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章光现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答案:如图2-134所示.专题3 平面镜成像如图2-155所示,S是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O是射向镜面的一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山SO的反射光线及S在镜中所成的像S′.┃分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确定像S,的位置,然后画反射光线.如图2-156所示.答案:如图2-156所示.例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分析┃在漫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C 错.故正确答案为C.例7 如图2-157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2-158中的 ( )┃分析┃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正确答案为C.例8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2-159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玻璃板既能作为平面镜成像,又能透光,便于准确地找到像的位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光屏上是接收不到的,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其大小与物体离镜面距离无关.答案:(1)能准确地找到像的位置(透光、成像) (2)到平面镜的距离 (3)大小(4)不能虚 (5)不变专题4 光的折射例9 如图2-160甲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在图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析┃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光是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2-160乙所示.答案:如图2-160乙所示.例10 如图2-16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分析┃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正确答案为D.例11 如图2-162所示的漫画说明了什么?┃分析┃因为水底反射的光线在射入眼睛之前,在水面处发生了偏折,所以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虚像比真实的位置升高了,所以感觉池水并不深.答案: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例12 (实验探究题)当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界面处既发生反射现象,又发生折射现象,并且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光在水中的入射角,如图2-163所示,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请在下面写出你的猜想和支持你这一猜想的理由.猜想:;理由:.┃分析┃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等于90°,折射光线就沿分界面射出;当入射角再增大时,折射角就大于90°,这时,就没有光线沿分界面射出,光线将会全部返回到水中.答案:猜想1:折射光线沿分界面射出理由1:因为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等于90°,这时光线就沿分界面射出猜想2: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现象消失了,光线全部返回到水中理由2:因为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将大于90°,这时就没有折射现象了,光线将全部返回到水中二、思想方法专题考题5 猜想法【专题解读】猜想也称想象或猜测,是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对某些未知的事物作出科学的预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而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更小,由光的速度各不相等,即可猜想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相等.例13 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想象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l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电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的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l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这确实足—个有意思的幻想.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变成现实.(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种想象及其依据.┃分析┃该题情境优美,充满幻想,给人启迪,给出的问题是幻想要有依据,第一问的幻想依据应是使光速减慢,后一问只要联系所学知识,再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不难得出答案.答案:(1)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利用慢透光玻璃减慢光速. (2)乘坐超越光速的飞船去预知未来.考题6 建立理想模型法【专题解读】建立理想模型是指: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忽略次要因素和过程,只考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把研究对象形式化、纯粹化,使人们透过现象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理想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本章知识应用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情况.例14 所谓“光线”是指 ( )A.光源发出的一条条直线B.激光器射出的一束光 C.研究光学虚设的一种光学模型D.表示光线传播方向的一种光┃分析┃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而人为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一种虚设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故正确答案为C.【沙场练兵】一、选择题1.发生日偏食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的形状是 ( )A.圆形的 B.与树叶间的空隙的形状相同 C.月牙形的 D.无规则的各种形状 2.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浮动,有时看到鸟的影子在水面上移动,则 ( ) 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3.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2-164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4.一个运动员穿的衣服的后面贴着“108”号,在他背对平面镜时,则他在镜中像的衣服上的号码为( )A.801 B.108 C.180 D.810 5.如图2-165所示,在p 点有一发光物体,则在水下观察者的眼里(A处),该物体的像位于( )A.p点的上方 B.p点的下方 C.p点 D.p点的左下方6.把一根竹筷斜插入水中,所看到的现象如图2-166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7.下列几项中不属于紫外线的功能的是 ( )A.诊断疾病 B.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C.杀死有害微生物 D. 使荧光屏发光 8.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 )A.要节约用电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C. 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9.一束光向西斜射到无水的游泳池底,产生光斑,在将游泳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 )A.向东移动后静止 B.向西移动后静止C.先向东移,后向西移 D.仍在原处不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我们能提前看到日出是由于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D.日食、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反射来解释11.早晨,草上的露珠在阳光下呈现鲜艳的颜色,而且颜色随视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因为 ( )A. 露珠晶莹,阳光强烈刺眼,使视觉受到影响,看到眼前五颜六色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D.视线方向不同,看到了露珠背后不同的颜色12.如图2-167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那么 ( )A.a′<a,r<rB.a′=a,r=rC.a′>a,r>rD.a′=a,r>r二、填空题13.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电子表的示数如图2-168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14.绿色植物的叶子反射的光是色光,红色的花反射的光是色光.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现象.15.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造成的.16.卫生间的平面镜上蒙上一层水珠后就看不清人的像了,这是因为.17.池水的深度为3 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_108m.猴子捞月时看见的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18.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都反射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19.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如图2-169所示位置(填“甲”或“乙”).20.在伊拉克战争中,所有英美联军士兵都装备了夜视镜,它是根据_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作用制成的.三、作图与实验题21.如图2-170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原理简图,固定的一束激光AO以入射角θ=60°照射到水平液面,反射光OB射到与其垂直的光屏上,再用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就可以控制液面高度,如果液面降低到虚线处,发现光点B在光屏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到B′,请在图中标明B,的位置.(要求画出光路图)22.如图2-171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3.如图2-172所示是从水中的A点射向空气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要求光线的传播方向大致合理.24.如图2-173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L是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L的反射光线.25.室内一盏电灯通过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射出两条细光束(如图2-174所示).请根据这两条细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26.如图2-175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参考答案1.C[提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像与物的形状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B[提示:前者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影.]3.C4.A[提示:由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像与物左右相反.]5.A[提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方向偏折,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物体变高的虚像.]6.D[提示: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物体变浅的虚像,即水中筷子每一点形成的虚像都在实际物体之上,即水中筷子向上弯折了.]7.A[提示:“诊断疾病”是利用红外线拍摄的热谱图与正常情况进行对比.]8.C9.A[提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0.BC11.C[提示:阳光透过水滴时发生了折射而产生色散现象.]12.B[提示:容器虽被垫高了,但水面仍是水平的,而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所以入射角和折射角不变.]13.10:5114.绿红色散[提示:绿叶只能反射绿色光,红花只能反射红色光.]15.光沿直线传播16.光的漫反射17.3.8_108m[提示:像到水面(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的距离应等于物体到水面的距离,而与水的深度无关.]18.白色19.折射乙20.红外线21.如图2-1 76所示.22.如图2-177所示.23.如图2-178所示.24.如图2-179所示.25.如图2-180所示.26.(1)较黑暗 B 蜡烛 (2)重合 相同 垂直 相等(3)B[提示: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成像清晰,便于观察.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玻璃板既可以当平面镜用于成像,又可以让光透过看到镜后的物体(B 蜡烛).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改变玻璃板的位置,A 蜡烛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就无法完成实验.]。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现象的章节,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详细内容涉及: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视深与视距。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透镜成像等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多少?(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光的折射:透镜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光的色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学生讨论:针对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3)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并解释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中考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学案第二章光现象一、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5.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二、复习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三、复习难点:与光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四、学习过程:【知识梳理】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不是光源,理由:(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 )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人们把(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 )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把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括的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存法线的( );③反射角( )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7.通常把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立()大的()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之外是(),紫光之外是()。
这两种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电视机遥控器通常利用()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检验钞票。
【典型例题】【例1】画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 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解析:如图2—2所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对称法画出A 点的像点A′,连接A′B(提示:镜前是反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镜后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A′B与L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B就是所求的反射光线.连接OA,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doc初中物理
3.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
性质:具有热效应
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
(2)紫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
性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紫外线灯灭菌、验钞机
[例1]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是如何样产生的?
A.各种颜色的光组成B.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五、由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虚线与实线
虚:延长到平面镜后的所有的线、像与物的连线、虚像、法线
虚线不加箭头
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平面镜、物体
2.作图规范
距离相等、角度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法线与镜
面垂直
[例4]中考指导用书P25例4
〔课堂练习〕中考指导用书P2710、11;P2821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3.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
4.反射时刻路是可逆的
〔课堂练习〕中考指导用书P266;P278、14
1.皮鞋上擦过油后,还要用软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的成效
B.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成效
C.鞋油的颜色好,因此越擦越亮
___〔选填〝实〞或〝虚〞〕,放在所成像〝烛焰〞上的手指___
被烧痛〔选填〝会〞或〝可不能〞〕
3.在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时,要使平面镜中小球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那么镜面与观看者所在这侧的桌面间的夹角应为______;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那么镜面与观看者所在这侧的桌面间的夹角应为______。
课题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规律;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光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2.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
三、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与光有关的有趣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索欲望。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光的传播方式和规律简要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
讲解光的规律,即光速是万物中最快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光速。
2.2 光的反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解释反射的定义。
引入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阐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
2.3 光的折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的定义。
引入折射率的概念,介绍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并讲解斯涅尔定律。
2.4 光的色散现象以折射为基础,介绍光的色散现象。
讲解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导致的色散现象。
2.5 光的衍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衍射现象,解释衍射的定义。
引入衍射绕射的概念,阐述光的波动性和衍射现象之间的关系。
3. 练习与巩固(30分钟)3.1 单项选择题设计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和衍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解答题出示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解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20分钟)展示一些与光有关的实际应用,如光纤通信、光学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科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全面涵盖了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等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实验演示和互动答题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光现象》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等子章节的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使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及其成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对色彩形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彩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激光准直、镜子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具有哪些性质。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激光穿过烟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2)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照相机等实际应用。
(5)光与色彩: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形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镜子扩大空间感?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
5. 光与色彩:三原色、色彩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性质。
(2)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A.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凹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眼镜的度数与透镜的焦距成反比。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速度为3×10^8 m/s。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光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的形成。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屏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不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现象?”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2)什么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什么是光的折射?列举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4)光的色散现象是什么?物体颜色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10分钟)(2)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3)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知识拓展(10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介绍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速、光年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视深等。
4. 光的色散:彩虹、三棱镜分解白光。
5. 物体的颜色:吸收、反射、透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
(2)举例说明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速为3×10^8m/s,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2)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彩虹、太阳镜、光纤通信等。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原因: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5. 学生实验(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讨论与分析(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实验现象与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2)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太阳光中的蓝光进行散射,使得蓝光在观察者眼中更加明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让学生研究光的偏振、干涉等更深入的光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学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光现象复习课中,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作为教学难点和重点是非常关键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光现象复习》教案(表格式)
初级中学教学方案一、光源:1、概念: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分类:①人造光源:手电筒、火把、蜡烛、白炽灯、月光灯等。
②自然光源:太阳、荧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
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3、光速: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即:C=3×108m/s。
4、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影子;(2)日食和月食;(3)小孔成像。
5、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激光准直;(2)排队;(3)射击瞄准。
三、光的反射:1、现象:先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任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仍然平行,并且朝着一个方面射出。
(2)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不平行,而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射出。
(3)相同点: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不同点:镜面反射会造成污染,漫反射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四、平面镜成像特点:1、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五、平面镜成像原理: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
平面镜的作用:成像和改变光路。
六、球面镜的应用: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灯,太阳能焊接机,医生用的额镜等。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用汽车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交通镜,都是为了扩大视野。
3、平面镜:改变光的方向(潜望镜)成像(平面镜)。
最新-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课型:复习总第 6 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3.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本章主要考点及题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选择、填空、作图、简单实验);看不见的光(选择)二、新课教学:先复习课本内容,然后合上课本完成单元知识网络中的知识(一定要快、准,牢记基础知识)(一)学生看书:第二章光现象(包括课外知识)(二)检测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举例说明:学生回忆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18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光的反射定律:举例说明学生回忆5.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7.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8.光的折射规律:1、2、3、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且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度举例说明:9.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各种色光汇合而成的光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透明和不透明);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三)更正。
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上问题答案,并让学生板演答案。
找出学生暴露的问题(四)讨论。
把问题分类整理进行讨论交流,先兵教兵,然后教师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教师指导(一)引导学生理解本章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现象的辨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作图温馨提示:铅笔直尺作图、光线用实线加箭头、实虚线的选择、箭头的方向(二)典例精讲引导学生讨论习题,进一步巩固应用知识1.如图15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 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 2.人在空气中看到A 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 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教材第九章《光》的内容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以及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的应用;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光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板、PPT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复习光的反射定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应用;(2)光的反射:结合平面镜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成像,讲解折射定律;(4)光的色散:使用三棱镜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根据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画出相应的光路图;(2)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2. 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生活中的光现象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为什么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样子;(3)结合光的折射,解释为什么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食、月食等;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等光滑物体时,按照反射定律反射;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
(2)因为镜子是平面镜,光线射到镜子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
5. 光的应用:光纤、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学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a) 复习导入:回顾光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c)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
d)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e)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f)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光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d)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光学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平面镜、玻璃棒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如凸透镜成像、平面镜反射等。
4.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光谱与光的色彩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能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能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彩现象的认识,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平面镜、透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面倒影、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等概念。
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反射定律。
折射: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成像:分析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凸透镜为例,讲解实像、虚像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谱。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基本性质传播、反射、折射、色散2. 光学元件成像特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透镜3. 光谱与色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说明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正立、放大。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能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原理。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举例说明日食、月食等现象。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引导学生运用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等现象。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解释凸透镜成像、近视眼、远视眼等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彩虹、太阳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平面镜成像: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5. 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3)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光现象(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章 光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1 2 3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光现象●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复习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4 月 5 日一、基础知识(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
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
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
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的分类:⑴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⑵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眼睛。
4.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3.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水、空气、玻璃三种介质相比较,传播速度较快的介质中的角较大)。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六)看不见的光1.把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3.紫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二、例题分析例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例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例3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这主要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例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
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___形的。
例5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例6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 B.90° C.120° D.150°例 7(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2)如图13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例8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A 、潜望镜B 、显微镜C 、照相机D 、电影机例9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例10“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 .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 .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例1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 、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B 、小孔成像C 、灯光下的手影D 、山在水中的倒影例1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例1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B 湖边夜景 C 筷子变弯折 D汽车观后镜日偏食 A原因的是 ( )例1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与三原色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D.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例15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C.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第二课时●授课时间:4 月 6 日一、基础知识讲解(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注意: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
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三)平面镜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5、实像和虚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五)看不见的光1.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凹面镜 凸面镜2.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3.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4.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5.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二、基础练习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