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在教学“小括号”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小括号“再创造”的过程,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课堂生成,促进思维发展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借助教材中剪星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当提出如果将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生尝试写,师巡视时发现10一2 + 3,追问: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表示先计算2 + 3吗?为什么?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 + 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此时我们围绕“10一2十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 + 3。
( 2 )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十3。
( 3 )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 + 3 。
( 4 )画()表示先算2 + 3 ……大家想的办法都很好!面对这么多的符号,如果我们不说,外国人能看明白吗?看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 +3 。
大家想的跟数学家想的一样,用“( ) ”这个符号来表示。
它叫“小括号”。
教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
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二、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
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
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下册教学反思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下册教学
反思总结
1. 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字0-100的认读和写法,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的感觉,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数技巧。
2. 教学内容
通过教材中的数学内容,我们主要教授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和技能:
- 数字0-100的认读和书写
- 数字大小的比较
- 数字顺序的排序
- 简单数的计数
3. 教学方法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视觉教学: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
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 听觉教学:通过数数歌曲和数字识读的音频材料,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听觉感知。
- 游戏教学:通过数数游戏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教学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们在数学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对数字0-100的认识更加熟练,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判断数字的大小,也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
同时,在数数方面,学生们也能够正确地数出一定数量的物品。
5.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部分学生对一些数字的认识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
其次,有些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容易跳过或重复一些数字,需要加强练。
此外,我们还希望能够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综上所述,本学期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我们将继续努力,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升他们的数学研究效果。
(800字)。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篇)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精选10篇)教学反思对老师来说有很重要的帮助,能够让老师知道自己教学出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获得进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共分三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面值。
第二课时学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换算,明确:1元=10角,1角=10分。
第三课时让学生模拟购物,体验购物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付钱。
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样想法: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
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
所以我大胆地进行了创新,下面把我将对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做一下反思: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
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
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
通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钢笔,23元的'转笔刀,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一年级下册数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反思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一先说不足:在教学语言上更加简炼,干脆简洁。
课堂上如果在整体把握中节奏快一点就更好,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时刻激发孩子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加法的计算法则。
将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而在这其中,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又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在这次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重点,以及采用介绍算理、强调法则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些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来教学,这几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创设情境法。
上课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你们都是在什么时候发新书呢?在学生融入课堂情境的时候,我将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明明班上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在学生讨论说后,再让学生思考40本书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
比如;小明他们班女生19人,男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自然地引出有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新知识探索在新课引入过后,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新知识探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任务学习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19+18=(),第二步: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
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19+18=?”这个问题时,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套10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套10篇)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学会了100以内的数,并建立了对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我着力体现了以下新课标理念:1.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2.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研究、探索研究的精神。
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3.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本课研究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填写百数表时,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2.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2.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些图形。
二、新课讲授1.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物体上找到了这些图形?生1:我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2: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生4:我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小结: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2)描一描,画一画。
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
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师:那你们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1: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一年级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篇1第一次改行教数学,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
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观察主题图:买东西、买车票、存钱)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让学生动手先自己认一认人民币,再通过当小老师、我会拿等活动进行集体反馈。
同时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一种分类方法:纸币和硬币。
三次课下来,在这一环节,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刚刚认过的杂乱无章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动手分类。
由于学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视时,发现不少学生分类错误,导致我直接把分对的学生作品拿上台,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过分类,再次让学生强化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接下来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币的换算。
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小男孩买一元钱的练习本却不知道怎样付钱,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
让同桌先讨论好一种付钱方法,并摆一摆。
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摆出了1张一元,2张5角,5张2角,10个1角……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
但是由于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有点多,学生找到需要的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
最后,我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总之,三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完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2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教后我做了以下反思: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下册教学反思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下册教学反思总结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教学内容设计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较为充实,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内容分成了多个小模块,每个小模块中都涉及了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这种分模块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避免了内容过于集中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
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方法运用上,我注重了启发性教学和互动性教学的结合。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也注重了巩固和复的环节,及时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表现及反馈本学期的学生表现较为积极,大部分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日常观察和测试评估,我发现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较好,能够熟练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
然而,个别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解决复杂问题方面仍存在困难。
下一学期,我将更加注重针对性的辅导和个别帮助,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反思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有时过于简略,导致部分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专注力,需要更多的激发和引导。
因此,下一学期,我将更加注重讲解的透彻性,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
通过总结和反思,我相信在下一学期的教学中,我能够做得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以上为800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对我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还应该注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
首先,我觉得在数学学科中,学生应该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
完成更多的练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因此,在课堂
上应该注重练题的讲解和做题,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分析能力,通过多角度
的分析和联系知识点和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动手
能力。
最后,对于一些差生和弱生,我认为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
案和辅导,帮助其解决自己的问题和提高研究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综合能力。
总之,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还应该注重教学
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同时,针对每
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辅导方案,最终实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的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针对教材,我在设计时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
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真真认识图形的特征,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对数学的体验。
1、充分参与,形式多样。
学生的参与是他们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是由动手操作得来得。
在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让他们猜猜有什么秘密?再通过动手折一折,验证刚才的猜想,得出初步的结论。
在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时,设计了:“魔术游戏”、“拼图游戏”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转换和联系,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体现自主探究、多元开放的设计思路。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没有让学生简单的模仿,思维停留在老师规定的套路中,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来证明。
在“拼图游戏”时,也没有规定先拿什么拼一拼,再拿什么拼一拼。
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可以选2个相同的长方形拼一拼,也可以选4个正方形拼一拼,也可以选几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创造性地去完成,在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如何适时引导好学生解决困难;当学生尝试失败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失败,再尝试,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老师如何真正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有待今后在实践中再摸索。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今天进行了认识图形(二)例一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我提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茶叶罐、皮球、香皂盒、魔方等物品。
教学空间一:想一想。
以四人为一小组,观察自己手中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如果把它放在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一、学生基本状况本班学生共57人,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用心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状况,对本学期的教学状况做如下总结,以利今后更好的上好这门课。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2、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潜力有了较大提高。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潜力。
4、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5、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6、透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构成技能,发展智力。
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透过家访、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8、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9、透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是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教学反思篇1一、因为平等,所以互动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不配合的现象,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总说“××同学,请认真听讲”,“××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
近段时间我多表扬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语言,如“你真乖”,“你真聪明”,“××小朋友讲得真好”等语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的民主程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教的言行神态,都在小朋友的脑海里定位,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习反映。
教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重视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认为要跟同学和老好好配合。
二、因为合作,所以成功在计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不需要在课堂中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
这样,其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我们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
如何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例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例文备单元教学目标。
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尽可能定的具体、适宜,以素质为核心,突出能力目标、知识以实用为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1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2)算式怎么列?(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听仔细(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2)怎么不一样?(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反思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和领会。
本单元的教学让我体会到:1、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瓶子,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2、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
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
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
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
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
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
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
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
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1、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
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
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
52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
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
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
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其中学会5分5分地数又是学习1分1分地数的前提和保证。
由于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
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
从观察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
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45分认成25时4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
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
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
因此在另一班上课时改变教学设计。
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
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一直以来我都想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在这单元的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为人师的我此时最快乐!第八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找规律》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上完这个单元,我有几点感受:1、游戏导入,引出规律一开始,以老师带来的奖品为素材,从游戏猜一猜开始, 猜老师手中拿什么颜色的花,从老师手中也藏着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我认为这部分上的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以礼品这一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有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增加学生探索的心里,想弄明白的心情,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中。
接着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理解规律。
3、运用规律,创造规律这部分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 首先,小朋友基本上都能自己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自己创造规律。
接着拍手游戏,其实不仅图形、图案的排列有规律,声音、动作也有规律,让学生接着老师的节奏拍,学生自己也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动作或声音。
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也很好,但可以增加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这样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说明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调整,得到最佳教学效果第九单元《统计》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从总体来讲我还是比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