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通过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选。
1.生态文明概念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列入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献。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
这是我党对我国当前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状况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2.生态文明建设对“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的,这种增长方式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长久持续发展。
同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也是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对立的发展模式,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仍然存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我党在环境恶化日益恶化的形势下提出的发展战略,意味着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路在转变,标志着我党要从源头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的决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新时期的发展。
总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转变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有效地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改善生存环境。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在研究生态问题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
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关系
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关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代表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在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实践中,很多代表都有深切的体会,他们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讨论中代表们认为,要真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控制开发强度,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代表们围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一张鲜活面孔。
塑造这张面孔,内在力量是科学发展。
“美丽中国”,靠新经济新产业充实底气,转方式调结构面临更高的品质要求。
“美丽中国”,靠生态自觉来划定底线,让生态意识深入骨髓,让环保法制刚性有力。
“美丽中国”,靠文化建设打好底色,传承生态和谐的文化基因,引导珍爱自然的生活方式。
“美丽中国”既是蓝图,也是路径。
秉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中国的发展就能一路好风景。
美丽中国”,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名字。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十八大报告有很多亮点,其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大亮点。
作为环保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振奋,深感责任艰巨、使命光荣。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代表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虽然生态文明这个词并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但这次是系统化、完整化,带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化,是我们党对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一系列战略思想方针的再概括和再升华。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20110995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其要义在于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也就是在报告中首提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建设理念。
美丽中国体现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这便是美丽中国的含义所在。
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科学的可持续的物质文明建设。
去年十一月,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其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而且今年三月三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想也成为政协委员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问题摆在我们的眼前,生态环境不如人意,每个人都希望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美丽的好国度。
而我们面临的却是土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顺应着这些问题许许多多的解决方法也应运而生,许多政协委员为此献计献策比如进行反思,这些年来我们只顾着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也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更美好,国家更加富强,但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转变观念,我们选择了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后,潜移默化的引导了一种追求物质增长、物质享受的观念,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把观念放在节约、环保上,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理论上改变,政策上扶持。
还有一些比如依靠科技、同步推广、普及知识学习借鉴等等。
有了社会各界的相互传播与支持才能使美丽中国的构想在中国更好的实践,更好的推动社会的进步推动科学发展。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科学涵是:文明是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生态是自然状态美好的标志,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则是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实现中国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努力打造美丽中国,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句简单美丽的口号,而是有深刻丰富的涵。
美丽中国,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中国,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中国。
“美丽中国”的提出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唤,创新了国家发展的愿景。
富强中国与美丽中国相互映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舞台,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让人们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一刻都离不开资源支撑和环境保证,否则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必须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牢固树立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旧式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涵、外延最简洁最鲜明的概括,标志着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和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_美丽中国
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有关内荣和要求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的一个亮点,说出了党的心声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共鸣,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
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
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
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
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
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义。
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抓并举的时代背景下,是中国率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理念。
早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就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小康新要求”的“十大亮点”之一。
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这次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提出来,意义更为重大,目标更为明确。
虽说和平年代放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发展,其次是社会稳定,再次是环境生态。
但破坏环境生态所造成的惨烈恶果将远甚于前两者。
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以化解,社会危机可以通过以巨大政治成本加以平息,而环境生态的危机一旦发生,其灾难将会是万劫不复,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国在山河破”的惨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们文明水准和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大有提高,但尚未真正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绝对相互依存关系,尚未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会同时给人类带来危害和隐患,因而某些地区片面经济利益的追求强烈扭曲着环境决策,未能有效采取有节制的休养生息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就拿生命之源的水为例。
水利部门只注重社会经济用水,没有认识到还要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我国许多河流开发利用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值,至于“重建设、轻环保”导致的河流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创新,更是一种有建树的实践活动。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热点五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
热点五: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背景材料:1、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2、2013年1月24日,201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并讲话。
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导向,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总结2012年工作,部署2013年任务。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新的一年,全国环保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深化改革上有所突破,在推进重点工作上有所突破,在改进工作作风上有所突破,创造亮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应对热点,全面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3、从2013年1月7日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
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
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4、节能减排被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是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2012年,我国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000多亿元,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今年财政安排500多亿元,加快推广节能定频空调、电机、汽车、节能灯、半导体照明产品以及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等工业设备。
在8个城市启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5、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中特论文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美丽中国摘要:十八大提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美丽中国”的理念,备受关注。
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能发展紧密相连。
本文简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总体目标、怎么做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是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总体布局;执政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党的十八大首次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学设计路径图。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应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环境优先、生态恢复为主,以环境承载力和主体功能区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人口和经济布局,控制资源消费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能源产出率,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报告,充分彰显我们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攀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I 的十八大报 告把生 态文 明建设 放在 突出位置 ,明确提 出
・ I E r ,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 一 - 融 入经济建 设 、政治 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各方 面 和全过程 。因此必 须从 中华 民族永 续发展的高度 ,充分认识大力 推 进生态文 明建设 的重要性 、必要 性和紧迫性 , 加 强生态文 明建 设 ,建设美丽 中国。
大 力发展 生态 文 明 ,建 设美 丽 中国
■ 文/ 周 荣 芳
>摘 要 :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位置 ,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融入经
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应树立尊重 自然 、 顺应 自然 、保护 自然的理念 ;坚持节约优先 、
保护优先 、自然 『 灰复为主 的方针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 ,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把节能减排作 为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美丽 中国。
生态文 明建设 理论 内涵在不断丰富 的同时 ,生态文明建设的 实践也取得 了巨大的成 就 。 第一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天更 蓝 、 水更清 、山更绿 。通过加强大气 污染 治理 ,空气 中二氧化 硫排放 总量显著下 降 ,城市里 的蓝天越 来越多 ;通过开展退耕 还林 等重 点林 业工程 ,我 国森林 覆盖 率持续 增长 ,6 1 6 8 万 公顷 的人工林 面积居世界 首位 。第二 ,我 国生 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 ,全 民资源 节约和环保 意识 不断增强 ,节 能减排有力推进 。统计 显示 ,2 0 0 2 年至 2 0 1 1 年 ,全国单位 国内生产 总值能耗 1 O 年 下降 了 1 2 . 9 %; 而 “ 十一五 ”时期 ,全 国二氧化 硫排 放量减 少 1 4 . 2 9 %,化学 需 氧量 排放量 减少 1 2 . 4 5 %,基本完 成了 “ 十一五 ”规划 纲要 的 目 标任务。 第三 , 大力 促进绿色发展 。 ‘ 十一五 ’ 期间 , 以减排倒 逼 、 政策 引导 和监 管推动 等多 种方 式 ,加 快落后 产能 淘 汰步伐 、优 化经济结构 、 促 进绿色发展 。5 年 间 ,累计关闭小火 电机组 7 0 0 0 多万千瓦 , 淘汰落后炼铁 产能 1 . 1 亿 吨、 炼钢 6 8 6 0 万吨 、 水泥 3 . 3 亿 吨 、焦炭 9 3 0 0 万 吨 、造纸 7 2 0 万 吨 、玻璃 3 8 0 0 万重量箱 ,主 要行 业全面超额 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 的任务指标 。第 四,在全 国 范围内初步形成梯 次推进的生态文 明建设 格局。东部沿海地 区生 态文明建设 已全 面展开 ,自北 向南 ,山东 、江苏 、浙江 、福建 、 广东已连成一片 ;中西部 生态 文明建设也开始有益 的探索 。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聚焦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绿色愿景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聚焦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绿色愿景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随着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新高度——生态文明独立成篇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专门用了二十分之一的篇幅,在第八个大问题中全面阐述了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非常非常多的新提法。
美丽中国、珍爱自然,总书记在报告中把生态文明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作为一个来自基层的林业科技工作者,我心潮澎湃,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报告说出了担负着重要使命的林业战线的所有人的心声。
”十八大代表、宁夏林业研究所股份公司董事长李健说。
这个在沙窝窝里与荒漠搏斗了大半辈子不掉泪、不屈服的女强人,像所有林业人一样,为报告中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提法自豪、激动。
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再到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虽然十七大报告就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在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这是一个亮点。
打造美丽中国须从四方面给力
打造美丽中国须从四方面给力作者:韩静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9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若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在更新观念、全民动员、领导表率、加强法治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着力点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05-0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形象描述和定位,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包含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产业、维护生态平衡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笔者认为,若想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力。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十余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20多倍,中国经济实力由全球第十位跃升为第二位。
然而,母庸讳言,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也达到了极限。
中国酸雨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7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
全国城市每年产生垃圾1.5亿吨,其中大多数未经过无害化处理。
被监测的522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1级标准的只占4.2%(2005年)。
中国城市中的颗粒物或二氧化硫含量在全世界属最高之列,每年约有20万人因室外空气污染死亡,10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死亡,约1 100万次急诊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1]。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着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它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时代潮流和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
一、“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建设美丽中国(一)经济建设与“美丽中国”从经济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
力求内外部协调,改变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与要素在内外部两个市场的最优配置;统筹中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供求,调整投资、消费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经济环节的良性循环;优化商品、要素、金融与资本市场结构,实现均衡增长,也就是“美”的协调增长。
(二)社会建设与“美丽中国”从社会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解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协同。
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
特别对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要有切实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切实保障。
而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应向整个社会释放。
(三)文化建设与“美丽中国”从文化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
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
一方面要传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怎样建设美丽的中国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名词,在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报告中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为中国的下一阶段发展指明方向。
下面我就我个人观点谈谈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1.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1解决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问题。
首先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只有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跻发达国家之列,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并且愈见严重,甚至已经开始阻碍经济的发展严重威胁人民的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健康的GDP、绿色的GDP,告别高污染高排放。
1.1.1减缓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
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一袭深自然环境换取GDP的发展模式向精细工业发展,加快经济的转型,向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方向发展。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资源,注意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对切实监督好重污染的、高排放企业的技能减排工作。
对于污染较重、排放较高的工业要做好对排放物的处理,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做到工业废料废气的达标排放,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对现有的老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循环利用、多次使用,绿色排放。
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切实将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大计切实有效的执行。
1.1.2加强环境的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很早就被提出来,可纵观现在,环境丝毫没有得到改善。
因此环保工作还需加强。
一些环境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切实履行其功能职责,甚至有些人贪污受贿,没有将环保工作落得实处。
加强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比严、违法必究。
几十年来,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过大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
时政热点问答题
时政热点问答题1、请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你对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以及美丽中国的理解【题型】综合分析【考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本题主要考察考生能否联系社会实际阐述热点理论【答题要点】1.阐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理论出台的的迫切性: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
结合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比如沙尘暴、雾霾、冰雹、泥石流,地陷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疾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
3.就这一理论提几点自己的建议:比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倡导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
落实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2、请结合自身经历和所报考岗位谈谈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结合当前时政热点的自我认知类题型。
考生一方面应注意从宏观角度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提出背景、理论诠释、指导意义等做出有效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在微观层面上同自身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价值取向等进行合理联系。
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叙事性讲述与报考岗位的知识性理解,把“务实作风”与“实干精神”寓于其中,从而体现出自身与岗位的匹配性,切合题目的考察关键点。
3、现在微博常常会有公益活动,对此,你怎么看?【题型】综合分析题【考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考查考生对于微博作用的认识,以及微博作为新媒体对于一些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答题要点】1、破题表态: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博作为新媒体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工具,通过微博人们可以充分的反映自己的问题,也能够进行一些活动,最近经常会有公益活动在微博上广泛传播。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是:文明是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生态是自然状态美好的标志,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则是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实现中国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努力打造美丽中国,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句简单美丽的口号,而是有深刻丰富的内涵。
美丽中国,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中国,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中国。
“美丽中国”的提出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唤,创新了国家发展的愿景。
富强中国与美丽中国相互映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舞台,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让人们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一刻都离不开资源支撑和环境保证,否则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必须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牢固树立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旧式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外延最简洁最鲜明的概括,标志着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和重大进步。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美丽中国
的应 有 之义 。
2 .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经济
全 球化 的必然 要求
市场 经济 的载体 是商 品 ,商品来 自自然资源 的转化 和再 生。一 方面 是 自然资源 的有限性 ,另一 方面是利 益
追 求 的无 限性 。 加 强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就 会 使 人 们 树 立 新
量
态 文 明
建设 生态文 明 实现 美丽 中国
◎ 文/ 王 克 群
十八大报 告 中指 出 : “ 建 设生态 文明 ,是 关系人 民
福祉 、关乎 民族 未来 的长远大计 。面对 资源约束趋 紧、 环境污 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 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 尊
重 自然 、 顺 应 自然 、 保 护 自然 的 生 态 文 明 理 念 ,把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放 在 突 出 地 位 ,融 入 经 济 建 设 、 政 治 建 设 、
体体 现 ,它突出 了以人 为本的核 心理念 和价值观 。经济
社 会 要 发 展 ,就 必 须 走 科 学 发 展 、文 明 发 展 之 路 。 不 管
是从 人与 自然 的和谐 、环境 的保护 ,还 是从资源 的节约 利 用 ,抑或从 发展 的质量 、效益 以及 可持续性来讲 ,都
1 .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飞 ,发 展 的路 子 才能 更坚 实 、 更迅 猛 。
的理 念 ,正确 面对 “ 有 限性 ”与 “ 无 限性 ” ,自觉维护 生态平衡 ,有 条件 地去改造 、利 用和保护 自然 ,在开 发 中保 护 ,在保 护中开发 ,将过去 多年坚持 的资源开 发主
导 型 战 略 转 变 为 建 设 生 态 主 导经 济 区 战 略 ,走 生 态经 济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旨在推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在过去几年里积极学习、实践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感其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心得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注意到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大力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强制实施‘蓝天保卫战’;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制定一系列水环境监管标准。
这些都为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和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我们要让人们了解生态的重要性,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危害。
在学校中,可以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在社区中,可以组织开展环保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再次,创新技术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于生态文明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通过利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可以更有效地治理大气和水污染;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最后,个人责任是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并采取实际行动。
个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用电、垃圾分类等。
每个人的环保习惯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
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
“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一、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
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代会报告中少见的这种动情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动容,也体现了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发展中日益显现的问题使我们明白了,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迈口号,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
我们强调,不仅要保护自然,还要尊重自然,我们更急切地希望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
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太重,而现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复、疗伤的机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怎样才算是以自然恢复为主?首先就是要尊重自然界的各种规律。
过去一说生态修复,总有人强调建设。
其实,修复也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和功能。
修复成功与否,取决于是不是真正停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扰,而不是搞了多少所谓的建设。
二、“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生态产品谁来提供?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提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
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不少代表发现,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
“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将生态环境质量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生态环境的显性价值,同时,提供生态产品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的考量因素;也要求我们从实践上按照统筹城乡、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农业领域小而分散的污染问题。
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底线,作为衡量又好又快的“好”字的最基本要求。
可以说,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
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
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
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升华。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充实、深化和提升,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任务,是对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必将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文明形态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并长期坚持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思想。
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
从此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两个文明”建设变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这“三个文明”建设。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新观点,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形态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因此三个文明建设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四个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协调发展,必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严重。
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对生态破坏极大。
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而且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
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重新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
党中央继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正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潮流。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生态文明的工业化道路,它要求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走一条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4、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我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心。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来共同解决。
中国政府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这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勇于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只有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1、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再加上长期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却是在20多年里集中出现,使我们难以模仿发达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一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但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并不等于就能实现科学发展。
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就难以避免走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老路。
实际上,在经历了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后,深圳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挑战面前,盐田区委、区政府认为,要从根本上减少环境压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的同时,着力创新发展模式。
为此,盐田区在提出了“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之后,下大力气闯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新的发展先机。
2、有形的生态建设与无形的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
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
生态文明最终要落实到公民的生态素养上。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相比,生态文化建设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也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没有这样一种无形的但又能融入人心的生态文化,实体的生态建设无法真正搞好;即使能取得一时的成效,也难以长久地坚持下去。
因此,如何把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与无形的生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也是在国家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