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排查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学习物理不要等到毕业后才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来,一起整理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吧,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机械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
理解机械运动对于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物理现象有着关键作用。
首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简单来说,机械运动就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比如说,汽车在路上行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这些都是机械运动的例子。
要描述机械运动,离不开几个重要的物理量。
第一个就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可以用米尺,测量头发丝的直径就需要用到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像螺旋测微器。
测量长度时,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工具常见的有钟表、秒表等。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接下来是运动的快慢。
我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公式是 v = s/t。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 m/s = 36 km/h。
如果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这样的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如,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就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运动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比如汽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刹车时速度越来越慢,这就是变速运动。
对于变速运动,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大致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机械运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参照物。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而机械运动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索了物体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移动的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概念: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改变位置的现象称为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称为速度,而速度改变的速率称为加速度。
3.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质量*加速度”称为力的大小的计算公式。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三、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不等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切线得到。
3. 加速度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当加速度为正时,速度随时间增加,物体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负时,速度随时间减小,物体减速运动。
四、自由落体运动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通常用g表示。
2.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3. 下落距离和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以用公式h=1/2gt²来表示。
五、抛体运动1. 斜抛运动:物体在一个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定的抛射角度进行抛体运动。
2. 水平抛体和竖直抛体:当抛射角度为45°时,抛体的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相等。
3. 最大高度和飞行时间:抛体运动的最大高度是抛体运动到达的最高点的高度,飞行时间是抛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六、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惯性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1km=103m1m=10dm 1dm=10cm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2.单位:秒(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机械运动》知识结构
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运动的分类特点:运动快慢比较:物理意义:
速度
定义:
计算公式:
单位及换算:运测量工具:
单位:千米 米分米厘米
毫米
微米纳米 [ ] [ ]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
2、使用过程中:
长度的测量:② 放对刻度尺 :
A放平: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
B紧贴:刻度尺有刻度一面要紧贴被测物。
④ 读对:必须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⑤ 记对:数字加单位。
第十二章知识框架
匀速直线运动[ ]
① 选对刻度尺: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
选择精度和量程都合适的测量工具。
C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 的边缘对齐。
③ 看对: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运动和静止是:
变速运动特点:相同 比较 ;相同 比较
不要斜视或俯视。
时间测量:工具:
单位:时 分秒毫秒
误差:
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特点:
内容:
成立条件:
定义:
惯性现象
定义:
条件:
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牛顿第一定律
力的作用效果
理解
惯
性
(举2例):
下都有惯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
平衡力------保持 或 状态。
二力平衡
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不受力----保
持状态不变
受力
2、物体在任何情况
物体的质量有关。
3、惯性的大小只与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微秒
[ ]
性况
与。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到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运动状态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位置。
2.位移: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3.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4.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2.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的公式。
3.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时,可以使用瞬时速度=位移÷时间的公式。
三、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2.运动状态一般包括静止、匀速和加速三种情况。
3.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g,g等于9.8m/s²。
4.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的公式。
5.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时,可以使用瞬时速度=位移÷时间的公式。
四、斜抛运动1.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初速度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的运动。
2.斜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
3.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垂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4.斜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和最大水平位移分别由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决定。
五、简谐运动1.简谐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稳定恢复力作用下沿着直线或曲线往复振动的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点是振动周期固定,速度的大小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简谐运动可以用位置-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的图像来描述。
六、力与运动1.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改变或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受过的合力为零。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神奇的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初中物理里的机械运动可太有意思啦!就拿咱们每天上学来说吧,从家到学校,这一路可不就是机械运动嘛!你看,我背着书包在路上走,这就是我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呀。
那什么是机械运动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这就好像在操场上跑步,我跑过的每一步,相对于操场的某个点,我的位置都不一样了,这就是机械运动啊!咱们再来说说速度。
速度就像是跑步比赛里的快慢衡量标准。
比如说,小明和小红一起跑步,同样的路程,小明用的时间短,那不就说明小明的速度快嘛!这速度就像我们的小火箭,嗖嗖嗖地往前冲,决定着我们到达目的地的快慢。
还有路程!路程就像是我们走过的足迹,一段一段地加起来。
比如说,我从家到学校走了1000 米,这1000 米就是路程啦。
你们想啊,汽车在路上飞驰,飞机在天空翱翔,这不都是机械运动吗?汽车的轮子转呀转,飞机的翅膀扇呀扇,它们的位置不停地改变,带着人们去往不同的地方。
这难道不神奇吗?老师上课讲这些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世界到处都是机械运动啊!我们自己的一举一动,周围事物的变化,不都是在进行着机械运动吗?就像钟表的指针,滴答滴答地转,它每一秒钟走过的角度和距离,不也是一种机械运动吗?还有那秋天飘落的树叶,从树上晃晃悠悠地落下,这难道不是树叶的机械运动吗?我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骑自行车比赛。
我们拼命地蹬着脚踏板,风在耳边呼呼地吹。
这时候,不就是在比谁的速度快,谁在相同时间里走过的路程长吗?最后,我得了第一名,那种开心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还有啊,我们坐火车出去玩的时候,看着窗外的风景刷刷地往后跑,这不也是机械运动吗?所以说,初中物理的机械运动,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它可不是什么枯燥的知识,而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的奇妙工具。
我觉得呀,学好机械运动的知识,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身边的变化,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精彩!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呢?。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C.t=1 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D.0~3 s内,甲物体运动了6 m答案:DA.由图象知道,随着时间的变化,甲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而乙的速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即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以甲为参照物,乙的位置相对甲发生了变化,所以,乙是运动的,故B错误;C.在v-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图知道,t=1s时,甲、乙两物体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不相同,即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说明两物体没有相遇,故C错误;D.由图知道,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v甲=2m/s,由v=s知道,在0~3s内,甲物体运动的路程为ts甲=v甲t=2m/s×3s=6m故D正确。
故选D。
2、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可知,0 ~ 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v=st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A.25mmB.25cmC.25dmD.25m答案:B一根筷子的长度大约为25cm,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和筷子的长度差不多,所以长度约为25cm。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一)知识点复习1.机械运动:----------------------------------------------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1)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2)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 m/s=3.6 km/h;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二)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2. 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最好应选用…………………………………………()A. 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B.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C. 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D.分度值为1cm的1.5 m长的直尺3.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B.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 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 (多选题) 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A. 江岸的码头B. 游轮的船舱C. 迎面驶来的汽艇D. 奔流的江水5. 工人师傅使用游标卡尺测得某零件长0.07530m,如果用你的三角板去测量,其结果应是………………()A. 0.07mB. 0.075 mC. 0.0753mD. 0.07540m6. 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A. 0B. 800 km/hC.大于800 km/hD. 小于800 km/h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的飞行员在战斗中看到身旁似乎有一个“小虫”,用手抓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颗子弹是从对面的飞机上射来的B. 这颗子弹是从地面上射来的C. 这颗子弹相对于这架法国飞机是静止的D. 这颗子弹和这架法国飞机具有相同方向,相同大小的速度8. 某车站并列停放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A. 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B.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C. 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机车慢D.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9.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上升B. 一定下降C. 一定静止D. 无法判断10.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 只有a车B. 只有bC. 只有cD. a车和c车11.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12. 小明和张伟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张伟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A. 小明先到达终点B. 张伟先到达终点C.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3. 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中。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一、测量1、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1dm=10-1m、1cm=10-2m、1mm=10-3m、1um=10-6m、1nm=10-9m。
3、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如:钢尺、皮尺、卷尺、学生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4、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5、刻度尺的量程:测量的范围。
6、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度值和量程适合的刻度尺;(2)从零刻度线或清晰的刻度线起测量,有刻度的边紧靠被测量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两部分。
7、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等。
8、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1min=60s、1s=103ms;1h=3600s、1ms=10-3s。
9、时间测量的工具:钟表,如石英钟、手表、秒表、停表等。
10、误差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1、误差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不够精密;(2)测量方法不够完善。
12、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等。
1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1)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可能减小;(2)错误是可以消除的。
二、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定义: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作为参照物的物体都当作是静止的。
3、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答:除研究物体本身以外的一切物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前的观察: (1)零刻度线(2)量程(3)分度值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特殊长度的测量:测圆珠笔的周长,测碗口的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常用的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知识点3:测量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的人和测量工具有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中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内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位置变化。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中机械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力的概念与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互相作用时,使物体产生变形、运动或停止运动的物理量。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1N是指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加速度1m/s²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方向、大小、使物体停止运动)。
二、力的效果:合力与分力1.合力:指多个力合成后的力,合力的大小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
2.分力:指合力分解成的几个力,分力的大小与合力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将若干个力按照一定的方法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求合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2.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和的过程,常用的分解方法有正交分解和平行分解。
四、力的静力学1.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3.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质点运动1.位移与位移的计算:位移是质点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位移的计算可用位移公式s=v×t进行计算。
2.速度与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的计算可用速度公式v=s/t进行计算。
3.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计算可用加速度公式a=(v-u)/t进行计算,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六、匀速直线运动1.速度大小不变: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且运动物体在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相等。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所有知识点全整理掌握好的物理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光靠死记硬背是很难把物理成绩提上来的,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所有知识点全整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所有知识点全整理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物理学习方法一、学会思考物理说白了,就是思考。
不要把物理学死了,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不要你去背,也不需要你去记忆。
考物理决不是考名词解释的。
这在你接触物理书一开始就要树立这样的思维。
说的严重一点,想不出来的题目,想破脑子也要把它想出来,这样的学法带来的效果是受益无穷的,如果想在自考里获得智力上的提升,那么就学好物理。
二、把课后的题目全过一遍当然在完成题目前不能看答案或者提示。
如果你对你的答案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不能看答案,否则会使你刚才所付出的努力白费了。
三、好书一本足已什么辅导书等的,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反而会拖延你学习的时间,甚至会让你产生对辅导书依赖感,严重影响你自学的能力。
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不过物理实在奇怪。
我也很难想象,一个真正把课后题目全部独立过一遍的,物理还考不及格的人。
当然学好物理是要花费时间的,如果要速成的话,那么你花在物理题目上的思考时间绝对要大于看书的时间。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机械运动是物理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或状态变化到另一个位置或状态的过程。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轨迹移动的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变;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4.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沿曲线轨迹移动的运动。
常见的曲线运动有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沿着圆周轨迹移动;在抛体运动中,物体以抛体轨迹自由运动。
5.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a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运动时间。
6.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v的计算公式为v=s/t,其中s为位移,t为运动时间。
7.位移与路程:位移是物体从起点到终点位置的直线距离,而路程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
当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没有折返时,位移和路程相等;当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有折返时,位移和路程不相等。
8.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10.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其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11.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机械运动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下面是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1.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改变,是一个矢量量。
而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实际所经过的路径长度,是一个标量量。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矢量量。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速度。
3.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矢量量。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加速度。
4.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5.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6.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7.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 = ma。
质量越大,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加速度越小,反之亦然。
8.牛顿第三定律:力具有相互作用的性质,作用于物体1的力和作用于物体2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变。
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10.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大小约为9.8m/s²。
11.质量和重力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无关。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2.常见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推力等。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弹力是物体被弹簧或弹性杆产生的力,摩擦力是物体滑动或滚动时与其他物体接触面产生的阻力,推力是由人或机器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13.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进行合成,合成后的力叫做合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知识总结
速度的计算与应用--by仙女老师一、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2.特点: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⑴假定性: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⑵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⑶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⑷排己性:一般不取被研究物体自身为参照物(否则物体永远静止)⑸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三、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t=S/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同物理学上的比较方法)B.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5、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注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6、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s-t图像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就是速度大小,即斜率越大速度越大(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路程s=vt四、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时间段)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时间点)3.计算公式:V=S 总/t 总S :总路程;t :总时间4、平均速度理解⑴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注:若物体在过程中有停下来,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把停下来的这段时间也计算进去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机械运动是力学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有关机械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位移和速度1.位移:位移是物体在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
位移可以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速度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表示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同。
3.加速度: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可以定义为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加速度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情况。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是一个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2.位移-时间图:位移-时间图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变化情况。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是一个抛物线。
3.速度的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初速度+加速度×时间。
4.位移的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的计算公式为:位移=初速度×时间+½×加速度×时间²。
5.加速度的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三、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²,方向向下。
2.自由落体的特点:自由落体的特点包括: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常数,重力加速度同方向,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都受到相同的加速度。
3.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只与物体的起点和终点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物体自由下落的位移正比于下落时间的平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排查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
1.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km)、分米(dm)、(cm)、(mm)、微米(μm)、纳米(nm)等。
2.1千米(km)=1km= 米(m)=厘米(cm)=毫米(mm)。
3.时间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1h=min=s(1h=60min)。
4.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三角板、卷尺等。
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5.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测量时间。
6.使用刻度尺时:
a.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和。
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b. 正确放置刻度尺。
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d. 记录数据要由和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
7.与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是,通过、就能尽量误差;但(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8.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
9.减小误差的方法:、和。
■考点二:机械运动
10.叫机械运动。
11.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
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
12.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
13.选取参照物并不一定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该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
■考点三:运动的描述
14.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一个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了S的路程,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时间t用表示,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
15.速度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m)和时间单位(s)组成,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读作米每秒)。
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1m/s=3.6km/h)。
16.匀速直线动: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和。
17.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运动路线是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始终保持(如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
18.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19.路程图像:随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0.如果路程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21.随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考点四:平均速度
2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跟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3.平均速度的公式是(如:小明从家步行走到学校用时10分钟,已知小明家距学校1500米,那么,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为2.5m/s)。
参考答案
1.米千米厘米毫米
2.1000 100000 1000000
3.秒 60 3600
4.刻度尺
5.秒表
6.a.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范围
b.零刻度线平行
c.垂直
d.准确值估计值下一位
7.测量值真实值不可避免的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错误
8.精密度变化人为因素
9.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10.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1.运动运动是绝对的相对的
12.参照物
13.不同
14.运动快慢
S v
t =
15.米/秒 km/h
16.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17.不变直线运动方向速度大小不变
18.不相等
19.路程时间
20.匀速直线运动越大
21.速度时间
22.路程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3.
S v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