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总结(复习重点)——8.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
通常低于1ppb (1 ppb ~= 3 nM) ❖ 疏水性信号分子可以扩 散通过脂双分子层 ❖ 脂溶性激素可在血液中 存在几小时,在脂肪中 存在几天
脂溶性激素可以扩散通过细胞膜和细胞核膜
脂溶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 生殖------雌激素, 睾丸素 ❖ 代谢率-----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 紧张性-----糖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神经递质的突触通讯 突触离细胞体的远距离 动作电位引起神经递质的快 速释放 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
靶细胞 神经递质
❖ 内分泌 信号分子释放入血液并在远 距离发挥作用 信号分子是激素 信号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激素
靶细胞
相同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引起 不同的生物效应
心肌细胞舒张
乙酰胆碱
唾液分泌
骨骼肌细胞收缩
• Gs α亚基激活AC • Gi α亚基抑制AC
腺苷酸 环化酶
激活
抑
制
G蛋白的α、β 和γ亚基
•哺乳动物有16种α , 6种β and 12种γ亚 基,组成1000多种异三聚体G蛋白
•细菌毒素对G蛋白的修饰作用,会引起多 种疾病 •霍乱毒素催化Gs的α亚基发生ADP-核糖 基化,致使α亚基丧失GTP水解酶的活性, 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亚基上, α亚基处 于持续活化状态,则腺苷酸环化酶永久活 化。导致小肠上皮细胞中cAMP增加100倍 以上,则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 泻而脱水。
❖ 可直接通过细胞膜的刺激有包括: 光、气体和甾类激素
Signals can act over short distances
❖ 细胞间接触性通讯 信号和受体结合在相应 的细胞表面
细胞信号转导总结
细胞信号转导总结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通过特定的信号识别和响应,从而调节自身的行为和反应。
这种复杂的调控过程涉及到多种分子和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学中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以下是细胞信号转导的简要总结。
一、信号分子和受体细胞信号转导通常始于特定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
这些信号分子可以是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或其他细胞间通讯分子。
它们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的信号传递事件。
受体可以是离子通道型或酶联型,与信号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启动不同的细胞应答。
二、信号传递途径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等。
1.GPCR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后,激活G蛋白,进而调节下游效应分子的活性,包括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G(PKG)和离子通道等。
这些效应分子进一步调控细胞功能,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
2.RTK通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是一类跨膜受体,与相应的生长因子结合后,激活其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引发下游信号通路的级联反应。
这些信号通路的组件包括多种酪氨酸激酶和下游效应分子,如PLCγ、MAPK、PI3K 等,它们共同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
3.MAPK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在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应激反应等。
MAPK通路包括多个蛋白激酶级联反应,如Raf-MEK-ERK和JNK 等。
这些激酶通过磷酸化调节下游效应分子的活性,进而调控细胞的应答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信号转导途径,如细胞因子受体通路、Wnt通路和Hedgehog 通路等。
这些信号转导途径通过特定的信号分子和受体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网络系统,调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三、细胞响应细胞信号转导的最终结果是产生特定的细胞应答反应。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分子开关: 分子开关:①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②GTP和GDP的交替结合 GTP和GDP的交替结合
二、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导 致基因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结合后, 致基因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导致 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受体的DNA结合 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受体的 结合 位点被激活。 位点被激活。
受体结构域为: 位于C端激素结合位点 受体结构域为: 位于 端激素结合位点
位于中部的DNA结合位点 结合位点 位于中部的 转录激活结构域
●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通路
(A)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 )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 (B)几种胞内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 )
●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三、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亲水性分子只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亲水性分子只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 (ion-channel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protein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enzyme-
反应链:激素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 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 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 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A→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生物学PPT第八章_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钙调蛋白
活化的钙调蛋白和靶蛋白结合后, 发生重大构型变化
6)钙调蛋白激酶(CaM-K)
Ca2+-独立状态 50-80% 活化
蛋白质磷酸酶
抑制结构域
催化结构域
完全活化
自身磷酸化
活化的 CaM-K
外界信号分子
质膜上受体肌醇酯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
1、4、5三磷 磷脂酶水解 酸肌醇IP3
一、G蛋白耦联受体-“蛇形受体”的结构与激 活 1、受体
2. G蛋白-负责传递来自受体的信息
G-蛋白质 三聚体
G-蛋白 质的激活 造成亚基 卸解分离
受体蛋白
无活性G-蛋白
信号分子
被激活的G-蛋白亚基
激活的 a 亚基
激活的 b/g 亚基
a-亚基的内在GTP酶活性使之失活
靶蛋白
激活的a亚基
a亚基激活其靶蛋白
GTP酶 活化蛋 白
鸟苷酸释 GRF 放因子
(如GRF)
3.RTK-Ras信号通路
GRF
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
在哺乳动物里 称为 Raf
改变一些蛋白质的活性
改变基因表达状况
在哺乳动物里 称为 MEK
一般俗称为 p38
• 信号蛋白组成的信号传递链
(三)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
第二节 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一、胞内受体及其对基 因表达的调节:是激素 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转录激活功能域
配体结合功能域
DNA-结合功能域
抑制性蛋 白
无活性的细胞核受体
辅激发蛋白
[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结合某种配 体(信号分子),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 的生物大分子。 绝大多数受体是糖蛋白,少数是糖脂
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效应区
受体特点:能识别配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能启动 级联反应,将信号扩大,将信号转至效应器。
两类受体:
(1)细胞内受体:位于 细胞核和胞质溶胶,主要 识别能够穿过细胞质膜的 小的脂溶性的信号分子。
第二信使的特性:
◆由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早在细胞 膜内侧或胞浆中出现 ◆仅在细胞内起作用 ◆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信号应答 ◆对信号的转导起到逐级放大和终止的作用
(2)分子开关:对信号转导进行精确调控
蛋白激 蛋白磷酸 酶激活 酶去活性
通过磷酸化传递信号
通过GTP结合蛋白传递信号
Fig. 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两类分子开关蛋白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 体感受信号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 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 过程。
【2024版】细胞生物学笔记-信号转导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细胞的信号转导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在信号传递中,细胞将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携带的信息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的过程完整的信号传递程序:1、合成信号分子;2、细胞释放信号分子;3、信号分子向靶细胞转运;4、信号分子与特异受体结合;5、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以完成其生理作用;6、终止信号分子的作用;第一节、细胞外信号1、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
如:配体2、配体的概念:指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或凡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
3、配体的类型:1)水溶性配体:N递质、生长因子、肽类激素2)脂溶性配体:甲状腺素、性激素、肾上腺激素4、第一信使:指配体,即细胞外来的信号分子。
第二节、受体一、受体的概念:细胞膜上或细胞内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选择性地和细胞外环境中特定的活性物质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效应。
二、受体的类型:细胞表面受体胞内受体(胞浆和核内)1、细胞表面受体类型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特点: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组成:几个亚单位组成的多聚体,亚单位上配体的结合部位,中间围成离子通道,通道的“开”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
2)酶偶联受体:或称催化受体、生长因子类受体,既是受体,又是“酶”。
特点:N端细胞外区有配体结合部,C端细胞质区含特异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
组成:一条肽链一次跨膜的糖蛋白。
3、 G蛋白偶联受体:是N递质、激素、肽类配体的受体。
1)特点:指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激活偶联的G蛋白,活化的G蛋白再激活第二信使的酶类。
通过第二信使引起生物学效应。
2)组成:由一条350-4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组成,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保守性。
3)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特点:分布广,转导慢,敏感,灵活,类型多。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G蛋白的概念:指鸟苷酸结合蛋白配体—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2)、G蛋白的结构特征:①由α、β、γ3个不同的亚单位构成异三聚体(异聚体),β、γ二个亚单位极为相似且结合为二聚体,共同发挥作用。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息系统的进化。
单细胞生物通过反馈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 多细胞生物则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除 了反馈调节外,更有赖于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传 导,以协调不同细胞的行为,如:①调节代谢, 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细胞的物质 和能量代谢;②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 舒张,腺体分泌物的释放; ③调节细胞周期,使 DNA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细胞进入分裂和增殖 阶段; ④控制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 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 ⑤ 影响细胞的存活。
NO在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中的作用
(四)配体与受体(Ligand & Receptor) 1、配体(Ligand):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 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 靶细胞的应答,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 (ligand),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 2、受体(Receptor):广义的受体指任何能够同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 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狭义的受 体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配体(signal molecule) 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作用将细胞外信号转换为 细胞内的物理和化学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命
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一方面生
物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有机体得以适应其内外部
环境的变化,维持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信息 物质如核酸和蛋白质信息在不同世代间传递维 持了种族的延续。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 同时空传递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实质上就是信
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 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多为糖 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 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 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受体与配体间的作用 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 高度的亲和力。
《细胞生物学》教学课件:08 细胞信号转导
A. Mg2+ B. Ca2+
C. K+
D. Na+
• 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G蛋白的直接效应酶是
A. 腺苷酸环化酶 酶Cγ
B. 磷脂酶Cβ
C. 蛋白激酶C D . 磷脂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多细胞生物是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这种社会 性的维持不仅依赖于细胞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还有赖于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以协调细胞的行为。
酶连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与酶连接的细胞表面受体又称催化性受体, 已知的这类受体都为跨膜蛋白,当胞外配体与 受体结合即激活胞内段的酶活性.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及RTK-Ras蛋白信号通路
二、细胞表面其它与酶偶联的受体
酶偶联型受体(enzyme linked receptor)
有两类: • 其一是受体本身具有酶活性,
●信号转导系统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 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 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不 可少的。
●细胞通讯方式:
P237
GPLR的失敏:
例: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10-15秒cAMP骤增,然后在不 到1min内反应速降,以至消失。
受体活性快速丧失(速发相)---失敏(desensitization);
机制:受体磷酸化 。受体与Gs解偶联,cAMP反应停止 并被PDE降解。
两种Ser/Thr磷酸化激酶:
PKA 和肾上腺素受体激酶( ARK), 负责受体磷酸化
体构象变化,导致受体
和自磷酸化,激活受体本
身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细胞⽣物学》复习要点第⼀章绪论掌握内容:●细胞⽣物学的概念:细胞⽣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物学是应⽤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物学的观念和⽅法,以细胞作为⽣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思维为出发点,探索⽣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核⼼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平上结合起来。
(P2)●细胞⽣物学研究的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核、染⾊体及基因表达2、⽣物膜与细胞器3、细胞⾻架体系细胞的重⼤⽣命活动: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细胞的信号转导基因重组改造细胞:9、细胞⼯程第⼆章细胞的统⼀性与多样性掌握内容:⼀、为什么说细胞是⽣命活动基本单位?1、⼀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的、有序的⾃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命。
(⼆、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2.脂-蛋⽩体系的⽣物膜3.DNA-RNA的遗传装置4.蛋⽩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5.⼀分为⼆分裂⽅式)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较(P36表2-2、P37表2-3)问题: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根本区别?答:1.内膜系统的分化及其功能的区域化与专⼀化演变;2.遗传装置与基因表达的复杂化与多层次化。
第三章细胞⽣物学研究⽅法掌握:⼀、主要研究⽅法的基本原理及应⽤⼆、名词解释:1、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长和⽣存的技术。
2、细胞株(cell strain)——原代培养细胞群经过⽣物学鉴定的具有特定标志或性质的细胞系。
(能够繁殖50代左右,在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其特征。
)3、细胞⼯程(Cell engineering)细胞⽔平上的⽣物⼯程。
即,⽤细胞⽣物学和分⼦⽣物学的理论、⽅法和技术,按⼈们的预定设计蓝图有计划地保存、改变和创造细胞遗传物质,以产⽣新的物种和品系,或⼤规模培养组织细胞以获得⽣物产品的技术称为细胞⼯程。
东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Ras蛋白对细胞膜受体信号的收敛作用 蛋白对细胞膜受体信号的收敛作用
细胞内信号的网络
二、细胞对信号的控制
靶细胞对信号分子刺激的脱敏反应
2,受体(receptor) 受体(receptor)
细胞内受体(主要结合小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内受体(主要结合小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水溶性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水溶性分子) ●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 ● 酶联受体 一个受体至少有两个功能域(接受和效应) 一个受体至少有两个功能域 ( 接受和效应 ) ; 一个细胞有多 种受体;同一受体在不同的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效应。 种受体;同一受体在不同的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效应。
4,分子开关 (molecular switches) , )
GTPase分子开关(包括Ras蛋白等) 分子开关(包括 蛋白等) 分子开关 蛋白等 通过蛋白磷酸酶的分子开关
磷酸化和GTPase分子开关 分子开关 磷酸化和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征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分子 膜蛋白受体
组分及其分析
G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活化与调节 蛋白活化与调节 效应酶——腺苷酸环化酶 效应酶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信号通路对基因转录的激活 信号通路对基因转录的激活
激素诱导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与抑制
(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的代谢途径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 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 胞内Ca 浓度升高→ 结合蛋白(CaM)→ (CaM)→细胞反应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 磷脂酶C(PLC)→ 磷脂酶C(PLC)→ C(PLC) →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 交换使胞内pH →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 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3.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动物
细胞间隙连接、植物细胞胞间连丝通过交换小分
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的通讯方式。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
(1)内分泌(endocrine)
内分泌腺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靶细胞)
(2)旁分泌(paracrine) 信号细胞 局部化学介质 细胞外液 临近靶细胞
白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 蛋白质的活性。
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两类分子开关蛋白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酯酶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到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由下列4个步骤组成: 1. 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特异性是识别反应的主要特征,这源于信号分子与互补受 体上的结合位点相适应。 2. 胞外信号(第一信使)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 的跨膜转导,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绝大多数被激活的细胞表面受体是通过小分子第二信使和 细胞内信号蛋白网络传播信号的。
胞内信号分子
靶蛋白
新陈代谢酶 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支架蛋白
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途径是由细胞内多种不同的信 号蛋白组成的信号传递链,这条信号蛋白链负责实现上述4个 号传递的主要步骤,除细胞表面受体之外还包括如下各类蛋 白质: ① 转承蛋白:负责简单地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个组分; ② 信使蛋白:携带信号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③ 接头蛋白:连接信号蛋白; ④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 信号级联反应; ⑤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⑥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⑦ 整合蛋白:从2条信号途径接收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⑧ 潜在基因调控蛋白:这类蛋白在细胞表面被活化受体激活, 然后迁移到细胞核刺激基因转录。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三、名词解释1.常/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
具有强嗜碱性,染色深,染色质丝包装折叠紧密,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
2. 细胞融合: 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3. 膜泡(囊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4. 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动物的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
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5.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6. 胞间连丝: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细丝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
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7. 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是染色质(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
8. 天线色素:天线色素是能够吸收光的色素,又称捕光色素或光吸收色素,位于类囊体膜上,只具有吸收聚集光能的作用,而无化学活性。
9、第二信使:细胞可通过两个途径将细胞外的激素类信号转换成细胞内信号,然后通过级联放大作用引起细胞的应答。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Adenylate cyclase
④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 PDE):降解
cAMP生成5’-AMP,起终止信号
的作用。
Degredation of cAMP
⑤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 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 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激 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
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 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 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
3.细胞间隙连接
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connexon)相联系。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
1. 信号分子的产生
信号分子
2.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受体蛋白 3.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4. 引发生物学效应 5. 信号的解除
细胞信号转导
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
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
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
一、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一)、 G蛋白 (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
(1) 组成:αβγ三个亚基, β 和γ亚基属于脂锚定蛋白。 (2) 作用:分子开关,α亚基结合GDP处于关闭状态, 结合GTP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能催化所结合的A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 状态。α亚基具有三个功能位点:①GTP结合位点; ②鸟苷三磷酸水解酶(GTPase)活性位点; ③腺苷 酸环化酶结合位点。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文档资料
受体结构域为: 位于C端激素结合位点
位于中部的DNA结合位点 转录激活结构域
●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通路
(A)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 (B)几种胞内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
●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激素与膜内受体
●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 激活一氧化氮合酶,细胞释放NO,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
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 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 。
类型: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
受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
受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激活
同一细胞具有不同受体,受多信号的调控,如心肌 细胞上有乙酰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不同细胞具有相同受体,但反应各异 如心肌和分泌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相同
外周型:5个亚基组成(2)
通道开启:Na+ 内流,K+外流,
(二)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蛋白 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 而将胞外信号转变成胞内信号。三聚体GTP结合调 节蛋白(trimeric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简称 G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α亚其具有GTP 酶活性。β和γ亚基通过共价结合于膜上。G蛋白在 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α亚基与 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 状态。
• 亲脂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皮质醇、雌二
醇和睾酮)和甲状腺素,分子小,疏水性强, 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介导长时间的持续反 应,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气体信号分子——NO、CO、H2S等
细胞信号转导重点
1、信号转导:指膜受体(或胞内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并启动特异性的胞内信号传递途径的过程。
2、信息转导过程:信号分子在细胞内的合成→信号分子从发出信号的细胞释放→信号分子转运至靶细胞→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信号分子→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启动→靶细胞的代谢、功能或分化改变→信号分子的清除及靶细胞应答反应的终止。
3、信号分子:携带生物信号,在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又称为第一信使。
4、信号转导分子:信号转导网络的结构基础(效应分子)是一些关键的蛋白质和一些小分子活性物质。
其中的蛋白质被称为信号转导分子,小分子活性物质被称为第二信使。
5、受体:靶细胞中能够特异性结合外源信号分子,并将信号传至细胞内产生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配体(ligand)。
6、第二信使:第二信使:细胞内的小分子化学物质,接收到上游信号后,其浓度和胞内分布可发生迅速改变,进而调节特定的靶分子,使信号向下游传递。
7、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能够将ATP的g-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8、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G protein)简称G蛋白,亦称GTP结合蛋白,是一类信号转导分子,在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转导信号给不同的效应蛋白。
9、核受体:细胞内的受体蛋白有的位于细胞核内,有的位于细胞质中,但是大多为DNA结合蛋白,具有转录因子活性,直接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因此被称为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NR)10、核受体作为转录因子的具体流程:1.非活化状态下,核受体与抑制蛋白形成复合体2.配体(激素)穿过细胞膜,进入胞内3.配体结合在受体的LBD,抑制蛋白解离4.受体活化并二聚化,进入细胞核5.受体利用DBD结合反应元件,利用AD激活基因转录11、G蛋白循环过程:配体结合改变受体构象,暴露G蛋白结合位点→配体-受体复合物在脂双层中扩散并与G蛋白形成复合物,使之发生GTP-GDP交换而活化→GTP取代GDP后,a亚基与bg亚基解聚,暴露出效应蛋白结合位点→a 亚基结合并活化效应蛋白分子→a亚基水解GTP后回到初始构象,与bg亚基聚合成三聚体复合物12、磷脂酰肌醇途径:①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②受体活化G蛋白(结合GTP,a与bg解离)③活化的G蛋白激活PLC④PLC水解PIP2生成IP3 和DAG⑤IP3 使钙通道打开,细胞内Ca2+升高⑥Ca2+与DAG共同激活PKC⑦Ca2+与CaM结合,激活多种蛋白激酶/磷酸酶和某某途径?13、胰岛素受体IR介导的Ras-MAPK信号途径:从RTK到Ras:1.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导致受体变为二聚体结构,进而导致其发生自身磷酸化,并磷酸化IRS-1蛋白;2.IRS-1可结合Grb2蛋白,进而结合并活化调控分子SOS(GEF的一种);3.SOS促使Ras释放GDP并结合GTP,使Ras激活,然后激活的Ras脱离SOS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包括分泌化学信号(内、旁、自、化学突触)、细胞间接触、和相邻细胞间间隙连接。
5、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0、信号分子: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气体分子等,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特称为信号分子。
21、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的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
22、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
偶联型受体和酶偶联的受体。
23、第一信使:一般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
24、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后最早在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
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IP3等。
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激活级联系统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也控制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并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
10、IP3IP2IP4。
D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
其信使作用:一是被
水解成单脂酰甘油。
13、分子开关: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中,必须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精确调控,也即对每一步反应既要求有激活机制,又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失活机制,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子开关。
25、G—蛋白:由GTP控制活性的蛋白,当与GTP结合时具有活性,当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
既有单体形式(ras蛋白),也有三聚体形式(Gs活Gi抑)。
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28、蛋白激酶A:称为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其中两个是调节亚基,两个是催化亚基;PKA的功能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使蛋白质被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质可以调节下游靶蛋白的活性。
29、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和DG—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因此将这一信号系统称为“双信使系统”。
12、目前已知的这类受体都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布于质膜胞质侧,结合GTP 时为活化状态,结合GDP时失活状态,因此Ras蛋白属于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具有分子开关的作用。
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水解GTP
……………………………………
1.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低的原因是什么?
①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Ca2+是高度不通透的;②在质膜和内质网膜上有Ca2+泵,能将Ca2+从基质中泵出细胞外或泵进内质网腔中;③某些细胞的质膜有Na+—Ca2+交换泵,能将Na+输入到细胞内,而将Ca2+从基质中泵出;④某些细胞的线粒体膜也能将钙离子从基质中转运到线粒体基质。
2.钙离子的主要作用途径有哪几种?
①通过钙结合蛋白完成作用,如肌钙蛋白C、钙调素;②通过钙调素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及PDE 调节cAMP水平;③作为双信使系统的传递信号;④参与其它离子的调节。
3、简述细胞信号分子的类型及特点?
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的胆固醇衍生物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4、NO的产生及其细胞信使作用?
答案要点:NO是可溶性的气体,NO的产生与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该酶以精氨酸为底物,以NADPH为电子供体,生成NO和胍氨酸。
细胞释放NO,通过扩散快速透过细胞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内,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 合成增多。
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
5、简要说明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的特点。
答案要点: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转导系统,具有两个重要特点:⑴信号转导系统由三部分构成:①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链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②G蛋白能与GTP结合被活化,可进一步激活其效应底物;③效应物:通常是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可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的浓度,可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⑵产生第二信使。
配体—受体复合物结合后,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
根据产生的第二信使的不同,又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
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完成的。
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化酶→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
6、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传导途径。
答案要点:外界信号分子→识别并与膜上的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活化G蛋白→激活磷脂酶C→催化存在于细胞膜上的PIP2水解→IP3和DG两个第二信使→IP3可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进而通过钙结合蛋白的作用引起细胞对胞外信号的应答;DG通过激活PKC,使胞内pH值升高,引起对胞外信号的应答。
7、cAMP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其信号途径?
答案要点:1、组成:主要包括:Rs和Gs;Ri和Gi;腺苷酸环化酶;PKA;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
2、信号途径主要有两种调节模型:Gs调节模型,当激素信号与Rs结合后,导致Rs 构象改变,暴露出与Gs结合的位点,使激素-受体复合物与Gs结合,Gs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结合GTP而活化,导致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将ATP转化为cAMP,而GTP水解导致G蛋白构象恢复,终止了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
该信号途径为:激素→识别并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胞内的cAMP浓度升高→激活PKA→基因调控蛋白→
基因转录。
Gi调节模型,Gi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α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直接抑制酶的活性;一是通过β和γ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Gs的α亚基结合,阻断Gs的α亚基对腺苷酸酶的活化作用。
8.RTK- Ras信号通路:配体→RTK→adaptor ←GEF(鸟苷酸交换因子)→Ras→Raf (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它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钸。
9.信号传递中的开关蛋白:指细胞内信号传递时作为分子开关的蛋白质,含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可分两类:
a.开关蛋白的活性,由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而开启,由蛋白磷酸E使之去磷酸化而关闭,许多开关蛋白即为蛋白激酶本身。
b.开关蛋白由GTP结合蛋白组成,结合GTP活化,结合GTP而失活。
10、试论述蛋白磷酸化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⑴蛋白磷酸化是指由蛋白激酶催化的把ATP或G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的过程,其逆转过程是由蛋白磷酸酶催化的,称为蛋白质去磷酸化。
⑵蛋白磷酸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蛋白激酶催化下直接连接上磷酸基团,另一种是被诱导与GTP结合,这两种方式都使得信号蛋白结合上一个或多个磷酸基团,被磷酸化的蛋白有了活性后,通常反过来引起磷酸通路中的下游蛋白磷酸化,当信号消失后,信号蛋白就会去磷酸化。
⑶磷酸化通路通常是由两种主要的蛋白激酶介导的:一种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另一种是酪氨酸蛋白激酶。
⑷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通过将一些酶类或蛋白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控制着它们的活性,使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
通过蛋白磷酸化,调节蛋白的活性,通过蛋白磷酸化,逐级放大信号,引起细胞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