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_吴星星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纳米、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也有了更多种选择,他们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直接定量、可自动化等多种优势,正逐步被广泛使用,有些已经占据了布病实验室诊断的重要位置,但传统的诊断技术也不可就此丢弃,它是现代检测技术的前提和基础,依然在生产实践的一线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检测;技术进展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刘海成1,刘西源2,朱玲钰1(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医保局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3.004收稿日期:2023-06-19作者简介:刘海成(1973.10—),男,山东济南人,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的实验室诊断。

1布鲁氏菌病传统的诊断技术家畜布鲁氏菌病传统的诊断技术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实验室里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琼脂扩散实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 等血清学检测技术以及适合现场操作的变态反应等。

1.1流行病学特点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几乎所有陆生动物和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都易感,陆生家畜中羊、牛、猪最易感,接触性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

布鲁氏菌细胞内寄生,典型症状过后,细菌寄生胞内,药物很难对它起到作用,至今尚无根治办法,主要侵害生殖系统,母畜比公畜易感,成年畜比幼年畜易感。

1.2临床症状多数动物隐性感染、排毒却无明显症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流产、关节炎、乳房炎、睾丸炎等相关症状。

1.3病理变化子宫、胎盘炎性浸润、化脓性坏死、睾丸炎、关节内膜炎,多器官特征性肉芽肿、胎儿败血症等病变。

1.4病原分离鉴定1)取典型病变组织。

取典型病变组织抹片,柯氏染色后镜检,发现红色球杆状小杆菌,其他菌为蓝色时可做出初步判断。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佚名【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

近年来,我国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

及时准确诊断对防治和净化布鲁氏菌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病原学和免疫学两个方面对布鲁氏菌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布鲁氏菌;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4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近年来,我国畜间和人间布鲁氏菌病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给畜牧业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失。

及时准确诊断是防治布鲁氏菌病的一个有效手段,100多年来,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其中实验室诊断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本文就布鲁氏菌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病原学诊断1.1 染色镜检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

该方法常应用于对流产物质的分析,但不具有特异性,因为一些导致流产的病原体如流产衣原体以及贝氏立克次氏体也能够被染成红色。

1.2 分离培养布鲁氏菌可以用胰蛋白胨琼脂、血液琼脂、肝汤琼脂等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通过菌体形态、染色特征、菌落形态、生长特性、生化反应特点以及布鲁氏菌多克隆抗体凝集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布鲁氏菌的分离率较低、所需时间较长(至少3~8天,有时甚至达45天)、生物安全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合普遍应用。

1.3 分子生物学检测布鲁氏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可以从多方面揭示布鲁氏菌各型之间的区别和关联,目前主要有DNA同源性测定、多种PCR分析、核酸探针、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技术。

布鲁菌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布鲁菌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802018 年第 5 卷第 28 期2018 Vol.5 No.28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布鲁菌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孙 震,王 涛(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关键词】 布鲁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3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8.180.02布鲁菌病,是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1]。

因患者可以出现临床特征多样,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征不明显,加上目前广大临床医生对此病仍处在认知模糊、诊断不明的现状,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治疗方式目前也存在不规范。

因此,通过阐述有关布氏病的诊疗研究进展,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布鲁菌病的防治。

1 流行病学因布鲁菌病属于传染病范畴,明确流行病学对诊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查阅大量文献[2],其最主要的流行病学特点是:①好发于青壮年(男:女=3:1);②分布广泛,牧区常见;③4~9月高发。

且近几年布鲁菌病疫情特点出现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3],我国主要高发于西北五省及东北三省,其他地区也有少量个案报道。

④与人类有关的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猪[4],我国主要是羊。

且传播途径为:①饮食:吃未完全煮熟的牛羊肉;②密切接触:主要常见于牧民牛羊养殖户;③空气传播:较少。

2 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浪热。

但因不规范用药及滥用抗生素现病例热型往往不典型,可表现为午后或夜间低热和不规则热;②乏力多汗:急性期尤甚;③肌肉和关节疼痛:呈剧烈游走性疼痛,主要累及负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或脊柱。

极易误诊为骨科疾病。

④急性期可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5]。

⑤其他:睾丸炎、卵巢炎;累及心、肾及神经 系统[6-7]。

3 诊 断发病前有疫区传染源密切接触史,结合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等表现。

加上虎红平板(RBPT )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 )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杆菌者,排除其他类似病例后可予以诊断。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很少用于牛种布鲁氏菌。布鲁氏菌 术主要有试管凝集试验(SAT)、抗 试验操作复杂,结论受主观因素影
生长困难而且缓慢,Araj 对 173 位 球蛋白试验(AHG 或 Coombs 试验)、 响较大,不利于基层工作的检测。
急性布鲁氏菌病(可能是羊种布鲁 补体结合试验(CFT)、以及酶联免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进展进行综述。
也有一定的问题 :已治愈患者体内 结合,无法与加入的溶血素和红细
一、病原学诊断
1.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细菌
仍能检测到布鲁氏菌 DNA。
二、血清学诊断
胞 形 成 的 复 合 物 结 合, 就 没 有 溶 血 现象的产生 ;反之,当待检血清中 没 有 相 应 抗 体, 游 离 的 补 体 与 加 溶
3 周~ 19% ;4 周~ 3%。
菌病检测方法,对急性布病有很好 氏菌病诊断的方法主要有间接酶联
2. 显微镜检查。采集流产胎衣、 的检测效果,试验操作简单,但耗 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斑点酶联
绒毛膜水肿液、肝脏、脾脏、淋巴结、 时较长。试管凝集试验结果的判 技术。今年来,随着分 用被虎红染色并灭活处理后的布鲁 (IgM)最好在急性感染的早期阶段
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 技术在 氏菌作为抗原,根据待检血清是否 使用,因为这些试验所检测的 IgM
布鲁氏菌病的检测,种型鉴定等方 与其发生凝集而判断阴阳性,敏感 是 机 体 从 感 染 后 (下转 75 页)

2018 年第 8 期 兽医实验室
性较高,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
但准确性易受到温度、缓冲液 PH 等
因素的影响。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的 研究进展
2. 抗球蛋白试验(AHG)或库姆 斯试验(Coombs)。抗球蛋白试验克服 了前带效应对凝集试验的影响。许多 情况下,AHG 可以检测出凝集反应的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高明华樊庆德徐春光杨晓刚(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

根据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将布鲁氏菌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B.meltensis)、牛种布鲁氏菌(B. abortus)、猪种布鲁氏菌(B. suis)、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犬种布鲁氏菌(B. canis)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 neotomae)。

另外,从海洋动物中分离到在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上有别于前6种的布鲁氏菌,定为海洋种布鲁氏菌(B. maris)。

据CDC报告,我国人布鲁氏菌病发生严重,2005~200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人分别为18 416、19 013、21 901例,2008年1~10月新发病数已达27 264例,形势十分严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感染来源主要是患布鲁氏菌病的羊,其次是牛及其他动物。

并且具有疫区范围扩大、爆发点增多、典型病例增多、人群分布以农民和牧民为主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加强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检疫监测力度十分重要。

为此本文就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 免疫学诊断技术1.1 血清凝集性试验布鲁氏菌病传统检测方法有血清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MRT)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等。

经典血清凝集试验包括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和平板凝集试验(PAT)等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停止使用,取代方法是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等。

在国际贸易中,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是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病的指定试验。

乳牛MRT依然是乳牛布鲁氏菌病监测的主要方法。

由于凝集性试验是基于检测针对布鲁氏菌多糖O-链的抗体,因此会与有类似多糖O-链的细菌如耶尔森氏菌O:9等出现交叉反应。

1.2 补体结合试验(CFT)CFT至今仍是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是牛、羊及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病国际贸易指定试验,并作为确诊用。

动物布鲁氏菌病5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和分析评价

动物布鲁氏菌病5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和分析评价

2020年3月第2期(总第201期)草食家畜(双月刊) 10.16863/ki.1003-6377.2020.02.011动物布鲁氏菌病5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和分析评价吴星星1,李爱巧1*,程维疆2(1.新疆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乌鲁木齐830063;2.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畜牧兽医站,乌鲁木齐831400)摘要:[目的]探讨当前动物布鲁氏菌病实验室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

[方法]对137份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阳性血清分别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偏振试验(FPA)等5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误诊率)、假阴性率(漏诊率)、符合率、Kappa值等试验指标。

[结果]I-ELSIA、C-ELISA、FPA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漏诊率低、符合率高、Kappa值均较理想,CFT特异性好、敏感性低、漏诊率高、符合率差、kappa值小于0.75。

[结论]对于动物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要结合实情选择检测方法,伴随目前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ELSIA和FPA方法值得应用推广,将对防控动物布鲁氏菌病意义重大。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偏振试验中图分类号:S8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77(2020)02-0056-05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革兰氏阴性、兼性细胞内寄生的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病,部分感染动物出现流产、不育、生殖器官炎症,大多数感染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经奶制品、流产物或其他途径感染人,导致人的波状热、关节痛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1,2],基于此,快速、准确地进行动物布病实验室诊断对该病防控至关重要。

当前,动物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多,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生产环节中,选择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开展布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市科技局项目(P161210004)作者简介:吴星星(1986-),女,高级兽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疫病实验室监测、检测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人类布鲁氏菌病的PCR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人类布鲁氏菌病的PCR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用 P C R法在属 水平 上鉴 定布鲁 氏菌 , 引 物包括 编码 B C S P

3 1序 列 的 ( B 4 / B 5) , o m p 2( J P F / J P R) , 1 6 S r R N A( F 4 / R 2) ,
果与传统方法符合率 较 高 , 操 作安 全且 简单快 速 , 可 以作为 布
蛋白V i r B 8和随机 引物 。不 同引 物 的灵敏 性 和特 异性 差异 很
大, 其 中编码 B C S P一 3 1序 列 的( B 4 / B 5 ) 常 用于人 类 布病 的诊
断: 以血液为样本 , 增加反应 的循环数 , 会 对引物表 现 出很 高的 灵敏性 。L e a l —K l e v e z a s D S等 根据 编码 b c s p一 3 1和外 膜蛋 白 ( o mp 2 b、 o m p 2 a 、 o m p 3 1 ) 序列设计 了 4对 引物 , 以不 同的组合 用
I S 7 1 I (I S 3 1 3 / I S 6 3 9) ,1 6 S 一 2 3 S 内 源 转 录 间 隔 区
( B m I T S—S / B r u I T S—A ) , p e r ( b mc l / b mc 5) , 夕 膜蛋 白( o m p 2 b , o mp 2 a 和o mp 3 1 ) , o m p 2 5 / o m p 3 1 家 族 的 布鲁 氏 菌 蛋 白 , 分 泌
赵 越, 王 英, 于 慧 ,王 占黎
( 包头 医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6 0 )


P C R是体外基 因扩增技术 , 已广泛应用 于感染 性疾病的诊断 。采用 P C R进行病原体 的检 测 、 基因分型和定量等具有多种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接 近 的其 它种 ( 小肠 结肠炎 耶尔森 氏茵
用于检测布鲁 氏茵的分子 生物学方


0 嗜肺军团茵L 大肠杆菌0 17 一, ¨, :5 、
N 不 法主要是 指多聚酶链式反应 (o meae H 1 1 小牛 胸腺 D A) 扩增 。说 明扩 p l r B 0 y s
b是 8 个种问的 猪布鲁氏茵 ( us , B si) 主要引起猪的布鲁 canrat n C ) C 是 用于扩增 两 增产物 1O p 同源性很高 的6 hi eci P R ,P R o 氏菌病。被感染 的动物主要表 现流产和 条已知序列之间的 D A区段 , 2 世 纪 保 守序列 当布鲁 氏茵 DNA 的浓度 为 N 是 O
鲁 氏茵病 则主要来源于牛和 猪 :在城市 1 9 年 。国际方面 ,1 9 年和 1 9 年将 9 p/ ̄ 布鲁 氏茵 D A。说 明 B 、B 0 9 5 9 6 9 5g l l N 4 5的
然而 ,04 20 里, 布鲁 氏茵病 主要 来源是动物屠宰厂 。 P R技术 用于人畜布鲁 氏茵病 的诊 断探 特异性 和敏 感性也是 良好 的 。 C
维普资讯

0 l l
一 0
豁囊

布鲁 氏菌检测技术的研 究进展
梅建军 任林柱 综述 吉林大学畜牧兽 医学 院 10 6 02 3
10 6 02 3 王兴龙 审校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 事兽 医研 究所
布鲁 氏茵 病是一种 人畜共患 的传 染 病。目前 . 在世界 范围内流 行较广的是 :
疫学 方法 ,这两种 方法各 自又包括 几种 次将 P R c 应用于布鲁 氏菌病 病人 的诊 断 。 理 想 ,阳性 检 出率极低 ,即敏 感性 太差 ,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根除 。 迄 今 为 止 , 已确 定 的 布 鲁 氏 菌
般 比 第 一 次 流 产 的 时 间要 迟 。流
产时 除在数 日前表现精神 不振 ,食 欲下 降,时 起时卧 ,阴 唇肿胀等分
娩 预 兆 外 ,还 有 生 殖 道的 发 炎 症 状 , 从 阴 门 流 出黄 红 色 或 灰褐 色的 粘 液 , 乳 房 肿 胀 。流 产 的 胎 儿 多 为 死 胎 或
染 媒 介 。 因 为 大 多 数 病 牛 在 流 产 或 正常 分娩 之 后 由奶排 出布鲁 氏 菌, 特 别 是 在 流 产 或 产 犊 后 一 周 内 排 菌 最 多 。 此 问 题 应 引起 相 关 部 门 的 高
六 、防控布鲁 氏菌病存 在 的问题
1 .目前 , 由 于 国 家 未 将 防 制 布
流 行 趋 势 。各 地 方 政 府 都 应 重 视 布
鲁 氏菌病 的 防制 工作 。
畜的危害。提高 认识 ,让防制 布鲁
氏菌病 成 为人 们 的 自觉 行 动 。
即 使 发 现 有 布 鲁 氏菌 病 牛 ,让 经营 者 主 动 淘 汰 处 理 病 牛 实 在 是 一 件 不 容 易 的 事 。 殊 不 知 , 阳性 牛 的 存 在
3 即 使 疫 源 不 能 及 时 清 除 。 有 . 些地 方即 使发现 有患 病动 物 ,由于 补 偿机 制不 健全 ,补 偿资金 不 到位 ,患
病动 物不 能及 时扑 杀 ,污,牛 奶 就 可 能
成为传染给 人布鲁 氏菌病 的重要传
布 鲁 氏 菌 病 ( rcl s ) 是 B u e oi l s 布 鲁 氏 菌 ( rcl )属 的细 菌 侵 入 B ue a l 机 体 引起 的 传 染 病 ,他 是 一 种 严 重 的 人 畜 共 患 传 染 病 。 该 病 不 仅 严 重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赵凤菊【摘要】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疫情在人、畜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还影响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文章概述了目前中国动物布鲁氏菌病主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及国内外在本病诊断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为中国研究更为快速、敏感、易于操作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提供参考,为快速、精确地诊断本病提供技术支持,以有效地防控本病.%In recent years, brucellosis has shown ascendant trend between human and livestock. Not only did 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health, but also it affec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t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is paper overviewed current main laboratory diagnosis methods of animal brucellosis at home and gained much new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diagnosis technology in domestic and abroad. These new development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our research rapider, more sensitive, easier operation brucellosis diagnostic technique, and which also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fast, accurate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So w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1(038)008【总页数】4页(P193-196)【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作者】赵凤菊【作者单位】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 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4.4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兽共患病之一。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靶点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靶点的研究进展
Di s e a s e P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Da l i 6 7 l 0 0 0。C h i n a )
ABS TRACT: Br u c e l l o s i s i S a ki nd O{c hr o ni c ba c t e r i a l z oo no t i c d i s e a s e s wi t h a wi de d i s t r i b ut i on i n t he wo r l d c a u s e d by t he ba c t e r i a of t he Br u c e l l a g e nus . T he r e a r e l o ng dur a t i on,r e c ur r e n t a nd l ong — t e r m he a l i ng whe n p e o pl e ge t s i c k. I t i s di f f i c u l t t o
d i a g n o s e t h r o u g h / b y e p i d e mi o l o g i c a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S e r o l o g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d i a g n o s i s i s u s e d mo r e c u r r e n t l y wi t h c o r e o f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3 2 4
Chi n e s e J o ur na l o f Zoo no s e s
D OI : 1 0 . 3 9 6 9 / c j z j i s s n . 1 0 0 2—2 6 9 4 . 2 01 4. 0 3 . 0 2 2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60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区别开。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1897年Hughes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分布。

感染人类的布鲁氏菌无鞭毛、无质粒、有荚膜,主要通过气溶胶感染,寄生于单核巨嗜细胞内,从而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

人感染布鲁氏菌可引起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家畜患病可导致流产、不孕、睾丸炎和附睾炎等。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重要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

因此,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有效的诊治至关重要。

本文就国内外布鲁氏菌诊断学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

1 细菌学诊断方法1.1显微镜直接涂片检查采集绒毛膜水肿液、流产胎衣、胎儿胃内容物、肝、脾、淋巴结等组织,涂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显微镜直接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病原体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动物,但也能够通过接触感染传播给人类。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并且在其应用前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免疫学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较高,且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诊断技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的检测效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PCR技术应用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

PCR技术通过扩增特异的DNA片段来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

相比于传统的方法,PCR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布鲁氏菌,并可同时进行多个病原体的检测。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通过分子分型来研究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和亚型分类,为控制和防治布鲁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PCR技术,免疫学方法也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免疫学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皮肤过敏试验。

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对布鲁氏菌抗原的抗体水平来诊断疾病。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经济的优势,但需要等待患者产生抗体,因此对早期感染的检测敏感性较低。

皮肤过敏试验则是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施加布鲁氏菌抗原来观察过敏反应。

该方法实施简单,但不适用于慢性感染的患者。

近年来,生物传感技术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物传感技术包括免疫传感技术、核酸传感技术和生物化学传感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检测样本中布鲁氏菌特定的生物标记物,如核酸、蛋白质或代谢产物来确定疾病的存在。

生物传感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检测,适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除了诊断技术的进展,布鲁氏菌病的应用前景也拓宽了。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动物保健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不仅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浓 度可 达 0 0 ~0 1n / . 5 . g mL。Ni s n等 应 用抗 ee l 牛种 布 鲁 氏菌 S 1 9 3株 SL S的 O 糖链 ( S 11. —P OP )
共 同抗原 表位 且 不 与 蛋 白 A/ 结 合 的 特 异 性单 克 G
隆抗 体建 立 了第 二代 竞 争 E I A ( E IA) 该方 LS C LS , 法通 过单 克 隆抗体 与牛 被检 血清 中 的抗体 与 S L S —P 的竞 争结 合 , 用酶 标蛋 白 A/ G显 色来 进行 检测 。方 法特 异 、 敏感 , 并能 区分 牛种 布鲁 氏菌 S 9疫苗 株免 1
13 酶联 免疫 吸 附试 验 ( L S E IA 是一 种 . E IA) LS
与 C T 效果 相 当的方 法 , 作 更 方便 , 可 以作 为 F 操 既 确定 检测 , 又可 以作 为 筛选 和鉴 别 用 。但 只有 用 于 牛布鲁 氏菌 病 的 E I A 是 国 际 贸 易 指 定 的 , 种 LS 这 E I A 方法不 仅用 于血 清 学诊 断 , 可用 于乳 汁 检 LS 还 查 。用于其 他 种 布 鲁 氏 菌病 检测 的 E 1 A 方 法 LS 也 是研 究 的热 点 。F l s eo a等。 应 用 鼠抗 流 产 ed h rv 布 鲁 氏菌脂 多糖 ( P ) L S 的单克 隆 抗 体建 立 了用 于 牛 种 布鲁 氏菌 、 羊种 布 鲁 氏 菌 和猪 种 布 鲁 氏菌 鉴 定 的 E IA, L S 该法具 有 高度 的特 异性 和敏感 性 , 时不 与 同
布鲁 氏 菌 抗 原 试 验 , 虎 红 平 板 凝 集 试 验 ( B 如 R T) 等 。虎 红平 板凝 集抗 原是 用抗原 性 良好 的布鲁 氏菌 株经培 养 、 活 、 心后 用 虎 红 染 色 液 染色 , 浮 于 灭 离 悬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个 器官 系统功 能受 损 。布鲁 氏菌 已列 入我 国乙类法
共患 。布鲁氏菌不仅感染途径 多样且 发病机制 复杂 , 可通 过 消化 道 、 呼 吸道 、 皮 肤 黏 膜 等侵 入 体 内
引起 一 系列变 态免疫 反应 。动 物布鲁 氏菌 病可导 致
定报告传染性疾病 。近年, 布鲁 氏菌病发病率逐 渐 升高 J 。现 将 布 鲁 氏菌 病 的诊 断及 治 疗 方 法 综
低、 敏感性强 、 操作简单 , 但特异性较低。S A T法特 异性 、 准确性均 较好 , 可用 于布鲁 氏菌病 的早期 诊断 , 适 合小量 样本检测 。E L I S A法敏感性 、 特异性均较高 , 可与 R B P T、 S A T联合应用 。布鲁 氏菌病的治疗 目前 主要 采用 化学疗法 和中医疗 法。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1 6 .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7 ) 0 7 - 0 1 0 4 — 0 4
布鲁 氏菌病 是一 种 由布鲁 氏菌 引起 的以动物 和 人为 传染 源 的细菌 性传 染疾 病 , 其 主 要 特点 是 人 畜
关节炎症及肝脾肿 大等 。细菌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 其 中细菌学 诊断是诊 断布
病的“ 金标准” , 但耗时较长 、 环境要求高 、 检 出阳性率低 、 敏感性不强 。血 清学检测技 术是现有 的诊断 布鲁 氏菌病 最广泛 的方法 , 主要包括虎红平 板凝 集试 验 、 试管凝集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酶联 免疫 吸附试验 。R B P T法检测成本
述 如下 。
1 布 鲁 氏菌病 的临床 症状 和诊 断方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莎莎(河南省漯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62000)中图分类号:S8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9-0069-05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也称马耳他热,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OIE把该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布鲁氏菌病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临床上主要引起母畜的流产病、公畜的睾丸炎,人感染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等。

近年来,我国布鲁氏菌病在人间和畜间的流行传播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

及时准确地诊断布鲁氏菌病对该病的防治和净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概述,希望能为其他同行提供参考。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从一名因“马耳他热”死亡的士兵脾脏中分离确认,迄今已有百余年。

根据布鲁氏菌的病原性和生化特性将该布病分为6个种20个生物型,包括3个羊布鲁氏菌(Br.melitensis)、9个牛种布鲁氏菌(Br.abortus)、5个猪布鲁氏菌(Br.suis)、1个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ovis)、1个沙林鼠布鲁氏菌(Br.neotomae)、1个犬布鲁氏菌(Br.canis)[1]。

另外,还发现了生物学特性有别于前面6种布鲁氏菌的海洋鲸型海洋种(Br.ceti)和鳍型海洋种(Br.pinnipedialis)[2]。

1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1)布鲁氏菌病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包括家畜、人和野生动物。

但每种布鲁氏菌只对相应的动物具有最强的致病性,而对其他种类的动物致病性较弱或者缺乏致病性。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潇*1.贵州省盘州市动物防疫监测服务站 553537 2.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科学院 553600 3.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53600 4.贵州省威宁县农业农村局 553100 5.西南大学 402460*为通讯作者。

摘 要:,对该地区来自不同奶牛场的78份奶牛乳样进行CMT 诊、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78份乳样检测出有27份乳样患有乳房炎,对该27份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出葡萄球菌16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鉴定出的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多西环素、麦迪霉素和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奶牛乳房炎是由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刺激侵入奶牛乳腺所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其发病率比较高,表现为奶牛产奶量下降,发情期延长,繁殖性能降低。

而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的细菌之一,该菌在食物中被人摄入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本研究是对荣昌区不同奶牛场的78份奶牛中检测有乳房炎的27份牛奶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并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出针对葡萄球菌的敏感药物,从而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临床指导及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普通琼脂培养基;兔血;高盐琼脂培养基;LB 营养肉汤;革兰氏染色液;各类抗生素药物药敏纸片;细菌生化管;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PCR 扩增反应试剂盒(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NA 胶回收试剂盒;DNA Marke ;16S rRNA 基因引物(由武汉金开瑞有限公司合成)。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电泳仪、梯度PCR 仪、冷冻离心机、双人单面净化工作台、接种环、显微镜和移液枪等。

2 方法随机采取荣昌区几个奶牛场的泌乳奶牛乳样78份。

采集乳样之前先用温水来清洗乳房,并消毒乳头及和周围部分。

收集样品时,弃掉前三把奶、后取10mL 左右的乳样挤入灭菌好的试管中,标记好试管,并详细记录。

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与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与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与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布鲁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主要通过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或其分泌物进行传播。

这种疾病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与防护技术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技术研究进展1. 传统的胸部X线检查:布鲁氏菌感染的一种典型症状是胸腔的感染病变,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感染的早期病变。

然而,这种检测技术不够准确,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

因此,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始寻求更加准确、便捷的方法。

2. 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高度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布鲁氏菌的核酸。

通过放大和检测布鲁氏菌的DNA片段,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布鲁氏菌感染。

目前,PCR技术已经成为常用的布鲁氏菌感染监测方法之一。

3. ELISA技术:ELISA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人体或动物体内特定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布鲁氏菌。

ELISA技术准确度较高,检测结果快速,对于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布鲁氏菌感染的防护技术研究进展1. 动物隔离与检疫:动物是布鲁氏菌的主要传播源,因此,实施动物隔离与检疫是预防布鲁氏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在养殖场、畜牧区域等动物密集地方,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做好疫苗接种与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

2. 个人防护措施:对于与布鲁氏菌有接触风险的人员,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这包括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和分泌物。

3. 疫苗接种:布鲁氏菌感染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目前已经有多种布鲁氏菌疫苗可供使用。

疫苗接种可以建立免疫屏障,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定期检测与监测:对于居住在布鲁氏菌高发地区或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定期检测与监测是必要的。

这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感染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链。

综上所述,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与防护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布鲁氏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雷连成;陈伟;王兴龙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2(023)002
【摘要】布鲁氏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其鉴定和检测方法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布鲁氏菌DNA同源性及其内切酶图谱分析、血清学检测、PCR扩增、核酸探针杂交等鉴定、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布鲁氏菌快速、准确鉴定、检测中的良好前景.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雷连成;陈伟;王兴龙
【作者单位】解放军军需大学动物科学系,吉林长春 130062;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解放军军需大学动物科学系,吉林长春 13006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5.9
【相关文献】
1.布鲁氏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J], 孙岩;杜雅楠;崔步云
2.副溶血弧菌的快速鉴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杨芳;李秀娟;徐保红
3.布鲁氏菌病的防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李鑫玲;孙晓菲
4.丁酸梭菌的培养、鉴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张吉鹍
5.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欧阳志良;黄添祥;温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吴星星 1,李爱巧 1,杨启元 1,李建玲 1,张 婕 1,王清平 1,王 涛 1,王 璐 1,钟 旗 2, 古文喜 2(1.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布鲁氏菌病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疫情在人、畜间逐年上升。

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且严重影响我国现代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及早发现、准确、快速地检测该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做一简要概述,为今后布病诊断新方法的研究和现有方法的选择运用提供参考,以便更有效地防控该病发生。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公共卫生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889(2013)01-0016-05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感染人,在我国,布病广泛流行,尤其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据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发生人畜间布病,牛、羊、猪感染达百万头之多,人的布病亦呈上升趋势,2009年全年新增人布病3.7万例[1]。

世界范围内,每年出现约50万例人布病[2]。

该病危害较大,可引起母畜流产、奶牛乳房炎、公畜不育等病症,影响产仔率和产奶量,使畜牧业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严重受损;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牲畜和其产品占据重要地位,但此病的流行,阻碍了我国外贸业的发展。

据1993年报导,我国出口到日本的13峰骆驼,因布病检测阳性被拒绝引进[3];布病感染人传播途径较多,消化道、皮肤、黏膜伤口是主要途径,通过食用病畜乳肉制品可发生感染,屠宰工、饲养人员、兽医、动物产品加工者等职业者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是兽医人员的职业病;另外,污染的水源、收稿日期:2012-11-12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市科技局人才工程专项(P101210003)。

作者简介:吴星星(1986-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 事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土壤、吸血昆虫均可造成间接感染。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盗汗、关节痛等且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久病者可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则造成死亡[4],对人类健康和生活构成了巨大威胁,在社会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布鲁氏菌分6个种19个生物型,由于各型间流行特点及免疫原性的差异,加之人工免疫与交叉抗体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布病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目前,布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 病原学诊断1.1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细菌分离培养是病原学诊断的传统方法。

通常采取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肺、肝和脾以及流产胎盘和羊水进行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

该菌对营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较难生长,必需添加血清或马铃薯浸液等成分,生长繁殖缓慢,初代分离需1~2周,长者达20~30d,布鲁氏菌牛种和绵羊附睾中的某些生物型初次分离时还需要5%~10%CO2。

菌落生长形态呈圆形、稍隆起,边缘整齐、光滑湿润、大小为0.5 ~1.0mm,在血琼脂上生长为白色,且不溶血,在马铃薯琼脂斜面上,长出水溶性微棕色菌苔。

1.2 布鲁氏菌的染色与镜检培养菌落经涂片镜检观察,布鲁氏菌为小球杆状或短杆状,多呈散在分布,偶见成对、短链状或串状排列。

边缘稍圆或直,无芽孢及鞭毛,但在条件不利时具有形成荚膜的能力。

革兰氏染色为红色;姬姆萨染色呈紫色;改良Ziehl-Neelsen 氏法染色显红色,背景为蓝色;改良 Koster 氏法染色显红色,背景为蓝色;柯兹洛夫斯基法染色显红色,其他细菌呈现绿色。

1.3 生化试验鉴定获得布鲁氏菌分离株后,需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表型研究。

传统种型鉴别方法有:根据生物化学特征(细菌生长是否需要CO2、是否产生H2S、各种细胞代谢酶类的活性检测)、血清学特征(A、M、R因子血清凝集试验)、噬菌体和细菌素裂解被检细菌所形成裂解谱的判定、药物敏感试验等。

不同布鲁氏菌种及生物型之间抗原特性差别较小,分型过程繁杂且易造成实验室感染,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从基因水平上建立布鲁氏杆菌分型标准可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2 血清学诊断技术2.1 凝集实验2.1.1 全乳环状试验(MRT)全乳环状试验(MRT)主要用于乳样的布病筛查,操作简单快速适合现场应用,但大规模监测时可靠性差,且对羊种布鲁氏菌敏感性低。

在检测牛初乳、干奶期接近的奶牛、发情旺盛期奶牛、乳房炎患牛、免疫疫苗后不到4个月的牛乳样时,均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5]。

2.1.2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RBPT抗原是将布鲁氏菌菌株(抗原性良好)经培养、灭活、离心后收集菌体用虎红染料染色后悬于乳酸缓冲液中制成,与被检血清在洁净的玻璃板上进行凝集反应,若出现沙粒状凝集者则判为阳性。

该方法操作简易、检测快速,成本低廉,但准确性易受温度和凝集时间的影响,且抗原的标准化也可影响其敏感性[6],有时会因牛种布鲁氏菌S19弱毒疫苗免疫和交叉反应造成假阳性结果,偶尔会因前带现象出现假阴性结果[7] ,故RBPT适于动物布病的普查,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仍用于牛、羊、猪布病检测,在我国也用于人布病监测的初筛。

2.1.3 试管凝集试验(SAT)SAT由Wrigh于1987年建立,可以定量,因而在判定反应强度上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更精确。

1998年,我国将其列入国标作为诊断布病的正式法定试验并沿用至今。

该实验操作步骤繁琐,需37℃条件下孵育过夜,较费时,不适于现场检疫和基层采用,家畜感染(自然感染或人工免疫)布病一定时间后,机体中先后产生IgM与IgG两种抗体,而SAT检测IgM敏感性较高,因此可用于布病早期诊断,且对人畜布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也能检测[8],但不适合绵羊种布病的诊断。

单独应用会造成误诊和漏诊,因为不是所有感染动物所处的抗体水平都具有诊断意义。

同RBPT一样,SAT也不能鉴别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

上述常规血清学方法均是基于抗体对布鲁氏菌脂多糖O链抗原的检测,而布鲁氏菌脂多糖O链抗原可以和结肠炎耶尔森氏菌(O:9)、大肠杆菌(O:157)等阴性菌抗原以及小牛胸腺DNA发生交叉反应,故都有假阳性结果产生[9]。

研究表明:若将抗原血清混合液的pH值降低到3~4,可大大降低非特异性凝集,而不影响感染血清的凝集[10]。

2.2 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 F 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认的布病确诊性试验。

相比SAT和RBPT,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11],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于慢性布鲁氏菌病,RBPT检测为阴性,而CFT检测为阳性,且在检测成年牛(未经免疫或犊牛时给予免疫的)时非常准确[3]。

主要应用于牛、羊、绵羊附睾种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但不适合猪个体布病的诊断,因为豚鼠补体会受到猪补体的干扰,使实验敏感性降低38%~40%[12,13],发生溶血的样品,也不能用CFT检测,另外,实验参与反应成分多,需设立多组对照,结果判定主要通过肉眼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判定出溶血程度,所以结论主观性强,易产生误差。

而且实验要求条件高,操作复杂,基层检疫难以采用。

靖吉强[14]等将低速离心技术应用于CFT中,通过比较样品离心管和红细胞对照管红细胞沉淀的多少来判定结果发现:经过改进,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明显降低。

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分为间接ELISA(i-ELISA)和竞争E L I S A(C-E L I S A),可用于血清及乳汁样本布病的检测,i-ELISA是以光滑型布鲁氏菌菌体脂多糖(S-LPS)作包被抗原,主要检测IgGs或IgG亚型,在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已有商品化的检测试剂盒问世,国内也有类似研究。

Kittelberger 指出i-ELISA敏感性高,优于上述其他血清学方法[15],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血清交叉问题,难以区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

因此主要用作布病的筛查,为解决面临的问题,Nielsen[16]建立了C-ELISA方法,即在ELISA微孔上包被光滑型布鲁氏菌菌体脂多糖(S-LPS),加入O型多糖(OPS)表位之一的特异单克隆抗体,再加入稀释被检血清,洗涤,加入酶标抗鼠IgG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复合物。

Weynants V等在1996年制备了2株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其检测牛血清表明:该方法较敏感,无假阴性结果出现,且能较好的区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17]。

敏感性与i-ELISA相当,但大于缓冲平板凝集试验(BPAT)。

在检测未免疫动物和假阳性样品时,特异性高于或等于i-ELISA,为此,2004年,C-ELISA被OIE列为诊断和清除牛布鲁氏菌病的推荐方法[9]。

3 分子生物学诊断自1985年美国Mullis等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来,以其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便迅速发展和普及开来,并广泛应用于微量DNA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PCR方法在布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各国学者纷纷建立起多种PCR方法用以鉴定布鲁氏菌的属、种及生物型。

3.1 布鲁氏菌属鉴定的PCR方法Mayfield等和Herman等[18]分别以BCSP31、16srRNA为靶基因建立了常规PCR诊断方法得出:在所有布鲁氏菌种和生物型中,BCSP31基因十分保守,对疫苗株、代表菌株、分离野毒株均存在特异性扩增,对存在血清学交叉或进化关联大的细菌扩增呈阴性,表明可利用BCSP31和16srRNA 从属的水平鉴定布鲁氏菌;国内杜振昆等[19]建立了以165rRNA为靶基因的套式PCR以乳样为检测品,得出与Herman相一致的结论,除此之外,omp2和VirB8基因也可用做菌属鉴定[20,21]。

后来E.Navarro 等[22]针对BCSP31、16srRNA和omp2三种靶基因PCR 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实验得出:三者检测灵敏度在8 fg-20 fg DNA、omp2 PCR不会受人类DNA的干扰,而BCSP31、16srRNA PCR则相反,但16 SrNA PCR 方法是最敏感的。

3.2 布鲁氏菌种、型鉴定的PCR方法Bricker等根据不同种布鲁氏菌基因组中插入序列IS711在数量及位置上的差异建立了AMOS-PCR (Abortus Melitensis Ovis Suis-PCR),可区分布鲁氏菌牛种(1、2、4型)、羊种(1、2、3型)、猪种(1型)、绵羊附睾种,能鉴别牛种布鲁氏菌S19和RB51(粗糙型突变菌株)疫苗[23,24],后经Ewalt等[25]证实:该方法准确率达100%。

2008年,国内钟旗等[26]研究发现:AMOS-PCR还可鉴定犬布鲁氏菌,区分S19疫苗株和野毒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