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官场小说最好看 官场小说为什么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官场小说”?这肯定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标准答案,老张的答案则是描写官场人际关系、利害冲突、权利争斗的小说。
官场如战场,官场也是个磁场,在中国这个“学而优则仕”观念和等级观念强烈的国家,小老百姓对官员怀有敬畏之心、对官场则怀有窥视之念,对官场的的尔虞我诈、乌七八糟更是抱定天然的认同甚或期待,官场小说的畅销自是顺理成章之事,官场小说的如大震后的余震不断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新时期文学发轫以来,描写官场的小说就层出不穷,不过当时人们关注的热点是改革而不是如今的官场,因此这类小说多冠以“改革文学”的称号,如蒋子龙的小说,甚至张贤亮1983出版的描写市委书记陈抱铁励志革新的《男人的风格》。
1985年柯云路《新星》的亮相,标志着标准意义上的官场小说的呱呱坠地,而同名电视剧的热播使县委书记李向南家喻户晓,也使这部官场小说声名大噪。
接着,柯云路一鼓作气又完成了续篇《夜与昼》、《衰与荣》,思辨性越来越强、故事性越来越差,可读性也是每况愈下,反响可能不如预期的强烈。
此后,柯云路一头钻进《大气功师》和《嫉妒之研究》里,后来更是对儿童的发育教育津津有味,一代小说大家由此陨落,新世纪前后,柯云路重出江湖,编排了《成功者》和《中国的故事》,自然,那是和官场小说不沾边了。
官场小说的扛鼎之作当推王跃文1999年出版的《国画》。
该书文笔细腻、描写老到,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人民文学推出后一时洛阳纸贵、竞相传阅,只不过数年之后销声匿迹,似乎从王跃文的文集中
剔除,犹如《废都》之于贾平凹,想来《废都》涉嫌于黄、《国画》涉嫌于灰,亮色不足之故。
之后王跃文一鼓作气又出版了几部官场小说,如《国风》、《梅次故事》等,但大都由小出版社出版,影响不大,当前王跃文已远避“官场”,一头扎进故纸堆中,写起《胡雪岩》和《大清相国》来了。
撰写官场小说孜孜不辍、彩旗不倒的当首推张平、周梅森和陆天明三位,可谓三足鼎立、遥相呼应。
张平的作品关注民生,立意高远,《天网》、《法撼汾西》、《十面埋伏》等反响强烈,曾经一度官司缠身、对簿公堂,1997年出版的《抉择》拍成电影后政府机关组织集体观看,也可说创下了官场小说得到官场推崇的先河,该书更是一举拿下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3年张平又重磅推出《国家干部》(作家出版社),再次引起国人注目,据该书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也受到许多人的热捧,老张的同事孙哥即是其一,孙兄嫌在家看电视不过瘾,于是在单位来了个车轮大战,用近一天的时间将剩余部分一气呵成,了却心事后大呼过瘾。
2008年张平又走马上任山西省副省长,真正从书斋走向了官场,该事曾一度引起热议,老张期盼当家子这个文人高官在官场上像写小说一样漏上几手、最好大显身手。
周梅森当属多产作家,所写官场小说一本接一本,可惜老张只在当年(好像是1998年)的《收获》上如饥似渴地拜读过《中国制造》,印象中写的是当年的抗洪救灾。
作家将故事发生时间定格在数月前,使老张大开眼界、大为叹服,叹服周梅森先生的过人胆识和创造才能,只因老张看书固无常性、朝三暮四,此后未在涉猎周梅森作品,现在想来真是一大憾
事,用一句烂俗的话就是缘分未到吧。
至于陆天明老张只藏有《省委书记》一书,可惜未能通读,不便妄言,但是陆天明的多部小说如《大雪无痕》、《高纬度战栗》等一直畅销无阻,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值得尊重甚至敬仰。
新世纪以来,官场小说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作家出版社更是当仁不让相继推出了一批批作家和作品,新华出版社也是相机而动、不甘人后。
值得一提的是王晓方和他的《驻京办主任》三卷以及《市长秘书》、《大房地产商》,高和的《接待处处长》、《官方车祸》、《妻祸》等,肖仁福的《官运》、《工资》、《待遇》等以及洪放的《秘书长》二卷。
王晓方弃官从文,文思泉涌,佳作跌出,深得老张青睐,前文已述、此不再赘。
高和的《接待处处长》提出了官场“亚健康”的命题,颇有新意,老张的感觉是文采少欠火候。
肖仁福和洪放的作品销量不俗,老张由于阅读的惰性和惯性,一直无缘拜读,自然也就不便乱点鸳鸯谱了。
最后,老张还要隆重推荐一部官场小说的巅峰之作,就是闫真的《沧浪之水》(2001年10月人民文学初版)。
闫真教授至今只出过三部小说,《沧浪之水》为其第二部作品。
该书绘影绘声、写真摹实,精雕细刻、丝丝入扣,读来令人身临其境、感慨万端,可以说是一部官场小人物的争斗史,是一部中国的《红与黑》,不过主人翁池大为是一个幸运的于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