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归纳及考题巩固-最新学习文档
《钱塘湖春行》试题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请解释以下诗句中的字词:-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绿杨、阴里、白沙堤二、句子翻译请将以下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默写填空请根据诗句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孤山寺北______西,水面初平______低。
- ______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______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______堤。
四、内容理解概括请概括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象。
五、描写手法请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春天的美景。
六、句子赏析请选择一句诗句进行赏析,并说明其妙处。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请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些人物、环境或情感的态度。
八、主旨剖析请阐述这首诗的主旨,并说明诗人是如何通过诗中的景象来表达这一主旨的。
答案:一、解释字词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中,是一座孤立的小山,因山上有孤山寺而得名。
寺:指佛教的庙宇,这里特指孤山寺。
北:方位词,表示方位,这里指孤山寺的北面。
贾亭:指西湖边的一座亭子,以贾岛的名字命名。
西:方位词,表示方位,这里指贾亭的西面。
水面初平:指春天湖水初涨,与岸齐平。
云脚:指云彩的底部,形容云彩低垂的样子。
低:形容云彩位置低。
早莺:指春天最早出现的黄莺。
争:争夺,这里指莺鸟争相占据阳光充足的树枝。
暖树:指阳光照射到的树木,因温暖而吸引鸟类。
新燕:指刚刚从南方飞回来筑巢的燕子。
啄:用嘴取食或建筑巢穴的动作。
春泥:春天湿润的泥土,燕子用它来筑巢。
钱塘湖春行 精解与精练(中考试题大全)

初中古诗词精解与精练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注:理解赏析均编自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预习资料1.题目解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行,春天出游。
题目点明了诗人出游的地点、季节。
2.作者名片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资料此诗是白居易于唐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诗句理解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句意:从孤山寺以北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理解赏析: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句意:有几处地方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衔草筑巢。
理解赏析:颔联写莺与燕,莺争暖树,燕啄春泥,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句意:纷繁的春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绿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理解赏析: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
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
“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句意:而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树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理解赏析: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样结尾,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主题归纳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钱塘湖春行》-语文综合知识.doc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钱塘湖春行》|语文综合知识-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者介绍】见《卖炭翁》。
【解题】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行不足:百游不厌。
中考语文古诗文归纳梳理1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一、趣文导读圆谎有人惯会说谎。
其仆每代为圆之。
一日,对人曰:“我家一井,昨被大风吹往隔壁人家去了。
”众以为从古所无。
仆圆之曰:“确有其事。
我家的井,贴近邻家篱笆,昨晚风大,见篱笆吹过井这边来,却像井吹在邻家去了。
”一日,又对人曰:“有人射下一雁,头上顶碗粉汤。
”众又惊诧之。
仆圆曰:“此事亦有。
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有一雁堕下,雁头正跌在碗内,岂不是雁顶着粉汤。
”一日。
又对人曰:“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些空隙也没有。
”仆人攒眉曰:“主人脱煞,扯这漫天谎,叫我如何遮掩得来。
”【译文】有个人习惯说谎话,他的仆人每次都替他圆谎。
有一天,他对人说:“我家的一口井,昨天被大风吹到隔壁家去了。
”大家认为这样的事从古到今都没有过。
他的仆人为他圆谎说:“确实有这样的事,我家的井挨近邻家的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到井这边来,就像井吹到邻居家去了。
”一天,他又对人说:“有人射下一只雁,头上顶碗粉汤。
”大家又非常惊讶,不相信他说的话。
他的仆人又为他圆谎说:“这件事也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然,有一只雁掉下来,雁头正好跌在碗里,岂不是雁头顶着粉汤?”又一天,他又对别人说:“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点空隙都没有。
”仆人听了这话,很为难地皱着眉头说:“主人说得太过分了,扯这漫天大谎,叫我怎么遮掩得来。
”二、美诗精读【作品卡片】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复习资料和练习

望岳, 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 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唐朝人, 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 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 原籍湖北襄阳。
一生坎坷。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比如“三吏”和“三别”, 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等, 皆为古今传诵。
注释译文:岳:此指东岳泰山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 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发音词, 无实在意义, 强调疑问语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 时间是从朝至暮, 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 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 因居五岳之首, 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 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 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 是个新创, 很别致。
《钱塘湖春行》巩固练习题(答案)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钱塘湖春行》巩固练习参考答案四、习题:【第一组】(答案:1.最爱 2.D 分析:不是仲春茂盛的春草,而是初春的浅草)【第二组】(答案:1.《卖炭翁》 2.D 分析:尾联诗人直接表达了对白沙堤的喜爱之情)【第三组】(答案:1.纷繁的花 2.D 分析:尾联中没有详细描写,而是直抒胸臆。
)五、考题链接:2012届二模卷C卷(答案:1.西湖 2.A 分析:“初平”应是写水面与堤岸齐平)2012届金山二模卷(答案:1.《卖炭翁》,书名号不写扣1分 2.C 分析:错在“欣欣向荣”,诗中描写早春风光,“乱花”“浅草”并非“草木茂盛”)2012届崇明二模卷(答案:1.不满足 2.B 分析:A错在“途径之处”和“水面尚浅”;C错在“盛春”;D错在“具体描绘了”)2013届闸北一模卷(答案:1. 西湖西子湖 2.D 分析:最为直接抒发“喜悦”心情的应是“最爱”二字,“不足”表达的是“流连忘返”的感受)2013届松江二模卷(答案:1. 渐欲/乱花才能/浅草 2.C 分析:错在“草木茂盛、游人如织”)2013年上海市中考试卷(答案:1. 喜爱 2. C 分析:A错在《钱塘湖春行》并未描写晴雨变化;B错在《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并非早春;D错在两首诗描写的色彩并不同。
)2014届宝嘉二模卷(答案:1.纷繁的花 2. C 分析:错在本诗描写的都是早春之景,没有暮春之景。
)2015届虹口二模卷(答案:1.纷繁的花 2. C 分析:错在“春草浓密”)2017届宝山一模卷答案:6. (2分)春天在西湖漫步(赏景) 7. (2分)A1/ 1。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总结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鉴赏关键点】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转换衔接自然,描写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名句赏析】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作者抓住“争”“啄"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
1.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3分)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2。
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答案: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写出水面、云这两个景物可得1分,运用适当的修饰语,描绘景物特点得1分(2分))3.“几处”“谁家”能否改成“处处”“家家”?答案:不能。
“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1分),飞鸟不多(1分)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分)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八上05《钱塘湖春行》-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词语解释○1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2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初,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5暖树:向阳的树。
○6白沙堤:指湖面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内容描述: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是因为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别有景致。
全诗赏析:诗人紧扣“早春”,描绘西湖明媚春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早春景致的细致描绘,体现禽鸟、植物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行不足”,表明诗人余兴未尽,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写作特色: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第一组题目:(1)【内容筛选】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_______”终。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1分)(2)【词语鉴赏】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题目:(3)【内容筛选】本诗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部编八上《钱塘湖春行》备考知识点梳理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诗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
二、问题探究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早春。
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2.“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不能。
因为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
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的描绘出来了,使人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之“早”的特点。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首诗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很精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两个动词精妙在何处。
两个动词:争、啄。
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4.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表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呢衔草。
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白沙堤。
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归纳及考题巩固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归纳及考题巩固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导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有关文学常识2.赏析名句3.体会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一、预习积累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被称为诗魔,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2.《钱塘湖春行》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二、感知探究:(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颈联中哪两个词最为传神?试品评。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三、学习测评(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1. 《钱塘湖春行》是谁写的呀?那当然是白居易啦!就像李白写了好多牛哄哄的诗一样,白居易这首也超棒呢!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哇,写得好生动啊!
2.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色呢?有湖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等,简直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哎呀,跟咱出去旅游看到的美景一样吸引人呢!
3. 那些动物在诗里多有趣呀!早莺争暖树,新燕忙筑巢,这不就像我们每天为了生活而努力吗?你说是不是呀!
4. 乱花和浅草的描写多细腻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嘿嘿,感觉像看到了春天里那些花儿小草在向我们招手呢!
5. 诗歌的意境多美啊!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走在那钱塘湖畔呢。
这可比看照片带劲多了吧!
6. 诗人的心情是咋样的呢?从诗里能感觉到他好开心呀,就像我们出去玩特别高兴的时候一样呢!
7. “最爱湖东行不足”,这说明啥?说明钱塘湖太有魅力啦,让诗人都舍不得走了呢!咱要是遇到那么美的地方是不是也不想走啦?
8. 这首诗为啥能流传千古呀?还不是因为写得太好了,让后人一读就喜欢上了,就像一首好听的歌大家都爱听一样!
9. 总之,《钱塘湖春行》真的太绝了,大家一定要好好欣赏呀!。
《钱塘湖春行》笔记

《钱塘湖春行》笔记原诗、注释、翻译一、文学常识:1.解题: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行,即春天出游,点明了游览的季节和地点。
2.体裁:七言律诗3.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等,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内容分析:1.首联:孤山...云脚低。
①首联点题,叙事写景,交代游踪。
②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两个地名连用,边走边看,暗扣“行”字。
③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从大处着笔,远眺湖面,云脚低垂。
④构成了水天相接的早春湖面图/水涨云低图。
2.颔联:几处...啄春泥。
①颔联写远景,从仰视莺与燕(禽鸟、动物)的角度细致描摹早着景致。
②“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之时,“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
③运用对偶和拟人手法,构成了一幅莺燕争春图/报春图。
3.颈联:乱花...没马蹄。
①颈联写近景,从俯视花草(植物)的角度细致描暮早春景致。
②“乱”写出了花草的颜色和繁多,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预见即将盛放;“浅”写出了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③“乱”“浅”点明是早春,“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④运用对偶,构成了一幅花草迎春图/初春花草图。
4.尾联:最爱...白沙堤。
①尾联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②“最爱”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湖东”点明诗人游踪,与首联呼应。
③“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春和景明;“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余兴未阑,完全陶醉。
/绿杨白堤图。
小结: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除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外,诗人寓情于景,从生机盎然的景物中,我们能够体会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主旨归纳:这首七言律诗紧扣“早春”着笔,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通过对湖水、白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归纳及考题巩固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导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有关文学常识2.赏析名句3.体会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一、预习积累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被称为诗魔,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2.《钱塘湖春行》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二、感知探究:(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颈联中哪两个词最为传神?试品评。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三、学习测评(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巩固练习题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钱塘湖春行》巩固练习(本篇为2013年中考诗词篇目)制卷时间:2018年4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选自《白氏长庆集》。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卖炭翁》。
二、重要注释:1.钱塘湖,指杭州西湖。
2.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3.乱花:纷繁的花。
4.足:满足。
5.阴:树阴。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首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整幅画面非常宁静。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早”和“新”写莺燕新来,“争”和“啄”写其动态,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又表现了诗人乍见莺燕的喜悦心情。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以“乱”“浅”“渐欲”“才能”,写花草向荣的趋势,渲染春天来了的勃勃生机。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流连忘返的喜悦之情。
2.整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
写出了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四、习题:【第一组】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2分)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面初平云脚低”勾画出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B.“几处”勾画出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C.“行不足”说明诗人喜爱西湖美景。
D.“没马蹄”写出仲春青草长得茂盛,已没过马蹄。
【第二组】1.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一首叙事诗。
(2分)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描写诗人在孤山寺所见之景,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显示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
D.尾联写白沙堤,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描写,内容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答案】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பைடு நூலகம்热爱之情。
4.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诗人,晚年号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提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往来。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C.颈联写乱花初放,芳草才生。“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A.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选项中“西湖晚春”的说法表述错误;故选A。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5、《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贾亭西终,诗中一句一景。
描绘出西湖景色的清亮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分别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2. 本诗以“春”为着眼点,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抒发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美景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最爱感情的词:最爱,行不足,也照应题目的“行”。
3.诗中的钱塘湖指现在的杭州西湖,诗人通过水面初平,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美丽的早春4.展开想象,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的画面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枝头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道是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赏析方法一:从修辞角度内容:用对偶和拟人修辞,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方法二:从炼字角度:“争”“啄”拟人修辞,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
显示春天的活力和生机“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是因为初春时飞鸟不多,准确表明季节是早春。
表现作者欣喜之情。
6.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赏析方法一:从修辞角度内容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渐欲”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即写出了草浅,也体现了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着的风俗(静态场景),突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赏析方法二:从炼字角度:“渐”字用的好,紧扣早春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蓬勃的春意正在急剧的发展之中,各种花儿次第开放,让人想到不久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大地。
7、展开想象,描绘出描绘颈联画面: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渐渐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遮没马蹄。
诗人信马由缰,沉浸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导学目标
1.了解诗人及有关文学常识
2.赏析名句
3.体会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一、预习积累
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被称为诗魔,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2.《钱塘湖春行》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二、感知探究: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颈联中哪两个词最为传神?试品评。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三、学习测评
(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诗句理解
1、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2、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3、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
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
答: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
*或: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色。
4、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5.(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C 【解析】C.”隐含的惋惜之情”理解错误,因为《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毫无“惋惜之情”。
所以选 C。
(2)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3 分)
【答案】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示例三:颈联通过写俯察所见花草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
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示例四:尾联通过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以“行不足”说明早春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解析】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
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
四、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味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排徊。
1.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暖树:争着飞向朝阳的树。
B、没马蹄:初长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
C、行不足:走也走不够。
D、香径:铺满落花的小径。
2.《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苹云脚低。
”两句诗的意思是:
3.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同是写春天,《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之景,《洗溪沙》写的是暮春景象。
B、“燕啄春泥”写出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来的亲
切,两首诗词同样抒写了作者对春之燕子的喜爱。
C、“最爱湖东行不足”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小园香径独利湘”则抒发
了词人的寂寞和忧伤。
D、从写作上看,《钱塘湖春行》是借景抒情,《浣溪沙》既写景抒情,又托物言志。
4.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参考答案:
1.C。
3分。
2.这两句是说雨后春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
2分。
3.A\/。
Bx。
C\/。
Dx。
4分,一项1分。
4.“乱”字形象的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1分)“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