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重检与启示_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机构行为变迁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稿】

全球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重检与启示

——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机构行为变迁的比较分析

黄志凌1

金融危机前,全球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几乎趋同,在战略上追求规模扩张、国际化和综合化。危机的爆发使秉承这种模式和理念的大部分银行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使全球银行业面临行业性的信任危机。危机后,全球大部分银行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战略调整与反思,这对当下正在转型中的中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银行业持续进行“大而全”的战略扩张

金融危机之前的全球经济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在战后废墟的基础上,从欧美经济的持续复兴到日本的崛起,再到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支持了全球经济从二战后到危机前的较长期的稳定增长。伴随经济持续繁荣,以及美欧日等大国扩张策略推动的经济全球化发展,银行业也进入了快速扩张和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洪流之中,在发展战略上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第一,全球银行业基本都推行了以并购为主、规模扩张的快速发展战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在经济向好的支撑下最先走上快速扩张之路。以美国为例,危机前的美国银行业总资产一直保持增长,70-80年代的资产增速长期在10%左右,积累了大量资本(见图1)。并且,为实现规模的跳跃式增长,银行纷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性并购。据统计,从1995年年初到2007年年初的13年间,有104个国家(或地区)的1189家银行并购了2415家银行,交易金额达到14310亿美元,其中发生在美国与欧洲(英国除外)的并购平均约占3/4(见图2)。这种并购和强强联合帮助很多银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资产负债规模的快速壮大,提升了市场地位。如花旗银行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通过几次成功的并购,90年代由一家区域性小银行变成了美国第三大银行。由瑞士银行公司和瑞士联合银行两大金融巨头强强联合而生的瑞

1 黄志凌,经济学博士,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DOI:10.13490/ki.frr.2014.09.001

银集团,迅速成为瑞士最大的银行。可以说,危机前的全球绝大多数银行都在推行以并购为主的快速扩张之路。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库。

图1:美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速

0%10%20%30%40%50%ѝ ӊ

◣ 㾯ӊ

䶎⍢ ѝь

ь ӊ

ѝ 㖾⍢

ӊ

⅗⍢䶎⅗

㖾⍢

数据来源:Mergermarket Statista 2014。 数据来源:2007年花旗银行年报。

图2:2012年全球银行业并购交易价值占比情况 图3:花旗银行2007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第三,金融脱媒压力下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大型银行大力推行综合化、全能化的业务发展战略。随着金融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为应对金融脱媒的压力,在业务战略上,银行开始进行多元

化经营,不断扩展业务领域,致力于成为能够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综合化全能银行。同时,政策与法律上的松绑也为银行的综合化发展提供了可能。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确立了综合经营的合法性,英国、日本也陆续取消了对分业经营的限制,而欧洲大陆一直都采用全能银行模式。因此,大型银行纷纷加大了对证券、保险等机构的并购力度,迅速成为大型综合化金融集团。如德意志银行通过收购英国的摩根建富,加强了国际证券业务,并通过收购美国信孚银行,提高了在美国投资银行中的地位,同时创建自己的保险公司,以补充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成为了立足欧洲,覆盖全球的“一站式”全能银行。这种融合加快了业务拓展,除了传统的零售与批发业务之外,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金融交易等新兴业务大举发展,甚至成为某些银行的核心业务。如瑞银集团通过多次收购,将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打造成为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三大核心业务体系。在综合化与全能化战略发展的后期,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并购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和金融交易迎来发展的重大契机。一些银行更是实现了从传统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的战略转型,如瑞银、高盛、雷曼等。尤其在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银行的业务和产品已经在传统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大大创新,经过各种技术叠加演绎后的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银行开始广泛涉入债券、股票、期货、期权、权证以及其他衍生金融交易,套利计算日益复杂。除了代客交易以外,银行也大量进行自营交易,巨额资金在极其复杂的模型和工具指导下进行大规模的交易。

总之,在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发展中,成功银行的范例被广泛复制,逐渐成为全球模式。绝大多数银行都接受了以“扩张”为核心的战略思想,“大而全”的发展战略成为危机前全球银行业的主导战略。

二、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业发展战略带来的冲击

2008年,从美国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首先,金融危机的爆发打断了全球银行业长期以来的扩张步伐。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银行业的资产、利润增速大幅下滑。首先是美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增速由10%左右变成了负增长,是7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见图1)。在净利润方面,2008年美国银行业净利润额仅45亿美元,2009年亏损达99.64亿美元,整体利润大幅下滑1。全球银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据统计,全球1000家大银行2009年的股本回报率从上年的12.7%降至9.9%,

1 资料来源:和讯网/2013-03-14/152079640.html。

降幅达22%;资产回报率从上年的1.87%降为2009年的0.87%,降幅达53.5%。未来几年,除了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银行,其他地区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可能无法恢复到2007年之前的水平。而且危机之后几年间,全球信用衍生品、大宗商品、股票衍生品和债务资本市场交易量均出现了两位数下滑。全球银行业的增长趋势被打断。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Glob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Database。

图4:全球1000家大银行从2004年至2011年资产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变化

危机已经持续了六年,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危机发生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乏力,欧洲多国被债务危机缠绕,日本经济倒退,新兴经济体增速全面下滑,全球经济呈趋势性下降。从周期性看,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周期性低谷。目前依然没有出现能够将全球经济带出低谷的经济新动力,经济低迷将持续,短期内难以全面恢复。受到金融危机及其后续影响的冲击,大多数西方银行业市场一直表现不佳,不但盈利能力很低,而且在可预见未来也难以获得显著提高。宏观经济基本面再难以支撑全球银行业的快速扩张,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开始变轨。

其次,欧美银行业盈利和市值大幅下降,全球银行业经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在欧美等危机的重灾区,大批银行破产倒闭,美国的四大投行倒闭两家,欧洲多家银行出现巨额亏损,面临法律意义上或者经济意义上的破产。根据英国《银行家》公布的2008年1000家大银行的利润看,美国银行业亏损额最大,上榜的159家银行合计税前利润为-911亿美元;其次是欧盟27国的258家上榜银行,合计税前利润为-161亿美元,其中英国15家上榜银行合计亏损512亿美元。亚洲(日本除外)银行业在1000家大银行中一枝独秀,193家上榜银行合计税前利润达1461亿美元,占1000家大银行总利润的127%。这种情况与危机发生前形成鲜明对比。欧美政府即使动用政府力量进行了大幅度的救助也难改欧美银行在全球地位的滑落。而与欧美银行业的整体下滑相比,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则整体有所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