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巨额商誉减值的思考--基于商誉形成原因及后续计量

合集下载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市场行为。

并购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还可以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企业效益。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商誉,商誉是指企业因并购行为而产生的超出收购成本的资产。

而对巨额并购商誉的计量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巨额并购商誉的成因及其后续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巨额并购商誉的成因1.市场扭曲市场扭曲是巨额并购商誉形成的首要原因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出于战略需要、资源整合等原因付出高价收购其他企业,从而产生了商誉。

2.品牌影响力在一些情况下,企业并购不仅为了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对方的知名品牌和商誉。

通过并购获得知名品牌和商誉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提升市场知名度,增强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收益。

3.资源整合企业并购还常常是为了实现资源整合,通过并购获得对方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资源等,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在这一过程中,商誉的形成也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巨额并购商誉的形成。

商誉的形成不仅是合理的市场行为,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然而随着商誉的不断积累,其后续计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1.商誉减值商誉的减值是巨额并购后续计量中的重要问题。

商誉在并购完成后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减值测试,一旦商誉出现减值迹象,就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计提,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表现和业绩。

2.商誉摊销商誉的摊销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商誉的摊销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表现,因此对商誉的正确摊销方式和周期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

3.相关会计政策对于巨额并购后续计量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不同的会计政策会直接影响到商誉的计量方式和计量结果,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以确保商誉的准确计量和报告。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并购交易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科技行业和能源领域等高科技、高含金量的行业,巨额并购成为了行业竞争的一种手段,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市场地位、增强竞争力。

然而,随着一些企业由于盲目扩张或者缺乏明确战略目标而进行过度投资和并购,导致商誉负债高涨,进而给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未来的经营业绩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问题。

巨额并购商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巨额并购可以帮助企业一步到位地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 获取优秀的技术、人才、品牌和渠道资源。

对于一些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企业,购买人才、技术或者品牌资源也许会比自己研发要快捷有效得多。

3.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整合重要资源,优化产业链上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优化企业布局,提高管理效率。

但是,在巨额并购之后,如何处理商誉负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商誉是由于企业针对目标企业直接支付的超过其净资产价值的价格而产生的资产。

但是,商誉是无法直接获得现金流的,只是通过未来预期的现金流获得间接收益,而且存在着时效性和回收性的局限性。

因此,如何计量商誉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就成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需要进行账面价值的调节和减值测试。

调节方面,如果商誉的真实价值超出了账面价值,则需要进行增值,反之则需要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而减值测试则需要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因素来判断,需要考虑企业未来的经济状况、未来现金流的变化和相关的财务和商业风险,以及相关的行业和市场的变化,进行科学的商誉减值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商誉实质上是一种长期资产,因此,除了进行定期减值测试之外,还需要注意对商誉资产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商誉减值的风险隐患,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1. 引言1.1 大数据时代的商誉减值在大数据时代,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和快速,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而商誉作为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往往反映了公司的实力和价值。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上市公司的商誉有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巨额商誉减值。

在大数据时代,商誉减值的原因可能包括市场需求下降、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导致产品陈旧、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等。

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原有的商誉价值可能不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需要及时调整与处理。

上市公司在面临商誉减值风险时,需要加强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注重商业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优化商誉管理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进商誉减值测试,以确保公司的商誉价值能够与市场实际情况相匹配。

加强商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施防范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愈发显现。

【2000字】2. 正文2.1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原因商誉减值的原因之一是商誉的增值可能受到市场变化、行业发展、公司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公司业绩不如预期、市场需求下降或者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商誉的减值。

公司在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溢价也可能导致商誉减值,特别是如果并购后企业价值没有达到预期。

商誉减值还可能受到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的影响。

根据会计准则,商誉需要定期进行减值测试,一旦发现商誉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处理。

监管要求也可能要求公司对商誉进行减值,以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靠。

商誉减值的原因还可能与公司内部管理不善、信息披露不透明或者风险管控不到位有关。

如果公司对商誉的价值评估不准确,或者没有及时披露商誉减值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商誉减值不及时或者不准确,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信誉。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加强对商誉价值的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商誉减值问题,以保证公司财务稳健发展。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商誉是指企业通过企业合并、收购等方式获得的超过净资产价值的部分,通常代表了企业品牌、技术、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多企业纷纷进行并购重组以扩大市场份额,加快业务转型,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某些企业在进行重组或并购时,追求市场份额或品牌扩张的冲动导致商誉减值的风险越来越高,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股价和投资价值。

因此,本文就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1.管理层风险意识不足一些管理层在企业并购重组时,往往只看到品牌、市场份额等表面的优势,忽略了对要并购公司商誉的详细审查和评估,以至于商誉价值被高估。

然而,一旦市场环境发生改变,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时,这些过高估值的商誉将成为公司贵重的负资产,股价将受到巨大影响。

2.经济萎缩因素经济萎缩是造成商誉减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宏观环境不良时,市场和企业的运营会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那些高负债、高杠杆的企业。

此时,公司的客户、供应链等都会受到影响,从而打击了公司的收入、利润等。

这种情况下,原本估值过高的商誉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债,不得不采取减值措施以应对市场变化,企业的股价和经营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3.财务报表不真实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一些隐瞒财务数据或不真实的情况,企业重组、并购等事项在实际财务处理中变得模糊和复杂。

这些不真实的财务数据可能会导致过高估值的商誉,从而影响股价和企业的价值。

1.完善尽职调查在企业并购前,必须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合规情况进行尽职调查,以确定目标公司的真实情况。

评估商誉时,应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品牌、技术、管理团队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真实、全面地反映商誉的价值水平,以避免严重的商誉减值风险。

2.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在内部审计时,需要关注商誉持续使用的情况,监测它们是否已经失去了预期的价值和回报,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减值风险。

同时,还应注意到监管要求的合规和外部审计意见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财务监管和管理系统。

对当前上市企业巨额商誉减值的思考

对当前上市企业巨额商誉减值的思考

对当前上市企业巨额商誉减值的思考作者:朱慧琳来源:《商场现代化》2019年第06期摘要:当前我国A股市场存在巨额商誉,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减值风险频发,对资本市场造成很大的震荡。

本文从商誉以及商誉减值的理论着手;其次分析A股上市企业巨额商誉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最后分别从监管、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的角度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巨额商誉;商誉减值;防范措施一、商誉以及商誉减值的理论概述对于商誉的概念,一直以来理论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主要有要素观、超额利润观和剩余价值观等三种观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指出,商誉形成于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按照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时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二、上市企业巨额商誉的现状今年以来,A股上市企业业绩“爆雷”事件频频上演。

2019年1月底,多家上市企业集中发布2018年预减、预亏业绩预告。

尤其是2019年1月30日当天集中“爆雷”335家A股上市企业,亏损金额动辄数十亿上百亿。

这些上市企业巨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商誉减值。

据统计,50家商誉减值金额较大的上市企业中,累计计提金额近600亿元。

天神娱乐预计去年净利亏损73亿元至78亿元,其中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48.14亿元,而天神娱乐的总市值仅53億元,年度亏损额远超公司市值,预计将成为2018年亏损最多的上市企业。

从整体上来看,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报表,A股上市企业商誉总额已将近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8%,而2010年年报商誉总额仅九百多亿元,不到十年的时间增长十几倍之多,尤其是2014年开始,商誉急速扩张。

与此同时,商誉从无到有的上市企业比例也逐渐增多,2007年至2011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的企业有商誉,而从2015年之后有商誉的企业比例超过一半,并且该比例仍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8年第三季度达到史上最高的58.23%。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一、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巨额并购商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发展战略巨额并购商誉的成因之一是企业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竞争力往往选择进行并购。

通过收购其他企业,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自身规模,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2. 兼并竞争对手兼并竞争对手也是巨额并购商誉的成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打败竞争对手,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有些企业会选择通过兼并来获得更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拓展新业务领域为了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有些企业也会选择通过并购获得相关企业的资产和业务。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为了获得目标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人才而进行重大的并购,从而产生了巨额的商誉。

4. 资本运作资本运作也是产生巨额商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选择通过并购来提高公司的市值和盈利能力,从而达到增加商誉的目的。

二、后续计量问题探究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和后续计量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巨额并购后,如何计量并购商誉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1. 商誉的计量方法商誉的计量方法有很多种,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1)成本法成本法是商誉计量的一种方法,通常基于商誉收购时支付的总价值来计算商誉。

此方法直接将商誉的账面价值设置为商誉的实际成本,而不考虑商誉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

(2)净资产法净资产法通过将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价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商誉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更加注重商誉与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的实际关系,更加接近商誉的经济价值。

(3)市场法市场法是商誉计量的一种主要方法。

通过比较市场上同类企业的商誉金额来计算商誉的价值。

这种方法更加符合市场实际价值,具有更高的合理性。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是企业在巨额并购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商誉是否能够持续产生经济效益,是否能够降低商誉的价值,都是商誉后续计量问题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商誉减值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值。

了解商誉减值的成因和如何进行防范对策,对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管理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商誉减值的成因1.盈利下滑商誉减值的最直接原因之一是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

当公司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盈利能力下滑可能会导致公司商誉减值。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下降、产品服务质量问题或经营不善导致的盈利下滑。

2.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上市公司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活动以保持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这可能会导致商誉减值。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销售成本增加,营销费用增加,进而对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收购价值低于商誉在进行收购交易时,如果收购价格高于被收购公司的实际价值,就会形成商誉。

如果收购后被收购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或者未达到预期,就可能导致商誉减值。

4.不利市场环境不利的市场环境可能会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当市场环境不利时,公司的商誉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触发商誉减值。

5.资产负债表调整公司在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时,可能会发现商誉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这可能会导致商誉减值。

二、商誉减值的防范对策1.定期进行商誉评估上市公司应该定期进行商誉评估,以确保商誉价值的准确性。

定期的商誉评估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发现商誉的实际价值是否高于其账面价值,及时采取减值措施。

2.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收购交易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收购交易的价格合理,并减少商誉的形成。

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公司及时发现盈利能力下滑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3.提高盈利能力提高盈利能力是减少商誉减值的根本解决之道。

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中取得更好的盈利能力。

5.扩大市场份额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上市公司应该努力扩大市场份额,通过销售渠道的优化、产品服务的创新等方式来增加营收,提高盈利能力,从而减少商誉减值的风险。

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作者:陶涛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7期摘要:此文比较分析了企业并购产生的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研究了其中的好处与不足,并提出了商誉后续会计处理的新观点。

关键词:企业并购;商誉减值;利润调节;商誉摊销一、商誉的产生与性质商誉是伴随企业并购产生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购并,由企业并购产生的并购企业付出的并购成本高于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由于被并购企业具有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协同效应等,购买方愿意付出的高于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差,它是购买方对被并购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高于目前资产账面价值净额的预期,可视为并购企业认为被并购企业未来有良好业绩而提前给予的一种补偿,也可以是两个企业由于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未来收益会产生1+1>2的一种企业价值估计。

二、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概述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是指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产生的购买商誉确认入账后进行的会计处理,目前理论界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次冲销法、分期摊销法、减损法。

一次冲销法,即合并且商誉入账后,随即冲销合并企业当期收益或留存收益。

分期摊销法,认为商誉是一种长期资产,而且是消耗性资产,应该将其摊销,使其完成资本向成本的转化[1]。

而目前实务界使用的方法为:减损法,要求购买方每年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商誉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三、商誉后续会计处理方法分析2006年以前,我国对于商誉后续会计处理采用分期摊销法,由于新兴产业的净资产少,比如互联网企业,生物制药、新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一显著的特点是净资产少,并购它们的企业会在并购之后产生很高的商誉,如果采用分期摊销方法,而企业每年利润不足以弥补摊销费用,就会在较长时间内出现连续亏损,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会被退市的规定,这种分期摊销法显然会抑制企业并购这一行为,而我国企业众多,大企业不足,不利于推动大企业上市起到带头作用这一目的实现。

关于上市公司商誉计量和减值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上市公司商誉计量和减值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上市公司商誉计量和减值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随着经济和商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在商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并购、重组等活动。

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商誉,而商誉的计量和减值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探讨较为广泛的问题。

商誉计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商誉价值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计算,也无法通过市场价格等方式来确定。

因此,在商誉计量过程中,公司必须依赖专业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并参考公司的具体运营情况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进行判断。

同时,商誉的各个方面也需要进行细致的考虑,包括商誉产生的具体原因、商誉的时间和范围、品牌和知名度、业务模式、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等。

商誉的计量不仅需要注意初次计量,还需要注意商誉的后续计量和减值以及报告的披露。

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公司根据商誉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益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需要进行定期的重估计量。

如果商誉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的处理。

商誉减值的处理需要参考公司的财务状况、风险情况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具体决策过程应该权衡各种因素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减值的决策结果需要及时披露给投资者。

商誉的计量和减值问题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

商誉的正确计量可以反映出公司的商业价值,而商誉的减值则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价等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在商誉计量和减值方面需要公司进行详细的思考和分析。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商誉计量和减值过程中,公司需要合理地权衡各种因素,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同时,公司需要及时地披露商誉计量和减值的情况给投资者,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巨额并购商誉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巨额并购商誉通常是由于目标公司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技术创新能力、市场份额等无形资产而产生的。

目标公司的战略地位和业务增长前景也会影响商誉的形成。

第二,在并购过程中,双方企业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合并估值时高估了目标公司的价值。

市场竞争和利润增长预期也会使企业高估目标公司的潜在价值。

巨额并购商誉还可能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目标和战略意图驱动,例如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等。

随着时间推移,巨额并购商誉的计量问题逐渐浮现。

商誉的计量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商誉的计量依赖于企业进行的合并估值和商誉摊销计算,而这些计算涉及到多个假设和判断,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商誉的计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商誉的计量还受到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誉的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

商誉的减值测试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定期对商誉进行评估,以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商誉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处理,将商誉价值调整为其可恢复金额。

商誉的减值测试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市场价值、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等,因此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备受关注。

针对巨额并购商誉的计量问题,企业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

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应该更加谨慎,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过度的乐观主义。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合并估值和商誉计量制度,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还应该加强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和及时性,及时发现商誉减值迹象,避免因减值处理而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较大的冲击。

巨额并购商誉的成因主要包括目标公司的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和企业的战略意图等因素。

商誉的计量和减值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企业应该加强对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巨额并购商誉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作者:马龙妹郎露娟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5期【摘要】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已有306家公司在年度业绩报告中提到本年度可能面临巨额商誉减值的风险。

本文以商誉减值金额巨大的银禧科技为例,通过对该公司巨额商誉减值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为企业降低商誉减值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誉确认减值准备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加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上市公司的企业并购越发频繁,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显示度不断增加。

2018年末商誉减值成为引爆A股公司业绩地雷的一大杀器,受巨额商誉减值影响,多家上市公司年度业绩预告不佳,股价不断下跌,对股票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商誉的减值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银禧科技计提巨额减值为例,对形成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商誉的确认商誉是在并购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以辨认和处理的企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中指出,商誉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

关于商誉的本质,学术界有过许多论述,最主流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得里克森(E·S·Hendrikson)的三种观点。

我对这三种观点的理解如下:第一种观点为好感价值论。

通过好感价值论来认识商誉,即是对企业形象、行业所处地位、内部职员关系以及顾客满意信赖程度进行评估。

但是此理论无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好感价值论的局限性一方面体现在该理论不能完全阐述商誉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体现在该理论是对企业整体好感的评估,而不是對这四部分分别评价,且每部分的价值都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是指因为商誉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而引起的商誉价值的调整。

商誉是企业在企业并购中支付的超过被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是企业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所支付的溢价。

商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形成的,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体现。

商誉减值是上市公司会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发生会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商誉减值的成因及防范对策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商誉减值的成因1.经济环境变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对商誉的减值影响很大。

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市场需求下降、行业竞争加剧、货币政策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商誉发生减值。

在经济波动时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商誉价值的减少。

2.行业竞争加剧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行业发展规模对商誉也有影响。

当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挑战,导致商誉的减值。

特别是在高科技、互联网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企业的商誉往往容易受到变化的影响。

3.经营风险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也是导致商誉减值的重要原因。

管理层的决策失误、财务管理不善、市场变化等都可能对企业的商誉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如果管理层无法有效整合被并购公司的资源和技术,也容易导致商誉的减值。

4.财务状况变化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商誉减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量不稳定、负债水平较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商誉价值的调整。

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融资成本也会对商誉减值产生影响。

二、商誉减值的防范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被并购公司的经营风险,对被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未来盈利能力等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避免因为风险未能充分考虑而导致商誉减值。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各种风险。

2.提高财务透明度企业应积极提高财务透明度,及时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商誉减值。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也日益频繁,经常出现巨额并购。

在巨额并购中,商誉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商誉是指企业进行股权收购或资产收购时,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差额。

在巨额并购中,商誉往往占据很大比重,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1. 竞争优势的价值企业进行巨额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取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

如果目标企业具有优质的品牌价值、先进的技术、稀缺的资源等竞争优势,收购者愿意支付高价获取这些优势,形成商誉。

2. 市场地位的扩张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自己的市场地位,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

在某一行业中,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将其市场份额提升到排名前几位,这样的扩张行为往往会形成巨额商誉。

3. 成本节约和资源整合企业进行并购还可以实现成本的节约和资源的整合。

通过收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重组供应链、共享研发成果等,这些会带来长期的效益提升,为此愿意支付高价形成商誉。

4. 未来盈利增长预期企业进行并购往往会考虑未来的盈利增长预期。

如果目标企业在未来有望实现盈利增长,收购者愿意支付高价进行收购,并据此形成商誉。

1. 商誉减值商誉并非实际的资产,而是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是否能够实现一直是个问题。

巨额并购商誉往往占据很大比重,而商誉的价值是否存在风险,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旦商誉价值无法实现,就可能会引发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发生时,将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商誉减值会导致企业财务费用增加,净资产减少,资产负债表上商誉的减值也会直接冲减资产。

商誉减值也会影响企业未来的业绩,并进一步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2. 商誉摊销商誉摊销是企业对商誉价值进行分摊,以平摊商誉的成本。

商誉摊销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商誉摊销并非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而是对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因此摊销的依据和计量方法可能存在争议。

商誉摊销的带来的支出增加,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表现。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在收购后所受到的品牌形象、市场份额、员工素质等影响力。

商誉的计量方法是在收购完成后,将收购价与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相比较,超出净资产部分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即为商誉。

然而,在商誉的后续计量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商誉减值测试问题
商誉减值测试是指判定商誉价值是否已经减值的过程。

商誉在收购后很难量化,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管理层变更等。

因此,在商誉减值测试时需要关注这些因素对商誉价值的影响。

商誉减值测试的目的是评估商誉余额是否已达到减值测试的门槛。

一般来说,如果商誉价值不足以支撑企业未来现金流,或不再存在商誉的形成原因,即可能发生商誉减值。

实际上,商誉减值测试也是企业自我审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2. 商誉摊销核算问题
商誉的摊销是指企业将商誉的价值按照一定周期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的过程。

商誉摊销涉及多种因素,如收购价、商誉使用期、商誉减值测试等。

商誉的摊销核算需要符合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原则,确保商誉的核算准确、合法、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商誉的摊销不能简单地算作成本支出,而是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入资产负债表,并按照一定的管理规则进行核算。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性。

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商誉的后续计量和管理,从而保障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稳定运作。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上市公司巨额商誉问题是指公司因收购其他公司或资产而形成的商誉过高,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市值可能高于其真实价值,存在风险隐患。

下面将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巨额商誉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公司在收购其他公司时过度支付。

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可能会不惜代价进行收购,导致商誉高于实际价值。

公司在计算商誉时可能存在不合理的估值方法。

商誉的计算通常是基于收购价格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差额,但这种计算方式可能忽略了市场风险、竞争环境等因素,导致商誉被高估。

公司在商誉形成后可能会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商誉减值是指公司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商誉价值下降,需要对商誉进行计提减值损失。

如果公司的商誉过高,将增加商誉减值的风险,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压力。

那么,针对巨额商誉问题,应该采取哪些解决措施呢?公司在进行收购时应更加审慎和谨慎。

在确定收购价格时,应综合考虑被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竞争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避免过度支付。

公司在计算商誉时应采用合理的估值方法。

不仅要考虑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价值,还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风险、竞争环境等因素,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商誉估值。

公司应加强商誉管理和监控。

定期评估和监测商誉价值,如发现商誉价值出现下降的迹象,及时进行减值计提,避免商誉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向投资者和市场提供准确、透明的商誉信息。

及时披露商誉计算方法、商誉减值情况等信息,增强投资者对公司商誉的理解和判断。

巨额商誉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市公司应在收购决策、商誉估值和管理监控等方面加强审慎与控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减少商誉问题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商誉减值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商誉是指企业在购并他方企业时,超过被购买方资产净值的部分。

商誉的形成往往源于企业所能获得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品牌价值、客户关系、人才队伍等。

由于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受到市场环境、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波动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变革迅速,许多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日益凸显。

商誉减值导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不稳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

如何有效防范商誉减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上市公司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上市公司在进行商誉减值时,往往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防范巨额商誉减值的风险。

巨额商誉减值不仅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也可能引发投资者的质疑和市场的恐慌,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值和声誉。

如何有效防范巨额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巨额商誉减值成因的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商誉减值出现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对策,保障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上市公司需要高度重视商誉减值的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确保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分析巨额商誉减值是指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对商誉进行减值处理,通常发生在企业并购或重组后。

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中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价值的部分,代表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和未来盈利能力。

巨额商誉减值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商誉可能存在高估值的情况,即企业在并购交易中出现了过高的商誉支付,导致对商誉价值的合理性产生质疑。

关于上市公司商誉计量和减值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上市公司商誉计量和减值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上市公司商誉计量和减值等相关问题的思考上市公司的商誉计量和减值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商誉是指企业因并购、股权投资等交易所产生的差额,在财务报表中归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

商誉的计量和减值问题直接涉及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对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上市公司商誉计量和减值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一、商誉的计量商誉的计量主要是在企业并购或者投资交易中产生的,其计量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两种。

成本法是指商誉的初始计量以实际支付的代价为基础,其中包括被并购公司的净资产、交易成本以及商誉。

按照成本法计量的商誉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中按照摊销法进行摊销。

摊销的期限在企业的管理层意见下,通常为3-10年。

而公允价值法则是以交易当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受约束、互动市场中,双方自愿交易时的价格。

公允价值法会导致商誉的计量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

在商誉的计量中,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

成本法相对简单,符合成本核算的要求,但摊销期限较长,可能导致商誉的价值严重低估。

一些批评者认为应该更多地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商誉,使商誉真正反映企业的价值。

二、商誉的减值商誉减值是指商誉价值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因此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商誉价值。

商誉减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环境的变化等。

商誉减值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商誉是否需要减值。

商誉减值测试通常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利用未来现金流量估值法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第二是将商誉的带牌价值与其公允价值进行对比。

如果商誉的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

商誉的减值测试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变更预测数据、降低贴现率等方式推迟商誉减值的确认,提高商誉的账面价值,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三、关于商誉计量和减值问题的思考1. 商誉计量和减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及防范对策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给对方超出其净资产价值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即为商誉。

商誉减值是指当企业的商誉价值超过其预期未来收益时,需要对商誉价值进行减值处理,从而使得其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真实的商誉价值。

上市公司由于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其商誉减值可能引发重大财务风险,因此在日常经营中要做好商誉减值的预防工作,并且及时应对商誉减值的风险。

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收购价格高于实际价值在企业收购其他公司时,往往会因为市场竞争等原因支付超出对方实际价值的高昂价格,这就导致了商誉价值的膨胀。

当未来收益无法达到企业原先的预期时,商誉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2. 经营风险由于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导致被收购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甚至亏损,从而使得商誉价值受到影响。

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增加也是导致商誉减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财务造假被收购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在企业收购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商誉价值受到影响,最终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4. 商誉计量标准变化商誉计量标准的变化也会对商誉减值产生影响。

一旦相关计量标准发生变化,使得商誉计量产生波动,就会导致商誉减值。

针对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的成因,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商誉风险管理制度,对收购决策、商誉计量、商誉减值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在收购前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被收购公司的真实价值,避免支付高昂的收购价格。

在商誉计量和减值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和准确的数据来源,确保商誉价值的准确性。

2. 提高信用风险意识上市公司要加强对被收购公司的信用风险监控,及时发现被收购公司的财务问题,避免因财务造假等原因导致商誉减值。

在合同签订等环节,也要对被收购公司的信用评级进行全面评估,认真考量未来风险。

3. 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控制度应健全,加强对商誉行为的监管和控制,防范商誉计量环节的违规行为。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

巨额并购商誉成因及后续计量问题探究一、商誉的成因巨额并购商誉的主要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价值在收购过程中,商誉通常会体现在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价值上。

如果被收购企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那么商誉的数额将会相应增加。

当百事可乐公司收购高雄公司时,百事可乐公司支付的商誉就主要体现在了高雄公司的品牌价值上。

2. 市场份额被收购企业在特定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也是商誉增加的重要原因。

如果被收购企业在某一行业中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那么收购方将会为此支付更多的商誉。

这是因为市场份额的增加代表着未来的收益增长和市场地位的稳固。

3. 行业地位被收购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和声誉也将会影响商誉的数额。

如果被收购企业在行业中拥有领先地位和独特竞争优势,收购方也将会为此支付更多的商誉。

这是因为这种行业地位和声誉意味着收益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性。

二、商誉计量问题巨额并购活动中商誉的计量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商誉的计量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由于商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商誉的计量往往存在着许多挑战和争议。

1. 商誉减值测试商誉的计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商誉减值测试上。

商誉减值测试是指企业需要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其账面价值是否符合实际价值。

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方法非常繁琐复杂。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竞争、公司经营状况等诸多因素,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估值,以确定商誉的准确价值。

2. 商誉的摊销商誉的摊销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由于商誉往往代表了被收购企业的未来收益和市场地位,因此摊销商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规定商誉不再摊销,而应当在每年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商誉计量的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商誉的分类也是商誉计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ASBE)规定,商誉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无形资产,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计量和减值。

“商誉及其减值”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商誉及其减值”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好的关系等。第二,收购企业与被收购 企业产生协同效应的价值。不同的并购 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协同效应,因此会有 不同的价值。总结以上两点,商誉构成 的核心是被并购企业原已存在的自创商 誉和并购产生的赋能和协同效益。
二、商誉的风险及困境 (一)商誉过高引发财务风险 2013年以来我国股市大规模并购重 组,上市公司积累了巨额商誉。2013年 A股商誉有2,143亿元,2016年突破万亿 元,至2018年三季度末沪深两市确认商 誉的上市公司有2,075家,商誉总值接近 1.45万亿,13家公司商誉额超过百亿。 高额商誉一旦减值将对企业利润产生巨 大冲击。准则规定商誉应在年度末进行 减值测试,减值的具体额度通常要到年 底才能确定,因此商誉减值会对企业盈 利状况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商誉 占净资产的比率过高,会使企业真实的 资产负债率被低估。当商誉超过净资产 时,公司可变现资产通常已不足以清偿 全部债务,面临极高的债务风险。 (二)商誉后续计量的讨论和困境 面对A股市场巨额商誉,财政部下 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19年1月4日, 发布的《关于咨询委员对会计准则咨询 论坛部分议题文件的反馈意见》,对 商誉后续会计处理由减值改用摊销的
办法进行了讨论,认为按年摊销比减值 计提能更好地实现将虚增商誉减记至零 的目标。但对于有保壳需求的上市公司 来说,若连续三年业绩不能覆盖商誉摊 销将面临退市风险。不少上市公司为规 避未来不确定的商誉摊销冲减业绩的风 险,在2018年末对商誉计提大额减值, 导致2018年A股市场众多公司“业绩变 脸”。
四、优化商誉相关会计准则的独立的商誉会 计准则,在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也未出 现关于商誉减值测试迹象和减值方法的
理论探讨
“商誉及其减值”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王 莉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企业实现迅速扩张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等目标的重要手段。而随着并购业务的增长企业商 誉的规模也在快速提升,合并商誉在企业资产中占比越来越高,风险的累积越来越大。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8年三季度末商誉总值接近1.45万亿。证 监会在2018年11月16日,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财政部下属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19年1月4日,发布《关于咨询委员对会计 准则咨询论坛部分议题文件的反馈意见》,提出将商誉后续会计处理从减值测试改为采用摊销办法。商誉再次成为会计界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商誉初始计量;商誉减值;商誉摊销;公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财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89关于巨额商誉减值的思考——基于商誉形成原因及后续计量陈 麾国网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供电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2018年上市公司集中计提商誉减值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并购重组中产生巨额商誉的思考。

本文基于商誉形成原因及后续计量两个角度对巨额商誉产生的源头以及后续如何消化巨额商誉进行剖析。

产生巨额失真商誉的原因主要有粗放型的快速扩张,被收购方的评估价格不合理、利益输送,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目前存在争议。

主要可以分为减值测试法、分期摊销法、分期摊销和减值测试并行法。

关键词:商誉;减值测试;分期摊销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3-0189-03一、引言2014年监管层释放多项利好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在当时许多上市公司争先恐后的进行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有的为了多元化经营还尝试进行跨行业并购。

随着这股并购浪潮的进行,其中很多公司确实依靠并购实现了产业升级,业务规模也随之急剧扩大,成功抢占了大批的市场份额,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但是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却会随之产生,那就是巨额的商誉。

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十三条①规定可以看出商誉会随着企业并购不可避免地产生。

商誉可以简单理解成购买方在并购时所支付的超额价值,这部分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成是对被购买方原始股东的一种价值补偿。

这种价值补偿主要来源于被购买方原始股东在创立被购买企业时所承担的各种创业风险以及经营风险。

但是在实务中对于这种风险的补偿很难进行确认计量。

所以商誉的初始确认金额有可能偏离其真实价值,当偏离较大时就会产生巨额商誉。

虽然商誉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冯科,杨威,2018),但是如何化解巨额商誉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难题。

所以正是由于商誉特殊的属性,使得商誉在其后续计量的选择上存在着颇多争议。

商誉的后续计量在新旧准则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旧准则规定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部分,要求按企业消耗该项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摊销,如果无法可靠地确定期限则应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摊销。

对于无法可靠地确定期限的应采用直线法,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

但是在2006年准则中,则对商誉的后续计量进行了修改,改为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执行的就是对商誉进行年度减值测试的后续计量办法。

但是这种年度减值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上市公司有动机通过洗大澡的方式来调节利润(Li et al,2011)。

如果大量存在大额商誉的上市公司集中的采用这种利润操纵方式,将会对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冲击(陈汉文,2018)。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中明确,合并形成商誉每年必须减值测试,不得以并购方业绩承诺期间为由,不进行测试;公司应在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等财务报告中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所有重要、关键信息。

二、2018年巨额商誉减值日前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的披露已经全部结束。

正如许多学者所预判的一样,多家上市公司诸如东方精工、银亿股份等确实因为商誉减值而发生业绩爆雷。

总体来看,已披露年报数据的3605家上市公司中,存在计提商誉减值的上市公司有871家,占到总数的24.16%。

而这一数据在上年同期仅为13.76%。

在计提商誉减值的总量上,今年也较上年有大幅增长。

2018年度共计提商誉减值1658.6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倍。

表1 历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计提总额 单位:亿元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金额13131017277911436716592018年年报中,计提商誉减值超过20亿元的有联建光电、大洋电机、联创互联等,分别计提商誉减值27.32亿元、24.19亿元、20.71亿元。

对应的,联建光电2018年亏损28.89亿元,大洋电机亏损23.76亿元,联创互联亏损19.54亿元。

这些公司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都是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在这些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上市公司中,中小创公司商誉减值压力最大。

截止2018年,创业板有234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30.99%;中小板有272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占中小板公司总数的29.28%;主板有365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占主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9%。

从行业上来看,传媒业是这次计提减值金额最大的行业。

2018年共有多达77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计提总额高达481.3亿元,占2018年全年总商誉减值接近30%。

表2 2018年A股商誉减值金额行业分布 单位: 亿元行业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电子汽车通信化工金额481.28135.04130.58122.57121.1490.5886.4472.3647.13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90巨额的商誉减值带动股价大幅波动。

东方精工、银亿股份、ST东海洋的股价遭遇了连续跌停。

商誉的减值对股价的崩盘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在并购年度公司股价泡沫越高的情境下更加显著(韩宏稳,唐清泉,黎文飞,2019)。

在这次商誉大幅减值浪潮中,不排除有些公司通过商誉减值进行“洗大澡”,操纵报表利润。

这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这种大额商誉减值而导致的股价跌停中受到侵害。

三、巨额失真商誉形成原因并购重组产生的巨额商誉从形式上来看是合并成本和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其实质一定程度是上对被合并方原股东的创业风险补偿。

在实务中,不管是实质上的风险补偿,还是形式上的合并成本,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数值确定本身就非常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在实务操作中有空间为自身的利益有选择性的调整并购价格,最终商誉的入账价值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应有的真实价值。

导致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一)粗放型的快速扩张2014年并购政策的放开,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看到了快速业务扩张的可能。

如何先人一步抢占市场是管理层首要考虑的问题。

而并购重组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非常快速的方法。

当自己的竞争对手也在高速的进行扩张时,许多上市公司唯恐落后于竞争对手,所以不断加快行业内的并购步伐。

这种对手企业的倒逼使得企业无法充分的对并购标的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对一些标的公司的尽职调查可能做得并不到位,未能发现标的公司内部经营问题。

使得收购方在与被收购方进行价格谈判时信息不对称,从而容易给出高于真实公司价值的收购价。

同时有些上市公司选择通过发行股份实现收购。

那么合并成本就会受到资本市场证券价格波动的影响,会将股价中的泡沫传导致并购成本中(张乃军,2018)。

以上因素的叠加使得最终商誉偏离了真实的价值。

(二)被收购方的评估价格不合理在并购中,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往往难以精确的取得。

在实务操作中该价格一般依赖于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

所以如果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价格失真,那么最终的并购价格必然失真,进而导致商誉的价值虚高。

在收益法下的并购重组中,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估值往往隐含了很多的假设条件,这给操纵评估价格提供了灵活的空间。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的《商誉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研究》中披露了个别并购交易中存在收购对价评估结果为大额正数、净资产公允价值评估结果为负数的情况。

以及在前后时间间隔较短、公司环境和资产状况未发生显著变化时,两次评估结果却差异巨大。

由此可见某些资产评估事务所所出具的评估结果存在失真的情况。

正是因为评估方式及结果易受到人为操纵,使得2018商誉减值中传媒行业的商誉减值较其他行业在规模上有显著的差异。

因为传媒企业的估值较其他传统行业而言更为不确定,不明晰。

其并购重组产生的巨额商誉中到底存在多少水分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由此可见,部分资产评估事务所可能会与被收购方达成某些利益交换条件,故意虚增评估价值。

(三)利益输送并购重组中的利益输送也会导致并购成本虚高,最终导致巨额的商誉。

首先并购重组会使得并购方管理层有动机进行利益输送。

并购作为企业实现扩张发展的一个途径,往往被投资者解读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利好消息,所以当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时,公司的股价会在短期内受到大量投资者的追捧,从而非理性的拉高了公司的股价,使公司股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泡沫。

此时管理层可以以并购活动产生的高股价进行减持从而获利。

所以并购方管理层有动机进行并购,且不论标的公司的质量如何。

所以高商誉公司高管的减值规模显著高于低商誉或无商誉公司(杨威,宋敏,冯科,2018)。

其次并购重组会使得被并购方有动机进行利益输送。

在并购重组中,并购方往往会要求被并购方做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承诺,如若到期不能完成并购初的业绩承诺,那么被并购方将会做出补偿。

这种机制在制定之初是为了保护并购方的利益,防止被并购方在并购时粉饰报表和业绩。

但是在某些实务中却会变成利益输送的工具。

如被并购方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被并购方为了实现对自身的利益输送,把企业作价10亿元卖给并购方,并承诺在5年内达到一定的经营业绩,如果不能达到则支付7亿元赔偿金。

那么被并购方在实现并购重组时就可以成功锁定套现3亿元的收益,而不用去顾及后面5年企业到底经营业绩如何。

因为最大的机会成本已经被锁定为7亿元。

综上所述,不必要、没有效益的并购重组往往伴随着利益输送的可能。

四、商誉的后续计量解决巨额失真商誉的产生需要监管部门以及公司管理层共同努力。

那么对如何化解已经产生的巨额商誉,则要从商誉后续计量方法选择上进行思考。

目前对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讨论集中在三种模式的取舍上。

即减值测试法,分期摊销法,分期摊销和减值测试并行法。

目前《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二十三条以及《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中,都明确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对商誉的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测试的方法。

即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末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减值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减值测试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而且我国会计准则将会与国际准则趋同,IFRS对商誉的处理也是减值测试,而非摊销。

但是减值测试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有些甚至超出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范畴。

而且由于减值测试涉及的会计估计以及假设前提较多,使得最终的减值测试金额失真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公司管理层可能通过控制何时减值以及减值金额大小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