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全]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一篇(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问题: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2)相委而去(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下车引之(5)未若柳絮因风起(6)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文中出现了“君”“家君”“尊君”三个称谓,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的意义与区别吗?5、《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7、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参考答案1、刘义庆2、(1)相比(2)舍弃(3)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4)拉、牵拉(5)趁、乘(6)才3、(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2)简直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自己离开了。
4、尊: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家尊: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5、衬托出谢道韫的才华非凡,也借此表明作者的观点,即对谢道韫回答的赞赏之情。
6、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既有意象又有意蕴,形象贴切。
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
第二篇(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语文版七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期行》与《孔文举》【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③。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②奕世:几代。
③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为.司隶校尉()(6)君与仆.有何亲()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期日中,过中不至。
译:(2)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译:4.元方与孔文举都是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二)比较《乘船》与《荀巨伯探友》【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七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见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旺,吟啸②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③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①谢太傅在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等畅游山水。
②吟啸:吹出曲调。
③承响:应声。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太傅神情方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B.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屈伸呼吸....C.足以镇安朝野俭以养德 D.公欣然曰其人舍然大喜....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4.(甲)文收入于《世说新语》“言语”篇,某位同学是这样理解编者的意图的: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对兄子兄女咏雪的比喻很满意,特别是兄女“柳絮”精彩的比喻,表现出她才思敏捷的风度。
而且文末特别交代谢道橸的身份,也暗含了对她才华的肯定。
(乙)文收入于《世说新语》“雅量”篇,结合文末“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一句,请给画线句中的□选择最合适的一个词,并说明理由。
A .即B .徐C .笑D .怒我选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2.B3.划船的老翁因为谢安的脸色气定神闲的缘故,仍旧继续向前划船。
4.选 B。
理由:“徐”是慢的意思,表现出谢安在遇到风浪时处变不惊的名世风度,与众人的惊慌失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是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
文末“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进一步赞美了谢太傅为人的雅量。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13篇教学课件:1-6篇(共3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6.《智子疑邻》有何寓意?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应听正确的, 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译文】【乙】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 (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 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 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 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舍弃 (2)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3)下车引之拉,牵拉 (4)郭伋始至行部最初 (5)及事讫完毕 (6)须期乃入等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来 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两篇文章中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谢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 韫的才气。 C.【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从不同角度咏雪, 【乙】文从相同角度强调了修补防盗。
⑪
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2)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 (3)又相天子辅佐 (4)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见闻广博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静以修身 守之以浅者 B.淫慢则不能励精 有龙则灵 C.周公诫之曰 夫君子之行 D.然一沐三握发 然则天下之事 【解析】A.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B.就;C.代词,指伯禽/助词, 的;D.然而,但是/如此,这样。
人教语文七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篇教学优秀PPT篇
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
,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 ,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
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了解了潜水的方法。
4.【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无他,但手熟尔(我亦 无他,惟手熟尔);【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的原因是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用原文回答)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每天引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去学习。
5.试比较吕蒙和方仲永在学习方面的差别,并谈谈这两则故事共同说 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差别:方仲永天资聪慧,最后却“泯然众人”;吕蒙“当涂掌 事”“乃始就学”,却让人“刮目相待”。 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译文】【乙】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 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到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 写下了四句诗,并亲自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 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 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 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甚 至)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 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译文】【乙】陔萼楼后面的老房子倒塌后,我就将它的地基加高四 尺,建造了一间大书屋。书屋侧面的耳房用纱幮那样的隔扇隔出来一 个休息间,里面安放卧榻。书屋前后都有空地,我在后墙墙根那里栽 种了三棵西瓜瓤大的牡丹花树,牡丹长得比墙还高,每年都要开三百 多朵花。书房正面台基前种了两棵西府海棠,开花时,繁茂的花朵仿 佛是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前院四壁有些高,于是就在墙对面砌石花 台,用太湖石树了几座假山。旁边种着枝干苍劲古拙的西溪梅花,还 有几株云南茶花,以妩媚的花树来衬托湖石假山。梅花下种着卷曲缠 绕如璎珞花样的西番莲覆盖地面。书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凉棚,就种 了很多蔷薇花把它覆盖起来。台阶下长着三尺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 点缀一些秋海棠。书屋前后窗户都很敞亮,窗外宝襄花和西府海棠因 为长得茂盛,绿荫遮住阳光,屋内显得幽静凉爽。我消闲休息都在这 个书屋里,不是文才风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许他进来的。我一向倾 慕倪云林的书阁“清閟”,所以又用“云林秘阁”来命名它。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卷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③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⑤母,请设馔⑥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⑦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告假。
④过:拜访。
⑥白:告诉。
⑦馔(zhuàn):饭食。
⑧升堂:登上大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2.太丘舍.去。
舍:_______3.式谓.元伯曰谓:____________4.乃共克.期日。
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元方眼中,友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对比阅读(6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对比阅读(6篇)以下是6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的对比阅读,供您参考: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卖胡琴者,价格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一僧闻之,入市遍视,得其真者,酬值勿计,其人讶之。
僧曰:“此琴安能舍数百万哉?公当自度。
吾是何许人,能办此事须著工价百缗①。
”人竞谢去。
僧因取良者换败弦,改调弄一过,听之甚美。
即付直与卖者。
其人持归,以告豪贵。
豪贵始悟曰:“吾所听音不深也!僧所换弦声高下与旧异;吾持去又改其调音律与价无差;若更观他过然后定夺则未晚也!”于是争以重价买之信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①缗(mín):成串的铜钱。
古时一贯千钱,故称百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止有剩骨 ______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______③豪贵传视 ______④若更观他过然后定夺则未晚也 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此琴安能舍数百万哉?公当自度。
(3)甲、乙两文都写了“人”与“狼”的较量,但结局不同:甲文中“两狼”被杀,“人”胜利;乙文中“豪贵”被蒙骗,“僧”胜利。
请简要分析两文作者对“人”与“狼”的不同态度及两文的写作意图。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②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③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④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⑤,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蹴踖⑥。
(选自《小时了了》)【注释】①诣(yì):到。
②仆:谦称。
③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④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⑤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⑥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若柳絮因.风起因.往晓之 B.公大笑乐.不亦乐.乎C.时.李元礼有盛名年与时.驰 D.人以其语语之学而时习之.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乙】文画线句子的断句为“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C.【甲】文中“俄而雪骤”的“骤’是急的意思;【乙】文“人以其语语之”这句话中的两个“语”字意思相同。
D.【甲】的“白雪纷纷何所似”和【乙】文的“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都是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语言简练,只用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便写出了谢家融洽、儒雅的家庭气氛。
B.【乙】文中“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说明孔文举(即孔融)担忧李元礼不给面子,不得不把上一代的关系说出来。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乙】《诫子书》与《周公诫子》的对比阅读周公诫子》中心内容是___儿子伯禽不要骄傲自满,要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
而《诫子书》中心内容则是告诫子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养德,不贪淫荒漫,不冒险躁动,要有志向,有远大的目标,才能致远。
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经常被人们用作座右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静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的目标。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_《诫子书》改写】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以此来修身养性,节俭为要,以此来增进德行。
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的环境,就不能有远大的前程。
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无法扩展才华,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荒淫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时间和年龄在不断流逝,意志和日子也在不断消逝,最终变得萎靡不振,与世隔绝,悲伤地守着贫穷的房屋,又有什么意义呢!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___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改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益处。
但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长者,轻视同辈。
这样做引起了别人的憎恨,就像对待仇敌一样,讨厌他们就像对待恶鸟一样。
这种用研究来损害自己的行为,不如不研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③人疾之如仇敌:别人憎恨他就像仇敌一般。
④恶之如鸱枭:厌恶他像对恶鸟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房屋,到时候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2021.12.15整理一、《咏雪》与《黄婉巧对》【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参考译文】黄琬小时候就聪明。
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
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他。
问题:两文都写到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巧妙应对。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谢道韫和黄婉各是怎样巧妙应对的。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与《田子为相》【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参考译文】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
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
”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共6篇
(2)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郭伋告诉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
6.【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但从选 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 文选取的是 郭伋守信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描写 , 【乙】文侧重 叙述 。
A.相委而去 六十而耳顺 B.计日告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遂止于野亭 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为人若此 人不堪其忧
【解析】A.动词,约定/名词,约定的日子;B.顺序/停宿;C.为什么/什么; D.又。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6.《智子疑邻》有何寓意?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 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译文】【乙】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 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 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 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 好,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 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 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和《郭伋传》
舍弃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共12组,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因:(2)遂遣之.之: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B.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C.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D.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阿奴欲放去邪?4.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在《咏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谢道韫是一个(1)____________的人;而《谢安怜翁》中童年谢安则是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比较阅读两文,《谢安怜翁》中“奕于是改容”,体现了谢奕对幼弟怎样的态度?这与《咏雪》中谢安对待子侄辈的态度有何异同?(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语文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 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 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 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语文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 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 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 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 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 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语文
(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语文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语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弛.担持刀 放下
(2)方.欲行 正
(3)狼亦黠.矣 狡猾
(4)狼闻.声四顾 听见
语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上专题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1.【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i 陈太丘与友期.行ii 相委.而去iii 待.公而食iv 恐.其自食其言也(2) 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3)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ii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 【甲】文和【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2.【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
(《黄琬巧对》)(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i 俄而雪骤.ii 撒盐空中差可拟.iii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iv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未若柳絮因风起。
ii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建和元年正月日.食/吾日.三省吾身B.太后诏问所食.多少/饭疏食.C.即以.其言应诏/爱人以.德D.琬年.七岁/年.与时驰(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 先自度.其足_________ (2) 反.归取之__________
(3) 遽契.其舟__________ (4)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不试之以足?
A. 反归取之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项为之强
D.至之市
3、翻译文句。
(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两则寓言分别添上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二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但讽刺的任务相同,请你写出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有答案)
部编七上文言文对比练习(一)〖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座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2.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朋友感到很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的手(想要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诸葛恪跪下说:“请求您借笔让我加上两个字。
”3.甲文中元方面对客骂父亲,乙文中诸葛恪面对孙权大帝的戏谑,各有怎样的表现?请你谈谈两者的不同之处。
元方:聪明正直,直指客人“无礼”“无信”,捍卫父亲的尊严,可谓有理有据有节。
诸葛恪:聪明机变,面对孙权君臣对父亲的戏谑和欠尊重,极有分寸地加上“之驴”俩字,可谓四两拨千斤,巧妙地化解了父亲的难堪,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与称赞。
(二)〖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因(趁,乘)竞走..取之(争相)(跑)2.翻译下列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2018-最新-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8-最新-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2018-最新-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与儿女..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其家甚.智其子(非常)B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必将有盗.(小偷)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D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而疑邻人之父.(父亲)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二)《咏雪》与《黄琬巧对》【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最新-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与儿女..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其家甚.智其子(非常)B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必将有盗.(小偷)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D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而疑邻人之父.(父亲)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二)《咏雪》与《黄琬巧对》【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通“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1.下列“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B.黄琬幼而.慧C.学而.不思则罔D.而.深奇爱之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B.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C.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D.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3.翻译。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B.乙文中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
C.甲文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她是个不平凡的人。
这是一种未见其才先知其人的写作技巧。
D.乙文是说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
5.甲文中“公大笑乐”属于侧面描写,暗示谢道韫的回答更精彩,乙文中也有侧面描写的文字,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三)【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三年归休..(回家休息)B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田子为相..(当宰相)C 太丘舍.去(舍弃)即舍.田子罪(赦免)D 去后乃.至(才)退请就狱..(接受处分)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B.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C.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D.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B.乙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C.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D.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正午时分。
5.[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四)【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⑧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诣:到……去。
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烧火。
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箅,放竹箅。
⑤馏:蒸饭。
⑥糜:粥。
⑦识:记住。
⑧志:记住。
⑨更相:互相。
易:修整。
夺:失误、遗漏。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俱委.而窃听B、去后乃.至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C、友人惭,下车引.之引.人注目D、仿佛志.之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B.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C.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D.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传神生动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同时,文章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语言自然平实,简约流畅。
B.陈太丘与友人“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C. 乙文选自《世说新语》,记叙了元方,季方为了偷听两个大人的谈话而蒸饭成粥。
D. 太丘所言“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为孩子勤奋好学而欣慰,不再追究他们蒸饭成粥的责任。
5、甲、乙两文在人物表现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五)【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B.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C.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D.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先行离去,友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缺乏修养的人。
B.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的失礼,对长辈的不尊重。
C. 郭伋为人讲究诚信。
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D. 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讲信用,喜爱儿童,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被传为美谈。
5.简析甲乙两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陈太丘与友期》与《王子敬游名园》【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乙】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③,旁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④耳!”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好恶:指点评论。
麾,通“挥”。
④伧(cāng):粗野,鄙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