把它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 应”(heat island effect) 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 征之一。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气温的现象。
离带。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及布局形式
? 1.规划基本原则:
(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4)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5)结合生产、创造财富
2. 规划布局形式和方法
? (1)城市绿地系 统的布局模式
? 点状布局:主要出现在旧 城改建中,利用一些宝贵 的空间进行绿化。
? 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 征。
? 4. 城市绿地: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 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 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 5.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质和量的各种绿地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 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 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 绿色环境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是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
它具有城镇其他系统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服务。
它的特殊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和经济功能。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一、生态功能城市园林绿化被人称为“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
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能起巨大作用。
1.净化空气(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城市中,人口聚集,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氧气消耗过多,二氧化碳大量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减少时,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相应增加,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
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2)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汞、臭氧等是城市的主要有害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
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有毒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体的浓度,因而能够净化空气。
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女贞、大叶黄杨等吸附能力较强;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吸苯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
另外,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还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有关。
(3)减少粉尘污染植物、特别是树林能减少粉尘污染,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也会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
植物的滞尘量大小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冠大小、疏密等因素有关。
一般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风不易抖动,叶面粗糙树皮凹凸不平能分泌树脂、粘液等植物,一般滞尘能力普遍较强。
如刺楸、榆树、朴树、刺槐、臭椿、悬铃木、女贞、泡桐、侧柏、圆柏、梧桐、构树、桑树等树种对防尘效果较好。
草坪具有吸附灰尘、固定地面尘土飞扬的作用,被蒙尘的植物经雨水冲洗,又能恢复其吸尘能力,所以城市园林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可见,在城市中扩大绿地面积、种植树木、铺设草坪,是减少粉尘污染的有效措施。
(4)减低噪声污染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
树木之所以能减弱噪声,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而使声音消耗(图2-1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图2-1 园林植物减低噪音示意图因此,噪声的减弱与树叶的形状、大小、厚薄及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分枝低的乔木比分枝高的乔木减弱噪声效果大,叶茂疏松的树群因能产生复杂的声散射,其减弱噪声的作用非常明显。
(5)杀死病菌由于园林绿地上有树木、草、花等植物覆盖,其上空的灰尘相应减少,因而也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病原菌。
另外,许多园林植物还能分泌出杀菌素,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例如1hm2柏树林每天能分泌30kg的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桦木、桉树、梧桐、冷杉、毛白杨、臭椿、核桃、白腊等都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力。
2.调节温度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阻挡直射阳光,并通过它本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许多热量。
据测定,盛夏树林下气温比裸地低3~5℃。
绿色植物在夏季能吸收60~80%日光能,90%辐射能,使气温降低3℃左右;园林绿地中地面温度比空旷地面低10~17℃,比柏油路面低8~20 ℃,有垂直绿化的墙面温度比没有绿化的墙面温度低5℃。
3.调节湿度人们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30~60%,而园林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
据测定,公园的湿度比其它绿化少的地区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同样,因为绿地中的风速小,气流交换较弱,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所以其相对湿度也高10~20%。
由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于空气湿度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们在生理上具有舒适感。
4.净化水体城市和郊区的水体,由于工矿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响环境而威胁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证明,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含菌数量。
30~40m宽林带树根可将1升水中含菌量减少1/2。
水葱可吸收污水池中有机化合物,水葫芦能从污水里吸取汞、银、金、铅等重金属物质,并能降低镉、酚、铬等有机化合物。
5.净化土壤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土中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植物根系能分泌使土壤中大肠杆菌死亡的物质,并促进好气细菌增多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故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不仅净化了土壤,也提高了土壤肥力。
6.通风、防风(图2-2)图2-2 园林绿地的通风与防风a . 园林绿地的通风作用b . 园林绿地的防风作用城市中的水系、道路等带状绿地是构成城市的绿色通风道,特别是带状绿地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时,可将该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改善市区的通风条件。
城市中的大片园林绿地还可形成局部微风,在夏季建筑群和路面,受到太阳辐射增热很大,加之燃料的燃烧、人的呼吸等因素影响,造成热空气上升,而大片绿地气温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低,冷空气下降,不断向市区吹进凉爽的新鲜空气(温差造成的气体回流)。
在冬季,大片树林可以减低风速,具有防风作用,故在垂直与冬季的寒风方向种植防护林,可以大大的减低冬季的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不良影响。
若在城市四周设置环城防护林,其防护效果则更加明显。
二、社会功能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 美化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是美化市容增加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和最经济的手段。
它可以丰富城市中麟次栉比的机械僵硬的建筑轮廓线,使千差万别的建筑物得以协调。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在城市中成为花园广场、滨河绿带、林荫道绿化带,由此既衬托了街旁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又形成了深远的绿色走廊。
在城市环境中,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扶持、衬托,任何具有盛名的建筑也都发挥不了光彩。
绿化较差的城市,不会成为美丽宜人的城市。
城市绿化的优劣,已成为评价现代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标准。
2. 陶冶情操园林绿地,不仅是由植物与建筑、山水等构成,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的景色,而且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心理与情感、借景传情等精神上的享受。
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小游园和一些公共设施的专用绿地,是一个城市或单位的宣传橱窗和户外活动天地,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和健身的场所,使人们在游玩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在各种游憩娱乐活动中,对于体力劳动者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于脑力劳动者可调剂生活,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儿童可培养勇敢、活泼、伶俐的素质;对于老年人,则可享受阳光、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空气,延年益寿。
所以,城市园林绿化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 防灾避难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防灾避难,保护城市市民生命安全的作用。
园林绿地对于蓄水保土有显著的功能,树叶可防止暴雨直接冲击土壤;草地覆盖地表,减少地表径流;盘根错节的根系,长在山坡能防止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持水土。
城市园林绿地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杀伤,还能阻挡弹片的飞射,对重要的建筑军事设施,保密装置起隐蔽作用。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某些城市,凡绿化苗木比较茂密的地段所受的损失要轻的多。
所以,城市绿地对战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防御措施之一。
由此可见,园林绿地具有蓄水保土、防御备战、防震防火、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三、经济功能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与其它产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不同,是指它为城市提供的公益功能数量和质量。
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之分。
1. 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等所得的直接经济收入,及“产业”效应。
园林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了它的“产业”效应。
我国幅员辽阔,风景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园林艺术负有盛誉。
为配合旅游业发展,各类园林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主题文化园、游乐园、缩景园、科普园、体育公园、民族风情园和海滨休闲园等出现在各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小城市也建起了大公园。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假日经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济”的出现,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园林投资迅速收回,直接经济效益甚为可观。
居住区绿地在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方面,具有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作用。
新建小区中没有绿化是不可想象的。
绿化好的小区才能生活的好,以被买房者逐渐承认。
据估算,一所设计完美的住处,如果周围配置优美的花草树木,可使其房地产价值提高30%。
随着园林门票价格的放开,商业服务和水平质量较高的游乐等设施的引进,为园林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美国一资料记载,绿化间接的社会经济价值是其本身的经济价值的18~20倍。
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效益大的多,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生态系统,并服务于城市生态平衡。
其效益是综合的、广泛的、人所共享的和无法替代的。
城市的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经常性的休闲活动空间,具有使用价值。
姿态美丽,色彩各异的园林植物,不仅衬托了城市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而且美化了市容。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民的身心健康、经济的繁荣、外商的投资,均离不开优美的环境。
城市园林的这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城镇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一、城镇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园林绿地类型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我国对城市绿地分类的研究,起步较晚。
为了满足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城市绿地的分类的方法要与城市用地分类方法有相对应的关系,以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业规划配合。
绿地的分类要按绿地的主要功能及使用对象区分,以有利于绿地的详细规划与设计工作。
绿地的分类尽量与绿地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投资来源相一致,以有利于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