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 初中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应对资源危机》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文档共18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应对资源危机》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文档共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dac4b72104a1b0717ed5dd0d.png)
标版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8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初三优质课《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
![初三优质课《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e182bf02d276a201292e15.png)
初三优质课《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本课时内容是初三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之第二框的内容。
“应对资源危机”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在前面两课中,已经学习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资源出现短缺以及中国的资源现状。
这样,学生已经有了资源的忧患意识,怎样应对资源危机就水到渠成。
本课时教材正文内容言简意赅,承接前面的内容,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全方位提出了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开源”、“节流”、资源空间调配的措施、立法的重要性。
在活动板块,设计了“寻找水资源危机的出路”的专题探究,可供教师联系当地实际,指导学生学习。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具体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的宏观措施及其取得的成就。
(2)能力目标①根据视频、文字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能运用这些措施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②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湖州市资源危机,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培养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
3.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的宏观措施。
重点依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如何应对资源危机,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危机,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现实生活,树立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
难点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资源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节约资源意识,但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怎样做,他们又很茫然,甚至会有一些浪费资源的坏习惯。
应对资源危机 教学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92d19633687e21ae45a9ab.png)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本课结构分析:本课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首先提出了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
接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
除此之外,还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提出了资源空间调配的措施。
最后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
本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设计复习我国的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中损失浪费严重。
二、新课教学设计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缓解资源危机?相互交流:如开源节流,依靠法律,依靠科技,综合利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当学生谈到“南水北调”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应对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办法。
2、资料(1)、《中国水系分布图》设问:我国天然水系分布的特点。
(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关数据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在时空、地区上极不均衡。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极不匹配。
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集中分布着81%的水资源,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7%,土地占45%,而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
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
(3)设问:我国天然水系分布会对带来哪些问题?资料:根据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北方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
到2010年前后,如遇连续干旱,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华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用水有可能出现硬缺口,几乎无潜力可挖。
而滔滔长江每年将一万亿立方米的水送进大海。
因此,要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3、合作探究“南水北调”工程(1)、“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解决中国水危机的调控和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中国战略水资源的调控和配置体系和水安全保障体制,是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连成全国水网,是世界规模最宏伟的战略资源工程。
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册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册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5563475e518964bcf847ce9.png)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第2课时一、课前系统(一)课标分析2-4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根据课标,我结合了身边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实际(我校学生于金田获国家级金奖的节水小发明、老师本人的节水心得和下沙村和新沙街道的太阳能路灯以及南山的垃圾发电厂等设施),来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措施这个主题服务。
这样做可以使所讲知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现状、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身边的课程资源。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一个主题: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贯穿三条主线: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及中国的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而本课所探究的应对资源危机问题,不仅是世界性问题,而且在本国、本地也较为突出。
为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资源危机意识、节约资源的责任意识,我在教材的处理上把部分前面已学过的内容如南水北调做了淡化处理,选择了一些地方化的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情感的共鸣。
(三)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我校初三学生经过两年来的历史社会课程学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知识,但不全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很清楚。
多数学生的用水习惯还不符合节水的要求。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上课热热闹闹,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和识记不够扎实,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的能力不够。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通过老师注重生活、注重体验的讲述和身边解决资源危机的举措,可以比较了解应对资源危机的办法,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节约资源的具体做法,改掉不符合节约资源的日常行为习惯。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应对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我国解决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办法。
2.过程与方法阅读、计算、收集有关资源的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拓展探究活动,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通过自己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资源的行列中来。
应对资源危机
![应对资源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5151d4a5f46527d3250ce08b.png)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并能运用这些措施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2、能力目标明确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通过“思考与探究”、“热点面对面”和“共同行动”等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最终落实到保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我国资源问题的严重性,自觉关注自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观看视频“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教师总结上海世博会一个主旋律:上海世博会节能、低碳、绿色的主旋律。
(放眼世博园,绿色技术随处可见,而最大的亮点就是太阳能、风能的大规模应用。
整个园区的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空调大量使用了黄埔江水源和地热源的热能,园区的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的是电动汽车等等。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总设计师说:“我们的世博会必须是节能的、低碳的,我们可不能铺张浪费,因为我国现在正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危机啊!)(二)新课教学(1)感受危机1、播放电影片段“美丽的大脚”。
提问:看完短片后,你内心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当我看完短片后,我感到非常地震撼,这分明是孩子们心灵的呼唤,那是生命对水源的期盼,那是干涸对滋润的向往。
2、出示一组我国资源危机的图片(结合配音朗诵:江河是大地的血液,但它却在日益的萎缩;能源是大地的奉献,但它却在日益的枯竭;森林是大地的根基,但它却在成片的消失;动物是大地的精灵,但它却倒在人类冰冷枪口。
)教师小结:我国已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危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还存在着不少浪费资源的现象。
曝光台:请你说出一些我们身边常见的浪费资源现象。
学生回答:……(2)应对危机1、思考与探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资源危机?(学生6人为一组,进行合作、讨论,每个小组选出1名代表发言)教师作归纳:应对危机的措施:开源与节流→(重要措施)(其中科学技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跨区域调配→(有效方法)立法→(相当重要)2、模拟海宁“热点面对面”节目现场:(幻灯片展示“热点面对面”画面图片)一些同学将扮演以下角色:海宁市市长、海宁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海宁市节能办公室主任、卡森集团董事长、双山实验学校校长、海宁市人大代表、海宁市市民代表、场外观众。
第二单元 第三课应对资源危机
![第二单元 第三课应对资源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907a02170b4e767f5acfce3d.png)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分析:本课时“应对资源危机”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首先提出了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
接着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探寻解决资源问题的途径。
除此之外,还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提出了资源空间配置的措施。
最后,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立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运用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树立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及从具体事例联系资源国情。
新课导入:教师利用课本材料,让学生来揭示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列举自然资源的危机表现,引入新课“应对资源危机”。
新课教学:如何应对资源危机: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
具体:1、开源节流:(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度与广度(陆地→海洋、浅海→深海、地球→太空)①可再生资源替代非可再生资源②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节流:节水、节能、节材(废弃物资源化)总结:科技对开源节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系课本72页材料“节水灌溉”及“我们都做节水标兵”,学生阅读后思考73页问题。
教师出示图片:古老的集水设施和日本的雨水收集让学生感受到从古到今人们对节水的重视。
2、跨区域调配:(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联系课本72页材料“南水北调”,学生阅读后思考72页问题。
教师出示图片:南水北调图、南水北调东线图和中线图。
然后,再联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
3、立法: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补充: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其它措施:如舆论监督等。
历史与社会: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应对资源危机-课件(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应对资源危机-课件(人教版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b5cc06eff61fb7360b4c6520.png)
移民日本 https:/// 日本移民要求 日本移民新政策 中国移民日本人数
yrk735sqz
从左侧出来有一段台阶通向更高处的殿堂,通道两侧坐着两排老人,在聊天。藏语,听不懂,到看到他们神色安详,也 能猜想一定是讨论幸福简单的事情。 大殿外的广场往下八十多阶台阶下是一个观景台。在观景台,可以看清对面山腰的六字真言,和山脚的小镇,形如曲别 针的盘山公路。山峦绵延起伏,伸向天际。风很大,裹了裹身上的披肩。抬头看观音庙,看起来雄伟壮阔,有一点像布 达拉宫,也有人把它称作第二布达拉宫,是众多信徒心中的圣殿。 广场上有很多猫和狗,不惧人,亦不凶狠,很有灵性。 游人陆续下山,台阶一侧山崖上的壁画,描绘着祥云、莲花和佛陀。再往上是玛尼堆。有一位老阿妈穿行其间,拔除凌 乱的杂草,扶正歪斜的玛尼石。 长安长久注视庙宇楼阁,从左至右,从右到左,目光反复在两边来回,似乎要用眼睛记录下它的样子。 观音寺已经完全沉寂下来,像是卸下货物与游客的渡轮,安然伫立在半山腰上。等待来日下一次的航行,接引虔诚的信 徒。 返回山谷的小镇,在一家藏族餐馆吃饭,喝了一碗酥油茶之后,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牦牛肉蘸辣椒面,再加一碗现做 的酸辣面皮。非常饱足。
观念(意识)• 节约意识 ★★★
• • • • • •
人均意识 资源忧患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 资源法制意识 适度消费观念 ------
小结:解决资源危机对策
解决资源的方法:贯彻保护资源基本国策
1、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 与 节流
(依靠科技 开源节流至关重要) 2、跨区域的调配(解决分布不平衡) 如:南水北调 西气东送 北煤南运 3、 加强立法(依法保护资源) 4、 贯彻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5、提高公民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意识 6、实行计划生育,控人口数量,提人口素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e963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0.png)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合作、思考、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评价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2.讲解我国资源问题的原因,如人口众多、消费观念、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并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介绍我国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如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以及取得的成效。
4.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资源问题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危害;我国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2.难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资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8469a2dd3383c4bb4cd2f6.png)
“应对资源危机”教材分析第三课是在第二课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及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何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展开的。
应对资源危机,主要是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首先提出了要全方面解决资源问题。
接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在当前国情下,我们一对资源危机的首要措施是节流。
针对我国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的特征,使得我国出现了很多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最后,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
专题探究:“面对水资源危机”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资源作为案例,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案例,认识到针对资源问题的不同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来解决。
让学生明白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起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列举身边的事例或相关资料,明确资源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能有效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积极支持与维护国家政策,树立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为应对资源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教学难点:开源和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新课导入展示:最新款汽车的图片提问:这些车是用什么做动力?学生回答:太阳能、电能提问:用电能或太阳能的车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引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展示:材料一我国发射嫦娥一号的新闻材料二我国向海洋探险的新闻提问:结合课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做出以上举措?学生回答: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引出“开源”)叙述:刚才发现厕所的水龙头一直滴水,大家说这种行为可取吗?学生回答:不可取,是浪费,要杜绝,要节约用水。
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
![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2f5e25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6.png)
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敬重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应对资源危机》,选自于人教版试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九班级全一册其次单元第三课“建设可持续进展的社会”,本课是其次课时。
教材以资源危机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1、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资源形势。
2、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3、知道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的宏观措施及其取得的成就。
学情分析:年龄特征:初三同学具有成人化意识,但依旧具有儿童特征,表现欲特殊强,运用演示法、商量法、探究法和“政策面对面”等形式,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学问基础: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资源国情就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节课中应在情感看法、价值观、力量培育上多下功夫,着重分析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以及增添同学的节省意识、责任意识和可持续进展意识。
依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学校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运用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并能运用这些措施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苑”“面对面”和“共同行动”等系列活动,调动同学主动思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深化实践,最终落实到爱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的措施。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现实,自觉关注自然,树立节省意识、责任意识及可持续进展观念。
依据教材内容,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我国全方位地解决资源问题的宏观措施。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关心同学树立忧患意识、节省意识,可持续进展意识。
二、教学方法: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爱惜和培育同学的奇怪心、求知欲,关心同学自主学习,思索,培育同学和创新思维和实践力量就成为每一位老师的神圣职能。
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册《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Micros
![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册《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Micros](https://img.taocdn.com/s3/m/386fda6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8.png)
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册《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Micros《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第2课时一、课前系统(一)课标分析2-4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根据课标,我结合了身边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实际(我校学生于金田获国家级金奖的节水小发明、老师本人的节水心得和下沙村和新沙街道的太阳能路灯以及南山的垃圾发电厂等设施),来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措施这个主题服务。
这样做可以使所讲知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现状、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身边的课程资源。
(二)教材分析(三)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通过老师注重生活、注重体验的讲述和身边解决资源危机的举措,可以比较了解应对资源危机的办法,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节约资源的具体做法,改掉不符合节约资源的日常行为习惯。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应对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我国解决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办法。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应对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
难点:提出并落实一些在生活当中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具体办法并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六)教学方式以启发和自主探究法为主,讨论法和讲述法为辅。
(七)教学用具1.教学环境教师上课前事先展示有趣图片,让大家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同时播放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上课前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避免紧张、凝重的场面出现。
2.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老师家里的水费帐单。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预习课文,大致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2.搜集有关节约资源的办法,计算家里的电子节能灯一年能省多少度电,或者计算家里的节水水龙头、节水马桶一年能省多少水?(二)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音画欣赏:《如此包装》,设问这样做会引起什么问题?引入学习如何应对资源短缺。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5b64c131126edb6e1a1043.png)
应对资源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并能区分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并能运用这些措施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明确应对资源危机的四个宏观措施,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通过”探究苑”“新闻会客厅”和“共同行动”等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了解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最终落实到保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我国资源问题的严重性,自觉关注自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应该树立的资源观教学难点: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三、教学过程: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应对资源危机”。
(展示录像:美丽的大脚)师问:看完短片,你内心最强烈感受是什么?(西部缺水)—(2—4个学生回答)同学们的回答真好,要不要听一听老师的感受。
生:要短片反映的只是中国资源危机的一个小小缩影。
但我们分明听到了孩子们心的呼唤,那是生命对阳光的期盼;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渴求,那是干涸对滋润的向往;我们似乎和孩子一样承受着一分煎熬,那是希望破灭后的失落和忧虑。
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中国不仅严重缺水,还缺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资源,同学们说说看我国还缺少哪些自然资源(学生回答:石油、电、土地、森林等)师:同学们的回答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资源状况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存在着习以为常、随处可见的浪费现象。
你能说说你发生在身边的浪费现象吗。
打出幻灯: [找一找]身边的浪费现象(学生举例)——例子要来自生活(学生回答约2—3分钟)刚才同学们列举了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我们不仅要问,我国的资源国情是否足以让我们可以如此大手大脚,随心所欲呢?(不能)事实上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这种严峻不仅仅是资源的短缺,浪费现象的存在,更由于人们的行为加速着资源的枯竭。
展示幻灯与声音。
——江河是大地的血液,但它却在日益的萎缩;能源是大地的奉献,但它却在日益的枯竭;森林是大地的根基,但它却在成片的消失;动物是大地的精灵,但它却倒在人类冰冷枪口。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5075284b35eefdc8d3338a.png)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本设计是其中的第二课时。
本课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命脉。
而自然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所以教材一上来就提出了要全方位解决我国资源问题。
接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
同时,还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提出了跨区域调配自然资源的措施。
最后针对当前使用自然资源的现状,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
学生情况分析:由于第二单元第一课中已经阐述了自然资源的特点及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单元第二课中也已经阐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量少,许多重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学生已经对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现状有了足够的认识,所以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相关素材进行探究难度不是很大。
设计理念:由于学生一方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经过初一、初二阶段新课程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所以本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教师提供相关素材,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由于PRED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的问题。
所以在涉及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时,不要求学生从技术角度具体把握,只要学生能从具体问题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知道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并言之有量即可。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树立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理分析素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危机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准备:1、新疆伊犁州立法保护矿产资源的相关资料2、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相关数据。
应对资源危机教案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4e7c795acfa1c7aa00cc03.png)
“应对资源危机”教案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按照新课程理念,我在本课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这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课程的导入方面,我先设计了由最新款的汽车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最后一个学生活动时我又安排了两则材料,其中一则是诸暨市的,拉近了学生的亲切感。
在课程设计中,我更多考虑到要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分析第三课是在第二课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及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何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展开的。
应对资源危机,主要是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首先提出了要全方面解决资源问题。
接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在当前国情下,我们一对资源危机的首要措施是节流。
针对我国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的特征,使得我国出现了很多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最后,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
专题探究:“面对水资源危机”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资源作为案例,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案例,认识到针对资源问题的不同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来解决。
让学生明白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起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列举身边的事例或相关资料,明确资源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能有效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积极支持与维护国家政策,树立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为应对资源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教学难点:开源和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新课导入展示:最新款汽车的图片提问:这些车是用什么做动力?学生回答:太阳能、电能提问:用电能或太阳能的车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应对资源危机
![应对资源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b890aa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7.png)
应对资源危机应对资源危机1. 概述资源危机指的是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资源正逐渐枯竭或受到严重的破坏,如水资源、能源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应对资源危机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资源危机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每个人在应对资源危机中可以采取的具体行动。
2. 资源危机的原因2.1 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是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人口从20世纪初的16亿人增长到现在的70多亿人,这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供应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2 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资源过度消耗。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被消耗,导致了资源的枯竭。
2.3 消费模式现代社会的消费模式也是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
过度的浪费和乱用资源,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损耗和浪费。
3. 应对资源危机的解决办法3.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应对资源危机的首要任务。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开发高效的资源利用技术和节能技术,将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3.2 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有效利用资源。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清洁能源技术,鼓励节能减排等。
3.3 进行资源再循环资源再循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政府和企业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
3.4 改变消费观念改变消费观念是解决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
人们应该从追求物质享受转变为追求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注重节约资源和减少浪费。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购买不必要的物品,选择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4. 个人应对资源危机的行动4.1 节约用水合理使用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初中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初三历史与社会《应对资源危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时内容在章节的地位和教材的前后联系
2、教学目标的确定
3、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二、教与学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后记
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
本课时内容是初三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第二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应对资源危机”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在前面两课中,已经学习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资源出现短缺以及中国的资源现状。
这样,学生已经有了资源的忧患意识,怎样应对资源危机就水到渠成。
本课时教材正文内容言简意赅,承接前面的内容,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