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件可接受性标准
IPC-A-610F培训-教材
IPC-A-610F 专业名词解释
◆冷焊接连接 是指呈现很差的润湿性、外表灰暗、疏松的焊接连接。(这种现象是由 于焊料中杂质过多,焊接前清洁不充分,和/或焊接过程中热量不足所 致。) ◆浸析 指焊接过程中金属基材或涂覆层的流失或去除。 ◆检查方法 接收和/或拒收的判定应当以与之相适应的文件为依据,如合同、图纸、 技术规范、标准和参考文件。 自动检查技术(AIT)是替代目视检验的可行方法之一,也是自动测试 设备的补充。
8
IPC-A-610F 专业名词解释
◆电气间隙 不绝缘的非公共导体(如导体图形、材料、部件或残留物)间的最小间 距称为“最小电气间隙”。此间距由可适用设计标准、或由批准的或受 控文件规定。绝缘材料必须保证足够的电气隔离。在无据可查的情况下, 使用附表6-1(源自IPC-2221)。对于所有级别产品,任何违反最小电气 间隙的情况都是缺陷。
件的各种特征和污染物。
12
IPC-A-610F 焊接可接受性要求
目标-1,2,3级 • 焊料填充基本平滑,对连接的零部件呈现良好润湿。 • 零部件的轮廓容易分辨。 • 焊料在被连接部件上形成羽毛状边缘。 • 填充呈凹面状。
13
IPC-A-610F 焊接可接受性要求
11
◆照明
IPC-A-610F 专业名词解释
对被检查的部件应当有足够的照明。
工作台表面的照明至少应该达到1000 lm/m2[约93英尺烛光]。应该选择 不会产生阴影的光源。
注:选择光源时,色温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色温在3000-5000o K范围的光源,清晰度会逐步增加,使用户能够鉴别出印制电路板组
4
IPC-A-610F 验收条件
●当合同要求使用IPC-A-610,本标准中所有适用的要求应当被实施 于所有适用的分包合同中。
电子组件可接受性标准
元器件所有引脚上的抬高凸台 都座落于焊盘表面。 引线伸出量满足要求。
14
三、元器件安装
3.2.1、元器件安装--双列直插器件(DIP)、单列直插器件(SIP)、插座
可接受—1,2,3级:
倾斜度尚能满足引脚伸出量和 抬高高度的最小要求。
15
三、元器件安装
3.2.1、元器件安装--双列直插器件(DIP)、单列直插器件(SIP)、插座
缺陷—1,2,3级:
元器件的倾斜度使得其超过了 元器件最大的抬高高度限制。 元器件的倾斜度使得其引线的 伸出量不满足要求。
16
三、元器件安装
3.2.2、元器件安装——连接器
目标:1,2,3 级
连接器与板平齐。 元器件凸台座落于板表面,所有引脚都有基于 焊盘的抬高量,并且引脚伸出量满足要求。 板锁(如果有)完全插进/搭锁到板孔中。
目标—1,2,3 级 焊缝表面总体光滑且焊料在被焊件上充分润湿。 焊接件的轮廓清晰。 连接处的焊料中间厚边上薄,焊缝形状为凹型。
可接受—1,2,3 级 由于材料和工艺过程不同,例如采用无铅合金时或 大质量PCBA冷却较慢时,焊点发暗、发灰,甚至呈有 点粗糙。 焊点润湿角(焊料与元器件之间,以及焊料与PCB之 间)不超过90°(图A、B)。 例外情况:焊料量较大致使其不得不延伸到可焊区域 外或阻焊膜处时,接触角大于90°(图C、D)。
不可接收:*裸手触摸导体,锡点连接处及层压体表面,无EOS/ESD保护.
9
三、元器件安装
3.1、元器件安装---方向---水平
目标-1,2,3 级 元器件位于焊盘中间(对称中心)。 元器件标识可见。 非极性元器件同方向放置,因此可用同一方 法(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识读其标识。
电子行业常用五大IPC标准(品质部)
IPC标准
IPC技术委员会采取开放的方针,吸取广大会员单位人员参加IPC技术委 员会下的各分委会与工作组。 IPC的一个分委会或工作组负责一项标准,除了IPC每年春季与秋季大会 期间分别进行活动外,还不定期举行会议。所以每年要发布或修订不少标准 规范。 IPC标准的编号方式为IPC加主题词字母再加两位或三位数字编号,例如 ,IPC-D-275,其中D代表Design(设计),编号为275 。 自1995年起,IPC标准开始采用新的编号方式,在代号IPC之后取消了主 题词字母,直接以四位数字编号,而数字按标准系列编排。 至现在 IPC已形成几个新的标准系列,其中主要有:
IPC标准与其他印制电路标准
IPC是美国的印制电路行业组织,由于多年的努力,不但 在美国的印制电路界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 响。 它制订的标准大部分已采纳为 ANSI标准,有的还为美国 国防部批准 ,取代相应的MIL标准。例如,IPC-D-275取代了 MIL-STD-275,IPC-4101取代了MIL-S-13949在MIL-P-55110 《印制电路板总规范》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绝大多数直接引用 IPC-TM-650手册的。 在国际上,它是世界印制电路大会 (Printed Circuit World Convention)现在为世界电子电路大会 (World Electronic Circuit conference, WECC)主办单位之一 ,与其他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的行业组织有密切联系。
中文版IPC-A-610E-2010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_第2部分(共11部分)
• 焊接烙铁 • 阻抗焊接设备 • 波峰焊或拖焊 • 再流焊接 • 通孔再流焊接
作为上述情况的例外,还有一些专用的焊接表 面处理(例如浸镀锡、钯、金等),需要建立不 同于本文件所述要求的专用验收条件。此类专 用条件应该基于设计、工艺能力和性能要求而 定。
5-7
5 焊接
5.2.4 焊接异常 – 不润湿
IPC-T-50对不润湿的定义是:熔融的焊料不能与金属基材(母材)形成金属键合。本标准中金属基 材亦包括表面涂层,见5.2.1节。
缺陷 - 1,2,3级 • 焊料没有润湿要求焊接的焊盘或端子。(图
5-17、图5-18、图5-19为元器件端子;图5-20 为屏蔽层端子;图5-21为导线端子。) • 焊料覆盖率未满足具体类型端子的要求。
或6mm[0.24in],取两者中的较大者。 • 空置导线绑在线束中。
制程警示 - 2级 缺陷 - 3级 • 绝缘套管伸出导线末端的长度不到2倍线径。 • 绝缘套管包封导线绝缘皮的长度小于线径
的4倍或6mm[0.24in],取两者中的较大者。
图4-58 IPC-A-610E-2010
缺陷 - 1,2,3级 • 空置导线末端暴露。 • 空置导线未捆绑在线束中。
缺陷 - 1,2,3级
• 焊点冷却期间因移动而形成的特征为表面不 平坦的受扰焊点。
图5-43 5-14
2010年4月
IPC-A-610E-2010
5 焊接
5.2.9 焊接异常 – 焊料破裂
缺陷 - 1,2,3级 • 焊料破裂或有裂纹。
图5-44
图5-45
图5-46 IPC-A-610E-2010
IPC-610E培训-教材 ppt
求进行处置(处置:决定缺陷应该作何种处理。)。 处置可以是返工、维修、报废或照样使用,但不限于以上处理方 式。其中维修或“照样使用”必须取得客户的认可。 ★1级缺陷自动成为2级和3级缺陷。2级缺陷意味着对3级也是缺陷。
件的各种特征和污染物。
12
IPC-A-610E 焊接可接受性要求
目标-1,2,3级 • 焊料填充基本平滑,对连接的零部件呈现良好润湿。 • 零部件的轮廓容易分辨。 • 焊料在被连接部件上形成羽毛状边缘。 • 填充呈凹面状。
13
IPC-A-610E 焊接可接受性要求
9
IPC-A-610E 专业名词解释
◆冷焊接连接 是指呈现很差的润湿性、外表灰暗、疏松的焊接连接。(这种现象是由 于焊料中杂质过多,焊接前清洁不充分,和/或焊接过程中热量不足所 致。) ◆浸析 指焊接过程中金属基材或涂覆层的流失或去除。 ◆检查方法 接收和/或拒收的判定应当以与之相适应的文件为依据,如合同、图纸、 技术规范、标准和参考文件。 自动检查技术(AIT)是替代目视检验的可行方法之一,也是自动测试 设备的补充。
包括那些对外观要求不高而以其组装功能完整为主要要求的产品。 (如玩具、计算器等) 2级-专用用服务类电子子产品
包括那些要求持续运行和较长使用寿命的产品,最好能保持不间断 工作但该要求不严格。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使用环境而导致故障。(如通 讯设备等) 3级-高高性能电子子产品
包括以连续具有高性能或严格按指令运行为关键的产品。这类产品 的服务间断是不可接受的,且最终产品使用环境异常苛刻;有要求时产 品必须能够正常运行,例如救生设备或飞行控制系统等其他关键系统。
IPCA-610FCN电组件的可接受性
IPC A-610F CN电⼦组件的可接受性由IPC 产品保证委员会(7-30及7-30C )IPC -A -610开发团队开发,该团队包括7-31B 技术组、7-31BC 亚洲技术组、7-31B D 北欧技术组、7-31BDE 德语技术组和7-31BI 印度技术组。
鼓励本标准的使用者参加未来修订版的开发。
联系方式:IPC3000Lakeside Drive Suite 309SBannockburn,Illinois 60015-1249Tel 847615.7100Fax 847615.7105IPC 中国电话:400-621-8610邮箱:BDAChina@ 网址:上海青岛深圳北京苏州成都取代:IPC-A-610E ,2010年4月IPC-A-610D ,2005年2月IPC-A-610C ,2000年1月IPC-A-610B ,1994年12月IPC-A-610A ,1990年3月IPC-A-610,1983年8月If a conflict occurs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is document,the English version will take precedence.本文件的英文版本与翻译版本如存在冲突,以英文版本为优先。
®1前⾔....................................1-1 1.1范围...................................1-2 1.2⽬的...................................1-3 1.3员⼯熟练程度..........................1-3 1.4分级...................................1-3 1.5对要求的说明..........................1-31.5.1验收条件............................1-4 1.5.1.1目标条件............................1-4 1.5.1.2可接受条件..........................1-4 1.5.1.3缺陷条件............................1-4 1.5.1.3.1处置................................1-4 1.5.1.4制程警示条件........................1-4 1.5.1.4.1制程控制方法........................1-4 1.5.1.5组合情况............................1-4 1.5.1.6未涉及情形..........................1-5 1.5.1.7特殊设计............................1-51.6术语和定义............................1-5 1.6.1板面方向............................1-5 1.6.1.1*主面................................1-5 1.6.1.2*辅面................................1-5 1.6.1.3*焊接起始面..........................1-5 1.6.1.4*焊接终止面..........................1-5 1.6.2*冷焊接连接..........................1-5 1.6.3电气间隙............................1-5 1.6.4FOD(外来物)........................1-5 1.6.5高电压..............................1-5 1.6.6通孔再流焊..........................1-6 1.6.7弯月形涂层(元器件)..................1-6 1.6.8*非功能盘............................1-6 1.6.9针插焊膏............................1-6 1.6.10焊料球..............................1-6 1.6.11线径................................1-6 1.6.12导线重叠............................1-6 1.6.13导线过缠绕..........................1-61.7图例与插图............................1-6 1.8检查⽅法..............................1-6 1.9尺⼨鉴定..............................1-6 1.10放⼤辅助装置.........................1-6 1.11照明..................................1-7 2适⽤⽂件................................2-12.1IPC标准...............................2-1 2.2联合⼯业标准..........................2-1 2.3EOS/ESD协会标准.....................2-2 2.4电⼦⼯业联合会标准....................2-2 2.5国际电⼯委员会标准....................2-2 2.6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2-2 2.7技术出版物............................2-2 3电⼦组件的操作..........................3-13.1EOS/ESD的预防........................3-23.1.1电气过载(EOS).......................3-3 3.1.2静电释放(ESD).......................3-4 3.1.3警告标识............................3-5 3.1.4防护材料............................3-63.2EOS/ESD安全⼯作台/EPA...............3-7 3.3操作注意事项..........................3-93.3.1指南................................3-9 3.3.2物理损伤...........................3-10 3.3.3污染...............................3-10 3.3.4电子组件...........................3-11 3.3.5焊接后.............................3-11 3.3.6手套与指套.........................3-12ixIPC-A-610F2014年7月4机械零部件..............................4-1 4.1机械零部件的安装......................4-24.1.1电气间隙............................4-2 4.1.2妨碍................................4-3 4.1.3大功率元器件安装....................4-4 4.1.4散热装置............................4-6 4.1.4.1绝缘垫和导热复合材料................4-6 4.1.4.2接触................................4-8 4.1.5螺纹紧固件和其它螺纹部件的安装......4-9 4.1.5.1扭矩...............................4-11 4.1.5.2导线...............................4-134.2螺栓安装.............................4-15 4.3连接器插针...........................4-164.3.1板边连接器引针.....................4-16 4.3.2压接插针...........................4-17 4.3.2.1焊接...............................4-204.4线束的固定...........................4-23 4.4.1概述...............................4-23 4.4.2连轧...............................4-26 4.4.2.1损伤...............................4-274.5布线–导线和线束.....................4-28 4.5.1导线交叉...........................4-28 4.5.2弯曲半径...........................4-29 4.5.3同轴线缆...........................4-30 4.5.4空置线头...........................4-31 4.5.5接头和焊环上的扎点.................4-325焊接....................................5-1 5.1焊接可接受性要求......................5-3 5.2焊接异常..............................5-45.2.1暴露金属基材........................5-4 5.2.2针孔/吹孔...........................5-6 5.2.3焊膏再流............................5-7 5.2.4不润湿..............................5-8 5.2.5冷焊/松香焊接连接...................5-9 5.2.6退润湿..............................5-9 5.2.7焊料过量...........................5-10 5.2.7.1焊料球.............................5-11 5.2.7.2桥连...............................5-12 5.2.7.3锡网/泼锡..........................5-135.2.8焊料受扰...........................5-14 5.2.9焊料开裂...........................5-15 5.2.10拉尖...............................5-16 5.2.11无铅填充起翘.......................5-17 5.2.12无铅热撕裂/孔收缩..................5-18 5.2.13焊点表面的探针印记和其它类似表面状况.........................5-19 6端⼦连接................................6-1 6.1铆装件................................6-26.1.1接线柱..............................6-2 6.1.1.1接线柱基座-焊盘间隙.................6-2 6.1.1.2塔形................................6-3 6.1.1.3双叉形..............................6-4 6.1.2卷式翻边............................6-5 6.1.3喇叭口形翻边........................6-6 6.1.4花瓣形翻边..........................6-7 6.1.5焊接................................6-86.2绝缘⽪...............................6-10 6.2.1损伤...............................6-10 6.2.1.1焊前...............................6-10 6.2.1.2焊后...............................6-12 6.2.2间隙...............................6-13 6.2.3挠性套管...........................6-15 6.2.3.1放置...............................6-15 6.2.3.2损伤...............................6-176.3导体..................................6-18 6.3.1形变...............................6-18 6.3.2损伤...............................6-19 6.3.2.1多股导线...........................6-19 6.3.2.2实芯线.............................6-20 6.3.3股线发散(鸟笼形)–焊前............6-20 6.3.4股线发散(鸟笼形)–焊后............6-21 6.3.5上锡...............................6-226.4维修环...............................6-246.5应⼒释放.............................6-25 6.5.1线束...............................6-25 6.5.2引线/导线弯曲......................6-266.6引线/导线放置–通⽤要求..............6-286.7焊接–通⽤要求.......................6-30x IPC-A-610F2014年7月6.8塔形和直针形.........................6-31 6.8.1引线/导线放置......................6-31 6.8.2塔形和直针形–焊接................6-336.9双叉形...............................6-34 6.9.1引线/导线放置–侧面进线连接........6-34 6.9.2引线/导线放置–导线的加固..........6-37 6.9.3引线/导线放置–底部和顶部进线连接..6-38 6.9.4焊接...............................6-396.10槽形.................................6-42 6.10.1引线/导线放置......................6-42 6.10.2焊接...............................6-436.11穿孔形...............................6-44 6.11.1引线/导线放置......................6-44 6.11.2焊接...............................6-466.12钩形.................................6-47 6.12.1引线/导线放置......................6-47 6.12.2焊接...............................6-496.13锡杯.................................6-50 6.13.1引线/导线放置......................6-50 6.13.2焊接...............................6-526.14AWG30及更细的导线–引线/导线放置..6-54 6.15串联连接............................6-55 6.16边缘夹簧–位置......................6-56 7通孔技术................................7-17.1元器件的安放..........................7-27.1.1方向................................7-2 7.1.1.1方向–水平..........................7-3 7.1.1.2方向–垂直..........................7-5 7.1.2引线成形............................7-6 7.1.2.1弯曲半径............................7-6 7.1.2.2密封/熔接处与弯曲起始处之间的距离...7-7 7.1.2.3应力释放............................7-8 7.1.2.4损伤...............................7-10 7.1.3引线跨越导体.......................7-11 7.1.4通孔阻塞...........................7-12 7.1.5DIP/SIP器件和插座..................7-13 7.1.6径向引线–垂直.....................7-15 7.1.6.1限位装置...........................7-16 7.1.7径向引线–水平.....................7-18 7.1.8连接器.............................7-197.1.8.1直角...............................7-21 7.1.8.2带侧墙的插针头和直立插座连接器.....7-22 7.1.9导体外壳...........................7-237.2元器件的固定.........................7-23 7.2.1固定夹.............................7-23 7.2.2粘合剂粘接.........................7-25 7.2.2.1粘合剂粘接–非架高元器件...........7-26 7.2.2.2粘合剂粘接–架高元器件.............7-29 7.2.3其它器件...........................7-307.3⽀撑孔...............................7-31 7.3.1轴向引线–水平.....................7-31 7.3.2轴向引线–垂直.....................7-33 7.3.3导线/引线伸出......................7-35 7.3.4导线/引线弯折......................7-36 7.3.5焊接...............................7-38 7.3.5.1垂直填充(A).......................7-41 7.3.5.2焊接终止面–引线到孔壁(B).........7-43 7.3.5.3焊接终止面–焊盘区覆盖(C).........7-45 7.3.5.4焊接起始面–引线到孔壁(D).........7-46 7.3.5.5焊接起始面–焊盘区覆盖(E).........7-47 7.3.5.6焊料状况–引线弯曲处的焊料.........7-48 7.3.5.7焊料状况–接触通孔元器件本体.......7-49 7.3.5.8焊料状况–焊料中的弯月面绝缘层.....7-50 7.3.5.9焊接后的引线剪切...................7-52 7.3.5.10焊料内的漆包线绝缘层...............7-53 7.3.5.11无引线的层间连接–导通孔...........7-54 7.3.5.12子母板.............................7-557.4⾮⽀撑孔.............................7-58 7.4.1轴向引线–水平.....................7-58 7.4.2轴向引线–垂直.....................7-59 7.4.3引线/导线伸出......................7-60 7.4.4引线/导线弯折......................7-61 7.4.5焊接...............................7-63 7.4.6焊接后的引线剪切...................7-657.5跳线..................................7-66 7.5.1导线的选择.........................7-66 7.5.2布线...............................7-67 7.5.3导线的固定.........................7-69 7.5.4支撑孔.............................7-71 7.5.4.1支撑孔–引线在孔内.................7-71 7.5.5缠绕连接...........................7-72 7.5.6搭焊连接...........................7-73xiIPC-A-610F2014年7月8表⾯贴装组件............................8-1 8.1粘合剂固定............................8-38.1.1元器件粘接........................8-3 8.1.2机械强度..........................8-48.2SMT引线..............................8-6 8.2.1塑封元器件........................8-6 8.2.2损伤..............................8-6 8.2.3压扁..............................8-78.3SMT连接..............................8-7 8.3.1⽚式元器件–仅有底部端⼦............8-88.3.1.1侧面偏出(A)......................8-9 8.3.1.2末端偏出(B)......................8-10 8.3.1.3末端连接宽度(C)..................8-11 8.3.1.4侧面连接长度(D).................8-12 8.3.1.5最大填充高度(E)..................8-13 8.3.1.6最小填充高度(F)..................8-13 8.3.1.7焊料厚度(G).....................8-14 8.3.1.8末端重叠(J)......................8-148.3.2矩形或⽅形端⽚式元器件–1,3或5⾯端⼦.......................8-15 8.3.2.1侧面偏出(A).....................8-16 8.3.2.2末端偏出(B)......................8-18 8.3.2.3末端连接宽度(C)..................8-19 8.3.2.4侧面连接长度(D).................8-21 8.3.2.5最大填充高度(E)..................8-22 8.3.2.6最小填充高度(F)..................8-23 8.3.2.7焊料厚度(G).....................8-24 8.3.2.8末端重叠(J)......................8-25 8.3.2.9端子异常.........................8-26 8.3.2.9.1侧面贴装(公告板)................8-26 8.3.2.9.2底面朝上贴装.....................8-28 8.3.2.9.3叠装.............................8-29 8.3.2.9.4立碑.............................8-30 8.3.2.10居中焊端.........................8-31 8.3.2.10.1侧面焊接宽度.....................8-31 8.3.2.10.2侧面最小填充高度.................8-328.3.3圆柱体帽形端⼦.....................8-33 8.3.3.1侧面偏出(A).......................8-34 8.3.3.2末端偏出(B).......................8-35 8.3.3.3末端连接宽度(C)...................8-368.3.3.4侧面连接长度(D)...................8-37 8.3.3.5最大填充高度(E)...................8-38 8.3.3.6最小填充高度(F)....................8-39 8.3.3.7焊料厚度(G).......................8-40 8.3.3.8末端重叠(J)........................8-418.3.4城堡形端⼦..........................8-42 8.3.4.1侧面偏出(A).......................8-43 8.3.4.2末端偏出(B).......................8-44 8.3.4.3最小末端连接宽度(C)...............8-44 8.3.4.4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8-45 8.3.4.5最大填充高度(E)...................8-45 8.3.4.6最小填充高度(F)....................8-46 8.3.4.7焊料厚度(G).......................8-468.3.5扁平鸥翼形引线.....................8-47 8.3.5.1侧面偏出(A).......................8-47 8.3.5.2趾部偏出(B).......................8-51 8.3.5.3最小末端连接宽度(C)...............8-52 8.3.5.4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8-54 8.3.5.5最大跟部填充高度(E)...............8-56 8.3.5.6最小跟部填充高度(F)................8-57 8.3.5.7焊料厚度(G).......................8-58 8.3.5.8共面性.............................8-598.3.6圆形或扁圆(精压)鸥翼形引线..........8-60 8.3.6.1侧面偏出...........................8-61 8.3.6.2趾部偏出(B).......................8-62 8.3.6.3最小末端连接宽度(C)...............8-62 8.3.6.4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8-63 8.3.6.5最大跟部填充高度(E)...............8-64 8.3.6.6最小跟部填充高度(F)................8-65 8.3.6.7焊料厚度(G).......................8-66 8.3.6.8最小侧面连接高度(Q)...............8-66 8.3.6.9共面性.............................8-67xii IPC-A-610F2014年7月8.3.7J形引线.............................8-68 8.3.7.1侧面偏出(A).......................8-68 8.3.7.2趾部偏出(B).......................8-70 8.3.7.3末端连接宽度(C)...................8-70 8.3.7.4侧面连接长度(D)...................8-72 8.3.7.5最大跟部填充高度(E)...............8-73 8.3.7.6最小跟部填充高度(F)................8-74 8.3.7.7焊料厚度(G).......................8-76 8.3.7.8共面性.............................8-768.3.8垛形/I形连接........................8-77 8.3.8.1修整的通孔引线.....................8-77 8.3.8.2预置焊料端子.......................8-78 8.3.8.3最大侧面偏出(A)...................8-79 8.3.8.4最大趾部偏出(B)...................8-80 8.3.8.5最小末端连接宽度(C)...............8-81 8.3.8.6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8-82 8.3.8.7最大填充高度(E)...................8-82 8.3.8.8最小填充高度(F)....................8-83 8.3.8.9焊料厚度(G).......................8-848.3.9扁平焊⽚引线........................8-85 8.3.10仅有底部端⼦的⾼外形元器件........8-86 8.3.11内弯L形带状引线...................8-87 8.3.12表⾯贴装⾯阵列....................8-898.3.12.1对准...............................8-90 8.3.12.2焊料球间距.........................8-90 8.3.12.3焊接连接...........................8-91 8.3.12.4空洞...............................8-93 8.3.12.5底部填充/加固......................8-93 8.3.12.6叠装...............................8-948.3.13底部端⼦元器件(BTC)...............8-96 8.3.14具有底部散热⾯端⼦的元器件........8-98 8.3.15平头柱连接........................8-1008.3.15.1最大端子偏出–方形焊盘............8-100 8.3.15.2最大端子偏出–圆形焊盘............8-101 8.3.15.3最大填充高度......................8-1018.3.16P型连接...........................8-102 8.3.16.1最大侧面偏出(A)..................8-103 8.3.16.2最大趾部偏出(B)..................8-103 8.3.16.3最小末端连接宽度(C)..............8-104 8.3.16.4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8-104 8.3.16.5最小填充高度(F)...................8-1058.4特殊SMT端⼦........................8-106 8.5表⾯贴装连接器......................8-107 8.6跳线.................................8-1088.6.1SMT..............................8-109 8.6.1.1片式和圆柱体帽形元器件............8-109 8.6.1.2鸥翼形引线........................8-110 8.6.1.3J形引线...........................8-111 8.6.1.4城堡形端子........................8-111 8.6.1.5焊盘..............................8-1129元器件损伤..............................9-19.1⾦属镀层缺失..........................9-29.2⽚式电阻器材质........................9-39.3有引线/⽆引线器件.....................9-49.4陶瓷⽚式电容器........................9-89.5连接器...............................9-109.6继电器...............................9-139.7变压器芯体损伤.......................9-139.8连接器、⼿柄、簧⽚、锁扣.............9-149.9板边连接器引针.......................9-159.10压接插针............................9-169.11背板连接器插针......................9-179.12散热装置............................9-189.13螺纹件和五⾦件......................9-19xiiiIPC-A-610F2014年7月10印制电路板............................10-1 10.1⾮焊接接触区域......................10-210.1.1脏污...............................10-2 10.1.2损伤...............................10-410.2层压板状况..........................10-4 10.2.1白斑和微裂纹.......................10-5 10.2.2起泡和分层.........................10-7 10.2.3显布纹/露织物......................10-9 10.2.4晕圈..............................10-10 10.2.5边缘分层、缺口和微裂纹............10-12 10.2.6烧焦..............................10-14 10.2.7弓曲和扭曲........................10-15 10.2.8分板..............................10-1610.3导体/焊盘...........................10-18 10.3.1横截面积的减少....................10-18 10.3.2垫/盘的起翘.......................10-19 10.3.3机械损伤..........................10-2110.4挠性和刚挠性印制电路...............10-22 10.4.1损伤..............................10-22 10.4.2分层/起泡.........................10-24 10.4.2.1挠性..............................10-24 10.4.2.2挠性板到增强板....................10-25 10.4.3焊料芯吸..........................10-26 10.4.4连接..............................10-2710.5标记................................10-28 10.5.1蚀刻(包括手工描印蚀刻)............10-30 10.5.2丝印..............................10-31 10.5.3盖印..............................10-33 10.5.4激光..............................10-34 10.5.5标签..............................10-35 10.5.5.1条形码/二维码.....................10-35 10.5.5.2可读性............................10-36 10.5.5.3标签–粘合与损伤.................10-37 10.5.5.4位置..............................10-37 10.5.6使用射频识别(RFID)标签...........10-3810.6清洁度.............................10-39 10.6.1助焊剂残留物......................10-40 10.6.2外来物............................10-41 10.6.3氯化物、碳酸盐和白色残留物........10-42 10.6.4助焊剂–免洗工艺–外观............10-44 10.6.5表面外观..........................10-4510.7阻焊膜涂覆.........................10-46 10.7.1皱褶/裂纹.........................10-47 10.7.2空洞、起泡和划痕..................10-49 10.7.3脱落..............................10-50 10.7.4变色..............................10-5110.8敷形涂覆...........................10-51 10.8.1概要..............................10-51 10.8.2覆盖..............................10-52 10.8.3厚度..............................10-54 10.8.4电气绝缘涂敷......................10-55 10.8.4.1覆盖..............................10-55 10.8.4.2厚度..............................10-5510.9灌封................................10-56 11分⽴布线..............................11-1 11.1⽆焊绕接............................11-211.1.1匝数...............................11-3 11.1.2匝间空隙...........................11-4 11.1.3导线末端,绝缘绕匝.................11-5 11.1.4绕匝凸起重叠.......................11-7 11.1.5绕接位置...........................11-8 11.1.6理线..............................11-10 11.1.7导线松弛..........................11-11 11.1.8导线镀层..........................11-12 11.1.9绝缘皮损伤........................11-13 11.1.10导体和接线柱的损伤................11-1412⾼电压................................12-1附录A最⼩电⽓间隙–导体间距............A-1xiv IPC-A-610F2014年7月本章包括以下内容:1.1范围...................................1-2 1.2⽬的...................................1-3 1.3员⼯熟练程度..........................1-3 1.4分级...................................1-3 1.5对要求的说明..........................1-31.5.1验收条件............................1-4 1.5.1.1目标条件............................1-4 1.5.1.2可接受条件..........................1-4 1.5.1.3缺陷条件............................1-4 1.5.1.3.1处置................................1-4 1.5.1.4制程警示条件........................1-4 1.5.1.4.1制程控制方法........................1-4 1.5.1.5组合情况............................1-4 1.5.1.6未涉及情形..........................1-5 1.5.1.7特殊设计............................1-51.6术语和定义............................1-5 1.6.1板面方向............................1-5 1.6.1.1*主面................................1-51.6.1.2*辅面................................1-5 1.6.1.3*焊接起始面..........................1-5 1.6.1.4*焊接终止面..........................1-5 1.6.2*冷焊接连接..........................1-5 1.6.3电气间隙............................1-5 1.6.4FOD(外来物)........................1-5 1.6.5高电压..............................1-5 1.6.6通孔再流焊..........................1-6 1.6.7弯月形涂层(元器件)..................1-6 1.6.8*非功能盘............................1-6 1.6.9针插焊膏............................1-6 1.6.10焊料球..............................1-6 1.6.11线径................................1-6 1.6.12导线重叠............................1-6 1.6.13导线过缠绕..........................1-61.7图例与插图............................1-6 1.8检查⽅法..............................1-6 1.9尺⼨鉴定..............................1-6 1.10放⼤辅助装置.........................1-6 1.11照明..................................1-71电⼦组件的可接受性1-1 IPC-A-610F2014年7月1.1范围本标准收集了业内有关电子组件的外观质量可接受要求。
电子组件可接受性标准
j)除非有合适的防护包装,否则决不能运送ESDS设备.
二、电子组件的操作
2.2、三种拿PCBA的方法
(1)、理想状态: * 带干净的手套,有充分的 EOS/ESD 保护 * 戴符合所有 EOS/ESD 要求的防溶手套进行清洗. (2)、可接收:* 用干净的手拿PCBA边角, 有充 分的EOS/ESD保护.
需要识读的标识等由于元器件损伤而缺失。
绝缘层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金属暴露或 者元器件变形。(C)
B
损伤区域有增加的趋势。
损伤导致与相邻元器件或电路有短路的危险。
三、元器件安装
3.6、器件损伤
C
D
E
F
四、焊点的基本要求
4.1 焊点的基本要求
1)合格的焊点必须呈现润湿特征,焊料良好地附着在被焊金属表面。润湿 的焊点,其焊缝外形特征是呈凹形的弯液面,判定依据是润湿时焊料与焊盘,焊 料与引线 / 焊端之间的界面接触角较小或接近于零度。通常焊料合金的范围很 宽,可以表现出从很低甚至接近0度的接触角直到接近90度的接触角。如果焊接 面有部分面积没有被焊料合金润湿,则一般认定为不润湿状态,这时的特征是接 触角大于90°。 2)所有锡铅焊点应当有光亮的,大致光滑的外观,并在被焊金属表面形成凹 形的弯液面。 3)通常无铅焊点表面更灰暗、粗糙一些,接触角通常更大一些。其它方面的 判断标准都相同。 4)高温焊料形成的焊点表面通常是比较灰暗的。 5)对焊点的执锡(返工)应小心,以避免引起更多的问题,而且执锡也应 产生满足验收标准的焊点。
非极性元器件须从下到上识读标识。
三、元器件安装
3.1、元器件安装---方向---垂直
缺陷—1,2,3 级 极性元器件安装反向。
电子行业常用五大IPC标准介绍
课 程 目 的:
的流程,提供由业界开发并接受认可的, 根据 IPC 的流程,提供由业界开发并接受认可的,可追溯的标准 化模式的培训课程,以加强对标准的正确理解和适当运用; 化模式的培训课程,以加强对标准的正确理解和适当运用;传授对 拒收要求的理解, 接收 / 拒收要求的理解,以加强个人始终如一和正确应用标准的 主观能动性和能力; 主观能动性和能力;传授如何根据个体能力来说明可接受工艺质量 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评估技能;传授如何使用、操控、 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评估技能;传授如何使用、操控、确立和运用相 关标准文件中与产品等级相对应的各项标准条款。 关标准文件中与产品等级相对应的各项标准条款。
IPC电子行业标准五大培训课程介绍 IPC电子行业标准五大培训课程介绍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推动质量认证体系的重要检验标准…… 一个推动质量认证体系的重要检验标准
IPC/WHMA-A-620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 IPC/WHMA-A-620A在2002年首次出版后就被国际业界广泛接受,很快 在 年首次出版后就被国际业界广泛接受, 年首次出版后就被国际业界广泛接受 成为线缆线束行业进行工艺、材料和检验管理的最重要的指导标准。 成为线缆线束行业进行工艺、材料和检验管理的最重要的指导标准。在 WHMA工业技术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IPC/WHMA-A-620的标准和认证课程 工业技术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 工业技术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 的标准和认证课程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作为终端产品验收标准,已然得到了国际的普遍认可。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作为终端产品验收标准,已然得到了国际的普遍认可。 新版本中加入了对无铅焊接标准的介绍,目前IPC/WHMA-A-620为全球范围 新版本中加入了对无铅焊接标准的介绍,目前 为全球范围 公司广泛采纳。 的OEM和EMS公司广泛采纳。 和 公司广泛采纳 为什么要参加IPC/WHMA-A-620A认证课程? 认证课程? 为什么要参加 认证课程 通过IPC-A-620认证培训课程,能够极好的证明贵公司为持续保证产品质 认证培训课程, 通过 认证培训课程 量和可靠性而付出的努力,并且推动了ISO以及其它质量认证体系。培训员级 以及其它质量认证体系。 量和可靠性而付出的努力,并且推动了 以及其它质量认证体系 别(CIT)和应用专业人员级别(CIS)培训都会帮助每个学员更好的理解 )和应用专业人员级别( ) IPC-A-620A标准,并且为行业提供规范和价值。 标准, 标准 并且为行业提供规范和价值。
IPC-A-610F 标准培训教材
图1
理想状态:
• 无线路或焊盘受损。
允收标准:
• 印制导体最小宽度的减少小于30%。
• 盘的长度或宽度的减少小于30%。
图2
拒收标准:如图1、2、3
• 印制导体最小宽度的减少大于30%。
• 盘的长度或宽度的减少大于30%。
• 功能导体或盘的损伤影响到外形、装配或功
能。
图3
Part2 DIP篇
暴露金属基材
允收标准:
• 导体或焊盘的外边缘与层压板表面之间的分
离小于一个盘的厚度,仅限插件物料,如图2。
拒收标准:
• 导体或PTH焊盘的外边缘与层压板表面之间
的分离大于一个焊盘的厚度,如图3。
• 任何带未填充导通孔或孔内无引线导通孔的
图2
盘的起翘,既单面板或者贴片物料焊盘翘起则不可
接收,如图4。
图3
图4
导体受损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
Part1 SMT篇
针孔、吹孔
理想状态:焊料润湿完全,无针孔,如图1示 允收标准:针孔不明显,且不影响焊接效果,如图2示 拒收标准:针孔、吹孔明显,焊接连接降至最低,如图3示
图1
图2
图3
不润湿
定 义:熔融的锡不能与金属基材形成金属键合,即不能形成有效焊接 理想状态:锡与金属基材润湿完好,如图1示 允收标准:锡与金属基材润湿良好,且能达到焊接要求,如图2示 拒收标准:锡没有润湿要求焊接的焊盘或焊点,如图3示
商规格,未图示。
• 屏蔽材料有裂缝。
元件损伤--有引线元件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PCB外观
理想状态:
• 无分层、起泡、烧焦、PCB阻焊层受损,如图1。
IPC-A-610F通用焊接标准
1.高电压焊点无可见的尖锐边缘、焊料凸点、锡尖、夹杂物或导线股线, 是_____.
A. 目标 – 1,2,3级
B. 可接受 – 1级, 制程警示 – 2, 3级 C. 缺陷 –1, 2, 3级 D. 制程警示–1级, 缺陷 – 2, 3级 参考: 12-1页, 条款12 高电压
39
2. 图中所示焊接连接的接触角为…
• 焊接烙铁 • 阻抗焊接设备 • 波峰焊或拖焊 • 再流焊接 • 通孔再流焊接
4
2 of 3
例外:
• 有一些专用的焊接表面处理,需要建立不同的专用 验收条件,未显示在IPC-A-610F中
浸镀锡 钯 金
• 此类专用条件应该基于设计、工艺能力和性能要求 而定
5
3 of 3
图 5-1
Figure 5-1
20
2 of 3
图 5-31
图 5-32
21
3 of 3
图 5-33
图 5-34
22
图 5-36
图 5-38
23
对泼锡进行目视检查时,不应当采用放大装置
图 5-39
图 5-40
24
1 of 2
图 5-41
图 5-42
25
2 of 2
图 5-43 图 5-44
26
图 5-45
图 5-47
a. 未建立要求
b. 可接受
c. 制程警示 d. 缺陷 参考: 5-1页, 5 焊接
43
4. 图中所示的焊接连接最好用哪个术语描述?
a. 退润湿 b. 没润湿 c. 不润湿 d. 冷润湿
44
4. 图中所示的焊接连接最好用哪个术语描述?
a. 退润湿 b. 没润湿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
要求 A.焊料的垂直填充 B.焊接終止面的引線和孔壁的潤濕 C.焊接終止面的焊盤區域被潤濕的焊料覆蓋的百分比 D.焊接起始面的引線和孔壁的填充和潤濕 E.焊接起始面的焊盤區域被潤濕的焊料覆蓋的百分比
1級
2級 3級
未建立
75%
未建立 180° 270°
0
270°
330°
75%
4-2.允收規格(以片式元件為範例)
4-2.允收規格(以DIP元件為範例)
導線/引線伸出
缺陷- 1,2,3級
• 引線伸出不符合附表的要求。 • 引線伸出違反最小電氣間隙。 • 引線伸出超過設計規定的最大高 度要求。
最小(L) 最大(L)
1級
2級
3級
焊料中的引線末端可辨識
無短路 危險
2.5mm [0.0984in]
1.5mm [0.059in]
4-2.允收規格(以DIP元件為範例)
焊接
可接受- 1級 制程警示- 2,3級
• 填充表面外凸,並且作為附表的 一個例外,由於焊料過多致使引線 形狀不可辨識,只要在主面可確定 引線位於通孔中。
4-2.允收規格(以DIP元件為範例)
焊接
缺陷- 1,2,3級
• 由於引線彎離正常位置導致引線 不可辨識。 • 焊料沒有潤濕引線或焊盤。 • 焊料覆蓋不符合附表的要求。
至最低要求以下(未圖示)。
圖3
圖4
圖5
4-1.焊接異常(焊膏再流)
缺陷 - 1,2,3級
• 錫膏再流不完全。
4-1.焊接異常(不濕潤)
圖1 圖2
缺陷 - 1,2,3級
• 焊料沒有潤濕要求焊接的焊盤或 端子。(圖1、圖2、圖3為元器件端 子;圖4為屏蔽層端子;圖5為導線 端子。) • 焊料覆蓋率未滿足具體類型端子 的要求。
电子组件可接受性标准
机械固定。 b) 弯折方向可任意选择。 c) 双列直插引脚应该以元件的纵轴
向两边弯折。 d) 淬火引脚或大于1.3 mm 直径的引
脚不能弯曲也不能整形以进行安 装。
最低要求 ① 完成后的焊点内引脚可辨识。 ② 引脚长度满足最大最小值要求。 ③ 不能违反最小电气间隙要求。
图1-9 可接受
为保持引脚不离开孔而做的部分弯折 与无弯折同论。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修改日期
制定部门 日期 日期 日期 页码
可接受/拒绝范围
图1-3 目标
图1-4 可接受
图1-5 拒绝
图1-6 拒绝
焊点可接受性标准
判定内容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修改日期3. 支撑孔Fra bibliotek焊接要求
焊料的垂直填充
焊接终止面的引脚和孔壁的润湿 焊接终止面的焊盘被润湿的焊料覆盖 的百分比 焊接起始面的引脚和孔壁的润湿 焊接起始面的焊盘被润湿的焊料覆盖 的百分比
表1-1
Class 3 75% 270º 0
330º 75%
制定部门 日期 日期 日期 页码
可接受/拒绝范围
图1-7 可接受
图1-8 1. 垂直填充符合表1-1要求 2. 焊接终止面 3. 焊接起始面
一.通孔技术
1. 支撑孔 引脚伸出 引脚伸出不应该允许违反最小电气间 隙的可能性存在,或由于引脚被碰撞 而损伤焊点,或在后续操作中刺穿静 电防护包装。
最小:焊料中的引脚末端可辨识 最大:1.5mm
注:对于厚度超过2.3mm的印制板,元件 的引脚长度又预先确定而无法改变时,如: 双列直插件、插座、连接器,允许引脚末 端在焊点内不可见。
IPC-A-610F通用焊接标准
b. 可接受
c. 制程警示 d. 缺陷
参考: 5-1页, 5 焊接
4. 图中所示的焊接连接最好用哪个术语描述?
a. 退润湿 b. 没润湿 c. 不润湿 d. 冷润湿
4. 图中所示的焊接连接最好用哪个术语描述?
a. 退润湿 b. 没润湿
图 5-45
图 5-47
5.2.10 焊接异常–拉尖
图 5-48
图 5-49
图 5-50
5.2.11 焊接异常–无铅填充起 翘
图 5-51
图 5-52
5.2.12 焊接异常–无铅热撕裂 /孔收缩
图 5-53
图 5-54
5.2.13 焊点表面的探针印记和 其它类似表面状况
图 5-55
图 5-56
12 高电压
• 本章提供了承受高电压的焊接连接的特 殊要求,见1.6.5节
• 这些要求适用于连接至接线柱、裸接线 柱和通孔连接的导线或引线
• 这些要求是要确保没有尖锐边缘或尖锐 点造成电弧
Figure 12-3 Defect– Class 1, 2, 3
12 高电压
图 12-1
12 高电压
图 12-2
图 7-79 图 7-80
1 of 3
5.2.1 焊接异常–暴露金属基材
• 元器件引线、焊盘和导体图形的侧面、及液体感光阻焊剂 的使用
– 根据原始设计,可能会暴露金属基材
• 印制电路板和导体的表面涂层具有不同的润湿性
– 金属基材或表面涂层的暴露应该视作正常情况 – 焊接处获得的润湿特征是可接受的
2 of 3
图 12-3
12 高电压
图 12-4
复习
• 焊接可接受性要求 • 焊接异常 • 高电压
IPC-A-610F通用焊接标准
M4-18
5.2.7 焊接异常–焊料过量
图 5-28
M4-19
© 2014, IPC, Bannockburn, IL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use only in IPC Training Programs leading to Official IPC Certification
© 2014, IPC, Bannockburn, IL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use only in IPC Training Programs leading to Official IPC Certification
M4-4
2 of 3
5 焊接
• 例外:
–有一些专用的焊接表面处理,需要建立不同的专 用验收条件,未显示在IPC-A-610F中 • 浸镀锡 •钯 •金 –此类专用条件应该基于设计、工艺能力和性能要 求而定
2 of 3
5.2.1 焊接异常–暴露金属基材
图5-4
图5-5
图5-6
M4-11
© 2014, IPC, Bannockburn, IL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use only in IPC Training Programs leading to Official IPC Certification
2 of 2
5.2.8 焊接异常–焊料受扰
图 5-43
图 5-44
© 2014, IPC, Bannockburn, IL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use only in IPC Training Programs leading to Official IPC Certification
IPC-A-610培训课程
机械安装 Mechanical Assembly
机械安装定义
机械安装是指用螺钉,螺母,垫 片,夹子等紧固件以及采用胶粘,扎 线,铆钉,连接器插接等机械手段, 将电子零件安装于印制电路板,或任 何其他组件
最小电气间隙
minimum electrical clearance
导体间 E C)
光
板
组
件
B2
0.1 mm 0.1 mm 0.6 mm 0.6 mm 0.6 mm 1.25 mm 1.25 mm 1.25 mm 2.5 mm 0.005 mm/Volt
B3
0.1 mm 0.1 mm 0.6 mm 1.5 mm 3.2 mm 3.2 mm 6.4 mm 12.5 mm 12.5 mm 0.025 mm/Volt
包括通讯设备,复杂商业机器,高性能,长使用寿命要求的仪器。 这类产品需要持续的寿命,但组件外观上也允许有缺陷
+ 三级---高性能电子产品
包括持续运行或严格按指令运行的设备和产品。这类产品在使用中 不能出现中断,例如救生设备或飞行控制系统
由客户和供应商协商决定产品级别
优先原则
1.用户与制造商达成一致意见 的文件
电子电路互连与封装协会
后改为: IPC Association Connecting Electronic Industries
IPC电子行业连接协会
IPC-A-610系列更新履历
IPC-A-610F, 2014年9月 IPC-A-610E, 2010年4月 IPC-A-610D,2005年2月 IPC-A-610C,2000年1月 IPC-A-610B,1994年12月 IPC-A-610A,1990年3月 IPC-A-610,1983年8月
IPC-A-610F 标准培训教材
• 元器件损伤导致要求的标识不全。
• 绝缘涂敷层的损伤导致内部功能材质暴露或元器件变形。
• 损伤区有扩大的迹象。如裂纹、锐角、受热易碎材料。
• 损伤导致与相邻元器件或电路有潜在的短路危险。
• 镀层的片状剥落、剥离或起泡。
• 烧伤、烧焦的元器件(元器件的烧焦表面有由于过热形成的黑色、
暗棕色外观)。
• 元器件本体的凹陷、划伤会影响到外形、装配及功能,或超过制造
图1
图2
元件损伤--片式元件
理想状态:元件无损伤。 允收标准: • 1206或更大的片式电阻器,顶部表面(粘合剂涂层)的碎片崩口(缺口)距 元器件边缘小于0.25mm[0.00984in]。如图1 • 区域B的阻性材质无损伤。 拒收标准: • 阻性/容性材质的任何崩口。如图2、图3
图1
图2
图3
元件损伤--有引线元件
• 起泡/分层范围超过镀通孔间或内层导体间 距离的25%。如图3. • 造成表面或组件有形损坏的烧焦。如图4 • PCB受到器质性损伤,伤及导体。如图5
图4
图5
图1
图2 图3
图3
PCBA变形
理想状态:无可见变形。 允收标准: • 弓曲和扭曲未造成焊接后的组装操作或最终使用期间的损伤。要考虑“外形、装配 和功能”以及产品的可靠性。
• 引线由于多次或粗心弯曲产生变形。
• 严重的凹痕,如锯齿状的钳子夹痕。
• 引线直径减少了10%以上。
图1
图2
图3
元器件的安放-方向-水平
理想状态:如图1 • 元器件位于其焊盘的中间。 • 元器件标记可辨识。 • 无极性元器件按照标记同向读取(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的原则定向。 允收标准: 如图2 • 极性元器件和多引线元器件定向正确。 • 手工成形和手工插装时,极性标识符可辨识。 • 所有元器件按规定选用,并安放到正确的焊盘上。 • 无极性元器件没有按照标记同向读取(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的原则定向。 拒收标准:如图3 • 未按规定选用正确的元器件(错件)(A)。 • 元器件没有安装在正确的孔内(B)。 • 极性元器件逆向安放(C)。 • 多引线元器件取向错误(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支撑孔 引脚伸出 引脚伸出不应该允许违反最小电气间 隙的可能性存在,或由于引脚被碰撞 而损伤焊点,或在后续操作中刺穿静 电防护包装。
最小:焊料中的引脚末端可辨识 最大:1.5mm
注:对于厚度超过2.3mm的印制板,元件 的引脚长度又预先确定而无法改变时,如: 双列直插件、插座、连接器,允许引脚末 端在焊点内不可见。
焊点可接受性标准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修改日期
制定部门 日期 日期 日期 页码
1. 目的 为了给金立翔光电石家庄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使用、生产、检验等的焊点做质 量接受或拒绝标准。
2. 参考标准 IPC-A610D class 3
3. 使用范围 公司的工程、生产、质检等部门。
判定内容
弯折结构 a) 弯折应该足以在焊接过程中提供
机械固定。 b) 弯折方向可任意选择。 c) 双列直插引脚应该以元件的纵轴
向两边弯折。 d) 淬火引脚或大于1.3 mm 直径的引
脚不能弯曲也不能整形以进行安 装。
最低要求 ① 完成后的焊点内引脚可辨识。 ② 引脚长度满足最大最小值要求。 ③ 不能违反最小电气间隙要求。
可接受: 引脚伸出焊盘的长度在规定的最小与 最大值(L)内,只要没有违反最小 电气间隙的危险。
拒绝: ① 引脚伸出不符合最大最小值要求。 ② 引脚伸出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③ 引脚伸出超过最大的设计高度要
求。
可接受/拒绝范围
图1-1 图1-2
焊点可接受性标准
判定内容
2. 支撑孔 引脚弯折
元件引脚收尾可使用 A. 直插通孔 B. 部分弯折 C. 全弯折
图1-9 可接受
焊接终止面的引脚和孔壁的润湿 焊接终止面的焊盘被润湿的焊料覆盖 的百分比 焊接起始面的引脚和孔壁的润湿 焊接起始面的焊盘被润湿的焊料覆盖 的百分比
表1-1
Class 3 75% 270º 0
330º 75%
制定部门 日期 日期 日期 页码
可接受/拒绝范围
图1-7 可接受
图1-8 1. 垂直填充符合表1-1要求 2. 焊接终止面 3. 焊接起始面
为保持引脚不离开孔而做的部分弯折 与无弯折同论。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修改日期
制定部门 日期 日期 日期 页码
可接受/拒绝范围
图1-3 目标
图1-4 可接受
图1-5 拒绝
图1-6 拒绝
焊点可接受性标准
判定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修改日期
3. 支撑孔 焊接
要求
焊料的垂直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