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
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
③苏秦:战国纵横家。
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
⑤伤:整理。
⑥泌:美好。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________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隧动而焰发有地隐然而高D.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4.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辍,停止,废止。
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
喧:通“谖”,遗忘,忘记。
裂:割断。
戒:告诫。
5.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母引刀裂其织B.其母引刀/裂其织C.其母引刀裂/其织D.其母/引刀裂其织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方( ) (2)引(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詹懋举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一过:一遍。
1.解释加点字。
(1) 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2) 一时琴师莫能及.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3.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卷风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5.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 A.疆界B.巡行,巡视C.谋略,智谋D.大致6.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一)常见文言文考点:考点一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点三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考点四翻译、理解文言句子考点五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考点六分析人物形象考点七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点八对比分析,拓展迁移(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
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1)迁移法。
①课文迁移法。
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推断法。
①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②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2.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①语境推断法。
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检验法。
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③句位分析法。
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
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⑤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期中复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语。
(1)及.鲁肃过浔阳()(2)即更刮.目相待()(3)肃遂.拜蒙母()(4)唯傅修期耳.()2.翻译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翦①将伐楚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②。
将行,请田宅甚众。
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③。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④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而疑我邪?”(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注】①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②霸上:即灞上,在今西安市东白鹿原。
③五辈:五次。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积累(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课外文言文积累【考点】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疏通文意的能力,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要能读懂文言文,首先是对文言词语以及语句的理解。
【常见题型】1 文言词语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即“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如“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卖油翁》中“尝射于家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题中“廷式尝坐小谴的“坐”,结合语境可知“坐”应为“定罪”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内容理解与概括这类题型常常会作以下题目要求:(1)概括选文内容;(2)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3)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以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一)(2018·杭州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箒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箒: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竹本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探求)C.不终日而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留给)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4.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ㅤㅤ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御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乙】ㅤㅤ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
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但.当涉猎但:但是B.肃遂.拜蒙母遂:于是,就C.是.使为善者惧是:这D.相寿流涕而去.去:离开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蒙/乃始就学B.非复/吴下阿蒙C.蒙辞/以军中多务D.见/往事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4.【甲】文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③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⑤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题班别:学号:姓名:(一)被裘公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
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
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遂去不顾.2、给下句加上标点符号。
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二)辨盗钟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
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 ①选自《梦溪笔谈》。
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 ai ):哄骗。
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同职: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帷(w6i ):围幕。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尝.知建州浦县日( ) ②惟.有一囚无墨( ) 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④遂.承为盗( ) 2、辨别“之”的不同意义①讯之.,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3、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语文专题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共45页文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语文专题复习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周兴与丘神积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 周兴惶恐,叩头伏罪.〔注释〕:①鞫j ū :审讯犯人.②推事:研究事情.③瓮wèng:大坛子.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俊 臣 乃 索 大 瓮 火 围 如 兴 法 因 起 谓 兴 曰 有 内 状 推 兄 请 兄入 此 瓮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谓.兴曰:囚多不承 3此甚易.耳 4因.起谓兴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麑ni :小鹿.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② 纵.而予之 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秦 西 巴 对 曰 其 母 随 而 啼 臣 诚 弗 忍 窃 纵 而 予 之.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三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吾 与 虞 人 期 猎 虽 乐 岂 可 不 一 会 期 哉2、解释加点的词: 1文侯与虞人期.猎 2虽.乐 3岂.可不一会期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天又雨,公将焉之”翻译:4、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四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①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 群下:部下,属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2顾.州纲纪 3咸.无答者 4得其实.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译文: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断句.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请简要说一说. 2分五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①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注释干将:古代的名剑1、 解释下面的字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可事.主奉事/为……服务 ②足及.千里达到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3用现代文翻译“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译文:2、请简要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受到的启发.答:六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七程门立雪宋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八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2.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何以战D .必以分人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九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译文: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十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君遣.之 反.以报君 而捐.五百金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马今至.矣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所求者.生马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之”字在文中出现五次,从用法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代词,一类作助词,相当于“的”字.B.文中“请求”两字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可译为:“请允许我去找.”C.涓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只买回一匹死了的千里马.D.君人不理解涓人“千金买骨”的做法.4.这位侍臣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其目的是为了求得千里马;如果不用五百金去买下马骨,你认为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 谈谈你的看法.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后有译文一周兴与丘神积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 周兴惶恐,叩头伏罪.〔注释〕:①鞫j ū :审讯犯人.②推事:研究事情.③瓮wèng:大坛子.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正在,正当 2谓.兴曰:囚多不承 对……说 3此甚易.耳 容易 4因.起谓兴曰 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 请君入瓮 译文 一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一起阴谋造反,太后武则天便命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来俊臣与周兴一边讨论案子,一边相对吃饭.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很多不肯认罪,应该用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 拿一个大瓮,四周堆起木炭来烧,让囚犯到里面去,什么事敢不认罪”来俊臣就叫人找来一个大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火在周围烧着,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控告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大瓮里去吧 ”周兴非常惊慌,当即叩头认罪.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麑ni :小鹿.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命令、派遣② 纵而予之 放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过了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更何况人呢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二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便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 孟孙君回来后,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到了第2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周围的人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伤害我的儿子呢”三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解释加点的词:1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相约2虽乐虽然3岂可不一会期哉难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天又雨,公将焉之”翻译:天又下起了雨,你又何必去呢4、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做人应该守信用,一诺千金,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绝不可言而无信.三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四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群下:部下,属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用 2顾州纲纪回头看3咸无答者都4得其实矣事实,真相2、翻译下面的句子.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译文:有背着盐和背着柴草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下休息的.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断句.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2分1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2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四有一个背盐的人和一个背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争执羊皮的两个人出去,回头看着州府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此案的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的人才低头承认了罪过.五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①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注释干将:古代的名剑1、解释下面的字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可事主奉事/为……服务②足及千里达到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3用现代文翻译“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译文:干将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不如普通的斧头.2、请简要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受到的启发.答:1看问题要辨证. 2事物各有长短,应把它们发挥在合适的位置上.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0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 D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二九1.派遣返回浪费买 2.② 3.C 4.略五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到君王那里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了,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做活,还不如一把斧头.而现在用浆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你就不如我了.六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七程门立雪宋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 一0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八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2.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何以战D .必以分人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 D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九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译文: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十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君遣.之 反.以报君 而捐.五百金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马今至.矣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所求者.生马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之”字在文中出现五次,从用法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代词,一类作助词,相当于“的”字.B.文中“请求”两字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可译为:“请允许我去找.”C.涓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只买回一匹死了的千里马.D.君人不理解涓人“千金买骨”的做法.4.这位侍臣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其目的是为了求得千里马;如果不用五百金去买下马骨,你认为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 谈谈你的看法.二九1.派遣返回 浪费 买 2.② 3.C 4.略译文一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一起阴谋造反,太后武则天便命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来俊臣与周兴一边讨论案子,一边相对吃饭.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很多不肯认罪,应该用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 拿一个大瓮,四周堆起木炭来烧,让囚犯到里面去,什么事敢不认罪”来俊臣就叫人找来一个大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火在周围烧着,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控告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大瓮里去吧 ”周兴非常惊慌,当即叩头认罪.二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便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 孟孙君回来后,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到了第2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周围的人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伤害我的儿子呢”三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四有一个背盐的人和一个背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争执羊皮的两个人出去,回头看着州府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此案的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的人才低头承认了罪过.五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到君王那里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了,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做活,还不如一把斧头.而现在用浆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你就不如我了.。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市砚明有陆公庐峰,于( )京城待用①。
尝( )于市( )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 )还邸②,使( )门人③往,以( )一金④易( )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前观砚有鸲鹆⑤眼,今何( )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 )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 )之。
”公大( )惋惜。
盖( )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注释】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邸(dǐ):官办的旅店。
③门人:仆人。
④一金:一两银子。
⑤鸲鹆(qú yù):俗称“八哥”。
1、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用“/”标出。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3、陆庐峰和仆人的分歧在哪里?具体说说。
(二)大脖子病人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③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1.断句(断3处)。
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2.翻译下列句子:(1)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2)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三)妇人夫饰灵公好( )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 )服之。
公使( )吏禁之( ),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 )其衣,断( )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 )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 )也?”晏子对曰:“君使服( )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 )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专题09: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
专题09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课外阅读(2021春·江苏苏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①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
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
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
’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
’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
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
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
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
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
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注】①竖:未成年的童仆。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杨子之邻人亡.羊身亡.所寄B.仁义之道若何.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孰.是孰非邪孰.若孤D.若.以为孰是孰非关山度若.飞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①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三人学儒和众人学泅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021春·江苏苏州·七年级星海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1)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 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 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 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 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 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 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 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 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 等吧。”
课外文言文阅读
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照明。有心得,便写在 衣服上,记下内容以免忘掉。学生们钦佩他的勤 学精神,使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 临去世前,他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好学, 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如果不学习,即使活着 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 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 沃壤。绘图列干①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 村。沟洫②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C(这样)
课外文言文阅读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由 是 抑 郁 不 自 得/恒 独 步 庭 阶/摇 首 自 语 曰/ 古人岂欺我哉
课外文言文阅读
3.结合选文,分析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
直接原因:打仗失和修渠失败。 根本原因:读死书不懂变通。(合起来作 答亦可)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3.作者写“门徒”的用意是什么?
写门徒,表现出门徒被任末的学习精神感 动,侧面烘托出任末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 学习的品质。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俱.乘船避难俱:(2)王欲舍.所携人舍: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注】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6.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注释】①让:责备。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集锦(适合做对比阅读,包含文章、注解、翻译)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集锦(适合做对比阅读,包含文章、注解、翻译)1.张咏劝学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③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④不足尔。
”及⑤准出陕⑥,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⑦供帐,大为具待⑧。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⑨曰:“《霍光传》⑩不可不读也。
”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③谓:告诉,对……说。
[1] ④学术:学问。
⑤及:等到。
⑥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⑦严:敬重。
⑧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具,备办。
待,接待。
⑨徐:慢慢地。
⑩《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译文张咏在成都的时候,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边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
”后来寇准罢相,出知陕州,适逢张咏从此路过,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
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张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
”寇准听了,一时没有弄清张咏的用意;回家后取出《汉书·霍光传》来读,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大悟地笑着说:“这就是张咏对我的规劝啊!”2.孔子劝学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君无谏臣则失政,士而无教友则失德.御狂马不释策,弓不反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
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1] 注释:(1)乐:对某事心甘情愿。
(2)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和。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2)光持石击瓮破.之()(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3)旁置.()菜羹而已(4)公取自食.()之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四)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的一项是()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A、适.遇牧马童子( 适合)B、问涂.焉(通“途”,路)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2、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五)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⑵借者无不皆.给⑶阮后闻之.⑷遂焚之.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六)穆公食骏马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
”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居三年,晋攻穆公,围之。
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
”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
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注释】①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
③次:次序。
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
⑤惠公:晋国国君。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
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其骏马(死亡)B、是吾骏马也(这)C、杀马者皆惭而去(离开)D、遂溃围(冲破)3、文章最后用“德出而富反”一句,对穆公作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穆公是怎样施恩于人的,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
(七)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
有仕⑤于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郁离子》)【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
⑤仕:做官。
的一项()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A. 主.酒家(主持,掌管)B以鲁酒渍.之(浸泡)C索.而饮之(索取)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3.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八)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③,贸贸然④而来。
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嗟⑥,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⑦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饥:饥荒。
②黔敖:齐国富商。
③蒙袂辑履: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
④贸贸然:眼睛昏花无神的样子。
⑤奉:捧着。
⑥嗟:叹词,表示呼唤。
⑦唯:因为。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翻译:2.你认为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由上文生发出来的成语是□□□□(九)叔敖纳言叔敖为楚令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2)(3)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除甲、乙两文之外)示例:唐太宗善纳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十)、读书佐酒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子美:即宋代诗人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良传》(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3、从文中看,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参考答案:1、①原因②返回2、①走了一夜才到,但是到了(戴安道的)门前并没有进去反而回去了。
3、具有率真放达的性格(二)参考答案:1.⑴回家(回来、回去)⑵打破(击破、敲破)⑶告诉2.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
3.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⑵聪明机智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三)参考答案:1.⑴拜见、拜访⑵离开⑶放、摆⑷吃(4分,每小题1分)2.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3分,意思符合即可)3.节俭,不铺浪费(2分,意思符合即可)(四)参考答案:1、A2、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3、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五)参考答案:1.⑴想⑵都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⑷车2.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3.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六)参考答案:1、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2、A3、骏马被人宰杀后,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后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
(七)参考答案:1.D2.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
3.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
(八)参考答案:1.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有(出现)这种结果(后果)。
2.示例:饿者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或清高的人)。
3. 嗟来之食。
(九)参考答案:1.(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
(2分,每空1分)2.(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
(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3.(1)鲁庄公采纳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
(1分,符合要求即可)(十)参考答案:1、(1)喜欢(2)听到(3)拍(击)(4)授给(给、给予)2、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3、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