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下册期末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电影《武训传》批判2.“样板戏”3.“伤痕文学”4.“乡土文学”5.“先锋小说”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第一次“文代会”对当代文学发展的作用2.“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3.“朦胧诗”的滥觞4.“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发展5.“文化散文”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电影《武训传》批判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于1948年拍成三分之一,后因经费问题而中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面修改的剧本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审查,当时上海尚属私营的昆仑影业公司决定继续拍摄。
拍竣后的影片又经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文化局审查,1950年12月开始在全国上映。
《武训传》在全国上映以后,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就发表了四十多篇颂扬武训和《武训传》的文章,上海的三家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武训的电影小说《武训传》、章回小说(《千古奇丐》)和画传(《武训画传》),《大众电影》还将电影《武训传》评选为1950年全国“十佳国产片”之一。
但是不久,诸如《武训不是我们的好传统》和《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意义吗?》这样的批评性文章开始出现。
由此开始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电影《武训传》及其所表现的武训这一历史人物的广受欢迎,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
全国各主要报纸均都转载了这一措词严厉的社论。
同一天的《人民日报》还在“党的生活”专栏发表了短评《共产党员应当参加关于〈武训传〉的批判》。
三天以后(1951年5月23日),文化部电影局又向全国发出通知,要求展开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原先对电影及武训其人的肯定性评论迅速从报刊上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只是一味的、在思想立场和思维方法上与“社论”完全一致的批判。
周恩来和周扬等曾经支持或未阻止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检讨,当时的上海市文管会副主任兼文化局局长夏衍还在1951年8月2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从武训传的批判检查我在上海文化艺术界的工作》的检讨。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资料,以便您更好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几个重点方面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 文学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等,了解各个运动的背景、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2. 代表作品与作者:熟悉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品和其作者,如《红楼梦》(曹雪芹)、《围城》(钱钟书)、《茉莉花开》(冯骥才)等,以及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主要主题。
3. 文学思潮:理解近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思潮,如自然派、现实主义、左翼文学、新感觉派等,掌握各个思潮的代表作品和核心观点。
4. 文学理论:了解近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文学理论,如鲁迅的"文学不能不说话",胡适的"各自为政的独立性"等,理解这些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 作家群体:熟悉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群体,如"
雨花台四君子"、"大家庭文学"等,了解他们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6. 文学史事件:了解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鲁迅
参加"五卅"运动、胡风被打倒等,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文学产生的
影响。
以上只是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还需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
进行综合复习。
相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您一定可以顺利完成
期末考试。
祝您考试顺利!。
现代文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1
一、基础知识1、关于现代派文艺大讨论: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大讨论的是1982年《外国文学研究》发表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
观点:流行于西方的现代派文学思潮,决不是一群怪物们兴风作浪的产物,而是当今文坛世界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是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现代派文艺不仅来源于现实,而且反映了各种物质关系总和的精神内在;我国文坛应当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主义”、“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
争论的焦点:西方现代派产生的原因、对西方现代派的价值重估等问题。
2、现实主义的核心问题:真实性的诸方面:例如生活事实与生活真实,生活本质,写真实与写本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真实性与倾向性等。
3、梁晓声“知青三部曲”:《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4、谌容、张洁作品及其特点:谌容:《人到中年》、《减去十年》、特点:创作题材聚焦社会现实问题,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
婚恋小说,尽量摒弃小说中的爱情婚姻的抒情性、诗意性描写,而是将爱情彻底推向了现实,在社会现实广阔的背景下,抒发爱情的现实性,如《褪色的信》《错!错!错!》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他有什么病》、《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沉重的翅膀》特点:前期深沉含蓄,中期以审丑为基础,近期有转而平淡超脱,以关注现实的激烈走向关注内心的情感感悟。
5、邓友梅、冯骥才民俗作品:邓友梅:《那五》《烟壶》冯骥才:《神鞭》、《三寸金莲》。
邓友梅的作品:《那五》——(获奖的)、《烟壶》、《“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冯骥才的作品:《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6、马原、余华的作品: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大师》《游神》余华:短篇——死亡叙述、爱情故事、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篇——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往事如烟、难逃劫数、古典爱情;长篇——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7、蒋子龙的改革文学作品:《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拜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开拓者家族”、——(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乔光朴)小说创作的风格特点:(1)在谋篇布局上,善于高屋建瓴,俯览全局,使作品具有宏大气垫和辽远视野;⑵在叙述方法上,善于营设波澜壮阔的剧烈的矛盾冲突,通过人物的言行刻划人物的性格;⑶在语言上,崇尚气垫的雄浑和雄辩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七月派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期末总结现当代文学
期末总结现当代文学作为课程的最后一节,我要来总结一下现当代文学的学习收获。
现当代文学,指的是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文学流派和形式。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对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文学的意义以及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现当代文学,我明白了文学对于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性。
文学是对人类经验和情感的艺术表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共鸣和分享作者的体验。
文学是一种跨越时空和文化的交流方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
其次,学习现当代文学也让我了解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限制,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现代主义作品追求形式的创新,弃用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和人物角色,以及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常规写作方法。
后现代主义则更加注重叙事的多样性和模糊性,通过拼贴和碎片化的手法,展示多样性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这些新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也挑战了读者的理解和阅读方式。
此外,在学习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文学作品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力。
文学作品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引发思考和启示。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体验到各种情感和人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作家对于生活和人类状态的洞察和理解。
同时,文学也可以激起读者的反思和行动,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1984》和《动物庄园》,以及一些现当代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和《活着》,无不通过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探讨人类的苦难和追求,引发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学习现当代文学也让我充分认识到文学的艺术性和价值。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的精妙,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现代文学 大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文学期末重点题型一、填空二、判断三、关联四、解释五、简述六、分析一、名词解释1.东北作家群指1931年9.18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一批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的推动下从事文学创作,他们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出现是在1936年,他们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基本上具备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基础和特征。
但他们没有统一的艺术纲领和创作准则。
抗战后他们因生活道路不同而在创业实践上各不相同。
因此,事实上,他们是一个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发育尚未成熟即解体的流派。
主要作家作品: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萧军《八月的农村》;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创作特色:1.主要以表现东北民众的苦难生活为题材,以抗日救亡为主题。
2.乡愁意味浓重3.文笔粗犷、风格刚健2.七月诗派以胡风为中心,由他主办的《七月》杂志及《希望》《诗垦地》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一个诗人群。
主要代表有鲁藜、绿原、冀汸、曾卓、牛汉等人,他们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旗帜,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为人民代言的方式,将心声传达给予大众。
创作主张:1.用文艺参加对敌斗争,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功利色彩3.强调以发扬主管战斗精神去能动的影响、改造事实3.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是20世纪40年代曹辛之、陈敬荣、唐祈、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唐湜等九人,在西南联大时期聚集在《诗创造》《中国新诗》两个刊物周围,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与人生的思考,在诗歌写作方法上借鉴欧美现代派诗歌的创作手法。
这些学生在建国后陆续遭到迫害,诗作被埋没。
1981年将40年代创作的诗歌结集《九叶集》公开出版,题意“不敢以红花自居,只取绿叶之意”,后来被诗坛将其称为“九叶诗派”。
代表诗人:穆旦4.星社性质:是1922年7月7日成立于苏州的一个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支撑时间最长的文学社团。
发起人:范烟桥、赵眠云、郑逸梅、范君博等9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XXX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XXX小说的艺术特色3.XXX“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
思想:主编XXX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XXX和XXX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大二下复习资料.doc
伤痕小说:8()年代,从“四人帮”专制主义桎梏下解放出来的人民,以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和震撼人心的悲剧性,描写在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统治下人性遭摧残,人权被剥夺的悲剧,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刘心武《班主任》揭露“文革”带来伤痕、毒害;卢新华《伤痕》)反思文学:从政治、社会层面还原“文革”荒谬木质,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
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深邃、清醒,主题更深刻。
带有更强理性色彩。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讴容《人到中年》、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突破单纯政治、社会视角,从文化角度思考人、发现人。
改革文学:侧重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社会矛盾,记录改革艰难。
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称为新人形象塑造。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贾平凹《腊月•正月》、高晓声:陈奂生系列《陈奂生上城》,典型表达中国广大农民阶层存在的复杂精神现象,注重当代农民,教育农民。
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①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呈现出的现实生活应有原生态的感觉。
②主题: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无奈,庸俗无聊,耗费人生。
③采用客观化叙述态度,提倡“零度介入”,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故乡天下黄花》汪曾祺:《沙家浜》《受戒》《大淖记事》忧伤、内在欢乐、乐观:我的作品缺乏一种崇高、悲壮的美,我追求不是深刻, 是和谐。
80年代末风格从平淡转向苍凉,小说里了无战争风云,仿佛世外桃源,突现人与人之间朴素美好的情感,艰辛中不乏温暖善良。
小说中插入大量风俗人情,人与自然的和谐,淡化现实灾难,“散”为文无法。
叙述语言俭省、疏放、淡远,从中透出凝重,显现奇崛,显出灵动、清逸的风致,开启新时期小说散文化先河。
闲聊随意的方式结构小说,将口语的活泼与古典的优雅结合,显示传统“讲故事”魅力,最大程度缩短口头语与书面语间距离,是小说阅读有“听”的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第一部分:鲁迅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2、吕纬甫和魏连殳分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3、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尼采-。
4、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爱姑为主人公的《--离婚---》。
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旧事重提---》为题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6、《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
7、四铭是鲁迅小说《--肥皂--》中的主人公。
8、从1918年到1925年,七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D)。
A、《呐喊》B、《坟》C、《野草》D、《热风》2、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B)。
A、《野草》B、《自言自语》C、《过客》D、《朝花夕拾》3、欺负阿Q的人不少,而阿Q真正敢动手欺负的只有弱小的女子(B)。
A、赵司晨的妹子B、小尼姑C、邹七嫂的女儿D、吴妈4、10、《肥皂》中,四铭向儿子学程讨教的“恶毒妇”的意思是(D)。
A、很凶的女人B、老悍妇C、恶毒的女人D、老傻瓜5、“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冰心的天真纯情,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小说家,除郁达夫之外,还有(B)。
A、废名B、庐隐C、芦焚D、苏青三、多项选择题1、鲁迅既是现代杂文之父,又开创了现代散文“独语风”和“闲话风”两个创作潮流和传统。
在鲁迅的前期创作中,他的杂文集主要有(BC)A、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感情和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的《野草》B、包括27篇“随感录”在内的风格热烈的《热风》C、收有早期在日本写作的长篇论文的思想深刻的《坟》D、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特点又包蕴着中年人思考的《朝花夕拾》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
大学现当代文学2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2WX212007——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冈底斯的诱惑》的作者是()A.马原B.韩少功C.莫言D.扎西达娃答案:A2.《透明的红萝卜》的作者是()A.马原B.韩少功C.莫言D.扎西达娃答案:C3.《系在皮绳扣上的魂》的作者是()A.马原B.韩少功C.莫言D.扎西达娃答案:D4.《爸爸爸》的作者是()A.马原B.韩少功C.莫言D.扎西达娃答案:B5.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不包括()A.马原B.残雪C.刘索拉D.路遥答案:D6.以下作品中不属于张承志创作的是()A.《大墙下的红玉兰》B.《黑骏马》C.《金牧场》D.《北方的河》答案:A7.《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的作品A.从维熙B.梁晓声C.孔捷生D.史铁生答案:B8.《我那遥远的清平湾》是()的作品A.从维熙B.梁晓声C.孔捷生D.史铁生答案:D9.《在小河那边》是()的作品A.从维熙B.梁晓声C.孔捷生D.史铁生答案:C10.汪曾祺属于()作家A.京派B.海派C.左翼作家D.第三种人答案:A11.1964年夏天,康生突然发难,把()作为坏戏的典型,号召大家批判。
A.《刘志丹》B.《李慧娘》C.《王昭君》D.《“有鬼无害”论》答案:B12.不属于高行健的创作是()A.《绝对信号》B.《野人》C.《街上流行红裙子》D.《车站》答案:C13.戏剧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标志性开端,始于1944年。
这一年延安评剧院上映了由杨绍萱.齐燕铭执笔的新编历史剧()。
A.《逼上梁山》B.《霓虹灯下的哨兵》C.《茶馆》D.《千万不要忘记》答案:A14.《假如我是真的》又名()A.《假如我是骗子》B.《骗子》C.《飞天》D.《假如》答案:B15.陈翔鹤早年属于下列哪个著名文学团体的成员?A.文学研究会B.“浅草社”和“沉钟社”C.创造社D.语丝社答案:B16.以下哪篇文章不属于人道主义问题讨论的范围()A.《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B.《理一理我们的“根”》C.《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D.《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答案:B17.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创作于哪一年?A.1958年B.1959年C.1960年D.1957年答案:B18.《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首次发表在()的第四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青春之歌》:这是一部属于成长小说流派的作品,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作者为杨沫;小说以1931年9·18事变到1935年12·9运动之间的社会政治风云为背景,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通过她与三个代表当时不同阶层的男性情感发展,即与余永泽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与卢嘉川的“英雄救美”式的爱情、与江华的“政治化”的爱情,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林道静的成长道路,表明一个道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和阶段解放的崇高事业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以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其关注女性的视野角度也让这部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2、《百合花》:茹志娟的成名之作,小说写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我军前线包扎所的一个故事,通过新婚少妇毅然献出唯一嫁妆为英勇牺牲的小通讯员铺在棺底和盖在身上的情节,表现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圣洁高尚的人际关系,讴歌了军民之间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真挚感情,也歌颂了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解释解放战争必胜的根本原因;小说风格清新、俊逸,用女性独特的写作视角,展现了平凡的人性美,小说结构细致严密,有节奏感,前呼后应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3、《茶馆》:作者: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4、伤痕文学: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描写精神世界的荒芜、畸形,心灵情感压抑残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被破坏的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当代文学下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股学术思潮,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的专栏。
以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出了某些质疑性的探询和多元化的阐释。
就其本身而言,它是对现代文学史写作的一次自觉反思,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观念论”和“主体论”讨论在文学史领域的延续和深化。
2、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 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3、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的一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4、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5、寻根文学:进入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期末自测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期末自测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的结合。
3.一般认为,出现在“文革”前的“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年。
4.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移植的。
5.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6.1980年,《》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8.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9.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而一举成名。
10.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
11.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
12.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是和阿甲。
13.“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14.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的《失去平静之后》。
15.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年召开于大连。
16.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上发表过。
17.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
18.于坚的《》用调侃的语调对普通人的平庸生活的逼真描写,因表现出“超语义的美”而被看作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的代表作。
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左联”成立于 1930 年。
2.李金发被称为“诗怪”。
3.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已经发展成熟的第一部剧作是雷雨。
45.开一个时代诗风的诗集是女神。
二、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
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陶晶孙等,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
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多种刊物。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理论主张上比较矛盾,一方面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灵感”与“直觉”;另一方面,又鼓吹文学的“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但在创作上大体可以归入浪漫主义的一派,比较多地受西方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西方现代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色彩。
1925年以后,随着周杨等人加入进来,转而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1927年以后,曾围绕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而与鲁迅等人进行过一场深刻的论战。
2.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因鼓吹新诗的格律,也称新格律诗派,其代表人主要是闻一多(1899-1946,《死水》、《红烛》)、徐志摩(1896-1931,《志摩的诗》)等。
其中,闻一多是该派的诗人兼理论家,提出了“理性节制感情”与诗的“三美”主张: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为新诗的格律化指明了方向。
3.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他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文学翻译、编辑和创作等方面都曾作出过巨大贡献,是与郭沫若享有同等声誉的现代文学巨匠。
长篇小说《子夜》是其代表作,它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已经成熟。
其小说创作擅长于从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中塑造人物,描写人物心理。
现当代文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1、《萧萧》是沈从文创作的著名小说。
2、1927年11月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
3、《寒夜》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4、《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
5、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随后又创办了《人间事》和《宇宙风》。
……6、《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丰子恺。
7、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录”。
8、钱钟书在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9、张爱玲在1944年出版散文集《流言》。
10、李季的《玉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竟的《漳河水》是解放区“民歌体”长篇叙事诗的代表。
二、选择题(选对一个1分,错选、漏选不得分,共10分)1、聂弩把下列全部作品(abd)并列为现代散文“三绝”。
A、《呼吸》B、《野草》C、《看云集》D《画梦录》2、下列属于杨绛的喜剧作品是(a)A、《称心如意》B、《风雪夜归人》C、《马蜂》D《金玉满堂》3、下列属于张爱玲作品的是(ac)A、《封锁》B、《心防》C、《倾城之恋》D《中年》4、下列作品属于萧红作品的是( bc )A、《大红》B、《呼兰河传》C、《小城三月》D、《来来往往》5、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小品》中收录下列散文(ac )A、《中年》B、《窗》C、《男人》D、《传家宝》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1、“七月诗派”以胡风的文艺理论为依据,以《七月》《希望》等刊物为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代表诗人有绿原、曾卓、方然、牛汉等,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要表现出主客观的密切融合。
2、“论语派”以林语堂为精神领袖,主要阵地是《论语》,《人世间》《宇宙风》。
提倡“幽默”,在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其小品文特征可以概括为“幽默”、“闲适”、“性灵”、“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3、“剧联”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周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又改组为以个人名义参加的“中国左翼戏剧作家联盟”(简称剧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鸡鸭名家》是汪曾祺早期创作中的一篇杰作。
2.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分别是柳青和周立波3.在有名的“三个崛起”的作者中,有一位是朦胧诗潮中的年轻诗人徐敬亚4.王朔笔下的顽主们多是“害群之马”,过着”嬉皮士”式的生活5.余华的《1986年》以一个少女的视角,描述了在“文革”中被捕、失踪,最后走向疯狂的父亲,采用自己以前研究的种种古代酷刑,一项项进行自我验证的过程。
6.《诺日朗》被认为是最难懂的一首朦胧诗。
“诺日朗”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男神。
7.《小鲍庄》借中国淮北一个偏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来审视传统文化的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8.王朔的《空中小姐》,描写了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类似言情模式的爱情小说。
9.海子信奉存在主义的先驱、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诗歌是“澄明之境”的观点,也欣赏他所推崇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
10.《呼喊与细雨》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在细雨中呼喊》。
11.乡土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高晓声的“陈免生系列”等。
12.最先在文学史中为朦胧诗开设”专章”的文学史著作是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文学六年》。
13.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里,《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和《奇袭白虎团》都是京剧现代戏。
14.王安忆与母亲茹志鹃的美国之行对她的创作影响颇深。
15.“朦胧诗派”的得名,最初来自于章明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16.“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落后农民的形象出自小说《“锻炼锻炼”》。
17.在王安忆写都市的三个中篇里,《逐鹿中街》(1988)、《“文革”铁事》(1993)和《香港的情和爱》(1993),在情爱设计上有着张爱玲小说的某种内敛性的空间特征。
18.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又杀死了山峰,这是出自一部先锋小说中连环报”式的仇杀故事.19.《受戒》讲的是一个小和尚和小村姑英于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现当代文学复习(大二下)(自己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不当之处自行补充)
现当代文学复习(大二下)(自己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不当之处自行补充)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1、第一次文代会对当代文学发展的作用(简答)⑴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⑵正式确立了的《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这次大会被一般的文学史著作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3个)(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简单经过:1950年影片公映不久《文艺报》发表贾雯的《不足为训的武训》,对武训形象及其称赞者提出尖锐批评,并重新刊载鲁迅杂文《难答的问题》,接着《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使得对《武训传》的讨论骤然变为批判。
周发表了《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作为小结。
地位:进一步强调了新中国文艺将以政治标准批判艺术问题。
这次批判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政治批判的新中国文艺运动的先河(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简单经过:1954年,希凡、蓝翎在《文史哲》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批判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
嗣后,《光明日报》又发表了他们的《评<红楼梦研究>》地位:这场运动和斗争,从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胡适思想及其影响的批判,由学术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学术界,意在清除五四以来所谓胡适派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简单经过:1952年整风期间,《人民日报》胡风牌成员舒芜的检讨文章,年底召开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清算其理论上的错误。
1953年《文艺报》发表林默涵、何其芳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对胡风文艺思想进行批判。
1955年《人民日报》开始批判胡风观点,决定公开发表胡风的报告。
6月10日《人民日报》公布《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正式将胡风等人定性为“反革命集团”,在全国掀起了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A类问题】1.天安门诗歌运动2.第四次文代会3.伤痕文学4.反思文学5.班主任6.那五(邓友梅)7.张承志8.韩少功9.乔光朴10.香雪11.顾城12.舒婷【B类问题】1.王蒙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2.陈奂生上城人物形象3.蒋子龙工业改革题材小说4.陆文婷人物形象5.汪曾祺小说6.冯骥才文化反思小说7.张贤亮8.贾平凹(商州系列)9.王安忆(创作风格的演变)10.张洁(创作风格的演变)11.马原12.莫言【C类问题】1.朦胧诗2.新写实3.90s女性小说4.寻根文学(韩少功)【A类问题】1.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
主要利用旧体诗的形式,表达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谴责,爱憎之情判然,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
诗中所体现的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现实的战斗式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
1977年以后集结出版,使得“天安门诗潮”中的文学精神得以迅速广泛传播。
“天安门诗潮”也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悲愤”式悲剧文学审美形态的滥觞。
2.第四次文代会在新时期文学初期,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吃全国文艺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者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
《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么写”,“不要横加干涉。
”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文革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指称那些以描写揭露十年内乱造成中国人民深重伤痕的历史悲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得名于卢新华小说《伤痕》,发轫之作是刘心武的短篇《班主任》。
伤痕文学在内容上,揭露十年内乱造成的中国人民的深重伤痕;形式上,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客观地再现过去了的那一段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对美好情操的颂扬,提出了令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版下册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版下册期末考试第一章1949~1976年文学思潮1.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举行。
2。
“十七年”:文学与时代政治的紧密关系,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是“十七年”(特指自1949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为“十七年”)3。
八大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在北京会演。
4。
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5。
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①正常的文艺组织与工作全面瘫痪甚至停顿②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歌颂新社会与革命历史的重要文艺作品,几乎无一例外被宣判为毒草,强加上种种罪名,大张挞伐③彻底、粗暴地否定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产生的现代文学④大批优秀作家惨遭迫害。
第二章50、60年代小说1。
梁斌《红旗谱》在当时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
《红旗谱》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燕赵大地上两家农民三代人的命运为斗争,围绕“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两个中心事件书写了当时农村与城市革命运动、阶级斗争的阶段性历史进程。
对于有着特别深厚的家族,家庭观念,特别重视血缘人伦情感的中国人来说,《红旗谱》的这种构思和表达具有特别强大的感召力,也特别能够落实“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一思想。
2。
茹志娟《百合花》是作者最著名的作品,以清新俊逸、细腻委婉的笔调,阐述了军民鱼水相亲的庄严革命主题。
茹志娟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在取材上往往从小处着眼,勾画着有意味的人物、生活侧影,善于细致,深入地探索人物的思想情感与心理变化。
3。
杨沫《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革命青春的成长史。
小说接过了久违的左翼革命文学“革命加恋爱”模式,把林道静的情感生活以革命性成长融合在一起,通过她与“胡适派”分子余永泽,共产党人卢嘉川和江华之间的爱情抉择,形象地昭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应走的正确人生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文学期末一/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2.《百合花》(茹志鹃)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
《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
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
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3.伤痕文学(见笔记)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二/简答题1.简述《创业史》的艺术特色(柳青《创业史》的艺术特色及成就)《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陕西渭河平原的下堡乡的蛤蟆滩,作者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阶级意识,通过描写梁家父子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
小说通过活跃借贷、买稻种和分稻种、进山割竹子、新法栽稻等事件,组织起了错综复杂的各条矛盾线索。
这些矛盾线索构成了两个阵线:一边是坚决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梁生宝等贫雇农;另一边则是土改时弯下了腰,现在又想重振威势的富农,以及中农郭世富和村长郭振山。
而处于这两条阵线之间的是像梁三老汉这样的徘徊、摇摆的农民。
作家生动地表现了不同心里动向的各阶层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
《创业史》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
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梁生宝的形象,他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的羁绊,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
《创业史》还塑造了梁三老汉这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形象。
他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的中间人物。
在这一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位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
梁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创业史》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在人物语言方面,采用经过提炼的口语,而叙述语言则充分书面化。
语言体现了富于乡土气息而又不落粗俗,有书卷气而不伤平实,幽默处见深沉。
《创业史》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尤其是对人物心里流程的状写,常常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也是它显著的艺术特色。
这种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
2.简述散文三大家的小说有怎样的特征。
(杨朔、秦牧、刘白羽)(1)杨朔散文的特征:①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战斗性。
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②注重诗境的创造: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在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注重创作诗的意境。
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③结构精巧。
常常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采取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方法。
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
④语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韵和谐,具有艺术魅力。
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局限是:散文思想内容过于时代化;刻意追求诗境,惯用象征、比附等,艺术表现上有雷同倾向(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点题);缺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2)简述秦牧的散文有怎样的特征。
①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
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②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抒情性于一体。
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这是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
《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述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十七年间,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
③散文真正具有‚形散而神不散‛,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
④语言流丽酣畅、凝练生动,具有‚林中漫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风格。
其美中不足的是:过于强调知识性,有些冗杂拖沓之感;强调哲理,表现出说教气。
(3)简述刘白羽散文的特征。
①散文的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②善于使用对照手法制造波澜,结构错落有致。
③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特色。
④雄浑豪放,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风格。
(4)简要说明杨朔、秦牧与刘白羽散文的不同特点。
A.杨朔散文以诗为‚神‛,在当时众多散文媚上媚俗盛行的情况下,以精湛的构思、典雅的格调而‚一枝独秀‛,并表现出‚通讯化‛、‚小说化‛的特点。
B.秦牧散文知识信息丰富,题材广泛,平中见奇,夹叙夹议,以富有个性的语言直抒胸臆或发挥议论。
也注重语言的推敲,善于运用精彩的比喻。
但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有些内容有粉饰之嫌。
C.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战争生活经历是刘白羽散文审美品格中的两大重要因素。
多引用古人诗句,借诗的意象表达作者追求时代精神的强烈情感,情感也常常是汹涌奔腾、一泻千里式的浓烈,常常表现出骈散结合和抑扬顿挫的特点。
但有失之抽象与直露、带有说教味道的毛病。
3. 简述戏剧《茶馆》的艺术特色。
(P57)(1)《茶馆》的艺术构思时独特的,生动而洗练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2)《茶馆》在艺术构思上使用侧面透露法。
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考虑主题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
选取北京普通的一个大茶馆使三教九流的人物同时聚集在一起,具有象征意味,是大中国的一个窗口,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3)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编剧的一人一事法,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观众面。
(4)《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时代的生活做横截面,具有史与事结合、虚与实结合的优点。
(5)《茶馆》中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一件怪异的事。
如第一幕,穿插写庞太监娶老婆;第二幕突出描写两个逃兵准备共娶一个老婆的故事等,这些事件的荒诞性与怪异性,增添了其悲喜剧色彩。
(6)《茶馆》是一部悲喜剧,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与人物的喜剧、幽默性格与剧作家的讽刺笔法,让作品产生了独特的悲喜剧风采。
(7)《茶馆》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主要使用了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也有在人物间偶然碰撞出的火花中刻画人物(第一幕中秦仲义与庞太监在对待戊戌变法的态度上发生冲突)。
(8)老舍精心选择人物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进行简洁的刻画,不重整体介绍,而重棱角的表现。
如秦仲义的一生,作者只选择了他一生中三个闪光点——在王力发面前的财大气粗,在庞太监面前的狂傲不羁,败落后的自悲自悼——来刻画人物性格。
《茶馆》的艺术特色:1独特的艺术构思(反描法,描绘了个时代的3个社会;侧秒透露法,选择茶馆这个窗口透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人像展览法,结构戏剧,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等贯穿始终,次要人物也很相妥。
2艺术结构上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一幕穿插一个怪异的事件。
3《茶馆》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
三/填空(30题)1.胡风文艺思想核心是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
(与新写实对比)2.五六十年代的创作主流是革命现实主义。
3.茹志鹃短篇小说集《百合花》(写战争年代生活的短篇小说)是她的成名作,获得茅盾文学奖。
4.大跃进民歌(大跃进1958~1960)5.对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建国后毛泽东也有明确的论述。
1958年他在成都会议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
形式是民歌的,内容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
7.新中国成立后,田汉创作了三部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
8.60年代初期,正是在散文创作开始逐步回归自身艺术规律。
文学界将1961年成为散文年。
9.刘白羽的散文《日出》,写于1958年,1959年发表。
描写作者在飞机上看到的雄伟瑰丽的日出奇景,赞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