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社会和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制度、政策适当,阶级阶层的分布从富少穷多的“洋葱头型”变为富少穷少、中等收入很多的“橄榄型”;二是,制度、政策不太适当,继续保持“洋葱头型”;三是,假如制度、政策改革出现重大失误,从“洋葱头型”退化为富者极少、穷者极多的“蜡烛台型”。第一种趋势是比较和谐的,不用说,也是有利于稳定的。从学者的假设上,不难看出,直接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如果制度不完善,便不能形成社会阶层结构的理想状态,也无法实现其结构的和谐。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二、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
社会组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环境,更是全社会和谐的基本单元。当然,和谐与否,在于运用之妙。我们要学会运用社会组织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第三、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有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潜在结构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很显然,要打碎这种双重结构,从制度上入手仍然是关键之所在。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因此,从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把握“和谐社会”的要点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之中。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标是要发展出一个和谐社会。同时,发展也十分需要以和谐为基础,以和谐为条件。不和谐,难以发展。转型期既可以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可以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这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这得从有关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入手.
人自身的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张梦
Vol.9No.62012年6月第9卷第6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n.20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一、人自身的和谐的内涵在各种和谐关系中,主动性都在人,所以人自身的和谐是实现其他和谐关系的关键。
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成了必然。
正因为如此,人自身的和谐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
所谓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主要内容包括:人的思想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人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乐观向上;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是能力的充分展示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因此,人自身的和谐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思想层面、心理层面、生理层面和发展层面是指个人的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与时俱进的。
(一)人的思想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个体置身于社会之中,他所面对的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社会,社会有一整套世界观和价值观系统,个体在接受这种观念系统的教育与训练时,他并非一个纯粹的被动的受体,总是保持着选择性与创造性。
个体可以从自己独有的理解角度,接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参与社会实践从而验证那些思想原则。
正因为这样,社会成员的思想状况往往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的人思想保守、落后,有的人脱离实际,满脑子是乌托邦式的狂想,而有的人则能立足于现实,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思想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思想保守、落后的人,坚持的是刺激-反应的思想接受模式,把个体看作是某种外在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当他们接受了旧时代的某种价值规范或思想观念,便恪守不逾,而不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时代的信息,忽视思想、理论创新的意义。
什么是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
和谐社会具体含义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第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第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第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第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
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当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偶然的。
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也日趋明显,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大。
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更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
不难看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即社会主义不仅是民主的和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高考关于社会和谐的素材作文
高考关于社会和谐的素材作文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实现和谐,也是古往今来人类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一起来看看关于高考关于社会和谐的素材作文,欢迎大家查阅!高考关于社会和谐的素材例文1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事件,特别是较大的突发事件,往往能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于环境安全。
因此,更应该做好预防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以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
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对卫生、信息、能源、粮食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对防范恐怖主义威胁、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工作,必须切实予以加强。
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
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
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
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
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要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文艺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艺创作空前活跃,一大批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感召和激励了亿万人民。
我国文艺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凝聚着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实践证明,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队伍是一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队伍,是一支富于进取和奉献精神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和谐的社会能使人心生愉快、安宁、温暖和力量,“和谐”是人们对美好的渴望。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垒 ! 垦 垒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 , 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陈 同举
堡堡 盒
( 南杞 县平城 乡第 一初级 中学 , 南 杞 县 450 ) 河 河 7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 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马克 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 进 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 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 我们 所要建设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应该是民主法 治、 正义 、 公平 诚 信友爱 、 充满活力 、 安定有序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合理的收入分配是公平 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 等, 即要求社会成 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 要求保证人 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的收入分配 ,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 现,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 的经济利益关系 , 经济发展 . 实现 社 会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 决速健康发展 . 乡居 城 民收 A 较大幅度地增长 ,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 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 ,城镇困难群众 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相应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 题 , 乡之间、 城 地区之间 、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 分配秩 序比较混乱 , 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 所以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调节 收入分配 , 促进社会公平 ,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 , 这对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节收入分配 ,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 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 谐, 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合作 , 关系到党和国家 的长治久安 , 而且关系到公民 的基本权利 , 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基 本价值 , 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 2 . 调节收入分配 、 促进社会公平 是构建 和谐社会 的重要原 则和 紧迫 任 务 社会公平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 ,它是社会广大成员普遍 能够接受的价值 目标 ,能够为整合社会各种力量提供强大的道 义动力 , 是一个政权具有合理断 口 合法 性的重要体现 。因此 , 我 们一定要把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制定各项政策 、开展各项工作的 个重要指导原则。应当承认 , 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 , 还存 在着不同程度 的社会不公现象 ,并在一定程度 上已经影响到了 社会不同阶层 的和谐相处。因此, 促进社会公平 , 已经成为当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3 . 调节收入分配 、 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 和谐社会 的关键环 节。党中央提 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之一就是要仂调 好各个 阶层和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当前 , 公平 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以人为本 、 社会平等理念 下构建一套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即是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 体现 , 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4 . 调节收入分配 、 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 和谐社会 的基 本着
社会建设——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开放经济,完善社会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惊叹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奇迹。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成果丰厚,可谓硕果累累,从宏观上看,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最重要的领域即为基本民生建设。
因为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安定和谐,各项相关社会建设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逐步推进、落实。
所谓基本民生,就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的主要民生领域。
就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基本民生应当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与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重要领域。
这些领域也就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1中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是人民的最基本需求。
本文主要从民生建设领域着手例举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三方面基本民生问题的现状,并分析相应民生建设领域政府出台有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一、全民医保制度在现代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根基。
在不同社会事业领域,社会建设的模式应当有所不同。
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机会结构,需要更多地重视公平。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
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之 间 、 统 产 业 与 新 兴 产 业 之 间 、 收 入 阶 层 与 新 富 传 低
裕 阶 层 之 间 的 矛 盾 ; 纵 向 看 , 现 为 中央 与 地 方 之 从 表 间 、 府 与 企业 之 间 、 体 与个 人 之 间 、 本 所 有者 政 集 资
社 会 关 系 的 新 变 化 。 这 种 变 化 一 方 面 反 映 了我 国 改
质 利 益 冲 突 成 为 人 民 内 部 矛 盾 的 核 心 内 容 。 从 横 向
第三 , 想 文化 领域 中 的矛盾 。 出地表 现在社 思 突 会主 义 的先进 思想文 化与 各种落 后腐 朽 思想文 化之
众 与 党 政 领 导 干 部 中 一 些特 权 人 群 的 矛 盾 成 为焦
点 。
关 系 群 众 切 身 利 益 的 问题 比较 突 出 。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体制 的初 步确立 , 们 的价 值观 发生 了很 大 的变化 , 人
更 加 重 视 和 追 求 与 自 己密 切 相 关 的 实 际 利 益 , 功 利 主 义 价 值 取 向逐 渐 凸 显 , 从 而 使 经 济 利 益 矛 盾 和 物
需要解 决 的问题 。
一
第 二 , 治 领 域 中 的 矛 盾 。 1要 表 现 为 体 制 机 制 政 5 5 尚不 完 善 , 主 法 制 还 不 健 全 ; 些 社 会 成 员 诚 信 缺 民 一 失 、 德 失 范 , 些 领 导 干 部 的 素 质 、 力 和 作 风 与 道 一 能 新形势 新任 务 的要求还 不适 应 ;一些领 域 的腐败 现 象 仍 然 比较 严 重 , 突 出 地 表 现 在 群 众 对 腐 败 和 官 僚
题 中之 义 。
摒弃不与谐因素,共建与谐社会
摒弃不和谐因素,共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明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现实社会中呢?处处充满着与和谐社会相排斥的问题。
在各种金钱、权利、利益的诱惑下,我们的社会开始发生质的改变,人们生命的不到保障,正义得不到伸张,思想逐渐变得迂腐,人类和自然逐渐形成敌峙状态。
如此的前景,让和谐社会的建设上空笼罩了一层乌云,和谐社会的未来前景变得遥不可及。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任人民与其父母官的关系,然而近些年频频爆出官与民之间的矛盾。
当官的不为人民做主,甚至为了一些利益去损害人民的利益,真是枉为“父母官”三个字。
从有关报道中看,现在的腐败非常厉害,一抓住一个贪官,家里一查,不是几千万,就是几百万的家产。
据有关统计,目前掌握在贪官手里的财产已经达几千亿元,如果这些贪官能够将这些财产贡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民,哪怕贡献一点点,都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例如最近查处的湖南郴州纪委书记曾锦春先生,号称天下第一贪的纪委书记,几年来,敛财6800万元,我真不知道那么多钱怎么放?平时是否有用这些钱,这么多钱要干什么?他们由于知道这是不义之财,是犯罪赃物,所以,也不敢放到银行,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方式在窝藏这些赃物。
例如,有人将赃物放到木地板下,有人放到卫生间上的天花板上面,有人则是埋在底下,更有人放到了床底下,天天睡在钱上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些贪官都是拥有百万、千万家产,但是自己又不敢去花这些钱,有些贪官还要表现出自己很廉政的样子,有些人还是葛朗台式的人物,天天骑自行车上班,穿着破衣服,让人一看,这个家伙很模范,是人民的好公仆,可是,有一天被纪委或者检察机关一查,原来是一个伪君子,是一个隐藏在我党内的大腐败分子。
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及其启示
在 中国历史上 , 曾有多种和谐社会 的设想 , 他们的一个共 同特 点是 与传统社会相对应 的静态和谐 。无论是强调入与 自 然和 谐的道家 思想 ,还 是强调 以礼乐制度支持 的人际和谐 的 儒 家思想 , 都是如此 。他们从不 同侧面 , 天建设社会 主义 为今 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 鉴的思想资源 。 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和谐社会提供 了理想的生存 空间 在道 家代 表人物 老子那 里 , 他设想的和谐社会是“ 国寡 小 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 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 使 无所 乘之。虽有 甲兵 ,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 (老子》 八十 章) 在这里 , 。 老子认为社 会和 谐的前提是消灭一切技术 , 消解 切文明对人性的侵害 ,将 文化 所造就的人还 原为没有任何 印记的自然人 。 这种淳朴的“ 甘其食 , 美其服 , 安其居 , 乐其俗” 的画卷 。 固然是和谐社会 的一 类, 但它更像是没有人活动的 自 然界。 在庄子所构 想的和谐社会 里 ,有 “ 至德之世 ” “ 、建德 之 国” “ 、至治之世” “ 、无何有之 乡” 等等。 在这 类理想 的和谐社会 之中 , 的文化本性 同样被充分地解构 , 人 剩下的只有人的 自然 本性。人生以回归 自然为主要 目的 ,民如野鹿” 人摆脱了一 “ , 切文化的羁绊 , 自然和谐相处 , 与 与万物融为一体。 二、 不同利益群体 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体 在儒 家的和谐社会 观念 里 ,我们 可以吸取 的思想资源主 要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 更是社会和谐的 主体 , 离开了人 的交往关 系 , 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 。儒家讲人 伦 的和谐是依靠礼乐制度来保障的 。孔子讲“ 君君臣臣 、 父父 子子 ”在等级秩 序中 , , 每个社会 成员各安其位 , 到“ 而不 做 和 同” 。在苟 子的思想 中 , 社会和谐主要取决于各阶层得到与其 社会地位相应的有差别 的回报 。 苟子称 :贵贵 、 “ 尊尊、 贤贤 、 老 老、 长长 , 义之伦也 。行之得其节 , 礼之序也” 《 (荀子 ・ 大略 》 。 ) 等级贵贱之分与对物质财富 占有多寡相对应 ,在等级差别 的 对应中 , 以制度 的形 式规 定不同的人“ 或美 、 或恶 、 、 或厚 或薄 、 或佚乐 、 或劬劳” 而人们又安于 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 , 因而 ,礼 的规定 以及人们对礼 的认 同 ,是整个社会和谐 的基 础 。这样 , 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 , 主要 表现在 以处理人与人之 间关 系的礼乐制度 设计 中。 在这里 , 它虽然强调的是不同政治 地位者 的利益差异 , 但暗含了区分人们贡献差异的因素。 儒家 的社会和谐思想之于 当代社会 的启示在于 :按社会 成 员对社会贡献 区分其报酬是 必要 的 , 社会成 员对 自己之于 社会贡献程度 的 自觉估量 , 是社会和谐 的心理基础 。在科技 、 知识 、 管理 、 等非劳动要 素已进入社会 分配系列 的今 天 , 资金 人们若仅仅着眼于劳 动付 出。 将按劳取 酬 中的“ 劳动 ” 作狭 义 的理解 , 就难 以了解 人类社会进 步的动 力及其 多种因素合 力 这 一客观事实 。 三、 风俗和 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征 和 谐社会落 实于 人伦 目 之中 , 用 除了人伦关系的和谐外 ,
在矛盾运动中求和谐
和 与 同” 世 丰 不 和 和 谐 是 一 种 美 . 希腊 哲 学 毕 达 哥拉 斯 学派 有 两句 著 名 的哲 学格 第 一 次 区 别 了“ ” “ 的概 念 , 界 万 物 , 富 多 彩 , 同 生 和 , 古 言 :什 么 是 最 智 慧 的— — 数 ”“ 么 是 最 美 的— — 和 谐 ” “ .什 。中国 传 统文 孕 育 着不 同 。 化 中也 高 度 评 价 和 谐 的价 值 。 经 典 的表 述 是 “ 为 贵 ” 最 和 。认 为 和 谐是 孔子 “ ” 和 的思 想 虽 产 生 较 晚 , 影 响 深 远 。他 在 做 人 的 道 理 中 阐 但 和 与 同” 适 可 天 底下 最 珍 贵 的 价值 , 人 世 间最 美 好 的状 态 。 即和 谐 , 为 和 谐处 述 了 “ ” “ 的 区别 . 应 的 范 围 更 具 有 普 遍 性 和 日常性 , 以 说 是 美 因 于 矛盾 运 动 之 中 . 合 事物 发 展 规 律 , 应 自然 规 则 。 谐 在 矛盾 运 动 是 一 种 “ 符 顺 和 为人 之 道 ” 孔 子 说 “ 子 和 而 不 同 , 人 同而 不 和 ” 。 君 小 。意 思 是 : 中 产 生发 展 . 运 动 中 的平 衡 、 异 中 的协 调 、 繁 中 的 有 序 、 样 性 君 子 用 自己 的 意 见 去 纠 正 别 人 错 误 的 意 见 , 切 恰 到 好 处 , 不 盲 目 是 差 纷 多 一 却 中 的统 一 。 附 和 : 人 总 是 盲 目附 和 , 肯表 达 自 己的 意 见 。 把 对 “ ” “ ” 小 不 他 和 与 同 的 不 同 态度 作 为 判 定 “ 子 ” “ 君 与 小人 ” 的标 准 . “ 同 ” 又 和 谐 相 处 相 把 不 而 和谐 是 矛 盾 的 和谐 看 看作 是做 人 的本 质 。在 人 际 关 系 中 , 者 总 是 智 和 谐 是 矛 盾 的 和谐 。矛 盾 是 和谐 产 生 的原 因 . 是 推 动 和 谐 的动 生 . 作 是 事 物 的本 质 , 也 追求和谐 , 此而包容差异 , 为 在丰 富 多 彩 中达 成 和 谐 ; 者 总是 强求 一 庸 因 。和 谐 就 是 矛盾 的双 方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达到 统 一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一)汇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写在试卷纸后面的答题纸上。
1、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的是:CA、鲁迅B、陈独秀C、李大钊D、毛泽东2、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B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当代时代主题是 CA、改革开放B、依法治国C、和平发展D、一国两制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BA、消灭贫困人口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消除贫富差别D、实现共同富裕6、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中共二大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对象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10、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BA、 1949年B、1954年C、1956年D、 1975年11、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DA、欧洲模式B、美国模式C、日本模式D、苏联模式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D、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14、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A、发展B、稳定C、改革开放D、依法治国15、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BA、团结、改革、发展、稳定、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D、物质、精神、政治、社会16、'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20世纪末,GNP比哪一年翻两番,人均收入800——1000美元 DA、 1978年B、1980年C、1990年D、 1991年1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A、发展B、改革C、革命D、调整18、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表述不正确的是 AA、多层次B、多角度C、全方位D、宽领域19、中国今天的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属于 BA、经济形态改革B、经济体制的改革C、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D、所有制结构的改革20、一切可用于生产的要素,包括人力、物力和土地是 BA、资源B、资源配置C、资源稀缺D、资源利用21、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 DA、股份制B、公有制C、私有制D、公司制22、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我们在微观收入分配中坚持 CA、兼顾效率B、公平优先C、兼顾公平D、效率优先23、市场经济运行中“看得见的手”是指 DA、经济规律B、法律法规C、经济政策D、宏观调控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表述不正确的是 A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公有制为主体D、多种经济共同发展2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可以从哪两方面表现出来 AA、公有制和私有制B、股份制和合作制C、计划和市场D、质和量26、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矛盾D、人民群众27、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是采取的 DA、共和国联邦的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2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以下哪点统一起来 BA、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C、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30、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 CA、团结—批评—团结B、大鸣大放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该题多选、少选均无分。
论人自身的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是 能 力 的 充 分展 示 和 价 值 的充 分 实 现 。 因此 , 自身 的 和谐 包 人 含 了 四个 层 面 的 内容 : 想 层 面 、 理 层 面 、 理 层 面 和 发 展 思 心 生
( ) 理 的 和谐 能够 推 动 人 、 三 生 自然 、 会 的 和谐 平 衡 社 人 自身 形 成 和 谐 的关 系 , 是 指 人 的身 心健 康 即 心 态 和 就
克思 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外历史上都产生
过 不少 有 关 社会 和谐 的 思 想 。 中共 十 六 届 四 中 全会 。 一 步提 进
Jn2 1 u. 2 0
V1 o o9N . . 6
第 9卷 第 6期
论人 自身的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张 梦
(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广东 广州 5 0 2 ) 1 95
摘 要 : 建 和谐 社 会 的理 念是 马 克 主 义政 党一 直 追 求 的社 会 理 想 , 文 以人 为 着 眼 点 , 调 人 自身 的和 谐 是 构 本 强 构 建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 基 础 和 前提 , 以我们 要 努 力 实现人 自身 的和 谐 ,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 所 构
受 社 会 的 主 流价 值 观 ,并 以 自 己 的独 特 方 式 去 参 与社 会 实 践 从 而 验 证那 些 思 想 原则 。 因 为 这样 , 会 成 员 的思 想 状 况 往 正 社
出 构建 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 任务 。
一
、
人Hale Waihona Puke 自身 的 和 谐 的 内涵 在 各 种 和谐 关 系 中 , 主动 性 都 在 人 。 以人 自身 的 和谐 是 所 实 现 其 他 和谐 关 系 的 关 键 。有 了人 自身 的 和 谐 , 与 人 、 与 人 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追求和共同目标。
和谐社会,顾名思义,是指各个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相互依存、相互协助、相互尊重的社会。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谐社会是人们对于平等、公正和共享的美好向往。
本文将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实现路径和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面发展。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
人们在和谐社会中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同时也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且倡导相互关爱、互助合作,努力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其次,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包括国家、社会组织、个人在内的多方参与。
国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需要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同时,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青联等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以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任务。
个人责任和道德的培养同样重要,每个人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展现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再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体系。
法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依法治国,使法律成为行为的规范。
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保障充分的司法公正和法律实施的公平性,进而保证社会和谐的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对个人与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和谐社会中,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得到充分的尊重,个人发展空间得到保障。
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获得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待遇。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个体通过互助与合作达到了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和谐社会的实现也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形式与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曾经,我对和谐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以为和谐即人际关系和平友好,其实不然,和谐的内涵也应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马克思主义内含着追求和谐的价值诉求。
追求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我国自古就形成了“和而不同”、“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大同世界”等和谐思想;西方社会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数的和谐”起,出现了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等和谐思想。
虽然有些思想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社会实验,但它们都脱离了深刻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剖析与阐释,因而只具理想性而缺乏科学性。
马克思恩格斯紧紧围绕人的现实性、社会性这一核心,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但不幸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界只是成为“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劳动呈现异己性,从而“使自然界……同人相异化。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100907140周钰婷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根据我所学的知识来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和中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含义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强调的是民主,以公有制为基本的经济基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原则的社会形态。
而马克思在提出社会主义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HYPERLINK "/view/10007.htm"|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并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
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就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最终动力,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里的“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就已明确表示要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所以发展生产力也就成为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
邓小平在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教训后,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其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进入21世纪后,面对国内国际的新任务、新形势、新挑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途径。
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重要性,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律和特点,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和题中之义。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题中之义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和正在引起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最终都会归结到人际关系的变化,导致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它又带来新旧体制和利益的冲突,使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形式。
如何在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由于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面临的矛盾仍然纷繁复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经济领域中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重视和追求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实际利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逐渐凸显,从而使经济利益矛盾和物质利益冲突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核心内容。
从横向看,表现为城乡和地区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低收入阶层与新富裕阶层之间的矛盾;从纵向看,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最新-构建和谐社会六大走向 精品
构建和谐社会六大走向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家庭”这些是代表委员谈论最多的话题。
他们说,让社会更加和谐,不仅反映百姓心声,而且为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勾勒了美好蓝图。
和谐社会的构想让我们看到了当今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六大走向。
走向之一经济发展: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促进又快又好发展面对今天这样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复杂现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关键是要把握和谐与发展、和谐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来自实践第一线的代表委员,对在发展中求和谐,和谐中求发展的感受尤为深刻。
中国要和谐发展,必须把发展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依据特定国情,适应自身战略需求,选择自己的科技发展方向和道路,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
被世人称为“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描述了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将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也将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界代表委员谈起这一前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走向之二政治发展:以政府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以政府改革为重点,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将成为我国政治发展新走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篇1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
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为了适应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局而的新发展,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建设一个既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凋,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刊、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凋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总体说来至少包括以下份个层面的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在把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水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协凋统一;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包括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区域之间的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和谐等;人自身的和谐即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索质、科学文化索质和健康索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格能够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构建和谐地勘之
Industry economy 产业经济什么是和谐?和谐,意为“融洽,调和”。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构建和谐地勘源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地勘单位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下谋求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在新时期下,构建和谐地勘,既是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地勘经济良性发展、地勘职工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是摆在全体地勘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经笔者多年实践工作,在构建和谐地勘的实现途径和必要条件方面有一些浅显体会。
一、坚持发展经济,构建和谐地勘古人有云:“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同理,发展也是构建和谐地勘的基础。
没有地勘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地勘职工生活的不断改善,就没有人心的和顺、单位的和谐。
因此,构建和谐地勘,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从根本上讲必须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夯实构建和谐地勘的物质基础。
构建和谐地勘单位既是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社会维稳所赋予的一重要职责。
以笔者所在的物勘院为例,“十一五”期间,物勘院产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累计完成货币工作总量是“十五”期间的1.9倍,年均增长9.8%,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3.4%,在职职工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
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变革,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制度政策在不断磨合完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随后,在中国,“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
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于2005年2月2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着力点)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同发展。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1]具体含义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
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天天爱答题,20元话费等你拿~提问者采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义革命时就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优势。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社会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当前,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转换、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转化,经济成份、经济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人们思想多样、多元、多变,各种社会矛盾、思想矛盾凸现。
在这种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多样、多变、多元中统一人们思想,在各种社会矛盾交叉多变条件下凝结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创造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利益矛盾,重视保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全体人民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
它能够紧紧抓住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个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自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和主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党的重大政治任务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必然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主题提出新的要求。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定,但这种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得如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推广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和谐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和谐精神力量,满足人们和谐社会的精神需求,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思想保证、价值观念、文化条件。
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任务提出了新要求。
在指导思想上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在工作着力点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提高士气、振奋精神,保护公平,弘扬正义,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教育,建设诚信,提倡关爱,和谐相处。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以提高群众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办实事好事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事为核心,着力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以平安、安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科学管理为核心,构建安宁有序的社会。
对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长期努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保证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完成等方面取得了很好实效,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但也必须看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应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增强亲和力、渗透力。
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
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思想精神文明需求的新方式。
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趋势,探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和占领思想阵地。
针对多元化精神需求,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构筑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下的多层次教育平台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