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传统农业》预习题201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改造传统农业》

第1章

1、简述本书的结构及其逻辑关系。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

逻辑关系: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讲了“是什么”,即传统农业的特征,五六两章讲了“为什么”,即阐述了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原因,七至十二章讲了“怎么样”,即改造传统农业的方法。

2、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是什么?

理论背景:1、重农学派: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农业是剩余的唯一来源。

2、古典学派:随着农业生产单位规模的扩大,农产品成本下降。

3、隐蔽失业

现实背景:1、大部分国家农业发展模式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

2、依靠传统农业及传统生产要素发展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

3、研究增长问题的经济学家集中解决工业问题,都撇开对农业的研究

4、农业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有着显著作用

5、资本投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来自农业的增长机会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增长源泉;农业可以为穷国进行工业化提供所需要的大部分资本;它还可以为工业提供无限的劳动供给;它甚至可以按零机会成本提供大量的劳动,因为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意义上说,农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是过剩的;农民对正常的经济刺激没有反应,往往还会作出错误的反应,其含义是农产场。的供给曲线向后倾料,为了用报小成本生产农产品就需要大农场。

3、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舒尔茨在第1章里提出了哪些主要的论点?

在什么条件下,对农业的投资是有益的?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1、通过传统生产要素的改进提高农业生产率

2、加大对农业资本的投入,包括技术和教育的投入,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收入流价格理论:收入流是有价格的

第2章

1、你是如何理解舒尔茨关于“传统农业”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的?舒尔茨关于“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与教

材上的“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有何不同?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P160

(1)农业技术状况长期内演进缓慢

(2)以小型的家庭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

(3)逆风险的经营目标

(4)农业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低

舒尔茨:

传统农业: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长期没有发生变动,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长期停滞的小农经济)

特点:

1、技术状况长期内大致保持不变(即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与技术长期未发生变动)

2、如果把生产要素作为收入来源,那么获得与持有这种生产要素的动机也是长期不变的,即人们没有增加传统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动力

3、由于上述原因,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处于长期均衡的状态。

2、舒尔茨指出,“促使这些人去做更多工作的刺激是微弱的,因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非常低;促使这些人进行

更多储蓄的刺激同样是微弱的,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也非常低”。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制”时期,农民出现过类似的“行为特征”吗?

在传统农业时代,农业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业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低,投入再多的传统生产要素都很难增加粮食产出,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基本为固定值,因此很难让人们为没有回报的事而付出劳动。

当储蓄投资于传统生产要素时,这种储蓄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储蓄对农民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有过,由于一大二公和工分制度,使得人们多干少干获得的利益相同,在缺少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多付出。

第3章

1、舒尔茨提出“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这种观点的假设条件是什么?条件是仅限于特定社会的人民所拥有的要素。并不是所有的贫穷农业社会都具有传统农业的经济特征。应当把贫穷的农业社会排除在外。

2、舒尔茨引用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这两个传统农业社会的调查资料,想要说明什么问

题?

1、贫穷也可以有效率。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2、这个社会贫穷是因为经济所依靠的要素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生产得更多。某些所看到的贫穷状况并不是要素配置有什么明显的低效率而造成的。

3、无论本国还是外国的有能力的农场经营这都不能向农民说明如何更好地配置现有生产要素。

4、在这些社会中不存在部分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的情况。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笔记

一、中心论点:

作者认为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各种生产要素配置合理而且会达到一个低效率的均衡,要想将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一个高效率的经济部门,需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二、主要分论点

1.传统农业中的生产要素是有效率的;

2.传统农业中不存在零值劳动;

3.在传统农业中,社会所依靠的生产要素是昂贵的经济增长源泉;

4.农民的能力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三、论据

1.理论分析,以及危地马拉的帕纳加萨尔和印度的塞纳普洱两个案例;

2.对“零值劳动”的产生根源,即理论依据的分析或经验事实进行反驳;印度流行病的案例;

3. 采用“收入流价格理论”进行分析

4.引用人力资源、教育等加以分析

四、论证

1.引用两个经典案例加以分析,案例中提到的地方都是贫穷但有效率,借此说明贫穷农业社会很少存在生产要素效率配置低下的地方。

2.以印度流行性感冒为例,通过对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劳动力死亡人数和农业生产量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3.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再生产性物质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比较多的,但其存在明显的低收益率,应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

五、说服力

1.接受的方面

首先,我认为作者严谨的论证逻辑值得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习。本书的题目是“改造传统农业”,作者在提出自己的问题之后,用了一章的内容,指出已有研究在对传统农业的概念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对“传统农业”的界定——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在我自己的写作中,往往并不能清楚地界定关键概念。明确研究对象后,作者对传统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与一些经典假说进行比较,排除掉伪命题,指出当前传统农业真正存在的问题。有了这样的基础,作者接下来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更能令人信服。整本书框架完整,逻辑链条紧密契合。

此外,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我比较赞同作者关于传统农业社会中生产要素配置合理和不存在零值劳动的分析。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不断摸索,已经将其能用的生产要素配置到极致,达到一个稳态。

2.不能接受的方面

我觉得作者提到的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在现实中,中国农业人口将近一半,且散落在各个地方。而且农业是一项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产业,因地制宜显得尤为重要,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也需要建立当地现实的基础上。因此,个人认为这项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交易费用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