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光现象复习课教案.docx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规律;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光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2.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
三、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与光有关的有趣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索欲望。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光的传播方式和规律简要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
讲解光的规律,即光速是万物中最快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光速。
2.2 光的反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解释反射的定义。
引入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阐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
2.3 光的折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的定义。
引入折射率的概念,介绍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并讲解斯涅尔定律。
2.4 光的色散现象以折射为基础,介绍光的色散现象。
讲解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导致的色散现象。
2.5 光的衍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衍射现象,解释衍射的定义。
引入衍射绕射的概念,阐述光的波动性和衍射现象之间的关系。
3. 练习与巩固(30分钟)3.1 单项选择题设计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和衍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解答题出示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解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20分钟)展示一些与光有关的实际应用,如光纤通信、光学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科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全面涵盖了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等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实验演示和互动答题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
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1、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常判断为与镜面或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中误认为像的大小规律是近大远小。
3、“倒影”与影子混淆。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课件展示精美图片: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景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自然地引出本节复习内容——第四章光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精美图片,回顾光现象这一章的几个重要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专题一知识点聚焦:(小组抢答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根据成因分为光源和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属于天然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_________(是或不是)光源。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1)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将凸透镜、凹透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3)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4. 例题讲解:针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给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图。
(3)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下列情况中,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 凹透镜,物距小于二倍焦距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涉及第十二章《光与眼睛》和第十三章《光的性质》两章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透镜成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回顾光的传播规律。
2. 知识点回顾(15分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5)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讲解透镜成像的计算题,强化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2)计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并根据成像规律判断物体与像的关系。
2.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月食等。
(2)凸透镜焦距为正值,成像为实像;凹透镜焦距为负值,成像为虚像。
初三物理光现象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光现象复习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复习教案一、基本概念二、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光源的辨别正在收看节目的电视荧屏,正在放映的电影影幕、月亮、恒星、烧红的铁块2、光的三原色及光的色散实验例.1、用放大镜看正在工作的彩色电视机,可以看到三色。
如图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色,区域2应标色。
例2.在没有其他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3、举例说明光具有能量例.植物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能,太阳能发电站将能转化为能。
若用放大镜在烈日下照射一根火柴头,一会儿,火柴头燃烧起来,则这里能转化为能。
4、光的直线转播(1)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日食月食,影子的产生,瞄准射击、列队等例1、晚上,小明同学在街道上行走经过一盏路灯,路灯下小明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例2.XX年6月8日下午13时左右在南通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在()A.甲B.乙c.丙D.丁(2)小孔成象的探究例1.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12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0.0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3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7.0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7.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m。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光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的形成。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屏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不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现象?”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2)什么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什么是光的折射?列举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4)光的色散现象是什么?物体颜色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10分钟)(2)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3)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知识拓展(10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介绍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速、光年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视深等。
4. 光的色散:彩虹、三棱镜分解白光。
5. 物体的颜色:吸收、反射、透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
(2)举例说明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速为3×10^8m/s,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2)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彩虹、太阳镜、光纤通信等。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原因: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5. 学生实验(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讨论与分析(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实验现象与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2)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太阳光中的蓝光进行散射,使得蓝光在观察者眼中更加明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让学生研究光的偏振、干涉等更深入的光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学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光现象复习课中,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作为教学难点和重点是非常关键的。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反射现象;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种类、折射现象;4. 光的色散:色散现象、光谱;5. 光的热效应:热效应现象、紫外线。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方式;2. 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及其应用;3. 认识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谱;4. 理解光的热效应,认识紫外线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难点:反射和折射的计算,光的色散现象,光的热效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食、月食、平面镜成像等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方式;2. 讲解光的传播: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计算方法;3. 讲解光的色散:通过展示彩虹、光谱等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谱的组成;4. 讲解光的热效应:通过展示太阳光加热物体、紫外线杀菌等现象,让学生理解光的热效应,认识紫外线的应用;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反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种类、折射现象光的色散:色散现象、光谱光的热效应:热效应现象、紫外线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光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2. 请说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及其应用;3. 请描述光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其原因;4. 请举例说明光的热效应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和热效应等光现象,使学生巩固了光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教具和学具]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课前准备]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复习整理知识框架(10分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一说,你知道光现象的哪些知识点?学生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整理结果展示出来。
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本章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没有整理出来的,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让学生的预习情况得到认可。
二、课堂教学(20分钟)同学们关于光学的知识作了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在同学们归纳的知识框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基本知识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光的基础知识。
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但太阳光是白色的,如何让我们看到彩色的光呢?实验:光的色散现象介绍光的三原色。
通过实验演示复习色光的混合。
问题: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判断的?问题: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复习颜料的三原色和颜料的混合问题: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形成影子,但我们学过光学元件还可以成像,那么影和像的含义各是什么呢?从科学意义上把影与像区分开来.影通常是指不透光的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反映了物体的轮廓,它的几何形状和物体相似;而像是利用光学元件(面镜或透镜),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反射或折射)使物体成像。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教材第九章《光》的内容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以及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的应用;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光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板、PPT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复习光的反射定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应用;(2)光的反射:结合平面镜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成像,讲解折射定律;(4)光的色散:使用三棱镜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根据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画出相应的光路图;(2)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2. 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生活中的光现象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为什么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样子;(3)结合光的折射,解释为什么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食、月食等;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等光滑物体时,按照反射定律反射;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
(2)因为镜子是平面镜,光线射到镜子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
初中物理_《光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维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必要的实验验证。
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已有所认识,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光学作图也是重点。
三中考指南:本章在中考中的易考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几种现象的判断应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应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四复习目标:1、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光反射的探究问题。
2、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的复习,了解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物理科学方法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设计及问题探究难点:实验操作及问题探究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板、激光笔一只、蜡烛、刻度尺。
五复习过程:实验一:光的反射(学生思考加演示)1、实验器材:、有色激光器、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3.问题探究:(1)实验中白纸板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将纸板B折转一定角度的目的是什么?(3)试验中如何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4)沿着反射光线的路径让光射向入射点o,会看到反射光线出现在什么位置?说明了什么?(5)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二:平面镜成像(基于课标对该实验的要求较高采用分组实验,1、2独立完成,基于本班小组建设不成熟,4问题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完成,但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易忽略的问题)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器材:较"薄”还是“厚”)的透明玻璃板、大小的蜡烛、、白纸、光屏、火柴、支架等3、实验图示:4、问题探究:(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要选用较薄的?(2)实验室玻璃板要放在水平桌面,否则会导致什么后果?(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研究方法是.(4)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5)如何确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六课堂检测:1.如图2-2所示是小明拍摄的雁鸣湖风景之一,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等。
学具:每组一套光学实验器材,包括光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激光笔穿过烟雾、水中光路等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结合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进行分析。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平面镜成像等现象进行讲解。
(3)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结合透镜成像等现象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判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2)让学生分析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说明如何矫正。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光在自然界中有哪些现象?(2)光的传播规律有哪些?(3)光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规律。
2. 透镜成像规律。
3.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2)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3)简述光的折射定律。
2. 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是光在真空或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恒定。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折射角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研究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完整版)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第4章《光现象》,本章在中考中基本上是送分题,相对简单,中考中分值占比3%左右。
题型大多是选择题。
我们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并且会运用到题目中去。
首先一起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过渡语:目标就是方向,让我们带着目标进行复习,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二、先学环节(23分钟)(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5分钟)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第2章基础知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
1(二)质疑问难首先让各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让其他小组给予解答,教师做补充、点评、讲解。
点拨:本章内容,我们还应着重关注:①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②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③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举例。
过渡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本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题目来检测一下。
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三)检测环节(8分钟)要求:8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9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
书写认真和题目正确情况记入小组量化。
组织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镜子、玻璃棒、三棱镜等)。
学具:学生物理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太阳光、镜子反射、水中的鱼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点,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答案:光的传播是指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以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棱镜等介质时,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光谱与光的色彩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能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能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彩现象的认识,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平面镜、透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面倒影、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等概念。
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反射定律。
折射: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成像:分析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凸透镜为例,讲解实像、虚像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谱。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基本性质传播、反射、折射、色散2. 光学元件成像特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透镜3. 光谱与色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说明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正立、放大。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能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原理。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举例说明日食、月食等现象。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引导学生运用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等现象。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解释凸透镜成像、近视眼、远视眼等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彩虹、太阳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平面镜成像: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5. 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3)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初中物理《光现象》总复习,主要围绕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透镜的应用、色彩的形成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直尺、铅笔、白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镜子、透镜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回顾:带领学生回顾第四章的光现象知识,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等,激发学习兴趣。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光的反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等,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透镜成像规律。
3. 光与色彩:光的色散、色彩的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光的反射定律,并画出示意图。
(3)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说明其应用。
(4)阐述光的色散现象,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难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显微镜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学科技的发展,了解光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中考物理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课《光现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3、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4、知道光的折射规律;5、了解光的色散现象;6、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1、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
2、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2、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定律。
【教学难点】1、光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学知识完成光路图。
【教学方法】归纳法、问答法、讲练法。
【教学过程】2021年中考分析:近几年来本章考查主要集中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内容上,中考中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形式出现。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投影)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
日食、月食。
典型例题与分析【例】(2021梅州)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学以致用】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考点二、光的反射(投影)典型例题与分析【例】((2021上海)在图10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学以致用】(2013南宁市)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一)
南京民办旭东中学吴永余
[ 设计意图 ]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
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 教具和学具 ]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 课前准备 ]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
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 6 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
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
[ 教学过程 ]
教学阶
段与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间分配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
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
复习整一说,你知道光现象的哪些知
理知识识点?
框架
(10 分钟)学生活动:利用实物
投影仪把学生的整理
结果展示出来。
学生相互之间
进行本章主要
知识点的归纳
和整理,没有
整理出来的,
引导学生相互
补充。
让学生的
预习情况得到
认可。
同学们关于光学的知识
作了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在同
学们归纳的知识框架中的每
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基本知
识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光
的基础知识。
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
到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各种各
样的物体?
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但
太阳光是白色的,如何让我们
看到彩色的光呢?
实验:光的色散现象学生讨论与交流,
介绍光的三原色。
通过实验演示复习色光
的混合。
二、课
堂教学
学生:通过光的色
(20 分
散试验,再次认识太阳
钟)
光是复色光,是由其中
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问题: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的颜色是如何判断的?
问题:不透明的物体颜色实验演示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讨论与交流色光的混合可
以借助普通的复习颜料的三原色和颜投影仪作为光料的混合源和两块硬纸
板(中间开一问题:光遇到不透明的物4cm × 4cm 的体就会形成影子,但我们学过孔)来实现。
光学元件还可以成像,那么影
和像的含义各是什么呢?学生复习:互问互
答互评。
从科学意义上把影与像区分
开来.影通常是指不透光的物体
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
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
反映了物体的轮廓,它的几何形
状和物体相似;而像是利用光学
元件 (面镜或透镜 ),根据光的传播
规律 (反射或折射 )使物体成像。
学生讨论与交流
问题:光分为可见光和不
可见光,那么不可见光中红外
线和紫外线各有什么特点和应
用呢?学生讨论与交流
三、例题与习
题
利用多媒体条件,与学
生一起进行关于这一部分的习
题学习。
学生练习与评价
(13 分钟)
四、归纳与总
结与学生一起归纳本节复习内容,布置中考指导书上的复习练习。
[ 教学资源 ]
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光现象(二)
[ 设计意图 ]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 3×
108m/s。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
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掌握基本的光路作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
[ 教具和学具 ]
平面镜、玻璃、相同的棋子两个、光源、光的反射装置一套
[ 课前准备 ]
布置学生完成中考指导书上的复习练习,及时批阅后,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起来做好分析,在本节课上进行校正。
[ 教学过程 ]
教学阶段
与时间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配
引
上节课我们一起归纳了光学的基
础知识,复习了光的色彩与颜料的颜色,
入
了解了红外吸纳与紫外线的特点与应
新
用,学生活动与评价
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针对存在的问题
(5 分钟)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知识。
请学生根据归纳的知识框架,把有
关的知识点填写出来。
并列举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事例。
让学
学社活动与评价生进行知
识点的归
纳,提高
学生之间
课
堂
请学生根据归纳的知识框架二,把有关的知识点填写出来。
教
学
(20 分
钟)
问题:如何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
归纳:分析平面镜成像问题,关键
的互帮互
学。
在相
互交流与
评价中达
到复习的
目的。
学社活动与评价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像和物关于镜面互
相对称:
学生:平面镜成正立、等
大、虚像。
学生:像和物体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
学生:像和物体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学生:物体在平面镜中能
否成像跟物体是否在乎
面镜正前方无关,跟平面
镜镜面大小无关,只要有
光线射向平面镜就能成学生归纳像.的平面镜学生:像的大小决定于物成像的特体的大小。
点实际上
用“ 对
称”二字
即可概
括,建议
体现出无
物理的对
称美。
学生作图练习
是要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具体可以从
两个方面来掌握:一是像的性质;二是
像的位置.
介绍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是,先学生说出光的反射现象在探究光找出物体上几个有代表性的点,再分别的特点。
的反射定向镜面作垂线延长,最后根据物像等距,律的活动找出这几个点对应的像点,用虚线连接中,把每这几个像点,就是物体在镜中所成的虚一个步骤像。
地设计意
图分析清问题:光的反射现象是什么?有什楚。
么规律?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光的反射现
象,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探究光的反射
定律的过程。
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的每
一个步骤的设计目的和方法。
点拨: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三
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在解答学生讨论与交流有
关现象时,要抓住“一面、三线、两角”的关系进行比较。
当镜面旋转改变光路时,首先抓住
法线的变化,原来法线和后来法线之间
的夹角若变化θ,就是人射角变化了θ ,
也就是反射角变化了θ ,那么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就变化了2θ.
问题: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分别有什
么特点?
解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实际事
例。
点拨: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关
键是反射面是否平滑,不能仅根据反射
光线不平行而认为是漫反射.要明确所
以物体表面情况不同,对光的反射也不
同,且都遵守反射定律。
四、例题与习题(20 分钟)
选取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课堂练学生练习习与反馈。
[ 教学资源 ]
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根据存在的不足,复习光学的主要知识点,资
源来自于学生的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目标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 教学评析 ]
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复习课的“少讲多练”得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
练习,达到有效的复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