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传统农业》预习题2017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小农经济2.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石器锄耕②刀耕火种③铁犁牛耕④耒耜A.②④①③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3.农业生产中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是在()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4.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A.土地公有制B.土地国有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封建土地国有制5.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公田”转化为私田B.地主土地兼并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D.政府的“均田”6.与分封制密切关联的土地制度是()A.宗法制B.井田制C.屯田制D.均田制7.2006年,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的最早记载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1410年B.2000年C.2598年D.2600年8.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
下列农书中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农桑辑要》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9.下列哪一项不是汉代发明的?()A.耧车B.代田法C.区田法D.曲辕犁10.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分工合作1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12.图片解析题(1)(2)(1)请分别写出第一组图中两张图片的发明朝代及名称。
第二组图是在什么朝代出现在什么地方?(2)从三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表现了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13.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它与分封制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它为什么会瓦解?[参考答案]选择题1、C2、A3、B4、B5、B6、B7、D8、B9、D 10、B 11、C12.图片解析题(1)左图是汉代的“二牛抬杠”,右图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一、填空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1)时间:①水稻:在中国_______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②粟:_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兴起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域。
(3)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二半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生活地点:;位于流域。
2.生活状况:(1)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2)种植;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生活用具是________,还制造骨器、角器等;(3)建造_________房子。
知识点三河姆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村;位于流域。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还发现了__________水井;3.生活状况:(1)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
(2)种植;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二、选择题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目前,世界上最早栽培且发现于中国的农作物是( )①稻②玉米③粟④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随着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新式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这里的“新式翻土工具”最有可能是( )A.耒耜B.铁犁C.牛耕D.铜锄3.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②③4.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化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5.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上海专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畜饲养③聚落④磨制石器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2.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劳动技术3.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4.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5.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A.史书记载B.考古发现C.神话传说D.主观推测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这反映了()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7.下侧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8.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
下列图片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9.考古学家发现,在良渚遗址的墓葬里,有的墓葬有数百件制作精美的随葬玉器,有的墓葬里的随葬品却很少甚至一无所有。
这种现象表明()A.各地风俗不同B.个人爱好不同C.出现贫富分化D.玉器基本普及二、综合题10.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
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提高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提高练习(包含答案)《发达的古代农业》提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 代田法已经出现B. 注重精耕细作C. 水利灌溉发达D. 耕地面积增加2.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3.《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 白渠B. 灵渠C. 龙首渠D. 都江堰4.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 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 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 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5.《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
五移无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
大草不生,又无螟蜮。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下列对上述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耕作方法B. 说明古代农业很早就懂得了精耕细作C. 是古代曲辕犁普遍使用的鲜明写照1 / 9D. 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的智慧结晶6.《荀子•富国》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再获之。
”王充在《论衡•率性》中指出:“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共同特征是()A. 因地制宜B. 经验总结C. 不误农时D. 精耕细作7.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 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 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C. 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8.下列生产工具,按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耧车②铁农具③曲辕犁A.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9.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培优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培优练习(包含答案)《发达的古代农业》培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部门,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个人耕作B. 自给自足C. 男耕女织D. 精耕细作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反映了()A.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B. 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 手工业生产方式D. 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3.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谈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该思想主要源于()A. 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B. 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C. 手工生产的日益衰败D. 海禁闭关使流通不畅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A. 水稻、玉米B. 水稻、粟C. 小麦、葡萄D. 玉米、粟5.马克思在谈及小农经济形态时说:“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都没有发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使他们相互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由此可见,小农经济具有()A. 分散性B. 落后性C. 封闭性D. 脆弱性6. “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此其分事也。
”这是对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
引文中省略的内容应该是以下的( )A. “春耕夏耘,秋荻冬藏,伐薪樵”1 / 9B. “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线)积纴(丝缕)”C. “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D.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
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B.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C. 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D. 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8.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原始的农耕练习题
原始的农耕练习题农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自古以来,人类就通过耕种土地、种植作物来获取食物和资源。
这一过程涉及到种种技巧和知识,需要农民们掌握一定的农耕练习题,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原始的农耕练习题,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农耕的过程和挑战。
1. 水稻种植题目:请根据土地的湿度和水稻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和时间。
请描述水稻的生长周期以及每个阶段所需的养护方法。
回答示例:水稻是一种耐水性强的作物,适合在湿润的土地上种植。
根据土地的湿度,可以选择直播或秧田两种种植方式。
直播适用于较湿的土地,可以直接将水稻种子撒播在泥土表面。
秧田则适用于稍干的土地,需要先将水稻种子发芽并培育成幼苗,然后移植到田地中。
水稻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发芽期、生长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收获期。
在发芽期,需要保持适度的湿度,防止水稻秧苗受旱或过湿。
生长期需要定期施肥和松土,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分蘖期是水稻茎叶生长的关键时期,要注意控制病虫害,并及时修剪过长的茎叶。
抽穗期是水稻开始开花结实的阶段,需要注意保持湿度和防治病虫害。
收获期是水稻成熟的时候,需要合理选择收割时间,并注意保存和加工。
2. 割麦练习题目:请描述原始农民割麦的工具和技巧。
回答示例:割麦是收割小麦的重要步骤。
古代农民多使用手工割麦的方式,工具主要包括镰刀和草绳。
割麦时,农民需要将整麦田划分为小块,每次割取一个小块的麦子。
他们将镰刀插入麦田中,从植株的基部割断麦杆,然后用草绳把麦杆捆绑成捆,方便搬运和存放。
割麦的技巧包括对麦田的熟悉和割麦速度的掌握。
农民需要根据麦田的大小和麦子的长势,灵活调整割麦的速度和方式。
割麦时,要用力割断麦杆,但又要注意不要割到麦穗。
同时,还要避免割伤自己的手。
3. 转耕作物的练习题目:请描述古代农民如何转耕不同的作物,并介绍其方法和注意事项。
回答示例:转耕作物是为了调整土壤养分和避免连作障碍。
古代农民通过轮作和间作来实现作物的转耕。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网上形考1-4答案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网上形考1-4答案形考作业11.在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耕种租赁的份地,然后耕种领主的土地,是为领主提供()。
B.劳务地租2.近代史中,欧洲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C.农业的封闭性3.与“价格革命”所描述的过程相关,以下正确的是()。
A.来自美洲的金银也出现了贬值4.政府也需要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引起这种趋势的主要是()。
A.进步主义运动5.“城乡等值化”是()农村发展的理念。
C.德国6.奠定美国农业推广工作基石的法案是()。
D.《史密斯—利弗法》7.以下叙述中与农村发展内容不相符的是()。
C.以经济发展为宗旨8.下列选项中,()不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
D.自由经营9.下列理论中,()不是发达国家对发展的理论贡献。
A.依附理论10.下列选项中,()不是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思想。
D.雇佣新人1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点是()提出来的。
C.刘易斯12.劳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来源于()。
C.马克思1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A.经济发展B.社会发展C.生态发展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A.政府干预农业B.出现了计划经济C.农业规模化D.农业机械化15.土地分配不均与收入差距有关,也可能影响社会安定。
A.对16.计划经济只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过。
B.错17.农村发展研究以纯理论研究为主。
B.错18.农村发展研究方法指的就是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的具体技术。
B.错19.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的问题和主题是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
B.错20.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是对以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性颠覆。
B.错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获得迅速发展。
B.错22.参与式方法是发展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中国农村发展中已经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原始农耕生活》练习一、选择题1.在以下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点的是( )①栽培稻谷遗存②鱼纹彩陶盒③干栏式衡宇④司母戊鼎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③2.以下哪两种农作物最先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3.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丽食文化,引发普遍关注。
右图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炊具,它距今约有( )A.一百七十万年 B.六七千年C.四千连年 D.两千连年4.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期居民生活实际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衡宇D.住半地穴式衡宇5.南方地域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期有哪一远前人群建造干栏式衡宇,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6.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C.会建造衡宇,过着居住生活D.普遍种植棉花,穿棉平民服7.鸡西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A.蓝田人遗址 B.大汶口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8.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
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除神话传奇外,愈来愈多的考古发觉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9.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利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10.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屋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11.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衡宇”“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前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二、简答题12.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缘故?三、材料分析13.下面是我国闻名的历史学家郭沫假设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初级经济师考试_财政税收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5套_练习模式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每题均显示答案和解析初级经济师考试_财政税收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5套(94题)***************************************************************************************初级经济师考试_财政税收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5套1.[单选题]关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委托方支付加工费,受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B)委托方支付加工费,受托方购买原材料城主要材料再卖给委托方进行加工C)委托方支付加工费,受托方以委托方的名义购买原料或主要原料D)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并收取加工费答案:D解析: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对于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或者受托方先将原材料卖给委托方,然后再接受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以及由受托方以委托方名义购进原材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不论纳税人在财务上是否作销售处理,都不得作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2.[单选题]下列税种中不属于调节企业利润的税种是( )A)消费税B)资源税C)房产税D)增值税答案:D解析:增值税不可以在税前抵扣而影响企业利润总额,所以选D。
3.[单选题]增值税不可以在税前抵扣而影响企业利润总额,所以选D。
A)非税单位的使用权在执行单位B)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C)非税单位的管理权属于各执收单位D)非税收入是执行单位的自有资金解析: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属于财政资金范畴,是指除税收以外的政府财政收入。
4.[单选题]货币发行收入属于非税收入的种类是( )A)特许经营收入B)中央银行收入C)主管部门收入D)银行经营收入答案:A解析:特许经营收入是指国家依法特许企业、组织或个人垄断经营某种产品或服务而获得的收入。
2017年电大《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带页码)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1 《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次一、名词解释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P2 决策: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
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P19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28 管理二重性: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之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两重性。
这两重性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18 二、填空题1、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
P9 2、劳动力、农产品、资金。
、劳动力、农产品、资金。
3、国家、集体、个人。
P223 4、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P28 5、所有权的统和分、经营权的统和分、劳动方式的统和分、分配方式的统和分。
P32 6、组织功能、中介功能、载体功能、服务功能。
P61 三、问答题1、简述农业的特点。
P3答:(1)自然再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交织是农业的基本特点;(2)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物学规律进行;(3)土寺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4)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5)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6)农业的生产日间和劳动时间不相一致;(7)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8)农业生)家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
产的综合性;(9)家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
2、在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起步时,大都选择了优先工业的发展道路,为什么?P6P6——7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的生产部分。
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料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民剩余的转移。
【鲁教54】一课一练4.2 农业 同步练习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农业及其重要性1.“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说明()A.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B.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C.只要农业发展,其他部门无所谓D.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某APP在五一期间推出了“挖笋、采茶、观候鸟、编竹子”的亲子活动,据此读下图完成2—3题。
2.(2022辽宁沈阳育才实验学校期末)活动中,属于农业活动的有()①挖笋②采茶③观候鸟④编竹子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3.(2022辽宁沈阳育才实验学校期末改编)活动中的农业属于()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4.(2020贵州毕节期末)下列生产活动中,不属于农业部门的是()A.B.C.D.知识点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下图是“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2022山东烟台南部地区期中)下列关于农牧交错带东西方向的农业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以东畜牧业地位重要②以东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③以西畜牧业地位重要④以西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22山东烟台南部地区期中)图中农牧交错带比较接近下列中的()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④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图,回答7—8题。
7.(2022山东淄博桓台期中)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A.小麦、水稻B.小麦、谷子C.大豆、水稻D.水稻、小麦8.(2022山东淄博桓台期中)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条件不同B.海拔不同C.水热条件不同D.耕作制度不同知识点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9.“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是我国某区域的“九九歌”,它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和农事活动。
课时作业17: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基础达标]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考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题点】原始农业工具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可知是原始农业时期,生产工具是石刀石斧,D项正确。
2.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因此选C项。
3.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县制的出现B.铁农具的使用C.都江堰的修建D.一牛挽犁的出现【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故B项正确。
4.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A BC D【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 D解析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使耕作更自如、更轻便,标志着我国犁耕技术的成熟。
5.(2018·日照高一检测)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A BC D【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考点综合答案 A解析从材料“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耕作和播种功能的耧车,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目标解读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本课分别讲述了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可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
与之相适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则有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国有土地所有制)三种类型。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重点: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土地制度的演变、均田制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B、铜器C、铁器D、骨器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战国B、西汉C、南朝D、唐朝3、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4、下列现象最能决定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铁器、牛耕用于农业生产B、诸侯争霸C、公田转化为私田D、周王室衰微5、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7、下列关于井田制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原创)A、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B、国王将土地直接分赐给卿大夫C、土地不得转让和买买D、奴隶和庶民在土地上集体劳动8、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官田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9、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原创)A、政府不规定百姓占田的最高限额B、“授田”指的仅是政府将掌握的官田授给农民C、可以纳绢代役D、均田制的推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10、下列农业著作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是(原创)A、《汜胜之书》B、《农桑辑要》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1、有犁盘和软套曲轭,转弯方便,又有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耕作工具出现于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2、记载绿肥种植技术的农书为A、汉代的《氾胜之书》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3、“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选择题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选择题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选择题练习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以下居民大量种植粟的是()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2.我国最早开始种植的农作物是A.稻、棉花B.稻、粟C.稻、玉米D.粟、烟草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A.北京人时期B.半坡氏族时期C.尧舜时期D.禹时期5.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品等。
下列文物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下面文本框中的内容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中③处应补充的内容是()A.能够制作精致的陶B.会打井,过定居生活C.聚落、磨制石器发展D.建造房屋7.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了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需要D.火的发现和利用8.半坡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下列有关半坡居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天然漆B.主要种植粟C.会制作彩陶D.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9.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0.下列原始农耕时代居民中距离我们最近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11.疫情期间,越南海关宣布,从2023年3月24日零点开始,各种大米产品禁止以任何形式方式出口,中国作为越南的邻居,也一直向该国进口大米,那么我国早期人工种植水稻、粟的是()A.北京人河姆渡人B.河姆渡人半坡人C.半坡人河姆渡人D.河姆渡人北京人12.要了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历史信息,最佳的探究对象是()A.大汶口遗址B.半坡遗址C.元谋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13.人类学家把人类所用的工具,区分它进化的阶段,认为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铁器时期。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 中国的农业发展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专题中国的农业发展题一:广州郊区的农民种植蔬菜,发展肉、乳、蛋、禽生产,主要是为了适应()A.市场需求B.农民生活习惯C.自然条件D.农业技术条件题二: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例①②③④所示地区分别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A.①旱地种植业②水田种植业③畜牧业④林业B.①旱地种植业②水田种植业③林业④畜牧业C.①水田种植业②旱地种植业③畜牧业④林业D.①水田种植业②旱地种植业③林业④畜牧业2.造成①、②两地区农业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气候D.光照题三: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东北林区伐木种粮B.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D.西北牧区退耕种草题四:如图所示是我国东南部某丘陵地区,其中A是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 为水库。
在保护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业布局。
(1)水土保持林宜在______(填字母)。
(2)经济林(茶、果树等)宜布局在______(填字母)。
(3)渔业宜布局在______(填字母)。
(4)耕作业宜布局在______(填字母)。
(5)以上说明农业生产的布局原则是_________。
(6)当地如果要种植粮食作物,一般种植________,当地若种植油料作物,一般种植_________,当地农作物的熟制一般是_________。
(7)如果采取不合理的方式,最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是________(填字母)地。
(8)如果这个地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你认为可建设哪些加工(厂)?如________、________等。
题五: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山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B.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C.河流、湖泊周围发展渔业D.平原地区发展林业题六:下列关于农业发展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B.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拉长了产业链C.走科技强农之路D.在南方地区平原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题七: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题八:下图中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①地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B.②地沿海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题九:下列地区中,适宜种植春小麦和甜菜的是()A.成都平原B.太湖平原C.三江平原D.珠江三角洲题十:读中国部分农业生产区图,下列有关图示四地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耕地以水田为主B.②地农产品大量出口C.③地农作物一年一熟D.④地是油菜的主要分布区专题中国的农业发展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答案: A解析:我国各地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前预习题单
第5课三大改造【预习速填】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2.手工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知识点二公私合营1.背景: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力量的增强,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经过: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4.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完成时间:年年底。
6.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
7.缺点:要求、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自我检测】1.下图反映了广大农民纷纷加入农业合作社的火爆场面,有的农民还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农民积极报名入社的直接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B.分配土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各级政府命令农民加入合作社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农业生产互助组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互助组成员劳动力、畜力、农具不足的困难,通过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
”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农业合作化的()①原因②必要性③方式或途径④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B.土地改革,使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C.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D.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起步答案【预习速填】知识点一 1.土地改革国家工业化互助合作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富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2.农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知识点二 1.国营经济公私合营2.私有制3.全行业4.和平过渡5.19566.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过急【自我检测】1.A2.A3.A。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自定义类型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 2019年7月9日清华大学首封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出,随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送给新生的一本书——《万古江河》。
在这本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书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 天然火的运用B. 打制石器的使用C. 群居生活出现D. 原始农业的兴起2.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
中国的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现④火的使用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3. 下列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是()A. 大豆和小麦B. 花生和高粱C. 甘薯和玉米D. 水稻、粟和黍4.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主要原因是()A. 天然火的运用B. 打制石器的使用C. 群居生活出现D. 原始农业的兴起5. 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饮食习惯B. 劳动工具C. 自然条件D. 劳动技术6. “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A. 水稻、小麦B. 水稻、粟C. 水稻、玉米D. 粟、小麦7.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 建筑技术的进步B. 人工取火的发明C. 饲养水平的提高D. 生产工具的改进8. 下列图片反映了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图片与文字历史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①陶器上的稻穗纹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 ①——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B. ②——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器具C. ③——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D. ④——半坡人居住的房子9. 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分别是①陕西西安半坡村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③云南元谋县④北京西南周口店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10. 下列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之处的有()①都饲养家畜②都过着农耕和定居生活③都使用磨制石器④都能制造陶器⑤都种植水稻⑥都住着干栏式房屋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③④⑤⑥11. 2023年春晚舞台设计的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创意取材于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庙底沟遗址。
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含答案)
6.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 )结合相关任 务群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单选题]* A.3-4 年级
B.5-6 年级 C.7-9 年级(正确答案) D.1-2 年级
16. 生产劳动四个任务群和营利性劳动两个任务群,其内容 要求和劳动项目具有一定的( )和选择性。[单选题]* A.服务性 B.开放性(正确答案) C.扩张性
17. 劳动课程的( )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可以采用劳动任务 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单选题]* A.学习方法 B.评价方法(正确答案) C.评价语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剪纸常用工具的是( )[单选题]* A.划粉(正确答案) B.剪刀 C.铅笔 D.刻刀
3. 劳动周是按每( )设立的。[单选题]* A.学期
B.学年(正确答案)
4. 不同蔬菜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下面关于蔬菜处理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对于土豆和粉葛等,只需要洗去表皮泥土即可。(正确答 案) B.对于南瓜和冬瓜等,需要洗去表皮泥土,刮去外皮,去除 种子。 C.对于菜豌豆和豆角等蔬菜,不必去壳,只抽去豆荚的筋就 可以了。 D.择菠菜和芹菜:去掉老叶.黄叶和根。
18. 劳动精神是指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 培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中秉持的关于劳动的信念信 仰和人格特质。[单选题]* A 生活 B 劳动实践(正确答案) C 学习
19. 劳动课程学段()安排。[单选题]* A 同步 B 进阶(正确答案)
20. 很多学校里都有建设校园小农田,如果要种植蔬菜,正 确的播种步骤应该是( )①浇水。②将种子撒在土上头,不 要太密,以免妨碍日后成长。③用耙子轻轻的将土拨动,让 种子可以被土轻轻的覆盖。④将土翻好,让土晒晒太阳。⑤ 将翻好的土整平,并将太大的土块敲碎。[单选题]* A.④⑤ ②③①(正确答案) B.③④⑤②① C.④②③⑤① D.④⑤③①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改造传统农业》
第1章
1、简述本书的结构及其逻辑关系。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
逻辑关系: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讲了“是什么”,即传统农业的特征,五六两章讲了“为什么”,即阐述了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原因,七至十二章讲了“怎么样”,即改造传统农业的方法。
2、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是什么?
理论背景:1、重农学派: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农业是剩余的唯一来源。
2、古典学派:随着农业生产单位规模的扩大,农产品成本下降。
3、隐蔽失业
现实背景:1、大部分国家农业发展模式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
2、依靠传统农业及传统生产要素发展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
3、研究增长问题的经济学家集中解决工业问题,都撇开对农业的研究
4、农业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有着显著作用
5、资本投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来自农业的增长机会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增长源泉;农业可以为穷国进行工业化提供所需要的大部分资本;它还可以为工业提供无限的劳动供给;它甚至可以按零机会成本提供大量的劳动,因为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意义上说,农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是过剩的;农民对正常的经济刺激没有反应,往往还会作出错误的反应,其含义是农产场。
的供给曲线向后倾料,为了用报小成本生产农产品就需要大农场。
3、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舒尔茨在第1章里提出了哪些主要的论点?
在什么条件下,对农业的投资是有益的?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1、通过传统生产要素的改进提高农业生产率
2、加大对农业资本的投入,包括技术和教育的投入,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收入流价格理论:收入流是有价格的
第2章
1、你是如何理解舒尔茨关于“传统农业”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的?舒尔茨关于“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与教
材上的“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有何不同?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P160
(1)农业技术状况长期内演进缓慢
(2)以小型的家庭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
(3)逆风险的经营目标
(4)农业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低
舒尔茨:
传统农业: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
(生产方式长期没有发生变动,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长期停滞的小农经济)
特点:
1、技术状况长期内大致保持不变(即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与技术长期未发生变动)
2、如果把生产要素作为收入来源,那么获得与持有这种生产要素的动机也是长期不变的,即人们没有增加传统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动力
3、由于上述原因,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处于长期均衡的状态。
2、舒尔茨指出,“促使这些人去做更多工作的刺激是微弱的,因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非常低;促使这些人进行
更多储蓄的刺激同样是微弱的,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也非常低”。
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制”时期,农民出现过类似的“行为特征”吗?
在传统农业时代,农业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业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低,投入再多的传统生产要素都很难增加粮食产出,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基本为固定值,因此很难让人们为没有回报的事而付出劳动。
当储蓄投资于传统生产要素时,这种储蓄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储蓄对农民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有过,由于一大二公和工分制度,使得人们多干少干获得的利益相同,在缺少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多付出。
第3章
1、舒尔茨提出“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这种观点的假设条件是什么?条件是仅限于特定社会的人民所拥有的要素。
并不是所有的贫穷农业社会都具有传统农业的经济特征。
应当把贫穷的农业社会排除在外。
2、舒尔茨引用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这两个传统农业社会的调查资料,想要说明什么问
题?
1、贫穷也可以有效率。
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2、这个社会贫穷是因为经济所依靠的要素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生产得更多。
某些所看到的贫穷状况并不是要素配置有什么明显的低效率而造成的。
3、无论本国还是外国的有能力的农场经营这都不能向农民说明如何更好地配置现有生产要素。
4、在这些社会中不存在部分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的情况。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笔记
一、中心论点:
作者认为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各种生产要素配置合理而且会达到一个低效率的均衡,要想将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一个高效率的经济部门,需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二、主要分论点
1.传统农业中的生产要素是有效率的;
2.传统农业中不存在零值劳动;
3.在传统农业中,社会所依靠的生产要素是昂贵的经济增长源泉;
4.农民的能力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三、论据
1.理论分析,以及危地马拉的帕纳加萨尔和印度的塞纳普洱两个案例;
2.对“零值劳动”的产生根源,即理论依据的分析或经验事实进行反驳;印度流行病的案例;
3. 采用“收入流价格理论”进行分析
4.引用人力资源、教育等加以分析
四、论证
1.引用两个经典案例加以分析,案例中提到的地方都是贫穷但有效率,借此说明贫穷农业社会很少存在生产要素效率配置低下的地方。
2.以印度流行性感冒为例,通过对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劳动力死亡人数和农业生产量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3.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再生产性物质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比较多的,但其存在明显的低收益率,应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
五、说服力
1.接受的方面
首先,我认为作者严谨的论证逻辑值得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习。
本书的题目是“改造传统农业”,作者在提出自己的问题之后,用了一章的内容,指出已有研究在对传统农业的概念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对“传统农业”的界定——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在我自己的写作中,往往并不能清楚地界定关键概念。
明确研究对象后,作者对传统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与一些经典假说进行比较,排除掉伪命题,指出当前传统农业真正存在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基础,作者接下来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更能令人信服。
整本书框架完整,逻辑链条紧密契合。
此外,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我比较赞同作者关于传统农业社会中生产要素配置合理和不存在零值劳动的分析。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不断摸索,已经将其能用的生产要素配置到极致,达到一个稳态。
2.不能接受的方面
我觉得作者提到的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在现实中,中国农业人口将近一半,且散落在各个地方。
而且农业是一项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产业,因地制宜显得尤为重要,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也需要建立当地现实的基础上。
因此,个人认为这项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交易费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