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安全项目以及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社会保险:市值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提供收入的保险计划。
3.社会救助:是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的一种保障形式。
4.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特定优抚对象———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军人·及家属所给入得有点,抚恤,和社会褒奖。
5.社会保障管理:是指为了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而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配备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员,对社会保障事业进行的决策、计划、指挥、监督、调节等行政性活动,以及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的筹集、管理、支付、运营等业务性活动。
6.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
7.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性改良:亦称小调整。
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制度模式的条件下,通过对一些具体政策措施的调整,籍此增收节支,缓解制度的财务危机。
8.社会保障制度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制度架构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使其结构和系统功能得以更新和创新。
9.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0.工伤保险: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伤害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负伤者、致残者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1.工伤:指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由于生产或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等因素所发生的或与之相关的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劳动者身体的负伤或残废。
12.生育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在妇女劳动者由于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和国家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制度名词解释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根据社会需要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等手段规定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和制度安排,用以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下面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1. 社会保障:指一种利用现有的制度和资源对社会风险因素(如疾病、失业、养老、残疾等)进行预防、补助和供给的措施,以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供社会福利。
2. 社会保险:指通过设立社会保险基金,由雇主和雇员按比例缴纳保费,并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对参保人在某些风险因素发生时给予补偿的制度。
常见的社会保险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3. 养老保险:指由个人和雇主按一定比例缴纳的保费,用于为参保人在退休后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养老保险的实施者可以是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
4. 医疗保险:指对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以减轻参保人因医疗费用过高而带来的经济负担的制度。
医疗保险可以由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提供。
5. 失业保险:指在参保人失去工作时,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失业救济金或补偿金,以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
失业保险金可以由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提供。
6. 工伤保险:指对在工作过程中意外受伤或生病的参保人提供医疗费用补偿和工伤津贴的制度。
工伤保险可以由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提供。
7. 社会救济:指国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
社会救济可以包括临时救济和长期救济,由政府提供。
8. 最低生活保障:指政府设定的一定的生活最低保障标准,当个人或家庭收入低于这一标准时,可以享受相应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和稳定,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增强社会和谐和民生幸福感。
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国民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名词解释
社会保险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以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也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这里是指医疗保险市场上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高风险的人群将愿意购买保险,因为根据平均风险所决定的保险费低于高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而低收入的人群将不愿购买保险,因为根据平均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高于根据低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这一现象称为“逆向选择”。
3.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政府强制征收医疗保险费用形成医疗保险基金,当被保人相关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并引起经济损失时用以补偿的风险分散机制。
4.奥肯漏洞:奥肯认为通过高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来缩小贫富差别,可能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一是高税收可能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损害了效率,一是转移支付可能“激励”了懒惰,也损失了效率。
(奥肯漏洞还可能发生在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发生在转移支付过程中,正常的管理费用使转移支付少于税收。
)5.资产替代效应:由于人们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时期积累财产的需要,这被称为“挤出储蓄”的力量,其效应被称为“资产替代效应”。
6.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在职一代纳税而退休一代消费的代际分配制度。
7.基金制:基金制是某一代人或一个人年轻时积累年老后消费的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制度。
8.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其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9.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和经济实力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
10.失业陷阱:失业陷阱是由于失业保险金的提供使失业人口失去寻找工作的激励而长期陷于失业状况,从而造成效率的损失。
社保课后习题答案
社保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遭遇困难时给予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收入来源断绝时,实行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
3.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和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
广义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同义。
二、习题答案要点参考1.社会保障具有哪些本质特征?(1)公平性特征。
1)在保障项目实施范围内不会对受保对象有性别、职业、民族、地位方面的身份限制;2)对符合享受保障的各类对象,在保障待遇上按照同一标准。
(2)社会化特征。
1)社会保障制度及法规是面向全社会全体成员颁布的,虽然并不是全社会成员每个人都能进入保障范围和符合受保对象的条件。
2)社会保障资金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各方社会力量(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多渠道筹集的。
3)社会保障的运行及实施过程中,资金交纳、待遇给付(如退休金发放等)是借助社会各方面的组织和人力实现的。
4)社会保障管理监督依靠社会力量,即除政府外还依靠社会团体、受保人代表共同实行。
(3)福利性特征。
受保方无代价地获得现金补贴,免费或减费获得商品和服务;保障方无偿地或仅以低廉价格向受保方提供商品和服务。
(4)法制规范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性上。
社会保险概论期末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现代社会以国家为主体,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被动失业的工资劳动者及其家属,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或相关服务,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制度。
2、最低起付线:是“基本医疗保障”的起付标准。
一般等于当年上年度社平工资的10%。
3、社会保险基金:指社会保险税费征收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方式征集的,用于社会保险事业开支的专项基金,它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4、充分就业: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失业率达到4%-6%的水平)5、企业年金: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
6、自愿失业: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或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7、完全积累模式: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险基金。
8、最高支付线:一般等于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的六倍9、平均替代率: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
10、补偿不究过失原则:指职业伤害事故发生后,不管过失、责任在谁,都要照章给予负伤者以生活保障。
不定项选择1、社会保险管理的内容:(1)社会保险行政管理、(2)社会保险业务管理、(3)社会保险财务管理、(4)社会保险偿付能力管理2、德国最早建立社保体系过程保险费率由政府、雇主、工人三方协商制定、(4)保险的主要对象是从事最危险劳动的工人3、各险种缴费率养老保险:1、企业缴费费率16%;个人缴费8% p689医疗保险:1、企业6%;个人2% p702失业保险:1、企业2%;个人1% p7174、计算失业和医疗基金需求量5、养老保险的理想模式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确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明确了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明确了个人账户的规模明确了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办法明确了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标志着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养老保险模式初步确立6、社保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机动性、流动性、公益性、社会效益,遵循国家法律和政策(合法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收支平衡(一)安全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就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遭遇困难时给予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就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收入来源断绝时,实行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制度,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
3、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就是指依据法律规定,政府与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她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与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就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指政府与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与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与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就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
广义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同义。
5、慈善事业慈善事业通常就是指社会成员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以社会捐献的方式,按特定的需要,把财富集中起来,再通过合法途径,无偿地对遭受不幸而无力自行摆脱危难的人给予救助的行动。
历史上与现有的形式有:官办慈善事业(亦称官办济贫)、宗教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包括民间组织与个人举办的)。
6、济贫法济贫法主要指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与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济贫法修正案》,前者被称为“旧济贫法”,在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以立法形式规范济贫事业;后者首次明确对穷人的援助就是政府的责任,在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7、互助组织互助组织指多种多样的群众自发、自愿建立起来互助合作的组织。
组织成员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按规定交费的方式聚集资金,以使参加者在遭遇各种风险处于危难时得到救助。
8、《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后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其修正案,规定了城镇企业职工应享受的劳动保险与福利的项目、待遇标准、资金来源及管理制度等,就是新中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时期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
社会保险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缴费单位、缴费个人: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
统筹时间:指实行社会保险开始的时间。
统帐结合时间: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时间。
统帐结合的实行,为每个养老保险参与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每个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缴费单位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非生产经营性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应当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缴费单位要提供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照或成立证件、银行账号证明、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本单位从业人员基础档案资料等证件和资料。
变更登记:缴费单位的单位名称、住所或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单位类型、组织机构统一编码、主管部门、隶属关系、开户银行、银行账号等社会保险登记事项之一发生变更时,应当依法向怨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变更社会保险登记。
注销登记:缴费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费义务时,应及时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申报:指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必须在每月规定的期限内,携带缴费申报规定的资料,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社会保险费。
职工平均工资:指某一地区一定时间内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同时期内的人数。
省市平均工资:同一时期内,省平均和市平均的平均数。
职工缴费工资: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应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工资基数的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社会保险)【圣才出品】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社会保险)【圣才出品】第九章社会保险⼀、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答: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种⽣活保障政策,它强调受保障者权⼒和义务的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式,⽬的是解除劳动着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
2.养⽼保险答:养⽼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符合法定退休条件)⽽退出社会劳动后,使其能够获得满⾜其基本⽣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年风险的能⼒,同时弥补家庭养⽼的不⾜,⼿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保障。
3.医疗保险答:医疗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因⼯伤害时提供的社会保险项⽬,既包括医疗费⽤的给付,也包括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的是恢复劳动者的劳动能⼒和补偿劳动者在病假期间的⽣活开销,在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医疗保险是仅次于养⽼保险的⼜⼀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4.失业保险答:失业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业丧失经济来源时,按照法定时限和标准给予其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险项⽬。
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也必须满⾜⼀定的条件,如⼀定的⼯作年、参与失业保险并承担缴费义务、有再就业愿望并在失业保险部门登记、接受⼯作介绍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就业通常由竞争机制发挥主导作⽤,失业现象不可避免。
5.⼯伤保险答:⼯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种社会保险制度。
6.⽣育保险答:⽣育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性劳动者因⽣育⽽导致收⼊暂时丧失⽽对其提供⽣活保障的社会保险项⽬,是⼀项维护⼥性劳动者权益的社会保险。
⼥性劳动者在怀孕、⽣育和护理婴⼉期间,必须离开⼯作岗位,因⽽会⾯临⼯资收⼊暂时丧失的风险,⽣育保险的实施便可保证⼥性劳动者在⽣育期间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使⾃⼰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
社会保障平时作业
《社会保障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3、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二、简答题1、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参见教材第12-17页2、社会保障的目标有哪些?参见教材第10页3、社会保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参见教材第23-27页4、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参见教材第37页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参见教材第50-53页6、简述社会保险有什么特点?参见教材第84页三、辨析题1、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保险?参见教材第95页2、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参见教材第82页3、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唯一来源?错四、论述题1、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参见教材第42-43页2、试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参见教材第87-88页《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法参见教材第107页2、社会保险基金参见教材第137页3、集散结合管理模式参见教材第130页4、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参见教材第132页5、养老保险参见教材第171页二、简答题7、简述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
参见教材第108-109页8、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哪些?参见教材第146-151页9、简述社会保障待遇的分类参见教材第156-157页10、养老保险的特征有哪些?参见教材第172-173页11、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有什么?参见教材第177-178页三、论述题3、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社保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责任主体、实施依据和保证、资金来源、目标)2.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4.社会福利: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狭义郑功成)5.医疗保险:将其作为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项目来定位,专指社会医疗保险,它是由国家立法规范并运用强制手段,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疾病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化保险机制。
6.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嘱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7.历史债务: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的筹资模式。
在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前期没有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没有资金积累,制度转型后就会存在巨额历史债务。
现有的老职工领取的养老金的总数额就是历史债务。
8.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是反映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
9.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谓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一、重点名词(120个)1.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的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2.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保险制度。
3.社会救助(social succour):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公民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时候给予物质援助,增强弱势者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社会救助是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国家和社会群体兴办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发放的津贴补助、举办的社会服务和各种集体福利事业,以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福利的内涵是以政府及社会为主题,以全体社会公民与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制度化与专业化为基本保证,以保障性与服务性为主要特征,以社会支持网络为主要构架,以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为主要内容,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旨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公民和居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
5.英国的旧《济贫法》:是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措施。
主要内容是由教区和地方财政共同负责对有劳动能力无工作和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和孤儿实施济贫。
但济贫与惩戒结合,惩戒重于济贫,不承认救济事业是社会责任及公民基本权利。
6.英国的新《济贫法》:是1834年因救济费用逐年升高,财政不堪负重而修改旧《济贫法》后的修正案,其主要内容是提出要受助者必须进济贫院,并由其统一严格管理和控制,必须在进院之前通过财产审查和资料证明是否确实贫困无依。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是以国家立法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救助: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3、信息不对称:就是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利用另一方掌握不到的信息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4、社会的公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
5、引致退休效应: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世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
6、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的、反映社会保障收支规模、结构及变化的计划,是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工具。
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个人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越来越低。
8、第三条道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政策发展变化的直接产物,是为了避免传统的左翼(即社会民主主义)与右翼(新保守主义)的极端化而寻求的一种中间道路。
9、现收现付制度:是某一代或某一个人年轻时积累年老后消费的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制度。
10、基金积累制度:是在职一代纳税而退休一代消费的代际分配制度。
11、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是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要求雇主和雇员缴费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储蓄账户,通过纵向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12、贫困:是指一种人们缺乏满足最起码的生活需要手段的状况,即人们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
13、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在20世纪初提出的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社会保险的名词解释
社会保险的名词解释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机构组织实施的,通过社会力量和法律手段,以保障社会成员在特定情况下获得相应的经济帮助和保障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旨在确保社会成员在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况下获得经济保障和福利保障,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一、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成员可以在生病或受伤时获得医疗费用的报销或补助。
医疗保险通常由政府、公司或个人缴纳一定的费用,并在需要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的目标是确保社会成员可以得到合理的医疗保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二、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为了解决社会成员在退休后失去工作收入的问题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通过养老保险,社会成员可以在退休后获得一定的退休金或养老金作为生活的经济来源。
养老保险在建立个人储蓄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共济来实现养老收入的分配。
在大多数国家,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劳动者需要在工作期间按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以确保退休后的生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
三、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通过失业保险,失业人员可以在失业期间获得一定的失业救济或生活补助。
失业保险通过政府或组织收取失业保险费用,并在劳动者失业后提供经济援助。
失业保险的目标是帮助失业人员渡过困难时期,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并促进就业机会的提供。
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后的医疗费用和失收问题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通过工伤保险,劳动者可以在工作相关事故或健康问题导致的失能期间获得一定的医疗救助和生活补偿。
工伤保险通常由雇主缴纳一定的费用,以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五、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在生育过程中的医疗费用和社会保障问题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通过生育保险,女性可以在怀孕、分娩和产假期间得到相关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补助。
生育保险通常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缴纳费用,并由政府或社会机构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
社会保险学
17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4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
5社会保障泛政治化:指政党通过强调社会保障缓和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控制的政治性功能,运用公共权利、动员公共资源实现社会保障围绕政党竞选,为政党执政提供服务的目标倾向。
本办法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但累计缴费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本养老金,只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本养老金。
跨省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时,基本养老关系按照以下规定确定领取地: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调整
原因和问题:国民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陷入财务危机,并出现“福利病”的现象,从而引发以下问题:政府社会保障开支猛增导致财政负担不堪重负;资本投资下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力成本上升有损国际竞争力;“高福利”反而降低了劳动者工作积极性。
对策:为缓解社会保险制度的财政危机、抑制日益膨胀的社会保险支出,具体措施:1“节流”降低社会保险的待遇给付水平。(1)调整保险待遇给付公式;(2)谨慎运用养老保险金的指数调节机制;(3)抬高保险待遇的领取门槛。2“节流”进行医疗保险改革3“开源”提高法定退休年龄4开源、节流并重-社会保险制度财务调整。(1)提高社会保险缴费率(2)调整社会保险制度财务机制(3)调整社会保险制度财务结构5多元化探索-发展企业保险计划和私营保险计划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4、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5、济贫法:济贫法主要指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济贫法修正案》,前者被称为“旧济贫法”,在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以立法形式规范济贫事业;后者首次明确对穷人的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在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6、国家干预主义:指一种主张限制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交流等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
7、凯恩斯主义:在凯恩斯思想基础上发展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8、贝弗里奇计划:是二战后1941年英国由贝弗里奇制定的一项统管人们一生的公共保障计划,其主旨是用一种崭新的、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英国变为“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覆盖全体英国公民,并为他们提供“摇篮到坟墓”完备的社会保障。
9、给付确定型: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10、缴费确定型: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
社会保险的名词解释
社会保险的名词解释
社会保险是一种通过国家机构为那些无法自给自足的人们提供保障和福利的制度,旨在缓解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社会保险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为个人或团体提供医疗费用保障的制度,旨在帮助人们应对疾病的医疗费用,保障人们的基本健康需求。
2.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为个人或团体提供退休后的养老金保障的制度,旨在帮助人们应对退休后的经济压力,保障人们的基本退休需求。
3.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个人或团体提供在失业期间的收入保障的制度,旨在帮助人们应对失业的经济压力,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4.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为个人或团体提供在工作场所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的保障制度,旨在帮助人们应对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造成的伤害。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的社会保险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社会保险,例如住房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等。
社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和福利保障,减轻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除了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外,社会保险还可以提供其他类型的保障,例如: 1. 残疾保障:残疾保障是为因身体残疾而无法从事正常工作的人们提供的收入保障和福利保障制度。
2. 儿童保障:儿童保障是为儿童提供的基本福利保障,包括医疗保健、教育、食品等。
3. 老年保障:老年保障是为老年人提供的基本福利保障,包括医疗保健、生活护理、养老金等。
4. 战争保障:战争保障是为战争状态下的人们提供的基本福利保障,包括医
疗保健、食品、住宿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保险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环境。
社会保障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2、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3、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4:、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5、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
6、社会保障水平: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
7、五保供养:对符合规定的农村居民,在吃、穿、住、医、葬(教)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对象——农村居民中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
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8、最低生活保障: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
9、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在社会发展的某一时期,由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保障居民生存的最低限度的基本生活标准。
10、养老保险:是指对政府立法确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口,提供养老补偿,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社会保险》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险》试题及答案(解答仅供参考)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以保障参保人员在生育、养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 养老保险:是指当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因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后,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3. 医疗保险:是指当参保人员因病需要接受治疗时,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部分或全部医疗费用,以减轻其经济负担的社会保障制度。
4. 失业保险:是指当参保人员因非自愿原因失去工作,无法获得正常收入时,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5. 工伤保险:是指当参保人员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导致伤残或死亡时,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一定的赔偿金,以保障其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填空题1. 我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______。
答案:住房公积金2. 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参保人员上一年度的。
答案:月平均工资3. 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一般在之间。
答案:60%-90%4. 失业保险的领取期限最长不超过______年。
答案:245. 工伤保险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和抚恤金等。
答案:伤残津贴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保险?A. 养老保险B. 医疗保险C. 商业保险D. 失业保险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A. 个人缴费B. 单位缴费C. 政府补贴D. 银行贷款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A. 门诊费用B. 住院费用C. 体检费用D. 购买药品的费用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A. 非自愿失业B. 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C. 已进行失业登记D. 已经找到工作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工伤保险的赔偿范围?A. 医疗费B. 伤残津贴C. 丧葬费D. 旅游费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失业保险金?A. 非自愿失业B. 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C. 已进行失业登记D. 已经找到工作E. 已经退休答案:A,B,C2.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A. 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受伤B. 在工作中因职业病受伤C. 在工作中因自杀受伤D. 在工作中因醉酒受伤答案:A,B3.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A. 生育B. 流产C. 引产D. 节育手术E. 绝育手术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A. 门诊费用B. 住院费用C. 体检费用D. 购买药品的费用E. 旅游费用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A.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B. 因病丧失劳动能力C. 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D. 因失业丧失劳动能力E. 因为犯罪被判刑答案:A,B,C,D五、判断题1.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
社保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保障: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所采取的各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各项社会保障子系统的总和。
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残废、伤亡、生育、失业等情况下给予物质帮助,以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是依照国家法令规定,要求符合条件的公民必须参加,由国家、雇主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基金,对达到法定年龄并退出劳动领域的劳动者提供补偿以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用于患病、受伤(非因工受伤)、年老等原因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检查和治疗时提供必要的费用及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进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社会救助制度,是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给予救助,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其中,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简称。
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的,以非政府主导性、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各种社会化保障机制的统称,它与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共同构成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以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也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这里是指医疗保险市场上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高风险的人群将愿意购买保险,因为根据平均风险所决定的保险费低于高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而低收入的人群将不愿购买保险,因为根据平均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高于根据低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这一现象称为“逆向选择”。
3.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政府强制征收医疗保险费用形成医疗保险基金,当被保人相关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并引起经济损失时用以补偿的风险分散机制。
4.奥肯漏洞:奥肯认为通过高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来缩小贫富差别,可能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一是高税收可能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损害了效率,一是转移支付可能“激励”了懒惰,也损失了效率。
(奥肯漏洞还可能发生在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发生在转移支付过程中,正常的管理费用使转移支付少于税收。
)
5.资产替代效应:由于人们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时期积累财产的需要,这被称为“挤出储蓄”的力量,其效应被称为“资产替代效应”。
6.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在职一代纳税而退休一代消费的代际分配制度。
7.基金制:基金制是某一代人或一个人年轻时积累年老后消费的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制度。
8.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其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9.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和经济实力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
10.失业陷阱:失业陷阱是由于失业保险金的提供使失业人口失去寻找工作
的激励而长期陷于失业状况,从而造成效率的损失。
11.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12.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介入后,消费者支付的实际价格低于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从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上升,这种现象称为道德风险。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有哪些异同?
(商业保险是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对于合同约定的发生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一种合同行为。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劳动者、企业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因年老、工伤、疾病、生育、残废、失业、死亡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劳动者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
第一,社会保险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提供安全保障,但两者的目标却是不同的。
商业保险的动机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有序运行指示商业保险有效运作的正外部性。
第二,社会保险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国家通过立法提供一套社会保险的法律制度框架,政府行政机构在此法律框架下,依法规划,组织和实施各项目社会保障计划。
商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当然也有赖于国家提供的法律框
架,但政府并不参与其中的运作,更不对其负有财务责任。
第三,社会保险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商业保险强调的是效率,强调的是投保人权利义务的对等。
第四,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是依法经营的。
社会保险的实施具有强制性,但居民是否购买商业保险确实自愿的。
第五,社会保险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商业保险可以提供较高水平的保障以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保障水平方面,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
每种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缺点。
1 国家卫生服务模式
优点:(政府是责任主体,法律保障全体公民公平享有卫生服务的权利,并不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福利,)社会公平性较好;(政府集中使用,调配医疗资源与医疗保险基金,)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缺点:医疗机构在微观运行上缺乏活力,(卫生服务的提供效率低下,病人等待时间较长,居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对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低下的抱怨日益增长);限制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好研究;(供需双方往往都缺乏费用意识,)浪费现象严重。
2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优点:优势在于它的强制性和互助共济。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法制化,保证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而且资金渠道多元化;基金使用实行社会统筹,能够在参保人群之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收入再分配,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改善了卫生服务市场上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促使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缺点:当年的收入当年使用,有可能面临着潜在的支付危机,或者不断提高医疗保险费率,从而代际矛盾将日趋尖锐。
3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优点:(由于各医疗保险机构之间以及医疗机构之间在各个方面均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是比较高的。
缺点:(严格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对的原则,而不强调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性很差;卫生资源使用的宏观效率较低。
4 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优点:(资金纵向积累,)能更好地应付人口老龄化问题;(患者利用其自己的储蓄账户支付其医疗费用,)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感,激励人们审慎利用医疗服务,避免医疗消费过度,减少浪费。
缺点:公平性相对(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国家卫生服务模式)较差;无法解决低收入者,老年人以及健康状况差的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简述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方式。
政府为什么要举办社会保险?
1.简述统账结合医疗保险的特点。
2.简述失业保险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建国初期,为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务院于1950年6月专门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劳动部同时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我国开始实施失业救济制度,确立了对城市失业工人的救济原则和具体措施。
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
)
初创: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成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初创的标志。
(为初创期的失业保险制度初创了框架,开创了中国失业保险的先河,为以后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199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扩大了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调整了失业保险待遇的参照系和水平,将基金省级统筹调整为市,县统筹,明确了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紧密结合。
)
完善: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它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由不规范走向比较和规范,从计划走向市场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还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失业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作乱必要补充。
社会保险的特征与作用。
3.社会养老保险对效率是如何让产生负面影响的,怎样去克服。
4.简评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用你自己的观点说明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原因。
5.论述我国社会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基本养老金的发展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