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解窑操作讲议

合集下载

水泥窑操作教材员培训讲义1

水泥窑操作教材员培训讲义1

要求操作员有较高的素质 预分解窑人窑生料CaC03有90%左右已经分解,所以生
料从分解带到过渡带温度变化缓慢,物料预烧好,进入烧
成带的料流就比较稳定。但由于预分解窑系统有预热器、 分解炉和窑3部分,窑速快,生料运动速度就快,系统中 若出现任何干扰因素,窑内热工制度就会迅速发生变化。
所以操作员一定要前后兼顾,全面了解系统的情况,对各
碱性耐火砖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烧成温度创造了条件。 窑速也由3.0r/min提高到3.6r/min左右,最高已达4.2r/min, 使物料在窑内停留时间相应缩短,从而提高了出过渡带矿物的 活性。烧成温度的提高和窑速的加快,也促进了C3S矿物的形成 速率。而第三代空气梁式篦冷机的广泛应用,使出窑熟料到 急速淬冷,冷却机热回收效率已达73%以上。所有这些使我国 预分解窑的产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燃料消耗大大降低。
体温度来进行调节的。如果风量分配合理,但分解炉温度低, 人窑生料分解率低,C5和C1出 口气体温度低,说明分解炉用煤 量过少。如果分解炉用煤量过多,则预分解系统温度偏高,热 耗增加,甚至出现分解炉内煤粉燃尽率低,煤粉到C5内继续燃 烧, 致使在预分解系统产生结皮或堵塞。
窑用煤量的大小主要是根据生料喂料量、入窑生料CaCO3分 解率、熟料升重和fCaO来确定的。用煤量偏少,烧成带温度会 偏低,生料烧不熟,熟料升重低,fCaO高;用煤量过多,窑尾 废气带入分解炉热量过高,势必减少分解炉用煤量,致使入窑
入烧成带的物料预烧好。如果遇到垮圈、掉窑皮或小股塌料,
窑内热工制度稍有变化,增加一点喂煤量,系统很快就能恢复
正常;假如窑速太慢,窑内物料层就厚,物料与热气体热交换
差,预烧不好,生料黑影就会逼近窑头,窑内热工制度稍有变
化,极易跑生料。这时即使增加喂煤量,由于窑内料层厚,烧

预分解窑生产技术与操作

预分解窑生产技术与操作

预分解窑生产技术与操作一预分解窑是由悬浮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蓖冷机组成的一个预分解窑系统。

二旋风预热器的工作原理:生料粉喂入连接第一级和第二级旋风筒的气流管道,悬浮于热烟气中,同时进行热交换,然后被热烟气带进Ⅰ级双旋风筒,在旋风筒内旋转,产生离心力,生料粉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与烟气分离,沉降到锥体而后落入连接Ⅱ、Ⅲ级筒之间的气流管道内,又悬浮于烟气中进行第二次热交换,以后顺次进入Ⅲ、Ⅳ级筒之间的通气管道,最后进入窑尾废气上升管道,进行最后一次热交换,被烟气带进Ⅳ级旋风筒,物料在Ⅳ级旋风筒内与热废气分离,沉降到筒锥体部分,最后由锥体下部斜管喂入回转窑内,继续碳酸钙的分解并煅烧成孰料。

三预分解窑的特点:一是在结构方面,它是在悬浮预热窑的悬浮预热器与回转窑之间,增设了一个分解炉,承担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碳酸盐分解任务;二是热工方面,分解炉是预分解窑系统的第二热源,将传统上全部由窑头加入燃料的做法,改变为少部分从窑头加入,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从而改善了窑系统内的热力分布格局;三是工艺方面,孰料煅烧过程中耗热最多的碳酸盐分解过程,移至分解炉内进行之后,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都得到优化,使孰料煅烧工艺更完善。

四回转窑窑体结构:回转窑是孰料煅烧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它是由筒体、轮带、托轮、挡轮、传动装置以及密封等装置组成。

五一次风的作用:煤粉借助一次风的风力自窑喷煤管喷入窑内,一次风不但对煤粉起输送作用,同时还供给煤的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气。

二次风的作用:二次风先经过冷却机与孰料进行换热,孰料被冷却的同时,二次风被预热到400-800摄氏度(目前国内只能达600摄氏度左右),在入窑供燃料燃烧。

六窑外分解系统是由预热器系统(简称SP)、分解炉和回转窑所组成。

其生产流程,按物料流向顺序,生料由提升设备运至预热器,经过四级旋风筒后,进入分解炉,在分解炉内经过加热分解后,在进入第五级旋风预热器,继续进行分解并收集下来,进入回转窑内,分解炉处于四、五级预热器之间;窑外分解系统气体流动过程比较复杂,燃料由窑头和分解炉两处喷入,分解炉的二次空气是来自冷却机的热风,两路烟气在分解炉会合后向预热器的上部运动与料流换热。

预分解窑操作讲议解析

预分解窑操作讲议解析

预分解窑操作讲议序言随着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入,基本实现了以质量的提高代替数量的增长,有效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中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行业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大大有利于以生产高强度等级水泥为主、规模效益显著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预分解窑技术的发展。

就从过去的10年到现在来看,无论是从设计方面,还是从实际生产中都能体现出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章预分解窑发展与现状1.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发悬浮预分解窑(旋风、立筒预分解窑)例:2.我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预分解窑3.我圈20世纪80年代末江西2000T/D预分解窑建成投产际志着水泥工业的重大突破4.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预分解窑迅猛发展第二章水泥熟料烧成基本知识笫一节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组成水泥熟料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水泥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四种矿物的含量密切相关。

硅酸三钙对水泥早期强度起主要作用,硅酸二钙对水泥后期强度的贡献要大于硅酸三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作为溶剂矿物可降低熟料煅烧温度,有助于硅陵三钙的形成:铝酸三钙对水泥早期强度有一定贡献。

当其含量过高时,会引起水泥的快凝:铁铝酸四钙可降低液相粘度,有利于熟料的煅烧,但含最过高时,会使熟料的烧结范围变窄而不利于熟科的煅烧。

第二节水泥熟料中的非主要矿物氧化镁:由碳酸镁分僻而来,在熟料中呈游离状态,水化很慢,因而影响混凝土的长期强度。

游离氧化钙:水化时,体积大大增加,特别当其成死烧状态时,会引起混凝土或砂浆的损坏。

碱性矿物(氧化钾、氧化钠):主要由粘土质矿物带入,在水泥中存在与混凝土中的骨料起“碱—骨料反应”而影响混凝土的长期强度。

第三节煅烧水泥熟料的基本原理简单说,充分利用回转窑内的空间,把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被煅烧的物料,使物料被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并停留适当的时间,以完成形成水泥熟料矿物的一系统物理化学变化,最终使物料转变为具有适宜矿物组成和结构的水泥熟料。

合理使用预分解窑的操作手段

合理使用预分解窑的操作手段

合理使用预分解窑的操作手段--------------------------------------------------------------------------------作者:-江苏邳县水泥厂王玉峰在预分解窑上影响热工制度的可变因素较多。

除风、煤、料和窑速外,系统的通风阻力变化、三次风温和风量的变化、窑尾缩口闸板的开度、冷却机料层厚度及冷却风量的调整等,都会影响预分解窑的正常操作。

对窑况如果分析判断不准,操作调整不正确或不及时,全系统的热工制度很快就会被破坏,影响窑的正常运行。

所以对于操作这种窑,应该掌握从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到冷却机整个系统中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并对某个系统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熟练掌握并合理使用操作手段,使之尽快地恢复正常。

一、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煤取决于料,风取决于煤,窑速取决于窑内物料的煅烧状况,这是适合于任何一种回转窑煅烧工艺的规律,但对预分解窑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它是降低废气和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达到产量高、质量好的关键。

因此,必须通过调整操作手段使风、煤、料和窑速合理匹配。

1.风的分配对于预分解窑,风不仅要为煤粉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而且要使物料能在预热器中充分悬浮。

正常操作中分解炉和窑头用风的合理分配可通过调整窑尾缩口及三次风闸板开度来实现。

如果调整不当,风的分配不合理,易出现塌料、窜料,降低入窑碳酸钙分解率,加重回转窑的热负荷,影响熟料的产、质量。

若窑尾温度、混合室温度偏低,旋流室上部温度、斜坡温度偏高,分解炉加不进煤,窑尾O2含量低而混合室出口O2含量高时,说明窑内用风量小,分解炉用风量大,此时应关小三次风的闸板开度,使混合室出口O2含量在2%~3%。

若窑尾、混合室温度偏高,而旋流室温度低,混合室出口和窑尾O2含量相差不大,且窑内火焰较长,窑头、窑尾负压较大时,说明窑内通风量过大,而分解炉用风量小,此时应关小窑尾缩口闸板开度,调整窑内通风量。

浅谈预分解窑的合理操作

浅谈预分解窑的合理操作

浅谈预分解窑的合理操作『摘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窑外分解窑系统的生产正常与优化烧成系统的操作,强化系统的工艺管理有关。

本文针对预分解窑的合理操作提出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预分解窑、工艺管理、燃烧器引言:预分解窑的生产操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热平衡与物料平衡建立的过程,确保烧成设备发热能力和传热能力的平衡稳定,保持烧结能力和预烧能力的平衡稳定,操作中应做到:前后兼顾、窑炉协调,稳定整个烧成系统的风量、料量和煤量的合理配比,辅以调节窑速、篦速等操作参数,稳定烧结温度和分解温度,稳定窑炉合理的热工制度,使烧成系统流场,温度场稳定在一个平衡范围内,建立一个符合水泥煅烧要求的工况。

在窑外分解窑上影响热工制度的可变因素较多。

除风、煤、料和窑速外,全系统的阻力变化、入分解炉的三次风温、风量的变化。

三次风阀的开度,预热器及下料管的结皮,冷却机内料层厚度及冷却风量和调整等,都将会影响预分解窑的正常操作。

对上述因素如果分析判断不准,操作调整不正确或不及时,全系统的热工制度很快就会被破坏,影响窑的正常运行。

所以对于窑外分解窑的操作,应该掌握从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到冷却机整个系统中的温度、压力的变化情况,并对某个系统出现不合理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熟练掌握系统的所有操作技巧,合理的调节使用操作方法,使之尽快的恢复正常。

1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对预分解窑来说,风、煤、料、和窑速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若其中之一调整不当将打乱整个系统的热工制度,如何把握好度,辨证思考,科学分析,正确操作乃是预分解窑高产、优质、低耗的关键。

(1)系统用风水泥烧成系统用风历来受到重视,尤其对预分解窑,窑内通风,又有分解炉用风,它不仅是为煤粉的充分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而且还是物料在预热器中充分悬浮所必要的。

风量的控制取决于风煤量的大小和系统生产能力。

在低负荷生产能力下,首先应保证悬浮预热器在最低限时的工作风量,此时可通过适当加大过剩气系数,而不要过分强调风与煤的匹配,应重视风与料的关系。

预分解窑工艺说明书

预分解窑工艺说明书

5000T/D烧成系统中控室操作规程说明书生产工艺部.中控室总论本操作说明书供烧成系统操作时参考,说明书中介绍的内容,仅限于保证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转及工艺操作的主要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在理解本操作说明书内容的基础上,了解系统内每台设备的原理,基本结构及性能,掌握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使用要领,以便在实际操作中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编制本操作说明书的基本依据是各类设计文件,并结合以往生产调试的经验。

在实际生产中,如本操作说明书所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应与生产现场技术人员协商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有关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请参阅有关的单机设备说明书。

由于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资料中不妥.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望批评指正。

1.概述烧成系统由烧成窑尾.烧成窑中.烧成窑头共三个子项组成。

本工程采用由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自行开发的带在线分解炉的双系列预热器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五级旋风筒,配以扩散高分散度的撒料箱,有利于降低废气温度,提高热效率;(2).该系统分解炉采用在线型布置,从窑头抽取三次风进分解炉作助燃空气,出窑废气中的残佘氧,且可提高分解炉内温度,利于燃烧;(3).分解炉采用了喷旋技术,有利于系统内风.煤.料之间的充分混合,有利于煤粉燃烧和物料分解;(4).在三次风管上设有可调风门,这样可以调节三次风管阻力,保持三次风路与窑路的风量平衡;(5).对煤质.原料的波动适应性强,对增加产量有控潜能力;(6).分解炉结构简单,炉体阻力小,易于布置及操作。

各级旋风筒下料管增设新型撒料箱,提高物料分散效果,强化物料与气流的混合及换热;(7).系统操作方便,点火开窑快,投料时分解炉可同时投入使用。

本系统采用高效低阻型旋风预热器带在线型分解炉新技术以及空气梁推动篦式冷却机,为保证高产低耗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泥熟料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此外,利用窑尾废气供给生料立磨,烘干原料,窑头部分热风供给煤磨烘干原煤,提高了本系统的余热利用率。

第三节 预分解窑操作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第三节 预分解窑操作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调节帷喂煤量
调节排风量、三次风、堵漏
调节喂料量
调节炉用一次风及喷煤嘴内风翅
调节窑内及冷却机风量
调整煤质
整修仪表
四、窑尾温度过高
可能原因
伴随现象
处理办法
1.窑内用煤过多
2.窑内排风过大,风速过快
3.一二次风配合不当、火焰过长或二次风温降低
4.喷煤管结构不良,伸入窑内过长
5.煤质变化,窑前燃烧速度减慢
6.入窑料减少或预热器堵塞
可能原因
伴随现象
处理办法
1.分解炉加煤过少或断煤
2.炉内过剩空气过小或过大或漏风
3.加料过多或C1C2C3C4筒塌料
4.煤粉在炉内悬浮不好
5.入炉窑气及三次风温度降低
6.煤质变差、燃烧速度慢
7.仪表失灵
喂煤机转速慢或煤仓棚煤
提升机电流升高或窑内倒烟
C5火星多,窑内物料含碳粒,出黄心料
煤质变化、发热量低、灰分增高
九、增湿塔出口气温升高
可能原因
伴随现象
处理办法
1.C1出口气温升高
2.有部分喷嘴损坏
3.有部分喷嘴堵塞
4.水泵输出压力不足
5.水阀门开关有误
6.投入使用的喷嘴偏少
参照二
回收生料水分高,水压下降
水压增高
水压表指针下降
回水量大、水压降低
参照二
更换喷嘴
清理喷嘴
排出故障或更换水泵
纠正水阀门开关
增用喷嘴
十、入窑物料分解率降低
10.某级旋风筒堵塞,失去热交换能力
11.漏风大,废气量大,对一定量生料的降温幅度小
12.窑炉内不完全燃烧
13.旋风预热器内漏风,收尘效率降低,高温物料流向低温级

预分解窑讲义

预分解窑讲义

前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就是以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成果,广泛用于水泥生产全过程,使水泥生产具有高效、优质、低耗、符合环保要求和大型化、自动化特征的现代水泥生产方法。

如原料的预均化、生料气力均化、烘干粉磨、各种耐火材料以及电子计算机、自控技术等,新型干法生产包含了一套现代化的水泥生产新技术和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方法。

与传统的湿法、半干法水泥生产相比,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具有均化、节能、环保、自动控制、长期安全运转和科学管理的六大保证体系。

传统的湿法、干法回转窑生产水泥熟料,生料的预热、分解和烧成过程均在窑内完成。

回转窑作为烧成设备,由于它能够提供断面温度分布均匀的温度场,并能保证物料在高温下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尚能满足要求。

但作为传热、传质设备则不理想,对需要热量较大的预热、分解过程很不适应。

这主要是由于窑内物料堆积在窑底部,气流从物料的表面流过,气流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很小,传热效率很低。

同时窑内分解带的物料处于堆积状态,料层内分解的CO2向气流扩散的面积很小,阻力大、速度慢,并且料层内部颗粒被CO2气膜包裹,CO2的分压大,分解要求温度高,这就增加了石灰石分解的困难,降低了分解的速度。

悬浮预热、窑外分解技术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料的预热、分解过程的传热状态,将窑内的物料堆积状态的预热和分解过程,分别移到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内进行。

由于物料悬浮在气流中,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加,因此传热极快、效率高,同时物料在悬浮态下均匀混合,燃料燃烧热及时传给物料,使之迅速分解。

因此传热、传质均很迅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热效率。

窑外分解窑的特点:一、用旋风预热器作为主要的预热设备旋风预热器由旋风筒和连接管道组成的热交换器。

现在一般为五级预热器,也有六级预热器。

为使生料能够充分的分散悬浮于管道内的气流中,加速气固之间的传热。

在生料进入每级预热器的上升管道处,管道内应有物料分散装置。

选择生料进入管道的合适方位,使生料逆气流方向进入管道,以提高气固相的相对速度和生料在管道内停留时间。

预分解窑操作讲议解析

预分解窑操作讲议解析

预分解窑操作讲议序言随着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入,基本实现了以质量的提高代替数量的增长,有效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中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行业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大大有利于以生产高强度等级水泥为主、规模效益显著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预分解窑技术的发展。

就从过去的10年到现在来看,无论是从设计方面,还是从实际生产中都能体现出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章预分解窑发展与现状1.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发悬浮预分解窑(旋风、立筒预分解窑)例:2.我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预分解窑3.我圈20世纪80年代末江西2000T/D预分解窑建成投产际志着水泥工业的重大突破4.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预分解窑迅猛发展第二章水泥熟料烧成基本知识笫一节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组成水泥熟料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水泥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四种矿物的含量密切相关。

硅酸三钙对水泥早期强度起主要作用,硅酸二钙对水泥后期强度的贡献要大于硅酸三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作为溶剂矿物可降低熟料煅烧温度,有助于硅陵三钙的形成:铝酸三钙对水泥早期强度有一定贡献。

当其含量过高时,会引起水泥的快凝:铁铝酸四钙可降低液相粘度,有利于熟料的煅烧,但含最过高时,会使熟料的烧结范围变窄而不利于熟科的煅烧。

第二节水泥熟料中的非主要矿物氧化镁:由碳酸镁分僻而来,在熟料中呈游离状态,水化很慢,因而影响混凝土的长期强度。

游离氧化钙:水化时,体积大大增加,特别当其成死烧状态时,会引起混凝土或砂浆的损坏。

碱性矿物(氧化钾、氧化钠):主要由粘土质矿物带入,在水泥中存在与混凝土中的骨料起“碱—骨料反应”而影响混凝土的长期强度。

第三节煅烧水泥熟料的基本原理简单说,充分利用回转窑内的空间,把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被煅烧的物料,使物料被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并停留适当的时间,以完成形成水泥熟料矿物的一系统物理化学变化,最终使物料转变为具有适宜矿物组成和结构的水泥熟料。

预分解窑操作控制新观点1

预分解窑操作控制新观点1

预分解窑操作控制新观点(一)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预分解窑操作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分解炉温度的调节控制,分解炉内风、煤、料的定比配合、流场分布,不正常窑况的处理及有害成分的循环等,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抛砖引玉已引起同行广述己见,对错漏和不足批评指正。

第一节分解炉温度的分布与调节控制分解炉内温度是受CaCO3分解反应平衡温度制约的,并受燃料品质、石灰质原料活性、生料颗粒级配等因素影响。

对于烧煤的分解炉,在物料均匀分散悬浮,迅速吸热分解的条件下,温度一般是820~850℃左右,气流温度略高于物料20~50℃。

分解炉中CaCO3的平衡分解温度一般为800~820℃,实际温度只要略高于平衡分解温度,分解温度就能很快进行。

一、分解炉温度的分布CaCO3的分解温度是在不大的范围内波动的,对炉内气流和物料的分布在表1的基础上做小范围的调整,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1.分解炉入口对于在线型分解炉,从C4下来的750℃左右的生料与窑尾高温烟气相遇产生扬折换热,物料温度迅速上升至CaCO3分解温度,窑尾烟气温度骤降的瞬间又与温度较低的三次风、煤风、煤粉混合换热,煤粉的挥发份燃烧,煤粉被点燃,但因温度低,燃烧放热速度较慢,特别在点火投料的初期更为明显。

对于离线型分解炉,由于没有窑尾烟气影响,入炉的是被预热的三次风、煤风和流化风,全是新鲜空气,所以煤粉着火容易,放热迅速。

若煤的品质过低,可以提高窑尾废气和三次风温度,从而提高煤粉的鱼然效果,缩短着火时间。

为了提高分解炉的热效率,减少滞后燃烧造成的结皮、堵塞等工艺事故,有效地控制炉温,应特别重视窑尾废气、三次风、物料、煤粉及煤风的混合换热效果。

2.分解炉上游物料与气流经入口的初步分散混合之后在路上有进一步分散混合,煤粉也可以较快的速度燃烧,迅速释放出热量,物料温度上升至820℃,气流温度上升至850℃,CaCO3分解吸热速度加快。

然而煤粉燃烧放热速度仍快于CaCO3分解吸热速度,所以,气流和物料温度仍继续上升。

2300td的RSP窑外预分解窑的工艺中控操作

2300td的RSP窑外预分解窑的工艺中控操作

窑中控操作说明书1、目的回转窑中控工艺操作说明书,是为了正确的指导生产,维护正常的热工制度,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促进熟料煅烧的正常进行,保证生产出优质、高产、低耗的熟料,避免出现重大的主机设备事故和工艺事故,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2300t/d的RSP窑外预分解窑的工艺中控操作。

3、引用标准《窑中控岗位操作规程》《工艺管理标准》《窑头燃烧器操作规程》《1#篦式冷却机技术改造及操作说明书》《窑中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4、术语、符号、代号雪人:因操作或配料不当,熟料在出窑口时发粘或结大块,落在篦床上未及时推走而堆积起来的成堆熟料。

大蛋:因窑内某处结成厚窑皮,物料在翻滚时难以逾越而不断粘结液相形成的球状料。

结皮:在窑尾烟室和缩口部位,由于这里有窑内残留煤粉的继续燃烧,温度较高;其次预热器碱卤硫循环富集。

较高的温度使碱卤硫形成液相,侠裹物料粘附在内壁上,形成结皮。

结皮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定的温度(800~1200℃)和碱卤硫的含量。

检修:回转窑系统在运转时,受高温、化学侵蚀、机械应力等各种损坏,会出现耐火材料的蚀薄、松动、脱落,影响下一个周期的安全运行,根据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特点,需要对耐火材料进行检查、更换和修补。

主窑皮:通常是指烧成带与衬砖紧密结合的熟料层。

主窑皮的长度为4~5D浮窑皮:主窑皮之外粘附在回转窑砖衬上的窑皮。

补火:为了短时间停窑后能顺利开启,窑内适量喷煤,保持窑内正常的温度。

RSP:强化悬浮预热器的英文名称的缩写。

SB室:予燃室,是起点火和予燃煤粉作用。

SC室:物料煅烧分解,煤粉燃烧。

MC室:使未燃尽的煤粉燃烧完全,物料继续分解。

轮带:又称滚圈,轮带是圆形钢圈,套装在窑筒体上,随窑一起回转。

轮带在托轮上滚动,因此窑的重量是靠轮带传给托轮,由托轮支承。

篦冷机:冷却熟料用的冷风由专门的风机供给,熟料以一定厚度铺在篦子上随篦子的运动而不断前进,冷空气由篦子下向上垂直于熟料运动方向穿过料层而流动,热效率较高。

预分解窑操作参数的控制

预分解窑操作参数的控制

预分解窑操作控制要点窑操作员的职责,简单来讲就是运用既有的设备、原燃料条件,在保障人身、设备、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以尽可能低的能源、人力资源、物料消耗生产出优质的水泥半成品-熟料;由于熟料煅烧工序,上接原料制备,下联水泥粉磨,是水泥生产工艺链条上举足轻重的一环,因此水泥窑一向被称为水泥工厂的心脏;而熟料煅烧工艺是个多因素、多变数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的过程,诸如燃料质量与数量、通风大小、窑速快慢、生料喂料量与易烧性、设备运行可靠性等等因素。

由此可见窑操作员的工作重要性,工作的难度和肩负的重大责任。

1、预分解系统1.1、C1筒出口废气温度、负压、废气成分分析C1出口废气温度:衡量预分解系统热交换效果的重要标志,在满足生料预热分解的前提下,应尽量偏低控制;一般带五级旋风筒的预热分解系统,控制范围在300-340℃;南京院、成都院设计的预分解系统多数为~320℃(海螺白马山5000t/d生产线300℃)左右,天津院过去设计的系统略高,二厂实际控制在330-350℃,偏高10-20℃,较高的C1筒出口温度必将伴随较高的熟料热耗指标;C1筒出口废气负压:控制范围<4900Pa,一般在4400-4600 Pa;衡量预分解系统的通风状况,在通风阻力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负压值的大小将反映系统通风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高温风机的转速或阀门开度来调整;C1筒出口废气成分:衡量预分解系统燃烧和通风状况,正常情况下,O2含量2.0-3.5%,过高将造成系统风速偏快,削弱气流与物料的热交换;过低将引起通风不足,物料分散、悬浮不良,影响换热效果,严重时引起塌料,同时因O2含量不足,产生不完全燃烧现象,造成燃料的浪费,并带来局部高温乃至结皮故障; CO设定值≤0.1%,超过设定值说明不完全燃烧现象趋于严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视情况减少供煤量或增加通风量(如果允许);二厂废气分析仪长期未恢复,不利于及时发现不完全燃烧现象,热耗偏高,结皮堵塞难以避免;1.2、分解炉出口温度、压力分解炉出口温度:决定入窑物料的分解率,一般设定~880℃左右,实际控制还应考虑产量及物料的易烧性等具体情况;当产量较低,即喂料量较小,回转窑的转速亦较慢,此时应相应降低分解炉温度,因分解炉温度过高,一方面会增加热耗,另一方面还不利于热工制度的稳定,不利于熟料的正常烧成;反之,当产量较高,在分解炉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分解炉温度,减轻回转窑的热负荷;另外,分解炉的通风量对分解炉出口温度及C5旋风筒下料管物料温度也有影响,即使分解炉的喂煤量、物料量不变,但通风量改变,也会产生影响;当通风量过大时,分解炉内气流速度过快,燃料及物料在分解炉内停留时间不足;反之,当通风量过小,供气不足,燃料燃烧速度慢,容易产生不完全燃烧,造成不良后果;总之,通风量的波动,窑风量与分解炉风量的分配不当,都会影响分解炉燃料的燃烧,从而导致分解炉出口温度与C5旋风筒下料管物料温度的异常;分解炉出口负压:负压的波动反应炉内燃烧和物料浓度的情况,设定≤1200Pa;1.3、C5筒出口废气温度:~860℃,低于分解炉出口温度20-30℃;1.4、C5筒下料管温度:~830-850℃,通常比分解炉出口温度低30-40℃;1.5、闪动阀的动作:活动灵活,物料畅通,锁风良好,避免常开或卡死;2、窑的操作2.1、窑尾温度~1050℃,O2含量1.5-2.0%,CO≤0.1%,负压~250 Pa;2.2、筒体温度:一般应≤380℃,有关文献料显示,窑筒体安全极限温度为≤410℃,随温度升高其许用应力大幅度下降,到500℃时,仅为410℃时的27%左右;2.3、熟料质量:结粒细小均齐,避免烧流、烧粘,杜绝跑黄料熟料f-C a O≤1.5%,最好在0.5-1.2%左右,因为过低将造成热耗增加,耐火材料寿命降低;3、燃料与燃烧3.1、供煤量:根据投料量和物料的易烧性确定供煤量,炉煤/窑煤的比例一般为60/40左右,可依据实际情况做精细调整,求得最佳匹配;3.2、燃烧效果:熟料质量、燃烧废气成分分析,各控制点温度在预定范围内,熟料既不过烧,又不欠火,应认为燃烧效果良好;正常情况下,煤粉在分解炉完全燃烧,分解炉的出口温度会高于C5旋风筒出口废气及其下料管物料的温度;但是,当分解炉内燃料的燃烧不完全时,则未完全燃烧的煤粉在旋风筒内继续燃烧,此时则会使C5旋风筒出口废气及其下料管物料的温度,比分解炉出口温度还要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温度“倒挂”现象;而不完全燃烧容易引发局部高温,加剧有害成分的循环富集,是导致结皮的关键因素;4、喂料、窑炉用风及窑速4.1、稳定喂料:由于熟料煅烧工艺是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工艺过程,诸如燃料质量与数量、通风大小、窑速快慢、生料易烧性能、设备运行可靠性等等因素,尽量稳定喂料量,相对减少一个变量或者缩小变动范围,保障生料连续、均匀地通过预分解系统;因此,必须保持各级旋风筒、下料管畅通,翻板阀闪动灵活;及时清理结皮,减少堵塞塌料现象;4.2、合理用风:三次风与窑内通风的分配在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各参数;一般当预热预分解系统内物料悬浮不好,出现塌料、窑头回火、C1筒出口温度较低时,说明系统总风量不足,应适当增加系统排风量;反之,当C1筒出口温度偏高,系统负压增大时,说明系统风量过大,应适当减少系统排风。

预分解窑操作

预分解窑操作

预分解窑操作(三)10 .预分解窑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控制操作好预分解窑,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是至关重要的。

喂多少料,需要烧多少煤,也就决定了系统排风量。

根据窑内物料的煅烧状况,窑速该打多快,窑操作员必须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10.1 窑和分解炉风量的合理分配窑和分解炉用风量的分配是通过窑尾缩口和三次风管阀门开度来实现的。

正常生产情况下,一般控制氧含量在窑尾为1%左右,在炉出口为3%左右。

如果窑尾O:含量偏高,说明窑内通风量偏大。

其现象是窑头窑尾负压比较大,窑内火焰较长,窑尾温度较高,分解炉用煤量增加时炉温上不去,而且还有所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在喂料量不变的情况下,应关小窑尾缩口闸板开度(当三次风管阀门开度较小时也可开大三次风阀门,以增加分解炉燃烧空气量,也有利于降低系统阻力)。

与此同时,相应增加分解炉用煤量,以利于提高人窑生料CaCO3分解率。

如果窑尾O2含量偏低,窑头负压小,窑头加煤温度上不去,说明窑内用风量小,炉内用风量大。

这时应适当关小三次风管阀门开度。

需要时增加窑用煤量,减小分解炉用煤量。

10.2 窑和分解炉用煤分配比例分解炉的用煤量主要是根据人窑生料分解率、C5和C1出口气体温度来进行调节的。

如果风量分配合理,但分解炉温度低,人窑生料分解率低,C5和C1出口气体温度低,说明分解炉用煤量过少。

如果分解炉用煤量过多,则预分解系统温度偏高,热耗增加,甚至出现分解炉内煤粉燃尽率低,煤粉到C5内继续燃烧,致使在预分解系统产生结皮或堵塞。

窑用煤量的大小主要是根据生料喂料量、人窑生料CaCO3分解率、熟料升重和fCaO来确定的。

用煤量偏少,烧成带温度会偏低,生料烧不熟,熟料升重低,fCaO高用煤量过多,窑尾废气带人分解炉热量过高,势必减少分解炉用煤量,致使人窑生料分解率降低,分解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窑的热负荷高,耐火砖寿命短,窑运转率就低,从而降低回转窑的生产能力。

窑/炉用煤比例取决于窑的转速、L/D及燃料的特性等。

第12章各类预分解窑简介课件

第12章各类预分解窑简介课件

• 对RSP 分解炉的分析
• 特点:
• ⑴ RSP分解炉的三次风先以切线方向进入涡 流分解室,造成炉内的旋风运动,形成旋风效 应,有利于炉内燃烧、传热和分解的进行。
• ⑵ RSP分解炉由于窑气不入燃烧分解室SC, 室内氧气浓度高,燃烧速度较快,反应温度较 高,所以分解室的容积热负荷较高,容积可相 对缩小(约为其他炉的1/5)。炉内温度易于 调节,由于发热能力大,所以气流含尘率较高, 生产效率较高。
• d.悬浮区,该区为圆筒形结构,气流速度约 4m/s。小颗粒燃料和生料在此呈层流悬浮状 态,燃料继续燃烧,生料进一步分解。
• 对流态化(沸腾)式分解炉的分析
• ⑴ 燃料燃烧、传热及物料分解是处于密相流 态化状态,与稀相悬浮态相比,流态化层中 物料颗粒之间的距离要小得多,可获得很高 的生产效率与热效率。
• 炉的侧壁:形成生料幕, 避免结皮
• 4.完全燃烧区(IV区)
• 燃料(10%左右)继续燃 烧,生料分解。
• 气体和生料通过Ⅲ区和 IV区间缩口向上喷腾直 接冲击到炉顶棚(反弹 室),翻转向下后到出 口,使气料搅拌和混合, 达到完全燃烧和热交换。
• 在DD炉下部对称的三次风进风管,以及顶 部2根出风管,都是向炉中心径向方向安装。 这样做防止气流产生切向圆周的旋流运动, 有利于炉内生料和气流产生良好喷腾运动 , 同时有利于降低阻力损失。
• 三次风以30m/s的速度从SC室上部对称地以切线方 向吹入炉内。生料喂入该气流中,该处设有撒料棒, 把生料打散后,同三次风一起吹入SC室内。
• 2)旋涡分解室SC
• 在SC室内,煤粉与新鲜三次风混合燃烧,燃烧速度 快,是主燃烧区,使50%以上的煤粉完成燃烧。而 随切向三次风进来的生料会在SC炉内壁形成一层料 幕,对炉壁耐火砖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吸收火焰热 量,大约有40%生料分解。SC室内截面风速约为 10~12m/s。

预分解窑调节和控制培训课件

预分解窑调节和控制培训课件
• 由于各级旋风筒之间的负压互相联系、自然 平衡,故一般只要重点监测预热器最上一级 和最下一级旋风筒的出口负压即可了解预热 器系统的情况。
预分解窑调节和控制
14
• (9) C4、C5级旋风筒锥体下部负压:它表征 该两级旋风筒的工作状态,当该旋风筒发生 结皮堵塞时,锥体下部负压下降。
预分解窑调节和控制
4
• 三个固定:固定窑速;固定下料量;固定 冷却机的料层厚度。
• 四个稳定:稳定窑尾温度;稳定分解炉出 口温度;稳定系统排风;稳定预热器出口温 度。
• 五个关系:窑与炉的用风关系;新入生料 与回料均匀入窑的关系;窑与预热器、分解 炉、冷却机的关系;窑与煤磨的关系;主机 与各辅机的关系。
预分解窑调节和控制
3
• 三、正常操作管理:
• 煤、风、料是影响分解窑系统热工制度的主 要因素,因此,在生产操作(调节控制)过 程中,确定煤、风、料之间的关系并保持相 对稳定,避免大变动,从而稳定窑速,稳定 热工制度,是确保优质高产的关键。
•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许多水泥厂总结出了适 合本厂实际的正常操作管理制度,较为典型 的是“三个固定,四个稳定,处理好五个关 系”。
预分解窑调节和控制
5
• 四、不正常操作要求
•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调 节控制)不当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正
常情况,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造成质量事 故甚至设备的损坏及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
• 生产中出现故障或不正常情况时,体现在
热工参数的变化上。因此,在日常生产过程
中,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密切注意生产运行参
数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
断,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排除故障,恢复正
常生产,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将损失减小

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操作要点

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操作要点
正常窑况熟料带起的高度,一般与煤管水平高度持平,或 略微高于煤管水平高度。
01
3.回转窑主电机电流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常喂料量下,窑主传动负荷是衡量窑运行正常与否的主要 参数,正常的窑功率曲线应粗细均匀、无尖峰、毛刺,随窑 速度变化而改变。
依靠窑传动电流进行操作,有信息清楚、及时、可靠等优 点,尤其与烧成温度、窑尾温度、系统负压、废气分析等 参数结合起来判断窑内状况及变化更能做到准确无误,而 单独依靠其他任何参数都不可能如此全面准确 反映窑况, 比如烧成带温度这个参数只能反映烧成带的情况,而且极 易受粉尘和火焰的影响,而窑电流却可及时地反映出烧成 带后的情况,预示大约半小时后烧成带的情况,提示操作 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目前判断火焰温度高低的方法是:比色高温计结合计算机, 可测出比较接近实际温度的数据,除此之外,在正常操作 时,对火焰温度高低的判断,还可通过中控摄像头或者窑 头看窑内熟料带起的高度。
火焰的颜色及相对应的温度如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是实 际火焰温度颜色,不是通过有色玻璃看到的颜色,通过钴 玻璃所看到的颜色相对应的温度数值要比表中的温度高。
01
二. 回转窑主要工艺操作参数
1. 分解炉出口温度。 2. 窑内火焰温度 3. 回转窑主电机电流。 4. 窑尾烟室温度 5. C1出口温度 6. 二次风温 7. C5下料管温度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01
1.分解炉出口温度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分解炉出口温度反应炉内燃料燃烧的情况和物料分解情况, 保证入窑分解率。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操作交流
焦国徽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2021年7月

预分解窑操作讲解

预分解窑操作讲解

预分解窑操作的体会在水泥厂中,烧成车间相对而言要比其它车间复杂得多。

这主要是熟料烧成有严格的热工制度,要求风、煤、料和窑速进行合理匹配,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整。

否则,短时间内影响一点产质量事小,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出现红窑或预分解系统堵塞等问题。

通过生产实践体会到,当一个好的窑操作员,既要在中控室操作自如,判断正确、果断,又要解决好烧成现场出现的实际问题,实属不易。

下面就预分解窑的操作谈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1 看火操作的具体要求 1)作为一名回转窑操作员,首先要学会看火。

要看火焰形状、黑火头长短、火焰亮度及是否顺畅有力,要看熟料结粒、带料高度和翻滚情况以及后面来料的多少,要看烧成带窑皮的平整度和窑皮的厚度等。

2)操作预分解窑要坚持前后兼顾,要把预分解系统情况与窑头烧成带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要提高快转率。

在操作上,要严防大起大落、顶火逼烧,要严禁跑生料或停窑烧。

3)监视窑和预分解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废气中O2和CO含量变化和全系统热工制度的变化。

要确保燃料的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

尽量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

4)严格控制熟料fCaO含量低于1.5%,立升重波动范围在±50g/L以内。

5)在确保熟料产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降低燃料消耗。

6)确保烧成带窑皮完整坚固,厚薄均匀,坚固。

操作中要努力保护好窑衬,延长安全运转周期。

2预热器系统的调节2.1 撒料板角度的调节撒料板一般都置于旋风筒下料管的底部。

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排灰阀的物料都是成团的,一股一股的。

这种团状或股状物料,气流不能带起而直接落入旋风筒中造成短路。

撒料板的作用就是将团状或股状物料撒开,使物料均匀分散地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口管道的气流中。

在预热器系统中,气流与均匀分散物料间的传热主要是在管道内进行的。

尽管预热器系统的结构形式有较大差别,但下面一组数据基本相同。

一般情况下,旋风筒进出口气体温度之差多数在20℃左右,出旋风筒的物料温度比出口气体温度低1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三通道喷嘴燃烧无烟煤特点是冷窑下火焰不稳定,在下料后应适当延长油煤混烧时间,
待窑头温度升高,能形成稳定燃烧的火焰时即可减少用油或停止喷油。
2.4 点火后应随即开窑尾喂煤风机和窑尾一次风机,其作用如下:
A.防止由于烘干不彻底废气中潮气倒灌入喂煤系统。
B.给预热分解系统掺入冷风可降低出C1筒废气温度。
五级筒出口温度
12
预燃炉出口温度
13
混合室出口温度
14
一级筒出口压力、温度
15
高温风机负荷
16
高温风机入口温度
17
窑尾烟室出口温度
18
窑尾烟室出口气体成分检测
上述仪表对保证系统安全运转起着决定性作用,应重点予以确认。
2.14 废气处理系统的操作:废气系统可根据窑内点火排风需要适时启动,关键是注意入电收尘废气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00℃以下,当温度高于200℃时应开泵喷水,投料初期可控制增湿塔出亡温度在160~180℃,并以此调节增湿水量,生产正常后在不湿底情况下逐步增加水量降低出口温度,使进电收尘器气体温度在130~150℃左右。
窑尾:细度:R80 u m 1~2% 水分<1.5%
热值:>23000kJ/kg Aad≤26%
1.3生料料磨和煤磨系统应处于随时启动状态,保证能根据煅烧需要连续供料和煤。
1·4封闭所有人孔门和检查孔,各级翻板阀全部复原,并调好配重保证开启灵活,检查废气处理系统及增湿塔喷水系统。
~800℃时按电气设备允许最低转速连续转窑,到加料前窑速加快到1.8r/min,当生料进
入烧成带即可开始挂窑皮,此期间按窑内温度和窑内情况调整窑速,一般调速范围1.8~2.0 r/min。窑皮挂好后可适当加快窑速到2.0~2.8 r/min,并加大喂料、喂煤量,当窑产量
达到接近设计指标时,窑速应达到3.2~3.5r/min左右。
第二章 水泥熟料烧成基本知识
笫一节 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组成
水泥熟料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水泥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四种矿物的含量密切相关。硅酸三钙对水泥早期强度起主要作用,硅酸二钙对水泥后期强度的贡献要大于硅酸三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作为溶剂矿物可降低熟料煅烧温度,有助于硅陵三钙的形成:铝酸三钙对水泥早期强度有一定贡献。当其含量过高时,会引起水泥的快凝:铁铝酸四钙可降低液相粘度,有利于熟料的煅烧,但含最过高时,会使熟料的烧结范围变窄而不利于熟科的煅烧。
1.10预热器上清堵工具,安全防护用品要备齐。
2.试车后的确认事项
2.1设备转向、转速正确,空载电流、振动、轴承温升、噪音等符合有关规定。
2.2润滑系统、水冷系统工作正常,各点压力、温度、流量正常。
2·3机旁和中控的关系,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2·4各阀门开度指示,应做到现场指示、中控指示、机械装置自身位置三者一致,且运转灵活。
预燃炉工艺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窑尾一次风机压力及风量、三次风风量、SB室风量、预燃炉出口温度、混合室出口温度等。若分解炉供煤不足或燃烧不好,预燃炉及混合室出口温度下降,但加煤过多,会导致预燃炉及其出口温度急剧上升,严重时会导致火砖损坏。
2.1l 当熟料出窑后,二次风温升高,窑头火焰顺畅有力,料影渐渐消失,应注意窑电流变化,可适当减煤,加窑速。
一般情况开始加料后约40分钟,窑头有料影。可根据料影行进速度调整窑速,以免生料窜出。此阶段观察窑内要小心,以免返火灼伤。
2.9.7在设定喂料量下进行投料。调整点火烟囱开度,使高温风机入口温度不超过400℃。
2.10由于三次风温和C4物料温度较高,煤粉在预燃炉内可以稳燃,如煤粉仍不能稳燃,则需继续加油助燃。通常预燃炉出口温度应控制在900℃左右,混合室出口温度应控制在870~890℃。随着预燃炉燃烧稳定,即可断油。但要注意及时调整炉用喷煤管的位置、SB室风量和喷煤管内外风比例,防止预燃炉内无烟煤的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炉内火砖损坏。
2.窑尾烟室废气温度控制:投料前应以窑尾废气温度为准,按升温制度调整加煤量,投
料初期可控制在950~1000℃范围内,当尾温超过1050℃时,窑头加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并应检查窑尾喂料室和炉下烟道内结皮情况,如发现结皮要及对清理。
2.6 窑速控制:点火后当窑尾废气温度达200℃以上时开始间断转窑,窑尾温度达到700
预分解窑操作讲议
序言
随着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入,基本实现了以质量的提高代替数量的增长,有效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中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行业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大大有利于以生产高强度等级水泥为主、规模效益显著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预分解窑技术的发展。就从过去的10年到现在来看,无论是从设计方面,还是从实际生产中都能体现出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章 预分解窑发展与现状
1.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发悬浮预分解窑(旋风、立筒预分解窑)
例:
2.我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预分解窑
3.我圈20世纪80年代末江西2000T/D预分解窑建成投产际志着水泥工业的重大突破
4.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预分解窑迅猛发展
1.8 窑尾烟室和C5出口处热电偶易损坏,应准备两支以上备用热电偶。
1.9备齐窑头看火工具,窑尾预热器捅堵工具,捅料用个人防护用品(防护镜、石棉衣、
手套等)。
1.10确认已按设备润滑油表要求备齐各种润滑油、润滑脂。准备部分石棉绳、石棉板、硅
铝酸钠(水玻璃)用于系统密封堵漏。
2.点火投料操作要点
2.9.4窑尾烟室温度950℃以上时,可启动喂料系统准备投料。
2.9.5投料前预热器应自上而下压缩空气应吹扫一遍。低产投料生产时,应l小时吹扫一次,稳定生产时,2小时吹扫一次。
2.9.6窑尾C1筒出口达450℃时开生料秤量仓下电动流量阀投料。通过生料流量计监控初始投料量在100~120t/h左右。如Cl出口温度曲线下滑说明生料已入预热器,此时应注意控制喂煤保持窑尾烟室温度950℃~1000℃。通过观察C5入窑物料温度确认料已入窑。喂料后生料从C1级预热器到窑尾只需30秒左右,在喂料最初一小时内要严密注意预热器各翻板阀门在温度变化后的闪动情况,发现闪功不灵活或者堵塞征兆要及时处理,初次点火为慎重起见,头一个班各级旋风筒的翻板阀都应设专人看管,及时调整重锤或定时人工闪动以帮助排料,此后预热器系统如无异常则可按正常巡回捡查。旋风筒锥体是最易堵塞部位,应引起重视,加料初期可适当增加旋风筒循环吹堵吹扫密度和吹扫连续时间,以后逐渐转为正常。
1.5现场的仪表检查。做到仪表指示正确,与中控显示一致。
1.6设备紧固检查。如地脚螺栓,有传动连杆等易松部位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I.7热风营法兰连接的密封性,膨。、--H¨-水。,,吓"臣#卸除,
1.8耐火材料的砌筑情况,预热器中各测量孔通畅,留孔大小适合。
1.9各级预热器灰斗负压,吹堵管畅通,各闸阀开关位置关系正确。
l·l生料系统已进行带负荷运转,生料库内存有不少于3000t生料,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细度:+80 um<10-12% +200 um <0.5%
生料率值根据实际情况现场确定调整。
l·2系统煤粉应满足下列技术指标
窑头:细度:R80 u m 3~5% 水分<1.5%
2.5各工艺测点、没备监控点的温度、压力指示应做到,现场指示与中控指示一致,一次传感器给出信号不失真。
2·6确认Pc系统控制、联锁关系符合工艺要求,符合设备自身保护要求。紧急停车及联锁准确可靠。
2·7确认Pc系统指示故障点,报警信号可靠。
第二节点火与投料
1.第一次(空窑)点火投料前的准备
第三章 预分解窑操作要领
第一节 点火与开车前的准备
1.试车前的准备
1.1设备备润滑点按规定加油。油量、牌号正确,油路畅通,油压、油温正常。
1.2确认需水冷的设备水路畅通,流量和水质符合要求,管路无渗漏。
1.3设备内部清扫检查、应无杂物。然后做好各检查孔的密封。
1.4各管阀门(电动、手动)现场用红油漆注明开关位置、方向等.并检查开关时的灵活性。
2.9系统投料初期操作要点
2.9.1投料前通知各岗位各专业人员再次确认系统各设备正常。
2.9.2逐步加大系统排风量,启动窑头风机系统,注意控制窑头负压一200Pa左右,保持窑头火焰形状。
2.9.3分解炉点火:
首先确认窑尾喷煤管的定位情况,启动窑尾一次风机,风机入(出)口阀门可暂开至20~30%左右,三次风SB室阀门可开至约50%,三次风总管阀门可开至≥30~50%,启动
2.1 当耐火材料烘干完成后继续升温至窑尾温度700~800℃时,启动稀油组,窑的辅助传
动改为主传动,在最慢转速连续转窑。此时液压挡轮已启动,窑连续转时,注意窑速是否平
稳,电流是否稳定、正常。不正常时,应调整控制柜各参数。
2.2 加料前应随时注意Cl筒出口温度,防止入排风机废气超温。
分解炉喷油系统,由棉纱点燃燃油,根据油燃烧情况,适时启动分解炉喷煤系统.向预燃炉加煤进行油煤混烧。加煤量1.0~1.5t/h,喷煤后,煤粉在预燃炉内即可点燃,预燃炉出
口温度上升:如喷入煤粉,不能立即着火,则应立即止煤,继续纯燃油煅烧,以防至煤粉在炉内堆积过多,引起爆燃,烧坏火砖。煤着火后,逐步加大一次风机阀门和三次风SB室阀门的开度,保证燃烧充分燃烧,控制预燃炉内及预燃炉出口温度<870℃。分解炉温升较快时,注意加大入炉风量,可加大篦冷机冷却风机的阀门开度。
1·5确定冷却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端空气炮可以随时投入使用。
1.6 确认全系统PC正常,各种开、停车及报警信号正确。重点检查窑主传动控制系统,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