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贫苦农民具有斗争精神
D、洋教的传入
2、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
A、反清复明 B、无处不均匀
(D )
C、以人为本 D、扶清灭洋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 (D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 《辛丑条约》 (A ) B、 《马关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中国开始沦为 影 半殖民地半封
进一步加深了中 国的半殖民地化
大大加深了 中国的半殖
想一想 中国为什么会经历这段屈辱的历史?
(清政府为什么会屡战屡败?)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中国国力的贫弱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列强在军事上占有优势
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发 展才是硬道理。我国要坚持改革开 放,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7、“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中国社会实质问题是 A 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 B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 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认识不清 D 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 8、慈禧太后对义和团采取安抚政策,默许其为合法团 体的主要原因是 A 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B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已非武力所能镇压 C 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D 帝国主义的侵略损害了慈禧太后的利益
◇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在各地胡作非为,引起人民大众 的激烈反抗。
2、口号: “扶清灭洋”
资料:保护中原,驱除洋寇。 ——《义和团告白》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民于社稷 ——《马兰村坎字团告示》
3、经过:
◇兴起:起于山东等地的烧香拜神、操练拳棒的反清秘密组织。
◇发展: 1900年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红不 东义 ◇高潮: 抗击八国联军 。到 ,和 三 团 ◇失败:1900年8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 月 , 遍 起 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地 山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 (·海南)115 年前,在冒着硝烟的大炮下,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2. (·广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3. (·南充)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D)A.英国、法国B.英国、美国C.俄国、日本D.英国、俄国【答案】D4.(·河北)《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其评论的是(C)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C5.(·常德)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A)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A6. (·临沂)图3是某一条约签订的情景,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7. (·青岛)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表2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
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四川文综·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第一鸦片战争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故A项错误;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C项错误;结合图片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知这次“战事”应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步练习1。
如图是某报刊登的一幅关于晚清时期一场侵华战争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的战争的后果是()A. 签订《北京条约》B. 割占中国的大片土地C. 开放苏州、杭州等商埠D. 签订《辛丑条约》2.在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下面西方国家参战次数最多的是()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俄国3.在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
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项是()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C.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条约》4.《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 拆毁大沽炮台,赔偿白银4.5亿两B. 允许外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5.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与这则材料反映的状况紧密相关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瑗珲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6.小强在一本回忆录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与八国联军展开了血战,迫使敌人退回到天津租界。
”这个战斗的场面应该在()A. 廊坊B. 老龙头车站C. 紫竹林租界D. 大沽口7.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次遭受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其共同点是()①都有清政府赔款的内容②都有清政府割让领土的内容③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④都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影响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D. ①④8.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西方列强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态度反映出的问题实质是A. 清政府与列强恢复了友好关系B. 慈禧太后置国家、民族于不顾C. 清政府已完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 中国地大物博,慈禧太后慷慨大方10.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A. 实行闭关政策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D. 实行文字狱11. 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6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6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变则通,通则久”,面对19世纪末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完成1—4题。
1.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C.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答案:A解析:可以采用否定法。
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和明确“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是洋务派的观点;宣传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而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又符合维新派的主张。
2.(2010天津河西质量检测)近代中国,康有为奉孔子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却认为“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康有为完全肯定儒家思想,陈独秀则持完全否定的态度②他们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其目的却基本一致③其现象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决定④这两种态度都有其认识上的局限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康有为奉孔子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陈独秀认为“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是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旧道德)。
①中的完全肯定和完全否定都是不确切的,故可排除带①的A、C、D三项,答案为B项。
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求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的观点表明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A.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B.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C.文化教育上兴办学校D.军事上精练新式陆军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首先是要阅读理解材料,材料所述的关键是要变官制,再结合梁启超的观点可以知道,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一、选择题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2.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几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侵略战争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甲午中日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4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④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廊坊狙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6.20世纪初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干活 B.老二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C.老三住在上海租界内 D.老四参加了反清起义7.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8.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1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几侵略暴行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⑤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⑥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2.能力①通过分析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具体分析,准确评价它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学会运用具体历史史实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③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本节内容作为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一课,要向学生交待清必要的理论问题及概念。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具体事实不要细讲,重点讲清“扶清灭洋”的口号;对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要使学生注重宏观知识的把握,不要拘泥与细节问题;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注意把握线索,交待清楚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对于《辛丑条约》及其影响,一定要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2.方法①提问法:在介绍事件的相关历史背景时,可采用提问法,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②讲解法:教师应将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给学生通过讲解,加深理解。
本节适用于讲解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③比较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作比较,从而加深认识。
④讨论法:在评价义和团纭纭的时,可由学生客观把握义和团运动是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爆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义和团预备的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依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通过史实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通过认真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斗争任务。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十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
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
“替代方案”是指()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割地赔款奠定侵华基础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建立傀儡政府掠夺资源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3.近代诗人黄遵宪有诗云:“城头蓬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迎击日军B.徐骧、丘逢甲领导义军斗争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运动D.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4.津京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首祸”,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
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6.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屈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讲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重点难点】1860年至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导火索:朝鲜东学党起义,中日出兵朝鲜。
2、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大陆政策”(蓄谋侵略)3、对于日本挑衅清政府内部的不同态度A、清流派:主战B、李鸿章:主和C、慈禧:不想打,但也不怕4、战争经过(1)战争爆发: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结果日军占领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4)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列强开始了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影响(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2、八国联军侵华1900 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罪恶累累。
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内容:赔款4.5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划使馆界——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拆炮驻兵——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严禁反帝——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设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2、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第5课 人教课标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
第5课人教课标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创新提问——练思维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C.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D.虎门销烟2.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这句话是指()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C.日军的旅顺大屠杀D.日本割占台湾3.上述(2题所说)局面的出现说明()①每个侵略者对自己究竟抢了多少赃物并不清楚②强盗们为了抢劫方便,人为制造了极大的混乱③强盗们抢得的赃物数量之大是惊人的④强盗们造成的破坏是令人发指的A.①③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下列国家中参与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有()①英国②俄国③意大利④美国⑤法国⑥日本⑦比利时⑧奥匈帝国⑨德国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⑧⑨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6.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C.英法联军占领北京D.《辛丑条约》的签订7.《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8.慈禧太后对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实质上反映了()A.慈禧太后与列强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B.慈禧太后为了个人利益,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C.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地大物博,作为统治者慈禧太后慷慨大方9.如果把中国社会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人从悬崖坠下的过程,那你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处于的位置是()A.刚到悬崖边 B.已到悬崖底部C.悬崖的上半部 D.悬崖的下半部10.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①清政府的镇压②八国联军的围剿③内部派别斗争尖锐复杂④领导者的骄傲自满、奢侈腐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1.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
”此记载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旅顺大屠杀解析: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
1841年三元里抗英群众曾围困英军。
B、C、D三项发生在光绪年间。
答案:A2.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左宗棠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A.主X向西方学习B.编练新式军队C.率兵收复某某D.兴办洋务企业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左宗棠的个人作为,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C3.“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
”“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
答案:C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
“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
答案:A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X永福与某某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某某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第一、二幅图片反映中国的军民抗日,第三幅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革命
B 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运动 C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D 自上而下的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
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工 具,最主要的表现是 A、承诺巨额赔款 B、拆除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不许中国人居住 D、接受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 争的条件
3、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 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 一”,“鼓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
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 国人民不屈的斗志 A、 ① ④ C、 ① ③ ④ B、 ① ② ③ D、 ① ② ③ ④
4、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
第一次鸦 片战争 《南京条 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 约》《北 京条约》 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 约》
进入资本输 出和瓜分世 界的新阶段 半殖民地化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 《辛丑条 约》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议一议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 团运动造成的?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谈谈你的理由。
八国联军侵华体现了帝国主义分割世界和瓜分中国的 本质要求,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清政府镇压不力只不过 提供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而已。 观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材料一: 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
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 根据材料指出清政 果敢之气,化私忿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 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并简析其原因 势利导之一法。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答案
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太平天国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C. 义和团运动D. 九一八事变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该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此状况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关系最大()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基本相同 B.“乡愁”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民族之殇C.“酷炎的夏日”是指日本的殖民统治 D.两位诗人都渴望实现国家统一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其中的“条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6、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商人占据我东沙岛开发矿产,我地方发现报告中央政府,后经交涉力争,1909年11月,根据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日本将东沙岛归还中国,将岛上日本人撤出,在交接仪式上降下日本旗,升起黄龙旗。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同步练习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义和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于某某
B.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C.义和团由载勋和刚毅统一指挥
D.义和团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答()
2.对“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分析是
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②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已经有了科学认识
③“扶清”有利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④“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
二、问答题
1.孙某某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主后领导的某某起义——引者注),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失败——引者注)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请回答:以庚子失败为界,“前后相较,差若天渊”的原因何在?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三、材料解析
阅读彩图10“义和团长新镇北街坎字团防总局虎头牌”,请思考:有人说“这个虎头牌是1899年秋天光绪帝赐给义和团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岳麓版必修11.(xx·德州)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是“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结合选项提供的四个条约和题干提供的信息综合判断,可以判断文中的“议约”是指《辛丑条约》。
另“疾愚暴之无知”应是指义和团运动。
3.(xx·德州)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
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下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①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④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重庆成为通商口岸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故①不正确,排除含①的A、B、C三项即可确定D项正确。
4.(xx·赣州)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高中历史甲午中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选择题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A.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2、(4分)下图是中国军事科学院编写的讲述中国近代战争历史的读本,为读者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奠定了基础。
其中一章写道“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得到提高,但西南门户却被打开”。
此战争应为()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4分)1904年章太炎写了一副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以下有关此对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人”指的是慈禧太后B.“割台湾”指的是《马关条约》C.揭示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割东三省”指的是九一八事变4、(4分)1898年,如果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他能够()①去上海租界拜访好友②在重庆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广州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5、(4分)“我们在近代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比较突出的‘教案’研究中,往往明显地笔带感情,将一切教民的罪恶均归结于传教士,而对群众反洋教斗争的愚昧、落后、排外的非理性行为加以保护,并笼统地称为爱国主义。
”这表明()A.反洋教是农民阶级反侵略的最主要形式B.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不能称为爱国主义C.这一历史研究有理性的自省精神和勇气D.农民阶级反侵略具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6、(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以清军惨败告终,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2)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进犯受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英勇打击侵略者,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德国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图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巧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一条主线: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两个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B.顽固派暗中支持义和团C.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空前严重D.山东所受宗教侵略最重2.下列主张中突出体现了农民阶级落后性的是( )A.扶清灭洋B.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C.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D.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3.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山东冠县义和拳攻打当地教堂B.德国强占胶州湾C.清政府派袁世凯疯狂镇压义和团D.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4.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余部又提出了“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①农民阶级也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②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③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④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1900年,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是( )A.利用—镇压B.镇压—利用C.招抚—剿灭D.剿灭—招抚—剿灭6.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A.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卖国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7.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B.被清政府利用后出卖C.没有先进阶级领导D.武器落后8.《辛丑条约》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设立导致了(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9.《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A.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B.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C.清政府已变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侵华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改变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侵略势力未能完全灭亡中国,其主观原因是( )A.中国人民奋起反抗B.清政府竭力交涉C.列强间互相倾轧D.帝国主义力不从心11.《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主要原因是( )①列强帮助清政府清除内乱②条约没有割地等内容,给清政府留了脸面③慈禧仍是列强的座上客④清政府能继续保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④12.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采取的侵华政策是( )A.变更中国国体B.分割中国领土C.扶植满清王朝D.直接统治中国素质优化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严重B.清政府进一步腐朽,黄河连年泛滥C.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加剧D.清政府实行保护洋教、抑制百姓的政策2.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山东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场B.帝国主义压迫清政府让袁世凯代替毓贤为山东巡抚C.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恣意横行D.德国租借胶州湾,英国租借威海卫3.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政策改为安抚政策B.义和团对清朝封建政权的本质缺乏明确的认识C.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D.义和团内部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4.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腑……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B.清朝的腐朽统治
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2.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义和拳改为义和团B.平原义和拳取得平原大捷
C.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D.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3.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扶清”使义和团易放松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
②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③“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④是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的体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C.联合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
D.阴谋削弱义和团
5.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6.《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A.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
B.摧毁中国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7.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E.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农民自觉的反侵略运动
D.农民自觉的反封建的运动
8.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D.军事力量不足
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