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24、寓言四则》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等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重点)3、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难点)教材分析:《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是《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寓言学习的文本。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学习文本,除寓言外,还有童话、神话等。
因此,结合单元的学习要求,本课的教学应关注到对寓言文体的了解(寓言的概念、特点等);对寓意准确而丰富多元的把握;还要对寓意的传达方式(如讽刺)及效果有初步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班有81名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策略:谈话法、朗读指导法、练习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动画片,猜猜它们选自哪个故事?(放动画片)猜到了吗?没错,它们就是龟兔赛跑、狼和小羊、农夫和蛇。
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寓言。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快速打开书132页,根据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快速完成题目,完成了举手。
师:好,你来回答。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圈起来,并在旁边批“哲理性”“讽刺”。
(生批注)师: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今天我来学习24课《寓言四则》里的第一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首先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全班齐读一遍。
二、新授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寓言选自《伊索寓言》,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伊索及他的《伊索寓言》,全班齐读一遍。
伊索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要读懂这则寓言,了解故事里人物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大家齐读一遍。
赫耳墨斯是宙斯和赫拉的下一辈,官职也比他们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物,他在故事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师: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课文朗读并给红色字注音,等下我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
去怎么办?”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
上行止,亲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 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落 下去呢?”
那个人消除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伊索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
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 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 腊寓言集。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 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 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特点: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 动物寓人。短小精悍,描写形 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 幽默,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墨斯 宙斯的儿子。
爱慕虚荣、狂妄自大者往往不被人重视。这启 示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脚踏实地,学好本领, 让自己在生活中实现应有的价值。
狮子和蚊子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 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 短。 寓意二: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 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穿井得一人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空会崩塌,大地会陷落,自己会无处容 身。(因为太担心了),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古今异义
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局部探究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 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12
局部探究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
整体感知
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 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第1段讲述故事,第2段点明寓意
6
整体感知
2.研读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1)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 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和结 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 冲 战胜 飞 粘 被吃
吹喇叭 唱凯歌
被俘虏 独叹息
骄兵必败
20
第二课时
21
《吕氏春秋》,又称 《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 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 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 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 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2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
小组合作学习。
以“我从……这一细节中,看出赫耳墨斯是一 个……的人”
9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 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先讲 述故事,后点明寓意。集 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 主要情节。
10
局部探究
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 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象 色彩,清新、形象,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 格的?
第24课《寓言四则——蚊子与狮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蚊子
误撞 死亡
蜘蛛
以己之长, 克敌之短
得意忘形, 丧失警惕
智者胜、骄兵败
深入探究
蚊子为什么敢于向强大的狮子挑战?
蚊子能知己知彼。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而它 的优势在于会飞,体型小,灵活,能避开狮子的攻击。
蚊子能扬长避短。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 这是最合适蚊子的攻击点,又是对它来说最安全的 地方。这正是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结果自然 是蚊子战胜狮子。
挑战书 尊敬的狮子大王:
早闻大王武艺高强,小蚊子想与您较量较量。 请于明日上午九时到动物王国的森林广场一决高下。
挑战者:无名的小蚊子 时间:猴年马月犬日
蚊子和狮子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其中收录有300 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该寓言集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深刻的哲理,或揭露 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蚊子两次“吹着喇叭”,分别有怎样的内涵?
第一次:是冲锋号 第二次:得意的凯歌
Defeat
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 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为什么蚊子战胜了威猛的大狮子,却被一只小蜘蛛消灭了?
小小检讨会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请从不同角度说说你对其寓意的理解。
角度
寓意
主旨归纳
这则寓言通过写蚊子战胜狮子却 最终被蜘蛛吃掉的故事,讽刺了那些 取得一点成绩便得意忘形、忽视自己 短处的人。
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 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 意,我们不妨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 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停在草丛里唱起了凯歌。垂头丧气的狮子一屁股 坐下去,没想到,竟正坐在蚊子身上,把蚊子压死了。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先秦杂家 代表著作。
又称《吕览》,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得一寓言故事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朗读评价
(1)字正腔圆,没有错读、漏读、回读; (2)断句准确、清晰。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jí),常/一 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构寓言
宋之丁氏,家无井,汲水甚艰。邻有善者,穿 井而便其家。丁氏心妒之,告于众人曰:“邻人 穿井得一人。”众人闻之,皆惊且奇,奔走相告。 众人聚于丁氏、邻人家外,索其交人。丁氏有口 难辩,大惧,阖门不敢出,惶惶不可终日。
得一寓言故事
读懂故事,初读故事味道
借助注释,同桌两人合作翻译本文,读 懂此则寓言故事。
翻译评价
(1)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2)表意明确,句意通顺。
得一寓言故事
翻译检测
重 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
点
实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之:讲述
有闻而传之者:听说
一
词 多
闻
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夫得言不可不察。”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此圣人之所慎也。”
如何做谣言的终结者?
如果我是小夏…… 如果我是小文…… 如果我是其他同学……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
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作业布置:
基础型作业:积累文言现象。 发展型作业: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关系。发挥想 象和联想,从《穿井得一人》《亡羊补牢》《守株待兔》中 任选一篇,重新设计故事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 成一篇新的寓言。 拓展型作业:阅读故事《三人成虎》,感受文中的魏王和本 文宋君的对待谣言态度的不同,体会其寓意。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24《寓言四则》 课件
对 比
强烈的忧
积极发 现问题
胜
患意识
败
杞人真的就只能成 为被讥讽的对象吗?
勤于探究
看到“杞人忧天”的积极面
对
比
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胜
败
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所以 我们要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概括主题
《杞人忧天》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 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导下恍然大悟的故 事,启迪人们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要面 对现实,大胆地去做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 寓言四则
第一课时
你 知 道 哪 些 寓 言 故 事 呢 ?
本课时目标
1.了解寓言,多角度理解寓意。(重点)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续写或自编寓言。(难点)
预习检查
读一读
hè
赫拉
yé
耶
shì
舍然
bì
庇护
qǐ
杞
lǎ
喇叭
zhònɡ
中伤
ɡài jí
xiù
溉汲 星宿
chú cǐ
躇 步 跐蹈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舍然大喜
忧虑
恐惧 真诚 耐心
杞人
晓之者
吾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矣!
概
括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故
事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情
节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抓
住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这篇寓言通过写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2.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义:本国的人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相合;正确;正常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3. 一词多义问之于.丁氏(向)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宋之.丁氏(的)之国人道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国人道.之(讲述)道道.听途说(道路)杞人忧天《列子》文学常识《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课下注释①因往晓.之(告知,开导)②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③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④只使..坠(纵使,即使)⑤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⑥充塞四虚..(四方)2. 通假字①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②身亡.所寄(同“无”,没有)3. 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好像4. 一词多义其.人曰(那)其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第24课《寓言四则》第二课时课件
合作探究 ➢ 宋君对这次谣言的传播十分生气,他决定进行追责。如果你是断案大
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丁氏。他是谣言的缘起。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一事表述不清,产生歧义。
②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他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道之。 国人。大家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合作探究 ➢ 你身边有没有表述不清引起歧义或以讹传讹的事件,说一说。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合作探究
➢ “谣言止于智者”,宋君为什么能止住这次谣言呢?
①宋君身份地位的特殊性、权 威性;
②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实 地探访,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度)。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合作探究 ➢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
说,应该怎么做?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
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文章主旨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的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 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 途说的话,一定要细察,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作品简介
·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 客编撰的。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 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 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 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 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2024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3张ppt).ppt
合作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两篇 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 ①结构上,两则寓言都遵循了先讲述故事,后点明寓意的模 式。 ②写作特点上,两则寓言都充分发挥想象,赋予神或动物以 人的性格,运用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 对比的方法深化故事的主题。
赫耳墨斯前两个问题提及的是神界中极具分量的神祇,而第 三个问题则直接将自己与这两位至高无上的神并列。这三个问 题逐步展开,巧妙地勾勒出赫耳墨斯自负、虚荣、自大且轻视 他人,却未被他人所重视的形象。
故事感悟
从赫耳墨斯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生活智慧?
①要有准确的自我认知,避免盲目自大。 ②不要过分自恋或自视过高,否则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失望。 ③虚荣心是空虚的,真正的价值来自于内在的品质和成就。
精读细妍
你认为导致误解的核心词汇是什么?它为何会造成这样 的误解?
导致误解的核心词汇是“得一人”。在丁氏的原话“吾穿井得一人” 中,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挖井之后节省了一个劳动力,相当于“得到” 了一个人的帮助。然而,这个词组在字面上容易被理解为“从井中得 到了一个人”,这种直接的、字面意义上的解释导致了信息的误传。
赫耳墨斯(Herme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罗马 神话中称为墨丘利(Mercury)。他是宙斯和阿特拉 斯的女儿迈亚所生。赫耳墨斯在神话中扮演多重角 色,包括众神的使者、商业、旅者、小偷和畜牧之 神,同时也是雄辩之神。他以机智狡猾著称,被认 为是欺骗之术的创造者,并且与古埃及的智慧神托 特混为一体,被认为是魔法的庇护者。赫耳墨斯的 形象多变,他穿有飞翅的凉鞋,手持魔杖,能像思 想一样敏捷地飞来飞去。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发挥想象改写的故事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蚊子可悲可笑的 下场极具讽刺意味,发人深省。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 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 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
改编后的故事情节,从原文反方向立意,给人启示,意味深长。
《蚊子和狮子》改写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哼,我比你强 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 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落到草丛中唱起了凯歌。垂头丧 气的狮子一屁股坐了下来,没想到,竟正好坐到了蚊子身上, 把蚊子压死了。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穿井得一人 ɡài j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 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 此,不若无闻也。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蚊子骄傲自满、 得意忘形的情态。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请从不同角度说说你对其寓意的理解。
角度
寓意
从蚊子角度 ①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往往能克敌制胜。②骄兵必败。
从狮子角度 ①遇事不动脑筋,一味盲干,即使实力再强也无济于 事。②两者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时候比的是智慧。
第24课《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传闻
听
寻到的传闻像这样,还不如不听。
gàijí
初步感知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
/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 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
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
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
人都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君报告这件事。
检授新课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派
向
回答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劳动力
在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 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检授新课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氏想表达的“吾穿井得一人。”是什 思?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演一演
丁氏、传之者、国人、宋君
闻而 传之
国人 道之
不考虑事情真 实情况,以讹
传讹
宋君
命令手下,实地考 察求证。 宋君不轻信谣言具 有审慎的态度。
我从(谁+做了什么事 看 出 这 ,
则寓言告诉我们
0
内容感知
你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 况 ?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
主体 选材
主要 寓意
动物
人物
动物故事演变
民间故事、动物故事、 神话传说、民歌、民谚、
历史故事 ……
多富有童趣,主要带训 诫意味
多深刻,冷峻,指向 道德准则
周
靖
李
然
周
围 。
《百喻经》,旧题《百
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第6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1》教案
5.价值观培养:教育学生认识到、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刻舟求剑》和《揠苗助长》两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使学生明白寓言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来传达某种道理或教训。
-强调寓言中的人物、事件、时间等元素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2)学习寓言故事中的文言文表达,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
-对故事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如主谓宾结构、省略句等。
(3)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中哲理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通过具体的故事来传达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体裁。它具有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启迪思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刻舟求剑》和《揠苗助长》这两个具体的寓言故事。这两个故事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正确理解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哲理指导生活。
-学生可能会对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产生误解,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所学寓言故事讲述给别人。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语言组织、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困难,教师需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第6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1》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第6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1》,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寓言故事:1.《刻舟求剑》;2.《揠苗助长》。教学内容涉及对寓言故事的阅读理解、寓意分析、词语学习和句子赏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把握故事寓意,学会运用寓言中所蕴含的哲理指导生活,提高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词语的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4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 课件(共28张PPT)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
教学课件
趣味引入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 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 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 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 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 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助读资料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 全书一百六十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八 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 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 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 著影响。
起因——杞人担心天塌地陷
杞
人 忧
发展——“晓之者”去开导他
天
结局——两人皆“舍然大喜”
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 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心和忧虑,讽刺了那些害怕 不可能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三人成虎 杯Leabharlann 蛇影 拔苗助长智子疑邻 叶公好龙
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 邯郸学步
“杞人忧天”是想讽刺不必要的担忧还是传达忧患意识?
【示例】
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和启示。
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1)这则寓言有……寓意(或讽刺 了……)。(2)请从多个角度谈谈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题技法:1.看标题;2.看开头、结尾;3.抓重点段落 和关键语句;4.分析人物形象;5.分析故事情节;6.联系实 际探讨。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第24课《杞人忧天》+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
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评析:杞人担忧日月星辰从积气中掉下
星宿:星辰。宿,我国 古代天文学家把某些星 的集合体叫宿
来,晓之者以“日月星辰”即使掉下来 也无害相劝。
译文: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
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
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
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理清结构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4)若躇步跐蹈 古义:_你___ 今义:如果 (5)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_伤__害___ 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6)其人舍然大喜 古义:_同__“__释__”__,__解__除__、__消__除___ 今义:舍弃,施舍
2.一词多义。 奈何忧崩坠乎:_为__何__,__为__什__么__
(1)奈何 奈地坏何:_拿__…__…__怎__么__办___ 终日在天中行止:_在__一__定__的__范__围__内__
探寻背景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八篇早已失传。今本《列子》 八篇可能是晋代人张湛编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 山”“歧路亡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