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

合集下载

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o ●o ●=>●o ●o ●o ●o ●‘:”C ,●o ●o ●还不够。

环保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环保方案,加强宣传,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环境质量。

武汉市的协调发展度从2001年的0.757增长到2006年的O .862,这些年的发展程度从中级协调发展到了良好协调发展,说明武汉市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日趋好转。

2001年~2005年,“x)<g(y),2001年~2003年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04年。

2005年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06年,“x)>g(y)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型,说明武汉市在2001年一2005年间的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

到了2006年,经济活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环保又出现了相对滞后的表现。

在这6年间,“x)和g(y)的值都不高,说明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还有待改善。

三、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十分重要。

尤其是对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及布局的优化,其意义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应建立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工业体系,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无污染、轻污染、环保型的工业项目。

对G D P 增长起着重要贡献的重工业企业,应实行外部经济内部化,使污染物在排放之前经过有效的处理。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居民消费需求正在提高,但能源消耗量也在增加。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电能需求量增大,矿产资源需求量随之也增大,而采矿会破坏地质结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粉尘等,从而破坏大气质量。

政府及社会应鼓励企业利用清洁能源,保护环境,节约开支,增大利润。

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刺激消费。

(二)控制人口数量,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人才交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期,武汉市提出“1+8”城市发展战略,加强了与周边城市的广泛交流,流动人口数量增加。

战略环评与武汉城市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环评与武汉城市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在 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纷纷联合 , 建立起 大都市圈或大都
市连绵带 , 即发育形成城市 圈经济。城市经济 圈的整体发展 , 可在 区域 范围内调整 资源配置 , 一定程度上克服 单个城市在 资源 、 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不足 , 完善单个城市的发展 , 实现共 同增 长。武汉作 为我国中部 最大的城 市 , 具有 承东启西的战 略支点作用 , 是东西互动 、 南北联 动 , 同推 动我 国经济稳定 共 协调发展的纽带和桥梁l l 1 。经过 5年 6次 申报 , 武汉城市圈 于 20 年 l 07 2月经 国务 院批准 , 成为“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 简称“ 两型社会” 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 ) 。 但在世界经济 发展和城市化 的进程 中 ,O世纪 6 2 0年代 以来 , 出现 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 , 引起 人们 的反思 , 进一 步激 起 了人类 生态意识 的觉醒 , 西方 的环 保思想从 “ 末 端治理” “ 、生产过 程控 制” 过渡到 “ 源头防治” 对各种 开发 建 , 设活 动可能导致 的环境影响 的评 价成为 一些发达 国家 的法 定要求。7 0年代中期开始 , 全球环境 问题对人类 的生存 和发 展的危害性增加 , 人类 开始 由仅仅关 注局 部环境问题扩展 到 关注区域或全球性 环境问题 , 环境影 响评 价( 以下简称 环评 ) 的范 围开 始由项 目层 次的环评逐 步上升 和扩 展到 战略性 的 区域规划 和政策层次的环评。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 实施 ,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 以下简称战略环评 ) 作为实现可持 续发展 的一个重要手段 , 日益受到各国政 府的重视 和关注 。 从9 o年代开始 ,我 国认识到开展 战略环评 的重要性 , 先
20 年第 l 期 08 6 总第 3 期 5

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实践

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实践
关 键词 :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 划 ; 战略 环境评 价 ; 标 ; 汉 指 武 中图分类 号 : 8 0 3 X 2 . 文献标 识码 : A
A s t d n S r tg c En i n n a s s me t Ca eS u y o ta e i v r me t l o As e s n o u a t n f1 饥 F v — e rP a fW h n Ou l eo i 1 i e y a ln
A s atWi ecs f t tgce vrn e tl ses n S A)o h nO tn f h hFv. b t c: t t aeo r ei n i m na assme t( E r hh sa o f wu a ul eo e1t i i t 1 e
局 、 业结构 以及城 市交通 的环境 适 宜性 进行 综合 评 价是 这 类规 划 战略 环境 评 价 的 重要特 产 征; 互动式 的评价模 式能使 环境 因素及 时 、 效地 纳 入 到 决策过 程 中; 标体 系是 预 测评价 有 指
的基础 , 指标 的选择 除考虑科 学性 、 代表 性 外还 应 强调可 获得性 、 可量化性 及 可考核 性 .
Ke o d :n t n c n mi n o i1 e eo me tpa y w r s ai a eo o ca ds ca v lp n ln;sr tgce vrn e t1 ses n ; dc tr ; ol d tae i n io m n a ssme t i i o s a n a
( 开 大 学 环 境 科学 与 工 程学 院 , 津 南 天
摘 要 : 以武汉 市“ 十一 五” 划战略 环境 评价 为例 , 讨 了我 国城 市 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 规 探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24•【字号】武政〔2014〕42号•【施行日期】2014.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4年6月24日武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步伐,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限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发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4〕6号)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2010—2013年,我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持续稳定下降,煤烟型污染有所缓解。

然而,以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O3)等二次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凸显。

大气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春季超标严重,空气质量在同类城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空气污染形势严峻,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大气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二)影响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2005—2012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呈下降态势;随着工业企业脱硝力度的不断加大,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由上升趋势在2013年转为下降,但排放强度依然偏高。

对武汉的评价

对武汉的评价

对武汉的评价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
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武汉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面都有着较为突出的发展和贡献。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2019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位列全国第十四位。

同时,武汉还拥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如东风汽车、
华帝股份、长江证券等,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

其次,在文化方面,武汉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传统。

自古以
来就是文化名城的武汉,在历史上曾孕育了许多杰出人物和文化遗产。

例如楚文化、三国文化等都与武汉密不可分。

此外,武汉还拥有众多
高水平的艺术团体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

再者,在教育方面,武汉也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

此外,武汉还拥有一批优质的中小学和
职业教育机构,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最后,从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方面来看,武汉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为一个大型城市,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都十分完善。

同时,武汉还注重社会治安建设,在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
做出了很多努力。

综上所述,武汉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突出、教育水平较高和社会治安良好的城市。

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武汉将
继续保持其优势和活力,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更加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
之一。

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以近十年武汉市的发展为例

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以近十年武汉市的发展为例
i r v me ti h a tt n y a s t e e o me to n i n n n o it , te h r n fe o o n h w p cs s o l e n mp o e n te p s e e r ; he d v l p n f vr me ta d s cey h a mo y o c n my a d t e t o a e t h ud b e n e o s
中图分类号 :29 1 F9.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
以近十年武汉市 的发展 为例


(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9
摘 要: 将城市作 为研 究对 象, 建立 了协调发展指标体 系, 以武汉市为例 , 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 采 构建 了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 , 对武汉市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 了评价 , 可看 出武汉市近 1 O年来总体有长足的发展 , 但是 环境和社会 的发展 以及 与经 济的协调 方面有 待进 一步改善 ; 出武汉市协调发展 的 3点对策 。 提
— —
A a esu y o h 0 y a s e eo m e to u a t c s t d n t e 1 e r d v lp n fW h n Civ
QI h- u (ro dE v om n C l g e  ̄ hn om l nvri , h n4 0 7 , hn) N Z iy U bna ni n e t o eeC n a C iaN r a U i ct Wu a 3 0 9 C i n r l l e y a
定 区域 内经济集聚实体 和经 济 网络 的枢 协调发展系统

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d n t n b t e n u b n e o o n n io me t b sn n t e r s l f m rn i a o o e t a ay e y s f a e P S .,a - i ai ew e r a c n my a d e vr n n a i g o e u t r o h o p i cp l c mp n n n l s s b ot r S S 10 s w 1 c r is h ihs or e c fco ,a d e t l h s t e et n te weg t a f a h a tr n sa i e mo e f c o i ain e eo me t b t e e o o n e vr n n .T e b s h d l o r n t d v lp n ewe n c n my a d n i me t h o d o o r s l i d c ts t a o r i ae e eo me t l v l i c e s s s a i r m 0 1 t 0 6 e ut n i ae t c o n td d v lp n e e n r a e t d l f h d e y o 2 0 o2 0 . .

协调发展模型及 其各项指标
( ) 与环 境协 调发 展模 型 一 经济
有序 , 不断设定 目标 , 不断改进方案 , 断完成任务 的 不 本文采 用 的模 型 , 廖重斌 (99 提 出 的 , 是 19 ) 根据 对 过程 。 在某些 地 区 的经 济 活动 中 , 展是 以牺牲 资 源与 协 调 和协调 度 的描述 和定 义 ,列 出 了描 述 经济 特征 的 发 环境为代价的。 例如 , 矿产资源的开发 、 森林的砍伐 、 对 m个 指标 X1X … …Xm, 、2 以及 描述 环境 特 征 的 n个 指 Y1 Y … , ( ) ( )其 野生 动物 的追捕 等 。“ 调 ” 以说 是 系统 之 间或系 统 标 : 、 2 …Yn 分 别 设 立 函数 fx 和 gY , 表 达 协 可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10•【字号】武政〔2022〕20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武政办〔2022〕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6月10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为推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下简称东湖风景区)“十四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东湖风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东湖从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从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三大转变,“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水岸同治、湖塘并治、流域齐治、社会共治”治水理念,多措并举推进水质提升,东湖获评水利部“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

东湖“自然氧吧”深入人心。

大力实施“拥抱蓝天”工程,“十三五”期间PM10、PM2.5分别下降45.9%、42.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

东湖风景区成为武汉市民以及游客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场所。

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严把开发利用准入关,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

(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

东湖绿道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向全球推介。

武汉城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

武汉城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

农 田生 态系 统食 物生 产服 务功 能价 值. 根据 各类 生 态 系统 面积 和生 态服 务功 能 的单价 , 区域 总的生 态
服 务价值 为 :
EV 一 ∑ ∑ A × S , P,
( 1 )
其 中 , S 生态 服 务 总 价 值 ; 为各 类 生 态 系 E V 为 A, 统 的 面积 ; 为 种 生态 系统 i 生态 服务 功能 的 P 种
压 力也 越来 越大 .
统食 物 生产服 务 功 能 价值 来 修 正 . 据 统 计 数 据 , 根
1 9 95 05
44 9 2 g h . 2 0 年 粮 食 平 均 价 格 标 准 1 . 2k / m 以 0 5
1 4元 / g计算 , . k 同时考 虑 到没 有 人 力 投入 的 自然
市圈各县市 19 9 5年 、 0 0年 和 2 0 20 0 5年 生 态 协 调 度 . 果 显 示 : 9 5年 ~ 2 0 结 19 0 0年 武 汉 城 市 圈 总 体 处 于 低 度 协 调 状 态 , 一 产 业 则 是低 度 冲 突 ; 0 0年 ~ 2 0 第 20 0 5年 区 域 农 业 协 调 度 无 明显 改 善 , 、 二 三
华 中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4 卷 5
生 态 系 统 提 高 的 生 态 服 务 价 值 是 现 有 单 位 农 田提 供 生 态 服 务 价 值 的 1 7 得 出 武 汉 城 市 圈 单 位 面 积 /,
2类 : 0 5 CDEE< 0 时 , 低 度 冲 突 ; l .≤ 为 一 ≤
第 4 卷第 3 5 期
21 0 1年 9月
华 中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规划用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规划用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渗透系数 1 .0m d~ 2 4 / 0 1 / 3 .8m d
上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岩组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上第 三系裂 隙孔隙承压含 水岩组
渗透系数 1 / ~ 5m d d 1 / m
渗透系数 2 0 / .6m d~1 .4m d 5 6 /
碎屑岩类裂隙水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表出露不广 , 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上第三系地 多 层地表未出露 , 于第 四系松散堆积物之下 。松散堆 埋 积物分布面积约占武汉市 区总面积 的三分之二。 由于武汉市地貌多样 、 河湖发育 , 四纪期间的气 第 候冷暖干湿多次变化及振荡式的升 降运动 , 致使第 四 纪沉积环境变迁 频繁 , 造成第 四纪地层 分布广 、 类型
岩 溶地 面塌 陷地 质 灾 害 易发 区 , 世 纪 中叶 以来 先 后 上
本 区经历 了多 旋 回复 杂 的构 造 运 动 , 裂 构 造 发 断 育 。这些 断裂 主 要 为北 西 西 向和 : L 向两 组 方 向 , I 东 H 构 成 区域 的主要 构 造 格 架 。在 新 构 造 时期 , 于受 到 由 印度洋板 块对 青藏 高原 的碰 撞挤 压和 太平 洋板 块俯 冲
发生了中南轧钢厂、 口湖 、 倒 陆家街 、 毛坦村 、 市司法学 校等十余起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 本世纪岩溶地面 塌陷地质灾害频发 ,06年 4月 9日, 昌长江紫都 20 武 花园两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 造成两栋 已建房屋拆除 ;
20 0 8年 2月 2 9日, 南 区纱 帽街 发 生岩 溶 地 面塌 陷 , 汉 威 胁 长江 干堤 安 全 ;0 8年 ~20 20 09年 两 年 内 , 白沙 洲 大道 沿线 发生 多处 岩 溶 地 面 塌 陷 , 造成 了 巨大 的 经济

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5 . 的人 口, 16 城市密集度 较高 , 经济基础 较好 , 环境
及 自然条件优越 , 是湖北 省乃至 长江 中游最 大 的城市 圈域. 0 7年 1 自2 0 2月 7日武汉城市 圈获批 为“ 国资 全

可 持 续 发展 能 力 是指 一 国或 地 区“ 会一经 济 社 自然 ” 复合 系 统在 既 满 足 当代 人 及 本地 区需要 的
cr l a e c mp e e sv l v l a e .Th e u t h w h tW u a i c r s t eh g e ti l a e s wh c a ice r o r h n i ey e a u t d e r s l s o t a s h n ct s o e h i h s n a l r a ih me n y
第2 9卷 第 2期 2 1 年 6月 00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o o t — n r lUnv riy frNa in lte ( t S iEdto o r a fS u h Ce ta ie st o to aiis Na. c. iin)
源节 约型 和环境 友好 型社 会 ” 改革 试验 区后 , 经 济 其
迅 速成 长 , 合 实力 明显 提升 , 综 已成 为促进 中部 地 区 崛起 的重要战 略支 撑平 台. 然而在武 汉城市 圈经济快
速发展 的 同时 , 面 临着 一系列 重大 问题 , 要 表现 也 主


构建 了城市 圈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评价指标体 系, 并在此指标 体系框架 下 , 运用 因子分析法对武汉 城市圈 9
个 城 市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进 行 了综 合 评 价 , 结果 表 明 : 汉 城 市 圈存 在 核 心 城 市 “ 城 独 大 ” 圈 内 城 市 发 展 不 均衡 武 一 、 的 现 象 , 要 尽 快 建 立 城 市 圈 协 调 机 制 并 加 强 圈 内 城 市 的 有 效 合 作 , 而 实 现 整 个 城 市 圈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的 整体 需 进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21世纪全球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数以百万计的生机勃发的城市增长,国家的竞争往往表现为城市和城市的竞争以及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和区域之间的竞争。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周边一百公里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八市。

该区域2021年已占湖北全省33%的国土面积,50.4%的人口,提供了全省59.1%的国内生产总值,61.8%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

武汉城市圈的近期目标是到2021年将武汉城市圈建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这个增长极,有望成为中国第四个增长极。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城市圈内各城市的综合实力,可以清楚可观的认识各城市的优势和不足,现状和潜力,为科学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研究过程(一)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湖北统计年鉴2007》,《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以及各相关城市历年地方统计年鉴所收集的相关原始指标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在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五个方面选择了14个原始指标组成了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

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可比性,这些指标全部采用人均或相对比重。

指标体系解释如下:1.综合经济实力综合经济实力反映一个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包括指标如下: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地区总人口X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的幅度X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这一组指标中,X1综合体现经济发展水平,X2从速度上反映经济增长潜力,X3从结构上反映经济发展阶段。

2.资金实力X4: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X5人均居民储蓄余额=城市地区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城市地区总人口X6人均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地区政府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地区总人口X4表明一年内城市投资增量,其大小影响到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东西湖区新城组群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武环管〔2016〕96号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东西湖区新城组群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武环管〔2016〕96号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东西湖区新城组群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正文:----------------------------------------------------------------------------------------------------------------------------------------------------市环保局关于东西湖区新城组群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武环管〔2016〕96号东西湖区人民政府:2016年6月22日,我局主持召开了《东西湖区新城组群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

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组对《报告书》进行了评审。

根据审查组审查结果,提出如下审查意见:一、东西湖区新城组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为东西湖区城市增长边界范围内的新城和新城组团范围(不含柏泉镇),规划面积187.8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将军路街、常青花园社区、金银湖街、吴家山街、径河街、长青街、慈惠街、走马岭街和新沟镇街等9个街。

新城组群以107国道、轨道交通1号线形成东西向发展轴,沿轨道交通6号线、五环路形成南北向发展副轴,布局吴家山新城和金银湖新城组团、金银潭组团及东西湖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

规划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以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临空经济、高新技术和机械电子为主导,建设成引领武汉市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四大板块之一,集产、居、研、娱为一体,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水乡生态宜居新城。

二、《报告书》在对新城组群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了规划涉及的主要环境敏感因素和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了规划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测了规划实施对大气、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区域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缓措施,明确了新城组群项目准入条件,提出了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和预防、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规划用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规划用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规划用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官善友;廖建生;庞设典;杨育文【摘要】在充分搜集资料、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的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做出了全面分析,并采用规范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规划用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和适宜性分区,提出了各区规划工程建设的类型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防治对策建议。

%Base on data collection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se the areal geology,engineering geology,hydrogeolol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ondition of of Wuhan urban development ing code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method,analyse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and suitable subarea of planning land.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for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ype and control suggestion for Ba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151-154,158)【关键词】规划用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地质环境【作者】官善友;廖建生;庞设典;杨育文【作者单位】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5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武汉市大车都板块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武汉市大车都板块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武汉市大车都板块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16.09.21•【字号】武环管〔2016〕104号•【施行日期】2016.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武汉市环保局关于武汉市大车都板块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武环管〔2016〕104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我局组织召开了《武汉市大车都板块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

审查小组由6名专家及武汉市发改委、武汉市经信委、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水务局、武汉市环保局等部门有关人员共11人组成。

会后规划编制单位组织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根据修改后的《报告书》及审查小组审查结论,提出审查意见如下:一、《武汉市大车都板块综合规划》范围为北至汉江,东接长江,西、南至武汉市域边界,总面积约1491平方公里,包括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汉阳区、蔡甸区,在产业发展上统筹考虑通用产业园。

规划时段近期到2019年,近期规划面积562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是:规划到近期2019年,大车都板块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整车产能达到300万辆(包括通用汽车产业园500亿元工业总产值,60万辆汽车产能)。

二、《报告书》在对大车都板块环境现状进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识别规划实施各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影响和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了规划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预测了规划实施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及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规划实施提出了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和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报告书》引用的基础资料较详实,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方法可行,提出的规划调整建议和不良环境影响的预防或减缓对策措施具有可行性,评价结论总体可信。

武汉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武汉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武汉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武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6.25•【分类】审议意见的报告正文武汉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2013年7月30日在武汉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谢世腰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是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立法项目之一。

委员会在常委会副主任胡绪鹍同志领导下,提前介入起草工作,按照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起草质量的总体要求,认真审慎开展一审前各项工作。

下面,我就委员会对市人民政府提请审议的《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委员会开展该项立法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委员会将协助常委会制定条例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

在深入总结去年城市综合管理、轨道交通条例和今年房屋安全、城市绿化条例等立法经验基础上,不断扩大立法民主,完善立法程序,提高起草质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前介入起草工作。

2012年,条例列为常委会调研项目后,委员会与市政府法制办、市国土规划局开展专题调研。

条例列为常委会2013年立法项目后,委员会派员全程参与立法专班工作,按照立法计划安排,细化责任,深入调研,扎实推进。

二是开门立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为了切实掌握当前城乡规划工作的实际情况,委员会结合督办今年市人大常委会“2号议案”的办理工作,尤其是在调研起草《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实施的决定》文稿过程中,抓住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等关键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立法调研活动。

深入江岸、江汉、硚口、江夏、蔡甸、黄陂、新洲等区,听取开发建设单位、基层管理部门、街道、社区代表、村民对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0.30•【字号】武政〔2018〕53号•【施行日期】2018.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8年10月30日武汉市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解决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17〕6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市城市建设阶段性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提质提效的着力点,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破解一批事关武汉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办好一批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的大事、实事,补上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中的“短板”,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

二、行动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全市复杂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各类废弃物得到收集和处置,海绵城市理念和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国家标准,公共厕所布局到位且管理规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配套完善并得到合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得到加强,历史文化建筑全部实行清单管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得到大面积推广,城市面貌发生重大改观,城市建设走上集约、节约、生态发展的轨道。

公共政策视角下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分析的开题报告

公共政策视角下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分析的开题报告

公共政策视角下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圈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

武汉城市圈是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圈,也是全国重点发展的城市圈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武汉城市圈环境质量问题严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困扰。

因此,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公共政策视角对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的公共政策。

通过深层次的分析,为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以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武汉城市圈的环境质量分析,重点探讨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相关问题;2、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和实践情况的分析和评价;3、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包括政府管理、市民素质、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4、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措施和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案例分析、调研访谈等方法,对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进行深入研究。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贡献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和贡献:1、深入剖析了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的现状和政策实践,总结其中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和成功经验;2、从公共政策视角界定了武汉城市圈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3、为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预期本研究的成果有望为武汉城市圈的环境治理提供实用性的政策建议,为其他城市圈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全国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简介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简介

出版物刊名: 环境影响评价
页码: 75-7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战略环境评价;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安全;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保护;技术支撑;武汉城市圈
摘要:为确保中部地区中长期的生态环境安全,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原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

战略环境评价区域包括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涉及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西8个省份的60个地市。

本书总结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的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大尺度区域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可为今后开展大尺度区域战略环境评价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武汉市固体废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收集武汉市2000年至2004年的固体废物现状资料,分析 固体废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分析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 量以及综合利用情况,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产生量以 无害化处理情况,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及综合利用情况, 分析现有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4.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4.2.2 武汉市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4.2.3 武汉市大气污染源调查
4.3 武汉市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1 武汉市水资源调查与分析 4.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3 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4.3.4 水污染源调查 4.3.5 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的调查
环境影响和无影响四级,并用数字3,2,1,0加以表示。
那些重大的环境影响将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规划的 重点内容加以考虑。
6.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3)环境影响识别矩阵的填写是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由评价 人员和专家共同完成。
基本表格和说明 选择专家
由专家进行填写 对填写好的识别矩阵进行统计分析
不一致部分 专家组讨论
(5)确定相关环境介质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提出合理 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2.2
评 价 目 标
(6)综合分析环境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论证 城市开发强度、发展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提出 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7)研究武汉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 径。 (8)通过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有效推进政府决策 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9)提出武汉市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方案。
本评价是在对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区域资源环 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矩阵法识别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纲 要草案对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尤其注重针对“城 市”这个尺度的环境问题设计环境影响识别矩阵,
6.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将规划引发的开发活动整理 归类,分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总体布局、土地利用、
7.1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情景分析与设计
7.1.1 进行情景分析的目的
情景分析是战略环境评价中进行环境预测与评价的基础。政策、 计划、规划等战略决策的实施与建设项目比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战略环境评价的难点之一。规划作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 手段,其不确定性来自于政府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某些不确定性因 素,如未来GDP增长情况及构成、未来政策环境,这些指标是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基础参数,是构成影响预测和评价先决条件。如何 整理并设计这些指标,并将其输入到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并以此为 基础进行环境预测与评价呢?情景分析(Scenarios analysis)就是能 完成上述任务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D.基础设施 :
1.供电 2.供气 3.给排水 4.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E.城乡发展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着力缩小城乡差别 3.大力推进城镇化
F.环境资源 :
1. 改善水环境 2. 加强城市绿化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4. 加快节能工程建设 5.推广节水技术、设备和产品 6.集约利用土地 7.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 8.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部分
2.1 评价对象 2.2 评价目标 2.3 评价依据
项目工作思路
2.4 评价范围与时段 2.5 工作技术路线
本项目以《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2.1
个五年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 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为环境影响评价对 象。目前《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在编制过程中, 已经形成了初步草案。同时武汉市正在进行《武汉 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本项目中涉及城市土地 利用、能源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信息将以《武汉市城 市总体规划》为依据。
7.1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情景分析与设计
7.1.3 情景设计思路
与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武汉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其 发展特征是城市面貌和城市结构短时间内变化很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 说的跨越式发展。对于这种发展模式应用传统的趋势外推方法预测城市 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生态环境演化,有许多不 能克服的弊端。本评价将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不同专业、不同 层次的“专家”知识经验,设定未来可能的发展情况。积极调动人的主观 能动性,并参考国内外类似规模城市的发展过程,讨论并预测城市系统 变化的驱动因子,然后由分析人员组织并描绘出未来发展的多种情景。 最后在各种情景下结合其他工具进行定量预测,即在勾勒出未来的发展 轮廓后,再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具体的预测。 情景预测将以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为依据,结合武汉市城市 发展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构建城市发 展的情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预测和评价;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估 算;城市生态功能分区都将结合情景分析进行。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6.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技术路线 6.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6.3 确定评价重点 6.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技术路线
6.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本评价采用矩阵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矩阵法是将规划
目标、指标以及规划方案(拟议的经济活动)与环境因素作 为矩阵的行与列,并在相对应位置填写用以表示行为与环境 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符号、数字或文字。
2.3
评 价 依 据
! 法律文件 ! 技术导则 ! 规划文件 ! 环境标准
2.4
评 价 范 围 与 时 段
评价基准年为2004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 2020年。 原则上,评价范围是整个武汉市行政区, 总面积为8549平方公里。近期评价的重点区域为城 市已建成区,远期随着武汉城市的发展,评价范围 将扩展到相邻的受影响的区域。
第七章 武汉市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
7.1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情景分析与设计 7.2 基于情景的城市环境质量预测与分析 7.3 基于情景的能源资源利用预测与承载力分析 7.4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与总量控制 7.5 水环境容量分析与总量控制 7.6 区域发展适宜性分区 7.7 武汉市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7.8 武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四章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 武汉市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4 声环境调查与评价 4.5 武汉市辐射现状调查与评价 4.6 武汉市固体废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4.1.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4.1.3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分析与评价
评 价 对 象
2.2
评 价 目 标
(1)通过战略环境评价使环境因素在规划过程及规划的 实施过程得到充分的考虑。 (2)从环保角度论证武汉市城市发展定位的合理性。 (3)充分考虑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可能涉及的环 境问题,确保规划期内环境质量达标。 (4)对武汉市进行城市功能分区,从环境角度讨论工业 区布局的合理性。
4.4 声环境调查与评价
4.4.1 武汉市声环境调查 4.4.2 武汉市噪声现状评价
4.5 武汉市辐射现状调查与评价
调查武汉市电磁辐射污染源,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系统 (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电视广播),通信系统(长波通 信、短波通信、移动通信网等),工业、科学技术、医疗高 频设备,交通系统,高压电力系统等电磁辐射污染源的分布 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管理情况。 调查武汉市放射污染源的行业分布,放射装置种类及数 量,在用源及废弃源的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影响武汉城市发展的关键环境要素分析
5.1 城市发展与环境变化回顾分析
5.1.1 城市发展历程回顾 5.1.2 环境保护建设历程回顾 5.1.3 生态环境建设的状况和布局 5.1.4 城市发展与环境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5.2 关键环境要素的分析
5.2.1 城市发展的环境限制要素分析 5.2法填写识别矩阵的基本程序
识别矩阵的最终确定
6.3 确定评价重点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确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可能产 生的重要环境影响,并结合第五章“影响武汉市城市 发展的关键环境要素分析”,进而确定本次评价的工 作重点。
6.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武汉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
空气质量、水环境 质量、土壤环境、 声环境、固体废物 土地资源、水资源、 能源、森林资源
7.1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情景分析与设计
7.1.2 分析方法
情景分析法是一种预测技术。它把研究对象分为主体和环 境,通过对环境的研究识别影响主体发展的外部因素,结合各外 部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主体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设定,并结 合定量模型对不同可能性主体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其重点在于如 何有效获取和处理专家经验,强调未来发展中决策者的愿望,并 要求规划者与决策者之间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指导定量分析, 是一种融定性与定量分析于一体的预测方法。情景分析法与其他 预测和评价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很好的处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 由于规划的不确定性给环境影响评价带来的难度。
第十一章 武汉市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二章 武汉市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概况
2.1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地质、气候特征、土壤
2.2 能源与资源概况
能源利用现状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2.3 社会经济概况
行政区与人口 、国民经济发展、交通概况 、基础设施现状
2.4 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
1.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2.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 3.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交通体系 :
1.完善快速道路系统 2.建设轨道交通系统 3.加强交通综合管理 4.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5.铁路建设 6.机场建设 7.港口码头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