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哲学反思论文

合集下载

校企产学研的合作与思考相关方面的探究

校企产学研的合作与思考相关方面的探究

校企产学研的合作与思考相关方面的探究近几年,建筑业从业人员接近0.6亿,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形势良好,但是我国高校尤其一般本科院校尤其职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存在很多困难[1]。

一般院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其中认识实习主要是使学生增加专业感性认识,为进一步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1];生产实习原则是要求跟班劳动,熟悉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毕业实习是为毕业设计收集相关资料,并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战演习。

由于学校扩招学生多,实习时间局限性(按学校统一安排),且实习经费十分有限,统一组织十分困难,再加上安全问题,很难找到理想的实习单位和实习项目,项目部多处于安全考虑一般不接待大批学生实习,存在建筑工地多与学生实习难得严重问题。

校企产学研合作是教育部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精神:一方面,不仅是为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利用市场需求与科技应用导向,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教学实验研究设备、科技创新成果等一切资源,进一步推动其自身的建设、发展和创新[2]。

本文基于高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高校如何发挥作为产学研基地施工企业一方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性高级专门人才,对提高我国土木建筑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且促进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健全配套的校企合作制度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需要采用“学习+实践+学习”的培养模式,增加学生尤其土木建筑工程这类工程类学生的实习时间,进一步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考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考

能 力 ,为产 学研 合 作 教 育 提 供 有 力 的 技 术 支 持 。
产 学研 结合 的教 育模 式 是一 种 以 织 模 式 也 从 单 个 企 业 松 散 的 合 作 到 科 研 、 生产 任 务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和 就 业 能 力 为 重 紧 密 型 合 作 ,再 到 行 业 战 略 性 合 作 ,
21

( 源 :《 江 日报 》 2 1 -0 - 来 浙 00 6 作 者 系浙 江 建设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党
业 化 应 用 到 进 行 集 成 技 术 发 展 ;组 顺 畅 、 效 运 转 的 机 制 完 成 教 学 、 委 书 记 徐 公 芳 ) 有 把
s ㈨ t 玎 f田 技庄 m c ¨ 引 千 科 紫I
产 学 研 结 合 是 教学 与 生产 、 研 导 向 。破 除封 闭 的办 学 观 念 , 立 符 职 业能 力 的培 养 。 极 探 索专 业 教 学 科 树 积
相 结 合 ,其 实 质 就 是 教 育 面 向企 业 、 合 市 场经 济 和现 代 高等 教 育 发展 要 求 与职 业 资 格 鉴 定 相 衔 接 的 教 学 模 式 ,
— —
重 要 因 素 。 职 院 校 科 研 的 重 点 要 放 高
建立产 学 研 结 合 的互动 机 制 在 应 用 技 术 的 开 发 和 对 企 业 的技 术
近 年 来 , 们 在 创 新 产 学 研 合 作 和 运 行 机 制 。 分 调 动 校 企 双 方 合 作 服 务 上 。 采 取 必 要 的激 励 手 段 , 我 充 要 鼓
间的合作培养企业和社会 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近年 来 , 过不断探索和 实践 ,我们对于产学研 合作模式有 了更深的 通 认识和体会 :要树 立正确 的办学理念 ,为产学研 结合提供 思想指导和正确 的舆论导 向;建 立产 学研结合 的互动机制 和运行机制 ;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 , 构建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体 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 高职 院校 自身 的科研

论哲学反思思维的现实价值论文

论哲学反思思维的现实价值论文

论哲学反思思维的现实价值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社会发展迅猛,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我们的心灵世界却越来越空虚和脆弱。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个人问题。

现代人面对着多样化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得到改变。

在这种情境下,哲学反思思维的现实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哲学反思思维的现实价值。

哲学反思的概念哲学反思主要是指对现实生活和人类文化的思考和反思,是人类对自身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思考和审视,以期达到人类自身的进步。

哲学反思强调人类思维方式的修正和改进,使人类思维更加理性和科学。

哲学反思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科学性:哲学反思思维具有科学思维的性质,它要求思维具有系统性、可证伪性和实证性。

•批判性:哲学反思思维是对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反思,对错误的观点和偏见进行批判和纠正。

•创新性:哲学反思思维的目的是通过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来实现人类的进步。

哲学反思思维的现实价值哲学反思思维可以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哲学反思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挑战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我意识。

其次,哲学反思思维可以启发人们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提高人们的决策质量和效果。

再次,哲学反思思维还可以帮助人们达成一些目标,比如思考不同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从而塑造更好的人格和个性。

最后,哲学反思思维能够使人们逐步摆脱那些错误的观点,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更加合理和健康。

哲学反思思维的应用哲学反思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示哲学反思思维的应用和实际价值。

战略决策在现代商业发展中,决策者往往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但这些决策往往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决策者在逐步考虑后才能做出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哲学反思思维就派上了用场。

通过哲学反思思维的训练,决策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识别现实问题,分析复杂的市场趋势,以及制定符合情境的策略和决策。

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44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 2010·07 ■责任编辑:任焕霞 E-mail:renhx@cutech.edu.cn摘 要: 关键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可以说,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意志和民族共识。

1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问题产学研合作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起步较晚,问题较多。

当前产学研合作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1 产学研合作的主体问题产学研合作是产学研各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从事的一种跨组织的合作,其中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也就是说企业是产学研合作是否能够形成和顺利实现的关键。

因此,企业对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需求的程度对产学研合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些高校产学研合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企业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致使产学研合作并未产生预期的更好的效果。

1.2 产学研合作的技术供给问题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每年都在大规模地引进技术,特别是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而我们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能够向企业提供的通常都是单项的技术和产品,不能满足企业大生产对技术的需求。

因此,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不能提供充足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生产技术,也是制约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障碍之一。

1.3 产学研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在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利益始终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各方对技术的价值经常存在不同的认识。

根据合作初期各方谈判地位的不同,各方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定的协议,但随着合作项目的进行,各方的矛盾常使得合作双方分道扬镳,或者某一方另寻其他合作者。

1.4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产学研合作也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继续,也是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一种形式。

之所以要采取合作的方式,通常是因为合作各方都无法独立完成某项创新活动的全部工作,也就意味着合作各方都无法独立控制这一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共5篇]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共5篇]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共5篇]第一篇: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现实要求主要模式论文摘要: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可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生顺利输入社会,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师资的根本措施。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走的是校企合作的路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完善育人方式类;解决学生就业类;校企各取所需类。

近年来,我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高专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产生重要影响。

正因为发展过于迅速,导致r高职院校存在诸多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化,一些高等职、院校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一砦学校盲目攀高升格。

周济部长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不能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要把“专升本”作为主要目标。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次全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的讲话,2002年l0月)。

高职院校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卡交要培养的是在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

教育部在2002、2003、2004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高等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分圳作重要讲话,叫确提“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他指出“中央多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要完成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必由之路”。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果与问题思考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果与问题思考

【 文章 编号 】 04 2 6 ( 0 10 — 0 3 0 10 — 7 8 2 1 )10 9— 2
型 企 业 , 我 国科 技 资 源 的分 布 结 构 发 生 了重 大 变 化 。 使
当 前 , 识 经 济 已 经 成 为 社 会 主 要 经 济 形 态 , 市 场 为 导 知 以 向, 以企 业 为 主 体 , 学研 合作 模式 的 刨 新 道 路 . 经 成 为 当今 产 已 我 国经 济发 展 ,综 合 力 提 升 和 国 际 竞 争 力 提 高 的 主要 旋 律 , 也 逐 渐 成 为我 国经 济 发 展 和科 技 创 新 的 主 要 源 泉 。 当 前 , 关 有 产学研合作模式 的类 型比较 多 , 而且学者们 总结出来的产学研 合 作 模 式 也 是 纷 繁复 杂 的 。一 方 面 , 学 研 合 作模 式 会 因企 业 产 技 术创 新 研 究 、 发 、 产 到 经 营 过 程 的 不 同 而 有 不 同 的 阶 段 开 生 模式 ; 另一方面 , 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必 须结合 当地经济 、 产业发 展 和高等教育的情况来具体考 虑。然而 , 并不 是所 有的产学研 合 作 模 式 能 够 产 生 良好 的 效 果 , 同 样 存 在 相 关 的 问 题 。 它

二 、 国产 业研 合 作模 式存 在 的 问题 分析 我
然而, 在发展 的过程 中 , 国的产学研合 作模式存 在相关 我 的 问题 , 而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其 效 果 , 得 科 技 成 果 难 于 从 使 产 业 化 , 离 经 济 建 设 主 战 场 成 为 产学 研 合 作 模 式 的 重 要 问题 。 远 ( ) 为 技 术 转 化 主 体 的企 业 创 新 意识 不 强 一 作 我 闰企业对创新 以及创新人才 的重 视不够 , 尽管市场压力 对 企 业 创 新 有 着 一 定 的 推 动 , 是 这 种 压 力也 导 致 了我 同企 业 但 的短视行为 , 只要现有 的产品 、 务能够使企业获取利益 , 服 企业 就不愿 意在研发 、 人才培养 方面投 入资源 。据资料统 计 , 国 我 20 0 5年 的研 发 经 费 总 额 为 16 3 8亿 元 , G P的 比值 为 7. 占 D 08 %, 美 同 2 0 年 仅 企 业 的 研 发 经 费就 达 到 了 20 48 .2 而 03 1.9亿 美 元 , 占 G P的 比率 达 到 1 5 其 D . %。我 国大 部 分 企 业 的 生 存 发 8 展 还 停 留在 依 赖 本 国 的 土 地 、 源 的低 成 本 优 势 上 , 主创 新 资 自 意识 不 强 , 没 有 意 识 到 创 新 对 企 业 的重 要 性 , 未 走 上 依 靠 还 尚 创 新 、 识 的产 业 发 展 之 路 。J  ̄ , 行 技 术 引进 的 企 业 当 中 , 知 t' 进 Lb 多数 企业 对 于 技 术 的 消化 吸 收 以及 后 续 开 发 能 力 不 足 , 缺乏 企 业 白有 的 核 心 技 术 和 核 心 知识 产 权 。企 业 外 向依 存 度 高 , 大部 分企 业 还 是 通 过 增 加 投 资 、 大企 业 规模 等 粗 放 的 增 长 方 式 来 扩 增加企业 的收益 。以依靠科技 进步 、 人才素质提高为主 的内涵 式发展方 式还没有成 为产业 界的主流 , 企业与大学 的合作还局 限 于单 纯 的 技 术 转 让 或 者 技 术 开 发 因 此 , 业 缺 乏 技 术 转 化 企 和 创 新 意 识 导 致 我 国产 学 研 合 作 模 式 的效 果 大 打折 扣 。

对促进我国产学研有效合作的思考

对促进我国产学研有效合作的思考

对促进我国产学研有效合作的思考[摘要]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着法律缺失、机制不全、定位不明、资金匮乏、价值差异、层次不高、信息不畅、中介滞后、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文章提出通过采取政府推动、健全法律、科学定位、合作机制、中介服务、资金投入、信息平台等措施,以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产学研有效合作路径产学研合作是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校企主体、金融支持”的原则下,以科技成果转让与转化并最终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合作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走上了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联合创新向创新集群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合作层次逐渐提高、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合作发展更加协调、合作方式日趋多元、合作功能显露综合等成效,但也要看到仍存在很多制约产学研有效合作的问题。

只有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存优去劣,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1.法律缺失。

从字面意义上看或从合作各方来看,似乎产学研合作就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个方面之间的合作,但剖开表面,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产学研要有效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机构角度来说,不仅要有政府管理部门、法律制定部门、市场中介部门、社会舆论引导、大众观念转化等各方的参与,还必须是充分联动和高效运作的系统工程。

只有制定规范的政策法规,对参与产学研合作各方的行为加以协调与约束,才能保证合作健康高效。

但目前国家并没有制定出健全的产学研合作法律和法规,导致产学研合作仍处于初级浅层次合作阶段。

2.机制不全。

一是政府技改调控缺乏手段。

如在企业技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等方面的需求过程中,缺乏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的调控手段。

二是科研管理缺乏市场需求导向。

主要是在科研立项、成果评价等方面,对市场和企业需求考虑不足,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研选题、申报、鉴定等方面没有了解市场的企业,而企业对成果的中试、开发、推广、应用等更需要产学研之间的有机结合,但又缺乏相应机制。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实施研究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实施研究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实施研究引言: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将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现技术创新。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实施研究。

一、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1. 优化资源配置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整合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界拥有丰富的资金和市场资源,学术界拥有专业的知识和研究能力,研究界则具备前沿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通过合作,可以将各方的优势充分结合,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成果。

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为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产业界了解市场需求,可以将学术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通过与学术界和研究界合作,产业界可以获取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 培养创新人才产学研合作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培养了创新人才。

学术界和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可以进入产业界进行技术咨询和研发工作,为产业界提供专业知识和指导。

同时,产业界可以提供实践平台,让学术界和研究界的人才得以实践和验证研究成果,提升实践能力。

二、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关键因素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建立起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实现及时的互动和合作。

各方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市场需求、技术趋势等信息,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临时合作。

长期合作可以让各方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优势,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通过与产业界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术界和研究界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提供更实用的研究成果。

3. 积极培育合作文化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需要培养积极的合作文化。

各方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合作伙伴,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和挑战。

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哲学反思论文

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哲学反思论文

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哲学反思摘要: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核心在于企业与高校合作,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由此,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中必须注重主体的核心作用。

但为了避免主体的异化,就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哲学的批判,而此批判的关键在于构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主体的人文精神机制。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批判性人文精神机制产学研合作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并在运行过程中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

而建立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要以优化产学研合作环境、完善产学研合作制度为目的,以培育产学研合作组织为重点,以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为核心,努力发挥产学研合作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的作用;但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不可千篇一律。

笔者在此试图反思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与主体的异化,从而有利于产学研合作主体的人文精神机制构建。

一、国外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随着高校的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的宗旨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而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吉布斯提出“现代知识的生产应由多类主体推动,以网络化的形式为主,需打破原有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界限,其最大特点在于大学和企业间边界的消失。

”接着曼斯菲尔德通过研究发现“大学技术商品具有非公共性,靠近大学的企业较容易发生合作并获得技术。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内涵、问题与对策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内涵、问题与对策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内涵、问题与对策作者:祝传林孙万霞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21期“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在完善的风险承担及利益分享机制下,共同进行技术等相关协同创新活动。

”其本质属性是一种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产学研协同创新意义十分重大。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内涵第一,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政府是整个协同创新大环境的主要构成者,政府在政策制度以及舆论等方面的作为,对整个协同创新的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政府只有在政策制度甚至资金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才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

第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企业占据主体作用。

企业是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一方,在市场资源配置和技术需求的作用下,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的原始动力,也只有企业能够最大程度的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供资金并承担风险。

尤其是中小企业,体制较简单,接受创新的速度较快,对市场的敏感度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更是重中之重。

第三,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大学发挥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大学是创新活力最强的一方。

独具优势的科研设施以及在不断的学术交流和专家学者自身的研究的基础上,加上部分学生别具一格的创新成果,使大学成为一个不断涌出创新成果的地方,如何成功的转化这些创新成果,使其成为市场上的盈利产品,为产学研平台上的各方创造收益,是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着重考虑的问题。

第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科研机构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

科研机构一般承担的是国家重要的研发项目,是受到国家支持的研究活动,其研发成功后一般能够在转化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温州市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思考

温州市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思考

三 、温州产学研合作存 在问题分析
产学 研 合作 并不 普遍 在 对近 6 0家企 业的 抽样调 查 发现 ,5 0 % 的企业表 示没有 跟任何 大学 或其他 高等教 育机 构进 行过 合 作 , 2% 的企 业表 示与 本 仅 0 省 内的 高校有 过合 作 , 7 1企业 则 与国 内 2%  ̄ 9 其 他省 份 的高校 合作过 。 体见 图 l 具 所示 。 同 时 , 5 的企 业表 示没 有 与任何政 府研 究机 5% 构 合作 过 , 2% 的企 业与 省 内的政 府研 究 仅 0 机构 合 作过 , 3 的企 业与 国 内其他 省份 的 2% 政 府研 究机 构合 作过 。具体 见图 2 所示 。 2 企 业对 于高校 等 的研究 成果重 视度 不够 在调 查 中 ,还 发现 3 % 的企 业 没有 关 3 注过 高 校 、 究机 构 的研 究成 果信息 。3% 研 1 的企业 则认 为高 校 、 究 机构 的研 究成 果信 研 息 不太 重要 , 3 % 的企业 认为 高校 、 究 仅 6 研 机 构 的研究 成果 信息 比较 或 非常重 要 。 具体
温州市产学研合作的分析 与思考
周欢怀 卢淑静 温 州大 学城 市学院 浙江温 州 3 0 5 3 2 5
本 文 受温 州市 2 0 年 第一 期 科 技 计 划 项 目资助 ( 号 :R O 9 0 0 09 编 2 o05 ) 10 家停 工 或半停 ] , 占中小 型企 业数 的 09 _共 81 可 见 , .%。 中小型 企 业正 处在 艰难 的转 型 期 、阵痛 期 , 术创 新是 应对 挑 战 、谋求 发 技 展 的必然 选择 。 温 州 市产 学 研 合作 始 于 上 世 纪 八 十年 代 ,其 雏形 是 “ 星期 日工程 师 ” 九十 年 代 。 初期 ,产 学 研 合 作 成 为政 府 长 期 推 动 的工 作 ,产 学 研联 合攻 关项 目 以市 场 需 求 为 目 标 ,以企 业 为主体 ,以经济 效 益 为 中心 ,大 多为 “ 平快 ” 目。 短 项 到了 九十 年代 中后 期 , “ 强强 联合 ” 产学研 重点 项 目开 始起 步 , 的 逐 步 出现 了以资产 为纽带 、以市 场 为基础 的 优 势互 补 、利益共 享 、相互 依存 的产 学研 联 合 体 。进入 新世 纪 以后 ,逐渐 出现 了大 型企 业 集 团与名 校 、名 院 、名所 为合 作 主体 ,以资 产为 纽带 ,以长期 性 、紧密型 、 场化 为特 市 征 的战略 合 作 , 从而有 效地 提升 了温州 市 的技 术创 新 能力 , 为经 济持 续 发展 提 出 了源 源 不断 的动 力 。 温 州 企 业 与科 研 院所 、 高等 院校 的 产 学研 方 式也 是多种 多样 的 , 如合 作开 发 、委 托开发、技术转让等。与此同时 ,温州市政 府 也积极 为企 业 的产学 研活 动创 造 条件 、 拓 宽合作范 围。 03 20 年以来 , 浙江省政府针对 省 内缺 乏大 院名 校的 现状 , 出实施 引进 大 提 院名 校 共建 创新 载体 战略 , 州市 随 即也实 温 施 了这一 战略 ,与哈 尔滨工 业大 学 、浙江 大 学 、浙 江工 业大 学 、清 华大学 、合 肥工业 大 学 、电子科 技大学 、 海理 工 大学 等高 校签 上 订 了 全面 的合作 协议 , }引 进这 些高 校的 紊生 科 研 骨 干 ,成立 了 国家 大 院 名校 联 合 研 究 院 , 重点 行业 解决 技术 难题 , 弥补 了温 为 也 州市 科技 人 才 的不足 ,取得 了 不少 的成 绩 。 例如 , 06 20 年 , 20 08 浙江大学温州技术转 移 中心承 担 了6 个产 学研 项 目, 均科 研经 4 年 费 688 元 , 中企业 投入 30 1 元;中 1.万 其 5 .万

关于产学研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产学研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产学研合作的几点思考作者:来源:《粘接》2014年第05期产学研合作,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优秀经验的结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粘合。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与国际接轨,产学研合作必将成为中国包括中国胶粘剂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

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方,需各方悉心研究、通力合作、深入实施和共同推进。

结合对多家已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胶粘剂企业的调研和思考,以下从企业角度谈几点对产学研合作的建议:1、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使用者,只有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确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合作宗旨实现。

2、要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很多,比如技术转让、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才、共建研发机构或经济实体、共享科技资源等。

企业须结合自身发展规模、水平、实力、需求等情况精心选择合作模式,这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合作效果。

3、要以协议形式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和利益分配机制。

为避免和减少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出现各种纠纷影响合作进度和效果,因此合作前,合作各方须通过深入协商签订严格的协议,明确约定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对知识产权归属、科技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以及收益分配等关键而敏感的问题要约定清楚。

4、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

当前中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纷纷出台了各种对产学研合作给予大力扶持的优惠政策。

因此企业一定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好相关优惠政策,争取更多资源支持,减少合作风险和压力。

5、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对口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对于一些产业性的重大技术课题,有时单靠一两家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往往很难突破,而需要汇集一批优秀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来进行完成。

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与探讨

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与探讨

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与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我国,也正在迅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而“产学研”合作模式正是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环境变化背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科技急速发展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增加,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立足的核心要素。

同时,我国政府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

在这种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了提高社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

二、现有问题与挑战1、产学研协同难度较大。

产业和科研机构的定位和职能博弈,会增大产学研合作中的管理和交流成本。

这一点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明显。

2、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提高。

我们国家的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需要企业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

3、政策上缺乏支持和抑制创新。

政府部门的创新中的支持力度与成效飕飕下降,削弱了协作的持续性。

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政策理念也有很大的期望,行业领跑和言论当权者都在寻找各自的治标方式,却都难觅真正的解决方案。

三、应对建议1、加强行业协调。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应加强行业协调,建立起体系化的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人员互通的平台。

2、大力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

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要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推动产学研联合,采取“先期研发,后市场营销”的优势聚集带动企业创新能力。

3、增加政策引导力度。

政府有责任为产业升级协作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产业探索新技术的开发、尝试、产品推广和下游支持。

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

四、总结在新的背景下,加强了解和了解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挑战,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成功。

同时,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以鼓励和支持产业研究。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摘要] 高职院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又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结合我校实践,讨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建设的优势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途径。

为构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众所周知,高校不但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而且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加快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时代赋予我国各高等学校的重大历史使命。

地方高校特别是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我们应当自觉地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新型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知识和科技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高职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必须进行创新体系建设。

关键要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构建、机制体制创新上下工夫。

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有利于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带动地方高校结构、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引导和支撑企业技术进步, 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举措和实践, 就应大力支持并不断总结和完善。

我院为实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目标做了大量的事情:确立了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思路、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创立和评价体系的创新;培养了一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师队伍;制定了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章制度;实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为湘潭培养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推进湘潭新型工业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分析与探索

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分析与探索

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分析与探索作者:唐国坤,王雪来源:《科技与创新》 2020年第18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18-0084-02唐国坤1,王雪2(1.吉林化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吉林吉林 132022;2.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倡导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校企合作存在的阻碍,研究了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合作平台,分析平台的运行方式,推动高校创新机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18.03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高校科研成果不断产出,其中不乏高尖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转变为产业化的科研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国家在战略层面对产学研协同合作提出新要求。

产学研逐渐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1]。

1 产学研协同合作概述1.1 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意义产学研协同合作的实质是整合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多方资源,将多方资源整合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各机构间取长补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

高校中的优秀科研成果,在企业中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使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更能满足当今企业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回报社会。

因此,产学研协同合作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共同受益的发展方向。

1.2 产学研协同合作中各机构职能在产学研协同合作中,各机构相互配合,充分交流,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自身职能。

政府部门制定与校企等各方协同合作的法律法规,并协调利益分配问题,达到引导和促进合作的目的[3]。

因此,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协同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关键。

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服务地方与行业经济发展

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服务地方与行业经济发展

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服务地方与行业经济发展一、标题: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产学研合作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办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将产业、学术界和政府机关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探索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等。

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分析探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思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展开分析:1.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各种形式的合作不断涌现,如企业创新基地、院士工作站、大学科研合作、政府产业联盟等。

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格局,为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

2.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将学术界、企业和政府机关这三方紧密结合起来,各方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将产学研合作模式运用到办学当中,使学生获得更实际的经验,帮助学生在校内顺利转换为校外工作环境。

3.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界、企业和政府机关之间的不同需求,合作难免会出现矛盾与问题,如开发成果待分配、知识产权问题、人员流动以及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给产学研合作模式带来了一定影响,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进程以及合作的成效。

4.未来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前景:产学研合作模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未来还是非常明确的,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模式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5.关于解决产学研合作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特色鲜明、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方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术界、企业和政府机关之间的紧密协作,资源和需求的有效整合。

三、案例分析1.苏州工业园区与硅谷达成战略合作: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与硅谷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引进最新一代的创新技术和理念。

据悉,最初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问题,例如合作资源争抢问题、合作协议问题等。

但是经过双方的积极沟通和协商,使得双方之间的合作愈发顺畅,互相借鉴和学习也更加频繁。

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作者:————————————————————————————————日期: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论文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戴年红廖和平摘要:当前我国“碎片化”的公共科技服务导致科技资源的分散和闲置,制约着创新要素的对接和创新链条的运行,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就必须依赖公共科技服务的协同供给。

协作性公共服务将碎片化的公共服务整合到连续的统一体当中,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联动性结构和竞争性网络。

协作性公共科技服务将有效供给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以完整的“公共科技服务链”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链”。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协作性公共服务;协同治理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2011年4月)上要求“积极推动协同创新”①,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 年11月)强调“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部署“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这些无疑将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和探索推向了高潮。

基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是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入整合产学研各方及政府、市场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资源,在引导外部创新需求和刺激内生创新动力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不断营造有利于实施和推进协同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

因此,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如何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全面、充足、优良、有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政体制创新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意义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对“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进行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②。

强化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强化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的 主 导 方 向 ,完 善 成 果 转 化 、中 介 、 中德 国 际 科 技 合 作 网 络 平 台 ” 大 平 台运行 机 制。长春市在 平 台的开 、“ 投 融 资 等 培 育 企 业 的 服 务 功 能 ,推 型 科学仪 器设 备共享 平 台”和 “ 市 放 、服 务 和 应 用 中 逐 步 引 入 市 场 机 动 孵 化 器 专 业 化 发 展 、 市 场 化 运 政 府 与 科 技 企 业 信 息 互 动 平 台 ” 等 制 ,发 挥 有 限 的 财 政 投 入 在 优 化 创 作 ; 定 科 学 合 理 的 评 价 体 系 ,对 六 大 网 络 服 务 平 台 , 以企 业 为 主 体 、 新 环 境 中 “ 两 拨 千 斤 ” 的 功 效 。 制 四 科 技 企 业 孵 化 器 运 行 情 况 进 行 考 科 研 机 构 和 高 等 院 校 为 依 托 、 社 会 通 过 引 入 多 元 投 资 、 试 点 政 府 采 购 核 ,对 列 入 国 家 级 和 省 级 孵 化 器 创 化 中介服务 机构 为桥 梁、政府 为引 服 务 、强化 绩 效 评 价 等 多种 途 径 , 建 计 划 的 机 构 给 予 重 点 支 持 。2 1 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0 1 年 , 在 “ 春 市 实 施 创 新 驱 动 战 长 培 育 各 种 类 型 尤 其 是 民营 的 专 业 服
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面向科技型中
小企 业 服 务 ; 立 了科 技 成果 转 化政 建 策 平 台 ,强化 技 术开 发 、技术 转让 免
税、软件产业技术交易的税收优惠等 科技政策的落实 ; 拓宽技术转移合作 渠道 ,建立 了区域性技术转移联盟 , 活跃、壮大了技术市场。2 1 年 ,长 01
不 断 加 强 与 平 台 相 关 的 制 度

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
学研结合的 公共服务平台
■ 于宁妮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
摘要:本文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以机制创新推动产业自主创新,把建立和完善 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切入点,讨论了在科技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条件建设,降低企业进入门 槛和研发成本,缩短新药开发的周期等问题。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5.学位论文 翁樟美 杨浦科技园区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2007
科技园区的诞生,带动了大批技术产业的兴起,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带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作为一种集约化和高效 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技术、知识、人才、金融等的聚集地,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 ,是高等学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在上海市科委、药监局、浦 东新区、张江园区的支持下,张江药谷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以浦
黎iii i鏊囊i秀攀§ 万i|方蕊蕊数j J据。mla}v 2007
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机制创 新推动产业自主创新,把建立和完善产 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切入点,在 科技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条件建设、降 低企业进入门槛和研发成本以及缩短 新药开发的周期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 探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中设立了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并 明确提出研制~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然而,在巨大的 市场潜力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 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还面临着种种困 难和障碍。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越来越 注重技术保护,以维护自身利益。我国 医药产业却处于97%以上的化学药品为 无自主知识产权的仿制药的尴尬境地。 随着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仿制的药 品将越来越少。我国医药产业必须面对 这样一个现实:适应国际规则,走自主 创新之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 药,否则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论文合作反思报告范文模板

论文合作反思报告范文模板

一、标题论文合作反思报告二、引言在本次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与XXX同学共同完成了论文的撰写。

在此,我对我们的合作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借鉴。

三、合作过程概述1. 选题阶段:我们共同商讨了论文的选题,最终确定了“XXX”这一主题。

2. 资料收集阶段:我们分工合作,分别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有力支持。

3. 论文撰写阶段:我们按照论文结构,分别负责撰写了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结论等部分。

4. 论文修改阶段:我们互相审阅对方撰写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完善论文。

四、反思与总结1. 选题方面(1)优点: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2)不足:在选题过程中,我们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的研究兴趣和优势,导致部分内容与我们专业领域不符。

2. 资料收集方面(1)优点: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不足: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我们未能对文献进行筛选,导致部分文献与论文主题关联性不强。

3. 论文撰写方面(1)优点:我们按照论文结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提高了论文的撰写效率。

(2)不足:在撰写过程中,我们未能充分运用学术规范,导致部分内容存在重复或表述不准确的问题。

4. 论文修改方面(1)优点:我们互相审阅对方撰写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完善论文,提高了论文质量。

(2)不足:在论文修改过程中,我们未能及时发现彼此的错误,导致部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五、改进措施1. 在选题阶段,我们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研究兴趣和优势,确保选题具有实际意义。

2. 在资料收集阶段,我们要对文献进行筛选,确保文献与论文主题关联性较强。

3. 在论文撰写方面,我们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提高论文的撰写质量。

4. 在论文修改方面,我们要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彼此的错误,共同完善论文。

六、结论本次论文合作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哲学反思摘要: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核心在于企业与高校合作,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由此,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中必须注重主体的核心作用。

但为了避免主体的异化,就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哲学的批判,而此批判的关键在于构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主体的人文精神机制。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批判性人文精神机制
产学研合作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并在运行过程中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

而建立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要以优化产学研合作环境、完善产学研合作制度为目的,以培育产学研合作组织为重点,以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为核心,努力发挥产学研合作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的作用;但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不可千篇一律。

笔者在此试图反思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与主体的异化,从而有利于产学研合作主体的人文精神机制构建。

一、国外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
随着高校的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
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的宗旨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而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吉布斯提出“现代知识的生产应由多类主体推动,以网络化的形式为主,需打破原有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界限,其最大特点在于大学和企业间边界的消失。

”接着曼斯菲尔德通过研究发现“大学技术商品具有非公共性,靠近大学的企业较容易发生合作并获得技术。

”自从美国硅谷的繁荣、中国亚运村的崛起,较多的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分别基于合作主体、目标导向和需求三种类型进行分类,同时“根据三方合作的契约关系,将产学研合作分为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包括委托开发)和共建实体。


产学研合作组织真正出现在1903年,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起到推波助澜的功用,使得产学研合作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模式。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这两个模式:
1.美国科技工业园区模式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政府和工商界开始在大学周围设置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进而在一些大学周围形成了科技工业园区,硅谷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

美国的高科技工业园可分为 3 种类型:首先是由大学组建,如“斯坦福研究园”带来的“硅谷”
现象;其次是由企业组建,如“波士顿128 号公路高技术园区”;最后是由政府组建,如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

“美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还包括企业孵化器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等其他形式。

总之,美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支持力度大;二是企业与高校合作密切;三是具有完善系统的制度保证;四是已经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英国剑桥科学公园模式
20世纪 90 年代,英国出现了突出的“剑桥现象”:在剑桥大学的物理学、计算技术、生物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周边逐步形成了大批科技工业园区及大量的高科技公司。

现在,已有1 000 多家高科技型公司聚集在剑桥大学周围;这一地区是欧洲最大的高科技工业区。

“英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如下:一是政府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三是完善研究科学政策。


二、国外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启发
美国、日本和英国的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的构建、政府政策的拟定和实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主要表现在:
1、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
在产学研联盟的技术转让中,需要操作法令规范分歧主体的行
为,呵护合作各方的正当权益,确定常识产权的归属和洽处分配,措置合作中可以呈现的各类纠纷。

所以,完美的制度保障系统是产学研技术转让成功的先决条件。

2、政府应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财政支持
政府专项资金是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的主要来历之一。

众所周知,在产学研联盟技术转让模式中,都是由企业出资金,高校或科研院所供给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

然而面临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前瞻性技术转让难题来说,让企业出资可能会有所困难,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此类技术的投入。

3、按照现实设立具体明晰的国家技术转让方针
政府在推进产学研联盟时首先要明晰国家技术转让方针。

近年来,英国政府持续发布了一系列旨在增强技术转让能力的白皮书。

周全地阐述了英国在21世纪的技术转让方针,并在世界级的技术转让中心、可持续的财政投入、企业的研发投资和介入、高素质劳动力的培育、国家对科学研究的介入和信赖等方面提出了29个子方针和40项指标。

4、充实阐扬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应支持中小企业介入产学研联盟
产学研联盟是技术转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门,可是在技术转让系统培植中必需正确措置好企业主体和产学研联盟的关系。

若是要想使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大型企业,政府就有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产学研联盟的支持力度。

制订切实可行的法子,在财政、金融
和税收等多个方面指导中小企业普遍介入产学研联盟。

5、充实发扬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
中介机构具有信息渠道普遍、信息资本丰硕、专业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手艺让渡中阐扬主要浸染。

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中的主要作用,鼎力成长多类型多条理的科技中介机构,使中介机构成为产学研联盟的桥梁。

三、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批判性的反思
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中必须注重主体的核心作用。

这里的主体既是指人,也是指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平台本身。

在此,产学研的主体很容易被异化,为了避免此问题就需要进行哲学的批判。

那么,如何批判?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主体批判有三个维度:在此,一是语言批判,即对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内涵进行划界,这意味着者不仅要在语义学的层面去界定产业化的概念等,还要在语用学的层面达到深刻的理论化;二是思想批判,即对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的理论化进行划界,这要求具有一定哲学的功力去透视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理论中不良的思想误区;最后,现实批判即关注当下,不断去捕捉与反思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中出现得到现实的新问题。

具体到中国目前的产学研合作现实而言,国外注重应用的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模式在中国已经有些变味。

产业化让学术科研也染上了铜臭:教育变得功利,师者变得浅薄。

因此,中国的大学应该更注重人文精神的学习,而不能像资本
主义那样更看重经济。

如此,产业化的重点是服务于科研与学术,重在应用,结合实际需求,引领或推动技术进步才是。

在此,构建当代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人文精神机制就在于“主体性、公共性与批判性这三者在实践中如何定位、如何参与。

这包括三个向度:一是互为条件,二是互为中心,三是互相消解。

”由此,当代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人文精神机制的构建就在于三者共在的互动之中,以此我们才能尊重与肯定当代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中人的价值。

我们应该看到,在一个利益至上的时代里,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人文精神机制的构建迫在眉睫了。

让我们为此平台的人文精神行动起来,而不是静静地等待与敷衍。

参考文献:
[1]李廉水:深化产学研联合的障碍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1995, 4: 22-25.
[2] gibbons m. 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m]. london: sage, 1994.
[3] mansfield e, jeong-yeon l. the modern university:contributor to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recipient of industrial r&d support [j]. research policy, 1996, 25(7):1047-1058.
[4] 周涛: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2.
[5]史艳: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及其创新[j]. 科技情报与经济, 2009, 29: 176-178.
[6]郭文成、黄丹.论当代中国编辑人文精神机制构建的三重向度[j].编辑之友,2011,5:36-37。

作者简介:王超(1970- ),男,陕西商洛人,东南大学人事处,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郭文成(1978—),男,湖北武汉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副教授,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与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