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清平乐 村居》

合集下载

唐诗三百首之《清平乐·村居》鉴赏

唐诗三百首之《清平乐·村居》鉴赏

这篇关于唐诗三百⾸之《清平乐·村居》鉴赏,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清平乐·村居①》 作者:⾟弃疾 茅檐②低⼩, 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 ⽩发谁家翁媪。

⼤⼉锄⾖⑥溪东, 中⼉正织⑦鸡笼; 最喜⼩⼉⑧⽆赖, 溪头卧⑨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词的题⽬,意为乡村⽣活。

“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

③吴⾳: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带古时是吴国的领⼟,所以称这⼀带的⽅⾔为吴⾳。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年夫妇。

⑥锄⾖:锄掉⾖⽥⾥的草。

⑦织:编织。

⑧⽆赖:这⾥指顽⽪、淘⽓。

⑨卧:趴。

【翻译】 ⼀所低⼩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条流⽔淙淙,清澈照⼈的⼩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

⼀对满头⽩发的⽼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起悠闲⾃得地聊天。

⼤⼉⼦在溪东⾖地锄草,⼆⼉⼦在家门⼝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他是那么调⽪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赏析 在这⾸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点评】 由于作者长期过着闲居的⽣活,使他有机会接近农村,了解农民的⽣活。

他所写的⼀些反映农村⽣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农村⽣活的喜爱和对农民的关切。

这⾸《村居》⽤⽩描的⼿法,刻画了⼀个⽼少五⼝农民之家的鲜明形象。

上⽚主要写这家⽼夫妻俩,喝了点酒后,带着酒意,互相亲切地叙谈家常的情景。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是说这家⼈家,住在低矮的茅草房屋⾥,房屋外有⼀条⼩溪,周围长满了嫩绿的青草。

三、四两句说:头上长满⽩发的⼀对⽼夫妻俩,他们坐在⼀起,操着南⽅⼝⾳,边喝酒,边拉着家常。

在他们略带醉意的时候,谈得更加兴致勃勃,也显得更加亲切了。

“吴⾳”,指江浙⼀带的地⽅⼝⾳。

⾟弃疾居住的上饶地区,三国时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吴⾳”。

“相媚好”,是说两个⽼⼈讲着柔媚的地⽅话,谈笑逗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清平乐 村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清平乐 村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清平乐·村居体裁:词题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名字:辛弃疾年代:宋代描述: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原文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译文: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原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译文: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原文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

所以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二:思想内容在这首词中,作者主要描绘了农村的景象,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另一方面,也在诗中做了大量的叙述和描写。

赏析三:艺术特色“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也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言外之意。

“吴音”这里指吴地的地方话。

此地在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清平乐;村居》由辛弃疾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小词,犹如一幅真实而美丽的农家图画。

这样动人的意境,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农村,有很深厚的生活基础,象辛弃疾这样的知识分子,即使有进步的思想,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好作品。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对古人也是适用的。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清平乐;村居①》作者: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最喜小儿⑧无赖,溪头卧⑨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年夫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

⑧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翻译】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赏析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点评】由于作者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

他所写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民的关切。

这首《村居》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老少五口农民之家的鲜明形象。

上片主要写这家老夫妻俩,喝了点酒后,带着酒意,互相亲切地叙谈家常的情景。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是说这家人家,住在低矮的茅草房屋里,房屋外有一条小溪,周围长满了嫩绿的青草。

村居原文、译文及赏析

村居原文、译文及赏析

村居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推荐村居原文、译文及赏析村居原文、译文及赏析1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赏析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

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

"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

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

作者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

"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意思及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意思及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意思及赏析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意思及赏析清平乐①·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②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④,溪头卧剥莲蓬。

①清平乐(yuè):词牌名。

(多音字)②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泛指南方的方言。

③翁媪(ǎo):老翁,老妇。

④无赖:指顽皮、淘气,是一爱一称。

茅草房屋低矮,临着潺一潺的小溪,溪边长满青草。

一对白发夫妻坐在一起,正带着几分醉意用吴地方言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还有调皮可一爱一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天伦之美】西边有茅舍,虽然低矮,但是风景优美;溪边有老翁和老妪,说着方言愉快地一交一谈。

而作者的三个儿子,这都在忙碌着自己的活计,“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多么安闲自在,一温一情脉脉的画面。

【赏析】读完这首词,让人一体会到词人沉醉在幸福中。

有明媚的风景,有各自忙碌的孩子们,词人隐身在这些画面的背后,望着这一切,内心充满了闲适满足感。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但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描述,读者也能体会作者的心境。

这样更加含蓄、优美。

【启示】家庭是每一个人的避风港,辛弃疾也不例外。

看到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父母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管你是住在高级的小区还是茅檐低矮的房子,只要家人在一起,相互照顾,也就能体会到辛弃疾所写的这种天伦之乐。

《清平乐·村居》古诗鉴赏

《清平乐·村居》古诗鉴赏

《清平乐·村居》古诗鉴赏《清平乐·村居》古诗鉴赏1原文:《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村居:农村居住的地方。

茅檐:茅屋,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屋。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媪:对老一辈的称呼,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读wú。

卧:躺。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拼音解读:qīng píng yuè · cūn jūmáo yán dī xiǎo,xī shàng qīng qīng cǎo 。

zuì lǐ wú yīn xiāngmèi hǎo,bái fà shuí jiā wēng ào?dà ér chú dòu xī dōng,zhōng ér zhèng zhī jī lóng,zuì xǐ xiǎo ér wú lài,xī tóu wò bāo lián péng 。

相关翻译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大儿,豆地锄草,中儿,编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在溪畔边躺着剥莲蓬吃。

相关赏析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清新秀丽的乡土气息,反映出词人厌恶城市繁华、喜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构造出一幅和谐、优美的乡村图画,使人感到宛如亲临目睹一般,观后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首词中,描写翁媪之间一家老小的生活情趣时,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形象,其中翁媪和三个儿子的形象都生动有趣。

青平乐·村居的译文

青平乐·村居的译文

青平乐·村居的译文
青平乐·村居的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清平乐(yuè):词牌名。

2.村居:题目。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ǎo):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10.卧:趴。

清平乐村居的译文和注释

清平乐村居的译文和注释

清平乐村居的译文和注释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媪(ǎo),老翁、老妇。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wú):同“无”。

卧:趴。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古诗清平乐·村居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乐·村居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乐·村居翻译赏析《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正剥莲蓬。

【前言】《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注释】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⑷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⑸翁媪(ǎo):老翁、老妇。

⑹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⑺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⑻亡赖:”亡“读ú,通假字,通“无”。

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⑼卧:趴。

【翻译】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

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

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辛弃疾《清平乐》诗意及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诗意及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诗意及赏析导读:《清平乐·村居》原文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⑶,白发谁家翁媪⑷?大儿锄豆溪东⑸,中儿正织鸡笼⑹。

最喜小儿亡赖⑺,溪头卧剥莲蓬⑻。

注释⑴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后用作词牌名。

《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汉书·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

”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⑻卧:趴。

《清平乐·村居》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赏析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

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赏析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

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

"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

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

作者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

"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清平乐村居古诗的意思全解

清平乐村居古诗的意思全解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全解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同:无)译文及注释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趴。

鉴赏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叙述描写。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

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

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片写大儿子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

语文诗词名句大全 清平乐·村居译文及赏析

语文诗词名句大全  清平乐·村居译文及赏析

清平乐·村居译文及赏析清平乐·村居译文及赏析清平乐·村居译文及赏析1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通:无)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⑻卧:趴。

清平乐·村居赏析清平乐·村居赏析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

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

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描写生活的古诗词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描写生活的古诗词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描写生活的古诗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所以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辛弃疾书写的古诗赏析吧。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同:无)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趴。

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

所以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人物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清平乐居村的古诗意思

清平乐居村的古诗意思

清平乐居村的古诗意思一、清平乐·村居出处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辛弃疾,他可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呢,一生力主抗金,他的词大多都充满了壮志豪情,但这首词却别有一番田园风趣。

二、注释1. 清平乐(yuè):词牌名。

2. 村居:题目,意思是住在农村。

3. 茅檐:茅屋的屋檐。

4. 吴音: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的方言。

5.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 翁媪(ǎo):老翁、老妇。

7.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 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9.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三、翻译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四、赏析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词的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三四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

小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清平乐·村居的古诗

清平乐·村居的古诗

原文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茅屋矮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
茅檐:代指茅屋。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趴。

《清平乐 村居》的意思

《清平乐  村居》的意思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注释:
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趴。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进行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进行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回读全词。
• 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 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 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 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 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欣赏。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和写作背景及词 的文学常识,理解词的内容。
2、学习本词用白描手法, 描写 农村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
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 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 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 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 “清平乐”……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 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2、阅读3、4句。

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 交谈着。他们交谈些什么呢?)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 方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 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 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作者仔细地 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 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 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村中环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上片
秀 丽
恬 村中人(老夫妇): 醉里吴音相媚好

大儿:锄豆
பைடு நூலகம்
下片
(动作)
中儿: 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表现出茅舍一家 老小幸福、和谐 的生活图景
1、阅读1、2句。
•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 (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 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初读全词。
•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 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 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茅檐低小, yán
溪上青青草。
清 平 乐 村 辛 弃 居 疾 ·
mèi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ǎo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lài bāo 溪头卧剥莲蓬。péng
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人(山东 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著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
词和词牌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 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 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 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 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 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 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 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 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 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 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 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作业。
• 1、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2、书面翻译全词。 3、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 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
• 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 丰富。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 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 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 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
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 了什么?说说你对词中“醉”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